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八
第十義理分齊至六相圓融義四。
三性同異義第一至先直說後決擇。
釋曰一通就當性說二約當性二義三對三無性說初就徧計一謂由是妄執無法可生可滅也二情有即是理無故不生也理無即情有故不滅也不滅不生為一法也三求徧計相不可得故不生能顯無相性故不滅不滅即不生亦一法也二就緣起性一謂法無自體攬緣而起即生無生既本不生故無可滅也二緣起無性故不生無性緣起故不滅是故不生即不滅不滅即不生為一法也三推緣無起故不生能顯無生性故不滅三約圓成性一謂非是有為故無彼生滅相也二非妄心境故不生即相無義聖智所證故不滅即性有義而非妄心境故遠離我法所執便能顯得勝義無自性性即第三無性義也又體非遷變故不生隨緣令法起故不滅不滅即不生為一法也此即法性宗中二義也四通就三性混融於一法上就徧計故不生就圓成故不滅就依他故亦不生亦不滅就三無性故非不生非不滅則合三性為三句三無性為一句以成四句如一念心剎那瞥起即具六義謂一念之心是緣起法是依他起情計有實即徧計執體本空寂即是圓成三性備矣既即依三性說三無性故六義具矣唯識云初即相無性次無自然性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法性五然此四門合為一聚圓融無礙以一念心上一微塵上即有六義故總融合頓思可見此義法相宗[1]無須智權實不得此門難見融通故茲預說方曉下文。
前中三性各有二義至一情有義二理無義。
釋曰真即圓成性由真故不變如故隨緣依他者依攬眾緣無性緣起故依有緣無自性故無性所執者徧計執性謂計度依他故情有妄執無法故理無此乃離成六義下合成二門。
由真中不變至不壞末而常本也。
釋曰真有不變隨緣妄有體空成事此中無性理無即是妄中體空由體空故與不變而無殊故三性而一際不捨緣而即真故不壞末而常本也。
經云眾生即涅槃不復更滅也。
釋曰淨名經也妄攬真成眾生相現妄空無體卓爾真常故不復滅。
又約真如至不動本而常末也。
釋曰似有情有即妄中成事與真中隨緣畢竟無二故亦無異不變性而緣起故不動本常末也。
經云法身至名曰眾生也。
釋曰法身經也則真如隨緣成諸染法眾生現而法身不顯事能隱理如水成波動顯靜隱。
即由此三義至通融無障無礙。
釋曰結上合成二門謂真該妄末結此隨緣妄徹真源結前不變性相通融結成一際無障無礙通理事與事事無礙準前四五二門思之。
問依他似有至是情有耶。
釋曰似有為假所執為實假實相違故成問也。
答由二義故無異至所執無隨緣故。
釋曰一以彼所執下依緣故執唯識云由彼彼徧計遍計種種物二若離下由執故緣唯識云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真中隨緣等者謂由心故現境由境故起心起信云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問如何三性至不相違耶。
釋曰有無性相不變隨緣義象既殊寧不相背故茲問起。
答以此二義至隨緣成染淨也。
釋曰[A2]但有二義而無二體由體同故因不變而方隨緣因隨緣而顯不變也。
猶如明鏡至顯鏡之明淨。
釋曰喻明也鏡喻不變染淨喻隨緣由明現像不變現於隨緣因像驗明隨緣顯於不變二義相成體恒無二故云唯是一性雖現下約離過以重明耳。
當知真如至方成染淨。
釋曰合法也非直不動下謂不但不變成隨緣亦由隨緣顯不變非直不壞下謂不[A3]但隨緣彰不變抑又不變作隨緣二義相資豈成違返。
是故二義至豈相違耶。
釋曰結成上義是以二義若非一性則不相成一性若非二義則無相徧思之令見其法。
依他中雖復至皆無自性故。
釋曰似有者相假也必無自性者性空也以諸下出空所以。
若非無性至似有是故無性。
釋曰依他二義以相推初若非下返推似有若成下順推無性假緣從緣者必無性矣。
故智論云至即顯無性也。
