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虛堂和尚語錄卷之十
偈頌
師入淨慈陞座。問答罷。忽 天使踵門。傳奉聖旨。問趙州因甚八十行脚。虛堂因甚八十住山。師乃就舉。趙州行脚一日到臨濟。方濯足間。臨濟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恰值老僧洗脚。濟近前作聽勢。州云。會則便會。咂噉作麼。濟歸方丈。閉却門。州云。老僧八十行脚。今日却被者驢子撲。輒成一頌。天使楊都知繳奏。龍顏大悅。特賜米五百碩。絹一百縑。開堂安眾。續以糧食闕典僧堂弊漏。敷奏伏蒙聖恩。撥賜水田。歲收租三十餘石。並免官稅。仍頒降楮[A1]券一十萬貫。重蓋僧堂。頌云。
趙州八十方行脚。虛堂八十再住山。別有一機恢佛祖。九重城裏動龍顏。
寄集慶開山
如意來尸釋梵宮。雨花狼藉濕春風。自慚老矣無靈骨。日在深雲聽講鐘。
賡靜學林府判游天澤菴韻
古道兼禪到。躬行得幾年。乾坤資定力。心月鑑前緣。一靜人難學。三生話未圓。老來重有約。不在北山邊。
答洞陽居士麋監丞[1]([登/升])
冷氷氷地洞陽春。橐籥乾坤萬物新。拋下葛藤提不起。不知纏縛幾多人。
送了侍者游台山
慕膻高舉興何窮。秋在黃蘆葉裏風。已事未明如蹈火。白雲深處見巖翁。
來知客慈峯之乳竇。瞻禮明覺塔
湖邊問路入深雲。十載心香一炷焚。不見隱之真隱處。曉風凌露葉初聞。
賢侍者號木翁
彔曲輪囷兒似癡。春風花鳥自忘機。年來老大渾無用。一任叢林鼓是非。
寄道彬侍者
勃窣家風一任真。述朱終是不成文。何如竹榻吟清夜。月到花梢有幾分。
準侍者歸省
山空木落岸雲輕。吹面霜風有幾程。明月脩江歸夢急。入門先祝老人星。
清禪者游方
金風露浥菊花秋。𣏌棘當途何處游。衡岳康廬相撞著。恐伊未是汝同流。
珪禪者號石翁
逃空劫外已蒼然。翫水觀山得幾年。聞說聽經曾肯首。老來無力補青天。
瞿居士號無知
遇緣觸境總茫然。地闊天寬著那邊。一點既明超物表。不知將底鑑偏圓。
贈妙潔道人
妙心明潔契如如。操履分明女丈夫。龐老家風殊不二。摝籬高價許誰沽。
廢寺
入眼荒蓁古殿秋。歲華遷謝沒人修。夜深靜聽風甌語。似罵檀那不點頭。
越山
翠螺簇簇繞湖濱。寒影清磨古鑑塵。休問岡頭望夫石。人間恐有斷腸人。
墨戲屠生善老融牛
草木傳真筆力高。戴嵩牛在一秋毫。此行莫擬天台去。忍作孤僧過石橋。
題淨業圖
鍊行修身結佛冤。未曾說著齒先寒。老來不願西方去。樂得閻浮眼界寬。
示惠靈為僧
惠性何如見性通。要教靈驗顯吾宗。乘時颺下墜腰石。笑捧衣盂繼祖風。
佛事
咸淳元年三月十一日。恭奉聖旨。宣入大內普說。先於几筵殿。遷理宗皇帝靈輿。入正殿拈香。語錄。師不許刊行。
安孝垂慈契宿熏。鸞輿宮殿出金門。乾坤日月無光彩。草木咸霑舊日恩。恭惟。烈文。仁武。安孝皇帝。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堯仁舜德。濟世澤民。垂衣端拱。四十一年顯道繼明。一十三葉。時康物阜。天清地寧。十方國土果圓。一徑西天路活。千花捧足。百寶嚴身。空中仙樂來迎。大地六種震動。今也次第攀違嚴駕。奉重春行。一句無私。如何話會。深炷紫檀樓閣現。百千諸佛共遨遊。
