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雲居聖水寺志

[A1]雲居聖水寺位於浙江杭州西南雲居山上雲居山位於吳山(又名七寶山)之西南面聖湖倚楓林吳山之北有紫芳嶺上有聖水巖巉石突兀勢若垂雲唐咸通中(八六〇~八七三)道膺禪師遊杭州入七寶山愛其山麓(即雲居山)之勝就樹結菴顏曰雲居宋元祐間(一〇八六~一〇九三)佛印禪師喜聖水巖之幽勝乃安禪以聖水名其寺元代中峰和尚重建眾僧雲集漸成叢林名與五山十剎並列趙孟頫手書「雲居」匾額明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勅旨歸併天下寺院聖水寺併入雲居菴賜額「雲居聖水禪寺」其地襟江帶湖與天竺靈隱並稱古剎勝覽而中峰禪師之髮爪舍利藏寺中之塔頗為後人瞻仰清雍正年間釋𧧌湛偕門人釋明倫為輯寺志乾隆年間釋通淵偕門人釋實懿重纂之釐為六卷分十一門形勝建置祖師耆宿僑寓靈異古蹟題詠法譜贊偈清規前冠寺圖末附補遺形勝一門紀山水建置一門僅紀現存者祖師一門僅列光耀本寺之祖師即道膺佛印中峰等七位之簡傳耆宿一門則記有功於本寺之僧侶僑寓一門記古今高人達士之寄寓本山者靈異一門記自唐至明六百餘載之異徵古蹟一門凡本寺之建置今已廢者列入古蹟題詠一門錄歷代文士關於本寺之詩文法譜一門錄塔傳歷代禪祖本寺高僧傳壽序菴記塔記等贊偈一門錄贊偈等文清規一門除僧燦與明本所訂之清規外文疏之屬亦附焉本志分門明晰然體例紊亂恐係增補之故也此志初刻於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錢塘丁氏重刻兹據清光緒十八年錢塘嘉惠堂丁氏重刋本景印

雲居聖水禪寺志序

雲居聖水禪寺者地接兩峰名齊三竺帶海襟山之所法宇宏開龍飛鳳舞而來琳宮矗峙層巒絕巘闖見山門白石青苔疑來仙洞近挹湖邊秀色揜映松關遙傳江上濤聲悠揚梵咒宜卓錫之高人踵至而攜瓢之韻士聯踪然非載筆而載言奚以徵文而徵獻必有資乎慧業乃克永夫勝因粵稽禪寺創自李唐綿亘千年鐘無恙遞更數代榱桷維新溯厥開山道膺因雲居為號洎乎奕葉中峰合聖水成名仰金碧於烟巒詢經營於慧衲風車雲馬常駐靈旗暮鼓晨鐘時聞法誡皆資人力用妥神庥然而玉梁飄渺銀殿虛無給孤園中數聲鶗鴂靈光殿外一片荊榛若無子安之碑誰知淨土使非休文之記詎識法王紺馬青鴛藉詞章而不朽龍宮象塔因翰墨以常鼓若海之文瀾慈航寶筏燦生花之筆綵蓮座香城此尋奧旨於六通固在語言之外而證妙諦於三藏不離文字之中欲示貽須憑記載志書之作烏容己已顧寶笈難窺草創始於寂湛瓣香已遠重纂在乎通淵卒業未成舊章誰續乃有雲巢衲子者有如支遁居白馬以談元略似晦堂住黃龍而作志從源達委井井有條別類分門班班可考情最躭乎吟咏後復附以詩篇允矣梨棗之光可推鴻筆採茲芻蕘之句屬以弁言楷也禁省周旋鄉關契闊童子嬉遊之地為念林邱詩人恭敬之思詎忘桑梓今則遂初已賦儘幅巾朱履而歸方外與遊可蠟屐芒鞵而至 錫香山之鳩杖陟險非難主松嶺之鱣堂卜鄰伊邇因名求實援古證今倍領妙手之空益信良工之苦每掀髯而大噱何必坡仙或並轡以聯吟相逢㠀瘦又況右文有典重羅碧海珊瑚茲雖史乘小言總屬吉光片羽曾聞半偈空彼萬緣還見五雲生於二乘裒然成帙君為夾漈之所難率爾操觚我恐溫陵之騰笑矣

時乾隆癸巳四月初吉仁和七十八歲老人陸宗楷鳧川氏序

國有史家有乘所以原本大業而永世也而郡邑而山川而奧區古剎志猶是已杭城吳山之陰曰雲居在大江以西余數年于浙未嘗過問己丑乞休寄跡南溟見僧幻因所藏中峰祖師親自寫照及手置壁間諸相次觀麻鞋髮珠諸盛蹟乃知斯因師著天目雲居並峙大雄匪凡近也顧猶未詳夫開山得名之緣起有僧休復雅懷纘述示一編曰將有志而未逮本末條理燦然可觀泝自唐咸通中玉田道膺禪師由涿州住江西雲居山既而至杭結茆於斯而不忘雲居仍以名菴至明以聖水寺并入乃稱寺然則中峰此山振起之少祖道膺此山肇基之初祖也然則山非浙寺非自唐宋元而菴非自今也然則一雲居江可也浙可也菴與寺無不可也然則無江相無浙相無山與菴與寺相何為雲居是為雲居然則即一雲居曰江曰浙曰菴曰寺非名非非名可說不可說已縷縷矣謂可無以志之乎況乎祖風為烈天如無念輩繼武龍象東坡松雪陽明輩暉映後先湖山奇湊江海大觀以暨一石一木都堪譜牒奈何聽其落落無迹令後之人若今視咸通以前莫可致詰乎誠哉休復是編之弗可已也而屬余一言亦似弗可辭何也雲居為吾鄉名山十年來顓愚衡大師自五臺厯南嶽清源至止余實荷法施其在杭也嗣中峰法者首推天如即我廬陵人且中峰證祖位彰隆號而垂藏法吾鄉揭曼碩為贊其詞而余之藏疾于斯亦敬入告矣則雲居之為雲居聖天子既耳目及之余之于雲居也亦既辱指十手雲居也余也豈無因緣于其間余何能辭一言也

