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呪經卷下
爾時觀世音菩薩。說是呪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六反震動。色究竟天摩醯首羅戰慄不[17]安皆大[18]恐懼。一切惡鬼皆大叫喚受大苦惱。東西散走莫知所趣。爾時化身語諸大眾及諸惡鬼神等。若不隨順我呪者。違逆者頭破粉碎。此呪能摧[19]碎諸山乾竭大海。此呪能摧伏阿脩羅軍護諸國土。此呪能摧伏一切諸惡鬼[20]神。一切諸病一切惡毒。一切惡人。此呪能摧破三十三天皆令降伏。[21]若善男子有能誦持此呪者。其人威力說不可盡。此呪能令誦持之者豪貴自在。亦能令國王終身愛念。稱意所求悉皆滿足。若欲降伏魔怨者。[22]當燒[23]求羅[24]香誦我身呪二十一遍。若欲令一切人愛己者。呪楊枝二十一遍。口中嚼之即得愛敬。若欲令自身辯才智慧者。呪菖[25]蒲一千八遍。塗其心上即得辯才無礙。作姥陀羅尼[26]心印。
以兩手相背合掌。大母指向前舒。此印能自護護他。當須結界隨所遊方。或呪淨水或呪淨灰各呪七遍。所在住處以手[29]掬水掬灰先灑自身。然後向於[30]四方四角如法散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被諸惡鬼眾邪魍魎之所惑亂者。取石榴枝及柳枝。陰誦此呪輕打病人無病不差。呪[31]曰。
南無薩婆[32]佛陀達摩僧祇比耶 南無阿利耶婆盧吉低攝伐羅[33][口*寫] 菩提薩多[34]跛寫南無[35]跋折[36]羅波尼寫菩提薩多波寫 跢姪他 徒比徒比迦耶 徒比婆羅闍婆羅尼馺皤訶
此呪印能降伏諸邪見外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晨朝時日三時。各誦一遍者。即與種種供養十億諸佛無有異也。永不受女身。命終之後永離三塗。即得往生阿彌陀佛國。如來授手摩頂。汝莫怖懼來生我國。現身不被橫死。不為鬼神之所得便。
起立以左手向前展臂。五指向前散[40]托竪五指。次以右手大母指屈在掌中。以四指[41]把拳當右耳上當。誦身呪頭指來去。此印日別須三時一時誦七遍。能滅五逆四重罪。於一切眾生生慈[42]慈心。即能燒一切罪根。此身滅後即[43]為值佛。於彼佛土得作轉輪[44]聖王。復得陀羅尼名曰[45]無盡藏。復得三昧名智等。復得身中二十八種相。現現身不患眼舌耳鼻等[46]病。乃至身中一切疾病悉能消滅。若有先業罪者亦得消滅。若見[47]天旱時。取烏麻子和[48]毘麻子脂。[49]作丸呪一百八遍。擲著湫水中即得雨。若雨過多。取稻穀[50]炒作[51]華。取蔓菁子脂和作丸。呪之一百八遍。擲著湫水中雨即止[52]也。
[53]降伏三千大千世界魔怨印第十五
以五指相叉。左[54]壓右急把拳。當頂上著。誦身呪即降伏。若作此法。向舍利塔前二十九日夜。取白檀香作末。塗地作曼荼羅。其中散種種華。澡浴清淨著新淨衣。手把香鑪燒沈水香。面向東坐呪一千八遍。此是最初功能。又取芥子烏麻。著一處擣為末。以三指撮[1]取少許。呪之一遍擲著火中。如是七日日別[2]誦一百八遍。然後所作[3]皆悉成就。
[4]廣大無畏印第十六
起立並足。先以右手仰垂左[5]肘膝[6]頭。左手亦如之。於舍利像前。誦身呪一百八遍。即得無畏施於眾生。又取槐香白芥子[7]菖[8]蒲捨多婆利(外國藥名)以此等物內火中燒之。[9]燒火之時應於佛前或在淨處。誦呪三十二遍。以香華供養。呪法悉皆成就。所為之者[10]皆悉剋果。若餘呪無驗。以此呪呪之亦皆成就。若欲乞夢。誦此呪并作印[11]眠。即有夢隨所欲見皆得見之。若人無福所向不諧者。日誦三遍呪滿七日。諸有所求一切皆得。爾時菩薩在娑竭羅龍宮海會說法。見諸龍眾受大苦惱。愍諸龍眾為度苦惱眾生。悉得離苦無諸怨害。爾時龍女獻一寶珠。價直娑婆世界。為求法故吾為廣說離諸苦難。
