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有騷窣之聲。視之乃見一蟒盤躃上殿。睒晴呀口以向於帝。帝大驚駁無所逃遁。不得已蹶然而起謂蛇曰。朕宮殿嚴警非爾蛇類所生之處。必其妭孽欲崇朕耶。蛇為人語啟帝曰。蟒則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妬六宮。其性慘毒怒一發則火熾矢射損物害人死。以是罪謫為蟒耳。無飲食可實口。無窟穴可庇身。飢窘困迫力不自勝。又一鱗甲則有多虫唼嚙肌肉痛苦其劇若加錐刀為蟒非常蛇亦復變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為阻耳。感帝平昔眷妾之厚。故託醜形骸陳露於帝。祈一功德以見拯拔也。帝聞之[A1]嗚呼感激。既而求蟒遂不復見。帝明日大集沙門於殿庭宣其由。問善之最以贖其苦。
志公對曰非禮佛。懺滌悃欵方可。帝乃然其言。搜索佛經錄其名號。兼親[A2]抒[A3]睿思灑聖翰撰悔文共成十卷。皆採摭佛語削去閑詞。為其懺禮。又一日聞宮室內異香馥郁良久轉羔初不知所來。帝因仰視乃見一天人容儀端麗謂帝曰。此則蟒後身也。蒙帝功德已得生忉利天。今呈本身以為明驗也。慇懃致謝言訖不見。自梁迄今已數百年。得此經本虔敬禮懺所為所祈者皆有陰隲感應。猶恐厥事闇然未彰。輒以粗記用達諸耳目矣。
[2]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立此慈悲道場四字乃因夢[3]感。
彌勒[4]世尊。既慈隆即世。悲臻後劫。依事題名。弗敢移[5]易。承此念力。欲守護三寶。令魔隱蔽。摧伏自大增上慢者。未種善根者。今當令種。已種善根者。今令增長。若計有所得住諸見者。皆悉令發捨離之心。樂小法者。令不疑大法。樂大法者。令生歡喜。又此慈悲諸善中王。一切眾生所歸依處。如日照晝。如月照夜。為人眼目。為人導師。為人父母。為人兄弟。同歸道場。為真知識。慈悲之親重於血肉。世世相隨雖死不離。故目等心。標號如上。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立此懺法。并發大心。有十二大因緣。何等十二。一者願化六道心無限齊。二者為報慈恩功無限齊。三者願以此善力。令諸眾生受佛禁戒不起犯心。四者以此善力。令諸眾生於諸尊長不起慢心。五者以此善力。令諸眾生在所生處不起恚心。六者以此善力。令諸眾生於他身色不起嫉心。七者以此善力。令諸眾生於內外法不起慳心。八者以此善力。令諸眾生凡所修福不為自身。悉為一切無覆護者。九者以此善力。令諸眾生不為自身行四攝法。十者以此善力。令諸眾生見有孤獨幽繫疾病起救濟心。令得安樂。十一者以此善力。若有眾生。應折伏者而折伏之。應攝受者而攝受之。十二者以此善力。令諸眾生在所生處恒自憶念發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續不斷。仰願幽顯凡聖大眾。同加覆護同加攝受。令[1](某甲)等[2](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所悔清淨所願成就。等諸佛心同諸佛願。六道四生皆悉隨從滿菩提願[3]淨三業法(淨身當洗浴淨口讚佛功德淨意運心懺悔三業既淨。乃可標心歸依三寶大慈悲父)。
歸依三寶第一 斷疑第二 懺悔第三 發菩提心第四 發願第五 發迴向心第六
歸依三寶第一[4](一向投往名之為歸始終憑託名之為依)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宜各人人起覺悟意念世無常。形不久住。少壯必衰。勿恃容姿自處污行。萬物無常皆當歸死。天上天下誰能留者。年少顏色肌膚鮮澤。氣息香潔是非身保。人生合會必歸磨滅。生老病死至來無期。誰當為我却除之者。災害卒至不可得脫。一切貴賤因[5]而死已。身體胮脹臭不可聞。空愛惜之於事何益。[6]自非勤行勝業。無由出離(某甲)等自惟。形同朝露命速西光。生世貧乏無德可稱。智無[7]神聖大人之明。識無聖人洞徹之照。言無忠和仁善之美。行無進退高下之節。謬立斯志勞倦仁者。仰屈大眾慚懼交心既法席有期追戀無及。從此一別願各努力。[8]勤意朝夕親奉供養。