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七塔寺志

七塔寺志卷之八

志藝文

重陽後一日偕水月上人登慈谿驃騎山

重陽後一日 結伴此登臨 萬壑白雲滿 千山紅葉深 寒潮明遠浦 疏磬散空林 憑眺斜陽裏 茫茫愁古今

懷明州皈依長老

太白峯前聽法回 寒梅二十度花開 何時七塔橋邊寺 重禮明州布袋來

寄水月法師

憶昔天台訪赤城 與師芒屨踏雲行 何堪一返衡山錫 草木蒼黃十二更(以上三首見《八指頭陀詩集》)

丁丑春太白慈運長老退歸鎮海萬善寺因贈

芒鞋竹杖歸來日 山色泉聲悵別時 但願人天更推出 長庚依舊侍吾師

戊寅春日懷慈運長老

春風吹雨日凄凄 風雨懷師欲寄題 遙憶青青江岸上(用白句) 幽齋新築與雲齊(時師重修萬善寺)

代皈依和尚輓陳建科先生(三首)

[A1]摶本是地行仙 小謫人間七十年 忽聽秋風動歸思 騎龍飛上太華巔
苔芩誼重最難忘 倚著斜陽欲斷腸 曾記黃梅細雨節 為余親到白雲鄉
尚有行蹤在綠苔 一回相見一回哀 茅堂晝靜松風起 猶似先生杖履來(以上五首見《嚼梅唫藳》)

寄水月法師

一別明州歲屢更 湘雲海月若為情 思君直到無聊處 醯利摩訶唱幾聲(此為《八指頭陀集》外稿)

感懷

六十年前一息孩 今辰初次出娘胎 嗷嗷待哺餘無曉 噯噯如言孰可猜 轉眼光陰人面老 回頭世事我心灰
彌陀若現西方境 下品下生亦善哉
吾人惟壽小陽天 花甲云周月正圓 漫道李君還在腹 若論顏回尚壽延 彭殤由命更何說 順逆自召莫問禪
為報高明須著意 蓮池多種池中蓮
娑婆堪忍苦眾生 誰把將身比老彭 得意能經幾歲月 却情不隔一毛莖 眼前未悟刀頭蜜 事後始知暗裏兵
從此是非請莫辯 彌陀句句作章程
當初一念失圓明 眾苦因緣若作城 順耳惟聞半句好 累身多被三分情 人尊人辱何須論 我是我非仔細評
了覺浮生如幻夢 毋勞濟濟祝長庚

生日書感

高賢為我慶長庚 誰識長庚此日生 還望吾翁臻福壽 法門永永作干城
靜意焚香拜地藏 為先考妣託生方 少時課讀功堪竣 行超尊前晉玉觴
多生輪跡苦娑婆 何必區區廢蓼莪 能把此身歸淨土 蓮胎九品壽彌陀
原夫生滅本虛空 法性真如體自同 怎奈幻人多說幻 夢中猶唱大江東

和岐昌大和尚感懷

秋風蕭颯為誰來 驚覺鄉思夢一回 最愛虛心如淡竹 調和聖水作鹽梅 慈悲有願惟明性 忠恕無違亦化災
今得清癯除癖法 自慚乏報益徘徊

題自繪達摩祖師像

西來誰信渡江難 波浪蕭蕭一葦寒 面壁十年緣底事 這回丟掉破蒲團

題自繪觀音像

妙圓通體超諸礙 量等虛空含法界 盡十方空一普門 塵塵大悲觀自在

恭步水月法兄原韻

隻缽孤身西復東 祇圖及第悟心空 未知那日能如願 翻悔平時少用功 多藉熏陶沾化雨 常承照拂感春風
欲詢歲月蹉跎事 卅度青山綠樹叢

謝水月法師惠狼毫

縱橫筆陣向稱雄 曾掃千軍立大功 多少披堅執銳士 未傳不律不能通
懷才抱異雖堪誇 恃在中書會一家 莫笑毛錐無用處 古人尚有夢生花
養得才高道亦高 文情吐馥在揮毫 此時若遇知音賞 能使將軍解佩刀

謝水月法師惠茶次原韻

偶傍深山買樹栽 栽成香味勝於梅 欲知何處名茶採 但見雲迷百尺臺
多情惠我莫能酬 洗盞深嘗憶蜀州 道是麥顆為上品 詩人趁此話風流

恭祝岐昌老人八十冥壽(七絕四首)

古剎謫居數十秋 為傳衣缽且勾留 年來只恐塵氛染 佛國急歸不掉頭
屈指歸真已十年 水光月色兩悠然 一篇貝葉千聲佛 留與名山弟子傳
人世滄桑幾度更 依稀江左梵鐘聲 茫茫苦海橫流急 願化慈航度眾生
愧我輪迴墮劫灰 神州莽莽等閑來 平生未遂從遊願 聊向圓靈獻壽盃

祝岐昌老和尚八秩冥壽

四明鍾秀 挺生岐昌 靈根夙具 穎悟異常 從聞思修 動靜安庠 聲音和雅 梵韻鏗鏘
醒人迷夢 水月道場 慈運高足 剎海津梁 慷慨輸金 七塔發光 提倡教育 建立經房
救濟貧困 視民如傷 宏宣佛化 整頓僧綱 法音遠播 萬古流芳 十方欽敬 四眾稱揚
八秩冥壽 一瓣心香 瞻彼道景 佛壽無量

