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無所有菩薩經

無所有菩薩經卷第四

爾時王舍城中頻婆娑羅王而有一女欲出遊時頻婆娑羅王勅諸侍女其數一千「汝等已為我女眷屬共相圍遶於彼之處王所飲食汝等常食汝等常飲

彼王舍城多有婦女其數一千聞此語已種種瓔珞莊嚴自身彼諸婦女見是希有可喜諸花身心喜悅不能自勝欲取彼華遂不能取不能遠離申手欲取去華一尺而不能及見彼諸華皆悉向於[4]毘福羅山去而不住

爾時眾人及千婦女及與頻[5]婆羅王女從王舍城次第而出彼諸華等在眾人前微行而進眾亦不知行與不行彼諸人眾作如是念「此華近手而不能取

時彼諸華一切皆上毘福羅山彼諸男女亦上彼山既上山已見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無量百千大眾圍遶而為說法

爾時二十八女姊妹合掌佛前勸請世尊時頻婆娑羅[6]王女及見彼等一切諸女亦見彼等諸女姊妹勸請世尊作如是言「此諸婦女何故合掌在世尊前何所求請欲求何願」即聞空聲而語之曰「此等欲見無所有菩薩身[7]唯除佛身於三界中無能勝者」彼等同聲咸作是言「我等願見彼菩薩身」說是語已彼諸華等即便在彼眾人手中即以此華散如來上作如是言「唯願世尊示於我等無所有菩薩身

爾時世尊告無所有菩薩言「善男子汝可示現圓滿自身令多眾生見汝身已種菩提因亦當如汝於多百千諸如來所當種善根

爾時無所有菩薩即現其身爾時大地皆悉震動安隱潤澤無有眾生恐怖毛[A1]一切音樂不鼓自鳴於虛空中雨眾天華於一切處天香人香皆自然燒

爾時無所有菩薩示現如是具足色身彼現身時諸女人眾皆生愛樂一一婦人皆作是念「是無所有菩薩[8]唯與於我共相娛樂」各現於前亦復不知彼神通化各稱其願於毘福羅山叢林樹下「我於此處歡喜受樂我等未曾得聞如是諸妙音聲諸色香等我等今者荷世尊恩」彼諸女等各一樹下七寶[A2]輦輿一切果報皆悉具足歡喜受樂一切所須悉皆[9]備足不復更念歸還之想彼等如是受歡喜樂七日七夜

爾時世尊為諸眾生更說法要「若有不見彼菩薩身皆由善根未得成熟雖望欲見終不可得莫知何事」彼等見者過七日已見彼菩薩身漸毀壞無有精光受用果報皆沒不現唯見一樹彼等菩薩漸漸不現亦無住處彼即聞於空中聲言「諸善男子此是諸行真實體性汝等不應起常有想汝等可捨女人身想應當願求丈[A3]夫之身無等等身諸佛之身汝等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受丈夫身

彼諸女人聞是聲已於剎那時心住寂靜見如來像具三十二大人之相彼等見已皆作是言「願我當得如是妙身無有染著無染著處如此佛身寂靜無惱」彼諸女人說是語時彼諸女人悉轉女身得丈夫身唯除往昔發願供養是無所有菩薩等者乃至道場然後我當轉於女身以如是故不轉女身所有轉身得男身者端正可憙世間天人皆悉愛敬

爾時佛像忽然不現唯見世尊釋迦牟尼爾時諸女得男身者而白佛言「希有世尊甚奇甚特乃有如是幻化戲者昔未曾聞諸凡夫等心意迷惑未曾安定如壓油輪彼不能住近善知識世尊若有親近於善知識供養承事以善知識威神力故我於今者轉離女身得五神通

「世尊我今憶念往昔多千佛所與善知識同種善根自捨身命為令我等生諸善根復示彼等諸佛世尊為說在家諸過患事方便讚歎出家功德諸勝妙事我等已經爾許多時近善知識從爾已來未曾復生諸惡趣中我於過去未逢教師教示我故恒常流轉人天馳逐受諸苦惱

「世尊我今假使能以恒河沙等諸世界中用滿七寶或已自身具足滿已施善知識雖作是事猶不能報善知識恩所以者何由是神力而令我等當於世間而得作佛開現成就我等佛剎皆因此等善知識[1]教示我等詣諸佛所種諸善根教行種種疾利方便教我等入深法行中或出愛語或示[2]訶責或言清涼或說熱惱或有逼迫如是教示一切樂具一切利養皆悉捨已彼等眾生難得值遇彼等[A4]眾生未有所[3]若不得是善知識者唯除如來我等無有別善知識如無所有菩薩摩訶薩者