順治六年冬十月豫章周漢傑拜撰

凡都會必以形勝財貨之所聚人文之所毓技巧之所出於以醞榮饒而傾恢詭匪細也武林甲寰宇郡兼山川之美波迴麓抱更僕數未殫顧率郭外名藍或以爽塏或以幽奇著若憑高而江湖生於屐底則惟城中之山為然昔越沼吳以此置吳社然由伍行人祠循而南至三茅觀道院十九類顯拔千尋縱眸即見再折而西藏鈴鐸於蓊蔥磴而下磴而升高楓負湖鳳凰諸山出於列雉惟雲居寺為然寺緣僧道膺卓錫開山名新志舊大德間起英流競賞獨志缺焉亦子瞻孟頫之遺憾也夫蘭若或牛吼不及或離聚落五里茲寺隱軗肩之中窅如絕壑嶺足即市闠廨舍萬猾嘈囂都若隔世惟鳥語蟲鳴而已然則有三竺之谿山四合而無車騎列肆之豔雜有靈隱韜光之林木森蔚而無燐明虎嘯之蒼涼有昭慶之人烟湊集淨慈之獨踞連岡而無嚴闉夜閉當塗晝呵之驚虞誠攀躋之所必至而眺覽之所首推者也宜中峰薰脩於斯梅詠芒鞋猶存人世厥後寺幾為勢力有賴精齋以死獲全暢宗風而持覺苑不可泯滅拈花漬羽其揆一也寺有二徑一從鐵崖嶺一從青屏山奇石妙樹天巧布錯違歌鐘於頃刻無裹糧於十里塵念不雜于此中者代固不乏人即偶至者亦自能識取也聞之長者云雲居之松不獨松樂亭為量隨地挺虯飛雨間不容髮亭旁為官長張筵騶從伍伯所戕更有不堪述者其他可令久而或湮哉則茲志信當作矣

浙上傅巖書

名山古剎之形勝人物郡乘邑志有未採輯者則各成一書詳紀其鉅細以信今而傳後或名流或高僧窮年矻日殫精鉛槧惟恐一事一類之不備不彰以為山靈佛祖羞如通淵實懿之志雲居聖水寺是已寺建自唐咸通中為佛印中峰拄錫之所其地爽塏幽異襟江帶湖跨吳山之西偏與天竺靈隱並稱古剎千百年來緇涅之接踵賢豪之萃止殿宇之脩葺文物之昌熾郡邑雖載紀之通淵以其不能周該備至且懼厯代久遠易湮沒而無聞也遂取寂湛草創之原本重加攟摭不漏不支成志六卷俾天下後世莫不望武林而思名剎瞻經幢而景蘇趙即或給孤園[A2]圮布金地廢而雲居聖水之名猶表表塵寰間也世之士大夫悠悠忽忽于郡邑之志乘漫不加意即其家世譜牒亦茫然烏有以視通淵實懿之用心顧何如耶余家居時雖于祖德宗功暨桑梓之耆舊粗有紀刊而學識淺鮮不能纖悉具陳至官仁邑于地方之風土人情因革損益之規縱不敢以無才自諉而邑志未睱修舉今對通淵不亦赧赧然有愧色乎而凡吾儒之閱是志者固不特嘉通淵實懿之願力茲寺賴以不朽亦可借以自勉勤于家譜邑乘之篆訂以光照 國家之盛於無疆也是為序

旹雍正七年歲次己酉仲夏月上弦日勅授文林郎知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事甲辰科浙江鄉試同考官荊門胡作柄譔

雲居寺志先師尊寂湛草創於前吾師通淵掇拾於後雍正己酉仁和邑侯荊門胡公罷官居寺甄綜而薈萃之遂成完書科分條貫可謂備矣顧三十年來佛舍僧寮金碧輝映於山水間者化為烟雲[A3]圮為瓦礫見于志者十存四三而已可勝慨哉夫志以傳信倘不重為釐正一切仍舊則名存實亡將使覽者按圖索駿視為誕虛不且貽四方之誚乎懿因不揣譾陋於山川泉石之不變者悉仍前志其餘蓮臺香藏則據現在具書之已廢者詳於古蹟一門庶幾不戾

傳信之旨方今聖天子勤咨吏治隱念民生四舉巡狩之典湖上諸名剎無不鼎新以備皇上恭祝皇太后慈釐純嘏而我佛亦祥雲曖日香雨灑塵釀和氣於翠華遙蒞之辰於以媚一人而成景運者寺僧或裁新志或益舊文極古今之盛焉雲居雖僻在吳山一隅然峰巒聳秀江上數峰湖間諸嶺縈青繚紫如繪如畫映帶左右者一憑眺而悉在眼前安知無大檀信廣結善緣捐朱提貫赤仄以完舊觀為後日皇上拈花獻佛之所則志誠不可以已也因購棃棗而急刊之

釋實懿撰

雲居聖水寺圗

[1]

[1]

身如天目山 寂然不動尊
慈雲灑法雨 徧滿十方界
化身千百億 非幻亦非真
覓贊不可淂 為師作贊竟

至正二年正月人日弟子吳興趙孟頫焚香謹贊

聖水寺志目錄

  • 卷之一
    • 形勝 建置
  • 卷之二
    • 祖師 耆宿 僑寓 靈異 古蹟
  • 卷之三
    • 題詠
  • 卷之四
    • 法譜
  • 卷之五
    • 贊偈
  • 卷之六
    • 清規
  • 補遺

聖水寺志目錄

聖水寺志卷一

形勝

吳山又名七寶山突起會城東南隅緜亘數里邐迤而西蹊逕幽邃峰勢秀削憑虛卻立左吞江光右飲湖綠風帆隱現於林隙遊舫蕩漾於巖坳前則雉堞橫雲縹緲如帶後則嶺如屏幛青圍翠繞蓋奧如而具曠如之觀不獨為茲山之冠即兩峰三竺未便過之其天設地成之勝有足稱焉志形勝

