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佛說海龍王經

[12]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三

[13]請佛品第十

爾時海龍王白世尊曰「唯佛加哀諸天神及無量人令致安隱至[14]于大海詣我宮中屈神小食所以者何大海之中有龍鬼神香音神及餘無數眾生之類見如來已[15]殖德本悉當往會因聞法音除斷無底生死之[16]吾等龍宮[17]并蒙其恩天上世間緣得度脫如來普現佛大道[18]令我等身近道品法」佛愍龍王默受其請及無量人悉當廣殖眾德之本

時海龍王見佛就請歡喜踊躍稽首佛足右繞三匝與眷屬俱忽然不現還在大海聚會[19]龍民而告之曰「吾明日請佛[20]垂矜許汝等同心當[21]俱供養

海龍王又告燕居無善神誑惑縛[22]補離垢錦等曰「諸仁[23]當知如來降神當詣[24]此海乎宜用身故率諸眷屬來集吾宮獻饌世尊」又勅龍王名曰主度[25]歎無量王離垢王焰光王戲樂王清淨王[26]曜意王現諸[27]難王及餘龍王百千之眾[28]當來會至吾宮裏奉覲如來[29]又勅龍子威首曰「仁者[30]致敬宣吾命於無焚龍王[31]命諸海宮供養如來至真等正覺」即時受教又勅龍王子強[32]詣安明山頂[33]歡喜龍王[34]迦歡喜龍王及天帝釋使諸仁者令詣大海集吾[35]宮內供養如來時強威即時受教[36]宣令如是

時海龍王化作大殿以紺[37]琉璃紫磨[38]黃金而雜挍成則建幢幡造金交露[39]寶珠瓔珞七寶為[40]欄楯而極廣大若干種香[41]而以熏之散眾色華紛紛如雪於大殿上化立師子之座高四百八十里皆以眾寶[42]而合成敷無數百千天繒以為綩綖諸菩薩及比丘眾所坐師子座各各嚴麗階級殊別[43]饌具兼重若干種味寂然飲食供設以具

爾時[44]龍王明旦修敬住安明山十二之坎與眷屬俱遙請世尊以偈頌曰

「殊特慧無量  於法得自在
[45]知成眾事  如空聖無限
離垢[46]眼清淨  於世為最上
日時今[47]已到  唯加哀[48]自屈
清淨音如梵  柔軟聲[49]和仁
[50]響雷如哀鸞  為眾現甘露
除若干塵冥  為眾最上醫
人中寶願來  今正是其時
心調柔寂寞  志軟常安和
自度濟[51]眾生  [52]願救諸人民
開化眾黎庶  使越彼四瀆
造安度彼岸  [53]惟屈今是時
調仁樂布施  學道戒清淨
忍辱力最上  已獲大精進
滅除禪脫門  智慧普無量
言誨如月明  [54]住聖時已到
智跡[1]方別路  邪徑永[2]已斷
七覺意根力  化現以四諦
平等四意止  四神足意定
[3]總得普通達  時到宜屈神
三十二相明  英妙百功德
為存[4]德義[5]  示現大福田
尊稱為眾祐  如春萌[6]滋茂
唯愍傷加慈  大哀自屈神
志如須彌山  心等譬如地
除愛及瞋冥  所說如演空
人尊不自卑  未[7]曾有貢高
[8]於空脫門  屈神今正時
知義尋[9]分別  曉了隨順要
究暢解經法  心行常[10]如斯
顯進人本性  觀察諸慧義
稽首最勝足  時到屈神臨

爾時世尊遙聞龍王啟白時到告諸比丘「著衣持鉢當詣大海開化眾生就[11]龍宮食」比丘應曰「唯然

於時世尊與諸菩薩比丘眾俱眷屬圍繞踊在虛空身放大光明而雨天華百千伎樂相和而鳴集于海邊至欣樂園有思夷華名曰意樂佛住止彼

時海龍王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陳敬[12]已畢却住一面龍王自念「吾欲化作寶階從海邊至海底令佛及比丘眾及諸菩薩由是下海至我宮中如昔世尊化作寶階從忉利天至閻浮利」適設[13]此念便從海邊化作[14]三寶階金銀琉璃下至其宮甚微妙好

[15]於是世尊以威神力化大海水令不復現使海生類不以為患佛身放光照于大海普至三千大千世界其海居類身蒙此光皆懷慈愍柔仁之心不相嬈害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16]子無異

於時欲行天人色行天人侍從世尊欲聽道化猶欲觀龍王莊嚴宮殿時佛與諸菩薩及大聲聞諸天香音神無善神[17]鳳凰神山神[18]甜柔神四天王[19]欣樂園思夷華樹欲詣龍宮

[20]昇寶階[21]涉於中階諸菩薩眾住于右階諸大聲聞住在左階時六十億釋而在前導六十億梵天皆在虛空各執寶蓋六十億天皆在佛後而雨天華六十億諸欲天人作諸[22]伎樂而供養佛六十億魔眾皆於佛前香汁灑地六十億龍后在虛空中各現半身手執珠瓔垂散佛上六十億山神皆鼓伎樂歌佛功德六十億香音神手執華蓋[23]以用奉佛六十億無善神各持若干百千種衣以覆佛上無焚龍王與億百千眷屬在於虛空皆以華香雜香擣香作眾伎樂莊嚴諸龍及諸天華以供養佛如是比類六萬龍王皆供養佛欲見世尊[24]勸海龍王