[12]水精菩薩護持千眼印呪第十七
爾時水精菩薩。為欲利益護持此呪。而說呪曰。
毘摩隸 摩訶毘摩隸 郁呵隸 摩訶郁呵隷 休摩隷 摩訶休摩隷 薩訶隷 止隷[13]睇 馺婆訶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所遊方受持此千眼千臂菩薩法者。我當常隨衛護。乃至諸魔眷屬無惱亂者。若人急難他國相侵盜賊逆亂。當[14]取五色縷。結誦呪二十一遍。一遍一結繫於左臂。又以左手無名指中指頭指。把拳大母指壓上。展小母指。指所至賊方誦呪七遍。悉皆退散不能為害。爾時觀世音菩薩在雪山中說法。觀見夜叉羅剎國中人民。唯食眾生血肉無有善心。菩薩為欲利益方便教化。眾生以神通力尋至彼國。現千眼千臂[15]降魔身。[16]說成就[17]姥陀羅尼[18]法。爾時羅剎國王。來至我所求哀頂禮。我以成就印印之。即得成無上道。
[19]成就印第十八
起立並足。合掌當心。以小指相叉左壓右。誦身呪二十一遍。種種皆得成就。若救六道苦[20]難眾生。當用輪印。以十指頭各[21]相拄。開腕掌中使開。其指間各相去一寸許。即是菩薩在六道循環度諸苦難。以此印[22]輪迴[23]悉得離苦。此印法拔吒那羅延長年師。纔翻便即歸國。并將所翻之本。智通畢竟尋逐不得。遇於一僧邊得梵本。譯出在外無本。
[24]成等正覺印第十九
結跏趺坐。先以左手舒五指。仰掌在左膝上。[25]次以右手舒五指。覆手捺右膝上。此與滅盡印法同。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同此印得佛菩提。此印能除一切業障。若坐禪諸法不現前者。當七日七夜於阿練若處。誦此陀羅尼并此印法。至心念佛晝夜六時懺悔即得諸法現前。及所得福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26]呼召三十三天印第二十
先以左手四指把拳。次以右手握左手大母指。亦如把拳。令左手大母指。在右手虎口中出頭。以右手頭指來去。呪曰。
唵(一)俱智俱智(二)俱耶利(三)遮利遮利(四)遮犁隷(五)蘇婆訶
此陀羅尼印呪不可思議。若善男子善女人臨欲眠時。誦此呪一百八遍。心中所願於夢寐中悉得知見。若能日日誦此呪者。亦能滅一切罪不失菩提心。其人昏夜寐夢。漸漸增廣皆得吉祥。乃至夢見如來在菩提樹下[27]授記成道。乃至釋梵諸天常來侍衛。
[28]呼召天龍八部鬼神印第二十一
起立並[29]足。先以左手大母指屈在掌中。四指把拳當心上著。次以右手亦如之。以右手在右耳邊。以頭指來去。呪曰。
南無尼[30]健陀([31]上聲一)南無阿利闍波陀([32]去聲二)馺婆訶(三)南無[33]阿利闍羅馺婆訶(四)[34]堙醯夷醯[35](五)馺婆訶
此呪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者。知七世宿命。毒蛇不敢螫。毒藥自然除。刀不能害王[36]亦不能瞋。永劫不受地獄苦。若誦此呪時。二十八部鬼神來詣。誦呪人邊坐聽誦呪。若善男子善女人。為鬼魅所著。以白縷為呪索。一遍一結如是四十九結。繫其咽下其病即除。若國內災疫流行國人死亡多者。當取國王園池中蓮華一百八莖。一華各[37]呪一遍擲[38]著火中。燒令蕩盡災疫即除。
[39]解脫印第二十二
