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一滴卷之四古庭禪師語錄
偈贊
先師無際和尚道感文并偈
我東普無際老師,乃古佛之應示也。不捨悲願,向二千年外大弘如來之正法眼藏,凡一語、一默、一機、一用,不著于文字、生滅,不思議海深而無底,縱十方諸佛諸祖莫測其端,況二乘知見了師之秘藏乎?蓋師之道,通播十方[A1]已四十餘年,天上人間,咸炙其光,獲益無量。洪惟 大明聖帝宗嚮師道,詔入 闕下加賜恩寵,僧俗叩室請益,旦夕相繼不絕。師示以慈悲無畏之相,將所證心旨咸為普說,如天一雨山川艸木各得其潤。化道既畢,忽日告眾遺誡說偈(端坐而逝),時白毫貫天,聖燈夜燭。皇上遣官造龕,諭享今嗣。法徒善堅謹以師實行普示人天,布于無窮。讚曰: 「我師大威德,弘道于末運,一語一默中,具含無量義。大不思議海,心珠曜十方,內外中不著,寂滅證圓通。一切諸國土,塵剎妙宣揚,四海悉動搖,天地俱旋轉。微塵諸佛相,光體普圓通,無去亦無來,湛來體圓妙。一言一切法,超世諸文字,了然心境明,猶處虛空座。說法如雲雨,機用若電雷,乾坤悉震動,邪魔碎微塵。密中言莫及,句外難度量,大千諸世界,攝入一毫頭。普放大光明,照徹諸佛國,不可思議力,照大總持門。如月明眾象,實非二光體,似日輝大地,能悅眾生心。說法法無說,法說非非法,句義妙難思,洞超諸佛祖。所演一切法,字字放光明,所說一切偈,言言總玄妙。不著諸眾相,不捨世間心,成就大菩提,道明于今古。妙相無空色,應物現真形,紫磨光充滿,不可盡稱讚。惟我大導師,真實具斯事,妙讚不虛說,最上仁師子。光體若虛空,不礙諸佛相,光體恒不動,不捨諸國土。巍巍現本尊,大全師子力,我今稽首禮,稱讚真實相。唯願諸人天,受持轉流布,世出于世間,決定不退轉。無上大導師,古佛應于世,光明照十方,蒙光得解脫。世有種種言,莫能讚師行,而我授師記,故[A2]已徹為讚。師忽寂滅定,白毫光充滿,夜每聖燈現,驚動諸人天。感佛之大化,不捨師滅度,亦不捨涅槃,師既逝去[A3]已,法身相常住,非去實非來,凝然光寂滅。惟子知此事,所演偈讚歎,普告諸人天,知師諸實行。」
古拙老祖真讚
拗折雲門之棒,機如掣電、用若流星;勘破趙州之無,理出尋常,詞汪巨海。入白雲老翁之室,謂有倒座之謀;示古拙拔萃之容,且無教子之道。通身手眼,家破人亡,遍地戈矛,塗窮計盡。其生也黃花翠竹,其死也青嶂白雲。謂如此兮,花攢攢,錦簇簇;非如此兮,日杲杲,月團團。總不如此兮,萬紫千紅,茶坊酒肆。咄還會麼?諸方要與祖翁相見,請看有後句:「禪板橫拈道路窮,更無伎倆與人通,老翁家國無雄特,不必當機問券功。」
釋迦佛出山相贊
大悲菩薩相
魚籃相
達磨
諸方還知這老子有褒貶處麼?老僧貶伊,與我不同國、不同家、不同生、不同死。卻又褒伊,斷神光臂,未後付與皮、付與肉、付與骨、付與髓。蒼天!蒼天!恩大難酬,所以如此。
善財南游圖
羅漢
歌
了一歌
君不見:若了一,萬事畢,誰向一中能了的。便了的,且何益,笑我頭阤全不識。說與君,莫教昧,逆順縱橫我無二,那勞再四與再三,舉起依然猶錯會。從茲了得無箇疑,聊向歌中一一(推。三)不多,一不少,百千三昧徒之繞,倒指數來難斷頭,何如放下一時了。了不了,不了了,堪笑毘耶老古錐,文殊一拶通身倒。良久去,如何會,淆訛千七總成累,其中妄想與無明,喝佛罵祖當游戲,不說知音天下無,地老天荒誰管轡。了一歌,意何說,沒絃琴弄諸音絕,鐵牛昨夜上崑崙,觸著虛空眼滴血,只得乾坤闇點頭,無端大地都傾泄。一非一,了何了,修多羅教落荒艸,如來禪與祖師禪,天上人間誠不少,飲光一笑至如今,祖祖相承都未了。了了了,一一一,二五原來是一十,不須擬議半毫分,棘目曲兮松自直。選佛場,會及第,天下叢林少相繼,翻復復翻仔細看,豎起脊梁眼觀鼻。呵呵呵,誠可惜,佛祖都來言不及,老婆心切為誰家,聻聻聻兮太真實。