[9]人加精進。唯是為快。仰願大眾各秉其心。被忍辱鎧入深法門。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宜各慇重起勇猛心。不放逸心安住心。大心。勝心。大慈悲心。樂善心。歡喜心。報恩心。度一切心。守護一切心。救護一切心。同菩薩心。等如來心。一心[10]志意五體投地。奉為國王帝主土地人民父母師長。上中下座善惡知識。諸天諸仙護世四王主善罰惡。守護持呪五方龍王龍神八部。廣及十方無窮無盡含靈抱識水陸。空界一切眾生。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11](一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何故應須歸依三寶。諸佛菩薩。有無限齊大悲。度脫世間。有無限齊大慈。安慰世間。念一切眾生猶如一子。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誓滅眾生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眾生不得佛。誓不取正覺。以是義故。應須歸依。又復諸佛慈念眾生過於父母。經言。父母念兒慈止一世。佛念眾生慈心無盡。又父母見子。背恩違義心生恚恨。慈心薄少。諸佛菩薩慈心不爾。見此眾[12]生悲心益重。乃至入於無間地獄大火輪中。代諸眾生受無量苦。是知諸佛諸大菩薩。[13]愛念眾生過於父母。而諸眾生無明覆慧煩惱覆心。於佛菩薩不知歸向。說法教化亦不信受。乃至麁言起於誹謗。未曾發心念諸佛恩。以不信故。墮在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遍歷三途受無量苦。罪畢得出。暫生人間。諸根不具以自莊嚴。無禪定水。無智慧刀如是等障由無信心。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不信之罪眾罪之上。能令行人長不見佛。相與今日各自慷慨。折意挫情。生增上心起慚愧意。稽顙求哀懺悔往罪。業累既盡表裏俱淨。然後運想入歸信門。若不起如是心運如是意。直恐隔絕障滯難通。一失斯向冥然無返。豈得不人人五體投地如大山崩。一心歸信無復疑想。(某甲)等今日以諸佛菩薩慈悲心力。始蒙覺悟深生慚愧。已作之罪願乞除滅。未作之罪不敢復造。從今已去至于菩提。起堅固信不復退轉。[14](某甲)等捨此身命。若生地獄道。若生餓鬼道。若生畜生道。若生人道。若生天道。於三界中若受男身。若受女身。若受非男非女等身。若大若小若昇若降。受諸迫惱難堪難忍。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信心。寧於千劫萬劫受種種苦。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信心。仰願諸佛大地菩薩。同加救護同加攝受。令(某甲)等信心堅固。等諸佛心。同諸佛願。眾魔外道所不能壞。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善攝心聽。夫人天幻惑世界虛假。由其幻惑非真[1]故無實果。虛假浮脆故遷變無窮。無實果故。所以久滯生死之流。[2]遷變改故。所以長[3]泛愛苦之海。如是眾生聖所悲念。故悲華經云。菩薩成佛各有本願。釋迦不現長年。促為短壽。悲此眾生變化俄頃長淪苦海不得[4]捨離。故在此土救諸弊惡。教有剛強苦切之言。不捨於苦而度眾生。未嘗不以善法方便弘濟益之心。所以三昧經言。諸佛心者。是大慈悲。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如破眼目。見已悲泣心無暫安。欲拔其苦令得安樂。又諸佛等智其化是均。至於釋迦偏稱勇猛。以能忍苦度脫眾生。當知本師慈恩實重。能於苦惱眾生之中。說種種語利益一切。我等今日不蒙解脫。進不聞一音之旨。退不覩雙樹潛輝。良由業障念與悲隔。相與今日起悲戀心。以悲戀如來故。善心濃厚。既在苦中憶如來恩。嗚咽懊惱慚顏哽慟。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志心奉為。