山在郡城內七寶山西南隅左江右湖面坤負艮東則橐駝嶺下抵清屏山西則鐵崖嶺北則紫芳嶺下抵郭璞井南則崇墉百尺列若屏垣幽深靜謐迥隔囂氛誠勝地也

鳳凰山脈來自天目為郡主山昔人所稱龍飛鳳舞到錢塘者城踞鳳凰左翼城內諸山緣祀泰伯伍員總謂之吳山

雲居山在杭州城西南隅面聖湖倚楓林頗稱佳境(杭州府志)

三台石

位置端拱儼然列宿

三台石記

三台石為雲居寺十景之一訪之僧輒指寺西南隅謂石在山巔路險仄皆聞其名未嘗至其地也夫泰華嵩衡之高人往往躡層巒臨絕巘矧跬步之前數仞之勢僧乃憚于遊乎遂獨步寺門外厯磴十餘級稍折而西覓徑而往是時午日當天清風拂地不數百步即見所謂三台石者石斜對上方菴後枕女墻左挾西湖右瞰錢塘江如劍戟列如虎豹伏高下其形其數有六昔之人蓋嘗徙倚攀摩錫以嘉名厥後繼踵者少徒付之荒烟蔓草厯歲經年曾無有過而問焉者豈非石之不幸歟雖然天下事亦何常之有不有余今日之聞其名即欣然造其地不假賓朋之從不待盃酒之攜相與惝恍流連而不能已已耶又豈非斯石之重幸與獨是三台者斗魁之下有六星天下治其象平所謂泰階平是也世人且以比三公之爵茲石何以名耶星宿之精下而為禽為獸隕而為石豈山三台之星有時隕耶抑其精之所流耶以其數六兩兩相對象於台星故名之耶求其故不得乃憑石而寐忽有謂予者曰子不記五雲多處是三台之句耶名石之意是使人觸於目感於懷而不禁望闕懷恩之思也予遂恍然而寤見有人立麓下是豈夢中語予者耶諦視之則上方菴之樹影著墻耳渴甚掬水飲之若飽因思明月之下攜斗酒面石而飲豈不對影成九人耶遂與石訂再來之盟踏夕陽而歸寺

三台石

三台異頑石 間氣結巑岏 峰峰距咫尺 朵朵空中攢 象緯繞山靈 列宿曠奇觀
秀削高城上 清風落暮寒

江櫺石

高數丈屹立城隅洞穴玲瓏瞰望平沙極浦有如窗牖江櫺之名以此

龜石

規圓二丈餘色緇而潤皴以細紋斷續如卦形首昂背俯狀甚肖

朝陽洞

在嶺上吸受朝暉通明晃耀故名朝陽

呂字巖

在東嶺之陽立石數仞洞穴雙朗上小下大有似呂石字

聖水巖

在紫芳嶺半有巉石突兀高大約四五丈勢若垂雲下有潴水停泓冬夏不耗今則為崩土所淤矣

三佛泉

昔中峰和尚闢地夜見草莽中碧色光起得古井浚之獲三石佛首相既莊嚴泉亦甘冽元巴西鄧文肅有序銘見杭州府志

三佛泉記銘

三泉在七寶山雲居菴沙門指月所浚也菴始湫溢延祐丁巳擴而大之夷高就深出土盈尺得古井甘而易涸歲甲子復深之去木與石復得眢井甓甃堅完距地餘四尋寒泉芳冽汲用不竭越有神異見石佛首三諸相具足於是續以貞珉塗以黃金諸比邱眾恭敬圍繞歎未曾有已而鄧艾文原為之銘曰

我觀大地 積水所載 孰疏鑿是 太虛無外 掘地及泉 視之縈帶
如履冥途 破諸障礙 其源淵谷 其瀉湍瀨 不止不流 以與井會 瑞相現前 示我三昧 彼壞者石 實相不壞
是實相改 偏河沙界 以一勺甘 除世濁愛 是相是水 無在不在 我作銘詩 以驚盲瞶

一滴泉

在山之東石上有蘇軾錢勰江公著柳雍元祐六年三月七日記又東坡刻詩于旁今模糊不能識

題一滴泉

一菴高隱古城邊 半是山林半市廛 月色透窗霜滿屋 卧聞宰相去朝天
石泉分聖水 一滴似曹溪 味得高僧別 名從學士題 苔痕浸墨潤 雲影拂巖低
倚竹長吟罷 城烏月下嗁
為覓源頭叩竹扉 深林空翠溼人衣 石含米芾三生秀 泉落曹溪一滴微 掬到掌心清更徹 嘗來舌本味還稀
閒尋學士題處 斷壁荒涼烟雨霏

燒香洞

三字勒石洞側疑古多燒香於此

楓嶺

高峰突兀老楓百株森然圍繞每一登眺則闔郡形勝俱在睫下

建置

夫把茅蓋頭便開淨域雙樹說法即成叢林則地因人著不信然耶溯唐咸通間道膺禪師杯渡西江錫飛東越入七寶山愛其峰巒深秀林木茂密結菴禪誦顏曰雲居洎宋佛印迄今中峰選佛場開宗風益扇易菴為寺金碧輝映於巖壑閒緇流問道勝侶題襟厯數百年無不知有雲居之勝者然則夷茀而基撥雲而廬締造之始其可略而不著使後之人無所考哉志建置

唐咸通中禪師道膺雲遊來杭愛此山麓之勝就樹結菴顏曰雲居蓋參學于豫章雲居山仍以二字名菴志不忘也

宋元祐間佛印禪師見聖水巖林幽勝遠隔塵囂乃安禪以聖水名其寺

元初兵燹隳廢住山指月禪師謀新之躬請普應國師中峰和尚討尋舊跡芟去荒蕪重建前後殿宇方丈僧寮廊廡畢具大眾雲集復成叢林名與五山十剎並列趙孟頫手書雲居匾額及淨土詩迄今碑勒猶存

