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一切經音義卷第五
- 續音新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二卷
- 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三卷
- 金剛頂真實大教王經三卷
- 金剛頂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3]一卷
- 金剛恐怖最勝心明王經一卷
- 不動使者陀羅尼祕密法一卷
-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
- 觀自在多羅菩薩經一卷
- 一字奇特佛頂經三卷
- 阿利多羅阿嚕力經一卷
-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一卷
- 底哩三昧耶不動使者念誦經一卷
- 大方廣觀世音菩薩受記經一卷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五卷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祕密儀軌經三卷(合一卷)
-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一卷
- 大吉祥天女無垢大乘經一卷
-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一卷
- 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卷
- 金剛頂瑜伽十八會指歸一卷
- 瑜伽念珠經一卷
- 普賢行願讚一卷
- 大集地藏菩薩問法身讚一卷
- 金剛頂理趣般若經一卷
右二十四經三十七卷同此卷續音。
新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并序)
皇矣(毛詩傳曰皇大也匡也爾雅曰皇匡王正也下於紀反說文語已詞也從厶古文已字矢聲也厶音以)。
綿絡(上彌編反切韻微也歷也下音洛說文織絡亦[絅-口+又]羅也從糸各聲)。
羅罩(上魯句反爾雅云鳥[(ㄇ@人)/古]謂之羅下竹教反說文捕魚器也方言籠罩也說文羅罩二字並合從冈作也)。
泳沫(上音詠爾雅曰泳游也郭注云潛游水底也下滿鉢反考聲沫止也水上浮沫也又終也杪也二字形聲也杪音亾沼反)。
五始(案三五歷記云氣像未分謂之太易元氣始萠謂之太初也氣像之端謂之太始形變有質謂之太素也質形已具謂之太極也斯為五始也)。
徹枕(上纏列反字書云徹去也除也考聲抽也說文通也從彳攴育聲也下之荏反韻詮云枕所以承頭也從木冘聲冘音淫彳音丑尺攴音普十反)。
遏𡨥(上安葛反蒼頡篇云遏遮也毛詩傳曰遏止也尚書云遏絕也下口搆反考聲寇賊也韻詮云盛多也說文暴也字書[4]寶字從攴完)。
著星辰(上張盧反。周易曰玄像著明莫大乎日月也。禮記云著而莫息者天也。著而不動者地也。又曰著明也立也成也。古今正字從草署省聲。下星字古文作曐。說文云万物之精上為列宿也。又星即五星[跳-兆+(厂@黑)]行二十八宿也。案七曜天文經云紫微太微于市三垣及列宿中外[5]官惣一千四百六十四星應占用者辰即北辰也。論語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也)。
緬尋(上綿典反賈注國語反緬思也說文微絲也從糸面聲下徐林反字書常也考聲覓也逐也字從[雪-雨]音手從口工寸會意也)。
𡕆夫(上於記反考聲云𡄻哀痛聲也[6]入發歎詞也從壴次口作𡄻今序中從心作懿俗用字下夫音扶壴音竹句反)。
波斯(波斯匿王名梵語略也正云鉢羅犀那逝多此云勝軍即請佛說內護外護之請主)。
永袪(下去魚反考聲云袪袖也集訓舉也韓詩云袪去也說文從衣去聲)。
迺津(上奴改反古文乃字也亦語詞也下井寅反鄭注周禮云津潤也爾雅曰津梁也廣雅亦津濟也)。
緹油(上[7]弟矣反鄭注周禮云綠色繒也又云淺紅也說文帛赤黃色也下油謂絹油也古人用色絹油以書記事也)。
大輅(下洛故反白虎通云天子大輅也字書古者椎輪今飾之華麗也大戴禮云古之車輅蓋圓像天二十八轑以像二十八宿𨋏方像地三十輻像日月之數仰則觀天文俯則察地理前視覩鑾和之聲側視觀四時之運也釋名云天子所乘曰輅也以金玉象隨飾名之也)。
[按-女+(火/又)]綴(上色[1]鄒反考聲云[按-女+(火/又)]求也索也下追衛反賈注國語云綴連也切韻續也說文從糸叕聲也叕音陟劣反)。