爾時無所有菩薩摩訶薩告諸女人轉男身者「善男子等我今非但獨為汝等作善知識我亦為於一切眾生作善知識善男子等若有眾生能知無所有菩薩為眾生作利益成就彼等眾生更不承事諸餘師友彼等眾生即忘飲食不生疑退無有愛欲而於我所晝夜親近所以者何我今教於一切眾生和合善根令住一切世間出世具足事中令入無量波羅蜜中令入一切諸功德中令住無濁無障淨處無顛倒處不現一切諸有相中住無行處樂修一切身心薰習具足法中我已曾令無量眾生住如是法善巧智中我今實語無有異言佛自證知諸天世人而作證明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爾時大眾佛神力故即見東方南西北方有千諸佛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作如是言「諸善男子汝今見此諸佛[4]已不

彼言「世尊我等皆見

佛復告言「此等已令此善男子[5]熟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等更復歡喜踊躍作如是言「世尊我等今[6]世現轉女身已得男身世尊是故我今深信此事解知此事念持此事無有疑惑世尊我今已得入於佛大神通漸次[A5]少分皆由於是無所有菩薩神通力故願我當得諸佛神通皆悉開現願當共此於諸佛所種諸善根當得一切功德具足

爾時彼諸菩薩摩訶薩心作是念「所有身者五陰聚合不可得以名字所說而有可聞我等云何而能共彼種於善根

爾時世尊知彼菩薩心之所念告無所有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今應為此諸菩薩摩訶薩等說五陰聚和合身事汝今應為此等菩薩顯示五陰和合之身此等聞已當壞我見更復當近於佛菩提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曰愛語而白佛言「世尊今者見何事故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自不解釋而當勸彼無所有菩薩解釋

佛言「善男子此眾如是於無所有長夜隨順流注歸向是故我今勸此菩薩摩訶薩說

爾時無所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說如我所見如佛色空我色亦爾如佛色一切眾生色亦爾如眾生色一切樹林藥草色亦爾如一切樹林藥草色彼一切界和合聚色亦爾所有空色及我色如來色一切眾生色一切樹林藥草等色一切界和合聚色無有二相無知無動無生無等無有等等無行無說非法非非法非法界非不法界所攝非空非非空眾生愚癡不知不覺[7]虛妄貪著慳悋[8]嫉妬不能拔出虛妄毒箭於慳妬中忘失恩義無明網覆遠善知識多有疑惑於如此法不能聽受當作障礙不能受持讀誦修行而有觸證

「有諸菩薩智慧善巧猶如虛空無所著者於諸世間所有法中不得法想況復餘想彼等能入於此法行諸少智者於無色中或作是想[1]悕望欲入此法行中於無色中妄起行想略說乃至受想行識中如是作如色所作如虛空識我識亦爾如彼識如來識亦爾如如來識彼識一切眾生識亦爾如一切眾生識彼識一切樹林藥草識亦爾如一切樹林藥草識一切界和合識亦爾其虛空識及以我識如來識一切眾生識一切樹林藥草識一切界和合識無二相不可知不可分別不生無等等無行不可作名字非法非非法非法界非非法界所攝非虛空非非虛空眾生愚癡不覺不知無智少智少聞嫉妬慳貪[2]或著[3]妬嫉結縛無明網覆為惡知識之所攝者各自迷惑欲聞是法而作障礙不能受持讀誦修行而有[4]解證

「有諸菩薩善巧智慧無所住著於一切法不得法想何況餘想彼等能於此行中行諸小智等於此法行所不能知」說此五種色等平等出離諸行無有壞散無別法時大地震動虛空雨華

爾時難調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大地震動虛空雨華

佛告難調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此是由彼說五陰空無二無別無有所住無可言說無有藏積無有散壞無有邊量不樂顛倒

說是諸佛自在處時有百千億那由他數諸天皆得無生法忍於此眾中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皆亦得於無生法忍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曰不可說陰聚所生如來應供正遍知當出於世劫名無住以此因緣大地震動而雨眾華