安樂世界無量壽如來佛土菩薩[25]光世音大勢至大士與無央數億諸菩薩俱為佛世尊示現莊嚴諸所有供養皆令前所嚴供隱蔽不[26]無能知者焰氣世界難逮如來佛土菩薩號法英[27]法道大士妙樂世界無怒如來佛土菩薩號香首[28]香首大士[29]照明世界月辯如來佛土菩薩號師子師子[30]音大士不眴世界[31]善目如來佛土菩薩號導御諸法自在大士光曜世界普世如來佛土菩薩號寶場寶焰大士樂御世界寶首如來佛土菩薩號慧步慧見大士光察世界普觀如來佛土菩薩[32]雨王法王大士愛見世界尊自在王如來佛土菩薩號退魔[33]后魔王大士取要言之如是十方各各無央數億諸菩薩皆來[34]勸樂海中龍王欲見如來供養奉事

於是世尊以大道力諸佛感動威德所[35]以佛弘威勸化無戲供養諸佛放大光明徹照十方無量世界以佛[36]洪音大師子吼而講言化諸天百千皆作音樂而雨天華滅諸惡趣施於一切安隱之具有三昧名曰立於大哀歡悅群萌以佛三昧正受已所作莊嚴光飾大海不可思議佛從寶階降神[37]海宮自然音樂普聞十方無量世界佛之威神如來所感皆見能仁如來下于大海

彼時億百千玉女魔妻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群神婦女皆以伎樂而行迎佛調諸音樂而歌頌佛德

「施上戒清淨  [38]忍力慈心尊
精進勤御義  禮樂禪脫門
心淨光[39]慧智  嚴明[40]奮威神
現在示解脫  故來除垢塵
施以甘露安  [41]道御[42]罄眾穢
無盡德如空  慧海願降海
所說具足要  [43]講歎度無極
施眼明清淨  一切人中上
歎頌深義句  愍人光無倫
等祠所宣[1]  降伏諸異道
施以法無慳  講經淨[2]恣塵
讚歎[3]實慧光  道財敷演珍
見諦莫不受  正觀斷結[4]
不動如山根  願稽首導師
諸天金翅鳥  須倫真陀羅
迦留鳩[5]垣師  願稽首足下
尊相三十二  無比妙善現
體柔紫金色  爪足下安平
妙響如哀鸞  其聲[6]踰梵天
大音超三千  稽首柔軟音
根調心寂[7]  猶如月電光
言誠常平等  願稽首樂法
已度老病苦  救一切令脫
得勝伏眾魔  滅除生現盡
無著蠲塵勞  為諸天所敬
歸尊普救護  導師開化眾

十德六度品第十一

於是王女及諸龍后無善神鳳凰神山神[8]甜柔神后共讚佛已一切同等皆發無上正真道意脫身瓔珞用散佛上

佛與眾俱降于大海到其[9]海城[10]詣海龍王莊嚴大殿坐師子座時諸菩薩及比丘眾各各次坐其[11]於時海龍王與中宮眷屬俱見佛坐已手自斟酌寂然飲食無央數味供養佛及比丘僧飲食畢訖行澡水竟坐佛前聽經及諸天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12]山神甜柔神四天王及十方諸來會菩薩

於是佛見眾會坐定從身放光光名善度[13]脫法柔和悉照大海諸居之類上下品[14]自見佛歡喜踊躍願樂聞法各以恭敬遙稽首佛爾時世尊告海龍王[15]猗世間者作若干緣心行不同罪福各異以是之故所生殊別龍王且觀眾會及大海[16]若干[17]種類形貌不同是諸形貌皆心所畫又心無色而不可見一切諸法誑詐如是[18]或興相都無有主隨其所作[19]各各自受譬如畫師本無造像諸法如是而不可議自然如幻化相皆心所作明者見諸[20]法因或興相則當奉[21]行諸善德者其解[22]或相興成諸法[23]蔭種諸入當歡喜悅得好端正龍王[24]具觀如來之身以百千福而得合成超於眾會普現巍巍其百千德由得自在而使梵[25]釋覆蔽不現觀如來身[26][27]不敢視當其威光察諸大士色身相好莊嚴具足皆以善德挍飾其體

佛語龍王「仁所嚴淨皆因福成諸釋梵天鬼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所有莊嚴皆因福生今此大海若干種身善惡大小廣狹好醜強羸[28]細微皆自[29]從心而已獲之為若干貌悉身意之所作為是故龍王自護身行救濟罪福當作是學汝等以護身行救濟罪福奉行諸善得成佛道滅棄邪見不住有常無常之見當求眾祐[30]已殖供養因供養故當為[31]諸天世人所敬

佛語龍王「菩薩有一法皆斷一切惡趣眾難何等[32]為一專察妙法云何正諦入於法樂多觀善法不聽諸惡眾邪之想已斷惡法奉行眾善在在所生與佛菩薩賢善性俱

佛言「何等善[33][34]已立德根天人之安不為聲聞緣覺之本立道本者志無上正真道[35]何謂立本謂行[36]十事何謂十身不殺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不[37]是謂立本

佛語龍王「人不殺生得十善[38]寂法何謂十常施安隱於一切人常樂慈心斷瞋恨心所生之處常無疾病常種長命為非人所護臥安寤歡未曾惡夢不懷怨結不畏惡趣壽終之後得生安處人不殺生得斯寂法[39]以不殺[40]生善本之德願志無上正真之道若成佛時而得自在於壽命也

[41]告龍王「人不盜竊得五信法何等五[42]大富[43]無有縣[44]水火盜賊怨家惡子[45]能竊取者眾所愛敬[46]到處寂然所至無難患畏永除以不取之福志存[47]慧施殖眾德本[48]志願無上正[49]真之道[50]以依如來無見之慧成最正覺[51]使立神通

佛語龍王「人不犯邪婬得四明智所歎之德何等四攝護諸根[52]離諸調戲一切世間悉共稱歎已離邪婬無敢輕眄其妻室者[53]以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54]馬陰之藏