追懷岐昌法師

法師參玄奧 了了明真義 出家永豐菴 拄錫報恩寺 吾齋近咫尺 麈座常隨侍 冀晉川皖湘 雲遊無不至
涉江復渡河 五嶽橫胸次 蘇浙佳山水 更與通寤寐 光氣被四表 出言有清致
淵淵魏晉文 朗朗蘇趙字 所篤在道行 凡此皆餘事 圓寂忽十年 遺物惟經笥
我苦攖世網 精靈倘啟示

送溥常和尚住持七塔寺

古剎往經過 高僧舊識多 三江流㳌渫 七塔影嵯峨 衣缽傳薪火 聲聞出薛蘿 檀煙浮寶座 說法未蹉跎

贈溥常法師

阿師本湘人 湘水琉璃碧 攜筇上衡山 孤雲曳雙屐 靜觀水簾洞 去住了無迹 聞昔初發願 春秋二十七
一聲阿彌陀 劫消八十億 金陵去毗盧 滇藏賴籌劃 窅𥥆𪻤瑯嶼 衣上波痕白
弘法來四明 駐錫到七塔 華嚴極微妙 寶如連城璧 九會說四分 奧窔盡宣斁
善我參法喜 招我飯香積 大年登古稀 講座笑譚劇 形獅行可師 諦公贊不易(諦閑上人曾作〈溥常法師玉照贊〉云「其形如獅其行可師」)
法門比龍象 白毫光四射 峨峨吉祥光 玄相慰虛寂

與寥士采泉同游七塔寺訪溥常老人率贈

塵塵剎剎現圓通 不見魚龍護梵宮 虛費草鞋錢可惜 海南了不異江東(寺舊名補陀虔禮觀世音亦如南海諸剎)
性海心光處處融 宗風能暢辯能雄 千門萬戶從渠指 都在重重帝網中(師通《華嚴》常以十玄六相課門徒博辯宏通在南北法筵中當為希有事也)
水有源頭蓮有根 砂盆無底養兒孫 分來滴滴曹溪乳 始信僧家解報恩(師方創宗譜寺內設報恩佛學院即師所主持)
滄海橫流辨道難 棲心何處覓心安(寺舊名棲心) 勞師拈出金剛眼 重向毫端豎剎竿(時有創修寺志之議)
南朝多少名藍盡 塔影頺然恐未知 劫罅光陰原彈指 一千年後我題詩(唐大中十二年分寧令任景求始捨宅為寺至是千七十年矣)

和作

緜密人天消息通 誰能捨宅矗禪宮 佛光照徹三千界 讚歎何須吾道東
偶攜二客證圓融 參到華嚴大乘雄 一寸心波光弈弈 真如便出客塵中
七塔峨峨石作根 傳燈都是佛兒孫 緜延一脈源流遠 中興從渠說報恩
傳記荒疎考證難 鉤沈搜逸意初安 一編草創叢林志 邁進當如百尺竿
壁間五百阿羅漢 刻自沅湘寶可知 文字馨香緣法在 摩挲唐碣共題詩

和作

法法圓融無不通 真風扇動飯王宮 趙州草履錢虛費(君今應迹趙氏或者古佛再來) [A2]讖記大乘讓震東
華嚴法界盡圓融 參透觀音道更雄(明朝普陀觀音移此名補陀寺) 深入一門能澈底 塵塵剎剎在其中
學佛原來重信根 門庭設施見兒孫 大王餚膳充禪悅 檀護皈依報四恩
大海浮漚休話難 身心看破定知安 天龍一指深深意 重進直超百尺竿
伽藍興替莫奔馳 業感眾生亦自知 文字因緣時節至 請君才筆賦新詩(本寺志乘正在集議起草)

和作

四望清流與海通 黃金為闕玉為宮 當年縱被紅羊劫 塔影依然夕照東
手注華嚴一貫融 精神矍鑠道方隆 此生悟到前身事 舍利應留石鼓中(寺中有唐代石塔一形如石鼓旁列款識云是補陀寺前身師既重新佛殿築龕奉塔參拜甚勤舍利事詳〈心鏡禪師傳〉)
枝枝葉葉護靈根 輸與幽禽長子孫 共託佛門沾雨露 誰言花木未知恩
自笑芸芸覺世難 心無罣礙尚清安 何當脫去三千劫 妙諦潛參百尺竿
永嘉居士明州客 待詔風流舉世知 佳句爭傳齊唱和 紗籠應護紀遊詩
胸中超豁參寥子 頰上蒼髯蘇長公 莫怪老來忘歲月 壁間禪杖已如龍(意有未盡附呈一首)

和作

行樹明霞處處通 樓臺七寶梵王宮 悠悠千載莊嚴地 依舊崔巍浙水東
一顆心光萬炬融 玅蓮舌壓百夫雄 翛然省識闍黎面 宛在毗盧莊海中(師能《華嚴》玄旨其詮釋精到處一時奉為圭臬)
漫計仲尼真弟子 達摩畢竟有兒孫(昔饒德操祝髮後贈人詩有「要做仲尼真弟子須參達摩的兒孫」句) 報恩七塔分明在 我媿平生未報恩
我道支持事卻難 更誰盜次覓心安(寺之初祖心鏡奐禪師當剡寇肆掠祖安坐入定不為動盜因驚悸而退嗣寺更名為棲心)
相看一點傳薪火 又仗阿難豎剎竿(師近方纂修寺志)
前世德雲今我是 為言來去渺難知 山僧定罷還長嘯 笑指東坡壁上詩(百辛夙耽禪悅而牢愁綺思又往往託諸吟咏膾炙人口不啻今之東坡)

