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菴和尚語錄卷第八
法語
示欽維那
士之慕於道者。日用敻然與流俗異。鞠其所存。未始不由忱信痛敬。而能致然者。雖安利勉行之不同。其為敬信則一也。何則非敬則無以起信。非信無以成敬。始於一念。終於永刧。而莫我渝者。其唯大丈夫哉。嘉禾欽維那。頃甞從予遊。澹靖淳謹。切切於斯。乃以敬菴榜其室。求余發其義。以道其至。庶幾不陷於邪妄之域。予既憐其誠而壯其請。謂之曰。大哉敬乎。三世聖人。歷代開士。莫不自此而出。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莫不自此而生。神通光明。辯才智慧。菩提涅槃。真如解脫。莫不由斯而起。三途六趣。生死輪回。煩惱塵勞。無明惡業。莫不由斯而斷。斷無所斷。無所不斷。起無所起。無所不起。生無所生。無所不生。出無所出。無所不出。如是了知。如是成就。於法於心。離諸執著。所謂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豈惟天台智者。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當知山僧即今與汝。向多寶塔中。平分半座。如是如是。雲開日出。不如是不如是。地裂天崩。如是中有不如是。不如是中却如是。打失鼻孔。換却眼睛。欽維那。惺惺著。他時後日。莫受人謾。
示寶藏主
學此道者。大貴精敏而沈潛。精敏而不為物惑。沉潛而不與物競。不為物惑。則虗而靈。不與物競。則寂而妙。然精敏沉潛。亦豈易至哉。良由內見通明。前境湛淨。莫非夙有靈骨。具大智慧。觸境遇緣。不待照燭。而諸法自泯。六根互用。一體同觀。不滯不著。離諸色相。所以觀自在。行深般若。而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便是者个時節。者个時節。不從人得。只消日用現行。常自撿點。世出世間。何處有一法可得擔帶。直是淨裸裸赤洒洒。上無攀仰。下絕[A1]己躬。常光現前。壁立萬仞。如大火聚。一切物近傍你不得。如太虗空。一切物栖泊你不得。自家涵養。資人鍛鍊。却要就本色爐排。惡辣鉗鎚。發大勇猛。不退不怯。自然久久入妙。堪為法器。非惟自利。亦可利人。回入塵勞。普攝群有。總是菩薩不思議解脫境界。又何佛法玄妙。向上向下之足芥蔕耶。古人道。得坐披衣。向後自看。決非小緣。却須努力。
示杲藏主
學道之士。為生死未明。尋師決擇。自非志量宏遠。氣岸卓絕。未免半信半疑。半進半退。終而無益。李都尉云。參禪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須是恁麼始得。
人身難得。正法難逢。既得人身。又逢正法。於此不堅確勇猛。究竟到百了千當處。誠為無知人也。無知之人。與草木何異。以余觀之。草木尚有用。無知之人。將焉用乎。無用且置。然而自暴自棄。汩沒生死。何時而出。可痛惜也。
禪是斷生死底刀子。禪是解執結底觽子。禪是辯妍醜底鏡子。禪是斬邪妄底劍子。禪是伐荊棘林底斧子。禪是破怨敵底䇿子。禪是成佛作祖底本子。以故佛祖依之而建立。眾生由之而得度。禪之功用若此。可不盡心乎。不盡心則不得其力。不得其力。則勞而無功。勞而無功。則不見禪之真體也。不見禪之真體。則無以為人。無以為人。則慧命斷絕。慧命斷絕。則何以為僧耶。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可謂了事大丈夫矣。今世學佛而不知佛道之廣大周備。則誠為忝竊耳。豈有奇男子。肯為忝竊哉。
古德云。設有一法過於涅槃。吾說亦如夢幻。自非得夢幻之真。則不足以見涅槃之體。涅槃之體尚不見。況過於涅槃者耶。除非知有。莫能知之。
古人垂一言半句。政在解黏去縛。抽釘拔楔。豈有實法繫綴於人。多見學者。執指為月。求玄妙求解會。以當宗乘。深可憐憫所以此事在上根利智。見不為難。稍若機器陋劣。加以怠墯。棄本逐末。則無有得期。真自外也。
