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慧大士錄卷第三
四相詩
生相
識託浮泡起。生從愛欲來。昔時曾長大。今日復嬰孩。星眼隨人轉。朱唇向乳開。為迷真法性。還却受輪迴。
老相
覽鏡容顏改。登堦氣力衰。咄哉今[A1]已老。趨拜禮還虧。身似臨崖樹。心同念水龜。尚猶躭有漏。不肯學無為。
病相
忽染沈痾疾。因成臥病人。妻兒愁不語。朋友猒相親。楚痛抽千脈。呻吟徹四鄰。不知前路險。猶尚恣貪瞋。
死相
精魄辭生路。游魂入死關。只聞千萬去。不見一人還。寶馬空嘶立。庭花永絕攀。早求無上道。應免四方山。
心王銘
又頌曰
遍瞻四大海。觀尋五陰山。如來行道處。靈智甚清閑。寶殿明珠燿。華座美玉鮮。心王明教法。敷揚般若蓮。淨地菩提子。盇得天中天。觀此色身中。心王般若空。聖智安居處。凡夫路不同。出入無門戶。觀尋不見蹤。大體寬無際。小心塵不容。欲得登彼岸。高張智慧帆。清淨明珠戒。莊嚴佛道場。身作如來相。心為般若王。願早登蓮座。口放大圓光。廣照無邊界。為物作橋梁。開大毗尼藏。名傳戒定香。觀達無生智。空中誰往來。永超三界獄。不染四魔胎。遊戲蓮華上。安居法性臺。天人悉瞻仰。冥空讚善哉。有緣逢廣化。般若玅門開。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行住鎮相隨。坐臥同居止。分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知佛何在。只這語聲是。寂是法王根。動是法王苗。涅槃既不遠。常住亦非遙。迴心名淨土。煩惱應時消。欲過三途海。勤修六度橋。定當成正覺。喻若待來潮。伏藏不離體。珠在內身中。但向心邊會。莫遠外於空。萬類同真性。千般體一如。若人解此法。何用苦尋渠。四生同一體。六趣會歸余。無明即是佛。煩惱不須除。
貪瞋癡
不須貪。看取遊魚戲碧潭。只是愛他鈎下餌。一條線向口中含。
不須瞋。瞋則能招地獄因。但將定力降風火。便是端嚴紫磨身。
不須癡。癡被無明六賊欺。惡業自身心所造。愚迷披却畜生皮。
十勸
勸君一。專心常念波羅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濁三塗自然出。
勸君二。夫人出世莫求利。縱然求得暫時間。須臾不久歸蒿里。
勸君三。人身難得大須慙。晝夜六時常念佛。勤修三寶向伽藍。
勸君四。努力經營修善事。莫言少壯好光容。未委前程是何處。
勸君五。尋思地獄真成苦。眼前富貴逞容儀。須臾不久還歸土。
勸君六。第一莫喫眾生肉。若非菩薩化身來。便是前生親眷屬。
勸君七。萬事無過須的實。朝三暮四不為人。此理安身終不吉。
勸君八。喫肉之人真羅剎。今身若也殺佗身。來生還被佗身殺。
勸君九。天堂地獄分明有。莫將酒肉勸僧人。五百生中無脚手。
勸君十。相勸修行須在急。一朝命盡入黃泉。父孃妻子徒勞泣。
還源詩十二章
還源去。生死涅槃齊。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還源去。說易運心難。般若無形相。教作若為觀。
還源去。欲求般若易。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
還源去。觸處可幽棲。涅槃生死是。煩惱即菩提。
還源去。依見莫隨情。法性無增減。妄說有虧盈。
還源去。何須更遠尋。欲求真解脫。端正自觀心。
還源去。心性不思議。志小無為大。芥子納須彌。
還源去。解脫無邊際。和光與物同。如空不染世。
還源去。何須次第求。法性無前後。一念一時修。
還源去。心性不沈浮。安住王三昧。萬行悉圓收。
還源去。生死本紛綸。橫計虗為實。六情常自昏。
還源去。般若酒澄清。能治煩惱病。自飲勸眾生。
浮漚歌