褰裳(上去乾反考聲云摳衣也尒雅曰深則厲淺則揭揭者揭衣也郭注云謂褰裳也揭音去謁反下市羊反字書上曰衣下曰裳也)。
沃朕(上烏穀反尚書曰啟乃心沃朕心賈注國語云沃美也廣雅曰沃清也說文沃溉灌也下朕字尒雅曰朕予言我也案古者貴賤同稱自秦始皇唯天子獨稱朕也)。
襲予(上尋立反廣雅襲反也司馬彪注莊子云襲入也郭注尒雅云襲重也下以諸反尒雅曰予我也)。
之籟(下洛大反廣雅曰籟簫也大者二十四管長尺四[2]十小者十六管長尺二寸有二底說文云三孔簫也從竹賴聲也)。
欒棘(上盧桓反禮記天子墓樹松諸侯栢大夫欒士楊說文欒木似欄從木鸞省聲下矜力反毛詩傳曰棘酸棗也郭注尒雅云顛棘葉細有㓨說文似棗叢生從二束廣雅云棘箴也東音㓨)。
弼我(上貧蜜反孔注尚書云弼輔也尒雅曰弼崇重也尚書大傳云天子方四隣左輔右弼前疑後承廣雅弼備也大戴禮云潔廉而切直匡過而諫邪謂之弼也說文云字從弜音巨支反從西音添念反或從攴作㢸或作[弓*((丙*丙)/一)]字皆古文也)。
良賁(下彼義反韻英微也卦名也易云賁亨小利利有攸徃案良賁即助譯此仁王經僧名也)。
常衮(下公穩反即翰林學士姓名也)。
握槧(下才敢七[3]艷二反釋名云槧版也長二尺韻詮云以版為書記也說文牘樸也從木斬聲集訓云削版而記事者也又音僉字)。
邃賾(上雖醉反王逸注楚詞云邃深也下柴革反劉獻注周易云賾者[4]幽深之稱也說文從[(厂-一)*臣]責聲也[(厂-一)*臣]音夷序文作顊賾俱非)。
較然(上音角考聲略也廣雅明也尒雅直也尚書大傳較其志見其事太玄經云君子小人之道較然見矣漢書云較然易知也)。
鉤𡩡(下所革反說文入家搜也從宀索聲考聲云取也求也今俗省去宀但從市從糸作索也宀音彌仙反)。
躡金(上黏輒反方言云躡登也廣雅履也說文蹈也從足聶聲也聶音同上)。
惋撫(上烏貫反考聲云歎恨也桂菀珠叢云驚歎而藏於心也下芳武反尒雅曰撫者掩也拍也)。
旃蒙歲(上之然反尒雅曰太歲在乙日旃蒙在巳日太荒落案唐帝年歷云代宗皇帝廣德三年甲辰改永泰元年二年乙巳即旃蒙歲也到今統和五年丁亥得二百二十三年矣)。
木槿榮月(次巾隱反尒雅曰椵木槿也郭注云似李樹孫炎疏云花如蜀葵紫色朝生夕殞也此花夏五月方榮盛也仁王般若念誦儀軌前記云夏四月於南桃園乃譯此經)。
鷲峯(舊云耆闍崛山正梵云姞栗駄羅矩吒此云鷲峯或云鷲臺此山峯上多栖鷲鳥又類高臺故也在王舍城側說此經處也姞音[5]巨乙反)。
室羅筏(舊云舍衛國正云室羅筏悉底此云好道或云聞物即波斯匿王所治之境也)。
技藝(上渠綺反考聲能也集訓技亦藝也又工巧也從手支或從人作伎俗用也經文從女作妓女樂也非技藝字下魚祭反切韻才能也論語云遊於藝也何注云六藝也謂禮樂書數射[6]御也)。
比丘(梵語不正也應云苾蒭此云怖魔一乞士二淨命三淨戒四破惡五也具此五義故存梵語不譯也)。
比丘尼(五義如前尼即女聲)。
優婆塞(古梵語也正云[A1]鄔波索迦[A2]鄔波此云近也迦此云事也索是男聲即近事男也謂受丑戒親近承事於三寶者也)。
優婆夷(正云[A3]鄔波斯迦[A4]鄔波迦如前釋斯是女聲呼也)。
贍部洲(上時染反梵語也此大地之惣名古譯或云譫浮或云琰浮或[7]云閻浮提或云琰浮利正云𭛆謨立世阿毘曇論云有贍部樹生此洲北邊泥民陀羅河南岸正當洲之中心北臨水上於此樹下水底有贍部黃金樹因金而得名洲因樹而立號故名憺部洲譫音之[芸/木]反𭛆音蠶覽反)。
那庾多(中音以主反梵語或云那由他西域數名也此土憶)。
[8]新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下
杻械(上勅久反下胡戒反玉篇桎梏也穿木為也在手曰杻在足曰械也二字從木丑戒皆聲也)。
枷鎻(上音加考聲梏也穿木為孔加於頸也囚繫罪人之具下乘果反以鐵為索縻繫罪人也)。
檢繫(上居儼反廣雅曰檢匣也括也謂括束不得開露也又察也謂察錄繫縛也從木僉聲)。
摩訶迦羅(梵語也摩訶此云大迦羅此云黑經云摩訶迦羅大黑天神唐梵雙舉也此神青黑雲色壽無量歲八臂各執異仗貫穿髑髏以為瓔珞作大忿怒形足下有地神女天以兩手承足者也)。
瘡疣(上惻莊反韻英云瘡痍也或作創古文作[9]𭃅下有憂反蒼頡篇疣病也或作肬亦通古文或作𤴨也)。
日月失度(下徒故反案青岑子云日太陽之精一歲一周天月太陰之精一月一周天[10]金匱經云月主憂患日主福德故月為[11]刑奇日為德奇常以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春分之日在[((嘹-口)-小)-日+圭]十四度夏至之日在東井二十六度秋分之日在角二度四分度之一差此則為失度也)。
搏蝕(上[12]補各反說文云擊也下音食釋名云月虧則蝕稍稍侵虧如虫食草木葉也九曜五行歷云羅𬑟一名蝕神頭常隱不見逢日月則蝕又日月同色月掩日日蝕又云日衝大如日日光不照謂之暗虗值月則月蝕也)。
彗星(上隨銳反考聲妖星也尒雅曰彗星為欃槍郭璞注云亦謂之孛星言其形孛孛似掃彗或云掃星或云孛星或云攙槍星或云彗星也)。