佛語龍王「人不妄語諸天世人以八法[55]何謂八得面清淨語言中當一切世人所見任信[56]成其證天人所敬心懷至誠而無邪想心意清淨而無[1]諛諂多所歡悅無患厭者能受禁誨無有麁言生天上人間獨見[2]任信無有疑者以至誠言善德之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因此所行常得至誠

佛語龍王「人不兩舌得五不別離何等五身不別離[3]散亂者眷屬不散[4]傲他人[5]信無壞見於緣報他無壞法以行為要得親友和用無欺故以是德本求最正覺得成如來眷屬[6]無亂一切眾魔及與怨敵終[7]不能壞如來眷屬

佛語龍王「人不惡口得八清淨言辭之報壽終之後得生天上何等八所說如諦所言柔軟所言如應所言和順所言能受所言光曜所言眾人莫不承樂所言眾所不譏因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得成如來音聲超梵

佛語龍王「人不綺語得三正行何等為三常為眾明諸等敬愛心常專一入于至誠不以多言於天上人間常得大尊不為雜碎以是[8]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為佛所授決得成如來所言無異

佛語龍王「人不嫉妬得五威神何等五意明諸根具足得極財富而以自恣降伏諸[9]樂於飲食美味生活之業福德巍巍為諸國王所見恭敬而蒙覆蓋如己所有微妙之寶致差特家功德宿本[10]嫉他財因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成等世尊三界所奉

佛語龍王「人不瞋恚得八心歡喜法何等為八無害樂諦滅除瞋恚[11]於誠實心不樂諍心樂質直[12]安祥而和等於[13]聖賢常懷慈心愍傷具足見人安悅端正[14]殊好眾人所敬生於梵天不以為難心以方便哀和之故是為八因是[15]八德本志願無上正真[16]道意得為如來至真等正覺觀無厭者

佛語龍王「人不邪見得十[17]法德[18]等十志性真實[19]人善友信善惡之報若已沒命不傷犯人念行佛道心無有異不事天神[20]懷質朴捨於諛諂神呪之術與諸天人以為朋友不與地獄餓鬼畜生而作伴侶與眾[21]特異功德巍巍聖道為上離於邪見離於[22]貪身[23]於惡見都無罣礙[24]於聖平等須臾之間生天上人間是為十德法[25]已離邪見得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26]近得諸佛道法速逮神通成為如來

佛語龍王「菩薩離於殺生而行布施常得大富長壽無極行菩薩道一切外怨莫能當者已離盜竊而布施者既饒財寶人不敢取行菩薩道無能妨廢合聚一切功德之法離於邪婬而布施者後常大富妻無[27]逸態在於人間無敢犯[28]其家[29]女人而不色視離於妄語而布施者常大富有不被誹謗以下劣人皆蒙擁護行菩薩道言行相應所願堅強離於兩舌而布施者常大富有眷屬不別行菩薩道則得菩薩一切眷屬質直等性已離惡口而布施者常大富有所言人受行菩薩道入於眾會莫不欣樂離於綺語而布施者常大富有所言輒行行菩薩道斷一切疑離於嫉妬而布施者常大富有喜好衣食床臥[30]具足行菩薩道已所喜者而以加施得大尊豪離瞋恚心而布施者常大富有威耀端正所言說者眾人愛樂行菩薩道心無加害諸根具足離於邪見而布施者常大富有立於正見生於族姓值佛世尊行菩薩道不離諸佛常得聞法發菩薩心

佛語龍王「是[31]謂十善布施莊嚴廣大乃爾此十善行以戒莊嚴以自具願得諸佛法以忍莊嚴諸相種好成佛音聲以精進莊嚴降伏魔[32]以佛道法有所超度以禪莊嚴心意所趣而以清淨以智慧莊嚴除諸[33]枉見行慈莊嚴當以仁和不害眾生行哀莊嚴不捨[34]黎庶行喜莊嚴無懈厭心行護莊嚴得無所著斷諸疑結[35]恩莊嚴勸化群萌行意止莊嚴止身諸痛痒心法具足[36]行意斷莊嚴斷諸惡法具足善德神足莊嚴[37]神足輕舉五根莊嚴堅固其行以上精進而無放逸以心修治除諸塵勞五力莊嚴以質[38]直心降化眾怨覺意莊嚴曉了諸法如本所由八路莊嚴懷來正慧寂然莊嚴滅除一切諸垢塵勞以觀莊嚴觀諸法本審諦悉無[39]權莊嚴有數無數有為無為具足安隱

佛語龍王「取要言[40]十善之德具足十力四無所畏成諸佛法[41]具足之故於是十善之德[42]普莊嚴常當精進譬如郡國縣邑村落丘聚百穀藥草樹木華果種殖刈穫皆因地立[43]十善之德天上人間皆依因之若學不學及得果證住緣覺道菩薩道行諸佛道法皆由從之

於是海龍王白世尊曰「何謂入法門菩薩所行入法門者除於宿世陰蓋之罪已除[44]陰蓋得至超異

佛語龍王「菩薩有一法除諸罪蓋何等一立於擁護不捨所說悔過首罪復有二法除諸罪蓋何等二常觀淨法不造現[1]復有三法除諸罪蓋何等三入因緣慧具足悅心依本淨法了知本無復有四法除諸罪蓋何等四曉了於空不住[2]無想趣於無願慧無所造復有五法除諸罪蓋何等五無我[3]無人無壽無命無識復有六法除諸罪蓋何等六[4]歡喜篤信而無狐疑往返進止觀察審諦所作至誠不失[5]正信是為六法除諸罪蓋

龍王白佛「何謂菩薩得至超異

世尊曰「菩薩有十事得至超異何等十[6]念歡悅心性[7]清淨善權方便堅強精進觀察人物行無極哀修德無厭博聞不惓奉無放逸念於道場令得佛慧不捨道心是為十事菩薩所行得至超異

