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雲和尚嬾齋別集卷之十一
詩(丙之一)
古南時之餘一(秋行)
癸未七月下浣歸海虞破山寺掃洞聞和尚塔舟發梅溪即事
舟次松陵值當湖馬遠之同泊
尹山道中
宿石家濱
過華蕩
舟中望維摩(洞聞和尚晚年自號雪柏老人戊午歲于維摩度夏為余剃落)
雨中歸破山寺
自虞山過江陰訪黃介子居士舟泊長涇
登君山諸道侶偶集座中拈句(五首)
二
三
四
五
經春申君墓作(五首)
二
三
四
五
晚泊
舟行口占(五首)
二
三
四
五
返櫂虞山過南湖值雨
破山寺夜坐(二首)
二
留別山中法屬
辭墓(時先慈[A2]已訖葬事)
別兄(二首)
二
答示倪閬民
過陸葆初先生齋書贈
過顧園
六菴曉作
寄吳伯明
過貝葉齋晤培風師兼隨喜西方懺儀且誌久別
過孫冶堂半是山居
過毘盧菴次韻荅周貞可文學
毘盧菴紀興(十八首)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詩部(丙之二)
古南時之餘二(折蘆)
序曰昔白樂天著池上篇事境真率意趣天然自得之懷陶詠具見相傳其深造玄機蓋非度泥之後無此俊快矣。
牧師長夏林居臨流成賦池上之名與樂天符觸興寄情要其旨歸亦何異同可論哉嘗憶古德微言如熏風殿閣諸句皆可拈參彼詩人之何知偶然文字獲此勝緣柏子艸頭寧艱著韻池上之作猶此意也諸經偈言流傳甚古拈頌諸什唐以來多有之是雖詩體不殊而理趣各別偈頌之深談或不如詩之玄寄若將景物會差之毫釐堯夫非愛吟此情何獨儒者或曰是疑於池上有取也若何不林之下堂之中乎水哉水哉長水王庭言遠題。
池上來(三十五首有序)
甲申春余患疾得愈倦飛知還謝事古南欲入山去值時擾擾道信勸止乃退居于盛湖之折蘆菴休夏坐臥多閒因作池上來章用寫水居幽致感物起興初不忘橫擔楖栗之意云。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天地間事一時感觸過眼遂成陳跡池上來作初不知為何等語也好事者勒之梨板得非以衲僧面目索之紙墨間耶然出門不認貨亦聽之而[A12]已余又安能更理陳跡人耶境耶其在賞音者渙翁跋。
詩部(丙之三)
古南時之餘三(雲在)
初秋過崑山雲在菴朱近修李曉令屠闇伯相期放櫂錢聖月以詩為贐
雲在菴送李曉令
寄朱子近修
中秋日從雲在菴放舟至西莊
宿西莊偕陳畦之諸道侶泛月
雲在菴作(八首)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贈沈君如
登玉峰
彌勒閣
劉公洞
一線天
從葛瑞五書齋飯訖遂登玉峰絕頂
飯後見村南楓葉策杖微行因過葛氏園亭逸駒上人留晚餉口占(四首)
二
三
四
詩部(丙之四)
古南時之餘四(鴈峰)
九盤嶺
獅子巖
合掌石
南湖
北湖
潮音閣
出生幢
望湖臺
鳴玉澗
鷹棲頂
黃沙塢
白雲菴
珠花泉
石帆山
澉城
秦駐山
角里堰
丹井
高陽峰
下蓋山
六月三日遊澉湖遂登吳公祠飽稚仙伊蒲復過悟空古寺
和屠闇伯三作同晚眺也
二
三
下雲岫菴
詩部(丙之五)
古南時之餘五(梅溪)
梅溪八詠
梅溪月印
仄徑疏籬
三峰插翠
兩湖暮泛
曲流垂釣
竹裏茶煙
西爽晴雲
蘇橋積雪
柬素園黃闇齋總憲
送吳翠屏還金華山中
同諸子遊普明廢寺
從長水塘泛舟至梅溪
溪上遇一生上人
即事
題畫
題孝貞李氏傳
養痾梅溪荅呂幼安明經惠詩
送胡濤公之雲間
次六月大風
缾中白蓮步韻
喜雨(二首)
二
立秋日作
詠秋色
七夕與諸子分賦(二首)
二
題此君伯仲圖贈胡濤公
麻杖(八首)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嬾齋別集卷十一(終)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1 冊 No. B267 牧雲和尚嬾齋別集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