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82 [No. 381]
[17]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上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19]舍離菴羅樹園大法講堂,與大比丘眾十千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其心調柔如大龍王;所作已辦,捨離重擔,逮得已利,盡諸有結,到於彼岸——菩薩摩訶薩二萬人俱,皆不退轉,得陀羅尼及無礙辯,獲大神通,善能出生諸深三昧,念慧堅誓,智慧方便到於彼岸,其名曰:行志菩薩摩訶薩、師子志菩薩摩訶薩、妙色志菩薩摩訶薩、增[1]去志菩薩摩訶薩、增長志菩薩摩訶薩、無量志菩薩摩訶薩、法志菩薩摩訶薩、彌勒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摩訶薩、那羅延菩薩摩訶薩,如是上首二萬菩薩。復有四萬天子——皆向大乘——及餘無量釋梵護世。
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萬億大眾恭敬圍遶,而為說法。
爾時,世尊却後三月當捨身命,入般涅槃。當于是時,佛法勝妙,極為增盛,隱蔽一切諸外道等。
爾時,千世界主那羅延菩薩從[2]坐而起,整於衣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如來不久當捨身命,畢竟涅槃。今如來法極為最上,能悉隱蔽一切外道無信敬者。
「善哉!世尊![3]惟願如來護諸菩薩,令得現生一切諸善,善根增上,其心歡悅,增益威德,不斷佛種,護持法眼及與僧眼;惟願如來攝救一切諸眾生等,分別演說向涅槃道。所說正法,若佛滅後,令諸菩薩流通不斷,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久住於世,不離見佛、聞法、供[4]養僧。增益念力不忘諸法,增益慧力覺了深法,增長進力得進解義,得具慚力淨自心故,具足愧力捨離一切諸惡法故,得堅固力威儀具足故,有牢強勇健除斷一切諸結使故,有大雄猛所住無畏故。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不失功德、不失正法、不失慧、不失智、不失菩[5]薩心,志念堅固,親友究竟,令諸眾生乃至涅槃,如說、如作不誑眾生住滿佛法;不求自施悉捨於一切,自如教住住三淨戒,自住淨忍心無麁獷,於諸眾生其心平等,自住精進作一切業、自住諸禪具三善戒、自善住慈不依著於一切禪定、自住明慧離諸邪見,一切法中得於照明;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無有疲惓,不求恩報,常念修行一切人天所有善處,住一切智心如門閫;心不趣向聲聞、緣覺,心常趣法、不趣於欲,為法王利、非人天利,行智慧、行佛智所說,以法養命、非飲食活,遠離貪欲、攝受一切,遠離瞋恚、於諸眾生無侵害心,遠離愚癡、離諸法闇,出過眾魔離諸結惱,善巧方便善趣諸門?」
如是問[6]已。爾時,世尊告千世界主那羅延:「善哉!善哉!那羅延!汝今乃能為諸菩薩問於如來如是之義。那羅延!汝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菩薩摩訶薩如是諸行,所得功德復過於是。」
時那羅延菩薩歡喜白言:「善哉!世尊!受教而聽。」
佛告那羅延:「菩薩摩訶薩有三昧,名集一切福德。菩薩成就是三昧者,不失功德、不失正法、不失於慧、不失於智、不失見佛聞法供僧,勤修四攝,自住布施,乃至自住於善方便,成就此[7]功及餘功德。」
爾時,世尊敷演說是集一切福德三昧名已,即便默然。
爾時,有大力士名曰淨威,成就大力,居毘舍離大城,作如是念:「我大力士成就大力,閻浮提中所有眾生無有大力與我等者。我先聞有沙門瞿曇成就大力,具足十力那羅延身。」
復作念言:「我當往觀沙門瞿曇何如我也?」
爾時,淨威力士出毘舍離大城,趣菴羅園大法講堂。到已,瞻覩如來、應、正遍覺,佛大威德,百千萬眾恭敬圍遶,而演說法,猶如須彌顯于大海,周匝端嚴,極為微妙。當初覩見於如來時,得大信樂愛敬之心,即前投地,禮如來足,右遶三匝,却住一面,合掌頂上,一心觀佛。
是時,世尊知是淨威力士心已欲降伏,故告大目連:「[8]目連!汝往取吾昔菩薩時為娉瞿夷釋種女故[9]捔力時箭。」
爾時,目連白世尊言:「我都不見知在何處?」
爾時,世尊從於右足放大光明,名曰照明,是光遍照三千大千此佛世界。時三千大千世界之下,大金剛輪箭在彼竪。
爾時,世尊告大目連:「汝見此界大金剛輪箭在彼竪不?」
目連白言:「已見。世尊!」
佛告目連:「汝取持來。」
時大目連即下至彼,如大力士屈伸臂頃,一切大眾皆見其去,即便持來授與如來,作如是言:「世尊!是菩薩時父母生力?為神通力?」
佛言:「是菩薩時父母生力,非神通力。目連!菩薩若以神通之力,是箭即過無量無邊諸佛世界。」