明洪武二十四年奉旨歸併天下寺院浙江布政使王鈍遂將聖水寺併入雲居菴奏聞賜額雲居聖水禪寺嗣後素菴朴禪師始建觀音萬佛等閣

成化丁亥燬于火素菴徒文紳首倡鳩工四方樂助復建大雄寶殿琳紺莊嚴百廢具舉有逾昔觀落成於丙申之秋

宏治乙卯比邱道孜募緣重脩海鹽沈衡有記邑人沈源篆道孜立石

寺牆週數百丈以近閫司署(今改為學院衙門)厯任都師惑形家言禁不使築康熙四十三年巡撫張泰交知府張恕可始斷令寺僧曙升心學復築之鹽驛道高熊徵為之記刑部侍郎高其佩跋並勒于石

寺自宏治至今幾三百載殿堂寮廡日就荒落其存者具書於左常住祭祀法產並附焉

山門

一楹坍廢已久乾隆乙酉雲巢募脩

天王殿

三楹高三丈七尺現大莊嚴額瀋陽李之粹書

對聯

禪心正與天心合
國法幽將佛法扶
佛生西域 祥光現於周朝
法教東流 金像夢於漢帝

禪堂

三楹高二丈一尺

齋樓

三楹俱在天王殿之東今廢

中峰塔院

三楹內瘞中峰祖師爪髮舍利有覺照堂額雲間徐朗書乾隆己巳外麓崙山脩

對聯

天目同源 舍利放光照法塔
雲居分派 淨土偈鎮名山

幻住十四世孫實懿題

遊雲居寺禮中峰和尚髮塔

幽磴無人行 露蘚綠相待 倚山為女牆 春物見爽嵦
叢深鳥嚶嚶 沙崩石磊磊 長廊據寺勝 酌泉散憂痗
恭聞大導師 喦畔藏落彩(唐淨業法師《塔銘》「高宗忌辰 方階落彩」)
作禮向閒房 真風故常在 選樹坐移陰 仰看雲意改
遊雲忽東南 遐心渺江海

同作

春雨回荒姿 餘寒晴復陰 逶迤步石徑 禪室來幽尋
眾山已秀發 綠淺未滿林 繞寺雉堞壯 入門臺殿森
阿師久西去 遺屐猶至今 妙相渺難睹 默契情更深
合十向雲際 恍聞淨土吟 四體豈無愛 諸妄惟滅心
緬彼紺螺色 香土歲月沈 但餘烟草碧 如絲緣塔侵
平生慕禪意 苦為飢火燖 焉知此僻境 脩廊靜愔愔
閑閑湖上景 悠悠南山岑 鉏聲編芳野 微風怱鐘音
暫憩如有會 虛寂歸沖襟

蓮池《續高僧傳》云「徧閱中峰《語錄》實未至杭聖水蓋其弟子習靜之所」然中峰題《東坡大悲像記》後書云「元至正題於聖水巖」則住雲居蓋可信矣

前殿

三門三楹

長廊

一帶即西麓內麓外麓三房之廊一名看月廊

長廊縱步

塵外烟巒倚碧空 迴廊宛轉度晴虹 樓臺近寺澄湖接 杖履疑將法界通
拍拍湖波遶郭長 霏霏松雨灑衣涼 尋山踏遍西湖路 誰解烟霞屬上方

題長廊

烟巒最深處 幽鳥嗁空山 日暮蟬聲急 松高鶴夢閒 魚舟花裏出 僧屐雨中還
客去禪逾寂 焚香獨掩關

步長廊

往來高興發 還共步長廊 何處石泉響 半堦瑤草芳
孤雲護巢鶴 初月滿繩牀 供客足清茗 何妨言笑長

長廊雨望南屏

濛濛一湖雨 倏忽鏡乍函 散入薝蔔林 盈耳鳴松杉
複嶺賸斜照 倚天青巉巉 宛如井西畫 眼渴縈秋饞 澹遠總詩思 涼氣歸單衫 雲亦作幻住 同我還重巖
在山雲與住 出山雲與遊 隨雲意自適 逕折屢小休 石壁澹素暉 夕照上簾鉤
羣彥欣所諧 爽氣橫清秋 驕雷載雲起 白雨滿山樓 迷濛湖上山 遠帶嵐光浮 花氣靜不飛 餘滴響深楸
新涼快披面 一聽清溪流
結廬恰山凹 面面嵐光連 萬象媚舄下 一榻卧峰巔 支許不費招 共詠長廊前
古跡瘞舍利 時或吐雲烟 俯仰感今昔 六百有餘年 雨聲倏西來 雲氣霾大千 一望盡模糊 萬物無𡟎妍
如窺米家畫 潑墨空中懸 如聽陶公琴 會心在無絃 須臾忽開霽 涼意歸枯禪 消除煩惱障 結習清淨緣
秀色接西爽 雙鏡明湖鮮 峰峰新出沐 朵朵青插天 塔影掛殘照 鐘聲起幽巖 欄憑溼翠裏 大家聳吟肩

長廊夜月(六字詩)

