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寒山寺志

寒山寺志卷三

志詩

唐賢首唱作者如林錄張繼詩於篇首先經起義之例也宋以後詩若其中有事在傳其詩即以傳其事隨文綴錄難可離析又計敏夫《唐詩紀事》之例也至於汎詠皋壤流連景光別為一篇畢登庶後之覽者有感於斯文志詩第十

宋程師孟游楓橋偶成

晚泊橋邊寺 迎風坐一軒 好山平隔岸 流水漫過門 朱舫朝天路 青林近郭村
主人頭似雪 怪我到多番(《吳郡志》題據《吳都文粹》補)

胡埕

朝辭海湧千人石 暮宿楓橋半夜鐘 明日館娃宮裏去 洞庭呼起一帆風(《吳郡志》)

(按胡埕《郡志》無傳《吳都文粹》作「胡理」又錄其〈滄浪詠〉一首)

郭附

師子山雲漠漠 越來溪水悠悠 鐘到客船未曉 月和漁火俱愁
咫尺橫塘古塔 連綿芳草長洲 一老翛然自在 時時來繫扁舟(《吳郡志》)

(按盧熊《蘇州府志》郭附字明仲嘉祐八年進士熙甯中以大理寺丞權知崑山縣官至朝奉大夫致仕幅巾策杖窮山林詩酒之適東南高士皆樂與之游卒年八十四)

范成大楓橋(《長洲縣志》引「楓」上有「經」字)

朱門白壁枕灣流 桃李無言滿屋頭 牆上浮圖路旁堠 送人南北管離愁(《范石湖詩集》)

又閶門初泛二十四韻(并序)

新修小舫因病禳祓屯滯遂至北城迆邐至楓橋一路而還

好在馳煙路 平生載酒行 摧藏身久病 契闊歲頻更 昨夜燈光曉 今朝稻把晴
出門新夢境 觸目舊詩情 水滿推篷眩 天寬倚柁驚
轉灣添縴挽 罨岸併篙撐 舫後裝兒女 艫前酌弟兄
醅香新麴嫩 茗味小春輕 紅皺分霜果 黃蔫撚夕英 纈林疏露屋 朱閣靜臨城
桃塢論今昔 楓橋管送迎 山腰樵擔動 木末酒旗明
竟日窑煙直 中流塔影橫 數帆殘照滿 一笛暮江平
曬網楓邊桁 牽𦌘柳際棚 岫雲縈石住 田水穴隄鳴 過渡牛歸速 穿籬犬吠𤢆
魚寒猶作陳 雁遠更聞聲 急艣潮痕出 疏鐘暝色生
鄰翁欣問訉 逋客愧寒盟 一昨成歸卧 於今負耦耕
生涯都塌颯 心曲漫崢嶸 猿鶴休多怨 菰蓴尚可羹
藥囊吾厭苦 扶憊且班荊(同上)

陸游宿楓橋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風月未須輕感慨 巴山此去尚千重(《陸劍南集》)

薛季宣吳江放船至楓橋灣

短篷負長虹 破䉬挂明月 風馬座中生 天幕(《長洲縣志》引作「暮」)波中出
高城多隱映 遠岫攙羅列 少小泛吳江 始識仙凡別(《浪語集》)

釋英重到楓橋

晚泊楓橋市 冥搜憶舊游 月明天不夜 江冷水先秋 岸曲依漁艇 林低出戍樓
堪嗟名與利 白了幾人頭(《白雲集》)

(按釋英字實存宋末錢唐詩僧著有《白雲集》此詩《長洲縣志》題張羽作當從《靜居集》錄出其題祇「泊楓橋」三字亦與英《集》不同《四庫提要》稱〈贈趙孟若〉七律一首亦兩集重出斷為《靜居集》誤收觀此篇「憶舊游」句作「重到」為是《白雲》傳本甚尠豈《靜居》一集猶蘇過之於《龍洲》耶)

元顧仲瑛泊閶門

楓葉蘆花暗畫船 銀箏斷絕十三絃 西風只在寒山寺 長送鐘聲攪客眠(《玉山草堂集》)

明張元凱楓橋與送者別

楓橋秋水綠無涯 楓葉滿樹紅於花 萬里之行纔十里 闔閭城頭尚堪指
游子尊前淚溼衣 離心已逐片帆飛 酒酣忘卻身為客 意欲元同送者歸(《長洲縣志》)

高啟泊楓橋

畫橋三百映江城 詩裏楓橋獨有名 幾度經過憶張繼 烏啼月落又鐘聲

又楓橋送丁鳳

紅葉寺前橋 停君晚去橈 醉應忘世難 歸不計程遙 山隱初沈日 風吹欲上潮
離魂來此處 還似灞陵銷

又歸吳至楓橋(原注舊有塔今廢)

遙看城郭尚疑非 不見青山舊塔微 官秩加身應謬得 鄉音到耳是真歸
夕陽寺掩嗁烏在 秋水橋空乳鴨飛 寄語里閻休復羨 錦衣今已作荷衣

又將赴金陵始出閶門夜泊(二首)

烏嗁霜月夜寥寥 回首離城尚未遙 正是思家起頭夜 遠鐘孤棹宿楓橋
煙月籠沙客未眠 歌聲燈火酒家前 如何纔出閶門宿 已似秦淮夜泊船

又東歸至楓橋

故人當日送登畿 此地停舟醉落暉 慙愧臨河舊攀柳 尚留青眼看人歸

又閶門舟中逢白範

十載長嗟故舊分 半歸黃土半青雲 扁舟此日楓橋畔 一褐秋風忽見君

(以上七首皆據《高青邱集》)

謝晉楓橋歌送吳秀才之金陵

君不見 楓橋水 奔流直下太湖來 環繞闔閭城西地 其閒風土何佳哉
層樓𤴁榭侵雲起 望處人家半臨水 水邊歌舞不勝春 橋下帆檣停似蟻
復有大道接金陵 送客每來橋上行
山寺鐘鳴知夜半 漁村月落見鐙明 今朝卻餞吳公子 解我金貂酤綠醑
帆挂長洲苑外煙 衣沾虎阜山頭雨 暮煙秋雨益淒其 別緒離情無限期
昔時應是今時景 今人還誦昔人詩
見說長干花似綺 君歸更莫思鄉里

又移家將之金陵宿楓橋

山寺煙初暝 江村月又生 辭家無十里 不寐到三更 犬逐漁鐙吠 鐘催客棹行
從茲去鄉土 甯得是吳氓

又過楓橋留別城西諸友

煩君遠餞意偏饒 念我離羣乍寂寥 祖帳雨催詩欲就 郵亭風勁酒頻澆
舟移射瀆黃昏近 路轉江村碧樹遙 記取今宵分手處 烏嗁時節過楓橋

(上三首謝孔昭《蘭庭集》)

徐源翌日攜酒餞太傅於楓橋辱留題於蘭臺清鑒之舟次韻

(按《瓜涇集》此詩之前有〈郡守林思紹邀陪太傅屠朝宗餞於石湖〉一首太傅即朝宗)

寒山鐘盡便開船 來往楓橋共幾年 黃敕到門須就國 玄纁沐手敢辭天
官高勛爵還加舊 老去精神覺倍前 到日坐朝先問道 五雲宮闕鳳池邊(《瓜涇集》)

沈周和嘉本初夜泊楓橋

風流張繼憶當年 一夜留題百世傳 橋帶人家斜倚寺 月籠沙水澹生煙
火知漁子仍村外 舟載詩僧又客邊 我愧不能同此宿 卻因新韻偶聯篇(《沈石田稿》據王迺昭鈔本)

皇甫汸題沈周八景圖(〈楓橋〉一首)

橋橫古渡帶平沙 楓落寒山日影斜 舟女莫言估客樂 鐘聲將夢到天涯(《皇甫司勳集》)

文元發歸過楓橋

輕雲駮日江村暮 西風短棹寒山路 去時柳色綠含煙 歸來楓老紅棲樹(《蘭雪齋詩選》)

文肇祉泊楓橋用大父韻

辭親遠別動離情 滿幅風帆帶雨行 水長關河無阻道 春深柳陌尚聞鶯
輕拋故國三千里 細數遐征第一程 此夜維舟不成寐 寒山依舊起鐘聲(《文錄事詩》)

郭諫臣晚過楓橋

落日楓橋路 船窗暮雨昏 秋蘋擁沙觜 霜葉墜籬根 山寺炊煙起 江村宿鳥喧
臨風思往事 獨坐暗銷魂(《鯤溟先生集》)

國朝朱彝尊楓橋夜泊

初月開平林 繁星羅遠戍 驚禽沙上鳴 漁子夜深語 遙聞歌吹聲 暗入楓橋去(《曝書亭集》)

徐崧楓橋獨步有感

石橋高帶驛樓平 擾擾南征與北征 賈客帆檣連樹影 庵僧鐘鼓和經聲
天邊雲冷斜陽澹 雪後江深急水清 放曠一身何所繫 劇憐八口累閒情

又歲暮阻雨楓江懷友人

乍寒乍煖客招提 一夜懷人笠澤西 窗外雲昏滋礎潤 空中陰暗壓燈低
田家薄暮牛纔放 竹院侵晨鳥亂啼 幾度相尋多不遇 白頭煙水雨淒淒

董靈預楓橋夜泊

落日一尊酒 風塵此地看 嘯歌今夜月 燈火萬家寒 珠樹何年古 楓林幾處丹
故鄉憑夢繞 峰影碧巑岏

殷麗丹陽賀魯縫訪予楓江不值悵然有作

去年江上逢君別 柳絮飛殘二月天 今日橋邊尋我去 麥秋寒泛一谿煙
餘生買藥因投市 旅泊攜詩偶放船 共醉狂吟應不惜 歸來探取杖頭錢

(上四首《百城煙水》)

