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卷下
眾等發廣大心
歸依金剛上師。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默念大輪明王呪七遍
(其呪印者。甘露軍荼利菩薩念誦儀云。二手內相叉。直竪二頭指。並以二中指。纏二頭指初節前。各頭相[1]〔抵〕。二大指並伸直。結印。當心誦呪曰)。
捺謨斯得哩(三合)野脫夷(二合)葛喃薩哩斡(二合)怛塔葛達喃唵微囉積微囉積麻曷拶葛囉(二合)斡資哩(二合)斡資哩(二合)薩怛薩怛薩囉諦薩囉諦得囉(二合)夷得囉(二合)夷微駄麻尼三攀拶納禰得囉(二合)麻禰的席塔𠶹哩(二合)得蘭(二合)顏席提脫(二合)夷莎訶
(師印呪可知。應想面前空處。離身七肘。高八肘。現一金色𠽾[口*(隆-一)][A1](二合)字。字種變成勝妙宮殿。以大千國土。合為一國土。以此國土。融成一宮殿。一一莊嚴。皆准華嚴經。說勝妙樂事。問此大千國土合而為一。云何合耶。答一切國土。體自空寂。誰立疆界。若離眾生見。則國土自一。問此土眾生置於何處。答。是中眾生。即諸佛心中之眾生。同佛受用。復何用置。問何全依心想便成宮殿。答彼大千國土等。咸是妙明真心所現。若離真心。畢竟無有。全依幻化力故。復以大千國土而為宮殿。是為萬法由我者也 待者白云)。
奉請三寶
(表白舉香花迎香花請。眾和畢。首者執爐舉云)。
南無一心奉請盡十方遍法界微塵剎土中。諸佛法僧。金剛密跡。衛法神王。天龍八部。婆羅門仙。一切聖眾。惟願不違本誓。憐愍有情。此夜今時。光臨法會(三請畢 白云)。
印現壇儀
(千手眼修行儀云。二手各作金剛拳。施進慧力相鈎。胸前微動。誦真言)。
唵斡資囉(二合)拶裓囉(二合)吽拶吽𠳐斛
(師印呪可知。應想心間字種放光。至色究竟天。上奉請智觀世音。來入道場。此智觀世音。即放無量光。奉請一切三寶。及顯密護神。來至道場。重重無盡。問於此教門。但說果主因伴。今何得因為主果為伴耶。答。此有二義。一行者以為觀音為所緣熟境故。先契此境。後契諸佛之境。然觀音放光奉請諸佛。亦猶行者奉請觀音者也。今藉觀音請諸佛。非為主也。二此菩薩即是過去威德自在光明王如來。退位度生。即果位也。若或為主。亦無過也 眾念三十五佛)。
大眾默念心經一遍。
啟告十方一切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及諸業道無量聖賢。我今(某甲)以大慈悲。乘佛神力。召請十方盡虗空界。三途地獄諸惡趣中。曠劫饑虗。一切餓鬼。閻羅諸司。天曹地府。業道冥官。婆羅門仙。久遠先亡。曠野冥靈。虗空諸天。及諸眷屬。異類鬼神。唯願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無量聖賢。及諸業道。願賜威光。悲增護念。普願十方盡虗空界。天曹地府。業道冥官。無量餓鬼。多生父母。先亡久遠。婆羅門仙。一切冤結。負於財命。種種類族。異類鬼神。各及眷屬。乘如來力。於此時中。決定降臨。得受如來上妙法味。清淨甘露。飲食充足。滋潤身田。福德智慧。發菩提心。永離邪行。歸敬三寶。行大慈心。利益有情。求無上道。不受輪迴諸惡苦果。常生善家。離諸怖畏。(口身意)常清淨證無上道。
伸五供養
吽字湧出(啞 花香燈啞 塗果樂) 天母一面四臂放光明(啞啞)上二手印持妙(花香燈 啞塗果樂 啞)下二手印輪相交。
吽。唵啞吽。唵啞吽。𠶹哩(啞)。
妙(花香燈塗果樂) 天母供養佛。願佛慈悲哀納受。
戶唵薩哩嚩怛他誐耶多(布思必 度 必 啞盧吉干 的 你尾的 沙布答)在佐銘遏三謨怛囉薩嚩蘭拏三麻曳吽
(師印呪可知。應想心間字種出生六個吽字。各具一色。以六波羅蜜為體。化成六天母。窈窕之狀。少年美貌。展左跪右。而作舞勢。奉供諸佛。問六色何所色也。答花淡紅色。香是黃色。燈是紅赤色。塗是白色。果是紅黃色。樂是青綠色。各相其色故。問曰。如何以六度為體。答。此有所表。花表布施。布施令人能生歡喜。故表花也。香表持戒。持戒則業行芬馥。故表香也。燈表忍辱。忍辱則轉嗔恚火。為大光明。故表燈也。塗表精進。精進則潤澤法身。故表塗也。果表禪定。禪定則能成佛果。故表果也。樂表智慧。智慧則能出生種種諸法。故表樂也。問。果有此六天母耶。謂只是依行想成。答。此六天母乃喜金剛中圍內有之。皆佛母也。皆是文殊普賢之儔也)。
次結運心供養印
(誦之七遍。其印以兩手外相义。合掌以右壓左。置於頂上。凡作供養。應具此法。及奉瑜伽。皆以真言手印持誦。及以運心合掌置頂。方成圓滿供養之法)。
那麻薩哩斡(二合)答塔葛的毗牙(二合)月說穆契毗牙(二合)唵(引)薩哩斡(二合)哩塔烏忒葛(二合)的斯癹(二合)囉納兮慢葛葛捺龕莎訶
(師印呪可知。應想虗空法界所有人天妙塗花香等燈明幢旛傘葢種種鼓樂歌舞咏唱真珠羅網懸諸寶鈴花鬘白拂微妙磬鐸矜羯尼網如意珠寶樹衣服之雲。諸天厨食上妙花美種種樓閣寶柱莊嚴。諸天嚴身。頭冠纓絡。如是等雲。行者運心。想滿虗空。以志誠心。如是供養。最為勝妙。依法誦此真言。及作手印。如上所想供養。悉皆成就)。
(侍者白云)。
次結遣魔印
(將奉三寶施食。先結三尖印。禪押施度頭。戒忍進疎伸誦)。
唵(引)斡資囉(二合)拽屹徹(二合)吽
(師印呪可知。應想掌中有赤色吽字。字脚放光。從三尖出。作搖扇勢。遣食器上魔。問。明食器上。有何等魔。答。有尋香食施食等魔礙。故今遣之)。
次結變空印
(兩羽虗合掌。如蓮花狀。竪立胸前誦)。
唵莎癹斡秫塔薩哩斡(二合)塔哩麻(二合)莎癹斡秫徒㰠唵(引)啞吽
(師印呪可知。應想食器及食悉皆空寂。問。何用手。答以分段食多染觸故。故今空之。則極令清淨。於其空處。應想三個𠽾[口*(隆-一)](二合)[A2]字。字金色變成食器。於食器中。想白色唵字變成勝妙飲食。皆醍醐乳酪。及麨蜜等味。點淨念二十一遍。極令廣大[A3]已。復念拶吽𠳐斛而作手印。想令前來所觀三寶海會。分明顯現。再伸五供養。施寶錯。念思麻囉等呪。想三寶海會諸佛菩薩而攝受之。初一分奉佛并法。次一分奉菩薩聖僧。後一分奉顯密護神)。