龐老云。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此語最好。苟能以此為心。則得無限力也。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迷則違真逐妄。悟則舍忘歸真。到得真妄雙融。迷悟無寄。然後隨緣消舊業。任性樂天真。興慈運悲。拯濟孤露。忘能所滅影象。為過量人。住過量境界。作過量事。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示快藏主
王老師道。盡大地覔个痴鈍人難得。軒知此事不可以聦明靈利。計較機謀而得。學道之士。死却偷心。百不知百不會。如土人木偶。一念萬年去。一條白練去。古廟香爐去。始有少分相應。死得絕氣息了。忽然猛省。如睡夢覺。如蓮華敷。歷劫未明之事。廓爾現前。百千神通門。百千三昧門。乃至一切戒門定門慧門。悉自具足。然後靠著本色咬猪狗宗師。相與入泥入水。上刀山入火聚。鼻孔相挨。眉毛廝結。徹頭徹尾。同死同生。拳來躍去。喪却目前機。脫去胸中物。回視三世諸佛。歷代開士。天下老和尚。所有伎倆。不勘自敗。等閑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收放自在。殺活縱橫。設使德山臨濟。雲門趙州。再出頭來。也須斫額有分。自餘半青半黃。依草附木精靈。望涯而退不在言也。扶桑快藏主。天資俊敏。而能下遲鈍工夫。蓋從道場雙峩大爐排中。鍛鍊[A2]已久。不妨是一枚法器。將還本國。接物利生。卒未能相見。欲得法語。以助進修。觀其趣向。決不肯辱師友負初心。乃為書此。若是無智人前。又安敢妄通消息哉。
示景維那
古來行脚高士。為生死未明。尋師訪道。賣却布單。不問千里萬里。但有本色宗匠。可以依歸者。杭深梯險。不惜軀命。以從之遊。冀其一言開發蒙昧。至於大安樂田地。而後推以及物。非所謂遊州獵縣。看山門境致而[A3]已。近日法道陵替。居師位者。出於僥倖。不本宗猷。歆艶浮名。循習齷齪。務多其類。以為接人。新進後生。一乍入眾。無所知覺。撞入網中。不能自出。將謂。宗門事止於此。政如經鮑魚之肆。不知與之俱化耳。餘波末流。靡所不至。抑少室之道。廢興有數乎。然而諸方大剎。星羅棊布。又焉敢謂盡無作者以拯淪溺。殆恐魔強法弱。蔑如之何耳。豈不見。大愚和尚云。大家相聚喫莖虀。若喚作一莖虀。入地獄如箭射。者个便是楊岐金剛圈栗棘蓬底消息。蓋從上諸祖。垂一機示一境。莫非與人解粘去縛。抽釘拔楔。初無二致。所以雲峯悅禪師。服勤既久。用心益固。及乎打破漆桶。走上方丈。忘納其屨。大愚望見之便云。維那且喜大事了畢。看他先德。一啐一啄。直是透頂透底。總似今時。何處有宗門事耶。建溪景維那。方事徧參。求語為龜鑑。會余謝事杜門。而請不[A4]已。不覺引起葛藤。亦何異靈龜曳尾哉。
示世侍者
世出世間。只一句子。逆順縱橫。無有不在此中也。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則八萬四千塵勞。塵塵解脫。八萬四千法藏。法法全彰。可以津濟四生。可以梯航九有。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但能於趙州狗子佛性話上。啐地折剝地斷。自然百了千當矣。其或未然。莫道坐破七个蒲團。走徧四天下。於此事料掉沒交涉。世侍者為者一句子使得來。大唐國裡。東尋西討。大似趨越首燕。不知不覺。被人指到山僧處。喫了多少鈍置。看渠儘自耐得拳躍。所謂大冶精金。應無變色。昔大隋參七十餘員善知識。於其中間。具大眼目者。只有一二。且作麼生是具大眼目者。於斯了了。始可罷參。脫或躊躇。鄉關萬里。
示煜藏主
我觀如來大光明藏。出生一切諸光明海。若聖若凡情與無情。無有不具此光明之體。顯示此光明之用。本末全收。卷舒無碍。自利利他。無有窮盡。如大日輪升于虗空。普照一切。無有分別。能照所照。二俱空寂。而諸有情。資其照臨。各各成辦。所作事業。從始洎終各不相知。亦不相借。殆不知所以然而然。而於日光明照無所虧減。斯蓋本有靈明。非從他得。而昧者不悟。豈終昧也夫。儻能一念回光。便同本得。故曰。道不遠人。即心而證。其不然哉。
示化主