沈文愨楓江夜泊(二首)

野宿隨寒雁 辭家第一宵 星星漁火亂 知是泊楓橋
柝響已深更 鄰舟人語歇 不忍便安眠 貪看故山月(《歸愚詩鈔》)

吳蔚光楓橋舟夜

暝色綠為煙 染我東塘路 斜月浸迴波 繁星挂疏樹 燈光明欲飛 艣聲細如語
滅獨聞春鐘 清夢落何所(《素脩堂集》)

李繩楓橋夜泊(字勉百長洲舉人有《葑田》《剡東》諸集)

又復悤悤賦遠征 烏啼霜月若為情 寺鐘漁火楓橋泊 已是思家第一程

吳琦月夜石湖至楓橋(字赤玉杭州仁和人諸生有《圭齋稿》)

上方山下路 一泛石湖船 秋月清如此 吾心自冷然 荻花縈客棹 漁火亂江煙
此夕楓橋泊 吟鐙中酒眠

(上二首王西莊《江浙十二家詩選》)

馬元勳楓橋

秋氣入淒清 江楓照眼明 寒霜侵月色 殘夢落鐘聲 水閣吳孃曲 風檣估客程
災傷連數郡 米價幾時平(自注橋邊有米市)

王昭嗣楓江夜泊(字誕敷號篔谷長洲諸生有《蔭茅居詩稿》)

古寺江村無十里 楓葉紛紛亂糽紫 一杵霜鐘度水來 磔磔驚鴻拍波起
此夜城西抱影眠 煙波蕭瑟五湖船 何人共話孤篷下 消遣鄉愁暮雨天

(上二首吳枚庵《懷舊續集》)

陳𤇍夜泊楓橋(字漢賢長洲人有《虹橋詩鈔》)

繫纜楓江畔 蒼茫月上餘 微霜冬樹白 殘夜水村虛 禦冷圍爐火 安眠枕篋書
寒山鐘乍動 風景憶當初(吳枚庵《卬須集》)

褚逢椿楓江看山

吳山有媚骨 非春亦如笑 想像桃李時 更復足詩料 我來正殘雪 佳景供遠眺
平陂斷岸閒 時時見垂釣 畫意冷詩心 會心契微妙
蘊藉釀和平 取神不求肖 悅性理塵襟 且當事長嘯
暫得亦快然 旨言王逸少 伫久聞暮鐘 空林下斜照

又楓江即目

沿隄一半是衰楊 漁網人家秋水光 禾黍田疇閒倚棹 亂山斜日似橫塘

(上二首《行素齋詩集》)

王元文由石湖抵楓橋即事(字睪曾吳江人此詩見《北溪旅稾》第一種《往來集》)

驟雨楓橋路 西風颯沓旋 須臾霽景見 倍覺夕陽鮮 米市希高價 商人畏有年
寺鐘昬暮動 曾到幾家船(《北溪詩集》)

袁翼楓橋夜泊(字穀廉寶山人厯官江西知縣)

分明記得楓橋上 十一年前聽晚鐘 𤍠客幾時拋褦襶 空門無地養疏慵
烏嗁月落句仍在 拾得寒山僧不逢 隔岸义魚星火閃 溼雲如霧寺門封(《邃懷堂集》)

詩餘

陳維崧浣溪紗(雨中由楓橋至齊門)

料峭春寒恰未銷 鵓鴣嗁急水迢迢 半船微雨過楓橋 薺菜綠平齊女墓 黎花雪壓伍胥潮 柳枝和恨一條條

又齊天樂(楓橋夜泊用湘瑟詞〈楓溪〉原韻)

楓橋漁火星星處 鐘聲客舫仍度 微昏簾幕 乍冥帆檣 夾岸多于津樹
船娘吳語 為蘸水挓煙 脆來如許 不管人愁 棹歌杳藹掠波去
如眉月棱半吐 想當年曾鬬 館娃嬌嫵 夜市聽鶯 春衣撲蝶 夢到將圓頻誤
鳴珂舊路 問冶葉倡條 可能如故
撩亂心情 茶煙銷半縷

(上兩闋《陳檢討集》)

右楓橋四十二首附詞二闋

唐韋應物游寒山寺(「游」一本作「宿」)

心絕去來緣 跡住人[A1]間世 獨尋秋草逕 夜宿寒山寺 今日郡齋閒 思問楞嚴字(《韋蘇州集》)

張祜

長洲苑外草蕭蕭 卻憶重游歲月遙 唯有別時因不忘 暮煙疏雨過楓橋(《姑蘇志》「卻憶」作「卻算」「重游」作「游程」「因」作「今」)

宋張師中

吳門多精藍 此寺名尤古 拒城七里餘 冠蓋日旁午 斜徑通採香 遠岫對棲虎
巖扉橫野橋 塔影落前浦 霜樓鳴曉鐘 夕舸軋雙艣
方丈中有人 學佛洞禪語 跡忙心已閒 道樂行彌苦
不為喧所遷 意以靜為主 何必深山林 峰巒繞軒戶(按「巖扉」《姑蘇志》作「寺扉」)

程師孟

門對雲山畫不如 師今一念六年居 邇來寺好尤瀟灑 張繼留題內翰書(原注今禹偁王內翰丁太夫人憂任其親寫是詩故不題名)

孫覿過楓橋寺示遷老(三首)(《吳郡志》「楓橋寺」下附詩惟張繼〈晚泊〉一首覿〈與溫老〉一首不全載題其餘但有姓名而已此據《宋詩鈔》補)

白首重來一夢中 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嗁月落橋過寺 欹枕猶聞半夜鐘
翠木蒼藤一兩家 門依古柳抱溪斜 古城流水參差是 不見元都舊日花
三年瘴海臥炎宵 夢隔青楓一水遙 萬里歸來悲故物 銅駝埋沒草齊腰

朱子儋(承爵)《存餘堂詩話》張繼〈楓橋夜泊〉詩世多傳誦近讀孫仲益〈過楓橋寺〉詩云「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欹枕猶聞夜半鐘」亦可謂鼓動前人之意云爾

《吳郡志》「楓橋寺」張繼詩後接錄張師中五言古一首次為程師孟七絕一首五言一首又次為孫覿四首前五言一首〈與溫老〉後即此三絕句也《吳都文粹》不知如何誤析張師中詩為二以後半首為程師孟作而以程五言一首遞移為孫覿作(《姑蘇志》沿其誤)并覿之五律一首七絕中前二首共題為〈與溫老〉四首又以最後一絕遞移為胡珵作胡珵原詩又遞移為張孝祥作孝祥詩《吳郡志》本衹一首今增入胡詩遂有兩絕觀《文粹》於程師孟〈游楓橋〉七絕之下承上題「前人」二字(上即誤析張師中詩之下半首題為程師孟)可見其譌實自鄭虎臣始非毛錢兩本校讐之失也又按前一首「欹枕猶聞半夜鐘」──「猶聞」《姑蘇志》作「遙聞」末一首「青楓」作「青風」「故物」作「古物」皆范為長

張孝祥

四年忽忽兩經過 古岸依然窣堵波 借我繩牀銷午暑 亂蟬鳴處竹陰多(「窣堵波」《吳都文粹》作「宰渚波」殊誤)

(唐張祜以下七首據《吳郡志》)

俞桂楓橋寺(字唏郗南宋末錢唐人)

湖水相連月照天 雁聲嘹唳攪人眠 昔年曾到楓橋宿 石岸旁邊繫小船(《漁溪詩稾》)

元湯仲友

出城才七里 地僻罕曾過 孤塔臨官道 三門背運河 鐘鳴驚鳥宿 牆矮入漁歌
醉裏看題壁 如今張繼多(《姑蘇志》)

(按此詩王文恪與張繼詩皆附「楓橋」下繹其詞意實游寒山寺而作也盧熊《志》湯仲友字端夫先名益學詩於周弼浪跡湖海晚復歸吳自號西樓有《北游詩集》)

明高啟賦得寒山寺送別

楓橋西望碧山微 寺對寒江獨掩扉 船裏鐘催行客起 塔中燈照遠僧歸
漁村寂寂孤煙近 官路蕭蕭眾葉稀 須記姑蘇城外泊 烏啼時節送君違(《青邱詩集》)

王衡泊舟楓橋過寒山寺

燈含帆影亂 鐘雜市聲昏 杳杳竹深處 蕭蕭僧倚門 獨將殘雪色 遙對遠山言
又聽烏嗁急 江城送客喧(乾隆《蘇州府志》)

唐寅寒山寺(《姑蘇八詠》之第六首)

金閶門外楓橋路 萬家月色迷煙霧 譙閣更殘角韻悲 客船夜半鐘聲度
樹色高低混有無 山光遠近成模糊 霜華滿天人怯冷 江城欲曙聞嗁烏(《六如居士集》)

王穉登寒山寺詩

古寺西邊路 青山滿目中 石龍從作雨 江鵲尚鳴風 市近僧難定 泉慳花不紅
燭憐門外路 塵土暗江楓(《金昌集》)

國朝殳丹生同臞庵過寒山寺

萬家叢寺裏 一徑入寒山 木葉蕭蕭靜 江雲黯黯閒 殘碑苔剝落 古殿鴿飛還
羈客同游此 徘徊夕照閒

徐崧斐仲招飲寒山時吉生將往維揚

淥水紅塵江上路 采菱沽酒傍寒山 盤桓且緩揚州鶴 松月松風好共閒

釋逸慈(三首)