結跏趺坐。先以左手中指。與大母指頭相捻。仰掌向上。餘三指散[1]展置於左膝上。次以右手亦如之。覆手置於右膝上。誦身呪二十一遍。所願悉皆滿足諸有苦惱悉皆解脫。若善男子善女人。具造十惡五逆等罪。如閻浮提履地[2]變為微塵。一一微塵成於一劫。是人造若干等罪。應墮地獄歷劫受苦永無出期。是善男子善女人。能於舍[3]利及佛像前。白月十五日一日一夜不食。結印誦呪滿一百八遍。如上諸[4]罪苦[5]惱悉皆消滅。若不滅者無有是處。[6]此印智通本上先無。智通於[7]涼州。逢一婆羅門僧有此梵本。遇會勘之更有此印。自得受持大有功効不可思議。
[8]自在神足印第二十三
起立先以左手握右脚大母指如把拳。次以右手握左手腕背上。誦身呪七遍。欲進千里不以為難。誦呪之時勿令聲出。
[9]神變自在印第二十四
先以左手大母指捻小指甲上。次以右手亦如之。餘三指各散竪。合腕相著置於頂上。誦身呪二十一遍。皆得遊行自在。昔有罽賓國僧闍提。於北天竺求得此梵本。未曾翻譯。自得受持威力廣大不敢流傳。智通於此僧弟婆伽伽邊得本。依法受持功効不少。唯不流行於世。此本絕無。後同學得者願同功力。
校注
[0094016] 唐【大】,大唐【宋】【元】 [0094017] 安【大】,安其處【宋】【元】 [0094018] 恐懼【大】,懼恐【宋】 [0094019] 碎【大】,破【宋】 [0094020] 神【大】,神一切諸宿【宋】【元】 [0094021] 若【大】,若有【宋】【元】 [0094022] 當【大】,當分【宋】 [0094023] 求【大】,求求【元】 [0094024] 香【大】,若【宋】,若香【元】 [0094025] 蒲【大】,莆【宋】【元】 [0094026] 心【大】,心呪【宋】【元】 [0094027] 辯【大】,菩薩辯【宋】【元】 [0094028] 呪【大】,〔-〕【宋】 [0094029] 掬【大】,掬一𢵗【宋】 [0094030] 四方【大】,〔-〕【宋】 [0094031] 曰【大】,〔-〕【宋】【元】 [0094032] 佛【大】,勃【宋】【元】 [0094033] [口*寫]【大】,寫【宋】【元】 [0094034] 跛【大】,波【宋】【元】 [0094035] 跋【大】,拔【宋】【元】 [0094036] 羅【大】,囉【宋】 [0094037] 破【大】,菩薩破【宋】【元】 [0094038] 三千大三【大】,大千【宋】【元】 [0094039] 滅【大】,〔-〕【宋】【元】 [0094040] 托【大】,託【宋】【元】 [0094041] 把拳【大】,捧【宋】 [0094042] 慈【大】,悲【宋】【元】 [0094043] 為【大】,〔-〕【宋】【元】 [0094044] 聖【大】,〔-〕【宋】【元】 [0094045] 無【大】,無量無【宋】 [0094046] 病【大】,痛【宋】【元】 [0094047] 天【大】,天上【宋】【元】 [0094048] 毘【大】,稗【宋】,𮏰【元】 [0094049] 作【大】,捻作【宋】【元】 [0094050] 炒【大】,燒【宋】 [0094051] 華【大】,灰【宋】 [0094052] 也【大】,〔-〕【宋】【元】 [0094053] 降【大】,菩薩降【宋】【元】 [0094054] 壓【大】,押【宋】 [0095001] 取【大】,〔-〕【宋】【元】 [0095002] 誦【大】,〔-〕【宋】【元】 [0095003] 皆悉【大】,悉皆【宋】【元】 [0095004] 廣【大】,菩薩廣【宋】【元】 [0095005] 肘【大】,〔-〕【宋】 [0095006] 頭【大】,〔-〕【宋】 [0095007] 菖【大】,昌【宋】 [0095008] 