楊御藥奉聖旨。請跋每月念佛圖
每月念佛之圖。戒禪師所編。自初一定光佛為首。三十日。至釋迦世尊。終而復始。猶若貫花。新新不住。念念不停。口誦心思。光明發現。為人天福。此念佛精誠之感驗也。然而當月小之日。黃面老子無所念處。若趲在初一日。則定光佛。又無念處。以此究竟得去。無上法王。於當念中。巍然不動。現瑞呈祥。使定光不前。釋迦不後。二六時中。拋三作兩。喚去呼來。普應大千。統攝法界。了無妨礙。一任流通。真所謂功成行滿者哉。
都省董節使起棺
凜凜聲華出禁闈。行藏多是合天機。圓明定力人皆有。妙得心傳世所稀。都省節使[2]太尉董公。氣吞佛祖。眼蓋乾坤。赤心奉上。則氣烈嚴霜。綱紀禁庭。則風行草偃。隨珠絕纇。趙璧無瑕。人間萬事只如許。大笑一聲。天地空今也溪山雲塢。處處逢迎。水鳥樹林。互相顯發。只如轉位就功。出門一句作麼生。拊棺云。高空有月千門照。大道無人獨自行。
湯正言請為前雙林雲峯德和尚入塔
劫火曾烹鐵面皮。從來不放價頭低。有時雲外露消息。巇嶮門風到者迷。某人一生擔板。咬薑呷醋。佛眼難窺。兩處住山。時止時行。聖凡莫辯。靖退全收晚節。信緣來應古擣。拍板未拈。大星先殞。今則舍利流溢。剖玉斯函。雖然未覩音容。爭柰面目猶在。還見麼提起骨云。窣堵波中收不得。無陰陽地起雲雷。
徑山荊叟入淨慈祖堂
餓狗縴𦃇古調新。年來奏入胡笳曲。韻出淩霄最上層。聽者和者俱不足。天風吹散落西湖。南宕茭蘆春水綠。夜深相對共誰語。無位次中陪列祖。
秉炬
師覲書記
閩山青浙水碧。去住悠悠忘影跡。急從秋覲整禪衣。不知天地誰相識。有相識無準的。南山爐鞴正炎。爾看是甚火色。
可拱藏主
進而趨。拱而立。五千餘卷。詮註不及。沐浴更衣。信意行。道人瀟灑無包笠。火不燥水不濕。鐵壁銀山從者裏入。
東山秀老請為小師一侍者
一呼便領。終不孤他國師。再喚不回。[1]秖為貪程太速。春雲乍歛。宿雨初收。火焰裏轉得身來。鉢袋子付囑有在。
本然侍者
清淨本然。臭煙熢㶿。抹過兩重關。放出遼天鶻。然侍者。將謂吾孤負汝。汝元來孤負吾。偷眼涅槃臺上望。果然做得死工夫。
潮州本植禪者
鰐鄉枯瘠人。悟得傳心訣。無根樹子。一植便活。不知寒影落誰邊。但覺腥風起天末。植禪者休甄別。當爐不避熱鐵。
德圓堂主
行不德規不圓。死則活病則痊。寸心多在藥爐邊。誰委悉實難言。無明火裏雪佛祖冤。
居靜副寺
以靜照心。日中逃影。以空觀妙。大夢方省。萬里岷峨飛片雲。何如月到千峯頂。靜副寺孤逈逈。火後莖茆。點著便領。
至義禪者
背法堂著草鞋去。衲僧義斷情忘。觀方知彼去。去彼不至方。轉入南山爐鞴。不守自己靈光。數莖枯骨撑天地。一葉扁舟載大唐。
[2]惟一知客
惟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洞然明白。猶落法塵。自己禪只參半夏。行脚眼帶來幾春。且向寒爐敲石火。不須茗椀驗來賓。
