般舟三昧經卷中
無著品第五
佛告[23]颰陀和:「是菩薩三昧當云何?譬如佛今於若前說經,菩薩當作是念:『諸佛悉在前立。』當具足念諸佛端正,悉欲逮見一一[24]想;當想識無有能見諸佛頂上者,悉具足作是想見諸佛。當作是念:『我身亦當逮得如是、亦當逮得身想如是、亦當逮得持戒三昧如是。』當作是念:『我當從心得、從身得?』[25]復更作念:『佛亦不用心得、亦不用身得;亦不用心得佛、亦不用色得佛。何以故?心者,佛無心;色者,佛無色。不用是心、色得阿耨多羅三[26]藐三菩提。何以故?佛色以盡,佛痛[27]痒、思想、生死、識了盡。佛所說盡者,愚癡不見、不知,智者曉了之。』作是念:『當持何等念得佛?當持身得佛、當持智慧得佛?』復作是念:『亦不用身得佛、亦不用智慧得佛。何以故?智慧索不[28]能得,自復索我了不可得,亦無所得、亦無所見。一切法本無所有,念有因著,無有反言有亦著,是兩者亦不念,亦不復適得其中。但用是故,亦不在邊、亦不在中,亦不有、亦不無。何以故?諸法空。[29]如是泥洹,亦不壞、亦不腐、亦不堅,亦不在是間、亦不在彼邊,無有想、不動搖。何等為不動搖?智者不計,是故不動搖。』如是,颰陀和!菩薩見佛,[30]以菩薩心念無所著。何以故說無所有?經說無所有中,不著、壞本、絕本是為無所著。
「如是,颰陀和!是菩薩守是三昧,當作是見佛,不當著佛。何以故?設有所著為自燒。譬如大叚鐵著火中燒正赤,有智者不當以手持。何以故?燒人手。如是,颰陀和!菩薩見佛不當著,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不當著。何以故?著者為燒身。見佛但當念其功德,當索摩訶衍。」
佛告颰陀和:「是菩薩於三昧中不當有所著,不著者疾得是三昧。」
佛爾時頌偈言:
[12]般舟經四輩品第六
颰陀和菩薩白佛:「難及,天中天說三昧者。若有菩薩棄愛欲作比丘,聞是三昧已當云何學?云何持?云何行?」
佛言:「若有菩薩棄愛欲作比丘,意欲學是三昧者、誦是三昧者、持是三昧者,當清淨持戒,不得缺戒大如毛髮。何等為菩薩不缺戒?一切悉護禁法,出入行法悉當護,不得犯戒大如毛髮。常當怖畏、遠離於[13]諛諂,悉當護禁,作是護者是為清淨持戒。何等為菩薩缺戒者?是菩薩求色。何等為求色?其人意念:『[14]持是功德使我後世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
佛言:「用是比,[15]此菩薩為缺戒。其人久持是行、持是戒,持是自守福,欲所生處樂於愛欲中,是為毀戒。」
佛告颰陀和:「是菩薩比丘欲學是三昧者,清淨持戒,完具持戒不諛諂。持戒當為智者所稱譽、為羅漢所稱譽。於經中當布施、當精進所念強、當多信勸樂。[16]常承事於和[17]上,當承事於善師。所從聞是三昧者、所可聞是三昧處,當視其人[18]如佛。」
佛告颰陀和:「是菩薩視師如視佛者,得三昧疾。設不恭敬[A1]善師、輕易於善師、欺調於善師,[19]正使久學是三昧,[20]久持、久行,設不[21]恭敬師者,疾[22]亡之。」
佛告[23]颰陀和:「是菩薩若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得聞是三昧,當視如佛,所[24]聞三昧處當尊敬。」
佛告颰陀和:「菩薩所聞是三昧處,不當持諂意向是。菩薩不[25]得諂意,常當樂獨處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有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請。不嫉妬,自守節度如法住,所有趣足而已,經行不得懈、不得臥出。如是,颰陀和!如是經中教,其棄愛欲作比丘學是三昧者,當如是守如是。」
颰陀和菩薩白佛:「難及,天中天所說法。若有後世懈怠菩薩,聞是三昧已不肯精進,其人自念:『我當於[26]後當來佛所索是三昧耳。云[27]何言我曹身羸極、有病瘦恐不能求,聞是經已懈怠不精進?』若復有菩薩精進者欲學是經,當教之隨是經中法教。用是經故,不惜軀命、不望人有所得者、有人稱譽者不[28]用喜、不大貪鉢、震越,無所愛[29]慕、常無所欲。聞是經不懈怠,常精進,其人不念:『我當於後當來佛所乃求索。』自念:『使我筋、[30]骨、髓、肉皆使枯腐,學是三昧終不懈怠。』自念:『我終不懈怠死[31]也,聞是經已無不[32]歡樂。』」