君不見驟雨近看庭際流。水上隨生無數漚。一滴初成一滴破。幾迴銷盡幾迴浮。浮漚聚散無窮[A3]已。大小殊形色相似。有時忽起名浮漚。銷竟還同本來水。浮漚自有還自無。象空象色總名虗。究竟還同幻化影。愚人喚作半邊珠。此時感歎閑居士。一見浮漚悟生死。皇皇人世總名虗。暫借浮漚以相比。念念人間多盛衰。逝水東注永無期。寄言世上榮豪者。歲月相看能幾時。
獨自詩二十章
獨自山。茅茨草屋安。熊羆撩人戲。飛鳥共來飡。
獨自居。何意此勤劬。翹心尋本性。志節服真如。
獨自眠。寂寞好思玄。休息攀緣境。不著有無邊。
獨自坐。靜思觀無我。調直箇身心。慈悲成薩埵。
獨自處。本誓如應與。示道在經中。扣破無明主。
獨自行。見色恰如盲。輕軀同類化。蠕動未曾驚。
獨自戲。問我心中有何為。若見無記在心中。急斷令還般若義。
獨自往。觸處隨緣皆妄想。妄想心內逼馳求。即此馳求亦非往。
獨自歸。登山度嶺何所依。比至所依無定實。熟觀此境竟何為。
獨自作。問我心中何所著。推撿四運併無生。千端萬緒何能縛。
獨自語。問我心中何所取。照了巧說竝皆空。咽喉唇舌誰為主。
獨自情。其實離聲名。三觀一心離萬品。荊棘叢林皆自平。
獨自美。迢迢棄朝市。追昔本願證無生。不得無生終不止。
獨自佳。禪味朝飡不用蝦。弊此揣食如應與。假借五陰以為家。
獨自樂。且欲求無學。急斷三界繩。得免泥犂惡。
獨自好。決求菩薩道。萬行為眾生。未取泥洹寶。
獨自觀。試取世緣看。捉此無常境。一理向心觀。
獨自奇。正是學無為。迴思多許念。運向涅槃池。
獨自足。願心無限跼。怨親法界語圓真。始得應身化羣育。
獨自宿。意裡心儲蓄。為作良友繫衣珠。歷劫彌生根會熟。
爾時大士與諸弟子。晝夜思惟觀察行人。生而不生。滅而不滅。止息攀緣入法相。即是為解脫也。乃作五章詞曰。
一更始。擎香佛龕裏。敬禮無上尊。心心[A4]已無[A5]已。
二更至。加趺靜禪思。通達無彼我。真如一不二。
三更中。觀法空不空。無起無生滅。體一真如同。
四更前。觀法緣無緣。真如四句絕。百非寧復煎。
五更初。稽首禮如如。歸依無新故。不實亦不虗。
行路難二十篇(并)序
夫心性虗凝。量同法界。隨如絕相。無作無緣。湛爾常存而無住。法流滿世界而實理不遷。玅道歸空而普同萬有。法王御此而說金堅。故昔言。欲顯其相。而復不為言之所詮。然觸事該羅。而事之不攝。性非解脫。本無十纏。緣所不起。呼之為玅。言方不及。故號自然。常與世和。而世法不染。俗是其體。而亦不為俗之所牽。爾乃虗玄絕玅。空號坦蕩。心無狀而現形。雖有形而無象。散合無方。而非還非往。由聚[A6]斂而不促。設開舒而不廣。斯非物而有音。具大音而稀響。性寂虗冲。非一非兩。廣照分明。徒自明而自朗。未曾暫有。而全體現前。雖復現前。而難習難倣。細於毫末而不微。生遍三千而不長。理無決定。無聽無聞。無而怳晃。生死坦然。非因育養。識類含生。同斯法綱。就悟名為涅槃。而不知者說為憶想。斯則真實無疑。能柔能強。廣望則世界不容。息念則舉體皆同。乃是無色之色。恬靜淵洪。止之。即為無量無窮之體。合之。則非隻非雙。一起普周萬國。無遲無疾。而容不容。非凡非聖。非智非愚。唯有無心質士。合此虗宗。會之者。豁冥昧。照之者。朗迷蒙。遮那湛然。無增無減。四生三有。聞爾還空。若乃幽微寂寞。難見難知。若立一名相。而不合不離。非斷非常。而二邊俱會。無明無暗。非慧非癡。此非世間智辨照之所能及。是無生慧者之所深思。斯乃自悟虗心。即長生而不滅。見而非見。無著無依。世有九十六種外道。亦所不及。唯是無上佛法。要切良基。余既瞥聞。不能默[A7]已。抱愚竭智。聊述拙辭。雖不會玅理。然其語意大指。終歸自然。煩憒性迷。制斯遣慮。願高明正士見者不嗤。
第一章明非斷非常
君不見自心非斷亦非常。普在諸方不入方。亦復不依前後際。又復非圓非短長。湛然無生亦無滅。非白非黑。非青非黃。雖復念慮知諸法。而實不住念中央。眾生入而無所入。雖取六境實無傷。智者分明了知此。是故號曰法中王。自悟知此無知法。因爾智慧等金剛。不藉外緣資內府。戒定慧品自閑防。安住普超三昧頂。憶想顛倒永消亡。覺諸煩惱隨如相。稱此空名為道場。為眾班宣演常教。如此玅義未曾彰。行路難。路難微玅甚難行。若以無知照知法。現前證得本無生。
