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713
釋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卷一之上
- 疏科分(二)
- 初疏序(二)
- 初題號(二)
- 初標題
- 二撰號
- 二序文(二)
- 初通敘所宗(二)
- 初標教體以歎
- 二昔下約分宗以顯(二)
- 初總明諸部
- 二至下別歎今宗
- 二蘊下別明傳授(二)
- 初敘古本(二)
- 初列示三本(三)
- 初覺明本
- 二元下光師本
- 三高下願師本
- 二斯下結顯同異
- 初列示三本(三)
- 二余下明今本(二)
- 初明注本(二)
- 初詳校諸本
- 二所下正明注述
- 二今下明撰疏(二)
- 初敘發起緣由
- 二博下由謙酬請
- 初明注本(二)
- 初敘古本(二)
- 初通敘所宗(二)
- 初題號(二)
- 二疏文(二)
- 初題目
- 二本文(二)
- 初通敘教本(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教興所由(二)
- 初標
- 二斯下釋(二)
- 初通敘戒學(二)
- 初正示(二)
- 初約聖意以明教本
- 二然下約對治以明相須(二)
- 初明立法次第
- 二故下顯相須之意(三)
- 初反顯
- 二故下勸依
- 三故下雙證
- 二釋疑(二)
- 初舉定慧以難
- 二約遠意答(三)
- 初明聖教異凡
- 二任下正行體分齊
- 三若下窮制意正通
- 初正示(二)
- 二問下別彰戒本(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正答
- 二斯下引證
- 初通敘戒學(二)
- 二攝教分齊○
- 三解開名義○
- 四解今題目○
- 初教興所由(二)
- 二自下義張三位○
- 初通敘教本(二)
- 初疏序(二)
- ○二攝教分齊(二)
- 初牒章
- 二三下隨釋(二)
- 初敘昔所傳(二)
- 初總示
- 二有下別釋(四)
- 初三輪(二)
- 初總敘(三)
- 初通標
- 二創下列示(三)
- 初神足輪
- 二身下說法輪
- 三神下憶念輪(二)
- 初正明教意
- 二然下委釋所證(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列釋(二)
- 初明事證
- 二明理證
- 三如下指所出
- 二今下別判
- 初總敘(三)
- 二化行(二)
- 初斥前標後
- 二何下立義判釋(二)
- 初釋化教
- 二釋行教
- 三制聽(二)
- 初別古(二)
- 初斥前標後
- 二如下立義判釋(二)
- 初制教
- 二聽教
- 二若下躡破
- 初別古(二)
- 四化制
- 初三輪(二)
- 二今下明今取舍(二)
- 初分門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敘教本(二)
- 初標
- 二如下釋(三)
- 初明憑教有無
- 二經下示經論諸判
- 三昔下斥二家無據
- 二徵昔宗(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三)
- 初徵化行
- 二徵制聽
- 三舉化制
- 三今下立正義(二)
- 初正明所取(二)
- 初標所取未盡
- 二但下正今義足成(二)
- 初引文義明通(二)
- 初明通二輪
- 二夫下正敘憶念
- 二問下約兼正顯局(二)
- 初敘問
- 二答通
- 初引文義明通(二)
- 二近下復引餘義(二)
- 初引示(二)
- 初正明
- 二釋妨(二)
- 初問
- 二答
- 二若下指斥
- 初引示(二)
- 初正明所取(二)
- 初敘教本(二)
- 初敘昔所傳(二)
- ○三解開名義(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統敘眾名
- 二依名翻釋(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尸羅(二)
- 初翻名
- 二戒下釋義(三)
- 初略釋
- 二如下斥古
- 三如下顯今(二)
- 初舉諸文以明局善
- 二依下約兩通以顯正義