時佛言:「善哉善哉!颰陀和!所說者無有異,我助其歡喜,過去、[1]當來、今現在佛[2]悉助歡喜。」
佛爾時頌偈言:
颰陀和菩薩白佛:「比丘尼求菩薩道,欲學是三昧、欲守是三昧,當持何等法住、學、守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比丘尼求摩訶衍三[6]拔致,是三昧學、守者,當謙敬,不當嫉妬、不得瞋恚。去自貢高、去自貴大,却於懈怠,[7]當精進,棄於睡眠,不得臥出。悉却財利,悉當淨潔護,不得惜軀命。常[A2]樂於經、當求多學,當棄婬、恚、癡,出魔羅網去。當棄所好服飾、珠環,不得惡口,不得貪愛好鉢、震越。當為人所稱譽,不得有諛諂。學是三昧時當敬善師視如佛,當承是經中教,守是三昧。」
佛爾時頌偈言:
颰陀和菩薩白佛:「若有白衣菩薩居家修道,聞是三昧已欲學者、欲守者,當云何於法中立、學、守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白衣菩薩聞是三昧已欲學、守者,當持五戒堅淨潔住;酒不得飲,亦不得飲他人;不得與女人交通,不得自為,亦不得教他人為;不得有恩愛於妻子,不得念男女;不得念財產。常念:『欲棄妻子,行作沙門。』常持八關齋,齋時常當於佛寺齋;常當念布施,不念我當自得其福,當用萬民[11]故施;常當大慈於善師,見持戒比丘不得輕易說其惡。作是行已,當學、當守是三昧。」
佛爾時頌偈言:
颰陀和菩薩白佛:「若有優婆夷求摩訶衍三拔致,聞是三昧已欲學、守者,當行何等法學、守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16]若優婆夷求摩訶衍三拔致,聞是三昧已欲學、守者,當持五戒,自歸於三。何等為三?自歸於佛、歸命於法、歸命於比丘僧。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天、不得示吉良日、不得調戲、不得慢恣、不得有貪心。優婆夷常當念布施,[17]歡樂欲聞經,力多學問。優婆夷常當敬重於善師,心常[18]不倦不懈。若比丘、比丘尼過者,常以坐席、賓主飲食待之。」
佛爾時頌偈言:
颰陀和菩薩問佛:「少有及者,天中天!怛薩阿竭乃說是三昧,諸菩薩所樂精進行,無有懈怠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3]提。佛般泥洹後,是三昧者當在閻浮利內不?」
佛告颰陀和菩薩:「我般泥洹後,是三昧者當現在四十歲,其後不復現。却後亂世佛經[4]且欲斷時,諸比丘不復承用佛教。然後亂世時,國國相伐,於是時是三昧當復現閻浮利[5]內。用佛威神故,是三昧經復為出。」
颰陀和菩薩、羅隣那竭菩薩從坐起,[6]正衣服,叉手於佛前,白佛:「佛般泥洹後亂世時,我曹共護是三昧、持是三昧,具足為人說之,聞是經卷無有厭極時。」
摩訶須薩和菩薩、憍曰兜菩薩、那羅達菩薩、須深菩薩、因坻達菩薩、和輪調菩薩共白佛言:「佛般泥洹去却後[7]亂世時,是經卷者我輩自共[8]護持,使佛道久在。其有未聞者,我輩當共為說,教授是深經;世間少有信者,我曹悉受之。」
時五百人從坐起——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叉手於佛前[9]住,白佛:「佛般泥洹後亂世時,聞是三昧悉自持、護願持,我五百人囑累是八菩薩。」
時佛笑,口中金色光出,至十方不可計佛國悉照明,還遶身三匝從[10]頭上入。阿難從坐起,更被袈裟,前至佛所為佛作禮,却住叉手以偈讚曰:
佛爾時為阿難[16]說偈言:
般舟經擁護品第八
颰陀和菩薩、羅隣那竭菩薩、憍曰兜菩薩、那羅達菩薩、須深菩薩、摩訶須薩和菩薩、因坻達菩薩、[18]和倫調菩薩見佛所說,是八菩薩皆大歡喜,持五百劫波育錦衣、持珍寶布施、持身自歸供養佛。
佛語阿難:「是颰陀和等於五百菩薩人中之師,常持中正法,合會隨順教莫不歡喜者——歡樂心、隨時心、清淨心、却欲心。」
是時五百人皆叉手立佛前,颰陀和菩薩白佛言:「菩薩持幾事得是三昧?天中天!」
佛言:「菩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不信餘道,二者、斷愛欲,三者、如法行,四者、無所貪生。是為四,菩薩疾得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若有菩薩學是三昧者,若持、若誦、若守,今世即自得五百功德。譬如,颰陀和!慈心比丘終不中毒、終不中兵、火不能燒、入水不死、帝王不能得其便。如是,菩薩守是三昧者,終不中毒、終不中兵、終不為火所燒、終不為水所沒、終不為帝王得其便。譬如,颰陀和!劫盡壞燒時,持是三昧菩薩者正使墮是火中,火即為滅,譬如大甖水滅小火。」