第二章明真照無照
君不見真照分明性無照。通鑒坦蕩復無平。安住無明知明照。了達明照之無明。一心永斷於諸行。始復勤行於不行。一心非心亦非一。無一無心行不生。識心即是無生法。非離生法有無生。若知諸緣性無起。隨心顛倒任縱橫。解了空心無隔礙。世間言論不勞爭。若復苦欲爭言論。方為貪癡之所盲。是故經言樂知見。五陰塵勞隨復生。若能慧心持本際。自得正道坦然平。性正心平無有正。假設平正引羣生。行路難。路難常居五陰山。涅槃虗玄不為寂。雖有生死獨清閑。
第三章明心相實相
君不見心相微細最奇精。非作非緣非色名。雖復恬然非有相。若凡若聖[A8]己之靈。此靈無形而常應。雖復常應實無形。心性無來亦無去。緣慮流轉實無停。正覺此是真常覺。方便鹿苑制尊經。為度妄想諸邪見。令知寂滅得安寧。廣說菩提與諸行。而此二法即音聲。了達音聲處非處。三毒煩惱不虧盈。又達五陰皆空寂。正慧無生制六情。於茲六情還念滅。即是真了涅槃城。行路難。路難無往復無還。貪瞋不在於內外。亦復的不在中間。
第四章明無相虗融
君不見決定法中無決定。虗妄顛倒是菩提。若心分別菩提法。分別菩提還復迷。若了此迷無分別。迷與分別即菩提。分別菩提非一異。恒同一體不相𢹂。安住性空真實性。空性無空亦不賷。同體大悲含一切。故知真法不乖迷。只此昏迷即無性。亦復不論齊不齊。若捨塵勞更無法。喻若淨華生淤泥。如來法身無別處。普通三界苦泥犂。三界泥犂本非有。微玅誰復得知蹊。行路難。路難本自是泥洹。內外身心併空寂。顛倒貪瞋何處安。
第五章明凡聖非一非二
君不見煩惱茫然非是一。雖復非一亦非多。若能照知其本際。即是真身盧遮那。入於微塵亦無礙。無礙體寂遍娑婆。凡聖兩途非二處。生死涅槃常共和。雖復強立和名字。只箇愛癡真佛陀。般若深空智非智。以無心意制眾魔。余既誠心學此述。聊抽拙抱作斯歌。行路難。路難心性實奇寬。貪欲本來常寂滅。智者於此可盤桓。
第六章明懲心性無染
君不見智人求心不求佛。諸法寂滅即貪婬。愛欲貪婬從心起。我亦懲心於不心。若也求心復不得。自然無處起貪婬。貪婬無起亦無滅。顛倒非淺亦非深。又亦不得非貪欲。無得不得玅難尋。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堅固林。余事貪婬為佛事。更無三毒橫相侵。若求出離還沈沒。分別出沒還復沈。諸佛善得於三毒。眾生虗妄不能任。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願求諸佛心。行路難。路難心中本無物。無物即是淨菩提。無見心中常見佛。
第七章明般若無諍
君不見般若真源本常淨。生死根際自虗微。即此生死真般若。離斯外覔反相違。心若分別於生死。諸苦毒難竟相追。今若事之為功匠。虗妄顛倒不能歸。而此但假空言語。淨穢兩邊俱不依。無心捨離於生死。涅槃無心亦不追。涅槃無心即生死。生死無心般若暉。般若明心無照用。無照無用斷言辭。亦復不欲有諸見。即是法王無上醫。善解於此無心藥。三有諸病盡能治。行路難。路難遣之而復遣。識此遣性本來空。無心終是摩訶衍。
第八章明本際不可得
君不見本際之中無復本。無本真際無人知。若人無知了斯際。清淨微玅不為奇。知與無知常自爾。苦樂等同於大悲。三界眾生乃迷務。於其實錄是無為。亦復無此無為法。強自生心是苦疲。苦疲皆空如炎響。生滅不住不分離。能知此心無隔礙。生死虗妄不能羈。而此一心皆悉具。八萬四千諸律儀。亦復不墮過人法。嶮巇絕危而不危。一切法中無有法。世人遑遽欲何為。行路難。路難心中無可看。昔日謂言諸佛遠。今知貪瞋是涅槃。
第九章明無斷煩惱