- 二木叉(二)
- 初翻名
- 二如下釋義(三)
- 初約道事二戒分
- 二或下約業惑兩報辨(二)
- 初正示
- 二釋疑
- 三然下引經律互說(三)
- 初標指
- 二何下引示
- 三以下結顯
- 三毗尼(三)
- 初標梵號
- 二自下辨胡梵(四)
- 初標古略斥
- 二何下約義廣辨(四)
- 初定梵土中邊(二)
- 初引示諸說(三)
- 初定𣑽國必中
- 二此下顯此方非中
- 三爾下示河源遠近
- 二今下研詳取證
- 初引示諸說(三)
- 二胡下示胡國所在
- 三又下明翻傳隨世
- 四又下顯𣑽字之本
- 初定梵土中邊(二)
- 三餘下顯略
- 四上下示意
- 三古下翻名義(二)
- 初正翻(五)
- 初對古示名
- 二俗下准俗顯義
- 三如下引文證
- 四古下點古非
- 五問下簡通濫(二)
- 初舉餘藏以問
- 二約不同以答(二)
- 初正答
- 二轉難(二)
- 初約戒善相濫難
- 二約兩義可分答
- 二所下示對翻所以(三)
- 初敘本翻意
- 二何下徵釋同異
- 三問下與俗例難(二)
- 初敘問
- 二答通
- 初正翻(五)
- 初尸羅(二)
- 三對名立教(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約三藏偏標以問
- 二約總攝以答(二)
- 初正答
- 二轉難(二)
- 初約說戒以難
- 二約取行以答(二)
- 初正答
- 二有下指非
- ○四解今題目(二)
- 初標列
- 二就下隨釋(四)
- 初部類不同(二)
- 初敘名列章
- 二初下依位解釋(三)
- 初敘本無分(二)
- 初標
- 二意下釋(三)
- 初本立教之旨
- 二雖下通諸文之意
- 三何下約三義證成
- 二分之時節(三)
- 初標分
- 二一下列釋(四)
- 初分二部
- 二分五部(二)
- 初標
- 二若下釋(二)
- 初敘異世五師以明緣本(二)
- 初列緣相(四)
- 初第一師
- 二第二師
- 三三四二師
- 四第五師
- 二前下示不分
- 初列緣相(四)
- 二敘同世五師正明分派(二)
- 初敘分所以
- 二如下引文為證
- 初敘異世五師以明緣本(二)
- 三分十八部(二)
- 初標
- 二如下引釋(三)
- 初引三藏所傳
- 二又下引文殊問經
- 三又下引十八部執論
- 四五百部
- 三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約義答
- 二故下引文證
- 三見解有異(二)
- 初標
- 二大下釋(二)
- 初引示(六)
- 初第一師
- 二第二師
- 三第三師
- 四第四師
- 五第五師
- 六又下根本部
- 二問答(三)
- 初問古師傳濫
- 二問經贊有無
- 三問本末次第
- 初引示(六)
- 初敘本無分(二)
- 二前後差異(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敘問
- 二答通(二)
- 初約揀濫答
- 二約顛倒難(二)
- 初敘難
- 二釋通(二)
- 初今答
- 二有下引他答
- 三正解名目(二)
- 初標
- 二言下釋(二)
- 初法題(二)
- 初制目(二)
- 初標示
- 二佛下廣釋(三)
- 初正釋
- 二此下遮簡
- 三又下舉例
- 二言下通目(二)
- 初牒示
- 二戒下廣釋
- 初制目(二)
- 二出下人號(二)
- 初牒示
- 二前下廣釋(三)
- 初出標意
- 二𣑽下翻𣑽名
- 三古下點古非
- 初法題(二)
- 四泛解翻度(二)
- 初標
- 二此下釋(二)
- 初敘意標舉
- 二自下依次列示(二)
- 初明戒本羯磨二部初傳
- 二十下明廣律四部次第(四)
- 初十誦律
- 二四分律
- 三僧祗律
- 四五分律
- 初部類不同(二)
- ○二自下義張三位(二)
- 初結前標後
- 二初下約義科判(二)
- 初總判(三)(如文)
- 二就下別釋(三)
- 初廣略二教總序分(二)
- 初三種分別二序(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三)
- 初立名
- 二建意
- 三前後
- 二就下四節科判偈文(二)
- 初總分
- 二就下隨釋(四)
- 初半偈歸敬三寶(二)