次結奉食印
(兩羽相合。作掬水勢。念三遍。各彈指一下)。
唵(引)啞葛嚕穆看薩哩斡(二合)塔哩麻(二合)喃啞牒耶(二合)(引)奴忒班答奴唵啞吽癹吒莎曷
(想諸佛菩薩等徧奉供養。生歡喜心。求索願事。必蒙允許。或廣迎聖入壇。委伸供讚[A4]已。然後施食。即以香花燈塗種種供養)。
振鈴念奉食偈
三寶讚
(侍者白云)。
次入觀音禪定
(以上供養三寶。是作福門。有福無智。則落人天因果。豈能利生哉。今若修習。此觀音禪定則有智。既具福智。即同諸佛。然後於法界眾生。為作利益。侍者白云。次入觀音禪定。師作禪定。維那伸偈。其聲貴柔和清亮。不可雄厲。恐妨觀想。又不可太近世俗兒女之聲。當入定時。閉目澄心。觀想自身中圓滿潔白。猶如淨月。於心淨月上。想𠶹哩(二合)字放大光明。其字變成八葉蓮花。花上有觀自在菩薩。相好分明。左手持蓮花。右手作開敷勢。作是思惟。一切有情身中。有此覺悟之花。清淨法界。不染煩惱。蓮花八葉。葉上各有一如來。入定跏趺而坐。面向觀自在。項佩圓光。身如金色。光明晃耀。想此八葉蓮花漸舒漸大。量等虗空。以此覺花。照觸如來海會。願成廣大供養。若心不移)。
(於此定。於無邊有情。深生悲愍。以此覺花。蒙照觸者。於諸苦惱。悉得解脫。等同菩薩相好。即想蓮花漸收。量等[A5]己身。結印念呪。加持四處。以此加持。令身堅固。所謂心額喉頂。每於印處。成𠶹哩(二合)字。其字印以二手外相义。二頭指相柱。如蓮花葉。二大指並竪。即誦觀自在菩薩真言。觀音禪定偈)。
(註曰。次入躡前生後三摩地。即是聞塵)。
(註曰。澄心則清淨之時也。內不放出。閉目即觀想之時也。外緣不入。問曰。心無所在。安得有中。答云此明肉團心也。以靈知之心。棲止於肉團之心內故。師當於此作六禁。反偈之略也。其說應當於心尖上。想一紅色𠳐[A6]字。變成雜色八葉蓮花。花上想白色阿字。變成月輪也)。
(註曰。圓滿皎潔者。心之體用也。圓而滿。則無德不備。體也。皎而潔。則無所不照。用也)。
(註曰。字種𠶹哩(二合)字也。此字乃大悲菩薩取證之理。度生之妙門也。放光成蓮花者。乃所進之花也)。
(註曰。即𠶹哩心增長自身。成觀自在菩薩之稱也。順逆無礙。故名自在。花乃指所坐之花也)。
(註曰。偈之略也。其說應云。一面二臂。其身金色。花冠纓珞。嚴身。頂戴阿彌陀佛。無比對稱讚之詞)。
(註曰。理能成事。故云持也。花表因果同時也)。
(註曰。事能顯理。故能作開勢也。[A7]已上並是自覺)。
(註曰。此二句方是覺他。稱菩薩行也。偈意謂。一切眾生與菩薩。本是同體。皆有覺悟之蓮花。但由顛倒執着。而不證也。故菩薩思惟。而起哀救。行者於此處。更不可將菩薩與自身作兩處想。前來既以字種增長作觀音。此處思惟即是指行人之言也。如是禪定。若不能念思惟。則向所作法徒勞心力)。
(註曰。當與前兩句。作一片看。不可打成兩橛。清淨法界一塵不立也。無垢染清淨。若執着清淨。即成垢染矣)。
(註曰。八葉即指心間蓮花之八葉。各有一如來者。八識元是一心也。既是一心。還同正覺。而為一體。故云各有。一如來者。即是觀音也。不言菩薩。而言如來。一超直詣也。此二句通自他說。約他則言有情心本清淨無垢。覺悟蓮花中有八如來。約自則言行人與八如來同時入定也)。
(註曰。問。定有多種。今如來入定。何等定耶。答。即行人所入之定也。此定名為剎那大悲禪定。又問。各各面向。前四面向可。後四面豈不背耶。答。向背豈得名為如來。正所謂妙在轉處矣。若約事相而說。諸佛菩薩身非同眾生分段之身。東向則背西。南向則背北。而菩薩則不然。有隨類意生身。應化無方。背向皆正。豈八如來也。或千佛萬佛向無不正。學者當作是觀。更須向無向背處看)。
(註曰。上句彰殊勝身。下句彰殊勝境)。
(註曰。從前來七行偈十四句。皆顯法界也。今此二句方入理事無礙法界。次想者令之時也。以事攬理成故。能漸舒大。以理隨事變故。能遍法界。則其大無外也。皆是惟心境界。非分外的事也)。
(註曰。此二句正明事事無礙也。覺花事也。海會亦事也。以覺花稱周時。與如來海會同時。廣大而無礙。譬如一室千燈。光光無雜。法界者十法界也。四聖六凡之謂也。意謂。此花舒大時。能照此十法界。同於一真。更無殊別也)。
(註曰。上句自覺。下句覺他。上來思惟有情。方是起行。至此憐愍一切。方是行行。謂證此無礙。廣大境界。方能行行度生也。深有密焉。學者不可不慎也)。
(註曰。利生之効也)。
(註曰。所獲之果也。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謂也)。
(註曰。前八句皆舒。此一句惟卷。約密說。即是增長究竟。准魯餘巴現前解云。從正位而起名增長。復歸正位是究竟。亦是始本不二也。上師云。有放不收同凡夫。有收無放名聲聞。有收有放名為秘密境界。收放總不用。名無戲論。此乃最極本續也。收之一字。不覺如此輕易流布。學者亦不可作等閒見聞也)。
(註曰。此二句皆約行者。請求智佛冥加之力也。所以密言者。皆指後面手印之密言也)。
(註曰。𢌞光返照者。前來既觀觀音。今恐迷[A9]己逐物。復回觀自身。故云亦等。今以何義故復云。最初既以字種增長。令成觀音。何又云亦等。答云。初來增長。由未離覺。今則真實究竟之地。是親證親入也。如善財始見文殊等也。又前所想觀音。望因則名因中果也。加持密言之後。則當體果中因也。謂初入壇場。即頓起觀音慢。今復何故又入此定。豈不濫耶。不也。前是根本定。亦名正位。亦名正體。如在家為人也。此後所入定。即是所作定也。如人在邦為臣也。其實一體。而約處殊也。又如人在朝則朝衣。在戎則戎服。故根本定白色。所作定金色。向下隨一一作法。多有更易身色。常以此理鑑之。故勿疑諸)。
唵(引)斡資囉(二合)塔囉麻(二合)𠶹哩(二合)
(結自在觀音印。以二手外相义。二頭指相拄。如蓮花葉。二大指並竪。即誦真言時。加持四處。頂喉心臍是也。師印呪可知。每處以手印按之。誦真言一次。復以唵字加持。即當以印按口上。次以吽字加頂。得囕(二合)[A10]字加臍。𠶹哩(二合)字加心。阿字加喉。以此加持。令身堅固。所以一切魔礙皆不能害也)。