爾時女人得男身者皆共同聲而說偈言

「虛妄非虛妄  虛妄虛妄愛
如實知此等  是故皆授記
我等知如是  一切皆虛妄
今得丈夫身  我等皆具足
我聞虛妄已  知解不生疑
如是還虛妄  實無有知說
無實無實中  誘誑諸眾生
不知無實故  無所有教說
於中無所減  亦無有增益
於中無示現  但以假名說
平等無危險  說無有散處
既無有等等  何況有勝者
其色似色形  其色色色故
若知色虛妄  無有可實者
受似於觸形  以受故為受
知受虛妄已  彼無有可實
想為欲想者  其識以想現
知想虛妄已  彼無真實處
諸行無自在  假名示現行
知諸行虛妄  彼無有真實
識以了知義  是故示現識
若知識虛妄  恒常如虛空
如是皆虛妄  所有世憂愁
彼愚輩不知  以住我見故
彼等無所安  彼等無所遣
彼無有住處  愚輩而不知
此法不易知  寂滅句難解
住懈怠我想  為惡作所覆
不見無所有  不聞彼所說
無所可說處  於中無所置

爾時諸女轉男身者說此偈已供養佛故五體投地頂禮佛足而說偈言

「南無最大力  一切世無上
世尊有大恩  其等無所著

說是偈已禮敬世尊合掌而住

爾時世尊告長老阿難「汝受持此無所有所問[5]我今說法廣為人說光顯此法阿難汝為何等眾生當令聞此法本之者彼等聞已能廣解義文句莊嚴彼等皆當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雖得聞而不解義於後漸次亦當如是解其義趣修行觸證於多百千那由他數諸如來所種諸善根所以者何其無所有菩薩有如是願

爾時眾中有諸女等住於大乘而白佛言「世尊何用勸請阿難受持此法所以者何我今已受如此法本習誦通利世尊我今聞此法本於未來世當為他說於阿僧祇百千那由他劫中光顯此法

爾時眾中有百比丘六百比丘尼二百優婆塞優婆夷復有那由他數諸天子等以諸雜華散世尊已作如是言「世尊此修多羅而能照明一切諸法如實顯示世尊我今得聞此法本已即能受持讀誦通利猶如明鏡見其面像如是如是我等受持此法本已是故世尊我等於今及未來世如此法本於阿僧祇那由他劫廣為人說光顯是行當令證覺為諸眾生令知我等如是利益我住菩提云何當作為諸眾生一切利益具佛法故世尊我等不貪利養及名聞等而受此法為眾生說亦復不為己自身命但為一切諸眾生等欲與眾生諸樂具故欲令近於諸佛法故為於無量諸眾生等除滅愛著諸煩惱故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等汝今一切善說此法

爾時海姊妹白佛言「世尊此無所有菩薩不起亦不說如此等善男子善女人等說此法本當光顯故世尊彼當受持正法亦為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有法行彼亦受持讀誦通利亦教他人讀誦通利若教令知

爾時無所有菩薩摩訶薩告海姊妹言「過阿僧祇百千劫中彼時有劫名曰法寶開敷於彼劫中滿足五百諸佛出世時有一佛最初出世名難降幢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於彼時中亦復多有眾生住於煩惱濁中業障所覆煩惱增上貪欲恚癡諸惱增上含毒所惱善女人

「爾時彼難降幢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我於爾時亦如是問彼佛如來亦如是解釋如今世尊釋迦牟尼如來正遍知之所解釋善女人如是次第五千諸佛亦如是問如此法本彼諸世尊亦復為我如是解說如今世尊釋迦牟尼諸釋中王為我解說善姊汝今安意善姊我從今已於未來世當於無量阿僧祇數諸佛世尊亦當如是問此法本所有如是諸佛剎中亦有諸濁煩惱眾生或有少者或復倍多有煩惱者

爾時無所有菩薩摩訶薩說此語時於剎那頃彼摩伽陀主頻婆娑羅王有大勢力四兵圍遶次第漸行尋彼諸女所行之處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却住一面佛慰勞已隨所敷具而就其坐彼諸大眾亦皆而坐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我有少女與眾侍女出遊園林久乃不還後於園中求覓不得又聞有說向世尊所今於此眾我復不見