蒲捨【大】,蒱捻【宋】,莆捨【元】 [0095009] 燒火【大】,火燒【宋】【元】 [0095010] 皆悉【大】,悉皆【宋】【元】 [0095011] 眠【大】,眼【宋】【元】 [0095012] 水【大】,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水【宋】【元】 [0095013] 睇【大】,涕【宋】【元】 [0095014] 取【大】,用【宋】【元】 [0095015] 降【大】,降伏【宋】【元】 [0095016] 說【大】,設【宋】 [0095017] 姥【大】,結【宋】 [0095018] 法【大】,印【宋】【元】 [0095019] 成【大】,觀世音菩薩成【宋】【元】 [0095020] 難【大】,惱【宋】【元】 [0095021] 相【大】,〔-〕【宋】【元】 [0095022] 輪【大】,轉【宋】 [0095023] 悉【大】,悉皆【宋】【元】 [0095024] 成【大】,千眼菩薩成【宋】,千眼千臂菩薩成【元】 [0095025] 次【大】,〔-〕【宋】【元】 [0095026] 呼【大】,千臂菩薩呼【宋】,千眼千臂菩薩呼【元】 [0095027] 授【大】,受【宋】【元】 [0095028] 呼【大】,千眼菩薩呼【宋】,千眼千臂菩薩呼【元】 [0095029] 足【大】,兩足【宋】【元】 [0095030] 健【大】,乾【宋】【元】 [0095031] 上聲【大】,〔-〕【宋】【元】 [0095032] 去聲【大】,〔-〕【宋】【元】 [0095033] 阿【大】,陀【宋】【元】 [0095034] 堙【大】,𤧕【宋】【元】 [0095035] 五【大】,〔-〕【宋】【元】 [0095036] 亦【大】,〔-〕【宋】【元】 [0095037] 呪【大】,誦【宋】【元】 [0095038] 著【大】,置【宋】【元】 [0095039] 解【大】,千眼菩薩解【宋】,千眼千臂菩薩解【元】 [0096001] 展【大】,舒【宋】【元】 [0096002] 變為【大】,〔-〕【宋】【元】 [0096003] 利【大】,利像【宋】【元】 [0096004] 罪【大】,〔-〕【宋】【元】 [0096005] 惱【大】,〔-〕【宋】【元】 [0096006] 此【大】,此呪【宋】【元】 [0096007] 涼【大】,原【宋】【元】 [0096008] 自【大】,千眼菩薩自【宋】,千眼千臂菩薩自【元】 [0096009] 神【大】,千眼菩薩神【宋】,千眼千臂菩薩神【元】 [0096010] 王【大】,請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王【宋】【元】 [0096011] 兩【大】,當以兩【宋】【元】 [0096012] 一【大】,〔-〕【宋】【元】 [0096013] 聲【大】,〔-〕【宋】【元】 [0096014] 切【大】,〔-〕【宋】【元】 [0096015] 二【大】,〔-〕【宋】【元】 [0096016] 耶【大】,耶(四)【元】 [0096017] 尼【大】,〔-〕【宋】【元】 [0096018] 已【大】,以【宋】【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0 冊 No. 1057b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呪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