木星(五星行藏歷云木之精也其色青其性仁順度行則為福逆行所守則為灾十二年一周天凡八十三年七十六終而七周天)。
火星(火之精也色赤其性禮執法之像也履道而明[13]則民安國泰失度緊小則中外兵[14][(坐-土+(大/亡))-(人*人)+(口*口)]大抵二年一周天七百八十日一見伏凡七十九年三十七終而四十二周天)。
金星([15]太白金之精其色白其性勇將軍之象一年一周天見二百四十四日初夕見西方其行[16]稍急日行一度少半漸[17]遲二百四十九度乃留八日逆行十日夕伏十二日遂晨見東方大抵八年五終五度夕見五度晨見)。
水星(水之精其色黑其性智四時皆出入光明潤澤則國豊民樂不尒則水旱作[海-母+小]常以四仲見一年一周天去日極遠不過二十六度故人多不見凡三十三年一百四終七十四度晨見二十六度應見不見)。
土星(土之精其色黃其性信女主象也順軌光明有福亂行變色赤白天下有兵其行最遲二十九年半一周天三百七十八日一伏凡五十九年十七終而再周天初見東方也)。
泛漲(土芳梵反賈注國語云泛浮也毛詩傳云泛流皃說文從凡作[A5]汎下張亮反考聲云水增大砂岸崩摧入水曰漲從水張聲俗音上聲非也)。
亢陽(上康浪反考聲極也字書高也切韻旱也易曰上九亢龍有悔謂陽極也)。
降澍(下朱戍反集訓云時雨所灌澍潤生万物也經文作霔字書並無筆受者率意妄作也)。
㮀盛(上遐嚴反考聲云木匧也或作椷經文作凾俗字本凾谷關名下音成說文曰黍稷在器從皿成聲也)。
記籍(上居吏反釋名曰記識也從言已聲下秦昔反切韻簿籍也尚書序曰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1]馬)。
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卷上
摩醯首羅(正梵語應云麼係溼嚩囉此云大自在也即色界天主於大千界得自在故)。
逶迤(上於為反切韻雅也行皃也下弋支反切韻溢也漢書云水曲案逶迤迃曲邪行皃下又音達羅反訓同上)。
烏樞瑟摩(次音昌朱反梵語也或云烏蒭沙摩此云穢跡舊翻為不淨潔皆謬新翻為除穢忿怒尊也案瑜伽依二種輪現身攝化一教令輪現端嚴身二威怒輪現極怖身為調難調諸有情故現可畏身也)。
線絣(上私箭反周禮曰線人掌王宮縫線之事切韻縷線也又作綫同下北萠反切韻振繩纆使直也俗從手作拼使也經文從木[2]作拼音并乃拼櫚木名[3]並非線絣字)。
顰蹙(上符真反切韻顰蹙眉也或作頻說文憂又嚬笑也經文作頻切韻數也近也非此用下子六反玉篇迫也說文[4]急也從戚足聲)。
關鍵(上古還反說文曰以橫木持門曰關[5]聲類曰關所以閉也切韻[A6]扄也說文從門𢇇聲也經文作閞音弁尒雅曰[6]閞謂之槉非關鍵義下其輦反切韻鍵籥字書橫曰關竪曰鍵也)。
躑躅葉(上呈戟反次重錄反藥草名也本草云羊躑躅也葉花皆有大毒三月採花其花色黃亦有五色者羊誤食其花葉躑躅而死因以為名古今正字躑躅行不前也二字並從足鄭蜀皆聲也)。
用㲲(徒叶反切韻白㲲也西域所尚也經文從糸作[繰-品+云]俗用非也)。
瘢痕(上簿官反切韻瘡瘢也下戶[7]恩反切韻瘢痕也考聲瘢之微者曰痕也)。
遁形(上徒損反切韻遁逃也謂潛隱也按一字頂輪王經安怛袒那法此云隱形也良以彼國邪正雜信異道間居更相是非佛以神力故說斯要[8]令修瑜伽者隨意自在速成悉地)。
鍱裹(上與協反切韻鐵鍱也金銀銅等鍱皆同從金枼聲也下古火反切韻包也又纏縛也從[9]坼衣果在中形聲字經文作裹俗用不成字)。
制帝(梵語[10]也或云支提[11]或云制多應云制底邪此翻為積集或云生淨信或云靈廟皆義譯也謂於佛闍維處及經行說法處建置墳廟臺閣總名也令諸人天積集福善之所也)。
紫𨥥(下古猛反藥名也案本草云出西戎以樹皮葉共煎成也可入藥用也經作鑛礦二形金[12]王樸也非紫𨥥字也)。
[火*(雪-雨+(雪-雨))]稻(上初爪反切韻熬也又作煼說文作[酉*(雪-雨+(雪-雨))]經文作炒俗字下徒晧反本草云粳米止煩泄稻米主溫中令人多熱說文糯即稻也字從禾舀聲也)。
麻[米*(虎-儿+旦)](上莫霞反切韻紵麻也說文云𢃷[13]网人治在屋下也故從广𢃷也經從林作麻俗用變體也𢃷音疋賣反下側加反切韻麻[米*(虎-儿+旦)]也又[米*(虎-儿+旦)]糝考聲滓也從米[虎-儿+旦]聲也)。
羖羊(上公戶反爾雅曰牡羭牝羖切韻羖䍽也或作𦍩同經文作股說文股髀也非羖羊字也)。
齩牙(上五狡反說文齩齧也從齒交聲經文從口作咬[14]音交咬咬鳥鳴也非此用也)。
齧齒(上五結反考聲齧噬也字書云淺齩也從齒契省聲經文從口作嚙非本字)。
虎皮褌(下古渾反切韻褌袴也字林從巾作㡓古文作裩皆云下衣也)。
木橛(其月反切韻杙也爾雅曰樴謂之杙郭注云橛也又云在地者謂之楎注云門橛也或作橜楎音[15]睴也)。