大德目連白言:「[10]世尊!乃是菩薩父母所生福德之[11]力。」
佛告目連:「如十人力等一健牛力、十健牛力等一青牛力、十青牛力等一凡象力、十凡象力等一羅迦象力、十羅迦象力等一迦尼象力、十迦尼象力等[12]一香象力、十香象力等一毘陀象力、十毘陀象力等一無鬪象力、十無鬪象力等一伊沙陀象力、十伊沙陀象力等一安禪象力、十安禪象力等一[1]婆摩象力、十[A1]婆摩象力等一青象力、十青象力等一黃象力、十黃象力等一赤象力、十赤象力等一白象力、十白象力等一赤蓮花象力、十赤蓮花象力等一紅蓮花象力、十紅蓮花象力等一香象力、十香象力等一大香象力、十大香象力等一繫羂師子王力、十繫羂師子王力等一力士力、十力士力等一大力士力、十大力士力等一遮㝹羅力、十遮㝹羅力等一大遮㝹羅力、十大遮㝹羅力等一波[2]建提力、十波建提力等一大波建提力、十大波建提力等一地天子力、十地天子力等一堂天子力、十堂天子力等一持風天力、十持風天力等一持鬘天力、十持鬘天力等一常醉天力、十常醉天力等四天王中一天子力、一切四天中天子力等一[3]天王力、十天王力等三十三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三十三天中天子力等一帝釋力、十帝釋力等焰天中一天子力、一切焰天中天子力等一焰天王力、十焰天王力等一兜率陀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兜率陀天中天子力等一兜率陀天王力、十兜率陀天王力等化樂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化樂天中天子力等一化樂天王力、十化樂天王力等他化自在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他化自在天中天子力等一他化自在天王力、十他化自在天王力等魔天中一天子力、一切魔天中天子力等一魔王力、十魔王力等半那羅延力、十半那羅延力等一那羅延力、十那羅延力等一大那羅延力、十大那羅延力等一百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劫修行菩薩力、十千劫修行菩薩力等一萬劫修行菩薩力、十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4]十萬劫修行菩薩力、十十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5]百萬劫修行菩薩力、十百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6]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百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百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7]百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8]等一萬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萬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無生法忍菩薩力、十得無生法忍菩薩力等一十地菩薩力、十十地菩薩力等一後身菩薩力。是故,目連!菩薩成就如是力故,生便即能行於七步。
「目連!若此世界佛不持者,便壞不住。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當其生已,行七步時,此界大地[9]從廣六十八千由旬;菩薩生已,當下足時,便當[10]却沒深百千由旬;還舉足時,復當[11]踊出百千由旬;以佛持故,令是世界不動無壞、眾生無惱。最後身菩薩始初生時,則便具有如是力。
「目連!十初生菩薩力等一盛年菩薩力。目連!菩薩摩訶薩成就是力,趣向道場覺於菩提;如是當趣道場時力,比道場上[12]座時之力,超過百千;復以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不可壞力,成就具足,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目連!假使一切世界眾生悉得具足垂成菩提菩薩之力,[13]比於如來處非處智力,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得具如是十種之力,名為如來、應供、正遍[14]覺。是故,目連!如來之力為本善根之所護持,無增、無減。此中不明菩薩通力,菩薩若用神通力者,能以恒河沙等世界,置於足指一毛端上,擲過無量無邊恒[15]河沙世界。如是往來,不令眾生有於苦惱;如是神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不可數知無等等。若當如來盡現所有神通力者,汝等聲聞尚不能信,況復其餘諸眾生也?