君不見文殊玅德非為遠。三障三毒即三空。五分法身纏五陰。六入無知為六通。四倒四果何曾異。八邪八正體還同。七覺菩提性無別。七識流浪會真宗。一切煩惱皆空寂。諸佛法藏在心胸。恒將法忍相隨逐。只自差升不相逢。諸佛如來住何所。併在貪婬愛欲中。今勸斷貪婬愛欲。但是方便化童蒙。貪欲本相真清淨。假說空名名亦空。行路難。路難心中非是心。寄語真修無念士。慎勿分別毀貪婬。
第十章明寂滅無心常行精進
君不見寂滅性中無有滅。真實覺中無覺知。亦復無有無知覺。清虗寂寞離方規。法性自爾無因致。憶想顛倒性無為。正使飄流遍三界。於其心中實不移。無去無來亦無住。善達無住亦無虧。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却尋緣心無所得。無緣心中緣復彌。若欲速求無上道。無知三毒性能資。三毒生於三解脫。七識還生七覺支。倒心去來無有實。去來無急亦無遲。覺諸煩惱觀前境。但自懲心而却推。心本無根何有本。六塵五欲不能羈。行路難。路難微玅甚希奇。昔日殷勤勇精進。不知精進背無為。
第十一章明法身得用自在
君不見大士自觀身中法。身是如來淨法身。虗空往還能迅速。獨脫自在不由人。出入毛孔而無礙。愛取塵時不染塵。見處凡情等諸聖。離斯求道更無真。建立諸法而無法。即是真如無上真。億劫本有而非故。於今見覺亦非新。成就大我而無我。具足大人無有人。聖體無明不可說。為復方便名心神。即此心是真常法。亦是涅槃之上珍。願諸學人同此悟。各自守門而禁津。行路難。路難名異理無分。若能了於無生死。便得消除生死雲。
第十二章明金剛解脫
君不見金剛語句非真實。萬象森羅同一無。而此空無為佛母。復是真如無上珠。世人不知求此寶。貧窮忽忽六趣奴。不事身中法身佛。穴穴向外禮浮圖。乍看而欲似精進。撿責身中皆併麤。用箇麤心逞言語。不了真源由是愚。隨情憶想而分別。五陰六賊競來誅。不肯尋求無上道。[A9]但知虗妄取名譽。口雖唱善還生惡。空言真實反成虗。余今反虗持作實。亦不證實入無餘。行路難。路難舉世皆虗妄。十纏五陰性無知。愚人於中自生鄣。
第十三章明寂靜無照無得
君不見諸法[A10]但假空施設。寂靜無門為法門。一切法中心為主。余今不復得心源。究檢心源既不得。豈知諸法併無根。用此無根心照境。照之分明彌復惛。即此惛心還自照。正照之理未曾存。照之與境俱差異。是故智士不能論。世人狂狂強分別。無中照見亂精魂。若能智照亡非照。分別智照復還奔。諸法本爾誰人作。寂靜無靜亦無喧。故知眾生顛倒想。還是眾生無上尊。行路難。路難捨癡而復癡。飛禽走獸我能伏。只箇心賊獨難治。
第十四章明三空無性
君不見諸佛聖人心無礙。為通道化說三無。雖說三無實非說。心於萬境不由居。正使顛倒造五逆。隨情所作併歸如。抱朴澄神念無念。亦不分別滅無餘。所以安心不擇處。了知真俗體非殊。息慮心空不捨事。名理言行不相扶。不依六塵心動搖。隨如無作順空虗。無去無來常不住。心神竭盡亦非無。不壞於身隨一相。不斷貪婬而不拘。若謂無差還自縛。言其體異轉傷體。猶如夢幻無真實。本來非有若為除。行路難。路難頓爾難料理。凡夫妄見有差殊。真實凝心無彼此。
第十五章明空有不違
君不見邪見非邊不離邊。顛倒分別亦非緣。自心非心念非念。常來常去實無遷。猶若金剛難沮壞。諸佛用此作金堅。世人稱譽涅槃玅。余道生死最深玄。即是無生之上忍。又是摩訶無礙禪。正士由心於是觀。不為八風之所牽。天樂自在無心戀。小小財色豈能纏。隨逢苦樂心無變。永別憶想忘憂煎。虗心無人無我所。任性浮沈如似顛。實照常法知無定。知法無性號為賢。行路難。路難非空亦非有。有無雙遣兩俱存。俱存無遣亦無受。
第十六章明魔怨
君不見大道寂寞叵思尋。通融萬像盡皆深。一切恬然無起滅。顛倒分別併從心。智者求心無處所。茫然色相離貪婬。了了分明何所見。猶如病眼覩空針。若人體知顛倒想。不為妄苦所漂沈。世間諸法如陽焰。行者慎莫致怨嫌。恒以空心而反照。無上佛道亦能任。行路難。路難微玅實無雙。若識六情空非有。眾魔結賊自然降。
第十七章明法性用平等