脩廊最好明月 清輝上我香臺 雙鏡湖頭映出 四更山頂銜來
照眼金波影動 會心玉葉雲開 宿鳥一聲岑寂 松陰又轉莓苔

西麓房

素菴朴禪師

宿西麓

遠徑通深麓 齋居小更幽 松聲四壁雨 湖影滿牀秋 世路迷真境 僧緣息妄求
開門漁篴近 明月在滄洲

白雲虛閣倚西岑 幽興撩人不倦尋 鐘聲已忘城市近 松蘿忽見寺門深 千峰落日鶴相語 一樹梅花僧獨吟
莫謂烟波總遊事 半湖春月共禪心

宿西麓

平生乍識雲居寺 便欲題詩滿石房 千頃翠濤欹短幘 兩峰斜日據匡牀
未經霜樹黃兼綠 不出山僧老更蒼 西閣夜涼清事足 一鐙疏雨漏俱長

西麓山房

門開蒼壁山氣佳 千樹萬樹生莓苔 堂虛白日有雲度 地遠青春惟鳥來
石磴陰濃展孤岫 林麓聲動喧風雷 猶記翻經待明月 還從樹裏築高臺

過西麓山房

重湖浮樹杪 短徑出城頭 千步迴廊寂 雙扉傍竹幽
峰陰衣上合 雲氣座中流 茗碗烹春雨 因貪佛日

東麓內房

用彰紳禪師即素菴朴禪師之徒祕山堂額西湖毛奇齡書

重訪素菴不遇

兩度相尋竟不逢 孤雲何處覓行踪 禪關深掩長廊靜 積雪時飄窗外松

贈內麓笑雲上人

客子乘閒策杖藜 白雲深處訪幽棲 相逢得共高僧語 一笑還看過虎溪

贈笑雲

白雲層疊臥青山 似與山僧伴掩關 薄暮偶然飛出岫 飛揚不及在山間
有時飛度海門秋 蒼狗青虬幻未收 何似衲僧巖岫裏 身心不動萬緣休

東麓外房

守泉兼禪師用彰禪師之孫

外麓山門聯

蓮社臨湖 三竺月波浮檻白 松關拱堞 六橋烟翠疊堦青

天醫院聯

橘井泉香 大地無心融聖水 杏林花綻 陽春有腳遍吳山

俱實懿自題

芝桂堂額[A4]

仁術通禪理 祗園即杏林

趺翠山樓

清明日趺翠山樓同人訪風遠心學兩上人

紺宇吳山山背開 重湖鏡裏見蓮臺 六朝僧向雲中老 三笑人從雨後來 丈室優曇香佛骨 殘碑松雪護春苔
依然空翠尋趺坐 欲酹陶潛酒百杯
廣陵一曲起湖波 石鼎聯吟繞荔蘿
座上茶瓜分供養 巖前花雨足婆娑 十年取相君何妄 半日浮生我覺多 不負清明芳草會 春泥滑滑亦頻過
紆折峰陰古殿閒 一林空翠溼香臺 流雲出岫飛還住 小鳥呼晴去復來 石碣囓殘埋贔屭 虬根趫出走莓苔
招閒暫憩清涼室 莫戒深杯與淺杯
山城高峙枕晴波 一片嵐光淨碧蘿
峰外有峰無障礙 客中忘客任婆娑 冰絃忽瀉流泉出 竹閣遙分夕照多 為問探幽何所得 遠公許我日相過
雲山別自一天開 望裏湖光倚鏡臺 僧在幽篁趺翠坐 客從高頂踏青來 過頭藜杖拖烟雨 著腳芒鞋沒蘚苔
正是使君佳興發 況逢令節喜傳杯
倒瀉珍珠泛綠波 攜琴直上共披蘿
梵宮鐘磬連鴛鷲 漢殿雲霄傍馺娑 疊石栽花閒不少 焚香煮茗癖何多 青山方外無賓主 此日疎狂興莫過
入望湖光萬頃開 東鄰近接大觀臺 未隨支遁棲山去 何幸元龍帶雨來 曲徑春深餘碧草 閒房晝靜長蒼苔
清風拂面情無限 幽意惟將茗一杯
懷清江水靜無波 躡屐佳辰問碧蘿
興逐仙桃花灼灼 溼霑春服雨娑娑 鳴琴試借青霞起 積案吟成白雪多 他日廟堂回憶此 湖山依舊待君過

前題追和

寺界湖山道祖開 一層樓閣一層臺 蘸波鷗影拖烟起 滴翠山光擁塔來
舍利香雲淨域 牟尼花雨護青苔 紅稀綠暗春將老 自煮林間陸羽杯
平湖如練淨鷗波 築得松寮覆綠蘿
嵐氣溼衣山黯淡 春光媚眼樹婆娑 雨鳴竹屋跳珠急 烟鎖蓬門插柳多 遙和杜陵人不見 鶯花歲歲帶愁過
綠玉几前雙鏡開 西湖圖裏著樓臺 暗連竹閣雲同住 響入山樓雨欲來 令節客應吟白社 閉關人不踏青苔
風流碩彥今何在 想像花閒啜茗杯
心如古井水無波 毳衲芒鞋隱薜蘿
題遍烟霞時變化 讀殘碑碣日摩娑 七條絃上知音少 一盞燈前感慨多 憶昔踏青陳跡杏 多情惟有燕來過

秋夜宿趺翠山樓

星河晳晳破雷車 坐繞龕燈午夜餘 熠燿光微風[A6]淅瀝 蝦蟇更靜樹扶疎
人憐犵猓愁非類 水瘴牂牁歎索居 何幸家山仍落手 消除藥裹接襟裾
雨過涼影落禪關 晏坐煎茶秋思閒 一樹得風吟敗葉 百蟲仰露語空山 清吟物外同岑意 短鬢燈前歸客顏
景色頗躭良夜好 僧牀可惜便忘還
雨洗深山夜倍涼 新泉活火試茶鐺 詠梅僧去空塔 結社人來更下牀 四壁寒蛩秋乍肅 一燈茅屋漏初長
隔林鐘動諸峰寺 聽到鄰家月過牆