[撅-欠]量(上丑格反切韻毀也考聲以手拓物也經文作拆俗用變體)。
痃癖(上又作胘同胡堅反切韻肚痃也下芳辟反玉篇腹病也藥證病源云恣飡生冷魚肉雜果晝眠夜食胃冷脾虛不消化因茲結聚為癥塊發即築心吐酸水也)。
鵶翅(上[16]烏加反切韻鵶烏別名也廣雅云純黑而返哺者曰烏小而不返哺者鵶也從鳥亞聲也下施智反玉篇翅羽也又作翄古文作[17]翨說文翮也從羽支聲也)。
滷土(上即古反爾雅曰滷矜鹹苦也說文沙滷也從水鹵聲經文單作鹵太常鹵簿樂名非滷[18]土義)。
[19]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卷下
虵蛻(上食遮反切韻毒虫也爾雅曰蟒王虵也下湯外反又舒芮反說文蟬虵所解皮也廣雅蝮蜻蛻也蝮扶六反蜟餘六反蟬未脫者)。
溼吠帝(上失入反次借音尾一反梵語也經中有作涅誤也)。
𤙖𤙖(呼感反從臍輪氣海引聲合口連呼)。
馺嚩(上蘇合反下無可反梵語不求字義也)。
瑟鹻(下本音古斬反鹹土也為就梵音借音竹感反)。
薄誐鑁(上音傍各反下亾范反梵語也舊云薄伽梵或云婆加伴古翻為世尊今云具六義故總云薄誐𮢥謂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六也)。
稻穀𥢶(下苦會反蒼頡篇云[夕/鹿]糠也)。
撚彼(上奴典反切韻以手指緊撚物也從手然聲)。
金剛頂真實大教王經卷上
繒幡(上疾陵反說文帛也又繒綵也下孚袁反說文幡幟也釋名云幡翻也飜飛然也)。
㟏(借音胡感反梵聲不求字義)。
嗢陀南(上溫骨反次徒何反或云嗢柁南柁唐賀反舊翻為偈頌也琳法師引瑜伽大論翻為足跡又云集總散義譯也)。
[20]跋折羅(上盤末反次職列反梵語也舊云伐闍羅皆訛也正云嚩音無滿反日羅此云金剛也)。
邏惹(上盧箇反下自攞反梵語也此云王經文作運字不曉梵音人誤書)。
纔𤼵(上昨哉反說文暫也切韻僅也下𤼵字說文從弓殳癶也癶從止止作[21][(┤*║*├)/一]音鉢隷書變[(┤*║*├)/一]作癶殳音殊[(┤*〡)/一]音撻癶音鉢)。
金剛頂真實大教王經卷下
曼茶羅(上莫盤反梵語也或云曼吒羅或曼拏羅此義譯云眾聖集會處即今壇場也)。
心臆(下應力反說文臆亦胷也亦膺也從肉[23]意省聲也)。
詵遮𤚥(上所臻反下牟含梵語不求字義)。
沮壞(上慈與反毛詩傳云沮猶壞也廣雅云濕也說文從水且聲且音子余反下懷𧸃反考聲云崩摧也說文敗也從土褱聲𧸃音吾恠反古文作𡎯)。
搊擲(上[簉-告+舌]鄒反考聲云以手指鉤也經作[1][捅-用+?][打-丁+((┐@一)/一/(┐@一)/一)]非本字下直炙反切韻振也投也古文作擿按搊擲以右手弄金剛杵也)。
幖幟(上逋遙反說文云幖幟頭上也從巾票聲經從手作摽標舉也木末也下尺志反切韻幡也字書云[2]旌表也博雅作[巾*(土/心)]同經文從心作𢡠微誤)。
弱吽鑁斛(上借音慈洛反吽音呼感反鑁音亾范反下胡谷反皆取梵聲也即金剛鉤索鎻鈴四攝種智字也)。
[A7]耨佉(上借音奴屋反下丘迦反梵語不求字義也)。
掣那(上昌制反去聲)。
金剛頂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一卷
閼伽(上安葛反或作遏字梵語也即盛香水杯器之總名也)。
靺㗚多(上望𤼵反次音栗梵語不求字義也)。
上𦠍(我各反字書云喉上也說文齦也又作腭齶)。
紗縠(上所加反切韻絹屬也考聲似絹而輕者也下胡谷反玉篇云羅縠也似羅而輕者也)。
燥溪(上蘇到反下苦鷄反真言中字不求訓解也)。
巘盪(上魚蹇反下徒朗反梵語也此云塗香也)。
金剛恐怖最勝心明王經一卷
蠱[屮/工/毋](上字古鄭注周禮云蠱者蠱物病害人也字書云腹中蠱也爾雅云蠱亦[屮/工/毋]也考聲蠱魅也文字典說從蟲皿也)。
澡罐(上子老反下官喚反按澡罐即銅鉼也)。
𦝫絛(下吐刀反切韻靴絛也字書絛亦繩也字林作縚)。
花搵(下溫困反韻詮云內物水中也考聲云拄也從手昷聲)。
鑱鉞(上士銜反切韻銳也方言云吳人謂犁鐵為鑱也下音員厥反切韻鉞斧尚書王左仗黃鉞字林云鉞玉斧也說文從金戉聲戉音同上戉字從[戉-戈]戈[戉-戈]音厥戈音過)。
斧槊(上方矩反切韻斧鉞也周書曰神[3]農治斤斧下正作矟字音雙角反切韻刀槊也通俗文云矛長丈八者謂之槊也)。
三甜(上牒兼反切韻美也甘也一字頂輪王經云三甜謂蘇乳酪也即西域所尚者也)。
不動使者陀羅尼祕密法一卷
惡獸(下舒救反切韻守也國語云獸三為群字林云兩足曰禽四足曰獸說文從犬嘼聲嘼音丑救反經文作狩冬獵也非此用)。
龍湫(上力鍾反切韻君也禮記云龜龍麟鳳四瑞也易曰雲從龍論衡云龍亦畜也古有捕龍氏若非畜安捕哉下即由反切韻水神名也考聲湫聚也謂不流水也)。
犢牸(上徒木反爾雅曰其子犢郭[6]𤪟注云今青州人呼犢為𤘽音火口反下疾吏反切韻牛牝曰牸從牛字聲字亦愛也養也)。