和作

聖境無門道可通 行來處處琉璃宮 樓臺百八鐘聲裏 七佛道場彼岸東
一念精明萬法融 惺惺寂寂觀心雄 三千妙境宛然具 生佛同居空假中
色身虛幻死生根 無量劫來作子孫 骨肉皮毛徧世界 教人何處報親恩
下手工夫誠所難 時長月久易心安 西風掃盡秋雲影 慧日高懸百尺竿
心燈到處任人續 祖意從來非我知 秋水長天明月夜 不勝千遍讀君詩

余與溥常長老邀同胡蒙子朱別宥楊端虛童次布趙百辛王玄冰王式墉袁孟純周岐隱周采泉宋少芬謝岐山楊蟬潛集七塔寺即席分韻得明字

前宵已失中秋月 古剎還同佛火明 遯世高蹤問瓶缽 漫天涼意透簾旌 早供隔海觀音像 試叩開山祖塔名
文字他年留掌故 曹溪分乳拓源閎

集七塔寺分韻得侵字

梵宮花木閟秋陰 入室同聆微妙音 法界能空人我相 詞流合獻短長吟 擬修寺志生宏願 崇闡華嚴見苦心
一醉上方懽喜甚 歸程何慮夜涼侵

集七塔寺分韻得機字

風塵回首欲忘機 偶到禪房叩竹扉 悟徹水雲無去住 看來獅象有神威 聽經尚恐天花著 揮麈常聞玉屑飛
此是東南吉祥地 零文墜獻得朝暉

集七塔寺分韻得尤字

已過中秋徒月朗 自孤佳約欲誰尤(是夕余因事未到) 因緣已許追蓮社 文字相期託緇流
千載東津風未歇 一航南海迹仍留 亂離何處棲心著 還問稀年老比丘

集七塔寺分韻得青字

亭亭塔影長無恙 穆穆叢林想舊型 再世中興初發願 七旬弘法自延齡 舉頭明月瓊樓冷 獨立蒼茫宇宙青
翰墨姻緣千古事 文星常護老人星

集七塔寺分韻得中字

幾日秋風秋雨中 蕭條詩意寄疏桐 忽逢勝會招多士 更喜清徽接遠公 滿座靈龕藏舍利 玉毫金粟擁禪宮
東津覺岸猶堪識 七塔斜陽立古紅

集七塔寺分韻得灰字

須彌彈指見樓臺 一偈能呼石壁開 十二因緣真亦幻 三千世界坐成灰 心空八垢山同壽 花雨諸天春自來
選佛場中添鶴算 東津七塔共崔嵬
春信先傳嶺上梅 戒燈續焰不生灰 高山仰止乘風注 流水清潺破浪來 覺路金繩開彼岸 迷川寶筏渡蓬萊
慈悲即是長生術 何必銅盆露一杯

集七塔寺分韻得筵字

胡意今宵也列筵 拈來韻字我居先 無心茹素難成佛 有酒放狂且學仙 變化無窮身五百 陰陽不測界三千
相隨一劍凌空去 冲向句東萬里煙
人到知幾始學禪 坡翁心事我知先 金山玉帶遺元老 丹井銀砂亦散仙 梅月初升標塔影 樓臺直上與雲連
檐前鳥雀常相聚 為聽真言繞法筵

集七塔寺分韻得蕭字

天風吹葉影蕭蕭 道侶招邀破寂寥 薏苡當珠記遺事 琉璃勝月共秋宵 依然金碧補陀寺 莫念滄桑崇壽橋
鴻雪偶同香積飯 清言便覺俗塵超

集七塔寺分韻得元字

道場花雨散繽紛 歷劫如何報佛恩 杯渡錫飛知有自 海南一脈溯根源
塔影玲瓏涌寺門 眼前突兀現崐崙 開山古蹟分明在 始信靈光魯殿尊
遠公入座留高躅 文暢能文豁智門 緇素品流原一氣 因緣如是夢堪溫
丈室留賓茗椀溫 筍蔬餘味齒齦存 南衡法席蓮花社 定作華嚴會上論

集七塔寺分韻得魚字

且看中秋月影虛 文人邀請蹔停車 素筵暢敍逃禪者 冷句高吟本性如 唐代神僧留古剎 甬東名士續新書
報恩修志時當至 靜聽雲間響木魚

集七塔寺分韻得燈字

眼明初見唐朝寺 欲下南詢拜未能(寺為初唐古剎舊名補陀主僧溥常長老精究《華嚴》玄相重重愧未能津逮也) 公案從頭翻一宿(長老因詢里居因及永嘉[A3]真覺禪師化迹) 毗盧彈指擁千層(溥公曾主金陵毗盧寺)
深憂錯鑄微塵劫 法喜真傳無盡燈(寺有法喜社)
辛苦閉門分佛火 胸中海嶽尚稜嶒(寥士所居與寺隣修志之議君倡之最力)