「目連!菩薩趣詣道場上時,觀於地大、水、火、風大悉為一界,所謂空界。是故,大地而不壞敗、眾生無惱。」
時淨威力士從如來所,聞說菩薩父母生力。聞已,驚怪身毛皆竪,生希有心。從[16]坐而起,[17]正於衣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今憍慢悉皆摧滅,從如來所聞菩薩力故。世尊!我今歸依佛、法、眾僧,發於無上正真道心,為欲安樂一切眾生,願得具足如來之力。」
爾時,復有十千天子聞淨威力士作如是語,皆發無上正真道心,亦作是[18]念:「世尊!願令我等得如是力,如今如來、應供、正遍覺。」
爾時,那羅延菩薩白言:「世尊!云何名為菩薩所修[19]集一切福德三昧?如來先說是名字已,即便默然。世尊!今[20]當敷演解說是集一切福德三昧,云何菩薩得是三昧?」
爾時,世尊告千世界主那羅延菩薩:「那羅延!無有菩薩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而不[21]隨是集一切福德三昧者。何以故?一切福德無有不入初發心中。那羅延!猶如江河一切諸流無有不入大海中者。如是,那羅延!所有福德若施戒修,有漏、無漏、世間、出世間、若天、若人,所有福德,皆悉攝在發菩提心[1]中。是故,那羅延!若善男子、善女人欲集一切諸福德者,當發無上正真道心。
「那羅延!猶如寶山——所謂須彌、目真隣陀、摩訶目真隣陀、輪圍山、大輪圍山——及諸餘山藥木叢林,村邑聚落大小諸城,閻浮提、弗婆提、瞿耶尼、欝單越,諸四天下,及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日月星宿若日月蝕,一切皆攝三千大千世界之內,乃至百億四天下皆悉在中。如是,那羅延!所有一切諸凡夫福,若學人福、無學人福、若菩薩福、若如來福,一切皆攝在於菩薩初發心中。是故,那羅延!若欲攝取一切福德,當發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那羅延!若四天下一切眾生,悉具轉輪大王福德,若有初發大乘道心,福德智慧殊勝於彼。那羅延!如四天下一切眾生,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是眾生界之所攝者,是一一眾生皆具轉輪大王福德,是諸轉輪大王福德為一轉輪大王德聚,是一一眾生復具是德。於意云何?是諸福德寧為多不?」
那羅延言:「是一人福尚多無數,況復無量阿僧祇人所有德聚?」
佛言:「那羅延!置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乃至恒河沙等世界所有眾生,悉具轉輪大王福德。那羅延!於意云何?是諸德聚寧為多不?」
那羅延言:「世尊!若一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具足轉輪大王所有德聚,尚多無量無邊阿僧祇;況復無量無邊世界眾生具足轉輪大王福德之聚?」
「那羅延!我今知已而唱是言,有初發菩提之心,所有德聚比前德聚,百分不及其一,千分百千分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是名初說入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那羅延!如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滿此一千世界,那羅延!有人復以滿千世界七寶布施。於意云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為勝?」
那羅延言:「世尊!梵王慈福無量無邊。」
「那羅延!置是千世界梵王慈心。若二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滿此二千世界,那羅延!若復有人以滿二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汝意云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為勝?」
那羅延言:「世尊!梵王慈福無量無邊。」
「那羅延!如三千大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滿此三千大千世界,若復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於意云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為勝?」
那羅延言:「世尊!梵王慈福無量無邊。」
那羅延言:「世尊!施福比慈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言:「如是四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滿此四千世界、五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滿此五千世界、十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滿此十千世界、百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滿此百千世界,那羅延!若人以滿百千世界所有七寶持用布施,所得福聚比慈福德,慈福為勝。
「那羅延!正使是等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眾生各具慈心,如百千世界大梵天王所有慈心,是諸慈心福德之聚。欲比菩薩初發道心,專志增上,為脫一切所有眾生,無幻無偽,實為一切眾生修行慈心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億分、百億分、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那羅延!是故,當知若欲修集一切福德,是善男子、善女人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2]菩提。今發、當發,具足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聚,是第二說入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那羅延!汝意云何?東方虛空為普遍不?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所有虛空為普遍不?」