釋曰從緣即似有義無性即性無義正同中論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畢竟空者是名般若則實相現前此則下結指上文緣生故空也。
中論云至明緣生也。
釋曰似有空義等者謂諸法若不空則無道無果何以故法定實故故不能成緣以今成緣返知空耳此則下結指上文無性故緣生也。
涅槃經云至不二法門故也。
釋曰智論緣生故無性中論無性故緣生各舉一義尚未同時故引涅槃空有雙陳結為不二法門方窮其旨也。
非直二義至畢竟無二也。
釋曰全體雙收者謂空故緣生相收於性也緣生故空性收於相也性相雙融成畢竟無二也。
所執性中至橫計有故。
釋曰雖復當情者謂依他現前故執之為有離緣無性故道理無以於下出所以。
如於木杌至唯一性也。
釋曰如於下喻情有然鬼下喻理無此是標定二義如於其木下返顯今既橫計下順明是故下二義相資唯一周徧計度故云一性也。
當知所執道理亦爾。
釋曰指法同喻也。
上來直明竟至第三顯示其義。
釋曰性本超情故不可以情而取所以云般若如火聚四邊不可取設固取之便墮斷常之過此乃取則被焚然後四謗全祛百非斯絕真義現前舉措皆入方云般若如清涼四邊皆得入即顯示其義矣。
初門護執者至行處故餘句準之。
釋曰此中決擇問同答別曲盡執性初問有無等約隨緣不變二義單答二問有無約二義相即複答於複中言餘二句可知者應問云亦有亦無耶答不也無二性故問非有非無耶答不也具德故三問有無離計以答離所謂者謂則計也下三句例然者皆言離所謂故則離四種計也四問有無等約離四謗以答初言空真如者雖是空如來藏義同離增益謗次言不空真如雖具恒沙性德義同離損減謗則離四謗備矣五問有無約超情造修以答所以離妄則超情智行則造詣餘句準之者應問云亦有亦無耶答不也性無二故問非有非無耶答不也性德圓彰故問此之決擇真如與夫起信廣釋真如同耶異耶答遣四句雖同為門則異彼局真如門此通真如生滅二門何以故顯隨緣不變故問執情無量何止於此耶答然執取雖多總攝不過此四所以四謗喪而百非斯遣矣。
依他性者至境故餘句準之。
釋曰亦問同而答別也初問有無等約緣起無性二義單答無二性者全體相收故有多義門者謂迷悟染淨等皆緣起故二問有無等約二義相資複答餘二句可知者例前三四二句也三又以緣起離於四句者謂藉緣而起故離有緣起似有故離無緣起無性無二故離亦有亦無緣起具眾義故離非有非無又以無性故亦離四句者謂無性故離有無性成緣起故離無無性緣起相收故離亦有亦無無性具緣故離故離非有非無四問依他有無等前二句約遣妄顯真答後二句約離二謗答言約觀遣故者謂除染分依他也能現無生故者依他無性即顯圓成也五又問有無等者約異真妄境智以答異圓成者非真有也又約徧計分者理無也又離所謂者離有計也異徧計者相有也以圓成分故者性同真也又智境者真淨為智所緣故餘句準之者應問云亦有亦無耶答不也性相不二故問非有非無耶答不也依之發智故。
徧計所執者至曀真故餘句準之。
釋曰初問有無等約二義以互答二問有無等唯約理無以答是以答有答無皆言無道理者言同而意別也故初無道理克就無也次無道理翻顯情有也餘句準之者應問亦有亦無耶答不也無道理故無二也問非有非無耶答不也無道理故恒順性也三問有無等唯約情有以答第四句云執成故者謂執性即圓成也四問有無等約亡情觀境以答餘句準之者應問云亦有亦無耶不也境智不二故非有非無耶不也洞明眾德故五問有無等約體空障理以答餘句準之者應問云亦有亦無耶不也成事體空無二故非有非無耶不也事能顯理故。
第二示執過至有二過失。
釋曰前章護執是法本超情此章示過是礭執乖真便成過患故圓覺云以輪迴心而觀圓覺彼圓覺性即同輪迴。
一常過謂至即墮常過。
釋曰若執真如是有一向定實者遂不能從緣而轉故對染之時卓然獨立染中既無真常何容智慧覺了則決定是常故云即墮常過也。
問諸聖教至豈是過耶。
釋曰因上執真為有被結屬常過故引聖教量漫以難之凝然者不變之性也。
答聖說真如不思議常。
釋曰即不異無常之常者謂常與無常畢竟同故則真隨妄轉妄顯真常不可作一端而擬議故云名不思議常也。
非謂不作至故名真實。
