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礙解道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覺者
論母
- [P.1]聽聞之慧是聞所成智。
 - 聽聞後律儀之慧是戒所成智。
 - 律儀後定之慧是修定所成智。
 - 緣攝受之慧是法所依智。
 - 攝過去、未來、現在之諸法所決定之慧是會得智。
 - 觀現在諸法變壞之慧是觀生滅智。
 - 思擇所緣而觀破壞之慧是正觀智。
 - 怖畏近住之慧是過患智。
 - 停止簡擇欲解脫之慧是捨諸行智。
 - 外出離、退轉之慧是種姓地智。
 - 俱出離、退轉之慧是道智。
 - 加行止滅之慧是果智。
 - 觀所斷之慧是解脫智。
 - 正觀其時所修得諸法之慧是觀察智。
 - 內決定之慧是事之種種相智。
 - 外決定之慧是行境之種種相智。
 - 所行決定之慧是所行之種種相智。
 - 四法決定之慧是地之種種相智。
 - 九法決定之慧是法之種種相智。
 - 通智之慧是所知義之智,徧智之慧是度義之智,斷之慧是永捨義之智,修習之慧是一味義之智,現證之慧是觸接義之智。
 - [P.2]義之種種相慧是義無礙解智,法之種種相慧是法無礙解智,詞之種種相慧是詞無礙解智,辯之種種相慧是辯無礙解智。
 - 住之種種相慧是住義之智,等至之種種相慧是等至義之智,住等至之種種相慧是住等至義之智。
 - 以無散亂清淨為體而斷漏之慧是無間三摩地智。
 - 見增上與寂靜得住乃妙勝解之慧是無諍住之智。
 - 具二力止三行依十六智行及九三摩地行得自在之慧是滅盡定智。
 - 正知者流轉永盡之慧是般涅槃之智。
 - 一切諸法之正斷、滅、不近住性之慧是齊首義之智。
 - 別性、異性、一性、威力永盡之慧是漸損義之智。
 - 依不怠、持心精勤義之慧是發勤之智。
 - 說明種種法之慧是顯示義之智。
 - 通達一切諸法之攝一、異性、一性之慧是見清淨之智。
 - 已解之慧是忍智。
 - 觸之慧是深解智。
 - 總攝之慧是分住智。
 - 增上性之慧是想退轉智。
 - 異性之慧是思退轉智。
 - 攝持之慧是心退轉智。
 - 空性之慧是智退轉智。
 - 最捨之慧是解脫退轉智。
 - 如義之慧是諦退轉智。
 - 決定身、心於一依攝持樂想、輕想力神通義之慧是神通類智。
 - 依尋思徧滿之力深解異性、一性聲相之慧是耳界清淨智。
 - 依三心之徧滿,依〔五〕根明淨之力深解異性、一性識行之慧是心差別智。
 - 依緣所轉之諸法徧滿異性、一性業之力深解慧是宿住隨念智。
 - 依光曜之力見異性、一性之色相義之慧是天眼智。
 - 具六十四行相三根得自在之慧是漏盡智。
 - [P.3]徧智義之慧是苦智,斷義之慧是集智,現證義之慧是滅智,修習義之慧是道智。
 - 有苦智、苦集智、苦滅智、順苦滅道智。
 - 有義無礙解智、法無礙解智、詞無礙解智、辯無礙解智。
 - 有根上下智。
 - 有情意樂意趣智。
 - 有對偶示導智。
 - 有成大悲智。
 - 有一切智智,有無障智。
 - 如是有七十三智,此等七十三智中,六十七智是共於聲聞,六智是不共於聲聞。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43 冊 No. 19 無礙解道(第1卷-第2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