佛告大王「今會當見

王言「世尊我今未見

佛言「大王汝今可問無所有菩薩當示王處

王言「世尊其無所有菩薩何者是也

於時世尊告無所有菩薩言「汝無所有汝今應報頻婆娑羅王所問諸女行來之處令此眾知

爾時無所有菩薩以不現身告頻婆娑羅王及大眾言「大王當知彼諸女等在此眾中

王言「大[1]我但聞聲不見汝形

菩薩告言「大王今者所有諸女聞我名已[2]一一婦女至於樹下皆取我身隨意娛樂[A6]取我身已皆捨女身受丈夫身彼等諸女既取我身成丈夫身我則無身

無所有菩薩告彼諸女丈夫身者言「汝善男子各各示現自身之德

爾時諸女得男身者共集一處具丈夫相端正可憙作如是言「我等今者捨於女身已成如是丈夫之身

爾時頻婆娑羅王及諸大眾生疑不信

爾時無所有菩薩復作是言「大王何故及諸人眾猶懷疑惑王今於佛豈不可信若可信者如來現前王今宜問『此善男子如是所說有異不耶』」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虛空聲所說以不而不見身

爾時佛告頻婆娑羅王言「如是如是大王皆悉如此菩薩所說大王今者宜信此語莫生疑惑

王聞是語即起合掌三稱「善哉」白言「世尊是誰神力為是菩薩無所有力為當是佛威神之力

佛告王言「大王當知此是諸女往昔願力彼於往昔於多千佛教此諸女種諸善根發菩提心諸佛法中而得成就故今我所得滿其願大王有諸女人於未來世亦更教化無量諸女得轉女身

爾時佛告無所有菩薩言「善男子汝今可為於此眾人令此諸女各復本身

爾時無所有菩薩作如是言「如我實說我於無量無邊婦女令轉女身得丈夫身皆是實故此等眾生還復女身」說是語時多有婦女於彼丈夫前有如是形有如是色如是行住還復如先所向來者彼等各各相共言說如前無異

彼時諸女及頻婆娑羅王等生希有心「云何諸女已轉女身今已還復女人身耶此諸女人為是實身為當化起

佛言「大王此等婦女非實非化所以者何大王此善男子於往昔時有如是願若諸婦人見我身者彼見我身即發是願求轉女身彼諸婦人所有夫主更取餘婦還復如是不增不減如前婦身可愛端正不相離別

爾時頻婆娑羅王[3]而白佛言「希有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等能有如是神通善根世尊一切諸法不可思議眾生果報不可思議得禪定者定之境界不可思議

佛言「如是如是大王如是如是大王此有三種不可思議何者為三業幻量幻(梵本少一句)此善男子已覺諸幻已證已觸此善男子即是幻師是故此等不可取量

爾時世尊令彼大眾以無所有和合法義教化言說令得歡喜令得威神增長教化令歡喜已勸言「汝等各自知時還其所至

時諸人眾各還本處其去未久有一菩薩名曰生疑而白佛言「世尊其無所有菩薩能為此等眾生以神通化還令如舊而不令彼諸眾生等有愛別離世尊此等當作何等利益

佛告生疑菩薩言「善男子此諸人等所在之處共此諸女曾轉根者語言飲食共相娛樂遊行戲樂種種諸事種種方便於彼時處令此眾人於菩提中令得發心近佛法中何以故善男子此無所有菩薩已於往昔諸如來所以一切樂具供養尊重種諸善根皆已具足發如是願是故滿願滿分別意此善男子如是教化成熟眾生教令入於義文字中所有法體無生之處無成就處令入令覺如是教中不令有失令得成就於佛法故

「善男子此無所有菩薩教化眾生於彼中者無一眾生當向惡趣無一眾生於所教師[1]過去佛土而不中生善男子彼諸眾生還當如是成就菩提亦如今者無所有菩薩所成就者

爾時生疑菩薩從佛世尊聞善說已除諸疑惑而說偈言

「眾生聞[2]以得  於中方便學
如是健修習  名無所有者
純直心柔和  軟意無嫉妬
亦無有怯弱  名無所有者
多文字和合  復說如是義
所有無可見  亦當無所[3]
無二不可取  無餘不可見
不可說而說  法教無有比

爾時闍那那修多女告生疑菩薩言「善男子汝承誰力能說此偈

彼即答言「我身如是知無所有菩薩身中從出是聲善姊當知今此偈聲非我身出

爾時闍那那修多女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是無所有菩薩乃至能得不思議法皆已具足能以種種方便開示彼無所有之處說法

佛告彼言「如是如是善女人如汝所說

爾時兩時無有出生菩薩而白佛言「世尊我能辯說無所有所問修多羅

佛言「兩時無有出生菩薩汝今為辯說諸菩薩摩訶薩境界廣境界無礙無可得無邊無畔際發起多聞與利益故以善巧智如諸菩薩摩訶薩為自境界增長無著無可得處無邊無畔際處諸多聞利益欲於善巧方便法中教令建立開現處故當速成就菩提道故