釋曰非謂下返斥情計以彼下順顯真常問若云凝然常是情計者且法相宗中廣談真如凝然堅如玉石不受熏變豈皆情計耶答若與之者對小施權得真如一分亦是常也若奪之者執權為了二諦不融豈非情計與故智論云智障極盲闇謂真俗別執。
是故經云不染至時不失常也。
釋曰勝鬘經也上句不變即隨緣下句隨緣即不變二義雙融故不失常也。
問教中既就至為無常耶。
釋曰稽夫真性難彼無常方盡隨緣之旨。
答教中亦說至成染心等。
釋曰教中亦說者成上之問也經云下引楞伽明隨緣成無常之相如來藏受苦樂者真隨妄轉果藉因成是以因善果樂因惡則果苦雖因果如斯藏性未甞捨離故云俱也若生滅者狀于漂沉也論云下引起信明真如不守自性隨熏動作耳故彼又云單真不立獨妄難成真妄和合方有所為。
以此教理至是非有也。
釋曰以此教理者結前經論之理道成上常作無常旨故妄顯真隱亦非有也。
問真如是至之常義耶。
釋曰問真如下騰上圓成常無常義述作難端亦可下正以依他例而難之。
答亦得有也至成無常也。
釋曰以諸緣起者相有即無自性者性無由斯二義方成依他起性此乃依真而起故云不異常性而得無常經云不生不滅是無常義者謂不生不滅是所依生滅妄法是能依攬不生不滅之真成生滅無常之妄故曰是無常義故次結云此則不異於常成無常也。
又以諸緣起至不復更滅等。
釋曰緣起為妄無性為真不壞緣而即真故無常為常也經云下般若淨名文顯可知。
此中二義至此之謂也。
釋曰二義相配者以緣起隨緣無性配不變則不離真俗二諦所以真妄融而二諦即中道挺然智論下返證智障極盲闇者無法空中道之玅慧也。
是故若執至賴真立故。
釋曰由上問答真如常與無常左右釋成竊慮學者執情彌固故此結過兼顯無真有俗俗亦墮常以染淨下出常過所以也。
二斷過者至亦是斷也。
釋曰如情下約真明斷又若下約真明俗斷初則情有非真有者謂情生則理喪故非真常之有也次則情有不能隨緣俗無體性獨妄難成故染淨諸法幾乎絕矣矧茲有計二諦皆斷寧不慎乎。
第二執無至亦即常也。
釋曰謂真如為迷悟所依故無真則生死無依無依有法法成定實不可改轉故即是常智依真發無真則智何所因無因成智是亦常情也。
又無所依至無亦即斷也。
釋曰斷過也無依下約無真俗斷又執下明無真真斷亦一計而二諦雙斷無過斯甚矣。
第三執亦有至故是斷也。
釋曰真理體絕有無思情雙計與真相乖故失彼真既失于真無法可詣故墮於斷也。
若謂如彼至是即常也。
釋曰若謂如彼所計者指彼雙計有無也以雙計既失其真執為真者正墮常有之過耳。
第四非有至即是斷也。
釋曰情懷兒戲於真遠矣豈非斷歟。
戲論非真至故是常也。
釋曰謂雙非戲屬于妄情故云非真而翻認為真者此乃強執情有故墮常過。
第二依他至即是斷也。
釋曰一常下明常過又由下明斷過且夫依他起法本是攬緣無有自體今執有者既不藉緣法成定性故墮常過又假緣者方有其法無緣有法無所從宛成斷過。
問若說依他至以為有耶。
釋曰依他為有過屬斷常殊乖經論故此問之。
答聖說依他至名依他有。
釋曰初標有即於空故云不異何以下徵而釋之言無作者故者謂無定自性也由無自性方成緣起似有故結云是故即非有之有名依他有此即假有之有不同情計之實有耳。
是則聖者至斷依[1]他也。
釋曰是則下指聖立法若謂下墮常是故下成斷不動真際等者依真成有也亦闇用淨名彼文云依無住本立一切法若謂依他如言有等者則計執依他有其實性纔成實性遂不藉緣無緣有法即墮於常故結云良由執有此之執有以防斷空故云恐墮空斷勵力立有不知執有翻墮斷空故云不達緣所起法便墮空無故結云斷依他故也。
二若執無者至即是斷也。
釋曰且依他是其假有假有既執之為無則緣何所起起法不成便墮斷過雙標二過常過留在結文非謂偏括耳。
問若說緣生至畢竟空耶。
釋曰以情空濫于真空故有斯問。
答聖說緣至名緣生空。
釋曰答聖說下標即俗之真何以下徵而釋之是故下結成正義言若不爾者謂若非緣生之有而顯真空者於何法上而說其空故云無緣生因以何所以等此是返徵是故下方順結耳。
[2]此聖者至惡趣空也。