那羅延言:「世尊!東方虛空尚不得邊,何況十方不可說無量無邊隨有世界虛空普遍?」
佛言:「那羅延!假令有人乃至百千萬億劫中引諸喻說,欲盡虛空得其邊際,不得其邊。那羅延!我今引喻以明斯義,為欲成滿是集一切福德三昧故,亦令增益諸有修集福德眾生增長志欲,令向大乘菩薩摩訶薩滿大精進。
「那羅延!若以芥子盛滿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滿中芥子,假令有人持過東方百千恒河沙等世界下一芥子,如是東行,盡是芥子,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那羅延!若復恒河沙等世界滿中芥子,那羅延!頗有人天能數如是一切芥子知其數不?」
時那羅延白言:「世尊!若四天下一切眾生成就智慧如舍利弗,於一劫數猶尚不能數其一分,況能數盡大芥子聚?」
「那羅延!假令有人過於東方恒河沙世界著一芥子,如是東行盡是芥子,猶故不得世界邊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那羅延!如是世界虛空普遍,設有人天以滿中七寶持用布施,那羅延!於意云何?是福德聚寧為多不?」
那羅延言:「無量,世尊!無邊,世尊!」
佛言:「那羅延!是人所有福德之聚,欲比初發道心菩薩,成就志欲,無幻、無偽,勤修精進,為脫一切眾生,起大慈大悲所集德聚,是施德聚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十方一切所有諸[1]物虛空[2]皆悉周遍,那羅延!菩薩慈心亦復如是,遍滿十方諸佛世界,所有眾生皆悉普遍。
「那羅延!是菩薩慈心所及眾生,令悉具足轉輪大王所有福德,如是帝釋所有福德,如是梵王所有福德。若有菩薩初發道心,專志趣向,無幻、無偽,勤修精進,為脫一切所有眾生,起慈悲心而趣向之,行於愍悼所得福德,是福勝彼一切眾生具轉輪王、帝釋、梵王所得功德。那羅延!是第三說入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具轉輪大王福德,比帝釋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為帝釋,比梵王所有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悉具足大梵天王所有福德,比一斷欲優婆塞所有福慧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所不能及。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為斷欲優婆塞所有福慧,比舍利弗所有福慧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福德智慧如舍利弗,比一緣覺所有福慧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若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悉具緣覺所有福慧,比一五百劫中修行菩薩所有福德智慧百分不及一。[3]入集一切福德三昧應如是[4]學。」
說是法時,三萬二千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心。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人天伎樂同時俱作,人天雨花積至于膝。
天、龍、夜叉、乾闥婆、釋梵護世,皆作是言:「世尊!是初發心者悉勝我等。世尊!我等亦當利是善男子、善女人,已發、今發、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我等解佛所說義,若有眾生不發無上正真道心,則不能趣是集一切福德三昧,不能正入;若有眾生發於無上正真道心,則能得趣是集一切福德三昧,亦能正入。」
爾時,淨威力士白言:「世尊!以何等法能得成就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佛言:「善男子!成就一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一法?謂不捨於一切智心。善男子!是名成就一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成就二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謂聞法無厭、聞已修行。善男子!是名成就二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成就三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三?謂離諸惡、修行善法、善巧迴向。善男子!是名成就三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成就四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所謂[5]戒淨、見淨、心淨、慧淨。善男子!是名成就四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成就五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五?所謂專意發菩提心、常真實語、無有諂偽、無有嫉妬、於一切眾生心常平等。善男子!是名成就五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成就六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六?