國王帝主土地人民父母師長信施檀越善惡知識。諸天諸仙聰明正直。天地虛空護世四王主善罰惡守護持呪。五方龍王龍神八部。廣及十方無窮無盡一切眾生[5]重復。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一拜)。相與[6]志心胡跪合掌心念口言。作如是說。
五體投地。各自念言。仰願十方一切三寶。以慈悲力[8]以本願力大神通力不思議力無量自在力度脫眾生力覆護眾生力安慰眾生力。令諸眾生皆悉覺悟知。(某甲)等今日為其歸依三寶。以此功德力。令諸眾生各得所願。若在諸天諸仙中者。令盡諸漏。若在阿脩羅中[9]者捨憍慢習。若在人[10]道無復眾苦。若在地獄餓鬼畜生道者。即得免離。又復今日若聞三寶名及與不聞。以佛神力。令諸眾生盡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同諸菩薩俱登正覺(一拜)。
斷疑第二[11](一切眾生未離疑惑所以於法多生障礙是故今須永斷此疑)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一心諦[12]聽。夫因果影響感應相生。必然之道理無差舛。而諸眾生業行不純。善惡迭用。以業不純。[13]以報有精麁。或貴或賤或善或惡。其事匪一參差萬品。既有參差不了本行。以不了故疑惑亂起。或言。精進奉戒應得長生。而見短命。屠殺之人應見促齡。而反延壽。清廉之士應招富足。而見貧苦。貪盜之人應見困躓。而更豐饒。如此疑惑人誰無念。而不知往業植因所致。[14]又如般若所明。若有讀誦此經。為人輕賤者。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而諸眾生所以不能深信經語有此疑者。皆由無明惑故。妄起顛倒。又不信三界內是苦[15]不信三界外是樂。每染世間皆言是樂。若言樂者。何意於中復生苦受。飲食過度便成疾疹。氣息喘迫鼓脹[16]絞痛。[17]又至衣服彌見憂勞。寒得絺絡則恩薄念淺。熱見重裘則苦惱已深。若言是樂何意生惱。故知飲食衣服真非是樂。又言眷屬以為樂者。則應長相歡娛歌笑無極。何意俄爾無常倏焉而逝。適有今無向在今滅。號天叩地肝心寸斷。又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銜悲相送直至窮山。執手長離一辭萬劫。諸如此者其苦無量。眾生迷見謂其是樂。出世樂因皆言是苦。或見進噉蔬澁節身時食。去[18]於輕軟習糞掃衣。皆言是等強自困苦。不知此業是解脫道。或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經行禮拜誦習之人翹勤不懈皆言是苦。[19]而不知是等修出世心。脫有疾病死亡之日。便起疑心。[20]終日役此心形。無時暫止。人之氣力何以堪此。若不勤勞豈當致困。徒喪身命於事無益。或復自秉其說理實如之。不知推果尋因。妄搆此惑。若遇善知識則其惑可除。遇惡知識則其愚更甚。因疑惑故墮三惡道。在惡道中悔何所[1]及。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凡有此疑因緣無量。且[2]疑惑習氣。出三界外尚未能盡。況在今形云何頓去。此生不斷後[3]更復增。大眾相與方涉長途。自行苦行。當依佛語如教修行。不得疑惑辭於勞倦。諸佛聖人所以得出生死度於彼岸者。良由積善之功故。得無礙自在解脫。我等今日未離生死。己自可悲。何容貪住此惡世中。今者幸得四大未衰。五福康悆。遊行動轉去來適意。而不努力復欲何待。過去一生已不見諦。今生空擲復無所證。於未來世以何濟度。[4]撫臆論心實悲情抱。大眾今日唯應勸課努力勤修。不得復言且宜消息。聖道長遠一朝難辦。如是一朝[5]已復一朝。何時當得所作已辦。今或因誦經坐禪勤行苦行。有小疾病。便言誦習勤苦所致。而不自知。不作此行早應終亡。因此行故得至今日。且四大增損疾病是常。乃至老死不可得避。人生世間會歸磨滅。若欲得道當依佛語。違而得者。無有是處。一切眾生違佛語故。所以輪轉三[6]途備嬰[7]萬苦。若如佛語都無休息勤於諸法如救頭然。勿使一生無所得也。相與人人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如大山崩。