當年突兀矗寒空 郡志猶傳節度功 今日遺基何處覓 斷垣衰草夕陽中(〈斷塔遺基〉)
傑閣巍然瞰碧虛 飛花片片惜春餘 閒庭老樹參天出 喜趁清陰讀梵書(〈龍函新綠〉)
蕭索西風樹影疏 江邊古寺有棲烏 夜闌啞啞驚殘夢 誰繪霜天落月圖(〈古木啼鳥〉)

(殳丹生以下五首《百城煙水》)

陸鼎寒山寺

寺樓直與眾山鄰 魚米東南此要津 獨惜牙郎趨利市 不聞漁火感詩人
絕無逆旅知歸客 安問寒巖舊應真 一自鐘聲響清夜 幾人同夢不同塵(《梅葉閣詩鈔》)

姚配夜過寒山寺(二首)(字協文號雲湄元和人有《雪鴻軒詩鈔》)

杖藜踏破蘚痕斑 古寺蕭條未掩關 落葉滿廊僧不見 空餘漁火對寒山
流傳佳句自唐朝 詩版還隨劫火銷 只有疏鐘添客恨 瀟瀟暮雨過楓橋(吳翊鳳《懷舊又續集》)

蔣棨渭寒山寺(字遇溪吳縣人)

曲徑松花積 雲房黛色連 一聲鐘欲午 清響落寒泉(《萬壑雲樓集》)

褚逢椿過楓江憇寒山寺

近市人家水繞城 無端踪跡作江行 黑雲壓屋有雪意 黃葉打窗如雨聲
古佛已荒空去劫 寒鐘未起待殘更 欲尋張繼停舟處 一片蒼山暮色橫(《行素齋詩集》)

右寒山寺二十四首

國朝徐崧同山夫訪在昔

閒行懷古蹟 乍冷正初冬 門掩橋邊寺 樓空夜半鐘 盛衰知有數 喧寂覓無蹤
一笑同寒拾 天台是別峯

黃周星寒山次答在昔

一曲陽春未易賡 蒲團趺坐自三更 松濤入枕知風細 梅影移窗愛月明
惠遠匡廬饒酒興 已公茅屋有詩名 青山笻笠應同志 五岳何年訪向平

王庭過寒山贈在昔

為憶鐘聲尋古寺 得因遺象識寒山 楓江橋畔人如織 始信禪房盡日閒

西風吹夢到林邱 薄醉吟寒信夜游 深巷犬聲人寂寂 一溪明月宿漁舟

徐汝嶧壬戌冬留別在昔

龍函閣下日招呼 聯榻經旬興不孤 江月溶溶窺紙帳 松風謖謖起茶爐
多君贈我詩千首 怪汝留人酒百壺 別後踟躇游賞地 應思霅水問狂夫

馬壽榖前題

勞勞薊北又江南 勝地幽人許共探 且喜傳杯哦好句 還期聯榻聽清談
龍翻高閣雲千卷 桂落寒江月一函 此夕鐘聲醒客夢 與君松下結茅庵

莊際盛前題

一灣流水小橋東 盡日幽棲古寺中 自有傳燈明實際 不須倚杖說虛空
杯浮竹葉搖寒月 笛弄梅花落晚風 兩載與君酬唱近 睽離能不憶支公

(徐崧以下七首《百城煙水》)

右贈在昔七首

宋王安石擬寒山拾得(二十首)

牛若不穿鼻 豈肎推人磨 馬若不絡頭 隨宜而起卧 乾地終不涴 平地終不墮
擾擾受輪迴 衹緣疑這箇
我曾為牛馬 見草豆歡喜 又曾為女人 歡喜見男子 我若真是我 衹合長如此
若好惡不定 應知為物使 堂堂大丈夫 莫認物為己
凡夫當夢時 眼見種種色 此非作故有 亦非求故獲 不知今是夢 道我能畜積
貪求復守護 嘗怕水火賊 自覺方自悟 本空無所得
死生如覺夢 此理甚明白
風吹瓦墮屋 正打破我頭 瓦亦自破碎 豈但我血流 我終不嗔渠 此瓦不自由
眾生造眾惡 亦有一機抽 渠不知此機 故自認愆尤
此但可哀憐 勸令真正脩 豈可自迷悶 與渠作冤讐
若言夢是空 覺後應無記 若言夢非空 應有真實事 燔燒陽自招 沈溺陰自致
令汝嘗驚魘 豈知安穩睡
人人有這箇 這箇沒量大 坐也坐不定 走也跳不過 鋸也解不斷 鎚也打不破
作馬便搭鞍 作牛便推磨 若問無眼人 這箇是甚麼
便遭伊纏繞 鬼窟裏忍餓
我讀萬卷書 識盡天下理 智者渠自知 愚者誰信爾 奇哉閑道人 跳出三句裏
獨悟自根本 不從他處起
幸身無事時 種種妄思量 張三袴口窄 李四帽簷長 失腳落地獄 將身投鑊湯
誰知受𤍠惱 卻不解思涼
有一即有二 有三即有四 一二三四五 有亦何妨事 如火能燒手 要須方便智
若未解傳薪 何須學鑽燧
昨日見張三 嫌他不守己 歸來自悔責 分別亦非理 今日見張三 分別心復起
若除此惡習 佛法無多子
傀儡衹一機 種種沒根栽 被我入棚中 昨日親看來 方知棚外人 擾擾一場獃
終日受伊謾 更被索錢財
李生坦蕩蕩 所見實奇哉 問渠前世事 答我燒炭來 炭成能然火 火過卻成灰
灰成即是土 隨意立根栽
眾生若有我 我何能度脫 眾生若無我 已死應不活 眾生不了此 便聽佛與奪
我無我不二 四天王獻鉢
莫嫌張三惡 莫愛李四好 既往念即晚 未來思又早 見之亦何有 欻然如電掃
惡既是磨滅 好亦難長保 若令好與惡 可積如財寶
自始而至今 有幾許煩惱
失志難作福 得勢易造罪 苦即念快樂 樂即生貪愛 無苦亦無樂 無明亦無眛
不屬三界中 亦非三界外
打賊賊恐怖 看客客喜歡 豈有客是賊 切莫受伊謾 樂哉貧兒家 無事役心肝
既無賊可打 豈有客須看
有一種貧兒 不能自營生 若不作客走 即須隨賊行 復有一種貧 常時腹彭亨
若有亦不畜 若無亦不營
汝無名高者 以見利貪叨 汝無行實者 以取著名高 行實尚非實 利名豈堅牢
一朝投土窟 魂魄散迢迢
勇有孟施舍 能無懼而已 若人學佛法 勇亦當如此 休來講座下 莫入禪門裏
但能一切捨 管取佛歡喜
利瞋汝刀山 濁愛汝灰河 汝癡分別心 即汝澹魔羅 圓成但一性 一切法依他
徧了一切法 不如且頭陀(《臨川集》)

元張雨擬寒山子一首贈活死人窩玄道先生(此詩在《補遺》)[1]

有一道丈夫 船居活潑潑 視身為浮漚 閱世同水[A2]沫 釣徒非吾友 荷鍤未為達
作得活死人 方是死人活

自覺生死忙因書四韻予豈效寒山子者

人生浪自苦 古今無一了 雞命湯火閒 喔喔猶戒曉 預憂復何益 轉使髮白早
不如噇酒糟 糟邱無壽夭(《貞居先生集》二首)

貞居詩曠達固道家本色然非兼得宗門三昧不能如此大解脫曰「豈效寒山子」正其效寒山子也

又按宋釋英《白雲集》有言詩一首〈寄致祐上人〉云

始信文字妙 妙不在文字
食蜜忘中邊 無味乃真味 寒山題木葉 此心頗相似

此僧教觀亦於台宗門庭為近

國朝何焯讀柳子〈送文暢上人序〉效寒山體

裴楷論守一 文殊說不二 正許合儒墨 聊假釋疑滯 穢累脫去時 步武清涼界
吾書有祕寶 無俟下臨代 迥躅可勤求 覺路非此地
亦不邇聲色 亦不殖貨利 佛出還作禮 何羨靈山會
臣受孔子戒 者漢也超詣(《義門集》)

陳汝楫效寒山子體(十四首)

看看江上過三冬 方丈能將七尺容 香炷旋銷虛室白 透霜林外一聲鐘
我是人[A3]間無事人 山林城市往來頻 關河一色空明裏 中有梅花萬樹春
暗裏香生不待風 枝頭消息觀中通 淺清池水黃昬月 又道巡檐是夢中
鼓打殘更雞已號 霜生屋瓦何寥蕭 起來自檢寒灰看 一點星紅尚未銷
懸厓無路有風雲 天上人[A4]間自此分 也知就裏春如海 一點桃花漾水紋
松搭荒茆竹架扉 滿山桂子拾樵歸 一輪海月從空湧 長嘯數聲煙四飛
生來頑傲不成仙 須信威音有劫前 爛吃豬頭按村酒 倒騎雕虎過山顛
出入常從鹿豕游 百年日月儘悠悠 石梁苔滑便休去 坐聽溪聲不斷流
得句何因更帶泥 春光到處不愁歸 禪心常似東風煖 儘逐楊花上下飛
千年古洞偶然開 桃自生花水自迴 我笑漁人歸去後 卻尋舊路又重來
一削瓜根瓣四開 也應兜頂是蓮胎 藤蘿斬盡風雲絕 上有真人獨往來
貝葉莊嚴白氎繙 人[A5]間多病是醫門 藏中一字何曾說 卻有虛空挂墨痕
一粒粟中藏世界 許君同禮維摩足 忽然粉碎這些兒 大千世界一粒粟
非偈非詩亦可憐 終身拍手向風前 人[A6]間鼓笛皆敲破 好譜陶家壁上絃(《賞詩閣集續編》)