篦攪(上邊兮反考聲竹篦也下古巧反切韻以手動也從手覺聲也)。
指擘(下補革反三蒼云擘大拇指也陸氏釋文云手足大指俱名擘也今經云大如指擘即形段如大拇指也)。
劒把(上居欠反釋名云劒撿也所以防撿非常也廣雅云龍泉太阿干將莫耶斷虵魚膓等十餘名皆劒異号也下必駕反切韻刀劒把也經文作靶說文轡飾也非此用有從金作釰全非)。
邂逅(上胡賣反下胡遘反考聲邂逅依俙也詩云見此邂逅也)。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
靈鷲(下疾秀反按靈鷲西域山名也或云鷲峯亦云鷲臺如前已釋)。
捴持(上作孔反切韻合也都也皆也普也字書云捴眾也下直之反切韻執也案梵語陀羅尼此云捴持謂文義呪忍是也)。
觀自在多羅菩薩經一卷
𮆋戾車(上眠彌反次音梨結反下齒耶反梵語訛也正梵語畢栗蹉此譯為下賤種也謂樂垢穢業不知禮義淫祀鬼神互相殘害也彌音邊篾反蹉音倉何反)。
淨灑(下色下反切韻水灑也考聲㵶水也字書以水散地也從水曬省聲字)。
薩陀波崘(下盧毘反梵語也舊翻為常啼是)。
月厭(下於艷反韻略魅也按月厭神殺名也正月建寅月厭在[7]戊以此逆推至十二月月厭在亥經文作靨面上黑子也非月厭字)。
組織(上則古反爾雅曰組似組東海有之郭注云組綬也禮記綬長一十二尺十二月也廣三尺天地人三才也)。
蘿菔(上音羅下[8]蒲北反爾雅曰葖蘆菔郭注云紫花大根俗呼雹[穴/友][穴/友]音他怱反本草蘿菔性冷利五藏除五藏中惡氣服之令人白淨肌細從草服聲經文作蔔乃葡蔔字)。
一字奇特佛頂經卷上
靺師迦花(舊云婆師迦花梵語訛也正云[革*未]㗚沙迦此云雨時花也或云夏生花其花白色甚香半夏時生因名云)。
鹹滷(上胡緘反爾雅曰鹹苦也切韻不淡也亦作醎俗字下即古反說文云西方鹹地爾雅滷苦也從水鹵聲經文單作鹵音雖同鹵簿樂也)。
礓石(上居良反字書石也釋名云礓薑也言石似薑而堅也從石薑形聲字經文作彊爾雅音強作彊界也陲也皆非礓石字)。
縷㲲(上力[9]主反玉篇緒也切韻絲也下徒叶反切韻白㲲布也經文作[繰-品+云]俗用字非也)。
藕絲(上五口反爾雅荷芙蕖其根藕其實蓮桉藕即蓮根也下絲字從二糸糸音覓)。
結纇(下盧對反切韻麤絲也字書纇結纇從糸類)。
芙蓉(上防無反下餘封反郭璞注爾雅云江東呼芙蓉為荷鄭箋毛詩云未開者曰芙蓉已開者曰菡萏也)。
撚綫(上年典反方言云撚續也顧野王云謂相接續也說文撚執也從手然聲下先薦反人作線字書云合縷)。
[麩-夫+廣]麥(上號猛反考聲云𪍿大麥也文字典說麥𪍿也或作穬稻末也又麥𦬆也)。
霹靂(上疋壁反下音曆顧野王云大雷震動也論衡云陰陽氣相擊聲也皆從[10]兩辟歷聲有作[A8]礔礰二字非)。
樺皮(上華化反或作樺切韻山中[11]木名也多出陰山其皮赤白二色白者為上西域用書梵夾也)。
吃哩爹(上居乙反次音里下陟耶反梵語不求字義)。
牙𪙉(下昨何反又作齹切韻齒本也顧野王云齹踈者齒參差也)。
[12]一字奇特佛頂經卷中
繕縫(上時戰反切韻補也考聲云繕修也下符容反說文縫紩也音直曰反亦縫也平聲又音扶用反)。
三橜(其月反爾雅曰樴謂之杙郭注云杙橜也又作橄爾雅曰門閫也)。
嚧地[1]囉(上借音[2]來古反下彈舌呼羅字梵語此翻為血也)。
瞻睹(上職廉反爾雅[A9]曰瞻視也考聲察也下丁古反切韻見也視也玉篇[3]觀也正作覩從見者省經作睹俗通用)。
劑膝(上在詣反切韻分劑也下息匕反切韻曲膝骹骨也說文從肉桼聲經文作膝誤書也桼音七骹音苦交反古今正字從卪作𨞢)。
沒㗚多(中音栗彈舌呼之餘依字梵語也此翻[4]為死屍也)。
摩努沙(中借音尼古反鼻音呼梵語也此翻為人人之[撼-咸+(句-口+夕)]名也)。
紫𨥥(下[5]虢猛反藥名也本草云出西域以樹皮葉及膠煎成人藥用亦堪膠黏寶鈿珠璣等物膠去聲)。
扂鎻(上徒玷反切韻閉戶也字書小關礙門扇令不開也古文作扊又作𠂼下正作鎖音同蘇果反切韻鐵鎻)。
阿唎多羅阿嚕力經一卷
角勝(上古岳反切韻角競也角觸也漢書故事云未夬庭設角[6]抵戲者使角力相抵即今之相撲也經文從手作捔即掎捔非此用)。
坏椀(上配盃反考聲云瓦器未燒者坏從土從盃省聲或作坏字下烏管反切韻云器物也古文作盌字同)。
鍮石(上音偷埤蒼云鍮石似金而非金也西域以藥鍊銅所成有二種鍮石善惡不等惡者挍白為灰折善者挍黃名為金折亦名真鍮俗云不博金是)。
捏塑(上奴結反切韻手揑搦也下乘故反切韻以泥塑像也古今奇字作塐經文作素非)。
黍米(上舒呂反說文云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從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為酒禾入水也經文作𤇕不曉字義誤書也下莫禮反說文穬粟實也象禾實之形也)。