僧問雲門。如何是塵塵三昧。門云。鉢裡飯桶裡水。靈利漢。向者裡。驀提得去。直饒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供養你。也未為分外。其或未然。幸有七佛[A5]已前。一段奇特大事。不妨信受奉行。左穿通衢。右入聚落。拶透千門萬戶。撞著一箇半箇。徹底知音。便見所作[A6]已辦。滿載歸來。教他一眾。飽齁齁地去。豈不快哉。靈岩山中。自圓照慈受闡化之後。未曾有用這一著者。山僧此來承乏。比及三年。方外高人。來茲道聚。朝鐘暮鼓。粗成叢林。不謂丁茲歉歲。糧食既匱。而戶外之屨益增。却之弗可。延之無術。念念欲棄去。忽思量妙喜樹倒胡猻散之語。以告二三友。忽徑山霖首座。雪竇璉興二藏主。翠山芾藏主。珩琅殊維那等。以持鉢為告。余笑而謂之曰。是豈爾輩所能為哉。夫比丘之法。內摧我慢。外絕貢高。方行等慈。鋪心如地。猶恐觸境遇緣。有當不過處。而況有生以來。受用自在。一旦屈[A7]己從人。未見其可。雖然。東山有云。至辱莫若乞。至樂在無求。苟得無求旨。雖乞吾何羞。淨名道。於食等者。於法亦等。於法等者。於食亦等。汝能毀於佛。謗於法。不入眾數。乃可受食。行矣厚自愛。
示芾藏主
識心達本元。故號為沙門。非徒方服圓顱之謂也。然心體虗寂。普應萬機。終日作用。而有不知之者。舍而他求。求佛求祖。求禪求道。誠為顛倒。苟悟自心。全體洞達。則不為法縛。不求法脫。便見佛祖禪道。皆具於我。而無一法從外而至者。真了事人也。
僧問趙州云。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此箇公案。流落叢林。在學道之士。未有不提撕參究之者。於此悟入者固多。而錯會者亦不少。五祖和尚云。趙州露刃劍。寒霜光𦦨𦦨。更擬問如何。分身作兩段。這箇便是見得他舌頭落處底樣子。後來佛性泰和尚云。只一露刃劍。[A8]已一時頌了。後面三句。皆是展演之言。妙喜深以為然。以知得底人。拈將出來。不妨唱拍相投。言氣相合。若是承言滯句。識情卜度之徒。按圖索驥驢年去。一大藏教。是箇切脚。且道。切箇甚麼。演祖云。鉢囉娘。者老漢。初年行脚。見浮山圓鑑和尚。甞請益興化卒風暴雨話。圓鑑云。我有一箇喻子。說與你。三家村裡賣柴漢子。肩頭夯一條檐。却問中書堂。今日商量什麼事。演祖遂低頭云。恁麼則大遠在。因見白雲。咬破一箇鐵酸餡。直得百味具足。便如師子返擲。動是驚人。一日三佛立問云。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和尚作麼生說。祖云。譬如摩尼映於五色。摩尼喻佛身。五色喻數。三佛退而議曰。者老漢。真是箇老大蟲。若是我輩。非數紙如何說得了。殊不知過量人提持過量事。自然不費力。豈不見。維摩會中。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雲興缾瀉。莫不自謂契理契機。維摩默然無語。文殊便乃讚云。是知無言無說。是真入不二法門。咄。識甚好惡。要知向上宗門爪牙。鮮不爾者。無他。見處透脫。力量充足。自然水到渠成。風行草偃。初不費氣力也。其或見不透脫。力量不充。依墻傍壁。終無自由分。
一大藏教。總是療狂子之方書。苟見徹本元。狂心頓歇。自然可發一笑矣。雖然。恩大難酬。永嘉云。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償夙債。深有旨哉。
神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知解。古人之意。終不教你坐在無魂必死之地。須知不了之人。妄認緣塵分別影事。遺失真性。流浪生死。皆知解之咎。若是超情離見。洞達本元。知解不存。而無幽不燭。如明眼人。所見無碍。而摸象之流。雖競有多說。皆可憫耳。
示道侍者
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難覩。欲識大道真體。不離聲色言語。言語動用。了無交涉。畢竟大道真體。在什麼處。看他古來老宿。提持箇事。如日行空如風吹水。靈利漢。一見便見。不假思惟。而大道真體。不間毫髮。所謂。啐地折曝地斷。自然不借別人鼻孔出氣也。