(侍者白云)。
次結破地獄印
(兩羽金剛拳。施慧兩相鈎。進力伸相拄。三誦三擊。破地獄真言)。
那麻阿瑟吒(二合)瑟吒(二合)攝諦喃三藐三勃塔俱胝喃唵撮(引)辣(引)納嚩婆細提哩提哩吽
(師印呪可知。應想自身增長紅色觀音。一面二臂。舌上心間。印上三處。皆有紅色𠶹哩(二合)字放光紅色。如日初出之光。照觸地獄。悉皆破壞。問云。一處放光。足以破之。何用三乎。答曰。為彼地獄。是眾生三業之所造故。故今亦用三業放光。以破之也。又問。地獄是眾生別業而成。云何能破。答。雖云別業。同是一心。以智照之。眾生亦無。豈有地獄。由迷一心故。妄造眾惡。惡業成熟。妄成地獄。既墮地獄。妄見受苦。譬如夢中為虎狼獅子所噬。或為賊所縛。或遭王難受種種苦。及至夢醒。了無所得。何以故。如夢中實無如是事故。今觀地獄及苦。亦復如是。今假以智照力必破是也。問。地獄既然本空。何須破而救之也。答云。我雖以智照力知其本空。彼無智照。焉得不苦。故圓覺經云。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今㧞救之。正欲破此地獄及苦空也。若推原之。彼以惡業因緣。而成地獄。則知非本有矣。我今以智照因緣而為之破。豈不破乎。一是禪定。二是手印。三真言。四作觀。五智照。有此五種因緣。何事不辦。豈唯破地獄乎。今世之學者。惟利是求。濫稱闍黎。為眾上首。彼是音聲振鈴擊節。慮恐負於請主之意者多矣。可不慎歟)。
由此印呪。威神力故。所有諸趣地獄之門。隨此印呪。豁然自開。
奉請地藏王菩薩
(表白舉香花迎香花請畢。首者執爐請云)。
南無一心奉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大聖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惟願不違本誓。憐愍有情。此夜今時。光臨法會。
香花請
南無一心奉請。面如藍靛。髮似丹砂。形山腹海。項如針。行動破車。聲似吼。今請面然大士𦦨口鬼王。惟願作不請友。運無緣慈。此夜今時。光臨法會(香花請)。
南無一心奉請。林間入定安禪座。面前鬼趣告饑虗。冥陽水陸起根源。倒却剎竿為二祖。今請啟教大士阿難陀尊者。惟願出三昧定。運六神通。此夜今時。光臨法會。
(眾和香花請。師置爐。伸四轉輪印。念拶吽𠳐斛。結印默念。伸五供養)。
一心奉請。五通有感。一性無虧。行正直於人間。布聰明於世上。今請府主城隍之神。當方土地正神。并諸部屬等眾。惟願上遵佛勅。下愍凡情。此夜今時。光臨法會。
一心奉請。手擎幡葢。身掛花幔。導眾生歸極樂之邦。引亡者來赴道場之會。今請幽冥路上引魂王菩薩摩訶薩。惟願不違本誓。憐愍有情。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一心召請。瑤池萬仞。金風動而蓮上生花。寶閣千層。珠簾捲而雲中見佛。回奉三寶。 修齋施食(慶生報恩)。請靈弟子(某)。是夜虔請金剛上師。設放瑜伽𦦨口法食。將此良因。初爇名香。初伸召請。召請當齋亡過(某某)。惟願承 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受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盧醫謾說長生藥。扃鵲休誇不死方。日月尚有薄蝕難。為人那個不無常。回奉三寶(仝前云云)。
一心召請。九江洪波浩渺。九天仙樂來迎。九重光裏見如來。九祖先亡生佛界。回奉三寶(仝前云云)。
一心召請。累朝帝主。歷代侯王。九重殿闕高居。萬里山河獨據。(白)西來戰艦。千年王氣俄收。北去鑾輿。五國冤聲未斷。(嗚呼)杜䳌呌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如是前王後伯之流。一類金靈等眾。
一心召請。築壇拜將。建節封侯。力移金鼎千鈞。身作長城萬里。(白)霜寒豹帳。徒勤汗馬之勞。風息狼煙。空負攀龍之望。(嗚呼)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滿地愁。如是英雄將帥之流。一類神魂等眾。
一心召請。五陵才俊。百郡賢良。三年清節為官。一片丹心報主。(白)南州北縣。久離桑梓之鄉。海角天涯。遠喪蓬萊之島。(嗚呼)官況蕭蕭隨逝水。離魂杳杳隔陽關。如是文臣宰輔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黌門才子。白屋書生。探花足步文林。射䇿身遊𣗥院。(白)螢燈飛散。三年徒用工夫。鐵硯磨穿。十載謾施辛苦。(嗚呼)七尺紅羅書姓字。一抔黃土葢文章。如是文人才子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出塵上士。飛錫高僧。精修五戒淨人。梵行比丘尼眾。(白)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嗚呼)經窓冷浸三更月。禪室虗明半夜燈。如是緇衣釋子之流。一類覺靈等眾。
一心召請。黃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裏修真。閬苑洲前養性。(白)三花九煉。天曹未許標名。四大無常。地府難容轉限。(嗚呼)琳觀霜寒丹竈冷。醮壇風慘杏花稀。如是玄門道士之流。一類遐靈等眾。