佛告颰陀和:「我所語無有異。是菩薩持是三昧者,若帝王、若賊、[19]若水、若火、若龍、若蛇、若閱叉鬼神、若猛[20]獸、若大蟒、若蛟龍、若師子、若虎、若狼、若狗、若人、若非人、若[21]㹢玃、若薜荔、若鳩洹鬼神,若欲嬈人、若欲殺人、若欲奪人鉢震越、若壞人禪奪人念,設欲中是菩薩[22]者,終不能中。」
佛言:「如我所語無有異,除其宿命[23]所請,其餘無有能中者。」
佛言:「我所語無有異。若有菩薩持是三昧[24]者,終不病目,若耳、鼻、口,身體無病,其心終不憂、終不厄。是菩薩若死、若近死,設有是患者,佛語為有異;除其宿命所作。
「復次,颰陀和!是菩薩諸天皆稱譽、諸龍皆稱譽、諸閱叉鬼神皆稱譽、諸[25]阿須輪皆稱譽,迦留羅鬼神、真陀羅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稱譽是菩薩,諸佛天中天皆稱譽是菩薩。
「復次,颰陀和!是菩薩為諸天所護、為諸龍所護,四天王、釋提桓因、梵三鉢天皆護是菩薩,閱叉鬼神、乾陀羅鬼神、阿須倫鬼神、迦留羅鬼神、真陀羅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共擁護是菩薩,諸佛天中天皆共擁護是菩薩。
「復次,颰陀和!是菩薩為諸天所敬愛,諸龍閱叉鬼神、乾陀羅鬼神、阿須倫鬼神、迦留羅鬼神、真陀羅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共敬愛[A4]是菩薩,諸佛天中天——皆無有愛欲——以道德故皆復敬愛是菩薩。
「復次,颰陀和!是菩薩諸天皆欲見之,諸龍、閱叉鬼神、乾陀羅鬼神、阿須倫鬼神、迦留羅鬼神、真陀羅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思樂欲見是菩薩,諸佛天中天皆各各欲使是菩薩往到其所——用人民故欲使往。
「復次,颰陀和!是菩薩諸天皆來至其所,諸龍、閱叉鬼神、乾陀羅鬼神、阿須輪鬼神、迦留羅鬼神、真陀羅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來至是菩薩所,與共相見。諸佛天中天,菩薩不但晝日見,夜於夢中若見諸佛[1]身、若諸佛各各自說其名字。
「復次,颰陀和!是菩薩所未誦經、前所不聞經卷,是菩薩持是三昧威神,夢中悉自得其經卷名,各各[2]悉見悉聞經聲——若晝日不得者,若夜於夢中悉見得。」
佛告颰陀和:「若一劫、若復過一劫,我說是菩薩持[3]是三昧者,說其功德不可盡[4]竟,何況[5]力求得是三昧[6]者?」
佛爾時頌偈言:
般舟經羼羅[18]耶佛品第九
佛告颰陀和:「乃往昔時不可計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羼羅耶佛、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於世間極尊,安定於世間;於經中大明,天上天下號曰天中天。爾時,有長者子名須達,與二萬人俱來至羼羅耶佛所,為佛作禮却坐一面。須達長者子問羼羅耶佛是三昧。羼羅耶佛知須達長者子心所念,便為說是三昧。須達長者子聞是三昧已[19]大歡喜,即悉諷受[20]得作沙門,求是三昧八萬歲。時長者子須達從佛聞經甚眾多——悉從無央數佛聞經——其智[21]慧甚高明。長者子須達其後壽終生忉利天上,以後復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爾時,故劫中復有佛,名術闍波提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22]菩。時佛在剎利家生,爾時長者子須達復於佛所聞是三昧,復求之。時長者子須達其後復於故劫中復有佛,名賴毘羅耶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婆羅門種。時長者子須達復於佛所受是三昧,求守八萬四千歲。」
佛告颰陀和:「長者子須達却後八萬劫得作佛,名[23]提和竭羅。爾時,長者子須達為人高明勇猛,智慧甚廣。」