君不見法性無知不可說。有漏無漏併虗通。雖復乖差作諸地。尋其本際盡皆同。亦復無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空。若欲知斯殊玅道。[A11]但自窮搜五陰叢。如實無來亦無去。亦不的在六情中。即是無原真法界。湛然常存無始終。行路難。路難苦樂何未央。時往西方無量壽。或復託化現東方。
第十八章明不思議佛母
君不見愛欲貪婬諸佛母。諸佛世尊貪欲兒。從來菩提為我匠。今使我為眾匠師。昔日千端外求佛。佛在衣中今始知。無量癡心本是道。三毒四倒不思議。虗妄行慈慜眾苦。不知諸苦是慈悲。瞋恚無明最微玅。□□智者不能思。昔日辛勤學知見。不知知見自無知。四趣三途悉非有。三鄣三脫不分離。行路難。路難無有俱併忘。了知煩惱無生想。即是如來坐道場。
第十九章明無覺精進
君不見正心諸佛子。以見非心故不憂。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風傷逼豈懷愁。隨風東西無我所。獨脫逍遙不繫舟。設使住時終非住。走遍十方而不流。不見我時於無我。善哉適性任沈浮。世間妄想無真實。吾於此中何所求。只用非心覺非覺。亦復正修於不修。若人不知如此處。不應稱名作比丘。為箇癡心作奴僕。愛結纏之不自由。而此更增諸苦惱。永劫長塗三界囚。生死相連彌復甚。判不能得永長休。行路難。路難無令過諸念。無念之念乃為真。真念無真還自炎。
第二十章明善微玅
君不見無上菩提最為近。四大五陰皆深奧。其實清淨玅難知。不悟此心真卒暴。和合性中無有實。是故稱為諸法要。於中無妄亦無真。只用無為作微玅。尋其體寂不應言。假為眾生立名號。若知名號即非名。解了眾生知佛教。覺知無因之正因。當得無因無果報。善達貪愛得無生。無明去來無動搖。不見聖果異凡情。分別聖凡還復倒。若人無願亦無修。必定當為世間導。行路難。路難非穢亦非淨。是非雙泯復還存。
行路易十五首
佛空俱一體。空佛本來同。觸目皆如此。無心自性中。行路易。路易不修行。有無心永息。只箇是無生。
眾生是佛祖。佛是眾生翁。三寶不相離。菩提皆共同。行路易。路易真無作。持經不動口。坐禪終日臥。
無生無處所。無處是無生。若覔無生處。無生無處生。行路易。路易坦然平。無心真解脫。自性任縱橫。
菩提無處所。無處是菩提。若覔菩提處。終身累劫迷。行路易。路易真不虗。善惡無分別。此則是真如。
有無皆解脫。累息在無生。菩提是顛倒。生死最為精。行路易。路易人莫疑。解吾如此語。修道不須師。
東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閻浮。是真解脫處。行路易。路易人不識。半夜日頭明。不悟真疲劇。
猛風不動樹。打鼓不聞聲。日出樹無影。牛從水上行。行路易。路易真可怜。修道解此意。長伸兩脚眠。
佛心與眾生。是三終不移。虗空合真理。人我在無為。行路易。路易真難測。寄語行路人。大應須努力。
人道行路難。我道行路易。入山十二年。長伸兩脚睡。行路易。路易莫思量。剎那心不二。終日是天堂。
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山海坦平地。燒氷將煑茶。行路易。路易真冥寞。菩提心在中。世人元不覺。
有無去來心永息。內外中間心總無。欲覔如來真佛處。[A12]但看石牛生象兒。行路易。路易須及早。不用學多聞。無言真是道。
無用是無作。無作是無心。無見無心處。楊花水底沈。行路易。路易真無得。講說千般論。不如少時默。
無情正是道。木石盡真如。達時遍境是。不悟永乖踈。行路易。路易真可樂。剎那登正覺。不用披三教。
無事真無事。無事少人知。無為無處所。無處是無為。行路易。路易人莫驚。無有無為事。空有無為名。
無我無人真出家。何須鬀髮染袈裟。欲識逍遙真解脫。但看水牛生象牙。行路易。路易君諦聽。無覺無菩提。無垢亦無淨。
率題六章
第一章歎佇歸珠至今未獲