爾時兩時無有出生菩薩摩訶薩而說偈言

「善說此經已  正念入禪定
當覺一切法  顯示此經典
令覺一切義  及如文字等
所有修多羅  諸佛之所說
顯現一切義  彼此皆相見
無量不思議  [4]皆經善說處
此經法知已  莊嚴義文字
諸法無缺少  一切不思議
陰界諸入等  當得方便智
隨順十二緣  一切聲一聲
一聲一切聲  諸聲等和合
於此經覺悟  所有諸心者
眾生所思覺  計我所思者
一切心所因  一切皆能知
是等諸思覺  彼無有思處
於此經覺悟  亦無有思者
於自及與他  一切悉能知
如心所轉行  照諸法如鏡
說此修多羅  於彼此等見
彼等還覺此  一切非為一
不見別多說  一切文句離
若見於此經  彼為眾生說
眾生非此彼  令彼眾生脫
住著不動處  知一切虛妄
以虛妄為說  既知虛妄已
不著虛妄中  無有所生道
諸佛見一切  於此無不覺
[5]覺此經者  一切功業處
呪術醫方智  及時智所生
皆此經覺悟  一切一切智
所有不可數  彼一切次第
於此經悉知  一切見捨已
眾生所迷惑  若知於此經
不著彼名字  眾生著令脫
彼相所覆者  此經威力故
於中得實證  若學此經者
彼得一切報  天上及人中
一切功德具  此是教師法
此即是父母  和[1]上阿闍梨
亦是善知識  此知足少欲
具足諸頭陀  此所修資財
皆為彼當作  若有大眾生
欲說多種法  應當學此經
學一切法處  若有大眾生
欲說多種法  彼應學此經
一切法持處  生處皆當得
少病長壽命  常得諸禪定
隨順此經已  身常受安樂
心亦得常樂  若能證此經
口業悉具足  如是差別法
彼當得隨順  若能證此經
即總持諸經  若能如是證
如此經中說  彼等皆知經
諸佛有所說  所有諸文字
所說諸法者  若聞於此經
則離於文字  諸法離文字
以文字說法  文字非是法
[2]文字非非法  彼等於此經
住於菩提中  彼等於此求
世間最名聞

爾時兩時無有出生菩薩說此偈已頂禮世尊右遶三匝即於佛前沒而不現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無所續而白佛言「世尊此兩時無有出生菩薩從何而來

佛言「從如所來還如是去

彼菩薩言「世尊彼云何來復云何去

佛言「如影幻夢焰響虛空及與空無相無願無作離欲寂滅無實無像如是等聚分別遣來汝今語我生於一切一切眾生一切菩薩一切諸佛亦如影幻夢陽焰響虛空及空無相無願無作離欲寂滅涅槃無實彼等所有一切果報及彼名字彼等皆是我等所為彼等及我一切非一非二非多非少亦非有物不可聞不共具足無有能見者無能知者無能聞者是故汝等從我等聽信解思惟歡喜稱善彼等無量阿僧祇數行無實已皆不可得汝等亦不可得汝等莫以虛妄誹謗我等莫毀呰我我等既無有物無相無有處所為他何假須說寧不說勝若有說者彼還是如彼此還是如此如是遣[3]如遣如是說已如是來

爾時大眾得聞如是句義已無色心無出入息無物染著彼等於世尊所一切樂具皆悉遍滿彼等得本念已作如是言「此是本性體真實無所有無可證無所識如是知已無知故如是如是彼從何處有不可作名字

爾時於上虛空有無價寶遍滿其間有菩薩名滅及無出生菩薩白佛言「世尊是何瑞相此無價寶遍滿虛空

佛言「善男子等有若干菩薩等聞此無所可證法門得出離已皆悉已得無生法忍故現此相

爾時彼諸一切大眾皆白佛言「希有世尊善巧能學巧方便智為欲解脫諸眾生故世尊乃能知此一切無動空無所有無有眾生本性寂靜然今如來為諸眾生辯說諸法一切如影而能勤勞教化眾生

佛言「如是如是諸善男子如汝所說諸善男子若無辯說云何能知影像幻夢陽焰響聲及與虛空無相無願無作離欲涅槃之法而為虛妄影像等法

爾時以佛威神力故於上虛空聞如是聲「世尊何者是彼影形為影世尊何者是彼乃至虛妄而為影形世尊此一切莊嚴已具足法本不假莊嚴世尊譬如畫師若[4]畫弟子善學[5]伎能畫如來像具足眾相無所缺少更有金巧師取最勝金作其金鬘而著頂上[6]彼形像倍更端正為一切眾瞻之無厭世尊如是如是如此法本具足諸相瞻之無厭世尊今者更倍莊嚴