豌豆(上一桓反切韻豆名下田候反切韻穀豆也物理論云眾豆謂之菽也)。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一卷
一俱胝(下丁尼反梵語數名此翻為億也黃帝筭經總有二十三數億當十四數自萬已去有三等謂上中下也即十萬百萬千萬依次配之)。
幖幟(上必遙廣雅云幖幡也說文云幖亦幟從巾票聲下昌志反韻詮云幟旗也以[7]表物也集訓云幟亦幡也從巾戠聲戠音織也)。
[8]瑩徹(上又作鎣同[9]烏定反切韻鎣飾也考聲云光也下直列反切韻徹通也明也字書云道也達也作徹俗)。
腰髆(下牓莫反字林云髆脾也說文云肩胛也從骨從榑省聲經從月作膊音普博反郭璞云披割牛羊五藏也非經義專從甫寸也)。
底哩三昧耶不動使者念誦經一卷
底哩(上借音丁逸反哩彈舌呼梵語也此云三謂此經中說三種三昧即金剛蓮花佛部是也)。
磔開(上陟格反切韻脹也開也周禮牲祭以穰灾也爾雅祭風曰磔今經從[12]手搩非經義)。
先彎(下烏關反切韻挽取曲勢也考聲彎環曲皃也)。
縛撲(上符钁反說文繫也字書執縛從糸博省聲經文從專作縳音傳非也下滿角反考聲撲打也切韻相撲也經文作[木*雹]非)。
辮髮(上薄泫反考聲辮結也字書編也從糸辡聲辡音弁泫音胡畎反畎音古泫反)。
蹙眉(上子六反切韻近也從也考聲逼急也從戚足聲經文從就作蹴切韻逐也又音七宿反非蹙眉義)。
鵶𩿒(上烏加反切韻烏別名也說文作鴉云陽鳥也下處脂反又作鴟郭注爾雅云鴟鵂也今江東通呼此屬為怪鳥又云鴉鴟也)。
梟翎(上古堯反郭注爾雅云上梟也切韻食母不孝鳥也故冬至捕梟磔之也字從鳥頭在木上也下即丁反文字音義云烏翎即毛翎翎羽也經文作鴿詩云𪃹鴿在原爾雅[13]䳭鴒𪄉渠也郭云雀屬也非翎羽義也)。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第一
目鍵連(中音健梵語訛也或云目揵連或作楗音渠焉反正云摩訶目特伽羅此云大採菽氏或云菉豆子母是採菉豆仙人種也從母得名也從父應云俱利迦也)。
脛踝(上形定反玉篇脛足䠊膓前大骨也說文足胻也胻音幸從肉逕省聲下華瓦反蒼頡篇云在足側高處也聲類云足外附骨也說文云從足裸省聲也)。
塢波塞迦(上烏古反舊云優婆塞新云鄔波索迦鄔波此云近迦此云事索即男聲也即近事男也謂親近承事三寶者故云)。
謨呼律多(上莫胡反梵語也或云牟乎㗚多此云分俱舍論云一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名臘縛三十臘縛名一牟呼㗚多三十牟呼㗚多為晝夜也)。
傘蓋(上古文也今作繖同蘇旱反下蓋字說文從草盍聲俗作盖字非盍音胡臘反)。
團圝(上徒官反切韻團圓也下落官反切韻團圝也字書圝亦團也二字並從囗專䜌聲說文從木作欒木名也說文似木欄也)。
筋脈(上謹欣反周禮醫師以辛養筋說文肉之力也從肉竹竹者物之多筋也力像筋形經文多從草從角作𮏴非也下盲伯反周禮以鹹養脈也說文血理之分行於體中也或作衇又𧖴二形正體字俗用脉已久也)。
[15]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卷第二
搓縷(上士何反切韻云手搓物也字書搓挼也挼奴禾反從手差聲經文作縒非也下力主反切韻絲縷也亦線也)。
織㲲(上之翼反切韻組織也下徒協反切韻細毛布也又白㲲巾㲲也從毛疊形聲字經文作緤俗用非)。
珊瑚(上蘇安反下戶吳反廣雅曰珊瑚珠也說文云珊瑚生海中而赤色有枝無葉也)。
絹縠(上古椽反切韻縑也廣雅曰繁忩鮮支縠絹也下胡谷反切韻羅穀考聲似羅而踈也從糸穀省聲)。
蟒虵(上莫朗反切韻虵之最大者也尒雅曰蟒王虵也下食遮反毒虫也古文作蛇同)。
隘窄(上烏懈反玉篇隘迫也下爭索反考聲云窄亦陿小也古今正字從穴乍聲也經文作阨責二形皆非)。
瀘漉(上盧著反下聾屋反顧野王云漉猶瀝也郭璞注方言云漉滲水極盡也說文云滲也又水下皃也二字從水盧鹿皆形聲字)。
水蛭(下之日反本草云水蛭一名蚊也一名至掌俗呼馬蚑博物志云水蛭三段而成三物字林音猪秩反訓義同)。
駞驢(上徒何反說文駱駞獸名外國圖云大秦國人身長一丈五尺好騎駱駞又作駝字下力居反切韻畜也漢書西域傳云烏桓國有驢無牛也)。
蟣蝨(上居扆反蝨𣫢也下所櫛反考聲齧人小蟲也淮南子云湯沐具而蟣蝨相弔也從䖵卂聲也䖵音[16]昆卂音色臻反經文作虱非)。
蚊[蠢-春+(└@人)](上音文下陌枋反莊子云蚊[蠢-春+(└@人)]𠾱痛是也聲類云[(└@人)/虫]似蠅而大也說文齧人飛蟲也正從䖵[(└@人)/目]省作[(└@人)/虫]今作[(└@人)/虫]略也)。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卷第三
人莽娑(中莫朗反下乘歌反梵語也此云是未壞人肉也)。
[口*(十/甲/寸)]唼(上補各反切韻[口*(十/田/寸)]㗱也㗱音姉入反下子荅反說文作𠯗入口也考聲嗍也從口帀聲[口*(十/田/寸)]從口博省聲經文作博非此用)。