暫到如是禪者
背得四大部經。到頭不識如是。虛己扣南屏。跨門先領旨。火聚刀山當等閑。去來不在秋風裡。
凌霄峯念菴主
正念現前。七顛八倒。竪起拳頭賓主分。驗人眼活如鷹鷂。鬧時禪淨非照。凌霄峯頂看雲人。天寒不入者爐竉。
祖秀老宿
得之豈在衣盂。賽過南能北秀。胸襟空洞無物。導人如出諸己。正如邪活如死。一箇無羈藞苴翁。莫教觸著無明起。
如松禪者
夜來好風。吹折門前一枝松。自南自北自西自東。破頭山下不雷同。枝枯葉隕臘盡歲窮。磨洗雪霜禁得冷。者回方覺煖烘烘。
惟曉直歲
戴星耕耨。何如叉手插鍬。破曉燒畬勝似栽田博飯。近制急抽單子。可是本色道流。更若喚不回頭。火焰為汝說法。
妙蓮上坐
出水未出水。衲僧未舉先知。有子必有房。動著礙人牙齒。休論半池霜倒。且看綠影浮波。如今移向火中栽。劫外香風來未已。來未已擲下火把云。休要葛藤。
樹頭祖用
黃梅不墜腰間石。鄮嶺惟栽帶雨松。四十餘年今有驗。長長短短用無窮。祖衣未得入手。萬緣先以頓空。無柄[A2]钁頭何處著。一時分付丙丁童。
法語
高麗國淑法師印藏經
如石含玉。非精鑑焉能識其真。道在己躬。苟外求難以適其妙。鑑之弗精則隱微。求之不敏則溟涬。要明體道之源。非朝夕而可求之者也。故我竺土老師。守志不堅。棄萬乘尊榮。受六年饑凍。於臘月八夜。忽覩明星。不離草座。入不思議之境。說一大藏葛藤。籠絡天地日月。包括陰陽造化。致於有情無情。總出他影子不得。三賢十聖無不傾心。外道天魔悉皆拱手。可以報君親。厚風俗。鎮浮去偽。潛利陰益者多矣。末後却道。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未甞譚一字。可殺漏逗。從茲關鑰不嚴。便見殊方異域。赤縣神州。海藏金文。無處不有。豈止乎破一微塵。而出此經卷而已哉。高麗淑法師者。竺土老師之眷屬也。宿熏既深。航海而來。遠致一身。願滿十藏。綿歷風霜。其志愈篤。遍尋知識。求所未聞。儻能未展經絛。入此阿字法門。則五千餘卷。總是切脚。且道。切箇什麼字。㘞驀然眼皮綻。不得忘却老僧。宋景定癸亥。秋八月。虛堂叟書于四明雪竇西菴。
雪蓬明長老。赴禾興光孝
雪蓬明老。相從有日。自育王過東山。客櫩之下。溫然如春。此老之力也。在南屏居第一座。忽澱湖有公選之寵。二年復勝集于雙徑。仍歸第一座群心歡如。今領朝命。遐赴禾興光孝。臨岐聊攄數語。以當祖行。卓錐無地。空餘雙眼。蓋乾坤鐵笛橫吹。有氣不吞雲夢澤。煙波渺渺。蘭棹依依。雪蘆霜葦冷相宜。幾度揭開閑對月。鴛湖深處。不必垂絲。長水江頭。錦鱗自得。臨岐句子如何分付。風飄飄兮吹衣。水泠泠兮聲詩。咸淳戊辰秋九月。虛堂老僧書于不動軒。是年八十四。
日本建長寺隆禪師語錄跋
宋有名衲。自號蘭溪。一笻高出於岷峨。萬里南詢於吳越。陽山領旨。到頭不識無明。擡脚千鈞。肯踐松源家法。乘桴于海大。行日本國中。淵默雷聲。三董半千雄席。積之歲月。遂成簡編。忍禪久侍雪庭。遠訪四明。鋟梓言不及處。務要正脈流通。用無盡時。切忌。望林止渴。
