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木人居在犙禪師剩稿卷四
○偈頌
庚戌元旦別慧弓首座號石箭
辛亥夏日別犢蹤溈侍者字薦犎
空石比丘(法名傳意)
片石侍者
解牧侍者(求書執杖視之字復示之以偈)
馬玉文法名法雲更字別山
宋斐然元戎回朝索記
壽陳汝德居士
壽何隆將文學七十一
壽李淨業居士
贈空渠禪人往海南住靜
贈林直衢居士
壽承乘長老六十一(初受和尚菩薩大戒)
贈覺溪王近事(法名開澤道號滌渠)
贈羅定文總戎
和尚七十一
壽劉中雷司李八十一頌(自號石洞老人)
己亥元旦舉筆頌
○詩贊
遊新州龍山國恩寺恭謁 大鑒祖師喜賦(二首)
用憨山大師韻(萬曆間大師親筆書國恩寺壁至今康熙猶存)
贈黎居士
(和尚于己亥前聞黎子有出塵之念因以書勉之時黎子以親緣未了未遂拂衣荏苒因循又覺十餘年往矣黎子之心猶不退也今庚子冬日欣然持和尚舊書來謁和尚嚮其真誠占此贈之)。
李長華總戎承 平南王命至山炷香賦贈
壽李慧菴居士六十一
贈斐然宋元戎(法名開嶽號德峰)
壽陳公孺山主(法名開諶道號玉蕖)
壽新興李邑侯乃翁卓然居士
贈王榮我高要邑侯
又
贈亨扶蔡居士
壽實峰鄧居士(法名開權)
次韻酬顒若梁隱士(居鳳城)
復印東陳居士
酬青原藥地和尚
寄懷陸義山中翰
和尚六旬作
壽柱庭鄧居士(與和尚同庚)
壽崇梵闍黎六十一(曾在柄和尚羅峰和尚本師處作闍黎)
次韻酬瑞卜何居士
次韻酬壽昌觀濤和尚
壽麗初簡居士六十一
和尚七十一
山居雜詠(十首)
山居
毘盧遮那佛贊
月智如來贊
阿彌陀佛贊
無量壽佛贊(即阿彌陀佛)
西方三聖贊
廣博樓閣三聖圖贊(一心近事請)
靈山圖贊
觀音大士贊
觀音菩薩擎蓮花贊
千手眼大士贊(謝慕真請)
準提菩薩贊
十六羅漢贊
達磨祖師贊
布袋和尚影贊
和尚影自贊(王莫愚居士請)
又(田居士請)
又(濯足影贊錫缽在旁)
又(戴居士請)
又(本山大眾請)
又
李芝木明經影贊(立蒼松下道號淨業文武兼備)
良生馬元戎影贊(道號鷲翁手扶笻常誘人受八戒)
王莫愚影贊(公善醫化千餘人結放生會法名法諝)
本心近事坐蓮影贊(花池中寫一月輪)
一心近事影贊
○記銘
西來山白象林小龍湫記
言象林之勝則小龍湫得其奇湫在象林院外左廂其水源去湫數十步即聖露泉迸出於山凹叢石間翻瀾迅疾成小澗流湫當澗流奔逸處廣不踰四尋縱不盈十仞而蜿折高低疊作三層級每層級接連橫石脊為關限隆起嶄然巧於彫鑿水行艱澀激淵而成短瀑其聲潺潺涓涓緩急中節如鳴琴如鼓瑟兩岸之石狀皆譎異參差聳卓又其石出水面者嶙峋突兀而繡蘚錢浸水下者岩宕溯匝而織苔茸石縫罅生瘦菖蒲秋海棠諸小芳草根葉蔓延縈艷纈鮮然湫三疊中者減淺下者稍闊上者淵莫可測底布璨石明沙與莓毛相牽帶水色湛徹如吠琉璃臨之者鬚眉頓鑒余雅愛其奇嘗與二三徒侶列坐湫邊亂石言談余搖犀牛兒扇自謂金谷蘭亭無以過是以彼一時暢敘名士高僧樂甚乃境興情歡斯樂則情生境外而即境無生耳見目聞無非妙用三摩提者湫下流不遠合左右溪灌作放生潭潭上古木叢林為楓為松皆百尺摩霄鷦鷯鶯雉巢厥枝柯樹下復多巨石方者危者而盤而峭俱可充床座恣禪寂快雄談因為是湫增勝云爾時會坐有居士忽問余曰湫在此龍在什麼處余急捉其鬚曰在什麼處士茫然余拓開曰者曝腮漢當面失卻龍矣。
寶象林瑞塔舍利函記
恭聞如來三祗樹德百劫修因行滿果圓成等正覺住世七十九年說法四十九載度盡有緣雙林示寂復以悲智碎金剛體而為末舍利施諸群生而作良祐福田俾植人天妙果永作三乘道因貲自惟無始劫來惑業障重汩沒三界之內輪環六趣之中弗睹佛興寧蒙記莂不預涅槃末會奚獲最後申供幸宿蒔微因得值能仁遺身舍利一瞻一禮滅我怨愆一香一燈為世間眼粉骨難酬塗膽莫報茲謹捐衣缽淨資與諸四輩建立寶殿并白石浮圖舉高一丈八尺六面玲瓏彫鏤成就奉供能仁調御金剛之體泊安諸佛栴檀聖像以此殊因回向無上菩提不歷阿僧祗劫次生即成正覺再乘大悲願輪遊戲生死海中眾生未盡我願無窮更祈人天四眾瞻者敬者遠離三災八難一花一香皆生安養不動佛國頌曰。
稽首能仁設利羅無邊勝德所成就不捨洪慈悲願力施作眾生良福田他方此土流光燭咸令吉祥獲善利我樹浮圖殊勝因次生願證無上覺(舍利亦云設利羅)。
瑞塔然燈記
余建白石浮圖石產於端州星巖潔白如玉舉高一丈八尺安於殿內表如來十八不共法也七層六面彫鏤玲瓏以明七覺支六波羅密之和會也面各開一門門各坐一栴檀佛像令人就面面門門親睹清淨法身也一一像前各置一枝珠蓮花花上然琉璃燈一盞一一燈左右復設珠蓮花一枝花上置鮮花一缾塔層數既七燈數也七六七燈映交光復以種種香花燈燭周匝於外羅列焉每然燈則修敬緇焉素焉合輒百千指圍繞一讚一禮訖旋轉如輪光重重影重重光影交攝互相徹見其燈也微風吹動炯炯光輝轉轉燦爛於是乎塔也通身光明不復能辯其為白石乎白玉乎[A5]已爾。