彭定求題寒山集(此詩亦效寒山子)

一卷寒山詩 恰稱幽人讀 嘐嘐天籟聲 空山洗絲竹 中有如意珠 明光徧地燭
憐憫諸有情 色味同徵逐 那堪慧眼觀 一笑發其覆
所以紫陽翁 嘉歎好篇牘(朱子〈偶摘寒山〉詩云「煞有好詩人未易到此」)
紛彼淫哇興 盈耳滋導欲 誰能契真原 脫足離五濁 千古南華仙 不殊轂與軸
我行置座隅 六時矢熏沐(《南盷先生詩錄》)

附錄

徐枋題碓菴和尚效寒山詩

九方皋之相馬也若滅若沒若存若亡得其天機斯得真馬矣嗟乎彼天下俊物便不可以形似求之況形而上者乎匠人胡寬營構新豐門閭巷術如一徒者爭歸其家至於雞犬亦各識其處然不可即謂之豐優填國王思慕於佛募神工以牛頭旃檀刻佛象豪髮無遺後佛再至象遂出迎然不可即謂之佛徒效之於形似也若於道也得其天機如印印空規矩縱橫其揆則一不然轍迹可循去之彌遠矣竺典云「菩薩聲聞不能作佛語」亦在其所得耳豈效之而能然乎雖然吾聞之《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得之斯效之矣《易》曰「擬議以成其變化」效之斯得之矣

又碓庵和尚繼席靈巖詩以贈之(原注字僧鑒名曉青)

現在靈山豈易逢 法幢高踞碧芙蓉 喜看南嶽朱陵後 更有參天第一峰
片雲無意傍琴臺 彈指聲中法苑開 狂象馴龍俱聽法 溪聲山色盡西來
支許襟期三十年 同懷蘭雪意翛然 時聽法語霑沙界 何啻仙音落梵天

碓庵詩未知有無傳本錄俟齋先生題詞如讀碓庵詩也再錄三絕句知碓庵之即為曉青也攷《松陵見聞錄》曉青字僧鑒吳江朱氏子祝髮郡之休休庵參靈巖宏儲受戒為弟子

右擬寒山詩三十八首附錄文一首詩三首

拾事跡

寒山子詩集傳

詳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許人也自古老見之皆謂貧人風狂之士隱居天台唐興縣西七十里號為寒巖每於茲地時還國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尋常收貯餘殘菜滓於竹筒內寒山若來即負而去或長廊徐行呌噪陵人或望空獨笑時僧遂捉罵打趁乃駐立撫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且狀如貧子形貌枯悴一言一氣理合其意沈思有得或宣暢乎道情凡所啟言洞該玄默乃樺皮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是故至人遯迹同類化物或長廊唱詠唯言「咄哉咄哉三界輪迴」或於村墅與牧牛于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非哲者安可識之矣頃受丹邱薄宦臨途之日乃縈頭痛遂召日者醫治轉重乃遇一禪師名豐干言從天台山國清寺來特此相訪乃命救疾師乃舒容而笑曰「身居四大病從幻生若欲除之應須淨水」時乃持淨水上師師乃噀之須臾祛殄乃謂「台州海㠀嵐毒到日必須保護乃問曰「未審彼地當有何賢堪為師仰」師曰「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迺可見之寒山文殊遯迹國清拾得普賢狀如貧子又似風狂或去或來在國清寺庫院走使厨中著火」言訖辭去乃進途至任台州不忘其事到任三日後親往寺院躬問禪宿果合師言乃令勘唐興縣有寒山拾得是否時縣申稱「當縣界西七十里內有一巖巖中古老見有貧士頻往國清寺止宿寺庫中有一行者名曰拾得乃特往禮拜到國清寺乃問寺眾「此寺先有豐干禪師院在何處並拾得寒山子見在何處」時僧道翹答曰「豐干禪師院在經藏後即今無人住得每有一虎時來此吼寒山拾得二人見在厨中」僧引至豐干禪師院乃開房唯見虎跡乃問僧寶德道翹「禪師在日有何行業」僧曰「豐干在日惟攻舂米供養夜乃唱歌自樂」遂至厨中竈前見二人向火大笑便禮拜二人連聲喝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喚乃云「豐干饒舌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僧徒奔集遞相驚訝何故尊官禮二貧士時二人乃把手走出寺乃令逐之急走而去即歸寒巖乃重問僧曰「此二人肎止此寺否」乃令覓訪喚歸寺安置乃歸郡遂置淨衣二對香藥等持送供養時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巖送上而見寒山子乃高聲喝曰「賊」退入巖穴乃云「報汝諸人各各努力」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其拾得迹沈無所乃令僧道翹等具往日行狀唯於竹石壁書詩並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及拾得於土地堂壁上書言偈並纂集成卷棲心佛理幸逢道人乃為讚曰

菩薩遁跡 示同貧士 獨居寒山 自樂其志
貌悴形枯 布裘敝止 出言成章 諦實至理
凡人不測 謂風狂子 時來天台 入國清寺
徐步長廊 呵呵撫指 或走或立 喃喃獨語
所食厨中 殘飯菜滓 吟偈悲衰 僧俗咄捶
都不動搖 時人自恥 作用自在 凡愚難值
即出一言 頓祛塵累 是故國清 圖寫儀軌
永劫供養 長為弟子 昔居寒山 時來茲地
稽首文殊 寒山之士 南無普賢 拾得定是
聊申贊歎 願超生死(《寒山子詩集》)

仙傳拾遺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厯中隱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輒題於樹閒石上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餘首多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譏諷時態能警勵流俗桐柏徵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於人[A7](《太平廣記》)

《四庫提要》引此文而下申之曰「《仙傳拾遺》云云則寒山子又為中唐仙人與閭邱允事異無從深攷

宋慧明首座五鐙會元

天台山豐干禪師因寒山問「古鏡未磨時如何照燭」師曰「冰壺無影像猿猴探水月」曰「此是不照燭也更請道看」師曰「萬德不將來教我道甚麼」寒山拾得俱作禮而退師欲游五臺問寒山拾得曰「汝共我去游五臺便是我同流若不共我去游五臺不是我同流」山曰「你去游五臺作甚麼」師曰「禮文殊」山曰「你不是我同流」師尋獨入五臺逢一老人便問「莫是文殊麼」曰「豈可有二文殊」師作禮未起忽然不見(趙州代曰「文殊文殊」)

天台山寒山子因眾僧炙茄次將茄串向一僧背上打一下僧回首山呈起茄串曰「是甚麼」僧曰「這風顛漢」山向傍僧曰「你道這僧費卻我多少鹽醋」因趙州游天台路次相逢山見牛跡問州曰「上座還識牛麼」州曰「不識」山指牛跡曰「此是五百羅漢游山」州曰「既是羅漢為甚麼卻作牛去」山曰「蒼天蒼天」州呵呵大笑山曰「作甚麼」州曰「蒼天蒼天」山曰「這廝兒宛有大人之作

天台山拾得子一日掃地寺主問「汝名拾得因豐干拾得汝歸汝畢竟姓箇甚麼」拾得放下掃帚叉手而立主再問拾得拈掃帚掃地而去寒山搥胸曰「蒼天蒼天」拾得曰「作甚麼」山曰「不見道東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二人作舞笑哭而出國清寺半月念戒眾集拾得拍手曰「聚頭作想那事如何」維那叱之得曰「大德且住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爾合一切法無差

明瞿汝稷指月錄

天台豐干禪師不知何許人居天台國清寺翦髮齊眉衣布裘嘗誦唱道歌乘虎入松門眾僧驚畏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二人執爨終日晤語潛聽者都不解時謂風狂獨與師相親一日寒山問「古鏡未磨如何照燭」師曰「冰壺無影象猿猴探水月」曰「此是不照燭也」更請師道師曰「萬德不將來教我道甚麼」寒拾俱禮拜

師欲游五臺問寒拾曰「汝共我去游五臺便是我同流若不共我去游五臺不是我同流」山曰「爾去游五臺作甚麼」師曰「禮文殊」山曰「爾不是我同流」師尋獨入五臺逢一老人便問「莫是文殊麼」曰「豈可有二文殊」師作禮未起忽然不見(趙州因沙彌舉此州代干云「文殊文殊」)後回天台山示滅

師凡有人問佛理止答「隨時」二字

閭邱出牧丹邱將議巾車忽患頭痛醫莫能愈師造丘以咒水噴之立差異之乞一言師曰「到任記謁文殊普賢」曰「此二菩薩何在」師曰「即國清寺寒山拾得也後既至任即入寺問師所在及寒拾蹤跡僧道翹對曰「豐干舊院在經藏後今闃無人矣拾二人見在僧厨執役入師房惟見虎跡復問翹「師在此作何行業」翹曰「惟事舂穀供僧閒則諷詠」乃入厨訪寒如下章敘之

寒山子本無氏族始豐縣西有寒明二巖以其於寒巖中居止得名也容貌枯瘁布襦零落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時來國清寺就拾得取眾僧殘食及菜滓食之或廊下徐行或望空噪罵寺僧以杖逼逐拊掌大笑而去