擕明是今日。感應在明陽。想思深洞盡。企子實難當。朝憶生眷戀。夕望動心傷。若期靈樹下。度脫不相忘。惡見孤憔悴。俱願普趨鏘。雙飛白日頂。出氣紫雲光。神龍左右梵。散華來芬芳。菲菲常樂境。藹藹昇金堂。
第二章歎斷高遂昔先志
近背天宮否。念苦蹔羈斯。舒散金來抱。流緇布交知。唯仰相隨善。依領使忘疲。同登八位境。共樂寶蓮池。□□□金體。玅果遂眾奇。
第三章勸修無上道
改緇素容轉。體淨得金蘭。從修無上道。常樂自然完。拂拭明珠瑩。光發遍能看。
第四章歎世人不厭苦信自纏嬰
肯入七寶車。寧歸地獄所。刀山[A13]已傷形。劒樹方應處。月月病難當。年年無暫弭。流洩三塗中。憔悴玉容毀。不同余今訓。爾時仙步阻。
第五章勸請仁賢背苦就樂
願子從為善。名價身為呈。諸天𢿨華下。飛梵來相迎。同昇珍寶殿。處處皆光明。共居常樂境。齊悅證無生。
第六章勸同趣至真解因緣縛
唯願趣真道。研慮蕩眾緣。累盡超玅國。逍遙無畏天。
有沙門問。大士那不出家。答曰。不敢住家。不敢出家。爾時又為東卿侯率題二章。略說理要云
脫中如不如。縛中穆如相。乃會三菩提。如如等無上。法相竝非雙。恒乖未曾各。沈浮隨不隨。搖漾泊無泊。
勸喻詩三首
持戒如天日。能明炬夜軀。照見家中寶。兼開額上珠。直超三有海。徑到薩雲衢。竝會等無等。齊證拘不拘。破戒如船浛。沒溺大江海。臨窮方喚佛。志操不能改。命如風中燈。迅滅寧相待。身死罪由存。牽向阿鼻門。千苦俱時至。萬痛切神魂。獨嬰燒煑炙。困劇事難論。修空截三有。精進作醫王。共弘調御法。甘雨注無方。澤潤羣生等。慧解悉芬芳。普會三菩室。齊證真如房。
率題兩章
罷世還本源。離有絕名相。栖神不二境。體一上無上。性狎無彼此。心由不去歸。逍遙空寂苑。悅意境忘依。
碑文
夫至人無[A14]己。屈體申教。聖人無名。顯用藏跡。故維摩詰降同長者之儀。文殊師利或現儒生之像。提河獻供之旅。王城迾眾之端。抑號居士。時為善宿。大經所說。當轉法輪大品之言。皆紹尊位。斯則神通應化。不可思議者乎。東陽郡烏傷縣雙林寺傅大士者。即其縣人也。昔巖谿蘊德。渭浦程祥。天賜殷宗。誕興元相。景侯佐命。樊勝是埒。介子揚名。甘陳為伍。東京世載。西晉重光。惟是良家。降神所託。若如本生.本行。或示緣起。子長.子雲自敘元系。則云。補處菩薩。仰嗣釋迦法王真子。是號彌勒。雖三會濟濟。華林之道未孚。千尺巖巖。穰佉之化猶遠。但分身世界。濟度群生。機有殊源。應無恒質。自敘因緣。大宗如此。按停水經云。觀世音菩薩有五百身在此閻浮提地。示同凡品。教化眾生。彌勒菩薩亦有五百身在閻浮提。種種示現。利益眾生。故其本迹。難得而詳言者也。爾其蒸蒸大孝。肅肅惟恭。厥行以禮教為宗。其言以忠信為本。加以風神爽朗。氣調清高。流化親朋。善和紛諍。豈惟更盈毀璧。宜僚下丸而[A15]已哉。至於王戎吏部.鄧禹司徒。同此時年。有懷栖遁。仍隱居松山雙林寺。棄捨恩愛。非梁鴻之竝遊。拜辭親老。如蘇躭之永別。自修禪遠壑。絕粒長齋。非服流霞。若飡朝沅。太守王烋言其詭詐。乃使邦佐。幽諸後曹。迄至兼旬。曾無段食。於是州鄉媿伏。遠邇歸依。逃迹山林。肆行蘭若。又自敘云。七佛如來。十方竝現。釋尊摩頂。願受深法。每至犍槌應節。法鼓裁鳴。空界神仙共來行道。其外人所見者。拳握之內。或吐異香。胸臆之間。乍表金色。時有信安縣比丘僧朔。與其同類遠來觀化。未及祗肅。忽見大士身長丈餘。朔等驚慙。相趍禮拜。虔恭既畢。更覩常形。又有比丘智勰.優婆夷錢滿願等。伏膺累載。頻覩異儀。或見脚長二尺。指長五寸餘。兩眼光明。雙瞳照燿。皆為金色。竝若金錢。譬李老而相侔。同周文而等狀。姜嫄所履天步可以為儔河流。大戾神足宜其相比。支郎之彥既恥黃精。瞿曇之師有慙青目。既而四空玅定薰修。[A16]已成八解明心。莊嚴斯滿。時還鄉黨。化度鄉親。俱識還源。竝知迴向。或立捨鬚髮。如聞善來。大傾財寶。同修淨福。大士薰禪所憩。獨在高巖。爰挺嘉木。是名擣樹。擢本相對。似雙槐於俠門。合榦成陰。類雙桐於空井。厥體貞勁。無爽大年。置霜停雪。寒暑[葸-十+夕]翠。信可以方諸堅固。譬彼娑羅。既見守於神龍。將為疑於變鶴。