釋曰此即下指聖洞緣若謂下執空成斷是故下防有墮空不動緣生等者即俗而明真是故生滅去來本如來藏若謂緣生如言空者則言生理喪情執之空也故次云即無空理既失真空故不能達法遂防有見督志於空不知此空卻成斷滅故云情中惡趣空也。
問若由依他至互相破耶。
釋曰由幻有真空二義故一極相順謂冥合一相舉體全攝二極相違謂各互相害全奪永盡是故下屬初門何故下屬次門所以爾者謂諸緣起法未嘗有體未曾損德無體無壞無二無礙為緣起法是故前代論師龍樹等雖說盡有之空而不滅有有既不損[1]則是不違有之空則離有離空之真空也無著等雖說盡空之有而不損空空既不損即是不違空之有是故亦離空離有之幻有也當知二說全體相與際限無遺雖各述一義而舉體圓具故無違也是故舉體全空之有無著等說舉體全有之空龍樹等談非直二說互不相違亦乃二義相由全攝故無二也若爾何故清辯護法後代論師亦約緣起法[A4]卻互相破耶下約極相違全奪答云。
答此乃相成非相破也。
釋曰若不空有相奪永盡無以舉體全收故極破方極成也。
何者為末代至如謂之有也。
釋曰謂器鈍情生聞說依他幻有執為定有故云不達等如謂者計執也。
是故清辯至破於有也。
釋曰破依他有者情執定有令成緣起幻有故云方乃得彼依他之有也。
又彼有情至如謂之空。
釋曰又彼者指上末代鈍根眾生謂彼聞說緣生性空者謂為斷無故云不達如謂之空者情計之斷空矣。
是故護法至破於空也。
釋曰破彼謂空等者破其計執空無以存幻有者即真之有此有方成無性真空故云若有滅非真空故是故下結為成空故真也破於空也斷耳。
以色即是空至舉體全攝。
釋曰以色即是空幻色即真空則清辯奪有盡而成空空即是色真空即幻色則護法害空盡而成有空有相參故極違而方極順故云舉體全攝。
若無後代至反相成也。
釋曰龍樹無著等就極順門故不相破清辯護法據極違門故須相破違順無礙方是緣起是故前後皆不相違餘準上思之故諸法無不會耳。
是故如情至即墮常也。
釋曰雙結二過如情執無無不即法故屬于斷若以無法便為依他即不藉緣不藉緣故法局定常耳。
第三亦有至可以準之。
釋曰兩亦之過亦墮斷常故云具上諸失。
問若據上來至具上失耶。
釋曰有無偏取此應不可者謂單取於有墮其常過局取於空遂成惡趣此是偏局之失返驗雙取空有應當與理契合亦何失乎。
答依他起性至具上失也。
釋曰雖具下護與之然全下約空有相即奪之而如下據情出過所以有無雖同情非情異也且依他緣起非定有無若執有無雙定即失其不定緣起故是斷也若謂如彼雙計以為緣起者以無緣有法是即常也。
第四非有至亦非理也。
釋曰且緣起之性空有無二若計雙非寧同正趣故亦非理。
何者以其執至為道理也。
釋曰此計從兩亦中來謂雙計有無既屬斷常遂執雙非應契正理不知此計宛又成非故下結失云。
此既非理至思以準之。
釋曰戲論於緣是計情故失於緣起即是斷也又戲論非緣而計為緣起無緣有法故是常也。
第三徧計至有二過失。
釋曰既云徧計所執何故計執者翻成斷常耶答謂此性中情有理無全體相即故若偏執之則不了融即故屬斷常。
謂若所執至故是斷也。
釋曰謂妄執無體故以智照之則清淨本然今既執為實有縱智照之亦應不空豈非常過歟又徧計之性道理是無今強執理有翻失情有情有失故過屬於斷。
二若執徧計至亦是斷也。
釋曰徧計情中是有今計執無則無殊聖者故云凡夫迷倒不異於聖既不異聖則情不可除故即是常凡夫與聖無殊即無凡迷故即墮斷且悟因迷有既無凡迷亦無聖悟聖凡撥喪故云亦是斷也。
三亦有無至具上失也。
釋曰性既無二者情有理無全相即故而謂有無者計執兩亦故有無情隔故即相違且有無不二方善茲性既兩亦雙計失彼相融故是斷也若執雙計便為性者失二義而有性即墮於常故云且上失也。
四非有非無至准以知之。
釋曰謂兩亦既失遂計雙非不知雙非情同戲論既成戲論失彼性融故屬於斷又戲論非性而計為性故是常也故云亦具上失。
第二執成至顯示其義者。
釋曰標示也前示執離過故於此中明顯出情之義使人造詣大疏云四句之火莫焚萬法之門皆入。
真如是有義至准上知之。