佛言:「見是三昧不?颰陀和!饒益乃爾,使人成就得佛道。若有菩薩得是三昧者,當學誦、當持、[24]當教人、當守,如是者得佛不久。[25]若曹知不?颰陀和!是三昧者是菩薩眼、諸菩薩母、諸菩薩所歸仰、諸菩薩所出生。若知不?颰陀和!是[26]三昧者破去於冥,明於天上天下。若知不?颰陀和!是菩薩三昧者,是諸佛之藏、諸佛之地,是珍寶淵海之泉、[27]是無量功德之鎮益;明哲之經當作是知。三昧所出如是,從是中出佛、聞經、正立於四意止中。何等為四意止中?一者,自觀身、觀他人身、自觀身觀他人身者本無身;二者,自觀痛痒、觀他人痛痒、自觀痛痒觀他人痛痒者本無痛痒;三者,自觀意、觀他人意、自觀意觀他人意者本無意;四者,自觀法、觀他人法、自觀法觀他人法者本無法。」
佛告颰陀和:「是三昧誰當信者?獨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阿惟越致、阿羅漢乃信之耳。有愚癡迷惑心者,離是現在佛前[1]立三昧遠。何以故?是法當念[2]佛、當見佛。」
佛告颰陀和:「是菩薩當念佛、當見佛、當聞經,不當有著。何以故?佛本無是、法無所因。何以故?本空無所有,各各行[3]法念。是法中無所取、是法無所著,如空等甚清淨,是法人所想了無所[4]有。無所有[5]是法,假所因者空[6]寂耳,如泥洹。是法無所有,本無是法,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人本無是法,不著者近、有著者遠。」
佛告颰陀和:「若有守是三昧者,因想入無想中見佛、念佛。守覺聞經念法,守覺不得念我、不得著法。何以故?有守覺,颰陀和!有守覺不見佛,有所著如毛髮不得法。施[7]他人有所悕望為不施、持戒有所悕望為不淨、貪於法不得泥洹、於經中有[8]諛諂不得為高明。樂於眾會中、喜[9]於餘道,[10]終不能得一行。於欲中念[11]難,有瞋恚不能忍辱、有所憎惡不[12]得說他人。善求阿羅漢道者不得於是見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中,不逮無所從來生法,樂於中立,有所著不得空。菩薩終不得慳貪,有懈怠不得道、有婬[13]妷不入觀、有所念不入三昧。」
佛爾時頌偈言:
般舟三昧經卷中
校注
[0908022] (般舟…五)二十三字【大】,般舟三昧經無著品第五卷中【知】 [0908023] 颰陀和【大】下同,跋陀惒【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跋陀和【知】下同 [0908024] 想【大】*,相【宋】【元】【明】【知】* [0908025] 復【大】,當復【宋】【元】【明】【知】 [0908026] 藐【大】*,耶【知】* [0908027] 痒【大】*,癢【宋】*【元】*【明】* [0908028] 能【大】,可【宋】【元】【明】 [0908029] 如是【CB】【麗-CB】【知】,是如【大】,如【宋】【元】【明】 [0908030] 以【大】,已【宋】【元】【明】【知】 [0908031] 恣【大】,姿【宋】【元】【明】 [0908032] 荒【大】*,惑【宋】【元】【明】,或【知】* [0909001] 患【大】,法【宋】【元】【明】【知】 [0909002] 道【大】,身【宋】【元】【明】【知】 [0909003] 常【大】*,當【宋】*【元】*【明】* [0909004] 不【大】,無【宋】【元】【明】 [0909005] 持【大】,得【宋】【元】【明】【知】 [0909006] 諸外異道【大】,諸異外道【知】 [0909007] 求【大】,行【宋】【元】【明】【知】 [0909008] 讚【大】,講【宋】【元】【明】 [0909009] 講【大】,誦【宋】【元】【明】【宮】 [0909010] 尊【大】,遵【知】 [0909011] 空【大】,寂【宋】【元】【明】 [0909012] 般舟經【大】,般舟三昧經【宋】【元】,〔-〕【明】【知】 [0909013] 諛【大】*,諭【知】* [0909014] 持【大】,時【元】 [0909015] 此【大】,丘【元】【明】,丘此【知】 [0909016] 常【大】,當【明】 [0909017] 上【大】,尚【宋】【元】【明】 [0909018] 如【大】,如視【宋】【元】【明】【知】 [0909019] 正【大】,政【知】 [0909020] 