集七塔寺分韻得虞字

朱霞一片飛天半 禪悅調和香積廚 畢竟元龍有豪氣 拓開丈室灌醍醐
交游方外見真吾 敢說參禪學大蘇 最是雲居元長老 詩壇相與共馳驅
般若有三文字一 從知翰墨梵華俱 莊嚴古剎千秋史 結集因緣熟也無
金相巍巍丈六軀 現千手眼繞瓔珠 心殷皈命身膜拜 恍入天南示跡圖
弈葉相承迅似駒 梵宮依舊列康衢 慢云數典先忘祖 靈塔巍然峙德隅
蜩螗世事付嘻吁 逃墨逃儒作佛徒 學到空王空色相 自他化度兩無虞

在報恩佛學院觀《南嶽志》題一絕句

雲開七十二芙蓉 誰曳昌黎去後筇(韓昌黎有至衡山晦冥默禱開雲故事) 萬古南天擎一柱 祝融峯上更無峯

在報恩佛學院觀《九華山志》題三絕句

九華四萬三千歲 不遇長庚有若無 自錫佳名成勝境 白雲無際湧浮屠
九十九峯青未了 考工曾記駐池陽 白綾半臂今何在 日對煙鬟作澹粧(往歲在池州辦鑛日對九華山)
奇秀當年驚夢得 良知於此發陽明 高僧大哲遺蹤在 一杵鐘聲度化城(寺名)

禪堂發起坐香(并引)

民國廿四年古歷九月廿一日早二板起香智老等二百餘禪僧雲集一堂偶咏七律錄呈寥士先生賜和

大冶紅爐是日開 聖凡煅煉脫塵埃 棲心寺額明今古 選佛場中識去來
禪定幽深梭路細 智光澄照夜船回
木樨花放聞香曉 梅子阿誰話熟哉

七塔寺坐香法會溥常長老有詩索和因次原韻

三寶莊嚴法相開 非非鏡樹絕塵埃 誰同古剎參禪去 欲拜高僧入定來 玄味靜聞香細細 圓光初現影回回
此身寂寞無人我 方外聯吟亦快哉

溥常上人發起坐香會出示大作文情並茂爰次原韻奉和并祈溥老指鍼

古剎棲心勝會開(唐時寺名棲心) 天風吹盡法堂埃 蒲團趺坐從今日 蓮座高登期後來
聞覺花香知佛近 行成路轉悟峯回 待觀八萬四千竅 豁放光明大矣哉

和溥師方丈禪堂坐香原韻

山門彌勒笑顏開 選佛場中絕點埃 身似菩提非有樹 心如明鏡又誰來 惺惺看破娘生面 莫莫了知母夢回
語默法門真不二 報恩禪坐歎奇哉

憶七塔寺自真和尚

三生石畔認前緣 一別光陰已六年(庚午秋自老曾至文溪淨圓寺為定華書記封關) 此後相逢不相識 方袍大袖頂圓圓(近聞自老已圓寂矣因作此詩弔之)

詠七塔寺軼聞

木魚聲徹五更天 踏遍江東破曉烟 六十年前七塔寺 周婆護法最心堅(江東迎春衖內周文學之母每夜五更沿路敲木魚為七塔寺募緣)
母賢子孝更難為 風雨雞聲持傘隨(周母敲木魚其子持傘隨後護之) 十八伽藍添一個(伽藍神計十八位今七塔寺當再添一位周婆) 還祈秉筆記芳規(憶余十四五歲在江東親戚家每至五夜親聞周婆敲木魚聲又曾至周宅取外科藥適其隣人大爭鬧而周文學呵呵大笑勸解之此吾所目睹者里人皆嘖嘖稱贊其賢孝因其籍隸丐戶無人為之呈請旌表)

題塔乘(三首)

御溝來登勝妙堂 法音朗朗闡蕭梁 永熙散亂前聞佚 誰為伽藍記洛陽
普同七級舊嵯峨 一炬宏袾椎也無 高[A5]杞不來常顯死 帑金五百費支梧
文字不遭秦火劫 昆明倘有未寒灰 天人一切皆歡喜 曾侍玉皇香案來

四明七塔寺志敍略

(七塔寺即補陀寺寺前有七塔遂呼之以為名其方丈溥常上人湘籍年逾古稀居甬與余大姪孫伯昻相友善出《寺志》節略相示徵文於余余閱之因知此寺即棲心寺也爰作詩一章以應之)

甬江之東有古寺 心鏡大師所創置 師從生時稟慧智 早歲出家抱大志 道曠佛門隆師事 朝嶽受戒三摩地
母念其遠常含淚 一目喪明疾難治 及師歸省來奉侍 瞽而復明若天使
誰謂人倫佛門棄 哀毀廬墓孝思至 院側妖神肆無忌 煽惑漁人任橫恣
師傳誡諭至再四 患絕湖中無他異 身詣五洩受秘記 千秋道統馬祖嗣
節度楊公為疆吏 請師歸林者數次 建築精舍雲房備 任公捨宅推高誼 預兆異僧將遠蒞
異日迎師詢所自 果與預兆無異致 剡寇率眾二千騎 執兵晝入漫嘗試
師惟冥心參禪義 眾皆悸懾共退避 遠從神龍感異類 威鎮毒蟒澤廣被
天童山僧前生示 長壽宮中證果位 異香滿室天花墜 荼毘山下獲舍利 舍利若干顯聖瑞 白光上貫兼紅翠
弟子述狀請法[A6]謚 申奏九重沐恩賜 由是靈蹟傳奇異 香烟繁盛從此始
自唐迄今宏佈施 歷代勅封章纍纍 溥常上人承師意 託鉢補陀高蹤寄
德行高超工文字 創輯寺志求精緻 囑予姪孫書下賁 予也不文深自愧
足不能至心倍企 謹書尺幅相餽貽

