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雲和尚嬾齋別集卷之七
文(庚)
頌
雪竇石奇和尚手書華嚴經頌
四大家所書華嚴經頌(有序十一首)
騎虎頭踞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毗盧老人偕同行菩薩在逝多林中現無量神變正如傀儡登場尊卑好醜詼諧歌笑一一可觀不知線索卻在別人手裏當時二乘在座聞如不聞見如不見豈不是具大人相然且喫飯同個缽盂腳下有一坐具地無人占得道他未遊華藏無有是處善財童子一生參學便與普賢行願等大心菩薩聞風而起從昔至今換卻人許多眼睛此又是大奇特事可想可想然則要明華嚴宗旨端在第一句毗盧老人坐菩提場未開口時[A1]已落第二句畢竟如何是第一句住住趙州云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A2]已彰頌曰。
補陀山舍利頌
明州鄮峰育王寺應現釋迦如來舍利世所知也丁丑春余友同參木陳忞公登南海補陀憩錫梵音庵庵亦有塔供舍利詢其所自庵主云有梵僧賚至亦釋迦分身也公因捧瞻作記發揮如來因地精詣明暢余讀而踊躍乃稽首贅為之頌。
千手眼大悲菩薩頌
雪彌勒頌(十二首)
和南宋天封佛慈禪師蜜蜂頌(二十首 有序 附原頌及金明進禪師和併序)
余閱佛慈五頌詞旨超卓蓋資深逢源為人一出手眼者也學者捧誦政不可作游戲文字觀耳因亦步武奇正相生機軸各變變固不窮第不知鍼鋒毒氣阿誰撩著失聲叫喚目蜂子為仇讎也呵呵。
(附)原頌(見金明寺斷碑)
千花蕊上刺香時百艸頭邊得意歸一竅透穿通活路遊行無礙去來飛。
風光占盡作生涯鬧合門前趁晚衙君看不言而自信兒孫整整世其家。
桶底遭君打脫時從前活計頓拋離超然不戀舊窠窟空有層層釀蜜脾。
平生底事付風光日暖花開個個忙𡎺著等閑遭一劄痛連心髓要承當。
老○○○閉刳桐向上令參一竅通禪者不須窺戶牖鍼鋒劄著面皮紅。
金明進禪師和序曰余庚寅春移梅次掘深土得斷碑半截洗閱蝌額有天封佛慈禪師法語八字下勒警語一篇并蜜蜂頌五首蓋南宋紹興[A3]己未長至日華頂支離覺穸書遺祖炤顏侍者者余為移至法堂及稽燈傳佛慈為圓悟嗣又考真歇了塔銘了曾在祖炤會中為首座觀此洵知二大老出世開法金明非小緣也敬述緣起并勉賡和順治乙未春金明悟進識。
類墮風光妙密機紛紛鬧裏帶香歸百千慧命同心接不令而行翼翼飛。
同門出入各天涯縱在途中不離衙滿徑芳菲皆活計翩然落艸問君家。
驚天動地出窠時義斷恩忘永別離從此門庭雖各立同風千里蜜生脾。
朝朝鼓翅弄晴光拭露穿雲花底忙劈面相逢無避處一錐腦後痛心當。
從緣入得這空桐透過窗櫺處處通豐儉隨家同受用江南三月落花紅。
又
又
又
贊
一佛兩菩薩(李子曉令倩周君圖繪供石佛庵)
藥師佛乘白牛像
觀音(二首)
繡觀音
大悲菩薩
魚籃大士
大士象王圖
羅漢(二首)
十八大阿羅漢卷
十六阿羅漢卷
初祖達磨(二首)
天童老和尚(二首)
石車和尚(三首)
雪竇石奇和尚(二首)
林野和尚(三首)
自題頂相(三首)
三教圖
純陽大仙
勝師伯像
仲師伯像
素純法師像
芸居玄若機公像
雲岫庵隱山老宿像
傳輝大德像
寶山老師像
慧明上座像
潛庵老師像(諸合甫居士請)
雲在庵道嵩師像
從聞友人像
智林寺屺瞻開士像
雨庵大德像
巢修上人像
慈航老師像
石佛庵畫空老師像
明奇靜主像
長庚鏡池老宿像
濟寰老師像
石浪老禪像
李曉令持綸圖
又
孫冶堂行腳圖
丁長卿文學像
丁漢卿居士像
李道人侍母行樂
徐玉井道人像
戎明宇長者像
丁華宇道人像
陳衡山居士像(二首)
徐玉宇道人像
浩然居士像(士乙酉殉難)
殷元長事佛圖
徐定宇歸來圖
伍虞顛道人像(楊忠烈公初令於虞時樂公為方外遊而丞尹公浙之青溪人亦善公)
朱待予像
吳節侯文學像
曹母周孺人像
汪子瑜居士像
江君山水圖
項孔彰居士像(一號易庵)
王南伯文學再生像
丁籲卿文學像
丁方荀行樂像
題王子佑松下憩圖
王順塘善友像
項素仙像
雜題畫贊
題畫
牡丹圖
畫菜(七首)
畫葡萄(十一首)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1 冊 No. B267 牧雲和尚嬾齋別集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