所謂親近於善知識、離惡知識、遠離眾閙、閑居寂靜、不捨大慈、於諸眾生起大悲心。善男子!是名成就六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成就七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七?所謂修定、善於智慧、善知於因、善知於緣、正直而住、修集於道、修行道時無有懈怠。善男子!是名成就七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成就八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八?謂調柔身、調柔心、觀受、觀法、未生惡法令其不生、已生惡法斷之令滅、未生善法方便令生、已生善法護令增長。善男子!是名成就八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成就九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九?觀過法無盡、現法無盡、來法無盡、觀法如幻、等覺三世、如一切法知而忍之、不謗於空、不分別無相、不願諸有。善男子!是名成就九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成就十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6]為十?謂解無[7]我、忍於無命、不疑無人、緣法無常、於諸生處如地獄想、觀四大如毒蛇、觀入如空聚、觀陰如魁[8]𮫨、流出諸有想、樂修解脫。善男子!是名成就十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爾時,淨威力士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成就一切福德莊嚴者,應聽是三昧;菩薩摩訶薩欲集一切福德者,應聽是三昧;若菩薩摩訶薩欲得不思議福德者,應信是三昧、應聽是三昧;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無盡福德者,應當修行於是三昧;若菩薩摩訶薩欲到一切福德大海者,應當受持讀誦修[1]說於是三昧;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百福相者,應當修行於是三昧。」
爾時,淨威力士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何法相應成就,滿此一切福德莊嚴、修集一切福德、不可思議福德、無盡福德、大海福德滿百福相?」
爾時,佛告淨威力士:「善男子!有於三法為福德柱、福德莊嚴、福德來集、福德增廣、福德無盡、福德大海、福德叵思。何等三?謂[2]一布施莊嚴、持戒莊嚴、多聞莊嚴。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莊嚴?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生是心,若布施時不見施心、不見所施及以受者、不見眷屬。若有乞者來有所求,為攝護故,不以王位、封邑、財物諸珍寶等而有悋惜,生於異心。
「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今我此身悉已給施一切眾生,況餘財物?若已施者,終無悔心。須財施財、須食施食、須飲施飲、須眼施眼、須肉施肉、須血施血、須髓施髓、須於支節施與支節、須頭施頭,我悉當施,況餘財物?穀米、金銀、衣服、瓔珞、象馬、車乘、國城、王宮男女、妻妾、奴婢、眷屬無不捨者,若有眾生隨其所須而求索之,我隨所有悉當施與,無有憂悔,不望其報。起慈悲心為攝眾生,攝取眾生乃至成佛,終無有盡。』善男子!若有菩薩發如是心,[3]名菩薩布施莊嚴。
「復次,善男子!菩薩不自觀計身命,寧捨身命終不為惡;不為養身邪命自活,寧捨身命不惱於他;不為封邑造行諸惡、不為眷屬熾然諍訟、不為妻妾及以男女嫉利他財,不生慳心,常恒少欲,乃至不生一念惡心,況復多也?為斷慳貪不生瞋恚,無瞋恚故正行相應,正行[A2]相應故到於正處,到正處故正戒相應,正戒相應故親善知識恭敬供養,恭敬供養善知識故得聞正法,聞正法已如說修行,如說修行已則能利益邪道眾生,不作眾惡隨順善法,得[4]知方便、知眾生根。善男子!而是菩薩行施莊嚴得是功德。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生內外想,若內地大、若外地大,等無異想。何以故?身猶如牆壁、草木,如影、如炎,無知、無思、無作、無堅,四大所攝。若有斫截刀杖、瓦石撾打之者,終不生報。不觀計身、不愛壽命,於諸眾生不起瞋恚,彼眾生所修慈悲心。
「善男子!猶如藥樹,若有取根、莖節、枝葉、花鬚及果,終不作念:『取根莫取莖、取莖莫取根。』如是乃至枝葉果實亦爾。而是藥樹都無想念,然能寂滅一切眾生若上、中、下所有病患。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四大身生藥樹想,隨諸眾生,須手與手、須脚與脚、須眼與眼、須肉與肉、須血與血、須骨與骨、須髓與髓、須頭與頭、須支節者施與支節。善男子!若是菩薩以如是心行施莊嚴,趣向無盡。
「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為慳眾生令成滿施、少福眾生具滿福德、貧窮眾生滿大封邑,若捨支節為令眾生具滿支節。如是布施不向三處。何等三?不求王位自在、不求大富自樂、不向聲聞緣覺菩提。
「如是布施為滿四淨。何等四淨?謂佛土淨、菩薩僧淨、化眾生淨、迴向一切智淨。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是,迴向四淨。
「復次,菩薩摩訶薩施[5]住無盡。何等名為菩薩施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四法布施,是施有盡。何等四?謂不迴向、無有方便、所為下劣、近惡知識。善男子!是名菩薩四法布施,是施有盡。