弔崇壽橋(并序)

本寺宋朝賜額崇壽清賜報恩俗名七塔民國廿三年冬寺前崇壽橋拆毀填河造屋余於是時年近七十曾過此橋偶占四句以留紀念

崇壽橋中意自閑 兩邊塔湧列仙班 河溝彈指成街道 獨對華嚴解笑顏(對面街名華嚴弄余於此寺講是經三年)

過崇壽橋遺址和溥常上座

橋名本與寺名同 寺改橋平萬劫空 惟有金剛身不壞 滄桑都在剎那中

和溥師〈弔崇壽橋〉原韻

崇壽橋名莫等閒(宋大中祥符元年賜寺額曰崇壽) 兩邊七塔列成班 而今河塞關新政 梵宇猶存也改顏(今名七塔報恩寺)

溥常老法師寥士老友招集七塔寺方丈室即席賦示同座諸子

暮雲飄瞥過城陰 緇素無嫌共盍簪 丈室茗談圓慧夢 法堂燈味沁禪心 給孤祇樹求多福(寺內附設報恩佛學院) 覺世迦陵自好音
欲為靈山搜史實 追隨愧我力難任

余與夢忍行者邀夢度百辛玄冰集七塔寺玄冰即席賦詩余次其韻

春暘無計破春陰 坎坷生涯筆暫簪 為七浮圖尋舊獻 從三摩地證初心 醉騷病易真孤寄 瘦島寒郊自好音
物外欣同香積飯 荒涼墜緒孰能任

題禪堂起七(民國廿五年古歷十二月十五日)

曹溪一滴水清涼 大地眾生不肯嘗 但把塵緣都放下 管教般若自馨香 拈花笑處心燈續 擊竹聲中古路揚
今日報恩開巨冶 煅凡煉聖振禪綱

丙子暮秋圓明講堂落成圓瑛老法師宣講〈觀世音圓通章〉出示《七塔寺志》命題

七塔巍巍峙甬東 香雲華雨護天龍 名藍聖蹟昭唐代 新志雄文紀溥公 圓照十方瞻化日 華拈一笑振宗風
喜聞法座雷音震 勝會靈山儼未終

《七塔寺志》輯成孫厚均居士持〈節略〉來徵詩於余爰集悲華老人句以應

諸方禪悅浩浩地 圍坐今餘十八賢 嵩山蒲團依石壁 趙州拄杖指蒼天 三傳衣缽無南北 一喝機鋒有後先
撕打任他菩薩鬧 搬柴担水自年年

贈溥常長老

長老菩提偏解空 夜深浩浩月明中 安禪不計天花落 彈指能教頑石聰 佛性無分南與北 水波不別異還同
今人尚作古人事 一喝猶餘三日聾

題七塔寺

萬井闐闐軌轍通 長虹橫駕甬江東(靈橋改造鐵質今始落成) 聲聞遠徹前朝寺 闤闠爭傳古佛宮(傳稱小普陀)
梵宇莊嚴欽哲匠(光緒年間慈祖重興) 修詞垂範記羣公(今年溥常和尚等發起創成志書) 剎竿南北遙相望 無限興亡感慨中

七塔住持告退感言(七首)(民國二十五年冬月)

報恩七塔滿三年 [A7]楖𣗖橫[A8]擔去欲前 仰效高庵成古範(安置退居公推起艸載萬年部) 山非我有且爭先(庾山退居寮我先去住)
江東七塔呼聲高 寺宇巍峨獨笑敖 三聖裝金開勝會 那時退隱謝同袍(十一月初八日開光圓滿日退位十七佛誕日新方丈接事)
叢林興學說都難 經過八年出院刊 休話僧材容易得 自從主辦亦心寒
追尋始祖是宗門 廿四年冬復本原 古寺棲心開大冶 典型了了至今存
慈老冥言不速來(余在七塔寺夢見慈老人二次另行寫出) 自號夢忍愧通材 萬年規約今成立 宗譜志乘也已該
傳戒未思震浙東(十三年冬新戒六百有奇及僧俗護法一千二三百多) 可憐病苦始終窮 陳君有意難如願(余與陳磬裁君擬修如意寮未果) 儲款希期重德充(開光餘款存庫房候新方丈發心)
住持佛事站人頭 嗔喜交加任去留 秉著良心何所畏 吟風嘯月共悠悠

五十壽辰口占

自出娘胎五十年 幼專魯誥冠逃禪 未生面目何時悟 如幻身心半世遷 愛國猶垂憂國淚 悲時恒作感時篇
有人問我西來意 雲在青山月在天

次寄禪長老〈登太白山〉韻

振衣臨絕頂 四顧落羣峯 親歷雲間境 誰探物外踪 詩情生遠黛 禪意入孤松 湛湛靈源水 千年有臥龍

參禪

參禪直下達根源 聖解凡情兩不存 大道休從心外覓 湛然寂照便歸元
返照心源萬境空 冷湫湫地起清風 忽然摸著娘生鼻 一竅通時竅竅通
用心切忌妄追求 老實單提死話頭 任運施為皆這個 騎牛何必去尋牛
山窮水盡轉身來 迫得金剛正眼開 始識到家無一事 涅槃生死絕安排

