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七塔寺志

七塔寺志卷之三

志沿革

東津禪院

此為最初之寺名《鄞縣志》(卷六十八頁十三)縣東五里舊號東津禪院唐大中十二年分寗令任景求捨宅建寺(案《敬止錄》云「景求初貫蘇州曾任明州判遂家於鄞治第甬東後徙豐樂鄉東山下遂捨甬東居宅為寺」)請心鏡大師居之(《天童寺志卷三心鏡奐禪師傳》略同)

棲心寺

乃東津禪院所改也《鄞縣志》(同前)會剡寇裘甫掠四明縱兵入寺師燕坐禪定神色不動賊眾愕眙作禮而退咸通二年郡奏其事請以「棲心」名寺旌師之德(《天童寺志卷三心鏡奐禪師傳》略同)

崇壽寺

此為第三寺名《鄞縣志》(同前)宋大中祥符元年賜額崇壽山門前跨河石橋亦名崇壽橋按《鄞縣志金石門》謂崇壽寺額為唐時裴休書豈唐時早有此名耶崇壽橋則于民國廿三年冬鄞縣政府填河造屋橋亦隨[A1]因附記之

神霄玉清萬壽宮

此為第四寺名是否由佛教暫改為道教不可考《鄞縣志》(同前)政和八年改建神霄玉清萬壽宮久之復舊(《寶慶志》)

補陀寺

此為第五寺名《鄞縣志》(卷六十六頁三十一)縣東三里本昌國梅岑山寶陀寺明洪武二十年因寶陀寺懸海徙建于甬東之棲心寺內空址(案《明州雜謠注》洪武十九年信國公湯和起遣海島居民遷入江東奏改棲心寺為補陀寺與《成化志》差一年)《普陀山志》(卷二頁二)明太祖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徙居民入內地焚其殿宇三百餘間迎瑞相供于郡東棲心寺重建大剎改名補陀山中僅留鐵瓦殿一所使一僧一介守奉香火焉

復建棲心寺

唐名之棲心寺在洪武永樂間曾與補陀寺同存《鄞縣志》(卷六十八頁十三)洪武二十年徙昌國補陀于郡城僧惟摩捨建補陀寺留東首三分之一復建棲心永樂間僧併補陀寺遂廢(《敬止錄》)

七塔寺

此為第六寺名《鄞縣志》(卷六十六頁三十一)二十一年(康熙)建大悲殿門外有七浮圖俗呼七塔寺

按七浮圖不必始建于清而七塔寺之名則始于此

報恩寺

為今名全名則為「七塔報恩禪寺」余作慈運大師傳云「翌年(光緒二十一年)赴都請頒龍藏勅賜報恩寺額

七塔寺志卷之三終


校注

[A1] 圮【CB】圯【志彙】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