皮袋歌
君不見:這皮袋,無量劫來捏虛怪,自家心地不回光,剛與無明輥作塊。或憎愛,或是非,些兒不順便蹺蹊,一點光明被遮覆,都線只是這張皮。日用處,惟恣自,妄想貪癡略無忌,思量皮袋子昏花,出入皆緣不潔處。肉一團,骨一聚,施為粧點成何計,百年眼見不爭多,座中且勿爭閑氣。這皮袋,休止住,百骸會合假安寄,一息不來萬事休,換面改頭隨業去。貪皮袋,真箇呆,摩尼珠寶被他埋,欲愛昏盲無厭足,敗壞場中去復來。幾回生,幾回死,位至諸侯也如此。若能勘破自知之,了心直搆如來地。皮袋子,聽我教,共你商量你莫拗,尋師擇友去參玄,見性明心真可道。一缽食,一毳被,塞耳藏頭惺惺地,脊梁豎起眼睛開,一切有無盡拋棄。皮袋子,莫懶墯,寒暑無拘只麼坐,年深月久自然成,驀把虛空忽拶破。到斯時,方瞥地,喝佛罵祖當游戲。皮袋果能信我言,三藏多羅成唾涕。苟或悟,豈徒然,妙用縱橫在[A4]己邊,柳綠花紅皆可可,不方圓處總方圓。皮袋子,多寶藏,四十九年成虛誑,一千七百外邊談,佛與眾生皆等量。
真樂歌
君不見:我之樂,非庸樂,無憂無慮無拘縛,去住都緣只一身,且無情愛與爭奪。不求心,不滯教,放蕩疏狂亡覺照,生生死死實堪悲,辱辱榮榮真可笑。死生榮辱本無關,自是迷夫心妄造。不恣非,不強是,此即山翁真樂處,會得猶癡物外閑,未會忙然心暗昧。坐兮坐,臥兮臥,且無佛法苦擔荷,飛來海月共山雲,愛我閑中時復過。春之夏,秋之冬,年來年去總相同,住久巖阿無可見,陰晴榮落幾番空。知世事,皆類此,安保升沉不到[A5]己,笑吾野散在深幽,土面灰頭而[A6]已矣。不趨貴,不干榮,榮貴知如水上萍,智者忘懷順天命,庸愚強向背其中。不悟心,焉知止,諂詐矜狂太乖理,縱能會盡古今文,未出興亡何足齒。野頭陀,性剛硬,一切妍媸情不紊,縱令好事塞天來,于我樂中皆沒分。說此樂,且非惑,試問當機只一摑,就中有顆摩尼珠,曲示兒孫苦拋擲。誰拋擲,晝夜光暉能映奪,若然解契此摩尼,曠劫苦輪當下脫。欲悟我,且休人,人我休休樂水雲。與君說箇真消息,生處熟兮熟處生,我真樂處將易樂,縱悟歸來且還錯,三賢十聖尚難容,知解輕浮安著腳。傍石巖,依澗水,卓箇尖頭屋藏[A7]己,絕他人事與沉浮,但把自家心地死。不妄作,何有為,地爐撥火共相偎,饑時爛煮和根菜,飽後沿溪去復回。我兮樂,樂兮我,我樂樂兮我樂我,樂我我兮我亦無,我樂無兮真懡㦬。我無我,樂何樂,為驚吾門諸玄學,趁今年少好休心,來伴老夫把頭縮。
詩
七言絕句
題牧牛圖
(併引)
夫謂牧牛者,譬人性之狂掉也。覺乃佛祖之真源,逸則輪迴之妄性。靈光則一,迷悟從殊,迷之遂業,緣心悟也。惟心無業,謂此心非雜染造作之心,乃無為無垢之真心也。良由眾生不覺,憎愛無明,顛倒昏迷,自心自障故,且以牛喻說。指月明心,欲人人棄妄歸真,舍迷達本,達斯本源,即如如佛。蓋人之妄造,猶牛鼻未穿,頑劣生獰,猖狂自恣,生死臨頭,決無下落。忽然惺悟,放下通身,仔細追窮,如牧童討蹤尋跡。一旦逢渠于古路,驀鼻牽回,痛下無情毒手,時時馴制,左右莫違,收放隨人,頭頭管顧,功施[A8]已久,劣轉淳回,出入荊棘分明無閡。到此牛忌頓寂,齁齁蘚石濃眠,豁然天地平沉、人法雙泯。這裏則廓廓玄玄,虛虛碧碧,一道神光無邊無際,轉身獨步返本澄源,撒手空空功不浪矣。淫坊酒肆醉臥橫行,挨身于古廟之中,作笑于花樓之上。天上天下,出入崢嶸,世出世間,往來任運。阿呵呵,倒騎千聖唱哩囉,心佛物兮渾未是,石人橫跨海門歌。到這裏,更有一著大不思議事,佛祖從來猶未夢在,且道是箇甚麼?唵悉唎悉唎蘇嚕蘇嚕。