釋曰超情故所以四句翻成四門真如下標以迷下三句皆然以迷悟所依者謂迷之則生死無窮解之則廓爾大悟又不空義者具足河沙性功德故不可壞者性恒不變故又真如是空義者空無窮妄染故故云離相隨緣故者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對染故者體無妄染方能現染故以具德故者謂統眾德而空有雙含違順自在故者不二而二則違各成性故二而不二則順全相即故鎔融故者以消事事與理而融和此皆具有無故真如兩亦耳以二不二故者謂真俗雙泯故是雙非定取不得故者約互奪故亦屬雙非互存故成兩亦也。
二依他是有至不得故准前。
釋曰皆言准前者前示執中也何以示義[A5]卻准執失之文耶答良以前文皆以正義斥彼過非故今准前能斥之正義耳有無等四門皆以緣起義無性義順而明之隨取一不得故者既不可偏取顯是雙非餘皆可知。
三徧計是有至准前思之。
釋曰徧計執性體是橫執依他起性故兩亦雙非之二門皆言由是所執故前二各據一義明之可知。
上來別明三性竟。
釋曰通結也然上三性雖合作二門克論真妄乃是離成六義開合無方然後三性備陳黜逐情計[1]巳情義現皆屬別明故此通結。
第二總說者至融性無障礙。
釋曰三性既融究竟無異故云一際一實貫三是故舉一全收矣。
如攝論婆羅至羅至一分成涅槃。
釋曰依何義下問於依他下答何以故下徵釋無差言不見生死涅槃者了二相之平等故云不見淨志未達此旨故以問之於依他中分別性者染分同妄也及真實性者淨分同真也染淨不二故生死為涅槃故曰無差別何以故下徵云以何義故依他二分成生死涅槃耶故釋云此依他性等此約依他二分說也若約三性說者謂於依他起自性中依偏計所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遂成生死涅槃何以故下亦是徵其無差別應答云即此依他起自性由徧計所執分成生死由圓成實分成涅槃故若如此則三性交徹備矣此據無性論釋之。
釋曰依他至婆羅門如此。
釋曰此之釋論乃是天親所造依他性非生死者約真妄相即義釋上無差義何以故非生死耶遂釋曰由此性因真實成涅槃故此性非涅槃者標依他非定真也何以故下徵此性由分別下依他亦能即妄也真妄既能相即故不可定說一分言若見一分餘分性不異者二分既相即故言不異由不異故生死與涅槃平等無二故云是故不見生死亦不見涅槃義記云生死涅槃夷齊同貫由此下結如來以二相平等答其問矣。
又云阿毗至義說三分。
釋曰世尊說法下標三種法依何義下徵於依他下釋約依他二分并[1]想相依他以為三分若如此有一性具于三分則真妄交徹顯矣若約三性說者則於依他起自性中偏計所執自性是染汙分圓成實自性是清淨分即依他起性是彼二分耳。
釋曰阿毗至作此說也。
釋曰分別性下所依體也故說法下能依法也阿毗達摩此云對法修多羅此云經也。
此上論文至思之可見。
釋曰結上攝論兩節之文初中依他分別為生死則真該妄末也依他真實為涅槃則妄徹真源也二無差別則交徹雙融耳次中三分不離依他也準可知矣。
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八
校注
[0238001] 無疑乘 [0241001] 他下一有故字 [0241002] 此下一有即字 [0242001] 則疑即 [0243001] 巳一作亡 [0244001] 想疑總【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58 冊 No. 995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義苑疏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釋曰然此教海宏深包含無外通明三性離過絕非染淨交參雙融無礙遂成緣起力用相資德用所因略以備矣然後一多無礙炳現十玄總別圓融洞明六相[A1]已上四門宗因若是竝為圓教具德一乘分齊旨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