- 初約義懸釋(二)
- 初分章
- 二且下隨釋(二)
- 初歸敬三寶(二)
- 初略示名義(二)
- 初敘意
- 二言下列釋(二)
- 初釋別名(三)
- 初佛
- 二法
- 三僧
- 二此下釋通名
- 初釋別名(三)
- 二就下重分四別(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舉眾相(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隨釋(四)(如文)
- 二明本末(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相望總明
- 二問下當相各守(二)
- 初問
- 二答
- 三分次第(二)
- 初標
- 二如下釋(四)
- 初理體
- 二化相
- 三住持
- 四一體
- 四敘功用(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今答
- 二有下引佗答
- 初舉眾相(二)
- 初略示名義(二)
- 二解歸意
- 初歸敬三寶(二)
- 二就下就文牒釋(二)
- 初分文
- 二形下解釋(二)
- 初能敬儀(二)
- 初釋稽首
- 二釋禮
- 二眾下所敬境(二)
- 初釋佛寶(二)
- 初牒釋
- 二釋疑
- 二釋餘二寶(二)
- 初釋及字
- 二釋法僧(二)
- 初法寶
- 二僧寶(二)
- 初標𣑽號
- 二此下釋義譯(二)
- 初約因譯
- 二又下對果譯(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初釋佛寶(二)
- 初能敬儀(二)
- 初約義懸釋(二)
- 二半偈歸敬之意○
- 三九偈列相勸持○
- 四二偈顯教功益○
- 初半偈歸敬三寶(二)
- 初三種分別二序(二)
- 二廣略二教別序正流通正宗分○
- 三廣略二教總流通○
- 初廣略二教總序分(二)
- ○二半偈歸敬之意(二)
- 初分文
- 二說下牒釋(二)
- 初明意(二)
- 初釋今演
- 二釋毗尼(二)
- 初約義略釋
- 二如下引文廣釋(二)
- 初母論(二)
- 初引論
- 二如下會名
- 二又下了論(二)
- 初引論
- 二據下示名
- 初母論(二)
- 二明益(二)
- 初正釋(二)
- 初略釋
- 二問答(二)
- 初敘問
- 二答通(三)
- 初約義以答
- 二所下引文以證
- 三良下出其所以
- 二然下斥略
- 初正釋(二)
- 初明意(二)
- ○三就下九偈列相勸持(三)
- 初標章生起
- 二就下約義科文
- 三就下隨文牒釋(三)
- 初一偈明戒德宗體(二)
- 初分文
- 二就下牒釋(二)
- 初上半陳喻(二)
- 初明喻意(二)
- 初正明
- 二有下指謬
- 二就下牒文釋(二)
- 初分示
- 二言下正釋(二)
- 初深廣喻(二)
- 初牒文釋
- 二然下點字體
- 二出寶喻(二)
- 初正釋(三)
- 初約能求釋
- 二然下約所求釋
- 三又下約功益釋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
- 初正釋(三)
- 初深廣喻(二)
- 初明喻意(二)
- 二就下下半舉益(二)
- 初釋勸護(二)
- 初牒文正釋
- 二所下明單合所以
- 二說下釋說聽
- 初釋勸護(二)
- 初上半陳喻(二)
- 二上下三偈略舉篇聚(二)
- 初結前生起
- 二就下分文解釋(二)
- 初總分
- 二就下別釋(三)
- 初一偈舉教勸修(三)
- 初分文
- 二欲下隨釋(二)
- 初三句明廣教之功(三)
- 初釋四棄(二)
- 初牒釋
- 二若下總示
- 二初下釋僧殘
- 三上下釋捨墮
- 初釋四棄(二)
- 二既下一句舉功勸聽
- 初三句明廣教之功(三)
- 三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
- 二第下一偈半引佛成證(二)
- 初標分
- 二若下隨釋(二)
- 初一偈列教主名(三)
- 初明通說廣略
- 二問答釋妨(三)
- 初問經律相違
- 二問不明二世
- 三問前後具缺
- 三釋下指略佛名
- 二就下半偈結人成法
- 初一偈列教主名(三)
