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護國尊者所問[1]經卷第二
爾時,世尊告尊者護國言:「有四種法,於諸菩薩而為縛法。
「何等四法?一者、輕慢他人,二者、於世間事方便趣求,三者、散亂用心如行嶮難,四者、於其眷屬一心貪著。如是四法為菩薩縛。」
復說頌曰: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告尊者護國言:「若有補特伽羅於菩薩乘不依法行,有是過失者[5]當得不依法者而來敬愛,懈怠者得懈怠人敬愛、無智者得無智人敬愛。如是,互相敬愛、貪著利養、嫉妬貴族、懈怠狂亂、綺語兩舌、諂佞他人、虛誑父母及自師長。
「或入王城及諸聚落,不為利益眾生化諸群品,一向妄言:『我是大智,多聞博識。』誑惑有情,唯求財利,輕棄善法都無所獲,猶如破器無堪貯用。於彼眾人多生怨惡,聽信邪言,虛妄推度,是法說非、非法說是,於佛正法無心愛樂。生於下族貧賤之家,為見少利[6]來投佛法,希求出家及得為僧,行非梵行,於佛法教全無所成,何況大智?」
佛告尊者:「如是補特伽羅不應說法。人天之善尚不能續,何況菩提而得成就?」
爾時,世尊復告尊者護國言:「有八種補特伽羅遠離菩提,不得為說殊妙之法。」
護國白言:「何等八種補特伽羅?唯願說之。」
佛言:「一者、蔑戾車處於彼受生;二者、貧窮之家於彼受生;三者、下賤之家於彼受生;四者、縱得人身,醜陋、癡鈍;五者、具足蓋纏,身心憂慼;六者、棄背賢善、親近惡友;七者、長有疾病,身體尫羸;八者、眾苦逼迫,直至命終。如是八種補特伽羅遠離菩提,不得說法。」
於是護國復白佛言:「不應說法更有何義?」
佛言:「護國!若有補特伽羅無決定者,我不說菩提;於虛妄者,我不說清淨行;於懈怠者,我不說菩薩行;於慳悋者,我不說供佛行;於我慢者,我不說波羅蜜清淨;於無慧者,我不說斷疑法;於嫉妬者,我不說心清淨;於無信根者,我不說總持法;於無德者,我不說善逝法;於貪親愛者,我不說身清淨;於不善律儀者,我不說謗佛有過失法;於妄言者,我不說語清淨;於我慢者,我不說恭敬法;於無識者,我不說修學法;於為身命者,我不說求於道法。如是補特伽羅不應說法。」
時護國白言:「於意云何?」
佛言:「[7]護國!為此有情愚癡迷惑、心識顛倒、虛妄分別、不依法教,乃至天上人間不應為說。」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告尊者護國言:「我[3]於過去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時有佛出世,號曰[4]成義意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有大國王名曰[5]發光,主閻浮提,其地廣闊一萬六千由旬,其中州城數滿二萬。其發光王所居城邑名曰寶光,其城東西長十二由旬,南北闊七由旬,城有七重七寶所作。彼王善行八正之道,種族豪盛有千俱胝,其國人民壽十俱胝歲。
「王有太子名曰[6]福光,諸根具足,色相端嚴,殊妙第一。太子生時,有[7]千寶藏從地涌出——內有一藏現王殿前,滿中七寶,高七人量——復令一切眾生所作如意,乃至禁縛之者俱得解脫。又,彼[8]大子生得七日,一切[9]伎藝、工巧、算術皆悉明了,乃至世、出世間一切事業無不通解。
「於夜分中有淨光天子來為說法,告太子言:『福光諦聽!汝須息心,不應散亂,於諸塵境常當遠離。晝夜思惟有為之法,當觀無常、壽命盡時誰是救者,於諸非法而生怖畏。』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卷第二
校注
[0005001] 經【大】,大乘經【宋】【元】【明】【宮】 [0005002] 譯【大】,第二譯【元】 [0005003] 淪【大】,輪【宮】 [0005004] Kalirāja. [0005005] Syāmaka. [0005006] Bharata. [0005007] Māṇava. [0005008] Sutasoma. [0005009] 志【大】,至【明】 [0005010] 無垢 Vimalatejas. [0005011] 月光 Candraprabha. [0005012] 輸婆 Śubha. [0005013] 寶髻 Ratancūḍa. [0005014] Tūla. [0005015] 安意 Dhrtimat. [0005016] 星賀 Siṃhala. [0005017] 妙眼 Sunetra. [0005018] 福光 Puṇyarasmi. [0005019] 法財 Kāñcanavarṇa. [0005020] 蓮目 Utpalanetra. [0005021] 病【大】,痛【宮】 [0005022] 大醫王 Vaidyarāja. [0005023] 腦【大】,惱【明】 [0005024] 成利 Arthasiddhi. [0005025] 普現 Sarvadarśin. [0005026] 大智 Jñānavatī. [0006001] 多聞 Viśrutaśrī. [0006002] 孝【大】,老【宮】 [0006003] Tittiri. [0006004] Kusaumya. [0006005] 獲【大】,獰【宋】【元】,獵【宮】 [0006006] Kuṇāla. [0006007] 行【大】,令【元】【明】 [0006008] 㘅【大】,銜【明】 [0006009] 倍【大】,陪【宋】【宮】 [0006010] 犯【大】,狔【宋】 [0006011] 後【大】,是【元】【明】 [0006012] 坊【大】,方【宋】【元】【明】【宮】 [0007001] 性本【大】,本性【元】【明】 [0007002] 池【大】,地【明】 [0007003] 間【大】,閒【宋】【元】【明】【宮】 [0007004] 以上梵初品。Nidāna. [0007005] 當【大】,賞【宮】 [0007006] 來【大】,求【元】【明】 [0007007] 護【大】,獲【明】 [0008001] 佛【大】,物【明】 [0008002] 辯【大】,辦【元】 [0008003] 於【大】,于【明】 [0008004] 成義意 Siddhārthabuddhi. [0008005] 發光 Arcisman. [0008006] 福光 Puṇyarasmi. [0008007] 千【大】,七【明】 [0008008] 大【大】,太【宋】【元】【明】【宮】 [0008009] 伎【大】,技【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2 冊 No. 321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