一心召請。江湖覊旅。南北經商。圖財萬里遊行。積貨千金貿易。(白)風霜不測。身膏魚腹之中。途路難防。命喪羊腸之險。(嗚呼)滯魄北隨雲黯黯。客魂東逐水悠悠。如是他鄉客旅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戎衣戰士。臨陣徤兒。紅旗影裏爭雄。白刃叢中敵命。(白)鼓金初振。霎時腹破腸穿。勝敗纔分。遍地肢傷首碎。(嗚呼)漠漠黃沙聞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如是陣亡兵卒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宮幃美女。閨閣佳人。胭脂畵面爭妍。龍麝熏衣競俏。(白)雲收雨散。魂消金谷之園。月缺花殘。腸斷馬嵬之驛。(嗚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如是裙釵婦女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懷躭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羆叶夢。(白)奉恭欲唱。吉㐫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如是血湖產難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蠻夷戎狄。瘖瘂盲聾。勤勞失命庸奴。妬忌傷身婢妾。(白)輕欺三寶。罪愆積若河沙。忤逆雙親。兇惡浮於宇宙。(嗚呼)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隱不知春。如是冥頑悖逆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饑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亡身。逢虎狼而失命。(白)懸梁服毒。千年怨氣沉沉。雷擊崖崩。一點驚魂漾漾。(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風黃葉亂鴉飛。如是傷亡橫死之流。一類孤魂等眾。
一心召請。法界五道。十類孤魂。面然所統薜茘。多眾塵沙種類。依草附木。魑魅魍魎。滯魄孤魂。自他先亡。家親眷屬等眾 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上來召請悉[A11]已來臨。大眾慈悲齊聲嘆悼。
稽首皈依雄。水月金容住。海岸在閻浮。運廣慈心重。發弘誓願。度脫樊籠。彌陀寶冠纓絡頂戴花玲瓏。三災八難。尋聲救苦。杻械枷鎖。化作清風。散珍寶普濟貧窮。楊枝手內時時灑滴甘露。潤在亡者喉中。惟願今宵臨法會。接引亡靈。上往天宮。
南無步部帝哩伽哩哆利怛都也他耶薦往生菩薩摩訶薩
歎孤
近代先朝。帝主尊榮位。勳戚侯王。玉葉金枝貴。宰執中宮。綵女嬪妃類。夢斷華胥。來受甘露味。
國士朝臣。經緯匡時世。牧化黎民。未遂忠良志。失寵懷憂。謫降邊邦地。戀國遊魂。來受甘露味。
武將戎臣。統領三軍隊。結陣交鋒。鑼鼓喧天地。北戰南征。失陷沙場內。為國亡身。來受甘露味。
學古窮經。錦繡文章士。映雪偷光。苦志寒窓內。命運蹉跎。金榜無名字。鬱鬱幽魂。來受甘露味。
割愛辭親。早入空門內。訪道尋師。只為超生死。暑往寒來。不覺無常。至返照回光。來受甘露味。
羽服黃冠早發修真志。煉藥燒丹。養性還元氣。苦行勞神。指望登仙位。莫戀遺形。來受甘露味。
孝子賢孫。義勇忠良士。列女貞妻。視死如歸去。仗節亡軀。千古留英氣。耿耿靈魂。來受甘露味。
女道尼流。身住黃金地。鸞鳳緣空。不染人間事。未了無為。流浪虗生死。清淨幽魂。來受甘露味。
地理天文。醫藥陰陽類。卜卦占龜風鑑。并星士報吉談㐫。難免無常。對捨偽歸。真來受甘露味。
坐賈行商種種經營輩。藝術多能貿易。求財利。背井離鄉。死在他方地。旅夢悠悠。來受甘露味。
犯法遭刑。牢獄長幽。繫負命謀。財債主冤家類。腫毒瘟㾮凍死饑亡輩。速離黃泉。來受甘露味。
車碾傷殘。馬踏身形。碎墻倒崖崩。自刎懸梁縊。水火焚漂。虎咬蛇傷類。九橫孤魂。來受甘露味。
飲血茹毛。生長蠻夷地。負債償勞。婢妾并奴隸。瘖瘂盲聾。殘疾無依恃。受苦冤魂。來受甘露味。
忤逆爹娘。怨黷天和地。謗佛欺僧。毀像焚經偈。邪見深坑。苦報無邊際。十惡狂魂。來受甘露味。
大施門開。薦拔孤魂輩。祖禰先亡五姓冤家類。八難三途平等俱超。濟仗佛光明。來受甘露味。
阿彌陀佛宿有無邊誓。觀見眾生苦海常漂溺。垂手慇懃。特駕慈航濟。普載眾生。同赴蓮池會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次結召請餓鬼印
(左羽作無畏相。右羽向前竪。四度微曲。進禪度鈎。誦真言曰)。
唵即納即葛移希曳(二合)歇莎訶
(師印呪可知。應想左手印上白色𠶹哩(二合)字放光。勾彼鬼眾。至於道場。遶佛三匝。禮佛而出至壇外。壇外分為四門。東門至南門地獄眾。南門至西南隅餓鬼眾。西南隅至西門畜生眾。自西門至西北隅人眾。自西北隅至北門修羅眾。自北門至東門天眾。應當如是而安住之 侍者白云安慰)。
既召請[A12]已。普皆雲集。以愍念心。讚歎慰喻。令歡喜[A13]已。渴仰於法(鳴尺云)。
善來諸佛子。曾結勝緣。故今遇此嘉會。勿得生憂怖。
一心渴仰法。不出於此時。戒品而霑身。速令離苦趣。
次結召罪印
(二羽金剛縛。忍願伸如針。進力曲如鈎。召罪真言曰)。
唵薩哩斡(二合)巴鉢羯哩(二合)沙拏(二合)月戌䭾納斡資囉(二合)薩埵薩麻耶吽拶
(師印呪可知。應於二中指尖上。想白色𠶹哩(二合)字出光。入彼身中。出其罪。猶如煙霧而合。問云。罪無實體。云何今說如彼煙霧出有實體者耶。答曰。雖無)。
(實體。能充塞天地。障蔽心目。不能得見諸佛清淨境界。今借諸霧為所緣相。以召其罪實。有益於事也)。
次結摧罪印
(八度內相义。忍願伸如針。次念摧罪。真言曰)。
唵斡資囉(二合)巴尼月斯普(二合)吒耶薩哩斡(二合)阿巴耶班答拏尼不囉(二合)穆恰耶薩哩斡(二合)阿巴耶葛諦毗藥(二合)薩哩斡(二合)薩埵南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斡資囉(二合)三麻耶吽怛囉吒