奉為有識神以來至于今[8]身。經生父母。歷劫親緣。和尚阿闍梨。同壇尊證上中下座。信施檀越善惡知識。諸天諸仙護世四王。主善罰惡。守護持呪。五方龍王龍神八部。廣及十方無窮無盡一切眾生。歸依世間大慈悲[9]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維衛佛 南無式棄佛 南無隨葉佛 南無拘留秦佛 南無拘那含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又復歸[10]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攝受。以神通力覆護拯接。從今日去至于菩提。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智。六神通力。如意自在。行菩薩道入佛智慧。同化十方俱登正覺(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復志誠善攝心念。相與已得入歸信門。唯應秉意以趣向為期。於內外法莫復留難。若本業不明。自不能造。見人作福唯應獎勸。彈指合掌明進其德。不宜起心生諸妨礙使彼行人心成阻退。若是不退彼進如故。彼既無減唯當自損。空搆是非於身何益。若能於善無有礙者。可謂合道有力大人。若今作礙[11]者。於未來世云何能得通達佛道。就理而尋損害實重。阻他善根罪真不輕。如護口經說。有一餓鬼。形狀醜惡。見者毛竪莫不畏懼。身出猛焰猶如火聚。口出蛆虫無有窮盡。膿血諸衰以自嚴身。臭氣遠徹不可親近。或口吐焰支節火起。舉聲號哭東西馳走。是時滿足羅漢問餓鬼曰。汝宿何罪今受此苦。餓鬼答言。吾往昔時曾作沙門。戀著資生。慳食不捨。不護威儀。出言麁惡。若見持戒精進之人。輒復罵辱偏眼惡視。自恃豪強謂長不死。造[12]於無量不善之本。而今追憶悔無所補。寧以利刀自截其舌。從劫至劫甘心受苦。不以一言誹謗他善。尊者還閻浮提。以我形狀。誡諸比丘及佛弟子。善護口過勿妄出言。設見持戒不持戒者。念宣其德[13]吾受鬼身經數千劫。終日竟夜備受楚毒。[14]若此[15]命盡復入地獄。是時餓鬼說此語已。舉聲號哭自投于地。如大山崩。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經所說大可怖畏。止以口過獲報累劫。何況其餘不善之本。捨身受苦皆由作業。若不作因云何得果。若有造因果終不失。罪福不遠身自當之。譬如影響不得捨離。因無明生亦因而死。去來現在行放逸者。未見是人而得解脫。能守護者受福無窮。今日大眾。宜各慚愧洗浣身心懺謝前咎畢故不造新。諸佛稱歎。相與從今日去。若見人之[16]善。莫論成與不成久與不久。但使一念一頃一時一刻一日一月半年一歲。已自勝於不作者矣。所以法華經言。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而況有人能發如是大心勤於福善。不隨喜者。聖所悲念。(某甲)等自惟。無始生死以來至于今日。已應有無量惡心阻人勝善。何以[17]故然。若無是事。云何今日於諸善法多有留難。禪定不能習。智慧不能修。少時禮拜已言大苦。暫執經卷復生厭怠。終日勞擾起諸惡業。使此身形不得解脫。如蠶作繭自縈自縛。如蛾赴火長夜燋然。如是等障無量無邊。障菩提心。障菩提願。障菩提行。皆由惡心誹謗他善。今始覺悟生大慚愧。稽顙求哀懺悔此罪。唯願諸佛請大菩薩。以慈悲心同加神力。令(某甲)等所懺除滅所悔清淨。所有障礙無量罪業。因今懺悔淨盡無餘。相與人人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善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栴檀德佛 南無寶施佛 南無無量明佛 南無華德佛 南無相德佛 南無三乘行佛 南無廣眾德佛 南無明德佛 南無師子遊戲菩薩 南無師子奮迅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又復歸依[1]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相與胡跪合掌[2]各自稱名心念口言。