說是語已時佛告彼虛空聲言「譬如巧學幻化之師若幻弟子善於幻化幻作男[7]女端正可喜諸根具足皆共和合而生子息為作名字影像幻夢陽焰響聲太虛空等不自在也無相無願無作離欲寂滅涅槃彼虛[8]妄等增長成就所有作事入深山谷多有人眾各發大聲呼諸影像乃至虛空彼出聲已沒而不現於彼空谷無所染著彼時眾人求是聲處了不可得如是一切諸煩惱等如實求之亦不可得如彼陽焰動搖似水而不可飲如是響聲陽[9]焰無形像

爾時眾中未證法者聞此說已皆得證法[10]二十億那由他等諸天及人皆悉得於一切法中無所染著

爾時虛空還復出聲諸天人眾皆悉見聞「此[1]唯名字所謂影等乃至虛妄影像等也影像幻化其有所問如來解釋於先作證」有二十億諸天人等聞此法已皆得決定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當為成熟諸眾生故而為之友

爾時聞持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本我等云何受持

佛言「此法本名『諸罪無相無捨』如是受持『如來自在』如是名持『無所有菩薩所問』如是名持『說佛大神通』如是名持『惡心難調怨讐悔過』如是名持『無所有法可示現者』如是名持『非不見一切諸法』如是名持

佛說此經時其無所有菩薩及難調怨讐聞持菩薩及彼大眾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無所有菩薩經卷第四


校注

[0691004] 毘福羅【大】下同毘富羅【明】下同 [0691005] 婆【大】婆娑【宋】【元】【明】【宮】 [0691006] 王【大】〔-〕【宋】【元】【明】【宮】 [0691007] 唯【大】惟【宋】【元】【明】【宮】 [0691008] 唯【大】*惟【宋】【宮】* [0691009] 備【大】具【宋】【元】【明】【宮】 [0692001] 故【大】教【宋】【元】【明】【宮】 [0692002] 訶【大】可【宋】【元】呵【宮】 [0692003] 辯【大】辨【宋】【元】 [0692004] 已【大】以【元】【明】 [0692005] 熟【大】就【宋】【元】【明】【宮】 [0692006] 世【大】出【明】 [0692007] 虛妄【大】妄生【宋】【元】【明】【宮】 [0692008] 嫉妬【大】妬嫉【宋】【元】【明】【宮】 [0693001] 悕【大】希【宋】【元】【明】【宮】 [0693002] 或【大】惑【宋】【元】【明】【宮】 [0693003] 妬嫉【大】嫉妬【宋】【元】【明】【宮】 [0693004] 解【大】觸【宋】【元】【明】【宮】 [0693005] 我今【大】和合【宋】【元】【明】【宮】 [0694001] 士【大】德【宋】【元】【明】【宮】 [0694002] 一【大】有【宮】 [0694003] 而【大】〔-〕【宋】【元】【明】【宮】 [0695001] 過【大】遍【宋】【元】【明】【宮】 [0695002] 以【大】已【宋】【元】【明】【宮】 [0695003] 觸【大】攝【宋】【元】【明】 [0695004] 皆【大】諸【宋】【元】【明】【宮】 [0695005] 覺【大】學【明】 [0696001] 上【大】尚【宋】【元】【明】【宮】 [0696002] 文字【大】亦復【宋】【元】【明】【宮】 [0696003] 如遣【大】〔-〕【宋】【元】【明】【宮】 [0696004] 畫【大】畫師【宋】【元】【明】【宮】 [0696005] 伎【大】技【元】【明】 [0696006] 彼【大】後【明】 [0696007] 女【大】子【宋】【元】【明】【宮】 [0696008] 妄【大】空【宋】【元】【明】【宮】 [0696009] 焰【大】焰俱【元】【明】 [0696010] 二【大】三【宋】【元】【明】【宮】 [0697001] 唯【大】惟【宮】
[A1] 豎【CB】堅【大】
[A2] 輦【CB】【麗-CB】贊【大】(cf. K13n0409_p0455a04)
[A3] 夫【CB】失【大】
[A4] 眾【CB】般【大】
[A5] 少【CB】【麗-CB】小【大】(cf. K13n0409_p0456a15)
[A6] 取我【CB】【麗-CB】我取【大】(cf. K13n0409_p0458c12)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