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二
一種金剛道路大決擇分第三
如是已說歸依德處因緣大決擇分,次當說一種金剛道路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論曰:一種金剛道路無礙本地地中總有幾位?廣說雖無量,略說有五種。如是五位,一切總則、一切根本、一切中藏、一切出生,如偈「一種金剛地,總有五種位」故。云何名為五種本位?一者無超次第漸轉位、二者無餘究竟總持位、三者周遍圓滿廣大位、四者一切諸法俱非位、五者一切諸法俱是位,是名[1]為五種根本位,如偈「謂漸次究竟,及圓滿等非,并及等是位」故。如是五[2]位自家宣說龜則方說,如是五位直是方說非宣說量,如偈「如是五種位,諸修多羅中,具足無餘說」故。位所依止本數名字,其相云何?偈曰:
論曰:五種本位所依止之名字差別,其數幾有?廣說雖無量,略說有五十一種名字。如是五十一種根本名字,一切天地、一切父母、一切體性、一切所依,如偈「所依止本數,總有五十一」故。云何名為五十一數?所謂虛假光明分中有四十種、真金剛中有十種數,此五十中加大極自然陀羅尼地故,是故成立五十一數。名字分中四十種數當何等相?所謂十種愛樂心、十種識知心、十種修道心、十種不退心各差別故。云何名為十愛樂心?一者必叉多、二者阿摩呵尸、三者諦度毘梨耶、四者和羅只度、五者奢摩陀提尸、六者摩訶阿毘跋致多、七者阿羅婆訶尼、八者婆𡄣多阿梨羅訶諦、九者尸羅俱尸阿尸羅、十者摩訶毘呵阿僧那,是名為十。云何名為十識知心?一者留伽度、二者留諦迦度、三者留羅伽、四者留摩訶、五者安婆娑、六者毘跋致、七者阿毘跋致、八者必叉伽、九者必阿羅、十者留山迦,是名為十。云何名為十修道心?一者度伽呵、二者度安爾、三者度只羅、四者度和差、五者度利他、六者度生婆諦、七者度沙必、八者度阿訶、九者度佛阿、十者度叉一婆,是名為十。云何名為十不退心?一者羅諦流沙、二者羅曇沙、三者必自伽、四者法必他、五者佛度陀、六者羅叉必、七者師羅文伽、八者婆訶諦、九者婆羅提弗陀、十者達摩邊伽,是名為十。如偈謂虛假光明四十種名字故。云何為十真金剛心?一者鳩摩羅伽、二者須何[3]伽一婆、三者須那迦、四者須陀洹、五者斯陀含、六者阿那含、七者阿羅漢、八者阿尼羅漢、九者阿那訶訶、十者阿訶羅弗,是名為十,如偈「不動真金剛,十種本名字」故。此五十中,更復加婆伽婆佛陀應審觀察,是名五十一種名字,如偈及大極地故是名所依數故。如是五十一種心中,彼無超次第漸轉位安立屬當,其相云何?偈曰:
論曰:唯一行者五十一種別相位中迴向趣入,如其次第無超過法。所以者何?此門位量法如是故,如偈「五十一位中,如次無超轉」故。如是行者以何行相而漸漸轉?謂具具轉故。云何名為具具轉相?謂一信心位中具餘五十心而轉,乃至一大極地位中具餘五十心而轉故。若爾,一物耶、異物耶?實是異物而一物故。所以者何?一信心中具一切位,非餘位故。而一信中具一切位,[4]同餘餘位中具一切位故。以何義故一信心中具諸餘位更須漸轉?具一中具而不能具多中具故,是故須轉。今此門中五十一中,一切具具皆悉具足,方名漸轉位故,如偈「一中具一切,名為漸轉位」故。《摩訶衍金剛種子修多羅》中作如是說:「金剛道路足行行者,以二大事而決定轉。云何名為二決定轉?一者遍度通達轉、二者具具增長轉,是名為二。言遍度通達轉者,通遍經過五十一種大道路故。言具具增長轉者,一一位中攝諸位故。」乃至廣說故。如是已說無超次第漸轉門,次當說無餘究竟總持門。其相云何?偈曰:
論曰:有五十一別相位中,或有行者以信趣入、或有行者以真金地而趣入、或有行者以大極地而趣入。如是等諸行者,隨其先得入位之量,盡攝一切一切位地究竟無餘,亦無移轉亦無出入,一一白白,是故說言總持門位,如偈「五十一位中,隨其先得入,攝一切一切,名無餘究竟」故。《難入未曾有會修多羅》中作如是說:
乃至廣說故。如是已說無餘究竟總持門,次當說周遍圓滿廣大門。其相云何?偈曰:
論曰:五十一位無有前後,一時俱轉、一時俱行,無有所餘。亦五十一別相位中所有無量無邊諸位,無有前後,一時俱轉、一時俱行,無有所餘,是故說言圓滿位焉,如偈「五十一種位,無前後一時,俱轉俱行故,名周遍圓滿」故。《法界法輪無盡中藏修多羅》中作如是說:「爾時文殊師利聞世尊所說,即從坐起合掌頂禮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橫轉無向修道人者?如宜世尊為諸大眾宣說開示如是大事。』於是世尊即告文殊師利言:『一種無二、一道一區。大地行者一切行道無前無後,一時發起、一時同轉、一時住持、一時證入、一時安立,是名橫轉無向道人。』」乃至廣說故。如是已說周遍圓滿廣大門,次當說一切諸法俱非門。其相云何?偈曰: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此俱非門,非因非果、非位非地、非有非無、非名非義、非事非理、非壞非常、非生非滅,一切一切皆悉非故,如偈「諸無量無邊,一切種種位,皆悉非建立,名俱非位地」故。若爾,以何義故建立位名?以其非義立為位故。《大明修多羅》中作如是說:「無位位第一位。」乃至廣說故。如是已說一切諸法俱非門,次當說一切諸法俱是門。其相云何?偈曰:
論曰:無量無邊一切位法,一切皆悉是金剛身等無差別,唯依一身,是故說言俱是門焉。所以者何?今此門中無一一法而非金剛真實身故,如偈「一切種種法,無非金剛身,以一身義故,名為俱是門」故。《種金大地修多羅》中作如是說:「無病道人唯見積影,不見散身故。」
金剛[1]實輪山王大決擇分第四
如是已說一種金剛道路大決擇分,次當說金剛寶輪山王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一身金剛大力寶輪山王體中,次第漸轉諸法、等是、無餘究竟、周遍圓滿、俱非絕離,此五種位一時轉、前後轉、俱有轉、俱非轉、亦一時轉亦異時轉、亦一處轉亦異處轉,具足具足自在自在無所障礙故。《大嚴盡地虛空法界修多羅》中作如是說:「復次龍明!汝前所問,云何名為金剛本身廣大地地無障無礙恒沙功德品者?殊勝極妙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五種金剛道路足行地地,無盡中藏之根本自性,出生增長所依止藏。」乃至廣說故。[2]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二
校注
[0671001] 為【大】,〔-〕【明】 [0671002] 位【大】,者【明】 [0671003] 伽【大】,〔-〕【明】 [0671004] (同餘…位)九字【大】,〔-〕【明】 [0672001] 實【大】,寶【明】 [0672002] 不分卷【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32 冊 No. 1669 大宗地玄文本論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