鎚銅(上直類反廣雅云半熟合鎚也玉篇䥫鎚也下徒紅反說文云金之一品)。
甲麝(上古狹反下神夜反切韻麝香獸香也尒雅曰麝父麕足郭注云脚似麕而有香也按本草甲亦獸甲煎而成香經言甲麝今據壇法甲麝雖香為傍生身分故不用也)。
為㡧(下猪孟反文字指歸云開張畫繒也從巾䆸聲也䆸音中莖反經從木作楨音貞幹也非此用也)。
𭤔熙(上古文希字下許其反和也悅也按二字合作熈怡也怡音與之反和悅)。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卷第四
[(暴-(日/共)+夾)*(ㄗ@、)]踝(上息七反古文膝字從卪音節從𣷚音七聲今從肉作膝說文骹骨也下華瓦反前經第一卷已釋)。
如蠃(下落戈反說文水介虫也尒雅云蠃小者蜬郭注云蝸牛也又作螺俗用切韻蜯屬也或作蠡通又音禮經文作䗍不成字也)。
無瑕(下胡加反切韻過也說文玉病也從玉遐省聲經文作瘕音加癥瘕肺病非經所用)。
木槵(下胡慣反切韻無槵即木名也)。
鄉黨(上許良反釋名鄉向也謂眾所向下多朗反釋名云黨長也謂一聚所導長也鄭注論語云万二千五百家為鄉五百家黨也)。
令殞(下于敏反切韻沒也尒雅曰殞落也左傳云星殞如雨或作隕磒二形亦通也)。
作縛(下直兖反尒雅云十羽謂之縛左傳云縛謂卷物也按經以髮作縛即卷髮為結也今作篆字乃周宣王太史所作大篆秦相李斯小篆並字書名甚乖經旨也)。
蝪𧋍(上音亦下星歷反說文在壁曰蝘蜓在草曰𧋍蝪方言澤中曰𧋍蝪南楚謂之虵醫或謂之蠑螈字從虫易[1]析皆形聲也經文下作蜡音乍乃十二月終大蜡祭名也執筆之人誤書也析音先戚反昔音私積反)。
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經一卷
警覺(上京影反孔注尚書云驚戒也亦覺也字書云寤也古今正字從言敬聲)。
能[羸-亡+(└@人)](下力追反賈逵注國語云羸病也杜注左傳云弱也許叔重云劣也字書疲也從羊𣎆聲也)。
淤埿(上依倨反韻英濁水中泥也下奴低反說文埿塗也從土泥聲經文作泥說文水名也非淤埿也)。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祕密儀軌經
纔受(上昨哉反說文纔僅也考聲暫也五經音義從糸毚音士咸反狡兔也從㲋兔也㲋音丑略反鑱攙讒之類並同)。
洲渚(上職流反下章與反尒雅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又作陼釋名云渚遮也所以遮水迴流也)。
瘰癧(上力果反下音歷切韻病也考聲筯結病也上又作[病-丙+(彖/虫)]音同上)。
鑠鑁(上書藥反下亾梵反真言中字也)。
烏蒭沙摩(或云烏樞瑟摩梵語輕重也此云穢跡舊云不淨潔金剛俗呼火頭金剛是也)。
鈴鐸(上即丁反切韻似鍾而小也金鈴也下徒落反大鈴也左傳金鈴䥫舌振武也以木為舌振於文教也釋名云鐸度也謂號令限度也)。
車輅(上九魚反下洛故反戴札云古之車也蓋圓像天二十八轑以像烈宿也𮝭方像地三十輻像日月仰則觀於天俯則察於地釋名云天子所乘曰輅有五飾金飾象飾寶革等五隨飾各為名)。
悉𠆙(下音亭夜反字書無文翻譯之家用影梵聲)。
煥爛(上呼貫反說文火光也下郎旦反說文大熱也考聲光也明也從火闌聲)。
虹霓(上戶公反尒雅云螮蝀虹也郭注云俗云美人虹下五兮反尒雅云霓為挈貳郭云雌霓也釋文云雄曰虹雌曰霓亦作蜺字)。
𦧇掠(上神帋反字書云舌取物也又作舓經文作䑛俗字下又作擽同音離斫反字統云擊也又刮掠也從手諒省)。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一卷
殑伽沙(上疑等反下魚佉反舊云恒河沙梵語西國河神名也涅[4]盤經云恒河女神是)。
[萉-巴+(日/(句-口+匕))]鞨(上盧盍反上胡葛反梵語不求字義)。
猶豫(上翼州反下餘據反考聲云猶豫不定之辞也集訓云心疑惑也禮記云所以決嫌疑定猶豫)。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一卷(無字可音訓)
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卷
胷臆(上香邕反說文胸膺也膺即臆也或作匈亦通下應力反說文云臆亦胷骨也從肉從憶省聲也)。
拒[敵-ㄆ+殳]([6]上其呂反切韻捍也格也玉篇違也下徒歷反尒雅[敵-ㄆ+殳]匹也切韻當也又[7]主也軰也從殳適省聲也)。
金剛頂瑜伽十八會指歸一卷
幖幟(上必遙反廣雅云幖幡也說文幖亦幟也下昌志反韻英云幟旗也以表物也集訓云幟亦幡也從巾戠聲也戠音織)。
摩醯首羅(醯音馨奚反梵語也此云云大自在即上界天王名也住色究竟之最上頂也)。
瑜伽念珠經一卷
普賢行願讚一卷