燕居阿須倫受決品第十二

於是燕居無善神白世尊曰「何謂菩薩超諸德上

佛告無善神「菩薩有八法[8]超諸德上[9]等為八菩薩於是離於貢高為一切人下屈謙敬受教恭順言行相副謙順尊長一切德行諸法為本所行堅強[10]超諸善德樂於微妙若干種施寧失身命不求人便見有[11]危懼施以無畏來歸命者不以捨棄求於一切福慧之業不以厭足是為八法

無善神又問佛言「菩薩有幾法行得身長大面部弘滿眷屬繁熾意廣無極

佛告燕居無善神「菩薩有四事得身長大何等為四不說他人所作貪嫉作佛形[12]根相具足和合離別[13]令志於無上正真之道向於眾生無傷害[14]是為四[15]事得身長大菩薩有四事面部弘滿[16]何等四若干瓔珞而用布施一切所愛施而不惜常以慈眼觀於如來見人端正不[17]生嫉妬是為四事得面色弘滿菩薩有四事[18]得眷屬繁熾何等四離於兩舌未曾破壞他人眷屬[19]他友黨代其歡喜不捨道心并化他人令發道意是為[20]菩薩有四事意廣無極何等為四其心清淨而無諛諂除重愛欲所在中間而無[21]厭疲[22]於微妙深入要法一切諸法本末皆空是為[23]菩薩意廣無極

於是燕居無善神與三萬二千眷屬各各以若干種八千[24]天華散世尊上以偈讚曰

「其有於十方  人種不可量
須臾一時頃  則供養[25]世尊
假使十方人  一切供養德
在於百千劫  等心給足[26]
不能及慈心  愍傷之福行
寂然極如應  供養安能報
是為諸十方  供養之奉事
發心無與等  正諦住如應
於是吾自由  立志無諛諂
[27]已覺了本無  自致得佛道
人中尊見愍  三界無[28]諛諂
[29]十力證明我  解我心性行
柔軟無[30]怯弱  以離諸恐懼
布施調禁勝  持戒及忍辱
精進于定意  為應住智慧
順從[31]慈愍哀  常奉至誠行
加哀不為我  勝不[32]受善決
人尊我便當  自[33]別受佛決
[34]悉不狐疑  謂不成自由
吾了了究竟  志淨在于道
人中尊時笑  月英尋問曰
「今何故欣笑  唯聖解說之
化度時告曰  「月英具聽之
吾所以示現  奮出大光明
時燕居廣普  志願尊大道
三萬二千人  諸所從眷屬
於百千劫中  常行菩薩道
一切[35]志同等  當得聖佛道
當供養諸佛  等如恒邊沙
所開化人民  其數復過此
[36]其劫曰歡喜  又號淨復淨
得佛離寂塵  覺了至無憂
此燕居廣普  當逮為法王
超出精進力  號曰帝[37]幡幢
其世界名曰  [38]欣樂仁莊嚴
衣食豐平賤  譬如兜術天
其十力壽命  七十億萬歲
滿六十那術  比丘比丘尼
諸菩薩之眾  有八百那術
堅住於總持  所聞悉解了
彼於歡喜劫  又號淨復淨
皆以如是比  [39]當成尊佛道
開化百千人  悉使住佛道
具觀是德勝  菩薩之[40]道心
燕居無善神  彼聞佛[1]授決
四千萬大眾  悉發菩薩心
三千界震動  則時雨天華
善哉總要德  心意之[2]所持

無焚龍王受決品第十三

於是無焚龍王白佛言「一切諸法皆無所住亦無有人何有受決者誰當成至無上[3]正真道為最正覺乎

佛言「如是如仁所言『一切諸法皆無所住亦無有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凡夫愚人處於顛倒住吾我人無人起人想菩薩發大哀為除顛倒去吾我人被覺德鎧此正士等曉了諸法無吾我人開化誘立吾我人命屬仁所云『誰受決者』諸[4]仁等解人空無我則為受決一切法等觀諸法寂則為受決諸佛國等而無所取心淨無垢則為受決慧觀諸佛等諸佛道不壞法界則為受決於諸魔眾等一切魔於塵無塵了心本已則為受決無名[5]無相無應不應無念不念[6]受不捨則為受決

佛語龍王「其心意識無所住立則為受決諸法如是以無因緣諸法本諦覺了諸法平等無異則成無上正真之道究竟求本無有受決及成佛道[7]受決者若受決已所以者何諸法無形本末悉斷皆無有主一切諸法從因緣轉諸法如空無從生相故諸法無從生相無所至相故諸法無所從來計本空故諸法無所至未發起故諸法無所住不可得處故諸法悉空用無身故諸法[8]無著用無猗故諸法無所猗不可動故諸法不可動無處所故諸法皆[9]用自然故諸法自然無言教故諸法無言教無色像故諸法無色像用無念故諸法無念無因緣故諸法無因緣無所行故諸法無所行用寂然故諸法寂然無受陰故諸法無受陰本淨空故諸法[10]脫相用無二故諸法無二用本一故諸法本一離若干故諸法等[11]無差[12]用等覺故

佛語龍王「解諸法等無受決者不成等覺且觀于是如來堅固[13]興無極哀及諸菩薩勸樂之力諸法如是以無央數為人解說合會有數於諸法觀無解脫人法亦不度人如法者人亦如也道亦如也佛亦如也決亦如也諸法亦如也故曰如來了於本無住本無故而不可動故曰本無[14]無像本無壞解了本無故曰如來以如來故等住本無諸法如是等如本無[15]是為如來等住之地其有菩薩聞是說者不恐不怖不畏不難以是如來等住之地為人解說