佛祖出興。莫過為爾作箇先道。豈有法可傳授哉。故曰。大事替你不得。小事各自承當。阿難曰。將謂世尊。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其不然哉。二祖云。我心未安。乞師安心。達磨云。將心來。吾與汝安。二祖云。覔心了不可得。達磨云。與汝安心竟。政如推門入臼。若是方鑿圓柄。則無相應日子矣。
弟子求師易。師求弟子難。從上列祖。於千萬人中。撈漉一箇半箇。何異披沙揀金。將知真正衲僧。端不易得。黃梅會中。有七百眾。而衣盂獨付盧行者。此事豈可麤心。若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妬。皆增上慢之流耳。決欲究明千聖頂𩕳上一著。除非具鐵石身心。有吞佛祖底氣槩。始堪持論。豈不見。大隋參七十餘員善知識。具大眼目者。只有一二。以此言之。則弟子求師。亦不易也。
示琮藏主
佛佛授手。祖祖相傳。莫非以心印心。將法付法。曾無一毫自外而至者。唯是氣類相合。機感相應。發得出來。自然出人意表。蓋本於正因。不染邪解。如芬陀利華。雖生淤泥中。一點也霑他不著。然而真性明妙。本自天然。一念回光。便同諸佛。豈不見。大梅見馬祖。只於即心是佛言下。便得安樂。水潦遭一蹈。遂乃呵呵大笑。至於雪峯輥毬。俱胝竪指。是皆向生佛未具[A9]已前。揭示此箇無為宗旨。豈有玄妙密室分付。疑誤後學者哉。近世法道不振。邪解紛然。各各自謂得上人法。羅却千百眾。胡言漢語。如病狂相似。全無愧恥。而入眾兄弟。既非正因。皮下無血。眼裡無筋。將謂佛祖之道。止如此。遞相㳂襲。蕪穢先宗。良可大息。除非宿有靈骨。不受人謾。超然頴脫。不與俱化。日用應緣。唯以從上佛祖為標榜。專一其心。發弘誓願。於此生中。成就百千萬劫。莫大之事。親近一箇半箇真善知識。入其爐鞴。受得鉗鎚。鍛鍊磨礱。洞絕瑕纇。方始是到家時節。然後隨緣任運。推以及人。以報佛祖。庶不虗來人間。打一轉也。
示胤侍者
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其可以有作思惟。而得之哉。直須斷却心思意想。於一切時中。竪起脊梁。卓卓地提持古德一則話頭。善自消息。放教精精靈靈。不墮在昏沉掉舉處。則廓徹靈通。凝然湛寂。更不起第二念。所以道。不與諸法作對。便是無諍三昧。永嘉云。亦無人亦無物。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若也麤心。便謂得大安樂。正是大病。先聖目之。為解脫深坑。有氣息底。終不坐在這裡。真淨云。活衮衮明落落。拈便起把便撲。直下似俊鷹快鷂。其肯打死兔耶。
真不掩偽。曲不藏直。虎步龍驟。神號鬼泣。明眼漢沒窠臼。截鐵斬釘。移星換斗。僧問國師。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國師云。與我過淨缾來。僧度與淨缾。國師云。却安舊處著。又理前問。國師云。古佛過去久矣。擊石火閃電光。搆得搆不得。未免喪身失命。豈似如今一等認驢前馬後。以為極則。提得一件。便從頭穿鑿注解說將去。豈知有宗門向上事耶。且作麼生是宗門向上事。咄。只許老胡知。不許老胡會。
聲前領旨。猶迷顧鑑之端。句後明宗。尚昧識情之表。絲毫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鎻。要須如獅子王。哮吼一聲。直使狐狸野干。悉皆屏跡。方可作本分道流。若是隨群逐隊。醉色沉聲。一味踈狂。謾神嚇鬼。到處逢人。亂呈懵袋道。我能我解。將他古人好言句。都看壞了。從而教人遞相欺誑。凌滅宗風。真是地獄種子也。爾輩後生。趁色力強健。快須決擇教明白。見此等人。便合敬而遠之。政不必與較得失也。但念從無量劫來。於生死海中。頭出頭沒。今幸為人。遭逢聖教。既披法服。粗稱沙門。試觀他釋迦老子。出胎修道。成佛度生。所有法門。自何而起。自滅度後。大法東漸。諸祖迭興。提持正印。甚生標格。只如道未離兜率。[A10]已降王宮。未出母胎。度人[A11]已畢。又云。始從鹿野苑。終至䟦提河。於是二中間。未甞說一字。且四十九年。三百餘會。種種行相。作麼生消遣。到者裡。一法不明。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崢嶸。忽若一息不來。便登鬼錄。前路漫漫。未知何往。良可痛心。故先德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切切於懷。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A12]已明。如喪考妣。豈有閑情。安為雜事哉。