大集地藏菩薩問法身讚一卷
金剛頂理趣般若經一卷
(上四經無字可音訓)續一切經音義卷第五
校注
[0952003] 一卷【大】,〔-〕【甲】 [0952004] 寶【大】,寇【甲】 [0952005] 官【大】,宮【甲】 [0952006] 入【大】,又【甲】 [0952007] 弟【大】,第【甲】 [0953001] 鄒【大】,鄉【甲】 [0953002] 十【大】,寸【甲】 [0953003] 艷【大】,[骨*色]【甲】 [0953004] 幽【大】,山【甲】 [0953005] 巨【大】,臣【甲】 [0953006] 御【大】,〔-〕【甲】 [0953007] 云【大】*,〔-〕【甲】* [0953008] (新譯…經)十三字【大】,〔-〕【甲】 [0953009] 𭃅【大】,別【甲】 [0953010] 金【大】,舍【甲】 [0953011] 刑【大】,形【甲】 [0953012] 補【大】,析【甲】 [0953013] 則【大】,一【甲】 [0953014] [(坐-土+(大/亡))-(人*人)+(口*口)]【大】,發【甲】 [0953015] 太【大】,大【甲】 [0953016] 稍【大】,梢【甲】 [0953017] 遲【大】,犀【甲】 [0954001] 馬【大】,焉【甲】 [0954002] 作【大】,〔-〕【甲】 [0954003] 並【大】,是並【甲】 [0954004] 急也從戚【大】,曰以橫木【甲】 [0954005] 聲類曰關【大】,〔-〕【甲】 [0954006] 閞【大】,開【甲】 [0954007] 恩【大】,思【甲】 [0954008] 令【大】,今【甲】 [0954009] 坼【大】,拆【甲】 [0954010] 也【大】,〔-〕【甲】 [0954011] 或云【大】,又【甲】 [0954012] 王【大】,玉【甲】 [0954013] 网【大】,所【甲】 [0954014] 音【大】,交【甲】 [0954015] 睴【大】,暉【甲】 [0954016] 烏【大】,鳥【甲】 [0954017] 翨【大】,翼【甲】 [0954018] 土【大】,上【甲】 [0954019] (大威…經)十字【大】,〔-〕【甲】 [0954020] 跋【大】,𧿡【甲】 [0954021] [(┤*║*├)/一]【大】,址【甲】 [0954022] (金剛…經)九字【大】*,〔-〕【甲】* [0954023] 意【大】,億【甲】 [0955001] [捅-用+?]【大】,招【甲】 [0955002] 旌【大】,[杵-十+(十/工)]【甲】 [0955003] 農【大】,晨【甲】 [0955004] 文【大】,文云【甲】 [0955005] 緯【大】,縷【甲】 [0955006] 𤪟注【大】,註【甲】 [0955007] 戊【大】,戍【甲】 [0955008] 蒲【大】,滿【甲】 [0955009] 主【大】,王【甲】 [0955010] 兩【大】,雨【甲】 [0955011] 木【大】,本【甲】 [0955012] (一字…經)七字【大】,〔-〕【甲】 [0956001] 囉【大】,羅【甲】 [0956002] 來【大】,未【甲】 [0956003] 觀【大】,覩【甲】 [0956004] 為【大】,為呼【甲】 [0956005] 虢【大】,古【甲】 [0956006] 抵【大】*,牴【甲】* [0956007] 表【大】,央【甲】 [0956008] 瑩【大】,〔-〕【甲】 [0956009] 烏【大】下同,鳥【甲】下同 [0956010] 捶【大】,揰【甲】 [0956011] 果【大】*,累【甲】* [0956012] 手【大】,手作【甲】 [0956013] 䳭【大】,鴟【甲】 [0956014] 音【大】,世音【甲】 [0956015] (菩提…經)十一字【大】下同,〔-〕【甲】下同 [0956016] 昆【大】,毘【甲】 [0957001] 析【大】*,折【甲】* [0957002] 沾【大】,〔-〕【甲】 [0957003] 殺【大】,剎【甲】 [0957004] 盤【大】,槃【甲】 [0957005] 垢【大】,〔-〕【甲】 [0957006] 上【大】,土【甲】 [0957007] 主【大】,王【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29 續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0-0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