佛說是時三千菩薩皆得法忍阿耨達龍王歡喜踊躍[16]白珠瓔珞價當是世而覆佛上

[17]女寶錦受決品第十四

爾時海龍王有女[18]號名寶錦離垢錦端正[19]姝好容顏英艶與萬龍夫人俱各以右手執珠瓔珞一心視佛目未曾眴禮佛而立時寶錦女及萬夫人以珠瓔珞奉[20]上世尊同音歎曰「今日吾等一類平心[21]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吾等來世得為如來至真等正覺當說經法將護眾僧如今如來

於時賢者大迦葉謂女及諸夫人「無上正覺甚難可獲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

寶錦女謂大迦葉「心志本淨行菩薩者得佛不難彼發道心成佛如觀手掌適以能發諸通慧心則便攝取一切佛法

女謂迦葉「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無男無女如佛所言『計於目者無男無女』耳鼻口身心亦復如是無男無女所以者何唯仁者眼空故計於空者無男無女心俱空如是虛空及寂無男無女若能解了分別眼本則名曰道心亦復如是計於道者無男[22]無女法是故迦葉又如諸法皆在自然道亦自然吾亦自然

迦葉問女「汝是道耶

其女答曰「尊者耆年謂我[23]是非道乎

迦葉答曰「吾非佛道是聲聞[24]

女又問曰「誰開化仁

答曰「如來

女曰「假令如來不成正覺寧能開化於耆年不

答曰「不也

「是故仁者當知在彼則為[25]以道無不覺道

迦葉問女「逆為道乎

答曰「唯然迦葉逆則道也所以者何以別本淨可覺了道者則無有逆解逆本淨則名曰道空者本無分別諸逆則名曰道假使諸法有合有散則非道也等一切法順如應者乃為道耳

迦葉問女「誰以如此辯才相施

女答曰「尊者迦葉施我辯才設使仁者不問於我何因發辯[26]譬如迦葉無有呼者何緣[27]響應假使無問菩薩義者無因發辯

迦葉問女「汝為供養幾何佛乎

女答曰「如仁者所斷塵[28]

迦葉答女曰「吾不斷塵勞

女又問「仁者[29]俗有塵勞穢耶

迦葉答曰「吾無塵勞亦不斷矣

女又問曰「安置諸塵勞

答曰「不起不滅亦無所置所解[1]如此如本無也

又問「本無寧可知耶

答曰[2]不也

又問「何故[3]仁言『其慧如道如所知了

「明[4]無為知如此如解本無是故名曰慧與凡夫等

又問女「汝所辯者斷一切言

答曰「吾無所斷亦無有言所以者何法界無所斷一切所說皆應法界

迦葉又問[5]「汝等我於凡夫法寧不有疑乎

女答曰「假使立仁凡夫慧法而各異者吾當有疑吾謂仁者凡夫無異以故無疑諸法皆等無若干故是謂平[6]如虛空是謂平等

又問女「汝於凡夫等聖賢耶

答曰「吾不凡夫[7]非聖賢所以者何假使吾等身與凡夫等不行菩薩[8]設使賢聖等則斷佛法

又問女「設汝不與凡夫[9]亦不[10]與聖賢等寧與佛等乎

女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吾身本於佛法等

又問女[11]「假使汝於佛法等者寧逮佛法乎

女答曰「仁者耆年[12]信佛法有去來今現在緣耶有方面乎有所處青黑不

答女曰「諸佛之法無有形貌

女答曰「假[13]令諸佛法無有形貌云何從我求乎

迦葉問女「佛法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六十二見[14]中求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如來解脫中求

又問「如來解脫者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五逆中求

又問「五逆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度知見求

又問「此言何謂

女答曰「無縛無脫無取無捨此為本淨是為諸法之深教言非若干言

又問女「是之言教不違如來言乎

女答曰「是真諦言不為違失如來之教所以者何[15]如如來之道而無所得亦不可持亦無言說一切所言皆音聲耳曉了道本亦無音聲唯仁者解道寂然無跡以名跡自愛跡

迦葉又問「假使道無跡如是比相云何成最正覺

答曰「亦不從身亦不從意得最正覺所以者何身心自然乃成道耳其自然者都無所覺吾則是道不以為道成最正覺

迦葉問女[16]汝設是道何不轉法輪

女答曰「我轉法輪耳

迦葉[17]問曰「所轉法輪為何等類

女答曰「無動之輪遠離一切諸所猗住其法輪者[18]謂法界住故本無輪者順本無故無斷輪者如本淨住故無著輪者覺了一切諸法無所著故無二輪者等於一切法故無若干輪忍一行故無言法輪[19]化諸音聲皆無所想入一味故清淨輪者一切無塵故斷諸不調輪者不得有常[20]常故無亂輪者善觀報應故至誠輪者無起無滅故空無輪者無相無願故[21]唯迦葉輪已如是何所[22]轉者

大迦葉曰「如女之辯才不久當成無上正真[23]道最正覺

女答曰[24]假令迦葉成最正覺時吾亦當成最正覺

迦葉答曰「吾終不得成最正覺

女答曰「如是了法身者道住無所住無能得致成最正[25]

女說是語時五百菩薩逮得法忍佛時讚曰「善哉善哉快說此法

爾時眾會中天鬼神無善神香音神心自念言「是寶錦女何時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佛知諸天香音神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此寶錦女三百不可計劫後當得作佛號曰普世如來至真等正覺世界曰光明劫曰清淨其光明世界如來光常當大明菩薩九十二億佛壽十小劫