久持久行【大】,久行久持【宋】【元】【明】【知】 [0909021] 恭【大】,恭於【宋】【元】【明】【知】 [0909022] 亡【大】,忘【宋】【元】【明】 [0909023] 颰陀和【大】下同,䟦陀惒【宋】【元】【明】【知】下同 [0909024] 聞【大】,聞是【宋】【元】【明】【知】 [0909025] 得【大】,行【知】 [0909026] 後【大】,後世【宋】【元】【明】【知】 [0909027] 何【大】,〔-〕【宋】【元】【明】【知】 [0909028] 用【大】,用故【宋】【元】【明】 [0909029] 慕【大】,莫【知】 [0909030] 骨髓【大】,髓骨【宋】【元】【明】【知】 [0909031] 也【大】,〔-〕【宋】【元】【明】【知】 [0909032] 歡【大】,勸【知】 [0910001] 當【大】,常【知】 [0910002] 悉【大】,我悉【宋】【元】【明】 [0910003] 止【大】,出【宋】【元】【明】【知】 [0910004] 常【大】,當【宋】【元】【明】【知】 [0910005] 眠【大】,瞑【知】 [0910006] 拔【大】*,跋【宋】【元】【明】【知】* [0910007] 當【大】,當勤【宋】【元】【明】 [0910008] 妬嫉【大】,嫉妬【宋】【元】【明】【知】 [0910009] 去【大】,棄【宋】【元】【明】【知】 [0910010] 常【大】,向【宋】【元】【明】 [0910011] 故【大】,〔-〕【宋】【元】【明】【知】 [0910012] 作【大】,在【知】 [0910013] 月【大】,日【宋】【元】【明】 [0910014] 當【大】,喜【宋】【元】【明】【知】 [0910015] 棄捨【大】,捨棄【宋】【元】【明】【宮】 [0910016] 若【大】,若有【宋】【元】【明】【知】 [0910017] 歡【大】,勸【元】【明】【知】 [0910018] 不倦【大】,倦惓【元】【明】【知】 [0910019] 五戒【大】,十戒【知】 [0910020] 其【大】,於【宋】【元】【明】【知】 [0910021] 餘【大】,外【宋】【元】【明】【知】 [0910022] 祠祀【大】,祀祠【知】 [0910023] 家【大】,醉【知】 [0911001] 般舟經【大】*,〔-〕【明】【知】* [0911002] 七【CB】【麗-CB】【宋】【元】【明】【知】,十【大】 [0911003] 提【大】,〔-〕【知】 [0911004] 且【大】,具【元】【明】【知】 [0911005] 內【大】,〔-〕【知】 [0911006] 正【大】,整【知】 [0911007] 亂世【大】,世【宋】,世亂【元】【明】 [0911008] 護持【大】,持護【知】 [0911009] 住【CB】【麗-CB】【知】,往【大】 [0911010] 頭【大】,頂【宋】【元】【明】 [0911011] 礙【大】,疑【知】 [0911012] 鴨【大】,𮭒【知】 [0911013] 覺【大】,慧【知】 [0911014] 濡【大】,軟【宋】【元】【明】【知】 [0911015] 德【大】,首【知】 [0911016] 說【大】,〔-〕【宋】 [0911017] 視【大】,禮【宋】【元】【明】 [0911018] 是【大】,此【知】 [0911019] 竦【大】,慓【知】 [0911020] 經【大】,卷【宋】【元】【明】 [0911021] 勉【大】,免【知】 [0911022] 知【大】,加【宋】【知】 [0911023] 布【大】,別【宋】【元】【明】 [0911024] 化【大】,說【知】 [0911025] 授經【大】,經授【宋】,受經【知】 [0911026] 訖【大】,極【知】 [0911027] 姓【大】,性【宋】【元】【明】【知】 [0911028] 分別是經【大】,分布是法【知】 [0911029] 非【大】,不【知】 [0911030] 講說【大】,說講【知】 [0911031] 和輪調【大】,惒陵調【知】 [0911032] 曰【大】*,日【知】* [0911033] 清信士【大】,清士女【知】 [0911034] 普流化【大】,流法化【知】 [0911035] 捐於【大】,捨於【宋】【元】【明】,捐于【知】 [0911036] 受【大】,壽【宋】【元】【明】 [0911037] 寂滅句【大】,最妙句【知】 [0911038] 