(某甲)等從無始生死以來至于今日。未能得受道此報身。於四事中[3]未得相離三毒熾然貪瞋嫉妬。起眾惡業。見人布施[4]見人持戒。[5]自不能隨喜見人忍辱見人精進自不能行。不能隨喜。見[6]人坐禪修智慧業。自不能行。不能隨喜。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7]或見人作善修諸功德。不能隨喜。行住坐臥於四威儀心無慚愧。憍慢懈怠不念無常。不知捨此身形應入地獄。於他身色起種種惡。障人建立三寶興顯供養。障人修習一切功德。如是罪障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不信三寶是歸依處。障人出家。障人持戒。障人布施。障人忍辱。障人精進。障人坐禪。障人誦經。障人寫經。障人[8]造像。障人[9]齋會。障人供養。障人苦行。障人行道。乃至他人一毫之善皆生障礙。不信出家是遠離法。不信忍辱是安樂行。不知平等是菩提道。不知[10]離[11]忘相是出世心。致使生處多諸障礙。如是罪障無量無邊。唯有諸佛諸大菩薩。盡知盡見。如諸佛菩薩所知所見罪量多少。今日慚愧發露懺悔。一切罪因苦果。願乞消滅。從今日去至坐道場。行菩薩道無有疲厭。財法二施無有窮盡。智慧方便所作不空。一切見聞無不解脫。相與志心五體投地。仰願十方一切諸佛大地菩薩一切賢聖。以慈悲心同加神力。令六道一切眾生。以今懺法。一切眾苦皆悉斷除。離顛倒緣不起惡覺。捨四趣業得智慧生。行菩薩道不休不息。行願早圓速登十地。入金剛心成等正覺(一拜)。
懺悔第三[12](將欲發菩提心必須懺悔故次第三顯懺悔法門)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經言。在凡謂之縛。在聖謂之解。縛即是三業所起之惡。解[13]即[14]是無礙之善。一切聖人安心斯在。神智方便無量法門。明了眾生善惡之業。能以一身作無量身。能以一形種種變現。能促一劫以為一日。能延一日以為一劫。欲停壽命則永不滅。欲現無常則示涅槃。神通智慧出沒自在。飛行適性坐臥虛空。履水如地不見險難。畢竟空寂以為棲止。通達萬法空有俱明。成就辯才智慧無[15]量。如是等法不從惡業中生。不從貪瞋嫉妬中生。不從愚癡邪見中生。不從懶惰懈怠中生。不從憍慢自養中生。唯從謹慎不作眾惡勤行善業中生。何處見人修諸善業。隨從佛語。而有貧窮者。有醜陋者。有癃殘百疾不自在者。有卑賤[16]為人陵懱者。有所言說不為人信用者。今以身證。若有一人。隨從佛語修諸功德。不為自身而得惡報者。寧以我身入阿鼻地獄受種種苦。使此等人得惡報者。無有是處。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若欲捨凡入聖者。當依佛語如教修行。莫辭小苦生懶墮心。宜自努力懺悔滅罪。經言。罪從因緣生。亦從因緣滅。既未免[17]凡類。觸向多迷。自非資以懺悔。無由出離。相與今日起勇猛心。發懺悔意。懺悔之力不可思議。何以知然。阿闍世王有大逆罪。慚愧悔責重苦輕受。又此懺法令諸行人得安隱樂。若能自課努力披誠至到稽顙懺悔歸依畢竟為期者。而不通感諸佛。未之有也。惡業果報影響無差。應當怖懼苦到懺悔。各各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心念口言。作如是說。遙請諸佛同加哀愍。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火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垢佛 南無師子幡菩薩 南無師子作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又復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1]寶。唯願必定來愍我三毒苦。施令得安樂及與大涅槃。以大悲水洗除垢穢。令至菩提畢竟清淨。六道四生有此罪者。同得清淨。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解脫。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心念口言。(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無明所覆。愛使所纏。瞋恚所縛。墮在愚網。經歷三界備涉六道。沈淪苦海不能自拔。不識往業過去因緣。或自破淨命破他淨命。自破梵行破他梵行。自破淨戒破他淨戒。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慚愧懺悔。願乞除滅。