示興藏主
宗門中事。只貴真參實悟。不消嗄地一聲。自然透頂透底。若未得這一解。未免方寸間鬱鬱地。不得快活。譬如患病之人。本為風寒所摶。驀地得一服良劑。出得一身白汗。知他四大有許輕安耶。既得輕安。却須保養神氣平復。方禁得磕𭣟。萬一失守。舊病復作。則不可救也。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云。乾屎橛。這裡悟去。豈不快哉。儻涉思惟。白雲萬里。
但得本莫愁末。何謂本何謂末。識心見性是本。說禪說道是末。你若識心見性了。信口而說。信脚而行。無非禪道。苟遺其本而取其末。所謂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學者不善區別。妄認識心。以為自[A13]己。教中所謂。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淨名云。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六祖大師云。聞見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如鳥空中只麼飛。無取無舍無憎愛。這箇始是到家說話。要得相應。一念未興[A14]已前。急著眼看。咄。
學此道。只貴脚蹈實地。靠實而行。若纖毫許掠虗。總落魔界。打頭一著。且論見地明白。不受境惑。十二時中。便得力也。你若見不透脫。如何做得過量邊事。古德道。設有一法過於涅槃。吾說亦如夢幻。若是[A15]己眼未開。如何會得。是他向上人行履處。如金剛𦦨。如猛火聚。無你近傍分。不是強為。法如是故。
佛法本無玄妙。只是自家本分事。只為拋家失業。竛竮日久。一乍入門。覺得奇特。及乎穩坐家堂。一切境界。莫匪尋常。自然不驚怪也。臨濟云。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便是這箇消息耳。
佛道懸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不是見得會得了便休。是他先聖。入水入泥。安住無功用。大人境界。其可麤心乎。末世比丘逴得些子影響。便謂百了千當。經不看佛不禮。一味貢高。妄自尊大。圖人贊歎。以規利養。遞相欺誑。習以成風。真可憐憫。有志之士。政須以古人為標榜。慎勿隨順顛倒也。
示燈藏主
從上佛祖。開示此道無過使人各了本心本性。不為外物所誘。即是出世邊事。非謂別有法可傳授也。但於日用二六時中。猛著精彩。虗明寂照。截斷諸緣。澹泊無為。而不碍汎應。則工夫純熟。打成一片。不妨隨自[A16]己力量而行。但有一毫利益於人之事。勇而為之。無利益事。自不復作。亦無能為所為之相。迥絕功勛。功勛絕則損益之念不興。然而逆順境界。不著照了。當體寂滅矣。祖師云。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一種平懷。泯然自盡是也。古德提唱一言半句。皆為慈悲之故。發揮千聖著眼不及處一著子。以破後昆之情執。貴圖作箇洒洒落落底漢。豈有毛髮玄妙。可祕重哉。後世庸妄素無知識。將謂。有佛有法。有禪有道。可以傳授。奴郎不辨。玉石不分。東奔西馳。隨聲逐色。業緣成熟。流入魔黨。各各自謂。得上人法。遞相欺誑。自悞悞他。良可太息。除非宿有靈骨。不受渠謾。直似玄珠下於濁水。不與俱化。則救得一半耳。大凡學佛學祖。直須所見所行。出他一頭地始得。脫或徒有其言而無其志。所謂。身雖出家。心不入道。究竟為邪師所攝。無疑矣。古人云。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衲僧家一出一處。可不慎哉。