春日

萬象森羅本一心 分明直截報知音 堂堂露出真消息 春滿人間花滿林

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 薰風殿閣起微涼 荷香撲鼻靈光耀 大道分明不掩藏

秋日

梧桐葉落始知秋 佛法休拋世法求 消息不須旁處覓 直於落處究根由

冬日

梅影橫窗夜氣清 輕風入戶暗香生 一簾月色當空淨 靜裏天機見物情

《七塔禪寺宗譜》告成為溥常法師誌喜

古剎開山溯唐代 鄞志東津禪院在 經歷五季并四朝 計年於今千百載 開山師來自天童 徙龍鎮蟒顯神通
禪定晏坐折狂寇 寺改棲心旌德功 大中祥符紀元首 敕書賜額曰崇壽
自宋迄明沿革紛 古蹟猶堪尋其舊 永樂宣德迄康熙 大興建築整風規
寺前矗立浮圖七 七塔之名始此時 不幸阨運起洪楊 寇如蜩螗如沸羹
佛舍莊嚴遭洗劫 劫後空餘瓦礫場 善男信女重正始 周氏檀越賢母子 募建寶殿與山門 報功崇德配以祀
天使寶剎創中興 慈運慧祖繼傳燈 海單安眾拓常住 貝葉經繙三百僧
宏願經營大締造 寺前七塔復完好 房廊殿宇次第新 三十餘年工程浩
叢林選賢廣法系 四十八人傳臨濟 緒統源流譜未成 慧祖大耋旋西逝
溥常上人繼法席 正本清源負其責 宏化分燈各留名 祖庭寶守連城璧
法船大願及吾兒 方便慈悲頌父師 不計工拙抒崖略 珍重長留紀念辭

送指南和尚住持七塔

夫夷水自越城來 武緯文經產異才 咸同之際何雄哉 道人有道別有懷 少薄軒冕超塵埃
誓聞大法親如來 四明奇峯繞四圍 佛光充滿音如雷 道人東來應化機
看經廿載功巍巍 樓閣絕出蘭江隈 往來衲侶歡聲恢 猗歟七塔精藍魁 祖席賡續需良材 惟公天眷人所推
西來大法今式微 要憑龍象大力回 願公一展平生懷 高提祖印登春台

贈指南和尚住持七塔寺

僧侶孰風流 指南第一儔 看經皈佛法 七塔繼前修 雨霽雲藏缽 天清月滿樓 莫論談禪意 鳥雀亦幽幽

前題

釋氏知儒者 於今得指南 談玄心自寂 習靜味能覃 貝葉晨霜秀 曇華宿露涵 鐘聲與梵語 隨意入雲龕

前題

體魄誰無念 指南獨忘身 菩提成善果 彌勒證前因 放唾天花落 揮風野草春 眾生望彼岸 急待渡迷津

前題

誰氏知途徑 沙門有指南 白雲垓下駐 明月塔尖含 清淨塵根六 皈依摩地三 八功池裏水 應與眾同甘

前題

名著看經 光增七塔 繼武高僧 其儀不忒 心鏡開山 代有明德 我為之志 略具典則
願公光大 永傳衣缽

前題

寶座高懸待若人 栴檀香透紫衣新 登台一喝雲來集 花雨霏霏大地春

指南和尚住持七塔進院為賦長歌

院長來 歌棫樸 得人有慶馨香祝 歌棫樸 院長來 莘莘學子心懷開 學子寒 院長煦
學子飢 院長哺 學子迷 院長導之 楩楠[A9]杞梓一一親鋤栽 鬱為他年棟樑材 恢宏大法徧九垓 千秋祖席甬之涯 繼茲席者需雄才
院長出世緇門魁 峨峨七塔生光輝
豈獨學子歡如雷 竚看法雨灑作潮聲豗

《七塔寺志》題後(調寄沁園春)

福地明州 心鏡禪師 始飛錫來 仍慈雲古剎 東津寶蓋 香煙大士 南海蓮臺 赤水灰飛 丹山石老 雲梵年年海宇開
領乾淨棲心精舍 不染塵埃 崔巍七寶安排 歷唐宋明清跡未衰
喜千年數典 時多聖蹟 一燈傳道 代有人才 臨濟正宗 天童分派 百八鐘聲甬水涯
長僧眾往來雲水 太白天台

七塔寺志卷之八終

七塔寺志跋

鄞之七塔報恩寺與延慶天童阿育王稱四大叢林而開山於唐大中間心鏡大師詳載《乾道四明圖經》乃古道場也顧寺志闕如溥常上人誓發弘願請於陳君寥士為之秉筆成書八卷以授剞氏余讀其例言簡而有體嘗一滴水[A10]知大海味寥士其今之聞蕊泉[1]蕊泉撰輯天童大慈延福壽昌海會保慶諸寺志傳本僅存為世稱重蓋其時丁易代身為遺民耽從方外之游習作伽藍之記寥士所遭遇稍稍不同而浣心淨域染筆香林視蕊泉無愻色逸情雅尚倜乎遠矣余舊游句甬未禮支提他日手此一編為隨喜之導文字斐亹引人入勝必不遙聞鐘聲攢眉遽去則又寥士之益我多也