- 三文下半偈承傳勸聽(二)
- 初分文牒釋
- 二如下顯示賢聖
- 初一偈舉教勸修(三)
- 三第下五偈明持毀得失(二)
- 初約義分科
- 二就下隨文解釋(二)
- 初寄別行生二喻(三)
- 初分示
- 二次下隨釋(二)
- 初身足喻止持(三)
- 初分文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一偈明止犯(二)
- 初總分
- 二釋下別釋(二)
- 初上半偈明喻
- 二就下偈半法合
- 二次一偈明作持(二)
- 初牒釋
- 二通妨(二)
- 初問
- 二答
- 初一偈明止犯(二)
- 三上下結示(二)
- 初正結
- 二難相違(二)
- 初問
- 二答
- 二次下車軸喻作犯(三)
- 初分示
- 二假下牒釋(二)
- 初上半偈明喻
- 二次半偈法合(二)
- 初對合
- 二徵意(二)
- 初問
- 二答
- 三準下辨闕(二)
- 初準明闕意
- 二尋下因示偈文(三)
- 初示𣑽偈
- 二或下斥訛謬
- 三又下會𣑽言
- 初身足喻止持(三)
- 三上下結顯
- 二就下寄眾法生二喻(三)
- 初分示
- 二次下牒釋(二)
- 初教為明鏡喻(二)
- 初分文
- 二奉下隨釋(二)
- 初配喻
- 二法合
- 二就下教為神解喻(二)
- 初分文
- 二如下隨釋(二)
- 初明喻
- 二法合
- 初教為明鏡喻(二)
- 三何下對簡
- 初寄別行生二喻(三)
- 初一偈明戒德宗體(二)
- ○四次下二偈顯教功益(二)
- 初分文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喻辭(二)
- 初列四喻(三)
- 初總標
- 二王下列示(四)(如文)
- 三斯下結顯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答不盡
- 二又下答盡
- 初列四喻(三)
- 二就下法合(二)
- 初分文
- 二就下隨釋(三)
- 初半偈總合上喻(三)
- 初通約三藏釋
- 二約二藏相兼釋
- 三局據律部釋
- 二然下一句舉法屬人
- 三但下一句說教之時(二)
- 初牒釋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
- 初半偈總合上喻(三)
- 初喻辭(二)
- ○二上下廣略二教則序正流通正宗分(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總辨二教(二)
- 初標列
- 二就下隨釋(六)
- 初解名(二)
- 初標
- 二何下釋(二)
- 初略名
- 二言下廣名(三)
- 初釋廣名
- 二又下釋廣相
- 三伸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
- 二定相(二)
- 初標
- 二略下釋(二)
- 初明略(二)
- 初列示四略
- 二上下總判通局
- 二言下明廣(二)
- 初總示
- 二一下別釋(三)
- 初約止作分
- 二有下約[A1]已未分
- 三有下約三根分
- 初明略(二)
- 三所為(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別釋(四)(如文)
- 四前後(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三)(如文)
- 五相成(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敘問
- 二答通
- 六時節(二)
- 初標
- 二若下釋(三)
- 初引示時節
- 二何下明說略所以
- 三問答釋疑(二)
- 初問
- 二答
- 初解名(二)
- 二分文解釋○
- 初總辨二教(二)
- ○二注下分文解釋(二)
- 初總標
- 二欲下別釋(二)
- 初釋結前文(二)
- 初明結意
- 二問答
- 二注下釋生後文(二)
- 初點注
- 二文下釋文(二)
- 初總分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廣教(三)
- 初總分三分
- 二就下依位別釋(三)
- 初釋序分(三)
- 初總分