乃於山根嶺下。創造伽藍。因此高柯。故名雙林寺矣。大士亦還其里舍。貨貿妻兒。營締支提。繕寫尊法。甞以聚沙畫地。皆成圓果。芥子菴羅。無疑褊陋。乃起九層塼塔。形相巋然。六時虔拜。巡繞斯託。又以大乘方等.靈藥寶珠。眷言山谷。希得傳寫龍鄉。思其曉照象駕。乏其流通。復造五時經典。千有餘卷。與夫鬻子而塟。同其至誠。嫁妻而隱。無殊高節。若寄搏麨。如因賣花。共指菩提。方成親眷。至如一相無相之懷虗已。虗心之德。化鷄在臂。方推理於自然。毒蛇傷體。終無擾於深定。門徒肅肅。學侶詵詵。通被慈悲。義無偏黨。大通元年。縣中長宿傅普通等一百人。詣縣令范胥。連名薦述。又以中大通四年。縣中豪傑傅德宣等道俗三百人。詣縣令蕭詡。具陳德業。夫以連城之寶。照廡之珍。野老恠而相捐。工人迷而不識。胥等體有流俗。才無鑒真。亟欲騰聞。終成虧怠。梁高祖武皇帝。紹隆三寶。弘濟四生。迹冠優填。神高仙豫。夫以陳蕃靜室。猶懷天下之心。伊尹躬耕。思弘聖王之道。況我有慧日明炬。如風寶車。濟是沈舟。能升彼岸。固宜光宜正法影響人王者乎。於是以中大通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遣弟子傅暀出都。致書高祖。其辭曰。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白國主救世菩薩。今條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虗懷為本。不著為宗。妄想為因。涅槃為果。其中善。以治身為本。治國為宗。天上人間。果報安樂。其下善。以護養眾生。勝殘去殺。普令百姓俱稟六齋。夫以四海之君。萬邦之主。預居王士。莫不祇肅。爾時國師智者法師與名德諸眾僧等。言辭謹敬。多乖釋遠之書。文牒卑恭。翻豫山公之啟。大士年非長老。位匪沙門。通疏乘輿。過無虔恪。京都道俗莫不嗟疑。暀至都。投太樂令何昌。并有弘誓。誓在御路。燒其左手。以此因緣。希當聞達。昌以此書呈同泰寺僧皓法師。師眾所知識。名稱普聞。見書隨喜。勸以呈奏。
皇心懽悅。遽遣招迎。來謁宸圍。亟論經典。同泰寺前臨北闕。密邇南宮。仍請安居。備諸資給。後徙居鐘山之下定林寺。遊巖倚樹。宴坐經行。京洛名僧。學徒雲聚。莫不提函負袟。問慧[言*恣]禪。居蔭高松。臥依盤石。於是四徹之中。恒泫甘露。六旬之內。常雨天酒。豈非神仙影響。示現禎祥者乎。
帝於華林園重雲殿自開講三慧.般若經。窮須真之所問。御法勝之高堂。百千龍象圍繞飡聽。黑貂朱紋王侯滿筵。國華民秀公卿連席。乃令大士獨榻。對揚天扆。并遣傳詔及宣傳左右四人接受言論。爾時納揆之於臺內。司隷之在殿中。杜預還朝。馬防親貴。舊儀懸席。皆等庶僚。以大士絕世通人。故加其殊禮矣。及王輦升殿。雲蹕在堦。宴然箕坐。曾不山立。憲司譏問。愈見凝跱。但答云。法地若動。則一切法不安。應對言語。皆為爽異。昔漢皇受道。欒大不臣。魏祖優賢。揚敻如客。河上之老。輕舉臨於孝文。嚴子之高。閑臥加於光武。方其古烈。信可為儔。帝又於壽光殿獨延大士。講論玄賾。言無重頌。句備伽陀。音會宮商。義兼華藻。豈惟寶積獻盇。文成七言。釋子彈琴。歌為千偈而[A17]已。固非論經於白虎之殿。應詔於金馬之門。說義雲臺。受𨤲宣室。可同年而語哉。自火運將終。民無先覺。雖復五湖內贔。蒼鵞之兆未萌。四海橫流。夷羊之祓匪現。大士天眼所照。預覩未來摩掌之明。夙鑒時禍。哀羣生之版蕩。泣世道之崩淪。救苦為懷。大悲為病。誓欲虗中閉氣。識食為齋。非服名香。但資禪悅。方乃燒其苦器。製造華燈。願以此一光明。遍照十方佛土。勸請調御。常住世間。救現在之兵災。除當來之苦集。於是學眾悲號。山門踊叫。弟子居士徐普拔.潘普成等九人。求輸[A18]己命。願代宗師。其中或馘耳而刊鼻。或焚臂而燒手。善財童子重覩知識。忍辱仙人是馮相輩。大士乃延其教化。更住閻浮。弘訓門人。備行眾善。於是弟子居士范難陀.弟子比丘法曠.