丁丑二月湖外李洣

七塔寺志跋

吾友鎮海陳君寥士淵思雅才風神遒上少工詩詞及游慈谿馮君木先生之門學乃益邃稱高第弟子宦游歸來息影里居冥搜幽討日課一詩詩名滿天下一時畤士流人野老名宿皆折節與交詩簡往還無虛日君居密邇七塔寺為寧波一大叢林寺僧請君釐定寺志郵寄示余義例整贍考證賅洽足為志乘者之式不苐為叢林掌故增重而已敬跋數語以志服膺

丙子歲不盡三日同學弟葛暘謹記

七塔寺志補正

卷之二志金石[1]

   棲心寺    故禪大德藏奐和尚焚身五色    色舍利三千粒  時咸通十三年十一月四日進上七粒入內  道場廿九日唐勅賜諡號心鏡大師  塔額壽相之塔 勑奉為  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  皇帝延慶節建造此塔伏資  景福時延通十四年歲次癸巳六月甲午朔  廿八日立知造石塔僧惠中     知造舍利殿僧

丁丑重九日予至七塔寺住持指南和尚賜寺志一冊閱至開山祖塔塔文覩影印真蹟與謄錄之文頗多不符知必有脫文誤字者在因拈香禮祖侍者執蠟炬照讀重將石刻文字抄下塔文正面計十一行凡一百一十七字每行字數雖多寡不同然文義具足字跡分明可識惟末後一行僧字下被石質殘損已失名矣予閱竟和尚及諸僧同來審閱所見僉同謹照原文行數錄書如上其背刻梵語實為〈佛頂尊勝陀羅尼咒〉其石塔因格於龕門不便檢視覽其所錄雖非全文亦可知也此咒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乃世尊告帝釋消滅業障增益壽命之法亦得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云今將此咒全文錄后藉存參考

佛頂尊勝陀羅尼咒

那謨薄伽跋帝(一)啼隸路迦鉢囉底毗失瑟咤㖿勃陀耶(二)薄伽跋底(三)怛姪他(四)(五)毗輸馱耶娑摩三漫多皤婆娑(六)娑破囉拏揭底伽訶那(七)娑婆皤輸秫地阿鼻詵者蘇揭多伐折那(八)[口*蜜]㗚多毗曬雞(九)阿訶囉阿訶羅(十)阿瑜散陀羅尼(十一)輸馱耶輸馱耶(十二)伽伽那毗秫提(十三)烏瑟尼沙毗逝耶秫提(十四)娑訶娑囉喝囉濕弭珊珠地帝(十五)薩婆怛他揭多地瑟咤那頞地薩恥帝𭉐(十六)跋折囉迦耶僧訶多那秫提(十七)薩婆伐羅拏毗秫提(十八)鉢羅底你伐怛耶阿瑜秫提(十九)薩末那阿地薩恥帝(二十)末禰末禰(廿一)怛闥多部多俱胝鉢唎秫提(廿二)毗薩普咤勃地秫提(廿三)社耶社耶(廿四)毗社耶毗社耶(廿五)薩末囉薩末囉勃陀頞地薩恥多秫提(廿六)跋折梨跋折囉揭鞞(廿七)跋折濫婆伐都(廿八)麼麼薩婆薩埵瀉迦耶毗秫提(廿九)薩婆揭底鉢唎秫提(三十)薩婆怛他揭多三摩濕婆娑遏地瑟恥帝(卅一)勃陀勃陀蒲馱耶蒲馱耶三漫多鉢唎秫提(卅二)薩婆怛他揭多地薩咤那頞地薩恥帝(卅三)娑婆訶(卅四)

卷之四志建置

過去之一[A11]