雪峯霜林果禪師語錄跋
大慧下尊宿。尚多足陌。虎丘下子孫。尚多省數。足陌使之有限。省數用之無窮。罵天翁三傳而之霜林。萬木正當凋落。欝然興起。此蓋擅省數而得之。善觀是錄者。可以陞其堂。而未可入其室。
真贊
慶遠俊長老請
老不死心未灰。觸著惡發。青天怒雷。引得虎頭燕頷。競起叢林禍胎。點著便領。何其俊哉。
淨覃藏主請
容易肯人難與共語。竹篦頭惜之如金。禪床。角委之如土。淨覃知藏善知機。電光影裏分賓主。
以文長老請
天地不仁。出此妖怪有偷營劫寨之機。無喜捨慈悲之戒。正脈將沈。法門凋瘵。如何嗣續松源派。大奸難後越精神。罵人嘴毒如蜂[1]蠆。
新建淨慈天錫莊請
不期而會。不約而同。晴光爍爍。和氣融融。際遇兩朝聖主。中興徽廟禪叢。良田天錫平如砥。坐對靈苗歲歲豐。
徒弟宗璞建施水菴請
等是垂慈初無門戶。璞玉既分兮可觀。梵儀頓舉兮難覩。凌霄峯頂看雲人。普化堂中第一祖。
日本紹明知客請
紹既明白。語不失宗。手頭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國裡無人會。又却乘流過海東。
磻溪禪子請
怒氣噀人。殊不可犯。雖有蓋膽毛。且無驗人眼。是亦剗。非亦剗。咬定牙關。一生擔板。
光禪者請
初而欣。久而厭。明月夜光。多逢按劍。但信得及。自有靈驗。
無則都寺玉几寫予夢影。自散席後。言音不相接者十二年。今上徑山請贊。筆老墨澁勉而書之。
敬而遠。親而疎。明鑑靈腑。善定銷銖。凌霄高而眾峯拱。海嶠聳而蟾影孤。子歸就父。吾不識渠。
徑山西寮眾老郎請
霜嚴氣烈。山空月明。涵養有得。剗削不平。拈起則佛祖不識。放下也草木爭榮。捱到凌霄八十四。誰知名重九重城。咄。
妙源 甞拜觀師十會語。如南屏雙徑。提唱甚多。惜乎未盡鋟梓。曩曾侍師於凌霄。因有此請不允。今叢林衲子咸欲流傳。謹錄成後集。倘覽者言外知歸。則我師之語何剩焉。咸淳五年歲在己巳。佛成道日。新差住持福州鼓山嗣法小師。妙源拜書。
小師(楚苹清塞)謹抽衣資命工刊行
[1]後錄終
虛堂和尚新添
讚禪會圖
黃檗禮佛。掌宣宗
七赤之軀。額有圓珠。問著便掌。膽大心麁。不是大中天子。幾乎喚馬作驢。大家水底按葫蘆。
趙王訪趙州。州不下禪床
堅不剛柔不弱。七百甲子老翁。偏要用此一著。列土王來不下床。高風千古為標格。
肅宗問忠國師十身調御
萬乘垂衣立問端。國師答處太瞞頇。誰知十月清霜重。一陣風來一陣寒。
李翱參藥山
黑豆數無窮。青松蓋不盡。癯然老比丘。即此吾無隱。更提雲水曲周遮。添得傍人眼裏花。
韓愈見大顛
氈拍板。無孔笛。省要乞一言。虛空轟霹靂。臨機不解轉身。又却隨他聲色。非聲色。洞庭湖外千峯碧。
莊宗宣興化問答
君臣慶會豁全機。百億山河盡貢歸。拈起太平無價寶。乾坤何處不光輝。
順宗問鵝湖大義禪師
當機一句闢天關。海闊山遙豈等閑。堪笑冬瓜長儱侗。翻成瓠子曲彎彎。
文宗問終南山蛤蜊瑞相
攧不開。撲不破。人言大士應身。我也疑他真箇。終南山相應和。喜動龍顏。百僚俱賀。誰知。別有彌天過。
