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子雍如禪師語錄卷二
康熙[A1]己卯冬日。涿州坡河屯信士袁善人率領眾姓人等。請住雨花庵。師受請至。
山門。曰解脫門八字打開。何妨一任縱橫。卓拄杖三下便入。
韋馱殿。曰昔前你是主我是賓。今朝我是主汝是賓。大家勇猛著。扶起破沙盆。便燒香。
大殿。曰指天指地獨稱尊。忽遇雲門跛腳孫。一棒打開心地印。從今不放佛稱尊。然雖如是。且道新長老到來又且如何施設。喝一喝大展三拜。
方丈。曰這箇獅子窟。是凡是聖一齊從此入。英靈衲子都到來。大棒當頭莫教惜。
塔夫人金夫人請師上堂。僧問昔日[A2]已吹無孔笛。今朝猶弄沒絃琴。自我調高人不識。這回猶自覓知音。如何是君。師曰當堂獨坐。進曰如何是臣。師曰依門靠戶。進曰如何是君視臣。師曰眼前童子面前人。進曰如何是臣向君。師曰晨昏無間甚殷勤。進曰如何是君臣道合。師曰有眼明如日真金火裏看。迺卓拄杖曰。拈起也遍歷乾坤。放下也一毫無涉。不拈不放堂堂獨露。且道露箇甚麼。喝一喝曰。當堂不正座。卻付兩頭機。
趙門蒼氏夫人請上堂。又總大師問鐘鼓齊鳴即不問。賓主相見是如何。師曰兵隨印轉。將逐符行。進曰如何是主。師曰有眼難睹。進曰如何是賓。師曰滿面紅塵。進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莫邪全正令。進曰如何是賓中賓。師曰清風拂白雲。進曰把住時密不通風。放行時頭頭合轍。且道把住的是放行的是。師曰不得分身兩處看。進曰恁麼則香風吹滿三千界。果然無處不稱尊。仰大師問結解放收俱不問。請師指示五家宗。如何是臨濟宗。師曰昨夜天晴今日雪。進曰如何是雲門宗。師曰腳跟下薦取。進曰如何是溈仰宗。師曰父子不傳。進曰如何是法眼宗。師曰孤峰獨露。進曰如何是曹洞宗。師曰玉轉珠迴。進曰五宗[A3]已蒙師指示。向上全提是如何。師卓拄杖曰會麼。迺曰今日七完且喜逢春。山河大地萬物皆新。諸禪德勿沉吟。痛棒熱喝莫生嗔。參到水窮山盡處。人法雙忘處處真。喝一喝曰金鎚不用紅爐煉。日用無私耀古今。卓拄杖下座。
師誕日上堂。從上家風即不問。今日菩薩聖誕於和尚是同是別。師曰一椎兩當。進曰只今母難之期應當諷經。
祝國為甚麼呵佛罵祖。師曰知音知後更誰知。進曰龍象遠垂光燦爛。盡教海屋更添籌。師曰讚嘆有分。又總大師問燕山環玉水。海屋自添籌。師曰庭前嫩草年年綠。嶺畔閒雲去復來。進曰古人道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豈不是無中道有句。師曰路遙知馬力。進曰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豈不是有中道無句。師曰事久見人心。進曰皓布褌曰傅大師只頌得法身邊事。未頌得法身向上事。又作麼生。師曰皓公雖道得十成也落在第二。進曰如何是第一。師曰昨宵皓月明如鏡。今日秋光滿道途。進曰雖然蜀景花前度。半祝皇圖半贈君。師曰瞞你不得。僧問如何是佛。師曰眉間寶劍。進曰如何是法。師曰袖裏金鎚。進曰如何是僧。師曰殺人不展眼。僧問如何是沙彌戒。師曰有水皆含月。進曰如何是比丘戒。師曰無山不帶雲。進曰如何是菩薩戒。師曰金風吹玉管。那個是知音。問因齋慶讚即不問。如何是肉眼。師曰庭前花似玉。進曰如何是天眼。師曰一道恩光射太虛。進曰如何是慧眼。師曰黑漆漆地。進曰如何是法眼。師曰摩醯羅眼莫能窺。進曰如何是佛眼。師曰鐵蛇鑽不入。楊居士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兩袖清風拂明月。一隻草履踏雲微。進曰丹桂飄香又如何悟得。師曰正是好時節。進曰悟後如何。師曰此是帝王都。進曰路逢死蛇莫打殺。師曰引不著。士禮拜而退。乃曰燕山環玉水。海屋自添籌。一條娘生褲。脫體足風流。空手把鋤頭。耕月泛浮漚。步行騎水牛。頭角未曾收。人從橋上過。赤腳下揚州。橋流水不流。六耳不同謀。古人恁麼舉。山僧恁麼判。且道是法身邊事。法身向上事。永壽今日也有一偈。舉示娘生褲子足風流。日曬風吹八百秋。明月堂前收不得。誰教此日更添籌。卓拄杖下座。
小參法語
小參。元中元鼻孔撩天。玅中玅頂門著竅。也不元也不玅。饑來喫飯困睡覺。
早參。前街鬧浩浩。後街鬧浩浩。其中著眼最分明。大地山河同一窖。
燒斗母像晚參。一天星斗不分岐。大地眾生心自迷。多感老人親點破。試看星火燒須彌。
起七小參。諸人請我開爐。動靜皆是工夫。坐到心空及第。冷灰迸出明珠。喝一喝曰。師姑原來女人做。大開兩眼莫糢糊。
解七小參。前日結今日解。中有一物長不改。大眾且道是箇甚麼物。豎拂子曰。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所以道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還知山僧落處麼。良久曰。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