圓通寶殿

明永樂十二年建圓通寶殿(《浙江統志卷二百三十》引《成化四明郡志》)志作二十二年相差十年

藏經寶閣等

天順三年建藏經閣大悲殿及廊廡(同上)志作二年未知孰是

中興後之概況

開山祖塔

大清光緒丙午住持慈雲重修

按祖塔石碑正中刻「唐敕賜心鏡禪師真身舍利塔」十二字外其上款尚有「大清光緒丙午」下款「住持慈雲重修」兩行文字照相既未攝入志中亦未載明錄之以見慈公報本敬祖之意

卷之五志僧譜

唐明州棲心寺藏奐傳

釋藏奐俗姓朱氏蘇州華亭人也母方娠及誕常聞異香為兒時嘗墮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歲出家禮道曠禪師及弱冠詣嵩嶽受具母每思念涕泣因一目不視迨其歸省即日而明母喪哀毀廬墓間頗有徵祥孝感如是由此顯名尋遊方訪道復詣五洩山遇靈默大師一言辨析旨趣符合顯晦之道日月之所然也會昌大中衰而復盛唯奐居之熒不能惑焚不能熱溺不能濡者也洎周洛再構長壽寺敕度居焉時內典焚毀梵夾煨燼手緝散落實為大藏尋南海楊公收典姑蘇請奐歸於故林以建精舍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捨宅為院迎奐居之剡寇裘甫率徒二千執兵晝入奐瞑目宴坐色且無撓盜眾皆悸懾叩頭謝過寇平州奏請改額為棲心寺以旌奐之德焉凡一動止禪者必集環堂擁榻堵立雲會奐學識泉涌指鑒岐分詰難排[A12]疑之眾攻堅索隱之士皆立褰苦霧坐泮堅冰一言入神永破沈惑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現疾告終享年七十七僧臘五十七預命香水鬀髮謂弟子曰「吾七日在矣」及期而滅門人號慕乃權窆天童巖已周三載一日異香凝空遠近郁烈弟子相謂曰昔師囑累「令三載後當焚我身」今異香若此乃發塔視之儼若平生以其年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獲舍利數千粒其色紅翠十三年弟子戒休賚舍利述行狀詣闕請諡奉敕裒誄易名曰「心鑑」塔曰「壽相」奐在洛下長壽寺謂眾曰「昔四明天童山僧曇粹是吾前生也有墳塔存焉」相去遼遠人有疑者及追驗事實皆如其言任生將迎奐人或難之對曰「治宅之始有異僧令大其門二十年之後當有聖者居之」比奐至止果二十年矣又奐將離姑蘇為徒眾留擁乃以㯶拂與之曰「吾在此矣汝何疑焉」暨乎潛行眾方諭其深旨又令寺之西北隅可為五百墩以鎮之或曰「力何可致」奐曰「不然作一墩植五株柏可也」凡微言奧旨皆此類也刺史崔琪撰塔碑金華縣尉邵朗題額焉(《宋高僧傳三集卷十二》)

按《浙江統志卷二九九》《天童寺志卷三》傳文並引此惟《天童志》中添其遺跡則徙清關之神龍於太白峯頂鎮毒蟒於小白嶺上一段因緣云大師為七塔開山之祖天童秉法之宗其大光明藏照澈今古今志中於僧譜內略此傳文圖記金石語焉不詳使大師得法行化種種神通妙用湮沒無聞未免數典忘祖之失後之修志者宜將此傳冠於僧譜之首則得矣

明智中立法師傳

法師中立鄞之陳氏賜號明智母夢日輪入懷遂有娠夜不三浴則啼號不止九歲出家於甬東之棲心受經一誦永憶不忘治平中試經開封府中選得度初依廣智學教觀及神智繼主南湖復依之熙寗中神智開幃設問答者二百人無出師右乃舉居座元久之去謁扶宗於永嘉將歸宗曰「子行必紹法智之席」及神智謝事乃俾師為繼元祐初高麗僧統義天遠來問道甫濟岸遇師升堂歎曰「果有人焉」遂以師禮見傾所學折其鋒竟不可得師令門徒介然始作十六觀室以延淨業之士已而辭去曰「吾年六十當再來」即退處東湖之隱學數年郡太守王公勉主寶雲一新棟宇於伽藍神腹得願文云「後百年當有肉身菩薩重興此地」聞者異之後退隱白雲庵日宣止觀至不思議境歎曰「吾道至此極矣」文慧正師亡郡請再主延慶果符六十再來之言歲懺行江浙延慶為最盛擇其徒修《法華懺》者七年行法將圓禪觀中見一大舟眾欲乘不可唯師坐其中以行政和五年四月辛亥謂門人法維曰「吾聞異香心甚適悅」謂觀堂行人曰「吾當與汝輩長別」即面西坐逝塔於崇法祖塔之東陳瑩中嘗讚師曰「嚴奉木叉堅持靜慮以身為舌說百億事(《佛祖統紀卷十四》節錄)

按師出世說法雖在延慶寶雲兩剎於棲心並無建樹然既為出家之地錄之亦可見其來有自師於延慶為第四代住持聲光所播遠及異域又令其徒介然闢十六觀堂成今日觀宗弘法之盛師誠大善知識也哉《淨土聖賢錄》三並引此文

卷之八志藝文

按此碑所述必有大可記處待考

勘誤表

十二
三四
十二
十七
𧘅
十一
十四
十二
十六
廿七
廿一
十一
廿五
廿六
廿一
十三
廿七
(發心結緣者)
(心發心結緣)
卅六
十三
廿一
廿二
十二
十二
十二
十一

校注

[a213001] 此詩原以引言代標題作者隨附今另訂標題作者移置引言之前新標題之下 [a219001] 此詩有引言作者隨附今作者移置引言之前標題之下 [a219002] 此詩有引言作者隨附今作者移置引言之前標題之下 [a221001] 此詩有引言作者隨附今作者移置引言之前標題之下 [a223001] 此詩原以引言代標題作者隨附今另訂標題作者移置引言之前新標題之下 [a224001] 此詩原以引言代標題作者隨附今另訂標題作者移置引言之前新標題之下 [a233001] 聞性道 [a235001] 此為補正本志 p.27-p.28 開山祖塔碑文
[A1] 摶【CB】搏【志彙】
[A2] 讖【CB】纖【志彙】
[A3] 真【CB】直【志彙】
[A4] 黼【CB】黻【志彙】
[A5] 杞【CB】𣏌【志彙】
[A6] 謚【CB】謐【志彙】
[A7] 楖【CB】榔【志彙】
[A8] 擔【CB】檐【志彙】
[A9] 杞【CB】𣏌【志彙】
[A10] 知【CB】如【志彙】
[A11] 斑【CB】班【志彙】
[A12] 疑【CB】縱【志彙】(cf. GA013n0012_p0176a09)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