弟子優婆夷嚴比丘。各在山林燒身現滅。次有比丘寶月等二人。窮身繫索。挂錠為燈。次有比丘慧海.菩提等八人。燒指供養。次有比丘尼曇展.慧光.法纖等四十九人。行不食齋法。次有比丘僧拔.慧品等六十二人。割耳出血。用和名香。奉依師教。竝載在碑陰。書其名品。夫二儀大德所貴曰生。六趣含靈所重唯命。雖復夢幻影響。同歸磨滅。愛使迷情。唯貪長久。自非善巧方便。漚和舍羅。照以慈燈。沽其玅藥。豈或捨不貲之體。而能行希有之事。若令割身奉鬼。聞半偈於涅槃。賣髓祠天。能供養於般若。理當匏心。靡吝擢骨無疑者乎。大士小學之年。不遊黌舍。大成之德。自通墳典。安禪合掌。說偈論經。滴海未盡其書。懸河不窮其義。前後講維摩.思益經等。比丘智瓚傳習受持。所應度者。化緣既畢。以太建元年。朱明始獻。奄然右臥。將歸大空。二旬初滿。三心是滅。爾時隆暑便[A19]已赫曦。屈伸如常。溫暖無異。洗浴究竟。扶坐著衣。色貌敷渝。光彩鮮潔。爰經信次。宛若平生。烏傷縣令陳鍾耆即往臨赴。猶復反手傳香。皆如疇昔。若此神變無聞前古。雖復青牛道士.白馬先生。便遁形骸。本慙希企。若其滅定無想。彈指而石壁[A20]已開。法王在殯。申足而金棺猶啟。非斯類矣。莫與為儔。遺誡於雙林山頂。如法燒身。一分舍利起塔於冢。一分舍利起塔在山。又造彌勒像二軀置此雙塔。莫移我眠牀。當取法猛上人織成彌勒像永安牀上。寄此尊儀。以標形相也。於是門徒巨痛。遂爽遺言。用震旦之常儀。乖闍維之舊法。四部皆集。悲同白車。七眾攀號。哀踰青樹。弟子比丘法璿.菩提.智瓚等。以為伯陽之德貞。桓紀於賴卿。仲尼之道高。碑書於魯縣。亦有楊雄弟子.鄭玄門人。俱述清猷。載刊玄石。於是祈聞兩觀。冐涉三江。爰降絲綸。克成豐晱。陵雖不敏。夙仰高風。輕課庸音。乃為銘曰。
維陳太建五年太歲癸巳七月五日都下白山造
還珠留書記
梁陳以上。號婺州義烏縣為東陽烏傷縣。縣民傅翕。字玄風。娶留玅光為妻。生二子。年二十四。猶為漁。因異僧嵩謂曰。爾彌勒化身。何為漁。遂令自鑒於水。廼見圓光異狀。夫西人所謂為佛者。始自異。一旦。入松山。坐兩大樹下。自號為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久之。賣妻子以充僧施。遠近多歸之。梁大通中。移書 武帝。召至都下。聞其多詭異。因勅諸城吏。翕至。輒扃𨳲其門戶。翕先是持大椎以往。人不之測。至是撾一門。而諸門盡啟。
帝異之。他日。坐法榻上。
帝至不起。翕不知書。而言語辯論皆可奇。
帝甞賜大珠。能出水火於日月。陳太建初。卒於雙林寺。寺在翕所坐兩大樹之山下。故名焉。凡翕有神異變現。若佛書之所云不可思議者。前進士樓頴為之實錄。凡七卷。而侍中徐陵亦為文於碑。翕卒後。弟子菩提等。多請王公大臣為護法檀越。陳後主為王時。亦甞益其請。而司空侯安都。以至有唐盧熈。凡一百七十五人。皆手字名姓。殷勤願言。寶曆中。余莅越婺。余所[A22]刺郡。因出教義烏索其事實。雙林僧挈梁陳以來書詔洎碑錄十三軸。與水火珠.扣門椎.織成佛。大水突偕至焉。余因返其珠.椎.佛突。取其蕭陳二主書。洎侯安都等名氏。治背裝剪。異日將廣之於好古者。亦所以大翕遺事於天下也。與夫委棄殘爛於空山。盇不侔矣。固無讓於義。取焉而又償以束帛。且為書其事於寺石。以相當之。取其復還之最重者為名。故曰還珠留書記。二年十月二十日。
開成三年十二月內供奉大德慧元清涔令弘深禪師及永慶送歸
善慧大士錄卷第三
校注
[0116001] 遂疑逐【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69 冊 No. 1335 善慧大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維習安大德提供之 ZENCD 經文,台灣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