(某甲)等重復志誠五體投[2]地[3]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依身口意行十惡業。身殺盜婬。口妄言綺語兩舌惡罵。意貪瞋癡。自行十惡。教他行十惡。[4]讚歎十惡法。讚歎行十惡法者。如是一念之間起四十種惡。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某甲)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依於六根。行於六識。取於六塵。眼著色。耳著聲。鼻著香。舌著味。身著細滑。意著法塵。起種種業。乃至開八萬四千塵勞門。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某甲)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依身口意行不平等。但知有我身。不知有他身。但知有我苦。不知有他苦。但知我求安樂。不知他[5]求安樂。但知我求解脫。不知他亦求解脫。但知有我家[6]有我[7]家眷屬。不知他亦[8]有眷屬。但知自身一癢一痛不可抑忍。楚撻他身[9]恒恐苦毒不深。但自知畏現身小苦。而不知畏起諸惡業捨身應墮地獄於地獄中備受眾苦。乃至不[10]知餓鬼道畜生道阿脩羅道人道天道有種種苦。以不平等故。起[11]吾我心。生怨親想。所以怨對遍於六道。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某甲)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離善知識近惡知識。背八正道行八邪道。非法說法。法說非法。不善說善。善說不善。[12]起憍慢幢。張愚癡帆。隨無明流入生死海。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某甲)等重復苦到五體投地。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以三不善根。起四顛倒。造作五逆。行於十惡。熾然三毒長養八苦。造八寒八熱諸地獄因。造八萬四千鬲子地獄因。造一切畜生因。造一切餓鬼因。造人天生老病死種種苦因。受於六道無量苦果。難可堪忍。不可聞見。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某甲)等重復苦到五體投地。求哀悔過。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以三毒根。[13]起於三有中歷二十五有。處處起諸罪惡。隨逐業風不自知覺。或障人持戒修定修慧[14]或障人修諸功德修諸神通。如是罪障障菩提心。障菩提願。障菩提行。今日懺悔願乞除滅。(某甲)等重復苦到五體投地。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以貪[15]愛心搆起六識。隨逐六塵起眾多罪。或於眾生邊起。或於非眾生邊起。或於無漏人起。或於無漏法起。如是貪瞋所起罪惡。今日懺悔願乞除滅。又愚癡心[16]起顛倒行。信於邪師受於邪說。著斷著常著我著見。隨癡所行起無量罪。如是因緣障菩提心。障菩提願。障菩提行。今日懺悔願乞除滅。(某甲)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身三惡業。口四惡業。意三惡業。從無始無明住地煩惱恒沙。上煩惱止上煩惱觀上煩惱。四住地煩惱。三毒四取五蓋六愛七漏八垢九結十使。