- 二就下別釋(三)
- 初釋集僧簡眾(二)
- 初分文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能成之緣(二)
- 初總示緣成(三)
- 初標示
- 二何下別列
- 三斯下結略
- 二就下牒文解釋(二)
- 初總示
- 二言下別釋(七)
- 初和合(二)
- 初釋文
- 二釋注(二)
- 初釋制緣
- 二有下釋和別
- 二集僧(二)
- 初釋文(二)
- 初牒釋
- 二有下指異
- 二釋注(四)
- 初釋約界集(二)
- 初牒釋
- 二問答
- 二注下釋供具
- 三舉下釋獨住
- 四言下釋結犯(二)
- 初牒釋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約義答
- 二如下舉例
- 初釋約界集(二)
- 初釋文(二)
- 三遣末具(二)
- 初釋文(三)
- 初牒文釋
- 二所下出所以
- 三行下指誡勅
- 二釋注(四)
- 初釋遮說戒
- 二注下釋安置處(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三所下釋聽非人
- 四尼下釋制尼眾
- 初釋文(三)
- 四明說欲(二)
- 初釋文
- 二釋注
- 五尼請法(二)
- 初釋文(二)
- 初敘意
- 二文下牒釋
- 二點注
- 初釋文(二)
- 六問事宗
- 七答法(二)
- 初釋文(二)
- 初正釋
- 二有下指異
- 二釋注(六)
- 初釋出房
- 二比下釋檢校
- 三先下釋白告
- 四又下釋制誦
- 五又下釋重誦
- 六又下釋誦經(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初釋文(二)
- 初和合(二)
- 初總示緣成(三)
- 二所成之業○
- 初能成之緣(二)
- 二釋誡勅時眾○
- 三釋三覆檢問○
- 初釋集僧簡眾(二)
- 三上下結示
- 二正宗分○
- 三廣教別流通○
- 初釋序分(三)
- 三自下通結三段○
- 二略教○
- 初廣教(三)
- 初釋結前文(二)
釋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卷一之上
釋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卷一之下
- ○二次下所成之業(二)
- 初標章
- 二何下隨釋(二)
- 初敘意
- 二就下判釋(二)
- 初釋文(二)
- 初總分三位
- 二約下別釋五句(三)
- 初總舉
- 二初下正釋(五)
- 初釋初句(二)
- 初通解
- 二有下細釋(四)
- 初釋大(四)
- 初內外相對釋
- 二又下因果相對釋
- 三又下約三寶釋
- 四有下簡小眾釋
- 二釋德
- 三釋僧(二)
- 初約二種和釋
- 二然下然六和釋
- 四釋聽
- 初釋大(四)
- 二釋第二句
- 三釋第三句(二)
- 初正釋
- 二此下揀濫
- 四釋第四句(二)
- 初正釋
- 二戒下點異
- 五釋第五句
- 初釋初句(二)
- 三自下結示
- 二釋注(三)
- 初釋隨王法
- 二言下釋黑白月(三)
- 初立時不同(二)
- 初約一方以示
- 二且下明餘國不同
- 二半下釋兩半
- 三先下辨先後
- 初立時不同(二)
- 三若下釋四人等
- 初釋文(二)
- ○二次下釋誡勅時眾(二)
- 初分文
- 二從下隨釋(二)
- 初生起(二)
- 初敘生起(八)
- 初敘初段
- 二但下第二
- 三形下第三
- 四凡下第四
- 五染下第五
- 六上下第六
- 七若下第七
- 八若下第八
- 二生下結略
- 初敘生起(八)
- 二初下釋文(八)
- 初釋初段(二)
- 初釋文(二)
- 初標示
- 二諸下別解(二)
- 初釋諸大德(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二文下釋木叉(二)
- 初正釋
- 二光下指略
- 初釋諸大德(二)
- 二釋注(四)
- 初釋制緣
- 二釋解名(三)
- 初明佛解
- 二有下斥非義
- 三今下牒釋
- 三注下釋歎功(三)
- 初滅惡(二)
- 初總釋
- 二由下別釋(二)
- 初釋攝持
- 二釋住處