於是萬龍后白佛言「普世如來得為佛時吾等願生彼國」佛即記之當生其國

天帝釋品第十五

於是天帝釋白世尊曰「此忉利[26]天常懷恐懼難無善神天與無善神共戰鬪時展轉[27]共諍懷其怨結各有瞋毒唯願世尊慈愍眾生諸無善神皆[28]悉來會此諸忉利天悉令共和

佛告燕居無善神誑詐超度離垢錦無善神言「諸仁者其仁慈心諸佛所歎人能行慈現世後世具足利義其命甚短當就後世合會有離國土豪貴皆歸無常汝等之身[29]免此患當觀後世和順同心無得懷瞋將護罪福因緣之對

於是世尊為說辛酸悲哀之言使無善神及忉利天悉共和解各自說言「吾從今始當為親友順[30]于等行各各當懷[31]悲心愍哀無瞋恚[32]

佛言「善哉善哉諸仁者是則第一供養如來用行慈故」說是語時所教造福共和不諍謂慈心三昧

「有四事尊敬如來何等四不違犯戒意慈不斷三寶志於佛道如所聞法為人講說是為四事尊敬如來為供養[33]

於是會中二萬[34]三千天無善神聞說此言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三


校注

[0144012]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三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大】〔-〕【知】海龍王經卷第三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宋】【元】 [0144013] 請【大】海龍王經請【知】 [0144014] 于【大】*於【明】* [0144015] 殖【大】*植【宋】【元】【明】【宮】* [0144016] 源【大】原【宋】【宮】【知】 [0144017] 并【大】亦【元】【明】 [0144018] 心【大】也【知】 [0144019] 龍民【大】宮中【宋】【元】【明】【宮】 [0144020] 垂【大】〔-〕【知】 [0144021] 俱【大】具【宋】【元】【明】【宮】 [0144022] 補【大】捕【知】 [0144023] 當【大】豈【知】 [0144024] 此【大】斯【知】 [0144025] 王【大】〔-〕【宋】【宮】 [0144026] 曜【大】*耀【知】* [0144027] 難【大】歎【宋】【宮】 [0144028] 當【大】〔-〕【知】 [0144029] 又【大】及【明】 [0144030] 致敬宣【大】致敬班宣【宋】【元】【宮】至敬班宣【明】 [0144031] 命諸【大】令詣【元】【明】【知】 [0144032] 威【大】誡【宮】 [0144033] 歡喜【大】歡悅【知】 [0144034] 迦歡喜【大】加歡喜【元】那歡喜【明】加歡【知】 [0144035] 宮內【大】官裏【知】 [0144036] 宣令【大】宣命【宋】【元】【明】【宮】【知】 [0144037] 琉璃【大】*流離【知】* [0144038] 黃金【大】金色【知】 [0144039] 寶珠【大】珠寶【知】 [0144040] 欄【大】蘭【知】 [0144041] 而以熏之【大】而勳之【知】 [0144042] 而【大】而共【元】【明】 [0144043] 饌具【大】食饌【知】 [0144044] 龍王【大】海龍王【知】 [0144045] 知【大】智【宋】【元】【明】【宮】【知】 [0144046] 眼【大】明【宋】【元】【明】【宮】【知】 [0144047] 已【大】以【宋】【宮】 [0144048] 自【大】目【宮】 [0144049] 和仁【大】仁和【元】【明】【知】 [0144050] 響雷【大】響電【宮】嚮雷【知】 [0144051] 眾生【大】群生【知】 [0144052] 願【大】勝【宋】【宮】【知】 [0144053] 惟【大】唯【宋】【元】【明】【宮】 [0144054] 住【大】抂【宋】【元】【宮】枉【明】柱【知】 [0145001] 方別【大】分別【宋】【元】【明】【宮】 [0145002] 已【大】以【宮】 [0145003] 總得【大】總持【知】 [0145004] 德【大】得【宋】【元】【明】【宮】 [0145005] 者【大】志【宮】 [0145006] 滋【大】慈【知】 [0145007] 曾【大】*甞【知】* [0145008] 於【大】于【明】 [0145009] 分別【大】分布【知】 [0145010] 如斯【大】如時【宋】【宮】知時【元】【明】【知】 [0145011] 龍【大】龍王【知】 [0145012] 已【大】以【宋】【元】【明】【宮】 [0145013] 此【大】斯【知】 [0145014] 三【大】三道【宋】【元】【明】【宮】 [0145015] 於是【大】爾時【宋】【元】【明】【宮】於時【知】 [0145016] 子【大】子如身等【知】 [0145017] 鳳凰【大】下同鳳皇【宋】【元】【宮】【知】下同 [0145018] 甜柔神【大】下同恬柔神【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𭥹柔神【宮】䏦柔神【知】* [0145019] 欣【大】欲【知】 [0145020] 昇寶階涉於中【大】外寶階而處中【知】 [0145021] 涉【大】陟【元】【明】 [0145022] 伎【大】*妓【知】* [0145023] 以用奉佛【大】以奉上佛【知】 [0145024] 勸海【大】觀海【宋】【元】【明】【宮】【知】 [0145025] 光【大】觀【知】 [0145026] 現【大】見【宋】【元】【明】【宮】 [0145027] 法道【大】法首【元】【明】法益【知】 [0145028] 香【大】眾香【宮】 [0145029] 照明【大】明明照【知】 [0145030] 音【大】意【知】 [0145031] 善目【大】菩薩白【知】 [0145032] 雨王法王【大】法王雨王【知】 [0145033] 后魔【大】石魔【宋】【元】【明】【宮】【知】 [0145034] 勸樂【大】歡樂【元】【明】 [0145035] 監【大】鑒【宋】【元】【明】【宮】【知】 [0145036] 洪【大】〔-〕【知】 [0145037] 海宮【大】海中【知】 [0145038] 忍力【大】忍辱【知】 [0145039] 慧智【大】智慧【知】 [0145040] 奮【大】壅【宮】 [0145041] 道【大】導【宋】【元】【明】【宮】 [0145042] 罄【大】聲【宋】磬【宮】御【知】 [0145043] 講歎【大】讚歎【元】【明】 [0146001] 普【大】著【明】 [0146002] 恣塵【大】欲塵【元】【明】 [0146003] 實【大】寶【宋】【元】【明】【宮】 [0146004] 著【大】者【宮】 [0146005] 垣【大】桓【元】【明】【知】 [0146006] 踰【大】喻【宋】【宮】 [0146007] 寞【大】漠【宮】 [0146008] 甜柔神【大】下同恬柔神【宮】𭥹柔神【知】下同 [0146009] 海城詣海【大】海岸諸海【宋】【宮】海域諸海【元】【明】 [0146010] 詣【大】諸【知】 [0146011] 座【大】〔-〕【知】 [0146012] 山神【大】〔-〕【宋】【元】【明】【宮】 [0146013] 脫法【大】說法【宋】【元】【明】【宮】 [0146014] 自見【大】目見【宋】【元】【明】【宮】【知】 [0146015] 猗【大】下同倚【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0146016] 若干【大】若千【元】 [0146017] 種類形貌【大】種形顏貌【宋】【元】【明】【宮】【知】 [0146018] 或興【大】*惑興【宋】【元】【明】【宮】*惑與【知】 [0146019] 各各自受【大】各白受之【知】 [0146020] 法【大】〔-〕【知】 [0146021] 行【大】行諸善德奉行【知】 [0146022] 或【大】惑【宋】【元】【明】【宮】【知】 [0146023] 蔭【大】陰【元】【明】【知】 [0146024] 具【大】且【宋】【元】【明】【宮】【知】 [0146025] 釋【大】行【宮】【知】 [0146026] 目【大】自【明】 [0146027] 不敢視【大】視不敢【元】【明】【宮】不敢【知】 [0146028] 細【大】細滑【知】 [0146029] 從心【大】德心【知】 [0146030] 已殖【大】已植【宋】【元】【明】【宮】以值【知】 [0146031] 諸【大】〔-〕【宮】 [0146032] 為【大】〔-〕【宋】【元】【明】【宮】 [0146033] 事【大】法【宋】【元】【明】【宮】 [0146034] 已【大】*以【知】* [0146035] 何謂【大】*何等【知】* [0146036] 十事【大】十善【知】 [0146037] 嫉【大】貪【元】【明】 [0146038] 寂法【大】然法【知】 [0146039] 以【大】已【宋】【元】【明】【宮】 [0146040] 生【大】主【宮】 [0146041] 告【大】語【知】 [0146042] 大【大】大財【宋】【元】【明】【宮】 [0146043] 無【大】〔-〕【知】 [0146044] 官【大】宮【宮】 [0146045] 能【大】無能【宋】【宮】子無能【知】 [0146046] 到處寂然所至【大】所至到處寂然【宋】【元】【明】【宮】【知】 [0146047] 慧施【大】惠施【宋】【元】【明】【宮】【知】 [0146048] 志【大】已【宋】【元】【明】【宮】以【知】 [0146049] 真【大】其【宮】 [0146050] 以【大】已【宮】 [0146051] 使【大】便【知】 [0146052] 離諸【大】〔-〕【宋】【元】【明】【宮】 [0146053] 以是【大】〔-〕【宋】【宮】 [0146054] 馬陰【大】陰馬【宋】【元】【明】【宮】【知】 [0146055] 歎【大】難【宋】【宮】 [0146056] 成【大】或【宮】 [0147001] 諛【大】*諭【知】* [0147002] 任信【大】信任【宋】【元】【明】【宮】 [0147003] 散【大】敢【宮】【知】 [0147004] 傲【大】教【宋】【元】【明】【知】 [0147005] 信【大】言【宮】 [0147006] 無【大】不【知】 [0147007] 不【大】無【知】 [0147008] 德【大】得【宋】【元】【明】【宮】 [0147009] 冤【大】怨【宋】【元】【明】【宮】【知】 [0147010] 嫉【大】疾【知】 [0147011] 於【大】于【宋】【元】【明】【宮】【知】 [0147012] 安祥【大】安庠【宋】【元】【明】【宮】安祥【知】 [0147013] 聖賢【大】*賢聖【知】* [0147014] 殊好【大】殊好【宋】【元】【明】【宮】【知】 [0147015] 八【大】〔-〕【知】 [0147016] 道意【大】之道【知】 [0147017] 法德【大】法【宋】【宮】德法【元】【明】 [0147018] 等【大】等為【知】 [0147019] 人【大】仁【知】 [0147020] 懷【大】恒【知】 [0147021] 特【大】持【知】 [0147022] 貪身【大】貪瞋【元】【明】 [0147023] 於【大】諸【知】 [0147024] 於【大】與【明】 [0147025] 已【大】以是【元】【明】【知】 [0147026] 近得【大】得近【宋】【元】【明】【宮】【知】 [0147027] 逸態【大】妷態【宋】【宮】【知】泆態【元】【明】 [0147028] 者【大】〔-〕【知】 [0147029] 女人【大】者人【知】 [0147030] 具足【大】之具【知】 [0147031] 謂【大】諸【知】 [0147032] 怨【大】惡【知】 [0147033] 枉【大】住【宋】【元】【明】【宮】往【知】 [0147034] 黎【大】梨【知】 [0147035] 恩【大】思【宋】【元】【明】【宮】 [0147036] 行【大】〔-〕【宋】【元】【明】【宮】 [0147037] 神足【大】身心【宋】【元】【明】【宮】【知】 [0147038] 直心【大】真心【知】 [0147039] 權【大】*擁【知】* [0147040] 之【大】之是【知】 [0147041] 具足【大】是【元】【明】【宮】【知】 [0147042] 普【大】覆【宮】 [0147043] 十善之德【大】十德之善【知】 [0147044] 陰【大】諸【知】 [0148001] 在【大】〔-〕【知】 [0148002] 無想【大】無相【宋】【元】【明】【宮】 [0148003] 無【大】〔-〕【宮】 [0148004] 歡喜【大】歡樂【知】 [0148005] 正信【大】正性【知】 [0148006] 念歡悅【大】念【宋】【元】【明】【宮】志歡悅【知】 [0148007] 清淨【大】情淨【明】 [0148008] 超【大】越【知】 [0148009] 等【大】謂【知】 [0148010] 超【大】起【知】 [0148011] 危懼【大】危難【知】 [0148012] 像根相具足【大】像相姟種種具足【知】 [0148013] 令【大】合【知】 [0148014] 貌【大】根【知】 [0148015] 事【大】〔-〕【宋】【元】【明】【宮】 [0148016] 何等四【大】〔-〕【宋】【元】【明】【宮】 [0148017] 生【大】以【知】 [0148018] 得【大】〔-〕【知】 [0148019] 他【大】人【知】 [0148020] 四【大】四事得眷屬繁熾【知】 [0148021] 厭疲【大】疲厭【知】 [0148022] 於【大】〔-〕【知】 [0148023] 四【大】四事【宋】【元】【明】【宮】【知】 [0148024] 天華【大】大華【知】 [0148025] 世尊【大】最勝【知】 [0148026] 人【大】之【元】【明】【知】 [0148027] 已覺【大】以學【知】 [0148028] 諛諂【大】證我【宋】【元】【明】【宮】【知】 [0148029] 十力【大】十方【宋】【宮】 [0148030] 怯弱【大】虛弱【明】 [0148031] 慈愍【大】慈悲【知】 [0148032] 受善【大】受吾【宋】【元】【明】【宮】授吾【知】 [0148033] 別【大】莂【宋】【元】【明】【宮】 [0148034] 悉【大】志【宋】【元】【明】【宮】【知】 [0148035] 志【大】心【宋】【元】【明】【宮】【知】 [0148036] 其【大】具【宋】 [0148037] 幡幢【大】幢幡【知】 [0148038] 欣樂仁【大】勸樂人【知】 [0148039] 當【大】常【宋】【宮】 [0148040] 道【大】尊【元】【宮】【知】 [0149001] 授決【大】受決【宋】【宮】受法【明】 [0149002] 所持【大】差特【宋】【元】【明】【宮】差持【知】 [0149003] 正【大】至【宮】 [0149004] 仁等解人【大】仁等人解【宋】【宮】人等人解【知】 [0149005] 無相【大】*無想【宋】【宮】【知】* [0149006] 受【大】受受【知】 [0149007] 受【大】授【知】 [0149008] 無【大】無所【知】 [0149009] 愚【大】如【元】【明】 [0149010] 脫相【大】無相【宋】【元】【明】【宮】 [0149011] 無【大】〔-〕【宋】【元】【明】【宮】 [0149012] 特【大】持【知】 [0149013] 興【大】與【知】 [0149014] 無【大】*無無【宋】【元】【明】【宮】【知】* [0149015] 住【大】〔-〕【知】 [0149016] 白【大】自【宋】【元】【明】【宮】 [0149017] 女【大】〔-〕【元】【明】【知】 [0149018] 號名【大】名曰【知】 [0149019] 姝好【大】殊好【知】 [0149020] 上【大】散【知】 [0149021] 皆【大】願【知】 [0149022] 無【大】〔-〕【知】 [0149023] 是非【大】非是【宋】【元】【明】【宮】【知】 [0149024] 耳【大】〔-〕【知】 [0149025] 以【大】已【知】 [0149026] 譬【大】才【知】 [0149027] 響【大】嚮【知】 [0149028] 勞【大】〔-〕【知】 [0149029] 俗【大】續【宋】【元】【明】【宮】【知】 [0150001] 如【大】若【知】 [0150002] 不【大】不不【知】 [0150003] 仁言【大】言仁【宋】【元】【明】【宮】 [0150004] 無為【大】為無【知】 [0150005] 女汝等【大】而女等【知】 [0150006] 等【大】等等【宋】【元】【明】【宮】 [0150007] 非【大】不【知】 [0150008] 設使賢聖等【大】設賢耶等【知】 [0150009] 等【大】〔-〕【知】 [0150010] 與【大】〔-〕【知】 [0150011] 曰【大】〔-〕【知】 [0150012] 信【大】信見【知】 [0150013] 令【大】令使【知】 [0150014] 中【大】〔-〕【宋】【元】【明】【宮】 [0150015] 如【大】〔-〕【知】 [0150016] 汝設【大】設汝【宋】【元】【明】【宮】【知】 [0150017] 問【大】答【宮】 [0150018] 謂【大】諸【宋】【元】【明】【宮】【知】 [0150019] 者【大】*〔-〕【宋】【元】【明】【宮】* [0150020] 常【大】常無所住【宋】【元】【明】【宮】【知】 [0150021] 唯【大】*惟【明】* [0150022] 轉【大】輪【知】 [0150023] 道【大】之道【知】 [0150024] 假令【大】假使【知】 [0150025] 覺【大】覺者【宋】【元】【明】【宮】【知】 [0150026] 天常【大】天帝【元】【明】 [0150027] 共【大】俱【知】 [0150028] 悉【大】〔-〕【知】 [0150029] 免【大】勉【知】 [0150030] 于【大】於【明】【知】 [0150031] 悲【大】慈【宋】【元】【明】【宮】【知】 [0150032] 意【大】音【宋】【宮】 [0150033] 也【大】〔-〕【明】 [0150034] 三千【大】二千【宋】【元】【明】【宮】【知】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