(師印呪可知。於二中指尖上。左想怛囉(二合)[A14]字。右想吒字。應當行人自身增長。作青綠色觀音菩薩之身。每念呪一遍。二中指摩搖。至後一遍义過。拍手作聲。想彼罪山。猶如瓦榻而倒。前來所召之罪如煙霧者。應念而散。問。罪無體相。云何摧耶。答。正謂之無。故摧也。若決定有。豈能摧耶)。
次結破定業印
(二羽金剛掌。進力屈二節。禪智押二度定業。真言曰)。
唵斡資囉(二合)葛哩麻(二合)月束塔耶薩哩斡(二合)阿瓦囉拏你菩塔薩底曳(二合)納三麻耶吽
(師印呪可知。心月輪上。想一青色𠶹哩(二合)字出光。召前諸鬼眾。所有諸佛不通懺悔之業。應想自性清淨本無作。想觀彼鬼眾及佛與心三無差別。是名破決定業也。此一法正是斷所知障。學者知之 侍者白云)。
次結懺悔滅罪印
(二羽金剛縛六度外相义。進力屈二節。彈智押二度次念真言曰)。
唵薩哩斡(二合)巴鉢月斯普(二合)吒怛賀納斡資囉(二合)耶莎訶
(師印呪可知。應想二屈指上有白色𠶹哩(二合)字。入彼鬼身。如日爍露之狀。罪垢銷鎔。猶如墨汁。從足流下。滲入地中。至金剛際。問云。前來既召。既摧既破。今復為懺悔。何耶。答曰。前來並是理上懺悔。今者方是事之懺悔。理事無礙。故不濫也。又問云。何罪猶如墨汁。答。罪者黑業也。故以墨表汁。有流注之義。故云如墨汁也。借事顯理。不可泥也)。
諸佛子等。既懺悔[A16]已。百劫積集罪。一念頓蕩除。如火焚枯草。滅盡無有餘。
次結妙色身如來施甘露印
(觀藏本前後。數手印俱用右手。或戒禪度相彈。或忍禪相彈。或進禪相彈。惟妙色身如來二手印。用左手力。智度相彈。故依藏本。亦云施清涼印)。
那謨蘇嚕癹耶答塔葛達耶怛牒塔唵酥嚕酥嚕鉢囉(二合)酥嚕鉢囉(二合)酥嚕莎訶
(師印呪可知。結印誦呪。想右手忍上白色鑁(二合)[A17]字。流出甘露。如水銀色。是真智所成。左手力智點取。)。
(彈灑虗空。想諸天及人鬼等類。觸此甘露。悉具色相。猛火消滅。普得清涼。離饑渴。想滅心執慞)。
次結開咽喉印
(師印呪可知。應想左手掌中一青色蓮花。花上想一白色阿字。流出性水。極甚清冷。右手點取。彈灑虗空。想諸鬼眾。得觸此水。咽喉廣大。清涼潤澤。無所障礙。問云。前來多用𠶹哩(二合)字。此獨用何字。何也。答。阿字是語種。故依三本續用之也)。
唵那謨癹葛咓諦月補辣葛得囉(二合)耶答塔葛達耶
語諸佛子。今為汝等。作印呪[A18]已。咽喉自開。通達無礙。離諸障難。
諸佛子等。我今為汝稱讚如來吉祥名號。能令汝等永離三途八難之苦。常為如來真淨佛子。
南無寶勝如來
(二羽金剛掌六度內相义。進力頭相拄。禪智側竪立。一切有情同稱聖號)。
那謨囉怛納(二合)怛囉耶答塔葛達耶
諸佛子等若聞寶勝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塵勞業火悉皆消滅。
南無離怖畏如來
(右羽胸前竪。忍禪指相捻。左掌仰埀。下五指舒。誦真言曰)。
那謨微葛怛得囉(二合)納耶答塔葛達耶
諸佛子等。若聞離怖畏。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常得安樂。永離驚怖。清淨快樂。
南無廣博身如來
(左羽曲入掌。力智對肩彈。右手金剛掌。進禪對胸彈)。
那謨癹葛咓啼月補辣葛得囉(二合)耶答塔葛達耶
諸佛子等。若聞廣博身如來名號。能令汝等餓鬼針咽。業火停燒。清涼通達。所受飲食。得甘露味。
南無妙色身如來
(左羽竪胸前。力智指相彈。右羽曲舒。展手掌皆仰下)。
那謨蘇嚕叭耶答塔葛達耶
諸佛子等。若聞妙色身如來名號。能令汝等不受醜陋。諸根具足。相好圓滿。殊勝端嚴。天上人間最為第一。
南無多寶如來
(二羽虗合。如蓮花狀)。
那謨波虎囉怛納(二合)耶答塔葛達耶
諸佛子等。若聞多寶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具足財寶。稱意所須。受用無盡。
南無阿彌陀如來
(右羽壓左羽禪。智相拄)。
那謨阿彌怛婆耶答塔葛達耶
諸佛子等。若聞阿彌陀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蓮花化生。入不退地。
南無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
(右羽曲竪拳。忍禪度相彈。左掌仰上。五指舒誦密呪)。
那謨盧迦委斯諦(二合)呤捺(二合)苐唧說囉不囉(二合)癹耶答塔葛達耶
諸佛子等。若聞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名號。能令汝等獲得五種功德。一者於諸世間最為第一。二者得菩薩身端嚴殊勝。三者威德廣大。超過一切外道天魔。如日照世。顯於大海功德巍巍。四者得大自在。所向如意。似鳥飛空。而無阻礙。五者得大堅固智慧。光明身心。明徹如琉璃珠。
諸佛子等。此七如來。以誓願力。拔濟眾生。永離煩惱。脫三塗苦。安隱常樂。一稱其名。千生離苦。證無上道(如是三白[A19]已。主者撫尺云)。
次與汝等皈依三寶
- 皈依佛兩足尊。
- 皈依法離欲尊。
- 皈依僧眾中尊。
- 皈依佛。不墮地獄。
- 皈依法。不墮餓鬼。
- 皈依僧。不墮傍生。
汝等佛子
次結三寶印
(左羽作拳相竪。力度當胸竪。右手屈進度。誦三寶。真言曰)。
唵婆(重呼)龕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囉三藐三菩提。
今所發覺心。遠離諸性相蘊處及界等。能取所取執諸法。悉無我平等。如虗空。自心本不生。空性圓寂。故如諸佛菩薩。發大菩提心。我亦如是發。是故至心禮。
次與汝等發菩提心
汝等諦聽。
次結發菩提心印
(二羽虗合。如蓮花狀)。
唵補提即答沒怛巴達野彌