- 二生善
- 三成定慧
- 初滅惡(二)
- 四上下釋歎發引(二)
- 初指前示後
- 二言下牒文正釋(二)
- 初約三分解(三)
- 初序分
- 二上下正宗
- 三廣下流通
- 二有下引佗解
- 初約三分解(三)
- 初釋文(二)
- 二釋第二(二)
- 初釋文
- 二釋注(五)
- 初釋同集(二)
- 初今釋
- 二又下引佗解
- 二釋敷座
- 三釋略說(二)
- 初明難緣
- 二明隨時持
- 四釋外集告淨
- 五斯下釋指略
- 初釋同集(二)
- 三釋第三(二)
- 初釋文
- 二注釋
- 四釋第四(二)
- 初正釋(二)
- 初釋文(三)
- 初牒釋
- 二悔下辨華𣑽
- 三懺下指略
- 二釋注(三)
- 初釋未懺
- 二注下釋悔法
- 三識下釋開白(二)
- 初牒釋
- 二何下徵意(三)
- 初明業本難亡
- 二今下示律懺分齊
- 三此下對理觀辨異
- 初釋文(三)
- 二問先後
- 初正釋(二)
- 五釋第五(二)
- 初釋文
- 二釋注
- 六釋第六(二)
- 初正解
- 二又下引佗解
- 七釋第七(二)
- 初通釋
- 二言下牒釋(二)
- 初敘意分示
- 二今下依意解釋(二)
- 初先以義求(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六)
- 初定罪重輕(二)
- 初標
- 二昔下釋(二)
- 初昔解(二)
- 初立理
- 二釋難(二)
- 初約身造口業難
- 二約止為方便難
- 二問下今解(二)
- 初立理(三)
- 初斥非判定
- 二但下出古立意
- 三又下難前互造(三)
- 初約互造不定以難
- 二何下約歷句義以定
- 三有下引古解以證
- 二問答(三)
- 初約互造難根境(三)
- 初問
- 二答(二)
- 初正答
- 二轉難
- 二問業識不同
- 三問體同分互
- 初約互造難根境(三)
- 初立理(三)
- 初昔解(二)
- 二明通塞(二)
- 初標
- 二如下釋(二)
- 初昔解(二)
- 初立理
- 二申問(二)
- 初問八篇後問
- 二問不迷得聞
- 二今解
- 初昔解(二)
- 三對問緣(二)
- 初標
- 二如下釋(二)
- 初昔解
- 二今解(二)
- 初正解
- 二釋妨
- 四就罪辨(二)
- 初標
- 二問示釋(二)
- 初立問
- 二答釋(二)
- 初引古答
- 二今解(三)
- 初立理反破
- 二故下會同覆藏
- 三若下略示罪數
- 五約人論(二)
- 初標
- 二既下釋
- 六經處犯(二)
- 初標
- 二如下釋(二)
- 初昔解(二)
- 初引示
- 二斯下結斥
- 二今解(二)
- 初立義
- 二問答(三)
- 初問序正重問
- 二問滅諍後問
- 三問九處重問(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舉諫相例答
- 二或下前後迷忘答(二)
- 初正答
- 二轉難
- 初昔解(二)
- 初定罪重輕(二)
- 二上下隨文消判(二)
- 初指前標後
- 二言下牒文解釋(二)
- 初釋文
- 二釋注
- 初先以義求(二)
- 八釋第八(二)
- 初釋文
- 二釋注
- 初釋初段(二)
- 初生起(二)
- ○三次下釋三覆檢問(二)
- 初標分
- 二問下隨釋(二)
- 初釋問淨(二)
- 初對羯磨明須否(二)
- 初問
- 二答(五)
- 初約所為解
- 二約僧別解
- 三約人通局解
- 四約事犯解
- 五約事同解
- 二問三說所以
- 初對羯磨明須否(二)
- 二言下釋勸持
- 初釋問淨(二)
- ○第二正宗分(二)
- 初標章
- 二所下隨釋(二)
- 初通敘教旨(二)
- 初明教興所由
- 二初下明次第之意
- 二將下分章解釋(二)
- 初先以義通(二)
- 初敘意分章
- 二就下依章解釋(四)
- 初明正果五篇(二)
- 初分門
- 二就下隨釋(四)
- 初位立五篇并解篇義(二)
- 初總標
- 二言下別釋(二)
- 初位立
- 二上下解釋(二)
- 初標示
- 二如下正釋(二)
- 初昔解(三)
- 初約偏頗解
- 二有下約三均解(二)
- 初斥非
- 二立義
- 三有下約文義解(二)
- 初斥非
- 二立義
- 二今解(二)
- 初斥古解(二)
- 初總示