龐居士問馬大師
藏頭露影問來由。却把西江盡力詶。回首眼空天地窄。不知身在御街游。
丹霞見靈照女
冤有頭債有主。天然欲訪龐翁。恰好撞著此女。揣盡家私。瓜甜蔕苦。因茲上下不和同。牛嬭郎忙塗赤土。
龐居士大家團圝共說無生話
窮廝煎餓廝吵。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脫卯。萬頃湘江洗不清。無生曲調何時了。
龐居士闔家都去
神出鬼沒。接響承虛。這一火絡。邪法難扶。互將魚目作明珠。笑倒西天碧眼胡。
紹定四年清明日。住嘉禾興聖。(智愚)為妙源侍者敬贊。
棘林和尚遺書至
因記七峯來玉几。去年花月下雲[2]㘭。未周一歲背盟我。剔盡春燈眼不交。
鍼生大阬
假道鍼鋒上。行藏雲水中。且非心法妙。自是手頭通。前輩多遺偈。靈襟出眾工。明朝何處去。黃葉度谿風。
琳禪人歸豫章
慎將窺管鑑靈知。用在亡羊愧在斯。莫謂西山好消息。須知江海有名緇。
雲山小景
渺渺晴煙薄。蒼蒼古樹昏。天涯殊未足。對此暗消魂。
孤山
黯黯青青一望中。逈然不與眾峯同。白雲散盡江天曉。想見人間無路通。
(右五或載前錄。今本不見。故收在此)。
和秉彝李君五偈
深夜何人立少林。見成公案不須尋。堆山積嶽難消遣。相對頑然鐵作心。
呈瑞喧傳是有年。眼前分曉被人謾。自家冷暖知來處。老骨從前不怕寒。
千鈞之重一毫輕。好向聊將尉客情。縱擬怪松為玉樹。月高依舊可憐生。
曉聽君臣慶賀時。六街如晝不曾迷。普賢境界應垂問。手詔來時見紫泥。
爐邊呵凍得能多。端石無辜日夜磨。却把悼詞為雪詠。詩魔難敵勝修羅。
寵和五偈。調高難續。未免誶是。伏丐笑㩜。(智愚)再拜。
贈禪客智仁
法戰場中樹勝旗。話頭何似問頭危。古人減竈添兵處。切忌交鋒蹉過伊。
問話行者智仁。炷香請語。以此贈之。景定癸亥至節。虛堂老僧書于雪竇西菴。送日本南浦知客。
敲磕門庭細揣磨。路頭盡處再經過。明明說與虛堂叟。東海兒孫日轉多。
明知客自發明後。欲告歸日本。尋照知客通首座。源長老。聚頭說龍峯會裏家私。袖紙求法語。老僧今年八十三。無力思索。作一偈以[尹/?/貝]行色。萬里水程以道珍衛。咸淳丁卯秋。住大唐徑山(智愚)書于不動軒。
鳴鐘佛事
烹金[1]煉玉。煅聖鎔凡。不假鉗錘。便成大器。霜清月皎。證圓通三昧之門。雲淡天低。破勞生昏迷之夢。壽同空有。永鎮化城。最初一椎。如何話會。聲鐘一下云。劫石有銷日。洪音無盡時。
化城鳴鐘咸淳戊辰冬十月日。住徑山虛堂(智愚)書。
答蓬萊宣長老書
(智愚)啟復萊堂頭無示禪師。二月初十僕至。收所惠書。且審住持緣法。增勝為尉。所言乏心腹宣勞之人。時節使然。當體古風。地藏道。諸方說禪浩浩。爭如我種田搏飯。者般說話。大有田地。風穴見破屋數間。單丁者七年。溈山喫橡斗子九載。此皆哲人事業。光明後世如此。但恐無久遠之心。今則利道交行。不可舉目也。況蓬萊海上名山。前輩行道之地。自當退步謹愿。以叢林為念。以眾人為心。自然般若之緣勝起。香風四吹。何患無宣勞者。勉旃。是請承惠紫茹。兩月不甚佳想。交運如此。靈隱已脫。選相伴而已。光老恐三月初進院。移單歸松源塔所去。庶耳根清淨。又得江湖兄弟相伴。飲茶道話足矣。寄來提唱。已一一點校。付則師封去。緣方郎母信。塔住幾時。凡後措辭遣言。子細錐劄古今。詳盡大意。下刃處較嚴。莫似諸方泥中洗土。春喧善宜調攝。至祝不盡。二月二十八日(知愚)啟復。