眾僧炙茄次將茄串向僧背上打一下僧回首山呈起茄串「是甚麼」僧曰「這風顛漢」山向旁僧曰「你道這僧費卻我多少鹽醬

趙州游天台路次相逢山見牛跡問州曰「還識牛麼」州曰「不識」山指牛跡曰「此是五百羅漢游山」州曰「既是羅漢為甚麼卻作牛去」山曰「蒼天蒼天」州呵呵大笑山曰「作甚麼」州曰「蒼天蒼天」山曰「這厮兒宛有大人之作

閭邱入厨見山同拾得圍爐語笑邱致拜二人連聲咄叱且笑曰「豐干饒舌」二人即相攜出松門閭邱又致寒巖禮謁送衣服藥物二人高聲喝之曰「賊」便縮身入巖石縫中唯曰「汝諸人各各努力」其石縫忽然而合閭邱哀慕令僧道翹尋其遺跡得所書林閒葉上及村墅屋壁辭頌共三百餘首後曹山寂禪師為之注釋謂之《對寒山子詩》行於世

拾得者不言名氏因豐干禪師山中經行至赤城道側見兒孤啼拾歸國清故名後沙門靈熠攝受令知食堂香燈忽一日登座與佛象對盤而餐復於憍陳如上座塑形前呼曰「小果聲聞」靈熠怒因罷斥令厨內滌器每濾食滓以筒盛之寒山來即與負去

一日掃地寺主問「汝名拾得因豐干拾得汝歸汝畢竟姓個甚麼」拾得放下苕帚叉手而立寺主再問拈帚掃地竟去寺主罔測寒山搥胸云「蒼天蒼天」拾得卻問「汝作甚麼」山曰「不見東家人死西家助哀」二人作舞哭笑而去

國清寺半月念戒眾集拾得拍手曰「聚頭作想那事如何」維那叱之拾得曰「大德且住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爾合一切法無差

僧厨食為鳥所啄拾得以杖抶伽藍神「汝食不能護何能護伽藍」是夕神示夢合寺僧曰「拾得譴我」由是著異呼曰賢士未幾與寒山隱石巖而逝道翹纂《寒山詩》得偈亦附焉

拾行業此篇所錄皆本《傳鐙》閒采閭邱《詩集傳》一鐙所分鐙無異照然章有并析詞有詳畧字句亦小小不同佛鐙普徧未敢妄節其下陳文莊〈天台憶〉凡有複緟即從芟薙義各有當非有所取舍焉

陳文莊天台憶

豐干禪師不知何許人居天台國清寺或云邑人豐尚書之子形貌寢惡被髮布裘或時唱歌人問之第云「隨我騎虎游松門」與寒山拾得三人相親每邂逅則長吟大笑人莫測也

寒山不言氏族以其寒石山中居止得名雖出言如狂而有意趣予登寒明二巖蒼老絕似雁蕩是其出游地也

余住國清寺久住拾得竈下談踰夜分晴眺松岡雨洗昏濛夜半不辨濤聲雨聲松聲篁聲梵聲如是半月

寒山子入滅後有梵僧杖錫拾黃金鎖子骨或問所以對曰「吾拾文殊菩薩舍利歸西天耳」後人於此建塔(《無夢園集》)

文莊又有〈台雁憶〉一首記寒拾古蹟寒巖洞有寒山舍利塔

拾問答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A8]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訣你且聽我念偈云

老拙穿衲襖 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 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 隨他自乾了
我也有力氣 他也無煩懊 這樣波羅蜜 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 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 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脩行 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 我卻不待見 名利總成空 我心無足厭
堆金積如山 難買無常限 子貢他能言 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 樊噲救主難 韓信功勞大 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 那個活幾千
這個逞英雄 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髩白 年年容顏變
日月穿梭織 光陰如射箭 不久病來侵 低頭暗嗟歎
自想年少時 不把脩行辦 得病想回頭 閻王無轉限 三寸氣斷了 拏只那個辦
也不論是非 也不把家辦 也不爭人我 也不做好漢
罵著也不言 問著如啞漢 打著也不理 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 也不做臉靣 兒女哭嗁嗁 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 須把荒郊伴
他看世上人 都是精扯淡 勸君即回頭 爭他脩行幹
做個大丈夫 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阬 做個清涼漢
悟得長生理 日月為鄰伴」

(此篇陸文節公錄示不知所從出雖釋子語難以我法論亦不似唐以前緇流筆墨重在文節遺言姑錄之)

潘耒寒巖詩

嘯天獅子最嶙峋 開口平吞摸象人 雄拔萬山皆奪氣 孤高大士合藏身
石膚剝盡存真骨 雲頂單棲絕四鄰 會得寒山詩外句 無邊煙景鎮長新(《遂初堂集台蕩游草》)

沈文愨寒巖詩

突兀萬仞岡 一獅踞其頂 猙𤢆欲搏人 象犀勢俱屏(旁有石象石犀)
寒山昔晏坐 三年等俄頃 至今蟠膝處 石上留餘影 虹梁跨彎環 下視氣深迥
橫飛瀑如練 倒挂藤疑綆 晴空蓄風雷 白晝幻昏冥
人生塵土胸 到此庶一醒 野猿時嘯羣 孤鶴忽聞警
試讀寒山詩 清言發深省(原注朱夫子謂「寒山詩有唐人道不到處」《歸愚集台山游草》)

稼堂確士兩先生詩皆為天台而作事在祖庭故不錄〈志詩〉篇

《寒山子詩集》解題及諸家書牘詩話攷證

宋朱子與南老帖[1](原本草書下陸〈帖〉同提行悉依原刻)

五月十三日熹悚息啟上久不聞動靜使至特辱惠書獲審此日住山安隱為慰天台之勝夙所願游往歲僅得一過山下而以方有公事不能登覽每以為恨今又聞故人挂錫其閒想見行住坐卧不離水聲山色之中尤以不得往同此樂為念也新詩見寄篤摰超精又非往時所見之比但稱說之過不敢當耳二刻亦佳作也但攙行奪市恐不免失故步耳《寒山子詩》彼中有好本否如未有能為讎校刊刻令字畫稍大便於觀覽亦佳也寄惠黃精筍乾紫菜多品尤荷厚意偶得安樂茶分去廿缾并雜碑刻及《唐詩》三冊漫附回[A9]使幸視至相望千里無由會面臨書馳情千萬自愛不宣 熹悚息啟上國清南公禪師方丈

熹再啟[A10]眾各安佳兒輩時聞黃壻歸三山已久時得書也 《出師表》未暇寫俟寫得轉寄去未晚也 《寒山詩》刻成幸早見寄有便足時至臨安趙節推廳託其尋便必無不達渠黃巖人也

熹再啟

陸放翁與明老帖

有人兮山徑 雲卷兮霞纓 秉芳兮欲寄 路漫兮難征 心惆悵兮狐疑 蹇獨立兮忠貞

此寒山子所作楚詞也今亦在集中妄人竄改附益至不可讀放翁書寄 天封明公或以刻之山中也

王深甯困學紀聞

寒山子詩如施家兩兒事出《列子》羊公鶴事出《世說》如子卜商(「子」下疑脫「張」字)如侏儒方朔涉獵廣博非但釋子語也對偶之工者青蠅白鶴黃籍白丁青蚨黃絹(翁注據本書「絹」當作「卷」)黃口白頭七札五行綠熊席青鳳裘而楚辭尤超出筆墨畦逕

有人兮山陘 雲卷兮霞纓
秉芳兮欲寄 路漫兮難征 心惆悵兮狐疑 蹇獨立兮忠貞

餘姚翁元圻注

何云(此引何屺瞻校語)「酒壚猛狗出《韓非子》枕流事出《世說》如一道一德言有枝葉雲梯棘刺亡羊補牢之類尤多

又云「六極九維東岱北邙衛氏兒鍾家女三端六藝黃腸白骨[A11]獼猴心獅子吼待鶴乘魚亦工

又云「楚辭則為人竄為五言第七句云『眾喔吚嘶蹇』可為失笑也放翁曾寄書天封明公屬為正之

又云「『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真佳句也

元圻案

《唐書藝文志》「《寒山子詩》七卷寒山子隱唐興縣寒山巖於國清寺與隱者拾得往還

《列子說符篇》「魯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好學者以術干齊侯為公子之傅好兵者以法干楚王以為軍正施氏之鄰孟氏同有二子所業亦同而窘於貧羨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趣之方二子以實告孟氏之一子以術干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也』遂宮而放之其一子以法干衛侯衛侯曰『吾弱國也而攝乎大國之閒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滅亡可待矣若全而歸之適於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遂刖之而還諸魯

《世說排調類》「劉遵祖少為殷中軍所知稱之于庾公遂名之為『羊公鶴』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客試驅來氃氋而不肎舞故稱比之

《漢書東方朔傳》「侏儒長三尺奉一囊粟臣朔長九尺亦奉一囊粟侏儒飽欲死臣朔飢欲死

《三國志虞翻傳》注「《虞翻別傳》曰翻放逐南方自恨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弔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太平御覽九百十六陶侃別傳》曰「侃丁母憂在墓下忽有二客來弔不哭而退儀形鮮異知非常人遣看之但見雙鶴飛而沖天

《通鑑齊紀高帝建元二年》「宋自孝建以來政綱弛紊簿籍訛謬上詔虞玩之等更加檢定『黃籍民之大紀國之治端自頃巧偽日甚何以釐乎』」注杜佑曰「黃籍者戶口版籍也

《漢書鄒陽傳》注曰「白徒言素非軍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搜神記》「青蚨蟲如蟬殺其母子塗八十一錢[A12]或用子先用母皆飛歸循環無已」故《淮南子》名錢曰「青蚨」