(師印呪可知。應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於一念間融成。廣大月輪。如八月十五日夜中宵無雲之時。極甚清淨。皎潔與虛空齊等。於月輪中。想一金色阿字。如秋毫之末。非有非無。故當念之時。不得加於了知。上無佛可成。下無眾生可度。中無行可修。煩惱菩提生死涅槃淨盡。此為大要妙。宜善用心焉。不惟為鬼神作利益。行人不久亦即就此中了解者矣 師誦呪眾和三聲次白云)。
今為汝等。發菩提心竟。諸佛子等。當知菩提心者。從大悲起。成佛正因。智慧根本能破無明。煩惱惡業不被染壞。
次與汝等受三昧耶戒
次結三昧耶印
(二羽金剛縛。六度外相义。忍願伸如針。誦真言)。
唵三摩耶薩埵鑁
(師印呪可知。應想印中。有白色鑁[A21]字。放大光明。普照所請一切有情。彼諸有情蒙光炤。及三世諸佛。戒波羅蜜一時圓滿法界善法。想為光明流光灌頂。貯彼身中。身同普賢。坐大月輪。紹諸佛職。為佛嫡子前緣啟經云。佛告阿難。若欲受持施食之法。應須依瑜伽學。發菩提心。受三昧耶戒。方堪傳受此法。即斯等呪也。藏本有多註文。學者當自覽之。可得其詳矣)。
今為汝等。受三昧耶戒竟。從今[A22]已去。能令汝等入如來位。是真佛子。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次結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印
(右羽曲竪拳。戒禪度相彈。左掌仰上。五指舒。誦密神呪)。
唵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阿咓盧揭諦鑁婆囉鑁婆囉三婆囉三婆囉吽
(師印呪可知。侍者取水點碗中及桶中。退坐本位。師應以右手怖畏彈指。遣左手魔。即念云吽吽癹怛念。三遍。問云。手中有何魔耶。答。為手中有諸[A23]戶蟲。令回護故。次變空念。云唵㰠。或三遍。問。變空此手。其意云何。答。以此手是赤白二種不淨所成故空之。令成勝妙功德莊嚴手也。問。前來所入禪定。則自[A24]己是菩薩。今復何故又遣魔變空。答。此乃作定也。向上豈不言乎。今欲知者。且准法華經云。世尊說無量義[A25]已。入三昧放光。至開寶塔。又入定放光。豈不濫耶。不也。蓋因一事而彰一法。是乃法之儀也。譬乎世禮。祀宗廟之人。非齋戒沐浴。及至登殿醮之時。却又盥手。何也。為表敬也。今再遣魔變空。表慈之深悲之極。用心之切也。次於一念間。頓成勝妙之手。於手掌中。出一紅色𠳐[A26]字。變成紅色蓮花。花上想一白色鑁[A27]字。明點中流出無盡飲食。想面前水器盡成摩竭陀國之斛。或用七寶嚴飾滿盛勝妙食等。然後想此字種流出無盡飲食。變滿法界。念唵阿𠶹哩(二合)吽四字。呪一百八遍。或四十九遍。當自知時。次念變食呪。每一念。於明點中取飲食。彈灑虗空)。
語諸佛子。今為汝等。作印呪[A28]已。變此一食。為無量食。大如須彌。量同法界。終無能盡。
復結前印誦乳海真言
(右羽曲竪拳。戒禪度相彈。左掌仰上五指舒)。
那麻三鬘哆勃塔喃鑁
(師印呪可知。應想明點中流出甘露。以右手點取彈。灑虗空如雨注。下凡所至處。即成長河酥酪也。問。云何以少小器水等。遍滿法界。答。心力難思故也。況又藉神呪及字種觀想等力。乃至諸佛冥加禪定之力豈不能變小成大。化少為多也。且又借世間往事為喻。如樂巴一巵之酒。以術力尚能化為霖雨。何況神況難思之力者乎。行者亦不可不專注用心也。又問。何故不以飲食施之。却用水也。答。彼鬼趣多為業火所燒故。今以水施之。沃滅其業火。佛云。彼鬼等百千萬劫。不聞漿水之名。何況得飲。又云。彼鬼在恒河邊而不見水。設使得見。變成膿血。若飲之時。入腹化為猛燄熱燒心腹。難堪痛苦。悲哉悲哉。故今以水施之。體此意也。又番本云。蘇嚕巴此云水施食。則知本乎施水矣。今世俗不知多用施食水亦失也。況今施食亦不專用水。彼器中皆投飯七粒。遍十方是也。故勿疑諸)。
語諸佛子。今為汝等。作印呪[A29]已。由此印呪加持威力。想於印中流出甘露。成於乳海。流注法界。普濟汝等一切有情。充足飽滿。
次誦障施鬼真言
唵啞吽拶辣彌擔薩哩斡(二合)不哩(二合)的毗牙(二合)莎訶
(師印呪可知。應垂展右羽。想掌中有一鑁[A30]字。明點中流出甘露。從左掌而下。念唵啞𠶹哩(二合)吽字。一百八遍。或三七遍。皆可侍者。至師前作禮。取淨瓶出壇。將淨水徐徐注下。師至唱時。想彼障施鬼。悉皆胡跪。師想自身。觀音徧至其前。而施甘露。從頂上入。滅其業火。而得清涼。呪三遍。彈指各一下。呪三遍或七遍。障施鬼等飽滿歡喜。彈指一下。是時行者即以右羽。持甘露器。面向東立。瀉於壇前。或淨地上。或於石上。或新淨瓦盆。亦名盂蘭盆。生臺亦得。或泉池河海長流水中。不得瀉於柘榴桃樹之下。鬼神懼怕。不得食之。若聖眾壇中明王諸天。若施飲食。置生臺上。是本法也。若供養諸佛聖眾。於上五更晨朝日出。是供養時。若鬼神法。於人定亥時。本人定時。阿闍黎法。若於齋時。盡於一日。但加持飲食水等布施。飛空鳥獸水族之類。不揀時節。但用施之。若作餓鬼施食之法。當於亥時。若於齋時施餓鬼食者。徒設功勞。終無効也。不是時節妄生。虗誑鬼神不得食也。不從師受自招殃咎。成盜法罪。斯出藏本)。
諸佛子等。雖復方以類聚。物以羣分。然我所施。一切無礙。無高無下。平等普遍。不擇冤親。今日勿得以貴輕賤。以強凌弱。擁遏孤幼。令不得食。使不均平。越佛慈濟。必須互相愛念。猶如父母憶子之想。語諸佛子。汝等各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善友親戚。或有事緣來不得者。汝等佛子。慈悲愛念。各各賷持飲食錢財物等。遞相布施。充足飽滿。無有乏少。令發道意。永離三途。長越四流。當捨此身。速超道果。又為汝等。將此淨食。分為三分。一施水族。令獲人空。二施毛羣。令獲法寂。三施他方。稟識陶形。悉令充足。獲無生忍。
次結普供養印
(二羽直合掌。忍願屈二節。誦真言曰)。
唵葛葛納三婆斡斡資囉(二合)斛