宿趺翠山樓次晚獨歸

步屧禪棲晚 苗茨未掩關 秋聲多在竹 人影獨歸山
近郭草迷路 迎廬月照顏 孤懷愜幽賞 得句詠歌還

趺翠山房密印上人

獨上黃泥岡 崎嶇天路長 嵐煙迷杖履 竹露滴衣裳 鐘語雲居頂 琴鳴聖水堂 訪君塵世外 相對又斜陽

讀書雲居外麓山房雲巢上人

遊踪鴻爪倦行縢 逭暑幽巖靜氣澂
書笥到今傳後輩 詩名隱自訪山僧 綠沈古竹風前爽 翠綷朝嵐座內蒸 近賦歸來結蓮社 許吾酬倡得無曾
攜得長安負米圖 來從山頂瞰明湖 揚眉綸閣虛簪紱 息足琳宮問苾芻
塵網白雲深處隔 雨花清嘯望中敷 胸情礧珂終何濟 莫笑逃禪兀坐枯
搜到名藍六月涼 菁林盤磴度長廊
樵歌曲徑依清磬 蓮渚遙風送佛香 百雉城頭山作帶 三台石畔月如霜 我來急待尋芳躅 惹得詩情又欲狂
雒誦因緣開士林 烟霏霧結許追尋 殘碑片石清堪語 古履空山蹟未沈
細爇爐香參易畫 閒烹茗椀聽焦琴 𡩬須脈望書成蠹 學坐蒲團透佛心
麈尾談空意蕊清 滄桑厯劫感深情
梅花百咏今傳韻 松樹千章舊指名 木末當頭親鳥語 人烟吹谷識雞聲 沖霄自比支公鶴 養翮空階聊一鳴
半鄰城堞半林泉 挈伴來登縹緲顛 隔院篴聲新雨後 殘陽塔影小窗前
湖開圖畫供晨夕 月作賓朋晤水天 儘許銜杯蕭寺裏 懶來成癖可忘年
棲遲暑月已成秋 滿室雲根雨未收
客少叩門驚吠犬 牀多醒夢怪鳴鳩 薜蘿獨喜終朝放 巖壑堪追舊日遊 更待九旻恣眺覽 南屏紅葉滿山稠
迴憶黃沙駕遠軿 竟來紆嶺探江櫺 唫蛩四壁傳秋氣 雲嶂一門遮翠屏
𧑀蛣未離羈客況 支離堪笑病癯形 湖西釣碣何時遂 靜對遙篸眼自青
莫說蘇公共了元 名區總足養靈根
泉流聖水能醫俗 嶺遏楓林可滌煩 灼灼野花然石壁 啞啞怪雀噪城垣 雲駝已徧南兼北 應借雲居作故園
臺觀參差倚翠微 為憐梓里戀春暉 無心出岫雲仍在 已倦知時鳥亦歸
座客莫猜鸚鵡賦 荒居已製芰荷衣 下方鐘鼎隨烟霧 坐看雙丸日月飛

贈雲巢上人

出世超然作大師 珊珊丰格總清奇 三生語久千山雨 百尺樓高一卷詩
靜裏故應空色相 望中真欲小須彌 我來愧未拋塵網 稽首阿難問律儀

張朗山招集雲居分體得七古同毛鶴舫先生錢景舒嚴學川暨風遠心學二上人是集洪昉思以病不赴

雲居山有趺翠之山房 乃是中峰禪師古道場 《梅花百詠》久傳誦 思之齒頰猶餘香
今有風上人 彈琴妙無比 聲固不在絃 音亦不在指 朗山邀我去訪之 因循半載空爾思
況復走使折召 足踏烈日行步遲 冥濛樹木暗山口 上山入門時過酉 稗畦主人病不赴 鶴舫先生到已久
主賓握手無俗情 開窗脫衣尊茗清 一枝紅燭照談笑 那論撲面來蚉蝱 須臾月上東山頭 圓如瑤臺鏡未收
輕雲往來光隱見 五月涼生不須扇 爾我今宵且勿眠 人生歡會亦偶然
禪榻相依暫相語 明朝各自東西去

趺翠山樓避暑

勝地逃炎暑 山房一榻休 蟬聲移樹靜 竹影繞廊幽
赤日方臨岫 陰雲乍滿樓 詩僧能愛客 秋雨為遮留
高處塵襟謝 恬吟不自休 門臨山路近 榻傍竹窗幽 雨氣迷江樹 秋聲入寺樓 晚涼應可納 欹坐且遲

水明樓

「水明」二字苕溪孫汝元書

「嶷雲」額董其昌書

金湖作盂鉢 白雲為藩籬

包括題

水明樓記

佛氏以明心為第一義蓋此心不明則觸處障翳況欲悟徹上乘耶世之人泊淡榮利其夜之所思晝之所趨昏冥沈迷老世而不覺者比比皆是彼欲聚財帛廣田舍為子若孫計長久固宜若此其急也吾不解披緇衣脩白業之徒飄然一身無世人之累然此心多營同於世人之罔覺或更甚焉豈亦有不得不然者在耶何明于佛氏之義者之鮮耶惟雲巢上人居雲居之山日以悟徹最上為事顧山之寮舍多傾[A7]圮無嚴淨之地于是購材木運瓴甋度地之宜建樓三楹面西山之陽江光蕩其左湖影凝其右山月相對八窗晝白因額曰水明樓取杜陵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之句其意實欲使此心皎然如月湛然如水絕去障翳空明洞徹覺悟上乘若師者庶幾不戾佛氏之旨有見於第一義哉人之登斯樓者能不泥子美之句識師之用心猛然深省不徒玩景於清夜使昏冥沈迷者稍有覺焉當亦師之願哉然則是樓之成師不獨自覺其覺於人者不少矣

初夏登雲居水明樓

古寺雲所居 烟翠浩如積 千峰繞長廊 百雉擁危石
來遊及清和 逍遙駐輕屐 禮塔瞻法雲 看竹入叢碧 鴨腳搖空陰 禽語生晝寂 殿隨龍象墮 樓因藥王闢
勝覽喜自今 陳跡感猶昔 憑襟共舒嘯 高詠遂移夕 湖環一角明 月吐四更白
銷夏許再來 吟風布瑤席
愛山期山遊 十日佳招預 維夏景清和 好山僧所居 雅集同竹溪 入座聰殊與
城郭環晝陰 林巒漾晴絮 畫境目遠收 樓成勝全踞 盡拓湖面窗 茶香石泉濾 米汁酡客顏 伊蒲且飽飫
陰濃綠染衣 黃鳥風前語 隱隱答吟聲 幽脩竹深處 合并興偶乘 良會時易去 阿師句可參 少陵詩有據
他時待月來 水明額新署