《會稽典錄》「上虞長度尚弟子邯鄲淳字子禮甫弱冠而有異才尚使作《曹娥碑》操筆而成無所點定其後蔡邕題八字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淮南子》「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

《史記鄒陽傳》「白頭如新傾葢如故

《左傳》「晉楚遇于鄢陵潘尫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穿七札焉

《後漢書應奉傳》「奉讀書五行並下

《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居昭陽殿中設玉几玉牀白象牙簟綠熊席

《拾遺記》「周昭王時塗修國獻青鳳丹雀各一雌一雄昭王綴鳳毛為裘

《晏子》「人有酤酒者酒酸不售問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之猛狗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韓非子》記管仲對齊桓公語與《晏子》同

《世說》「孫子荊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戰國策》「公輸般為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曰『聞公為雲梯將以攻宋宋亦何罪之有』」

《列子》「紀昌謀殺飛衞二人交射于路飛衞之矢先窮紀昌遺一矢既發飛衞以棘刺之端扞之而無差焉

《韓非子》「燕王徵巧術人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母猴成巧人曰『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閒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

《戰國策》「見兔而顧犬未為遲也亡羊而補牢未為晚也

《語林》「衛洗馬穎識通達論者以為王[A13]眉子平子武子之右世人為之語曰『諸王三子不如衞家一兒』」

劉向《列女傳》「齊鍾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其為人極醜行嫁不售

《韓詩外傳》「君子宜避三端文士筆端武士鋒端辯士舌端

《漢書霍光傳》「賜黃腸題湊各一具」注「蘇林曰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

《後漢書郅惲傳》「昔文王不忍露白骨武王不以天下易一人之命

宋知覺禪師《宗鏡錄》三引《大涅槃經》曰「云何現喻如經中說眾生心性有如[A14]獼猴[A15]獼猴之性捨一取一眾生心性亦復如是取著色無暫住時是名現喻可驗即今眾生之心如猿猴之處高樹上下不停

《楞嚴經》「富樓𨚗云『世尊知我有大辨才以音聲輪教我發揚我於佛前助佛轉輪因獅子吼成阿羅漢』」

《太平御覽九百十六列仙傳》曰「王子喬見桓[A16]良曰『待我緱氏山頭』至期果乘白鶴至山顛望之不可到

陶宏景《本草》曰「鯉最為魚中之王形既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

宋《許彥周詩話》載寒山子楚辭首句作「若有人兮坐山楹」第五句「心」字作「獨」字謂雖屈宋復生不能過也

天台山國清禪寺三隱集記

豐干禪師唐正觀初居天台國清寺翦髮齊眉衣布裘人或問佛理止答「隨時」二字常唱道乘虎出入眾僧驚畏無誰語有寒山子拾得者亦不知其氏族時謂風狂子獨與師相親寒居止唐興縣西七十里寒巖以是得名拾因師至赤城道側聞兒啼聲問之云孤棄於此乃名拾得攜至寺付庫院後庫僧靈熠令知食堂香鐙忽登座與佛象對盤而餐復於聖僧前呼曰「小果」熠告尊宿等易令厨內滌器常日齋畢澄濾殘食菜滓以筒盛之寒來即負之而去寒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時至寺或廊下徐行或厨內執爨或混處童牧或時呌噪望空慢罵或云「咄哉咄哉三界輪迴」僧以杖逼逐即撫掌大笑一日問師「古鏡不磨如何照燭」曰「冰壺無影象猿猴探水月」曰「此是不照燭也更請師道」曰「萬德不將來教我道什麼」寒拾俱作禮師謂寒曰「汝與我游五臺即我同流若不與我去非我同流」曰「我不去」師曰「汝不是我同流」寒問「汝去五臺作什麼」曰「我去禮文殊」曰「汝不是我同流」師尋獨入五臺逢一老翁「莫是文殊否」曰「豈有二文殊」及作禮忽不見後回天台而化寒因眾僧炙茄以茄串打僧背一下僧回首寒持串云「是什麼」僧云「這風顛漢」寒示傍僧曰「你道這個師僧費卻多少鹽醬」趙州到天台行見牛跡寒曰「上座還識牛麼此是五百羅漢游山」州曰「既是羅漢為什麼作牛去」寒曰「蒼天蒼天」州呵呵大笑寒曰「笑作什麼」州曰「蒼天蒼天」寒曰「這小廝兒卻有大人之作」溈山來寺受戒與拾往松門夾道作虎吼三聲溈無對寒曰「自從靈山一別迄至於今還相記麼」溈亦無對拾拈拄杖曰「老兄喚這個作甚麼」溈又無對寒曰「休不用問他自從別後已三生作國王來總忘卻也」拾掃地寺主問「姓箇什麼住在何處」拾置帚叉手而立主罔測寒搥胸曰「蒼天蒼天」拾問「汝作什麼」寒曰「豈不見道東家人死西家助哀」因作舞笑哭而出又於莊舍牧牛歌詠呌天曰「我有一珠埋在陰中無人別者」眾僧說戒拾驅牛至倚門撫掌微笑曰「悠悠哉聚頭作相這箇如何」僧怒呵云「下人風狂破我說戒」拾笑曰「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汝合一切法無差」驅牛出乃呼前世僧名牛即應聲而過復曰「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今招此咎怨恨於何人佛力雖然大汝辜於佛恩」護伽藍神僧厨下食每每為烏所耗拾杖抶之曰「汝食不能護安能護伽藍乎」神附夢於合寺僧曰「拾得打我」詰旦說夢一一無差視神像果有所損驚異牒申郡縣郡謂賢士遯迹菩薩應身號「拾得賢士」閭邱將牧丹邱頭疾醫莫能愈遇禪師名豐干言自天台來謁使君告之病師曰「身居四大病從幻生若欲除之應須淨水」索器咒水噀之立愈閭邱異之乞言示此去安危之兆師曰「記謁文殊普賢此二菩薩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國清寺執爨滌器寒山拾得是也」閭邱到任三日至國清「此寺有豐干禪師否寒山拾得復是何人」僧道翹對曰「豐干舊址在經藏後今闃無人矣寒山拾得尚處僧厨」閭邱入師房止見虎跡復問「在此作何行業」翹曰「唯事負舂供僧閒則諷詠」入厨尋訪寒見於竈前向火拊掌大笑閭邱致拜二人連聲呵叱執手復大笑曰「豐干饒舌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相攜出松門自此不復入寺閭邱歸郡送淨衣香藥到巖寒山高聲喝曰「賊」遂入巖石縫中且曰「報汝諸人各各努力」石縫忽合後有僧採薪南峰距寺東南二里遇一梵儀持錫入巖挑鏁子骨「取拾得舍利」乃知入滅於此因號巖為「拾得」閭邱俾道翹尋訪遺跡於林閒葉上得寒所書辭頌及村墅人家三百餘首拾亦有詩數十首題行壁閒云按舊序「二人呵叱自執手大笑閭邱歸郡遣送衣藥與夫挑鏁子骨」等語乃知寒山不執閭邱手閭邱未嘗至寒巖拾得亦出寺門二里許入滅今《傳鐙》所錄誤矣因筆及此以俟百世君子

淳熙十六年歲次己酉孟春十有九日住山禹穴沙門志南謹記

釋可明

大士垂迹不泄密因語言三昧發於淵才雅思大圭不瑑豈追琢者可同日而語或直道其事使賢鄙同笑粗言軟語咸彰至理悅耳目適口體此其深試(疑「識」之譌)究己躬明心性此其格言緩細披尋大有好笑板行其可闕乎東皋苾芻無隱得舊本感慨重刊俾為讎校因題其後一覽知妙且由此而入較世里尤當寶翫

旹屠維赤奮若陬月上澣[1]華山除饉男可明敬跋

宋大字本附詩一首

此篇慧身但刊以補東皋本之缺非其所作也題曰「聖制古文」疑為時王之製亦未敢臆定

若人何鄉何姓氏 隋季□□□傑士 屠龍技癢無所施 東守西征徒萬里
天厭荒淫羖䍽君 大地山河移姓李 滿眼清賢登廟堂 書生分合山林死
朅來寒山三十年 不堪回首紅塵市
遨戲千巖萬水閒 駕言足躡龜毛履 不飢不采山中薇 渴來只飲山中水
風瓢戞擊惱幽懷 移家屢入深雲裏 貧衣繿縷足風霜 不礙寒潭瑩無滓
時訪豐干看拾公 膜外形骸忘爾汝
擾擾人寰蟻慕羶 哂然一笑寒生齒 擬將大筏渡迷津 咳唾煙雲生筆底
銀鉤灑洒落巖阿 至今護守煩山鬼 世無相馬九方皋 但從肥瘦求形似
詩成眾口浪雌黃 往往視之為下俚
近來一二具眼人 頗憐名字遺青史 雲衮霞纓妙語言 謂與騷章無異旨
寥寥千載無人知 偶逢知者惟知此 知與不知於我乎何知 此其所以得為寒山子

曩閱東皋寺《寒山集》缺此一篇適獲 聖制古文命工刊梓以全其璧觀音比丘無我慧身敬書(一記一跋一詩據日本仿宋刻《寒山子詩集》錄出)

元徐一夔重刊《中峯和尚廣錄》序

大德延祐之閒中峯本公居天目山有《擬寒山詩》《廣錄》鏤板于杭州之南山大普慶寺板燬有武弁之士曰張子華謀於智暠慧澤二師重刊踰年而功完(按「本公全書為《天目中峯和尚廣錄》《擬寒山詩》其中之一種也」)(徐大章《始豐稿》)