(師印呪可知。應想屈中指處。想白色唵字。明點中流出無盡飲食。具足莊嚴。平等供養。同聲念普供養。真言或五遍七遍。問。最初既奉獻三寶。施食[A31]已竟。今復何故作此供養。答。前來所作。由揀聖凡故。所以奉獻三寶。後施鬼眾。今融之以平等無礙故。聖凡交徹所以普供養也)。
諸佛子等。從來所受飲食。皆是人間販鬻生命。酒脯錢財。血肉腥羶。葷莘臭穢。雖復受得。如是飲食。譬如毒藥。損壞於身。但增苦本。沉淪苦海。無解脫時。我今依如來教。請誠罄捨。設此無遮廣大法會。汝等今日遇茲勝事。戒品霑身。於過去世。廣事諸佛。親近善友。供養三寶。由此因緣。值善知識。發菩提心誓願成佛。不求餘果。先得道者。遞相度脫。又願汝等晝夜恒常擁護於我。滿我所願。以此施食所生功德。普皆回施法界有情。共諸有情。同將此福。盡皆回施無上菩提一切智智勿招餘果。願速成佛。
(維那白。從來所受飲食文畢。師伸五供養。施寶錯。念斯麻囉等呪畢。大眾同音。諷誦尊勝呪)。
唵𠽾[口*(隆-一)](二合)莎訶唵捺謨癹葛斡諦薩哩斡(二合)得囉(二合)盧迦卜囉(二合)諦月涉瑟吒(二合)耶勃塔耶爹捺麻答的牙(二合)塔唵𠽾[口*(隆-一)](二合)𠽾[口*(隆-一)](二合)𠽾[口*(隆-一)](二合)杓訛塔耶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啞薩麻薩蠻達啞斡癹薩思葩(二合)囉拿葛諦葛葛拿娑癹斡月述提啞撇羶[口*貲]都𦎌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蘇葛答瓦囉斡拶拿啞密哩(二合)達啞撇釋該而(二合)馬曷木得囉(二合)曼特囉(二合)叭𦊋啞曷囉啞曷囉馬麻藹由而(二合)傘塔囉尼杓訛(二合)塔耶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葛葛拿娑癹斡月述提烏失(二合)尼沙月拶耶巴哩述鐵薩葛思囉(二合)囉思彌(二合)傘租爹敵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啞斡嚕結尼煞吒(二合)巴囉密達巴哩卜囉尼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麻諦答攝蒲密卜囉(二合)牒瑟吒(二合)諦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赫哩(二合)達耶啞牒瑟吒(二合)拿啞牒瑟吒(二合)諦木得哩(二合)木得哩馬曷木得哩(二合)斡資囉(二合)葛耶三曷達拿叭哩述鐵薩哩斡(二合)葛哩麻(二合)啞斡囉拿月述鐵卜囉牒聶斡而達(二合)耶馬麻藹由而(二合)月述提(二合)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薩麻耶啞牒瑟吒(二合)拿啞牒瑟吒(二合)諦唵摩尼摩尼馬曷摩尼月摩尼月摩尼馬曷月摩尼麻諦麻諦馬曷麻諦麻麻諦莎麻諦答塔葛達蒲達戈遣巴哩述提月思蒲吒卜鐵述鐵希希拶耶拶耶月拶耶月拶耶思麻(二合)囉思麻(二合)囉思葩(二合)囉思葩(二合)囉思葩(二合)囉耶思葩(二合)囉耶薩哩斡(二合)勃塔啞牒瑟吒(二合)拿啞牒瑟吒(二合)諦述鐵述鐵卜鐵卜鐵斡資哩(二合)斡資哩(二合)馬曷斡資哩(二合)莎斡資哩(二合)斡資囉(二合)葛而(二合)毗拶耶葛而(二合)毗月拶耶葛而(二合)毗斡資哩(二合)左辣葛而(二合)毗斡資嚕(二合)忒葩微斡資囉(二合)三葩微斡資囉(二合)斡資哩尼斡資㘕(二合)癹斡都麻麻攝哩㘕薩哩斡(二合)薩埵喃拶葛耶巴囉述提癹斡都薩埵彌薩哩斡(二合)葛諦巴哩述提釋哲(二合)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釋哲(二合)𦎌薩麻刷薩顏都卜銕卜銕悉銕悉銕勃塔耶勃塔耶月勃塔耶月勃塔耶謨拶耶謨拶耶月謨拶耶月謨拶耶杓訛(二合)塔耶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薩蠻答謨拶耶謨拶耶薩蠻答囉思彌(二合)巴哩述提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赫哩(二合)達耶啞牒瑟吒(二合)拿啞牒瑟吒(二合)諦木得哩(二合)木得哩(二合)馬曷木得哩(二合)馬曷木得囉(二合)曼特囉(二合)叭諦莎訶
(舉徃生呪三遍。此圓滿加持。復有二種。一神呪。圓滿。二善根圓滿。一神呪圓滿者。謂侍者當取花米俵[A32]已。師資同聲。誦尊勝呪。想彼成光明種。加持花米[A33]已。侍者以小楪取花米。出外拋撒。師想鬼神等觸此光者皆得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也。侍者傾施食淨水。師資等同念六字大明真言。一百八遍畢。振鈴誦法樂六趣偈)。
承斯善利地獄受苦有情者。刀山劒樹變化。皆成如意樹。火團鐵丸變成蓮花。而為寶吉祥。地獄解脫而能成正覺。
承斯善利餓鬼受苦有情者。口中煙燄燒身。速願得清涼。觀音手內甘露自然。長飽滿吉祥。餓鬼解脫。而能成正覺。
承斯善利畜生受苦有情者。殺害燒煑楚毒等苦皆遠離。遠離乘騎愚癡。速得大智慧吉祥。畜生解脫。而能成正覺。
承斯善利人間受苦有情者。生時猶如摩耶。右脇而降誕。願具六根。永離八難。修福慧吉祥。人間解脫。而能成正覺。
承斯善利修羅受苦有情者。我慢顛狂拙朴。速疾令柔善。惡心疾妬嗔恚鬬戰。自調伏吉祥。修羅解脫。而能成正覺。
承斯善利天中受樂有情者。欲樂䇿懃。速發廣大菩提心。天中受盡憂苦自然。生歡悅吉祥。天中解脫。而能成正覺。
承斯善利十方獨覺聲聞者。棄捨小乘四諦十二因緣行。進趣大乘四攝六度。修萬行吉祥。二乘解脫。而能成正覺。
承斯善利初地菩薩勇識者。百福莊嚴。一切行願皆圓滿。頓超十地。證入一生補處位吉祥。大乘速證。究竟成正覺。
發願回向偈
最上三寶
最上三寶
最上三寶(吉祥偈)