如是一切煩惱等障無量無邊。障菩提心。障菩提願。障菩提行。今日懺悔願乞除滅。(某甲)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不能修慈悲心。不能修喜捨心。不能修檀波羅蜜尸[17]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又不能修一切助菩提法。如是無有方便。無有智慧。障菩提心。障菩提願。障菩提行。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某甲)等重復增到五體投地。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輪轉三界。備歷六道受四生身。或男或女非男非女。遍一切處起無量罪。或為大身眾生。更相噉食。或為細身眾生。更相噉食。如是等殺業無量無邊障菩提心。障菩提願。障菩提行。今日懺悔願乞除滅。(某甲)等重復志誠五體投地。[18]自從有識神以來至于今日。於六道中受四生身。於其中間所起罪惡無窮無盡。如是等罪。唯有十方一切諸佛大地菩薩。盡知盡見。如諸佛菩薩所知所見。罪[19]惡多少今日志心稽顙求哀慚愧懺悔。已作之罪願盡銷滅。未作之罪[20]不敢復作。仰願十方一切諸佛。以大慈心受。(某甲)等今日懺悔。以大悲水[1]洗。[2](某甲)能障菩提一切罪垢。令至道場畢竟清淨。又願十方一切諸佛。以不思議力[3]以本[4]誓願力度脫眾生力覆護眾生力。令(某甲)等今日起誓發菩提心。從今已去至坐道場。畢竟成立不復退轉。所有誓願悉同菩薩所行誓願。仰願十方一切諸佛大地菩薩。以慈悲心同加攝受。令(某甲)等得如所願滿菩提願。一切眾生各各具足滿菩提願。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校注
[0922001] 【原】麗本,【甲】元延祐三年刊本,【乙】明万曆十三年刊增上寺報恩藏本 [0922002] 此前乙本有啟運慈悲道場懺法,一心歸命三世諸佛,南無過去毘婆尸佛,南無尸棄佛南無毘舍浮佛南無拘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當來彌勒尊佛,七十一字 [0922003] 感【大】,感梁朝諸大法師集撰【甲】 [0922004] 世尊既【大】,如來應正等覺【甲】 [0922005] 易【大】,異【甲】 [0923001] 某甲等【大】*,某等【乙】* [0923002] 某甲字請【大】,〔-〕【甲】,〔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十二字夾註-【乙】 [0923003] (淨三…六)六十七字【大】,〔-〕【乙】 [0923004] 〔一向…依〕夾註十六字-【乙】 [0923005] 而【大】,此【甲】【乙】 [0923006] 自【大】,若【乙】 [0923007] 神聖大人【大】,大人神聖【乙】 [0923008] 勤【大】,專【乙】 [0923009] 人【大】,勤【乙】 [0923010] 志【大】*,至【甲】【乙】* [0923011] 一拜【大】*,〔-〕【乙】* [0923012] 生【大】,生不信經教【甲】 [0923013] 愛【大】,慈【乙】 [0923014] 某甲等【大】,〔-〕【乙】 [0924001] 故【大】*,故即【甲】,則【乙】* [0924002] 遷變改【大】,有遷變【甲】 [0924003] 泛愛苦【大】,汎愛欲【甲】 [0924004] 捨【大】,出【乙】 [0924005] 重復【大】,〔-〕【乙】 [0924006] 志心【大】,〔-〕【乙】,至心【甲】 [0924007] 一【大】,諸【乙】 [0924008] 以【大】,〔-〕【乙】 [0924009] 者【大】,〔-〕【乙】 [0924010] 道【大】,道者【甲】 [0924011] (一切…疑)二十四字【大】,〔-〕【乙】 [0924012] 聽【大】,聽斷諸疑惑【甲】 [0924013] 以【大】,所以【乙】,故【甲】 [0924014] 又【大】,〔-〕【乙】 [0924015] 不信【大】,〔-〕【乙】 [0924016] 絞【大】,㽲【乙】 [0924017] 又【大】,乃【甲】 [0924018] 於【大】,其【甲】【乙】 [0924019] 而【大】,〔-〕【乙】 [0924020] 終【大】,由其終【甲】 [0925001] 及【大】,及是故於此不應疑惑【甲】 [0925002] 疑惑習氣【大】,習氣疑惑【甲】 [0925003] 更【大】,世【乙】 [0925004] 撫臆【大】,拊意【乙】 [0925005] 已【大】,還【乙】 [0925006] 途【大】,塗【乙】 [0925007] 萬【大】,眾【乙】 [0925008] 身【大】,日【甲】【乙】 [0925009] 父【大】,父(維衛佛等七佛善德佛等十佛出分別功德經金剛不壞佛等三十五佛出決定毘尼經普光佛等五十三佛出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寶海佛等百七十佛出稱揚諸佛功德經拘樓孫佛等千佛出三劫三千佛名經此係過去七佛世尊起)【乙】 [0925010] 依【大】,依如是【乙】 [0925011] 者【大】,〔-〕【乙】 [0925012] 於【大】,諸【甲】 [0925013] 吾受鬼【大】,受餓鬼【甲】 [0925014] 若【大】,我【甲】 [0925015] 命【大】,報【乙】 [0925016] 善【大】,修善【甲】 [0925017] 故【大】,知【甲】【乙】 [0926001] 如是【大】,〔-〕【甲】 [0926002] 各自稱名【大】,〔-〕【乙】 [0926003] 未得相離三毒熾然貪瞋嫉妬【大】,曾無捨離貪瞋嫉妬三毒熾然【乙】 [0926004] 見人【大】,〔-〕【甲】【乙】 [0926005] (自不…進)十三字【大】,〔-〕【甲】【乙】 [0926006] 人【大】,人忍辱精進自不能行不能隨喜見人【甲】【乙】 [0926007] 或【大】,〔-〕【乙】 [0926008] 造像【大】,齋會【乙】 [0926009] 齋會【大】,造像【乙】 [0926010] 離【大】,〔-〕【甲】 [0926011] 忘相【大】,妄想【乙】 [0926012] (將欲…門)十九字【大】,〔-〕【乙】 [0926013] 即是【大】,亦是三業【甲】 [0926014] 是【大】,是三業【乙】 [0926015] 量【大】,礙【乙】 [0926016] (為人…愍)二百六十二字【大】,〔-〕【甲】 [0926017] 凡【大】,於凡【乙】 [0927001] 寶【大】,寶一拜【甲】 [0927002] 地【大】,地求哀悔過【乙】 [0927003] 又復【大】*,自從【甲】* [0927004] 自讚歎至罪無二十八字依乙本加補之 [0927005] 求【大】,亦求【甲】【乙】 [0927006] 有我家【大】,〔-〕【甲】 [0927007] 家【大】,〔-〕【乙】 [0927008] 有【大】,有家亦有【乙】 [0927009] 恒【大】,唯【乙】 [0927010] 知【大】,畏【乙】 [0927011] 吾【大】,彼【甲】【乙】 [0927012] 起【大】,建【甲】【乙】 [0927013] 起【大】,〔-〕【乙】 [0927014] 或障人【大】,〔-〕【乙】 [0927015] 愛【大】,瞋【甲】【乙】 [0927016] 起【大】,然【乙】 [0927017] 波【大】,羅波【乙】 [0927018] 自【大】,某甲等自【甲】 [0927019] 惡【大】,量【甲】【乙】 [0927020] 不【大】,可【甲】【乙】 [0928001] 洗【大】,洗除【甲】【乙】 [0928002] 某甲【大】,某甲等【甲】,某等【乙】 [0928003] 以【大】,〔-〕【乙】 [0928004] 誓【大】,〔-〕【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45 冊 No. 1909 慈悲道場懺法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1-0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