白珽湛淵靜語(按白珽字廷玉元錢唐人)

呂洞賓寒山子皆唐之士人嘗應舉不利不羣於俗葢楚狂沮溺之流觀其所存詩文可知如寒山子詩其一云

有人兮山陘 雲卷兮霞纓
秉芳兮欲寄 路漫兮難征 心惆悵兮狐疑 蹇獨立兮忠貞

前輩以為無異〈離騷〉語今行於世者多混偽作以諧俗爾

明瞿汝稷寒山詩序

嚴道行刻《寒山詩》命那羅延窟學人序之那羅延窟學人曰「寒山氏日與羣有酬酢於無盡哉」曰「以其言之得復謵於世乎」曰「未也夫棲遲於寒巖蹢䠱於國清此寒山之可見者也小言大言若諷若道瀏乎若傾雲竇之冷泉足以清五𤍠之沈濁暾乎若十日之出摶桑足以破昬衢之重幽此寒山之可聞者也之二者於寒山妙莊嚴海之一漚也有能循夫可見而見不可見循夫可聞而聞不可聞則知寒山昔未嘗示跡於始豐今未嘗謝跡於人[A17]間也吾默而息泊乎以同寂吾蕩而趨奚適而不與吾俱一身蹠乎石山而無介多身起於剎塵而非出充吾之目塞吾之耳皆寒山也而眾生各鐍其見而不見各鐍其聞而不聞[宴-女+六]於三苦回環於永劫於是寒山哀之釋珍御襲弊垢運漚和慈勤惓告試掊眾生之鐍使之見使之聞以息其崩奔俾休於常寂而眾生卒不能盡見盡聞也可不大哀耶夫既以宗於不可見而帝於不可聞又何欲掊眾生之鐍使之見使之聞而哀眾生之不盡見盡聞耶不可見矣又何見不可聞矣又何聞見於見不見於不見聞於聞不聞於不聞故聞鐍於聲見鐍於色眾生之所以眾生也見於不見聞於不聞故不運吾目而殫見沙界無盡也不闢吾聰而殫聞沙界無盡也此所以躡寒山而游於無盡也欲聞於不聞必以聞而旋其聞欲見於不見必以見而旋其見此寒山之所以不能不言而道行不能不以剞劂利生也審於是即以其言之得復謵於世而謂寒山日與羣有酬酢於無盡可也(《瞿冏卿集》)

徐𤊹寒山子詩跋(按𤊹字惟起號興公明季閩人藏書極富)

余他日偶訪瀚上人於平遠臺山房見案頭有《寒山子詩》一帙上人不知愛重鼠齧其腦漸至於中余曰「寒山子詩詩中即偈師其知寒山之禪機乎」上人茫然不答余遂丐歸上人視之如棄敝屣也山窗無事手自黏補重加裝潢第鼠齧處闊深傷字為可恨也載觀卷首朱晦翁陸放翁二札則明老南老賢於瀚上人遠矣識者能不呵呵大笑邪

己亥閏四月徐惟起跋(《紅雨樓題跋》)

國朝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寒山子詩集》二卷附《豐干拾得詩》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寒山子貞觀中天台唐興縣僧居於寒巖時還往國清寺豐干拾得則皆國清寺僧也世傳台州刺史閭邱允遇三僧事蹤蹟甚怪葢莫得而攷證也其詩相傳即允令寺僧道翹尋寒山平日於竹木石壁上及人家廳壁所書得三百餘首又取拾得土地堂壁上所書偈言並纂集成卷豐干則僅存房中壁上詩二首允自為之序宋時又名《三隱集》見淳熙十六年沙門道南所作〈記〉中《唐書藝文志》載《寒山詩》入釋家類作七卷今本併為一卷以拾得豐干詩別為一卷附之則明新安吳明春所校刻也王士禎《居易錄》云「寒山詩詩家每稱其『鸚鵡花閒弄琵琶月下彈長歌三月響短舞萬人看』謂其有唐調(原案此明江盈科《雪濤評語》士禎引之寒山子即唐人盈科以為有唐調葢偶未攷其時代謹附訂於此)其詩有工語有率語有莊語有諧語至云『不煩鄭氏箋豈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語大抵佛語菩薩語也」今觀所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禪門偈語不可復以詩格繩之而機趣橫溢多足以資勸戒且專集傳自唐時行世已久今仍著之於錄以備釋氏文字之一種焉(《別集類》)

欽定四庫全書明目錄

《寒山子詩集》一卷附《豐干拾得詩》一卷

寒山子豐干拾得皆貞觀中台州僧世頗傳其異跡是集乃台州刺史閭邱允令寺僧道翹所蒐輯寒山子詩最多拾得次之豐干存詩二首而已其詩多類偈頌而時有名理邵子《擊壤集》一派此其濫觴也(《別集類》)

欽定天祿琳琅續編

《寒山子詩集》一函一冊唐釋寒山子撰

寒山子天台[A18]唐興縣僧居寒巖時還往國清寺書一卷計詩三百十三首前有閭邱允序附豐干詩二首拾得詩五十六首皆國清寺僧亦有閭邱允錄宋時所稱〈三隱集〉也是書明新安吳明春有刻本是本宋諱闕筆雕手古雅汲古閣所藏

錢曾讀書敏求記

《寒山拾得詩》一卷

豐干語閭邱允「寒山拾得文殊普賢」真為饒舌矣允令國清寺僧道翹纂集文句成卷而為之序讚附著〈拾得錄〉於詩之前惜乎傳世絕少此從宋刻摹寫攷南北藏俱未收余謂應同龎居士並添入《三藏目錄》中庶不至泯滅無傳耳

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

《寒山拾得詩》一卷載諸《讀書敏求記》此從宋刻摹寫余向收一精鈔本似與遵王藏本相類當亦宋刻摹寫者也惜首尾略有殘闕耳後五柳主人自都中寄一本示余楮墨古雅甚為可愛細視之乃係外洋板刻惜通體覆背俱用字紙殊不耐觀頃命工重裝知有失去半葉者共四處以洋紙補之復取向所收者核其文理始信二本互異詩之次序有先後分七言於五言之外洋板所獨此拾得詩〈雲林最幽棲〉一首內「日斜挂影低」句精鈔本「日」字下俱缺此外皆不可攷矣故茲所失四半葉無從補全而二本板心彼題「寒山子詩」此題「三隱」後又云 詩本不相類也惜遵王所記但云「傳世絕少」豈知宋刻摹寫之外尚有他刻流傳於世耶此刻似係洋板然寒山詩後有一條云「杭州錢塘門裏車橋南大街郭宅□鋪[1]印行」則又不知此刻之果為何地本矣俟與藏書家驗之

嘉慶丁卯春三月二十有五日復翁黃丕烈識

陸心源儀顧堂題跋

《寒山詩》 卷毛氏汲古閣影宋鈔本光緒伍年以番板五枚得此書於吳市葢何(當作「胡」)心耘博士舊藏也端陽前五日以舊藏廣州刊本及《全唐詩》校一過《全唐詩》即從此本出卷末「怡然居憩地日」以下缺亦同廣州本序次既異字句亦多不同拾得詩缺〈人生浮世中〉〈平生何所憂〉〈故林又斬新〉〈一入雙[A19]谿[1]不計春〉凡四首寒山詩缺〈沙門不持戒〉〈可貴一名山〉〈我見多[A20]知漢〉〈昔年曾到大海游〉〈夕陽赫西山〉凡五首非善本也

程德全寒山子詩集跋

庚戌夏孟予移撫三吳政事餘暇稍稍厯覽古蹟以存守土之責時方有重建楓橋寒山寺之議甚盛舉也未幾趙大令夢泰以羅兩峯繪寒山拾得像來視鄭中翰文焯亦以舊繪寒山象為貺最後復得《寒山子詩集》於俞階青太史千數百年流風逸采萃集一時不禁為之歡忻贊歎釋氏所謂因緣者殆類此歟寒山子生有唐之世值海內初平瘡痍未復青宮貽失德之漸黔首苦征戍之勞雖以房杜諸賢曾不能致國家於無敝傳未數紀遂螗沸雲擾天下亂作故寒山子凜霜冰之履抱杞人之憂託迹方外佯狂傲世自放於山顛水涯閒一以詼諧謾罵之辭寓其牢愁悲憤之概發為詩歌不名一格莫句端倪其瑰博也若商彝夏鼎沈霾千載一經暴露光怪陸離不敢逼視其清雋也若味明水太羹若嚼梅花飲冰雪涼冽澈人肺腑其幽靚也若方春之花磊落而逋峭若秋巖木落山骨巉然其音節之高若聆蕢桴土鼓絃管箏琶頓絕凡響其說理之平實也若老農老圃坐話桑麻閒事其意境之窵遠而泬寥也若朝游丹嶽莫棲蒼梧咳唾九天珠玉皆落其滑稽也若東方曼倩其譎變也若莊周若列禦寇要其惟一之指歸則欲使一世之人人蠲嗜欲明慧業不為塵世繮網所牽縛迺能卓然有所成就用心良苦造意深微彼賈島之逃禪祕演之厭世非其比也予少厯險阻中經患難觀釋氏脫形累達死生之旨契然有合深慨夫世道夷陵風會日變雖學士大夫往往汩沒心靈馳鶩榮利蕩然而不知所返極其弊害遂隱中於國家每思一大智慧人雷音海潮喚醒一世迺久之不可必得今得寒山子之粲花妙舌苦口婆心揆以今日社會趨向未始非對證良藥故屬之僚掾付諸剞劂將以接迷津之寶筏然暗室之明燈世之學人若僅沾沾於禪悅字句中則又相即遠矣昔六祖[A21]惠能信口說「菩提明鏡」一偈立證大乘了無賸義朱子宿金山寺五更聞鐘聲心中便把握不住若寒山子詩菩提妙偈耶金山晨鐘耶願與海內具慧根人共參之詩凡一卷都三百八首附拾得詩四十八首豐干詩二首淛鄞吳宗元氏精校本舊為曲園先生藏刻既竣疏其大恉如此