南無西方無量壽如來。諸大菩薩。海會聖眾。惟願法界存亡。等罪消除。同生淨土。回向無上佛菩提(鳴尺一下云)。
伏以。真源湛寂。乃罪性之本空。苦海洪深。逐妄波而不息。由眾生之業感。致長劫以沉淪受報。地獄之中永罹苦楚。轉生餓鬼之內。長忍饑虗。既無解脫之期。寧有超昇之路。匪仗如來之慈願。曷解惡趣之倒懸。呪誦真詮。施甘露之法食。燈燃寶炬燭冥界之幽途。普使迷流俱超極樂。今日道場。以此普施功德。回向鐵圍山內面燃大士統領三十六部無量無邊恒河沙數諸餓鬼眾。伏願自從曠劫。直至今生。釋業障以消鎔。雪罪愆而清淨。鑊湯湧沸。變成八德之蓮池。爐𦦨交輝。化作七珍之香葢。劒樹皆為玉樹。刀山盡作寶山。遍界鐵床現菩提之法座。滿釜銅汁化甘露之醍醐。往昔債主以相逢。俱蒙解脫。積劫冤家而共會。各遂逍遙。獄主興慈。冥官持善。多生父母從茲入聖超凡。累世親姻自此承恩獲福。天上五衰不現。人間四相皆空。修羅捨盡嗔心。地獄息諸苦惱。河沙餓鬼化熱惱而作清涼。十類含生捨迷途而登覺岸。普願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國土一切有情共証真常。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無盡含識齊成佛道。四恩普報。三有均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次結圓滿奉送印
(二羽金剛拳。進力兩相鈎主者。於此誦真言三遍畢。然後除去五佛冠)。
唵斡資囉(二合)穆
(師印呪可知。想諸佛菩薩及六道四生。皆悉不現。二善根圓滿。問。既是奉送[A34]已。諸佛菩薩則不現。誰為作證明。答。此顯來實無來。去實無去也。三寶常住世間。且如法華經云。多寶佛塔還可如故。而妙音菩薩來。多寶佛與塔。未嘗不在也。若夫請之。則實來送之。則實去。何異鬼神乎。學者思之。復念金剛薩埵百字呪三遍。補闕)。
金剛薩埵百字呪
唵斡資囉(二合)薩埵蘇薩麻耶麻納巴辣耶斡資囉(二合)薩埵諦奴鉢諦瑟劄(二合)得哩(二合)鋤彌癹咓蘇度束彌癹咓阿奴囉屹都(二合)彌癹咓蘇布蘇彌癹咓薩哩斡(二合)戌提彌不囉(二合)耶茶薩哩斡(二合)葛哩麻(二合)蘇拶彌稷達釋哩(二合)揚骨嚕吽訶訶訶訶斛癹葛灣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斡資囉(二合)麻彌們拶斡資囉(二合)癹咓麻訶薩摩耶薩埵阿
(此呪補闕。行者手作印不次第。觀想不專注。如是等過。悉皆清淨。復念阿[A35]字二十一遍。則前來能想所想一一作法皆不可得。若不如是。則墮於有為矣。所謂燄口豈易言哉)。
薜茘多文
諸佛子等會也麼。休休休。更莫造罪結冤讐。釣竿[A38]已在閻君手。切莫從前再犯鈎。即今施食圓滿。功德周隆。汝等孤魂佛子。向甚麼處。安身立命 咦。
回向偈
皈依三寶上來。設放瑜伽𦦨口平等甘露法食。功德圓滿無限。良因普沾沙界和南聖眾。
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終)
No. 1083-A
藏本三昧耶戒註文即此篇也。
既成大器。堪受寶戒三昧耶者。准大樂金剛三昧經云。三昧名為本誓。亦名時。亦名期契。亦名曼茶囉。乃異名也。故有四種。一大。二三昧耶。三法。四羯磨。曼茶囉者。此四總攝一切曼茶囉三昧耶。亦四智印。即大智印。三昧耶智印。法智印。羯磨智印。又神變義釋云。三昧耶者。是平等義。是本誓義。是除障義。是驚覺義。言平等者。謂如來現證此三昧時。一切眾生種種身語意。皆悉與如來等。禪定智慧與實相身亦畢竟等。初發心時。與地波羅蜜滿時亦畢竟等。是故出誠諦言。以告眾生。若我所言。必定不虗者。亦令一切眾生發此忱諦之言時。亦蒙三蜜加持無盡莊嚴。與如來等。以是因緣故。能作金剛事業。故名三昧耶也。言本誓者。如來現證此三昧時。見一切眾生。悉有成佛義故。即將立大誓願。我今要從普門。以無量方便。令一切眾生皆至無上菩提。劑眾生界未盡[A39]已來。我之事業終不休息。若有眾生。隨我本誓。發此忱實言時。亦令彼所為事業。皆悉成金剛性。故名三昧耶也。言除障者。如來見一切眾生。悉有如來法界。但由一念無明故。常在其前。而不覺知。是故發誠實言。我今要當設種種方便。普為一切眾生。決除眼膜。若我誓願。必當成就者。令諸眾生隨我方便。說此忱實言時。乃至於一切眾生。獲無垢眼。障葢都盡。故名三昧耶也。言驚覺義者。如來以一切眾生皆在無明睡中故。於如是功德。不自覺知。故以銳言感動。令得醒悟。亦以此驚覺諸菩薩等。令發起禪定。學師子頻申三昧。若真言行人。說此三昧耶者。我等諸佛亦當憶持本誓。不得違越。猶如國王。自制法[A40]已。遂自敬順行之。故名三昧耶也。具如是等廣大甚深微妙義。故名三昧耶也 凡行法之者。應想印中有白色鑁[A41]字。放大光明。普照所請一切有情彼諸有情蒙光照。及三世諸佛戒波羅蜜一時圓滿法界善法。想為光明流光灌頂。貯彼身中。身同普賢。坐大月輪。紹諸佛職。為佛嫡子 前緣啟經云。佛告阿難。若欲受持施食之法。應須依瑜伽學。發菩提心。受三昧耶戒。方堪傳受此法。即斯等呪也。
No. 1083-B 重刊瑜伽焰口跋
瑜伽義取相應。謂身口意三精誠合一。方有利益。意即觀門。身口則真言手印也。時師觀門如法。與否未易請問。而真言手印昭然。耳目殊有異同。頗為後學所疑。鞠其源委。葢因稟受師承。不出一家。遂併流通。經本大相逕庭紛紜。彼此莫知適從。可歎也[A42]已。茲有存心𦦨口者。以重梓為請。因與同事二三。訪求善本。與藏冊對校數過。始授剞劂。雖不敢自謂遠勝他刻。然重法微誠。從不草草。高明展卷自能鑒之也。
時康熈二十二年歲次癸亥臘月萬峯寶書閣識
校注
[0308001] 抵疑拄【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59 冊 No. 1083 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