入山尋牛
荒谿見跡
見牛必獲
得牛馴制
牧牛受策
騎牛歸家
忘牛存人
人牛俱忘
返本澄源
入廛垂手
囑悟心禪客
宗門揀要
《楞嚴經》云:「汝元不知一切浮沉諸幻化相,當處發生,隨處滅盡。」《宗鏡錄》云:「先以聞解信入,後以無恩契同。若入信門,便登祖位。」山雲水石云:「生滅之法,不出心念。無生滅法,即心念不出。」所以佛祖語言,皆的的要旨,但能信受,總持不忘,則參學事畢。保重勿贅!
其一
其二
道人山居
尋隱者
贈明道禪者
為海嶼菴書
為清道人書閑寂軒
送禪者隱山
為老宿山隱
無客軒為獨翁題
為清滿智淨德五禪客乞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擬古德十可行十首
入室
普示
粥飯
洗衣
掃地
諷經
禮拜
話道
四照用
四賓主
四喝語
三玄要
示客問念佛參禪之意
金臺書示學禪人
僧老獨居
示眾
侍者擊鼓參鐘
從生放下休
坐中聞猿啼
春吟曉處
禪蒲二首
其二
夏日與友登山
送僧歸蜀
侍者別我
雲林精舍
述懷
請道者隱居
答張文勝
示鑷者
善道者居山
述[A10]己心事
述懷
寄琴士
分歲
開道者遊眉山
次古人韻示眾五首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示觀教
送禪子
游少林乞語
示空有之執
月庵
維舟
祖心
山宇吟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其十一
其十二
其十三
其十四
其十五
示海清巖
示喜巖
贈泰講主從禪
寄陶仁能居士
五言律
山行
宿晚村
遊廢寺
與僧懷省別之蜀
遇隱者
入古峰寺
宿荒院
羨翠巖道者
進庵山舍
寄玉林居士住山
書木葉寄友
為道深題墨竹
讀林間錄
山房獨坐
山典寄魁太初
寄友人
船出江東
因事感懷
山水圖為李用之書
山趣吟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舟泊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七言律
紙帳
寄洱水道庵居士
道中望靈峰寄秦上人
遊山寺
省病
其二
拄杖付徒永昇作
書壁間
自省寄寶峰
廚丁言盡炊
臨老述懷
示眾
送懷德上人
猿鶴山林
分歲次中峰韻二首
其二
示眾
達磨見武帝
雜體
擬儒書語
其二
其三
其四
旅癡十首擬寒山意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八
其九
其十
古庭祖師語錄輯略卷之四(終)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25 冊 No. B163 古庭禪師語錄輯略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1-1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高萌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