猗【大】,倚【元】【明】【知】 [0912001] 中【大】,若【知】 [0912002] 常【大】,彼【宋】【元】【明】 [0912003] 旋【大】,遊【宋】【元】【明】【知】 [0912004] 踊【大】,勇【知】 [0912005] 威神恩【大】,滅神恩【元】,威神思【知】 [0912006] 尚【大】,當【宋】【元】【明】 [0912007] 復【大】,疑【知】 [0912008] 誦諷【大】,諷誦【知】 [0912009] 供事【大】,供養【知】 [0912010] 法【大】,經【知】 [0912011] 欲【大】,態【宋】 [0912012] 誦【大】,習【知】 [0912013] 當【大】,常【明】 [0912014] 妷【大】,泆【元】【明】 [0912015] 諛【大】,偷【知】 [0912016] 眾生【大】,音聲【知】 [0912017] 眾塵埃【大】,塵埃眾【宋】,眾塵垢【知】 [0912018] 和倫【大】,惒輪【知】 [0912019] 若水若火【大】,若火若水【知】 [0912020] 獸【大】,狩【知】 [0912021] 㹢玃【大】,加戟【知】 [0912022] 者【大】,〔-〕【宋】【元】【明】 [0912023] 所【大】,不【宋】【元】【明】【知】 [0912024] 者【大】,〔-〕【宋】【元】【明】 [0912025] 阿須輪【大】,阿須倫【宋】【元】【明】【知】,混用 [0913001] 身【大】,見【知】 [0913002] 悉【大】,〔-〕【宋】【元】【明】 [0913003] 是【大】,〔-〕【宋】【元】【明】 [0913004] 竟【大】,意【知】 [0913005] 力【大】,乃【知】 [0913006] 者【大】,〔-〕【宋】 [0913007] 誠【大】,咸【宋】【元】【明】,成【知】 [0913008] 瞋恚【大】,恚瞋【知】 [0913009] 當【大】,害【知】 [0913010] 此【大】*,是【知】* [0913011] 㹢【大】,猳【元】【明】 [0913012] 不【大】,無【知】 [0913013] 傑【大】,桀【宋】【知】 [0913014] 書【大】,呪【宋】【元】【明】,祝【知】 [0913015] 無【大】,不【知】 [0913016] 空【大】,定【宋】【元】【明】 [0913017] 諷【大】,誦【宋】【元】【明】 [0913018] 耶【大】下同,邪【知】下同 [0913019] 大【大】,伏【宋】,足大【知】 [0913020] 得【大】,須【宋】【元】【明】 [0913021] 慧【大】,〔-〕【知】 [0913022] 菩【大】,佛【元】【明】【知】 [0913023] 提和【大】,跋陀【知】 [0913024] 當【大】,〔-〕【宋】 [0913025] 若【大】,汝【宋】【元】【明】【知】 [0913026] 三昧【大】,菩薩三昧【知】 [0913027] 是【大】*,〔-〕【宋】【元】【明】【知】* [0914001] 立【大】,去【知】 [0914002] 佛【大】*,〔-〕【知】* [0914003] 法【大】,自【宋】【元】【明】 [0914004] 有無所有【大】,有是法無【知】,有+(法)【宋】【元】【明】 [0914005] 是法假【大】,故【宋】【元】【明】,所有假【知】 [0914006] 寂【大】,〔-〕【宋】【元】【明】【知】 [0914007] 他【大】,〔-〕【宋】 [0914008] 諛【大】,諭【知】 [0914009] 於【大】,〔-〕【宋】 [0914010] 終【大】,〔-〕【宋】 [0914011] 難【大】,雖【明】 [0914012] 得【大】,能【知】 [0914013] 妷【大】,泆【元】【明】,嫉【知】 [0914014] 垢塵【大】,塵垢【知】 [0914015] 識【大】,議【元】【明】【知】 [0914016] 輒【大】,轉【宋】 [0914017] 受【大】,能【宋】 [0914018] 見【大】,佛【宋】【元】【明】 [0914019] 祐【大】,祚【元】【明】【知】【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3 冊 No. 418 般舟三昧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