雨霽登水明樓訪雲巢上人不值

未識水明樓 取斯集中見 老樹繪陰森 遙峰寫蔥蒨 湖漾白千層 城圍青一線 禪榻作吟壇 茗椀供酣戰
恨我來何遲 不獲陪歡讌 久雨快初晴 軒窗開面面 登眺一憑闌 恍若披詩卷 藥香砭俗腸 爐烟妙清篆
餘生欲結緣 蓮社吾師羨 遠公出未歸 賦此以為[A8]

新霽同楊崑臺雲巢水明樓餞柳潔夫北上

我家繡雲樓 日夕翠色浮蔚蓊 西南瞰視辨晴雨 最近一嶺森青楓 此間磴道迴轉處 知有調御棲琳宮
芒鞋前度豈陳迹 瘦藤重策尚過從 夜來愁淅瀝 曉起喜瞳矓 山徑足側泥滑滑 山樓角滉波溶溶
羣山萬狀衝樓起 明滅逼漏雲烟中 飛泉練淨眩銀海 古塔膚剝擎玉蓉 閒鷗露影沙際落 長堤半見晴何虹
總之眾夏釀深綠 倚欄自可明方曈 復有楊夫子 乘興撫焦桐 梅花疊三弄 恰似和中峰
千年爪髮餘香在 竹林習習生清風 新詩賦羣賢 伊蒲供已公 銜杯發興破寥廓 山水能教結習空
攜歸貯景繡雲臥 底用八埏周九𡽀 今日良會具歡樂 溥也促我折柳何匆匆

外麓山望湖上諸山

長廊午風涼 夏木羅空青
林深斂積雨 日薄含疎櫺 山顛古城堞 依依列遙屏 竹外漾湖水 奩鏡初出硎 眾峰翠可拭 俯視烟冥冥
忽憶去年時 蜀道愁淋鈴 掉頭返茅茨 得與勝侶并 吟詩向白社 結夏尋禪扃 領略靜中趣 擺脫世上形
在家貧亦樂 豈必腰懸釘 徘徊日云夕 談笑醉復醒 明朝酒人約 泛艇湖上亭
雨止整遊屐 清思遂紛紛 微風拂林杪 疾卷陰壑雲 興會固無適 登陟從所欣
脩廊瞻遐矚 物各呈殷勤 重湖界若罫 山輝鎔氛氳 羨彼眾峰影 遍繞荷香熏 天空愜晴望 連袂忘劇分
側行淨莎圃 示我瘞髮墳 各循城坳歸 喧寂兩不聞 回寺綠沈寺 啞啞叫鴉羣

愛松房

溢中璇禪師少峰精齋皆其裔也

憩愛松山房贈三峰上人

幾度尋真到水潯 招提轉抱數峰深
門前竹浪雲連屐 石上花濤雨點襟 虎卧松龕參慧旨 月來笏杖問禪心 頭陀指引烟生處 只在竺峰最上岑

秋夜宿愛松山房

竹涼月在水 讀書閉秋寺 露下寒空高 清景娛無寐
幽人詠招隱 逍遙發遙思 徙倚漏方沈 衣裳溼嵐翠

又讀書愛松觀暴雨

雲壓長天暗萬峰 秋聲遠近吼羣松 雷霆廢寺轟妖木 風雨空潭起毒龍
兩鏡湖光埋密霧 一簾花影度疎鐘 輕鷗明滅隨烟艇 霽後憑欄翠幾重

孤雲房

在殿東愛松分支無文敬禪師

錢塘魏明府(諱)㟲解組後長寓孤雲與維新西銘二僧交好後因魏公脩縣誌寺中冐將維新西銘刊入誌云

國朝某年僧維新西銘重脩雲居實無其事又寺額雲居二字係趙松雪嫡筆被魏公易去近日孤雲後裔不振已敗廢矣

按孤雲盛時曾賣木屐故有雲居木屐之名

上方菴

係雲居下院亦愛松分支春堂茂禪師

上方在一滴泉之下仇兆鼇讀書之所今廢

南溟房

在天王殿東向有半堂羅漢佛壁今廢無念思和尚

聽松樓詩

大雅久不作 鈞天寂無音 繁聲急響徒沸耳 湻風古意誰存心
南溟道人獨爾得真趣 拂卻哇淫埽塵慮 縛茅直向吳山巔 繞屋森森種松樹 天風時自天際來 松聲畢發真奇哉
清如孤鶴唳碧落 驚如萬馬奔黃埃 又如瑤臺三千仙子朝帝闕 環佩珊珊步明月
瓊林十八學士登瀛洲 軒蓋翩翩振金節 南溟此際誰與俱 鉤簾晏坐心于于 聲來松間聽在我 我心還似松聲虛
不抱焦尾木 不弄柯亭竹 惟聽髯龍吟歲寒 更奇獨愧予塵俗 走未休 耳邊安得辭喧啾
南溟南溟為我半榻 尚期後日重來遊

贈南宗上人歸(有序)