「善男子!菩薩有四法布施,施住無盡。何等四?謂迴向菩提、有巧方便、為得法王、近善知識。善男子!是名菩薩四法施住而不可盡。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念三法而行布施,謂念不離菩提之心、憐愍一切所有眾生、不違佛語不望果報。善男子!是名菩薩念於三法而行布施。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安置眾生於三法中而行布施。何等三?謂安眾生菩提道中而行布施、為安眾生善讚法中而行布施、為安眾生著無上門中而行布施。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安置眾生於三法中而行布施。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悕望[6]二法而行布施。何等二?所謂悕望有大封邑、能行捨心。善男子!是名菩薩悕望二法而行布施。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為滿二法而行布[7]施,謂智與慧。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為滿二法而行布施。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進趣二法而行布施。何等二?謂盡智、無生智。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進趣二法而行布施。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四施。何等四?謂等心行施、不望果報施、向菩提施、滿[A3]調寂施。善男子!是名菩薩修行四施。
「是故,善男子!菩薩欲趣至無盡福,應當修行如是布施。」
爾時,淨威力士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說施攝取一切佛之正法。世尊!若有菩薩成就是施,無有能量是菩薩福。」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若有菩薩成就具足如是布施,知是菩薩成就具足無盡福德大海福德,不貧聖法成大封邑,住在法流獲得大財,具足七財成大福德,持百福相為大福田,養育一切諸眾生等。」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上
校注
[0988017] 卷上缺【宮】 [0988018] 藏【大】,藏法師【宋】【元】【明】 [0988019] 舍【大】,耶【宋】【元】【明】 [0989001] 去【大】,法【宋】【元】【明】 [0989002] 坐【大】,座【宋】【元】【明】 [0989003] 惟【大】*,唯【宋】*【元】*【明】* [0989004] 養【大】,〔-〕【宋】【元】【明】 [0989005] 薩【大】,提【宋】【元】【明】 [0989006] 已【大】,已默然而住【宋】【元】【明】 [0989007] 功【大】,功德【宋】【元】【明】 [0989008] 目連【大】,〔-〕【宋】【元】【明】 [0989009] 捔【大】,角【明】 [0989010] 世尊【大】,世尊如何【宋】【元】【明】 [0989011] 力【大】,力耶【宋】【元】【明】 [0989012] 一香象力十香象力等【大】,〔-〕【明】 [0990001] 婆【大】,娑【宋】【元】【明】 [0990002] 建【大】*,揵【元】【明】* [0990003] 天【大】*,大天【宋】*【元】*【明】* [0990004] 十【大】下同,千【宋】【元】,百【明】下同 [0990005] 百【大】下同,千【明】下同 [0990006] 千【大】下同,百千【明】下同 [0990007] 百千【大】下同,萬千【明】下同 [0990008] (等一…菩薩力)二十五字【大】,〔-〕【明】 [0990009] 從【大】,縱【宋】【元】【明】 [0990010] 却【大】,都【宋】【元】【明】 [0990011] 踊【大】,涌【元】【明】 [0990012] 座【大】,坐【宋】【元】【明】 [0990013] 比【大】,甫【宋】,〔-〕【元】【明】 [0990014] 覺【大】,知【宋】【元】【明】 [0990015] 河【大】*,〔-〕【宋】*【元】*【明】* [0990016] 坐【大】,座【宋】【元】【明】 [0990017] 正【大】,整【元】【明】 [0990018] 念【大】,言【宋】【元】【明】 [0990019] 集【大】*,習【宋】*【元】*【明】* [0990020] 當【大】,開【宋】【元】【明】 [0990021] 隨【大】,修【宋】【元】【明】 [0991001] 中【大】,〔-〕【宋】【元】【明】 [0991002] 菩提【大】,菩提心【宋】【元】【明】 [0992001] 物【大】,〔-〕【宋】 [0992002] 皆悉周遍【大】,悉受【宋】【元】【明】 [0992003] 入【大】,分【宋】【元】【明】 [0992004] 學【大】,覺【宋】 [0992005] 戒【大】,成就【宋】【元】【明】 [0992006] 為【大】,〔-〕【宋】【元】【明】 [0992007] 我【大】,我想【元】【明】 [0992008] 𮫨【大】,膾【元】【明】 [0993001] 說【大】,行【明】 [0993002] 一【大】,〔-〕【元】【明】 [0993003] 名【大】,是名【宋】【元】【明】 [0993004] 知【大】,智【宋】【元】【明】 [0993005] 住【大】*,主【宋】*【元】*【明】* [0993006] 二【大】*,一【宋】*【元】*【明】* [0993007] 施【大】,施何等【宋】,施何等二【元】【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2 冊 No. 382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毛佩君、廖予安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