示覺首座
曹溪流非止水。一滴忽來千波競起。灼然是有這箇道理。若是力敵勢均。不言可知。稍涉思惟。白雲萬里。如今未到箇般田地。不免喚作移換人。須知宗門中向上事。斷斷是別。直饒究竟到不疑之地。苟大法不明。總成土苴。豈不見。興化在三聖處作首座。甞云。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頭未曾撥著一箇會佛法底。雷聲浩大。三聖聞得。乃問。你具什麼眼。化便喝。雨點全無。聖云。須是你始得。是何心行。化休去。咄。聖亦休去。咄。大覺聞得。乃云。爭得業風吹到大覺門下來。化後到大覺覺。請為院主。蓋與大覺元是同參。一日覺喚院主。我聞你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頭未曾撥著一箇會佛法底。你具什麼眼。探竿影草。化便喝。不勞再勘。大覺拈棒。化擬議。有甚用處。覺便打。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化又喝。棺木裡瞠眼。覺又打。灸瘡痕上重著艾炷。化明日從法堂上過。覺喚院主。我直下不疑你昨日兩喝。你為我說來。為人須為切。化云。某甲於三聖邊得箇賓主句。總被師兄折倒了也。與某甲一箇安樂法門。老鼠入牛角。覺云。者瞎漢。來者裡納敗闕。脫下衲衣。痛與一頓。殺人須見血。化於棒下。識得臨濟在黃檗處。喫棒底道理。精金百煉。要須本分鉗鎚。豈是麻纏紙裹底生活。者一段說話。蘊在𮌎中。有年矣。未曾敢容易對人拈出。法姪本心覺首座。自曹溪分座而來。頂門正眼。爍破四天下。雨窻拈出。以資法喜。明日東還。見老松月。却煩借問。如今何處。有者箇消息。不妨因風語我。幸甚。
示暢藏主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理隨事變。萬行門中。不捨一法。事得理融。事得理融也。寬廓非外。理隨事變也。寂寥非內。古來達士。學到聖凡情盡。自然體露真常。遇物應緣。觸目無滯。猶未是向上人行履處。所以雲門大師道。直得盡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全提時節。一般漢。認得些子影響。便乃稱楊稱鄭。眼空四海。疑悞後學。出佛身血。若是眼裡有筋底。終不肯受他籠絡。舉一步抹過千聖頂門。拈一機捩轉衲僧鼻孔。豈特天魔外道窺覰無門。便是四七二三斫額有分。豈不見。岩頭參德山。纔跨門便問。是凡是聖。山便喝。頭便禮拜。洞山聞云。不是奯公。也大難承當。頭聞云。洞山老漢。不識好惡。我當時一手擡一手搦。又不見。德山見溈山。直上法堂。東西顧視云。無。無。便下去。至山門首。復云。也不得草草。再具威儀。上方丈相見。便云。和尚。溈擬取拂子。德便喝。背却法堂。著草鞋便行。至晚溈問首座。新到在麼。座云。當時便去也。溈云此子[A17]已後向孤峯頂上。盤結草菴。呵佛罵祖去在。你看他古人。一挨一拶。略露風規。非唯虎驟龍驤。直得天回地轉。豈似今時叢林。無著眼處。政不知。諸大老向什麼處去也。雪竇暢藏主。東嘉俊流。有志相從。江心無言。春雨無際。僊岩仲謀。作偈督遣之。業[A18]已成行以母病中止。未幾會余謝事巖頂。甚不自滿。茲來南堂。道義真切。因出三老之偈。余為和之。既而又欲法語為隨身儆戒。不惜口業。忉忉怛怛。寫此一絡索。使其知有宗門體裁。脫若一念相應。蹈著實際理地。遊戲萬行門中。涵養磨鍊。無滲漏絕依倚。撞著咬猪狗手段。千盤萬折。透出金鎻玄關。然後轉向德山巖頭。洞山雲門。心眼不及處。插得手。豈不是一員本色道人耶。到者裡。方知從始洎終。未甞不與山僧把手共行矣。又何親踈遠近之足云乎哉。