楊王李太太並陳居士設齋請結制小參。問古人道要假兒孫腳下行。金雞頷下一粒粟供養十方羅漢僧。秪如羅漢僧作麼供養。師曰鶯唱柳岸花飛絮。雪點晴窗蝶夢狂。進曰無根樹子一株向何處發生。師曰半窗風月靜。一踏野雲平。進曰無陰陽地一片甚麼人住處。師曰有面目漢無插足處。進曰到處皆心意。誰是個中人。師卓拄杖曰。直下薦取。問今朝打七第一日。西來祖意大須參。庭前柏子休拈出。未審將何作指南。師曰鷓鴣啼處百花香。如何是接初機句。師曰萬象之中獨露身。如何是正令行句。師曰出頭天外看。誰是個中人。如何是烹佛煉祖句。師曰三顧茅蘆後。煙花鎖翠微。進曰恁麼則千峰勢到嶽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師曰也要當下無私使得。乃曰起七應節人天普接。有佛處不得住。樓臺月色雲收去。無佛處急走過。梅花昨夜風吹破。洗滌身心正好參。自然到處分明去。五湖四海任君看。燕州山玉[山*屏]水。頭頭盡是自家底。一段風流不讓人。喝一喝曰。逢人且說三分話。擲拄杖下座。
病起小參。終朝忙忙。疾病臨身。紅塵滾滾。沙裏淘金。不是一番寒徹骨。幾乎賺殺本來人。從此萬緣俱放下。今朝幸喜又從新。拈拄杖下座。
機緣
僧參。師問那裏來。僧曰河南。師曰河南風景若何。僧曰今年麻麥熟。師曰喂驢喂馬。僧禮退。
僧問如何是永壽境。師曰庭前花似玉。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覿面不露頂。僧曰意旨如何。師曰一棒一條痕。
尼參。師問何處來。尼曰西山。師曰西山昨夜因甚無月。尼曰照天照地。師曰因甚不照這裏。尼擬議。師便打。
尼參。問世尊初生意旨如何。師曰拄杖今日不在手。尼曰豈不是辜負世尊。師曰作家禪客。尼曰和尚也不是好心。師便打一棒。尼禮退。
僧參。師問甚處來。僧曰江南來。師曰楊子江昨日水到流是否。僧曰和尚莫眼花。師便打。僧曰和尚自領一半。
僧參。問禮拜是不禮拜是。師便打一棒。曰痛不痛。僧曰痛道痛秪是打不著。師曰打不著因甚麼卻痛。僧無語。
問尼何處住。尼曰皇城內。師曰萬歲爺在宮中麼。尼曰在秪在只是不見人。師曰太尊貴生。尼拂袖而去。
示眾一言。滿天下不是尋常話。超過麻三斤。誰敢輕假借。撞著胡張三。脫下衲衣打打打打。江南兩浙誰酬價。
示眾。拈拄杖曰。識得者箇。方知森羅萬象一法印定。且道印文在甚麼處。良久卓一下曰。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示眾。一見便見一了便了。之乎者也何日得曉。喝一喝曰。滿地落花無人掃。
示眾。清虛體無塵垢。描不成畫不就。觸處全乖如何禮究。以拂子畫○喝一喝。
示眾。滿耳聲滿眼色。太煞分明最親最切。報君知瞥不瞥。大地掀翻何處說。
示眾。僧不僧儒不儒。十字街頭當欷歔。凡不識聖不知。呵呵呵。豈是溈山牯。也非楊岐驢。
示眾。符不書斗不拜。時人說我會捏怪。從今放下接上流。不與尋常那樣待。卓拄杖曰。知我罪我貴買賤賣。
示眾。不是僧亦非尼。十字街頭指點迷。翻身棒下成龍去。野鬼閒神盡著疑。喝一喝曰。負恩者多。知恩者稀。
示眾。山僧無法說。只要你低頭。放下人我心。不用向外求。敢問諸兄弟。放不下的心在甚麼處。良久曰人我裏參。
示眾。東西南北十萬里。四聖六凡居其中。心境雙忘許你見。
示眾。昨夜三更夜半寒。不隨坐臥是真參。忽然覷破娘生面。一箇閑人天地間。
示眾。道得放參句。山僧與你箇枕頭。道不得放參句。也與你箇枕頭。且道利害在甚麼處。僧便喝。師便打。進曰婆心太切。師曰知恩者少。
師問二六時中。四威儀內。如何是得力句。進曰步步踏著。師曰且道踏著箇甚麼。僧便掌。師曰且喜得力。師又問如何是得力句。僧便喝。師曰且莫錯承當。進曰將謂別有。師曰喫棒有分。進曰舌頭總在和尚口裏。師便打。
師問。且道利害在甚麼處。僧禮拜拍手呵呵大笑。師曰與你個枕頭。
師又問。且道利害在甚麼處。進曰正好打地師曰與你個枕頭。
師又問且道利害在甚麼處進曰一日咬開白果。放出沒量大人。師曰說甚麼法。僧禮拜而退。
師擲竹篦垂問。向這裏道一句看。又總大師禮拜拾起竹篦捧上。師接得便打。進曰謝師證明。
重陽示眾。九月九佛法有。黃底菊青底柳。報君知莫外走。以拂子畫○曰。滿眼滿耳塞卻口。
從稻地經過偶成一偈
四偈
雜偈八首
三玄三要頌
總頌
南泉斬貓頌
述懷
舟行
旅泊
訪道作
遊西山
自惜
贈友人
訓徒
善法叔至。問德山被雪峰一拶。低頭歸方丈。山僧被法姪一拶。拂袖便行。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若辨得出許你會末後句。師曰今日和尚來此便是末後句也。
四賓主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9 冊 No. B465 子雍如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