宣統庚戌十月雲陽程德全跋於蘇州節署之思賢堂

日本澁江全善森立之經籍訪古志

《寒山子詩集》(附《豐干拾得詩》一卷)宋槧本姬路河合元昇藏

卷首題「寒山詩集」下記「豐干拾得詩附」每半板八行行十四字界長六寸七分幅四寸九分左右雙邊[A22]𭾛」等字欠末筆字畫端楷宋槧之佳者首有觀音比丘無我慧身記一篇閭邱序并讚又有朱晦庵〈與南老帖〉陸放翁〈與明老帖〉皆從真蹟摹入末有[A23]淳熙十六年沙門志南記及可明跋卷首有「慶福院」及「無範」印

島田翰刻宋本《寒山詩集》序(節錄)

寒山沒千有二百餘年遺集寥寥希傳雖以南北釋藏之博猶未採輯之而《高麗藏》亦未收其見於《讀書敏求記》者殆幾乎斷種清《四庫總目》所著錄則不過明新安吳明春刻本而黃蕘圃所獲精鈔本及外洋刻本者亦今不知其已歸於何人之手雖元有高麗刻本明有閩刻而近時亦有金陵刻本實多訛誤而宋本竟無一存者葢非必其書之未足傳後也清淡沖朕唐人所不好而宋元兩代又視之萞如不肎數動棗梓何怪乎其日就湮滅也則及今為之表章亦吾儕之責也顧僧詩之流傳於今者唐有皎然齊己宋有九僧(劍南希晝金華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沃州青城惟鳳江東宇昭峩眉懷古淮南惠崇九人)契嵩道顯道潛惠洪無文而其《吳興晝上人集》《白蓮集》《九僧詩》《鐔津文集》《雪竇祖英集》《參寥子集》《石門文字禪》《北礀集》《無文印》諸集今皆存宋元本與舊刊覆宋本而寒山之詩機趣橫溢韻度自高在皎然上道顯下是木鐸者所潛心其失傳為尤可歎書為姬路河合元昇暢春堂舊收刻搨精妙字大如錢紙質緊薄光潤似玉墨色奕奕撲人眉宇足與祕府《王文成集》《誠齋集》相頡頏避宋諱闕末筆左右雙邊半番界長六寸八分五釐幅四寸五分八行十四字魚尾上方記字數大名則併二行大書下分書「豐干拾得詩附」六字葢宋氏南渡以降卷尾記字之體壞亂無存於是有算一番所有大小字數楷文記之於縫心者如大幾字小幾字即是也至宋季多易楷以行草而其字數則視猶弁髦故宋元陋板其所記字數多不相符者此古今之昇降也首有寒山序詩六行行十二字末云「曩閱東皋寺《寒山集》缺此一篇適獲聖制古文命工刊梓以全其璧觀音比丘無我慧身敬書」次閭邱〈序〉九行行十五字次晦翁〈與南老帖〉次放翁〈與明老帖〉並從真蹟刻入卷尾有[A24]淳熙己酉沙門志南〈三隱集記〉又有紹定己丑可明〈跋〉捺「慶福院」「無範」「植村書屋」「霞亭珍藏」「暢春堂圖書記」五印寒山詩云「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來六百首一例書巖石」今檢是本寒山詩三百四首而次之以豐干詩二首及拾得詩四十八首不符於六百之數然閱閭邱〈序〉其屬道翹所撰次者已不過三百餘首「唯於竹木石壁書詩並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及拾得於土地堂壁上書言偈并纂集成卷」葢其書竹木石壁故多遺佚歟抑三僧蹤蹟極怪莫得而考證也其詩《唐書藝文志》七卷徐靈府所序本則分為三卷又別稱〈三隱集〉見於志南〈記〉宋時國清南老一刻於[A25]淳熙己酉南老即與朱子友善晦翁《文集》中引其「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二句以為清麗有餘絕無蔬筍氣者朱子使之稍大於字畫便於觀覽然其所刻竄改易置最多東皋無隱再刻於紹定己丑而是篇則觀音比丘無我慧身所補刻又在東皋寺本之後又有寶祐乙卯行果就江東漕司本所重鐫者至茲始分七言於五言之外又以拾得加於豐干上元時有高麗覆宋本葢據宋東皋寺本所改行上梓卷尾題云「嘉議大夫耽羅軍民萬戶府達魯花赤高麗匡靖大夫都僉議評理上護軍朴景亮刊行」紙質黃紉宛似元本而據其裝成梵夾又似《麗藏》嘗抵川越見喜多院《高麗藏》卷尾結銜正與此相符而彼別有「皇慶三年二月日」一行然徧檢全帙不收此集乃知其非出於《麗藏》葢當時景亮為之鋟梓而未及編入者矣明則有吳明春刻本清《四庫總目》載之未見又有閩建陽書坊慎獨齋刻本即繫於正德丙子刻本次序與寶祐本同而版貌緊縮字字欹仄若使其無「正德」木記妄人則必以為元刻矣近時又有金陵刻本次序與建本同黃蕘圃所獲則寒山詩後有「杭州錢塘門裏車橋南大街郭宅□鋪印行」一條「分七言於五言之外洋版所獨」洋板豈出於寶祐本乎又有正中元和寬永正保[A26]享數次雕本依是乃知今之所傳實原於[A27]淳熙寶祐二本而二書次序全不相同也然據宋樊汝霖《唐文藝補》引〈城中蛾眉女〉一首在前〈鸚鵡宅西國〉一首〈去年春鳥鳴〉一首〈丹邱迴聳與雲齊〉一首〈千年石上古人蹤〉一首次第排列而正與是本符是邱之原第即如此葢輇材小生謏聞目學改其文從字順妄謂可以幾訂訛奪而曾不知其改者卻誤古籍之點校雖聞人動筆亦有臆改一經妄手其譌謬滋甚予故曰「鈔本必卷子必隋刻本必宋本必監本上下千載舍是無善本焉」獨怪狩谷掖齊著《掖翁過言》乃以是書為高麗覆宋本豈非因其紙墨黃紉類高麗繭紙而誤乎

明治三十八年太歲乙巳夏四月島田翰序

《寒山子詩》世所行皆一卷附《豐干拾得詩》一卷或分為三卷惟徐靈府序者七卷今不傳《唐書藝文志》著錄亦七卷宋《崇文總目》同朱彝尊校云「《唐志》作釋智升《對寒山子詩》」今攷瞿氏《指月錄》載寒山詩曹山寂禪師為之注釋謂之《對寒山子詩》行於世《傳燈》曹山第一代為本寂禪師不言名智升未知其為一燈否也寂公注南北《藏》不收亦久佚世莫能見謂之「對」者當是以詩為問而設詞以答之禪機活潑箭鋒相契正如向子期之注《莊》張處度之注《列》但以微言剖析名理不必如詁經之隨文箋釋也

壬子小春六十四叟緣裻附記

寒山寺志卷三終


校注

[a155001] 編按《補遺》即指《貞居先生詩集補遺》) [a178001] 編按葉珠紅《寒山資料類編》所收錄之〈朱晦庵與南老帖〉與本文字句略有差異詳見該書 p. 5(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5) [a194001] 「屠維」「赤奮若」乃太歲紀年的名稱搭配天干地支分別代表「己」「丑」即己丑年(維基百科太歲紀年2012.12.30)陬月農曆正月的別稱(百度百科陬月2012.12.30)上澣指上旬(百度百科上澣2012.12.30) [a204001] 編按應為「郭宅經鋪」其為杭州著名印刷作坊之一(中國科普博覽_印刷博物館網站書坊的刻版印刷2012.12.30) [a205001] 「谿」字底本闕漏茲依陸心源〈儀顧堂題跋〉補入(葉珠紅寒山資料補編p. 17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5)本篇補缺字所據同此
[A1] 間【CB】閒【志彙】
[A2] 沫【CB】沬【志彙】
[A3] 間【CB】閒【志彙】
[A4] 間【CB】閒【志彙】
[A5] 間【CB】閒【志彙】
[A6] 間【CB】閒【志彙】
[A7] 間【CB】閒【志彙】
[A8] 間【CB】閒【志彙】
[A9] 使【CB】便【志彙】
[A10] 眾【CB】泉【志彙】
[A11] 獼【CB】獮【志彙】
[A12] 市【CB】布【志彙】
[A13] 眉【CB】冑【志彙】
[A14] 獼【CB】獮【志彙】
[A15] 獼【CB】獮【志彙】
[A16] 良【CB】長【志彙】
[A17] 間【CB】閒【志彙】
[A18] 唐【CB】廣【志彙】
[A19] 谿【CB】【志彙】
[A20] 知【CB】【志彙】
[A21] 惠【CB】智【志彙】
[A22] 𭾛【CB】貞【志彙】
[A23] 淳【CB】涥【志彙】
[A24] 淳【CB】涥【志彙】
[A25] 淳【CB】涥【志彙】
[A26] 享【CB】亨【志彙】
[A27] 淳【CB】涥【志彙】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