示祖灊首座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𦦨。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膽。此永嘉大師。見曹溪後。顯發自得自證三昧。以示後人之語也。看他初到曹溪。繞床振錫底氣象。直是卓絕超邁。故其所得。不在一切人下。雖與一切人同處。一切人搆他不得。除非同得同證者。瞥爾相逢。一挨一拶。略露風規。自然驚天動地。豈似今時兄弟。猥𤨏傝䢇。傍人門戶。記持野狐涎唾。到處討人商量。貴圖口裡有得說。手裡有得寫逞能逞解。以當參學。將謂少林直指之道。如此而[A19]已。誠為苦屈。教中所謂。棄却百千澄清巨海。唯認一浮漚。目為全潮。可憐也哉。當此法道下衰之秋。全藉有志朋友。發勇猛心。立深重願。將從前所蘊。惡知惡覺。盡情颺向他方世界外。內不放出。外不放入。寂寂惺惺。不與一法作對。超然任運。兀爾忘緣。行住坐臥。常將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時時舉覺。脫或向眼不見鼻孔處。見得眉毛在眼上。則體本無生。了即非速。豈永嘉所得專美哉。到此境界。却須靠著本色宗匠。爐鎚鍛鍊。敲打出來。不妨是箇法器。堪以荷負宗門。至於從上佛祖機緣。無問平易險峻。深密淺近。相應不相應。瞭然如人飲水。冷暖有不俟言而知矣。然後沉浸涵養。日久歲深。力量充足。日用應緣。縱橫得妙。為人自為。總在其中。日損日益。初無二致。此乃文殊普賢大人境界。決非陋劣種性。所可企及者也。
示壽藏主
先輩灰心泯志。深山窮谷中。木食㵎飲。其為枯槁。有不可勝言。而處之自若者。自非明見本體。與佛祖同一受用。其能致是哉。蓋緣末上根脚下打辦得乾淨。而宿有靈骨。稟大智願。一出頭來。便自頴脫。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人倫。何古人所能。今人莫能彷彿耶。且誵訛在什麼處。竊甞觀之。大凡今人。自始至終。鮮有且正因者。剃染行脚。撞入邪師惡友群類中。見聞覺知。無非聲色交互之事。雖有菩提種子。不能發生。究竟熏鍊成熟。築底是箇業識團子也。所得既是不真。觸著則是非人我。得失欣厭。交戰於胷中。因循苟且。遞相欺誑。借使千佛出世。也救不得除非自解猛省。一刀截斷。靠著本色師友。動靜施為。一以古來明眼尊宿為標榜。直將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為念。理會教徹頭徹尾。然後發揮靈智。開示後人。則不負父母師友。生成之德耳。舍此則無所取矣。
見地明白。履踐超詣。但有所說。自然契佛契祖。契理契機。離文字相。離言說相。坐斷千差。不存途轍。既非心意識境界。自然風凜凜地耳。
雜華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固知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一心不生萬法無咎。苟不知有轉身句。未免死在平地上。故曰。平地上死人無數。過得荊棘林是好手。虗而靈寂而妙。非用功純一。受用自在。則不能到此境界。
心如工技兒。意如和技者。儻脚跟下不得力。則二六時遭渠驅役。直須一念不生前後際斷。則胡猻子自死也。胡猻子既死。得絕氣息了。自然觸目遇緣。蕩蕩無礙。方見道用。
玄言妙語。道之末也。識心見性。道之本也。古人得其本之大全。發而為大機大用。雷轟電掣。日照天臨。揭揚佛祖奧旨。而使後學由是而入。雖有言語。莫非一期方便。土苴緒餘。奈何流俗摭拾寶重以為奇特。棄本逐末。何繆之甚。余甞論之。以箴近習之痼。當知性體圓淨。智照洞明。一切語言。文字義理之說。或邪或正。到家未到家。判然無可疑者。不然則為其惑耳。
山僧自幼行脚。見善知識。未甞有一點玄妙解會。在𮌎次中。但能於一切處一切時。不受人欺耳。惟其不受人欺故不自欺。惟其不自欺。所以不敢欺於人。末上下梢。只以正智獨照。然而照中無智。智中無照。以要言之。則古人所謂。紅爐上一點雪。便是者箇消息也。
了菴和尚語錄卷第八
校注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71 冊 No. 1414 了菴清欲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蔡寧君大德輸入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