匾竹杖銘(上匾下圓)
圓者圓匾者匾渠得我力我得渠健徹底風生雲飛霧卷歷遍煙波歸來依然。
雙杖銘(其杖頭二寸下開兩枝中則合而為一下復開為兩枝相交)
不二而二不一而一同住同行無勞無逸點破苔階衲僧不識捩轉機關孤危靠壁傑出諸方者杖楖栗。
鼎湖山木人居在犙禪師剩稿卷四
音釋
(上音盧魚名下音純菜也)。
窣堵(梵語窣堵波此云聚相謂如來舍利乃萬德所聚即佛塔也)。
四山(生老病死)。
叵(音頗不可也)。
毘嵐風(即壞天地世界之風)。
摩尼(此云如意珠王)。
八苦(一生二老三病四死五愛別離六怨憎會七求不得八大小橫禍)。
䟕(音叉去聲踏也)。
首羅(梵語摩醯首羅此云大自在天王三目)。
嶃(音暫平聲山尖銳也)。
嶙峋(上音鄰下音荀嶙峋山崖重深也)。
宕溯(上音唐去聲洞室又過也下音素逆流而上曰溯洄水欲下違之而上也)。
茸(音戎草生聚貌)。
罅(音▆去聲裂也孔罅)。
纈(音賢入聲結也文繒也)。
白石浮圖(亦云窣堵波亦云塔波如前釋石出肇慶府七星岩其質瑩瀠如白玉初和尚欲建塔喚白石匠二十人至鼎湖山議取無瑕淨白石匠謂石必有黑斑文難得全白者和尚言汝只盡心往取是夜無故岩前山頂石自墜下穿木月宮後墻而入殿內離殿柱二三寸不然殿即傾矣次早水月宮僧喚石匠碎石出殿匠至以尺度之每段開為二三塊以足塔用尚少塔腳方墩和尚言既全白難得當取紅文勿取黑斑果得紅文然四段合成結方六尺鐫[A6]已以水磨瑩始見其文而四段各處以合之則文相湊斯皆神力所至誠非人工所能為也塔坐麻奢鄉寶象林瑞塔寺後殿未建塔前其地有紫氣祥光衝天如晝鄉人咸訝之及建寺工竣晨旦有紅蓮花現千簷前大七八尺光燄四發緇素咸嘉焉舍利入塔時現諸祥瑞載如條處)。
貝多(梵語俱云貝多羅此云岸形似此方棕櫚直而且高高四五十尺花如黃米子其葉長廣其色光潤天竺書寫而采用之)。
三摩提(亦云三摩地華言等持謂定慧平等任持者也)。
十八不共法(謂諸佛之智內充無畏之德外顯一切功德智慧超過物表不與凡夫二乘及諸大菩薩共有也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已捨七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智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減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續
三教圖贊
亨民鍾居士影贊(士文學善丹青而能寫自影影坐磐石上蒼松下道號南溪)
棲老和尚影贊
和尚牧牛影贊(和尚交臂坐柳樹下牧牛上有喜鵲一雙)
音釋
(一賓頭盧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釐惟闍四蘇頻陀五諾詎羅六跋陀羅七迦哩迦八伐闍羅弗多九戌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羅怙羅亦云羅喉羅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茶半托迦此十六大阿羅漢皆具三明六通無量功德承佛敕命以神通力延自壽量各領徒眾皆阿羅漢住於世間守護正法為世福田至今猶未入滅乃至將來第十小劫人壽八萬歲時釋迦如來法已將滅彌勒佛不久出世十六尊者聚集天上人間釋迦如來所有舍利建七寶塔禮拜供養訖舍利即下入金剛際十六尊者上昇虛空自出三昧火焚身入滅矣今此是第九個減劫當人壽六七十歲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歲至人壽八萬歲彌勒世尊來此成佛坐龍華樹下三會說法度無量眾生釋迦如來今之遺法種福弟子皆得在彼三會中悉蒙度脫)。
闡提(華言不具信謂不信因果不信三世輪迴善惡業報故)。
蕉(音蕉芭蕉也廣東深山不植自生高一丈餘尺葉長五六尺大二三尺有子長大如黃瓜酸澀不堪食家植有數種子甘甜大小不等若香蕉子小而長甚香甜)。
善逝(是佛十號之一)。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5 冊 No. B326 木人剩稿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1-13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