示權淨侍收
出家人務。在潔清淨勤策三業。不當塵俗污居。老夫偶適之。低細教育。令其照前所戒。潔己虛心。學業周身。以了出家本志。如其不然。請出此[2]𢩁。
辭世頌
[3]虛堂和尚語錄卷之十(終)
行狀
師諱智愚。四明象山陳氏子。虛堂其號也。家近邑之普明寺。相距一里許。有山。其祖欲卜壽穴。相者謂。此地高則廕子孫富盛。低則當出異僧。祖曰。願得僧以副吾崇佛之志。及祖葬未數年。母鄭氏甞夢。一老僧脩而癯。長挹乞飯。因而娠焉。逮生之夕。母復夢如前。年十二。父母携師。拜祖墳。言其事。師若有所憶至十六歲。無經世意。父母見有異相。舌貫鼻端。聽其依普明寺僧師蘊出家。一日聞誦杜工部天河詩。長時任顯悔。秋至輒分明。縱被微雲掩。終能永夜清。忽有警發。辭親出鄉。首依雪竇煥和尚淨慈中庵皎和尚。公務外。惟坐禪。二老撫愛。常置之左右。道過金山。掩室和尚。一見甚器重。通夕與語無倦。是時運庵師祖。謝事真之天寧。解后語話。見其氣宇不凡。未幾赴道場。携師過霅上。薙染為不釐務侍者。凡入室。常舉古帆未掛因緣。不許下語。思之。古帆未掛話。有甚難會。其實只是一漚未發已前事。何得不教人下語。造方丈。通見解聲未絕。庵云。何不合取狗口。靜地裏密密體取去。歸寮不覺躁悶。忽然會得古帆未掛話。清淨行者不入涅槃話。次日入室。却問南泉斬猫兒如何。師云。大地載不起。庵低頭微笑。自此遍歷諸大老之門。與石帆衍叔結盟。游江淮湘漢。巡禮祖塔。坐夏荊門玉泉。因思虞察院於疎山壽塔因緣發明。孜孜參究因過廬山。大雪彌月。在東林旦過堂。夜坐無心中。會得大嶺古佛放光時節。自此凝滯泮然。其時無二月和尚主福嚴。奔走龍象。師往依之。即命典藏。有脩首座飽參碩學。歸隱南嶽。影不出山。未甞容易肯可諸方。師與商略古今。反覆博約。深相契合。有北禪禮和尚。機辯峻捷。衲子少得登其門者。師一日訪之。厲聲曰。新到相看。禮云。長老不在。師云。已得真人好消息。禮出喚行者云。新到僧在那裏。師指露柱云。和尚問。爾何不答。禮云。甚處來。師云。福嚴。禮云。行李在甚麼處。師云。在旦過堂。禮云。我不問爾者箇行李。師云。若是那箇行李。北禪門下著不得。傾倒不忍舍。由是回浙到淨慈。見淨和尚。淨問云。爾還知所生父母通身紅爛。在荊棘林中麼。師云。好事不在怱忙。淨隨後打一拳。師展兩手云。且緩緩。時笑翁和尚住靈隱。以虎丘舊職。命師再尸藏事。舉住杭之廣覺。力辭。忠獻史衛王秉鈞軸。嘉禾天寧別浦。以師名聞之。出世興聖。實紹定二年也。復遷報恩。開府存畊趙公。以明之顯孝。力請。開山。復遷瑞巖。二年丐退。掩關啟霞。萃成頌古代別。延福虛席侍郎黃公。堅請主之。繼遷婺之寶林。