永樂初予奉命在吳時南宗上人攜看〈松樓詩〉謁予索題忙迫中嘗為綴數句于卷末迄今二十餘年偶會于燕都晏館語舊未幾又復告歸踪跡萍逢良用悵懷姑作五十六字以送之

二十年前浙水遊 題詩曾上聽松樓 四檐窗几清人骨 萬瓦雲烟駐筆
車轍祇慚同泛梗 塵心徒切仰虛舟 如今又向燕山別 舊日松風得在否

南溟上人聽松樓

南溟惠上人 深居絕塵想 鋤雲種青松 松隨白鶴長 禪心何悠悠 開樓坐閒厰
微風天上來 木末動清響 初疑琴聲絃上起 非角非商亦非徵 又疑山陽鐵笛聲鳴鳴 雙蛟夜泣寒潭水清
如玄都仙人騎鸞朝玉京 疾如長江風帆日走二千里 疾而徐 廣庭涼夜吹笙竽
芭蕉卷綠雨聲碎 池荷瀉露驚遊魚 疎而數 九皋月冷聞孤鶴 蕭蕭黃葉階下飛 簌簌風泉澗邊落
陰晴風雨聲隨變 老衲聽之渾不厭 俗耳昏聲豈解聞 塵眸芒昧何由見 騑騑四牡皇華使 公餘偶向名山去
松下逢人問所之 相邀直到雲深處 琳宮寶剎何崔巍 高樓百仞雲中開 徂徠秀色滿窗戶 虯枝戛戛鳴春雷
須臾坐定風轉息 萬籟無聲山寂寂 上人索我聽松詩 醉墨淋漓埽樓壁
詩成相對已忘言 松月涓涓松露滴

白雲亭

在山門東嶺柳潔夫讀書山中同僧崙山新建嶺上多白雲額李文靜書

對聯

豁開心地渾無我
收拾山亭好望湖

柳溥題

暝色西來千嶂雨
練光東起一江潮

通淵題

山亭

嶺頭亭子接嶙峋 搆自雲居外麓人 野徑頓呈新色相 名山不改舊精神
東西一攬江湖在 高下周環樹石鄰 廢殿卻愁荒蘚合 布金長者待良因

同作

嶺脊高臨雉堞邊 一亭新搆往來便 霏微樹靄樓簷角 斷續江雲落眼前 周隱佛廬清磬出 細分樵徑野花妍
月生坐久忘歸去 讀畫聽詩不礙禪
古寺山城絕市囂 翼然簷角露巖椒 看雲客過躭休息 攜杖人來破寂寥 石上拂苔題好句 風前搔首聽寒潮
新亭景物堪戀 不負詩瓢與酒瓢
雉堞成屏疊石遮 高亭危立倚烟霞 亂雲古寺齋鐘動 一徑清波夕照斜 江色倒翻天影碧 湖光隔斷市聲譁
我來欲共山僧咏 尚有深林未落花
  • 常住祭祀法產計田三十八畝二分一釐一毫又續置田 畝 分 釐通計四十 畝 分 釐坐落仁和縣五行鎮王家橋二都八圖今入似蘭一圖髮字號內俱係素菴朴用彰紳兩禪師置(每年正月元旦上殿供菜花菓連中峰殿六桌祝 聖之燭大小共四觔燒餅百枚分給上殿眾僧寺長維那雙股撞鐘擂鼓各一股二月朔日送香悉照元旦辦事清明上中峰殿祠堂供菜三桌銀錠六千黃紙三角七月望冬至節悉照上行事二月十九日禮觀音懺一永日香燭供給輪流值事四月八日沐佛早上喫糖荳禮懺一日悉照二月十九辦向來冬至日出門收租歸山分給牆頭米按牆之多寡分給一切完糧納課衙門公費俱在此產支用總屬不敷眾僧口糧所賸無幾矣)

  • 內麓房普同塔一座在下欽賢十四圖黎字號內計五畝

  • 外麓房普同塔一座字號同前計十八畝 分

  • 左侯廟在城北一圖明季西麓所分普同塔在內(瘞素菴朴禪師)

  • 天竺墳一塊在中天竺之上計十弓內麓祭祀

  • 集慶墳一塊在普福嶺計  外麓祭祀

  • 天寧塔一座內瘞維揚天甯寺具如和尚諱明奇係外麓實懿付法師也計地五分六釐一毫字號同前

  • 雲居寺荒土山三十五畝六分八釐九毫二絲 石山七十二畝 每年完糧一兩二錢二分閏年加二釐八分

  • 計開常住法器

  • 大銅鐘一口約重二千餘觔係文曉同徒道清于宏治十六年十月初十日募鑄

  • 銅磬兩口 重十餘觔

  • 大木魚一個

  • 大鐵雲板一塊

  • 鐵磬一口

  • 瑣碎等物(常住另有交單不及細贅)

  • 金文元海昌人也係崙山之族姪長齋繡佛終身不娶住外麓三十餘年如一日閉戶焚修有金老佛之名助刊梅花百詠二卷

考田副使西湖遊覽志謂雲居聖水本二寺也明洪武二十四年始合為一賜今額此語則是其謂雲居菴宋元祐間僧了元建聖水寺元元貞間僧明本建尚有未確查咸湻臨安志載聖水菴本名靈智院在七寶山巫泉能療民疾嘉定二年改稱聖水則不始于元也又雲居菴萬厤錢塘縣志載稱唐懿宗年間建與現在寺志合似雲居並不始于宋也惟遊覽志成于嘉靖而聶氏錢塘志成于萬厤彼此互異不知何據姑俟再考

艮園汪氏附識

聖水寺志卷一


校注

[0024001] 紫陽山丁仙閣天后宮大觀臺三荖觀龍神廟方丈放懷亭三丈堂聽松樓一滴泉振衣亭東嶺翠濤眠牛石三台石正陽門錢塘江三佛泉 [0025001] 觀音殿大殿天王殿山門外萬松嶺水明樓中峯塔超然臺外麓房長廊鼓兒井古堞秋雲白雲亭疊翠亭清波門西山晴雪鐵冶嶺西湖 [0052001] 此詩原以引言代標題作者隨附今另訂標題作者移置引言之前新標題之下
[A1] 此「版本說明」一文原為書本開頭無頁碼之插頁今為標記架構上之需要移到此處且以 p0001a 為虛擬頁欄碼
[A2] 圮【CB】圯【志彙】
[A3] 圮【CB】圯【志彙】
[A4] 聯【CB】[-]【志彙】
[A5] 璧【CB】壁【志彙】
[A6] 淅【CB】浙【志彙】(cf. T51n2077_p0516b17)
[A7] 圮【CB】𡉏【志彙】
[A8] 券【CB】劵【志彙】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