五年嬰強𡨥之難。歸松源塔下。東谷和尚主冷泉。欲舉立僧。恐不俯就。衲子再三禮請。師從之。開室普說。垂三轉語。罔有湊泊。寶祐戊午。育王虛席。禪衲毅然陳乞。有司節齋尚書陳公。嘉其公議。特與敷奏。是年四月領寺事。三年吳制相。信讒懷隙。辱師欲損其德。師怡然自若。始終拒抗。略無變色。聖旨宣諭釋放。作偈奉謝云。去時曉露消袢暑。歸日秋聲滿夕陽。恩渥重重何以報。望無雲處祝天長。古愚余尚書典鄉郡。特以金文延之。迫於晚景。退閑明覺塔下。作終焉計。景定甲子有旨。詔住淨慈。衲子奔集。堂單無以容。半居堂外。上徹宸聽。賜絹百疋造帳米伍伯碩。楮券十萬貫。是年秋。又賜田參阡餘畆。即今天錫莊是也。十月 帝崩。召師入內。對靈普說。兩宮宣賚[1]憂渥。丁卯秋遷徑山。冬十月 朝廷降香。遣使禱雪。問師期應。師曰。今夕果至期無爽。回奏賜綾牒貳拾道。銀券等。一新僧堂浴堂行堂。區區工役中。猶勵眾無怠。師感兩朝恩遇之寵。將所賜帑帛。創小庵於望雲亭之東。扁曰天澤。就築塔為歸藏之地。師平生性不通方。與時寡合。臨事無所寬假。言纔脫口。則釋然無間。以是學者。畏而仰之。二十年常舉靈雲兩處不答。徵問衲子。少有契其意者。己巳。十月五日。祖忌拈香罷。忽感微疾。越二日。書偈沐浴。端坐而逝。春秋八十五。夏臘五十三。嗣法十數人。語錄二帙。已行於世。門人奉全身。瘞于塔焉。咸淳十年十月十一日。新劄差。
住持慶元府清涼禪寺嗣法小師 (法雲)謹狀
(行狀或唐刊系。在後祿末。令本不見。故付于此)。
祖翁在世。語錄二帙。刊流天下。宋咸淳五年晉之。續錄後集。已成三卷。而 本朝未刊行之。先師常為言。而未果成也。為人之後者。曷無勇為乎。仍搜遺逸。新添數紙於後錄之尾。鋟梓于龍翔。正和癸丑開爐日。拙孫(宗卓)敬書。
[2]沙彌宗哲等施財開版
[3]虛堂和尚新添(終)
校注
[1058003] 卷題新加 [1059001] [登/升]【大】,〔-〕【甲】 [1059002] 太【大】,大【甲】 [1060001] 秖【大】*,祇【甲】* [1060002] 惟一知客【大】,佛事【宮】 [1061001] 蠆【大】,蠣【宮】【甲】 [1062001] 後錄終【大】,〔-〕【甲】 [1062002] 㘭【大】,坳【宮】【甲】 [1063001] 煉【大】,鍊【宮】【甲】 [1063002] 𢩁【大】,扄【甲】 [1063003] 卷末題新加 [1064001] 憂【大】,優【宮】 [1064002] (沙彌…版)九字【大】,〔-〕【甲】 [1064003] (虛堂…終)七字【大】,〔-〕【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47 冊 No. 2000 虛堂和尚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3-0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