- 二初下別斥(二)
- 初點初解
- 二斥第二
- 二示今定(二)
- 初取三均以立
- 二約輕重以難(二)
- 初敘問
- 二釋通(二)
- 初通答
- 二今下定篇義
- 初斥古解(二)
- 初昔解(三)
- 二置名不同翻名顯義(二)
- 初標示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置名不同(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明置名所以
- 二又下略示通名
- 二次翻名顯義(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五)
- 初波羅夷(二)
- 初明此方無譯
- 二故下引教示名(二)
- 初本律
- 二僧下佗部
- 二僧殘
- 三波逸提
- 四提舍尼
- 五突吉羅
- 初波羅夷(二)
- 初置名不同(二)
- 三但置於五不立四六(二)
- 初標
- 二如下釋(二)
- 初昔解
- 二今解(四)
- 初難古
- 二今下立今
- 三前下釋難
- 四問答(二)
- 初問初重名藥
- 二問藥病不對(二)
- 初敘難
- 二今下重解(二)
- 初約通別釋
- 二如下舉例
- 三問二種先後(二)
- 初問答
- 二轉難(二)
- 初約無病設藥以難
- 二若下約待病設藥轉難
- 四立篇次第先後不同(二)
- 初標
- 二就下釋(二)
- 初敘結集安布
- 二於下明先後所以(二)
- 初約位行
- 二又下據根條(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約義答
- 二又下引文證
- 初位立五篇并解篇義(二)
- 二明七聚輕重○
- 三諸篇方便○
- 四持犯義○
- 初明正果五篇(二)
- 二後隨文解○
- 初先以義通(二)
- 初通敘教旨(二)
- ○二明七聚輕重(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位立七聚并解聚義(二)
- 初位立
- 二有下解義(二)
- 初引斥異
- 二明正解
- 二明離分品位之意(二)
- 初標示
- 二如下解釋(二)
- 初古義(二)
- 初正引(二)
- 初引古解(三)
- 初明不立一
- 二若下明不立二
- 三是下明從二立七
- 二有下引佗難(二)
- 初約廣略前後以難
- 二有下斥佗師曲救
- 初引古解(三)
- 二如下結示
- 初正引(二)
- 二今義(三)
- 初敘立
- 二罪下正示
- 三如下結意
- 初古義(二)
- 三解七聚得名不同(三)
- 初標章
- 二列下正釋(二)
- 初翻名(二)
- 初指同
- 二偷下別示(二)
- 初釋偷蘭遮
- 二釋惡作惡說
- 二言下得名(二)
- 初標
- 二有下引示(二)
- 初一師約五義釋
- 二一師約六義釋
- 初翻名(二)
- 三如下結告
- 四解諸罪隱顯之相(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正釋蘭吉(二)
- 初明不入戒本(二)
- 初敘問
- 二答釋(二)
- 初示今意
- 二有下引古解(二)
- 初正明不入
- 二今下釋成不定(二)
- 初約戒儀在前
- 二若下約均雜居後
- 二上下明非篇是聚(二)
- 初結前起後
- 二今下約義以釋(二)
- 初正釋
- 二通難(二)
- 初約吉羅多品以難(二)
- 初立難
- 二解釋(二)
- 初昔解
- 二今解(二)
- 初立義正解
- 二問下釋通悔法
- 二約吉羅通因以難(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立義正答
- 二約偷蘭反難
- 初約吉羅多品以難(二)
- 初明不入戒本(二)
- 二二下因示餘文(三)
- 初二不定
- 二七滅諍
- 三七佛略教
- 初正釋蘭吉(二)
- 初位立七聚并解聚義(二)
- ○三諸篇方便(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今家三方便(三)
- 初標示所出
- 二彼下引疏以解(二)
- 初通釋部義
- 二初下別配諸篇(三)
- 初示總數
- 二故下顯相(二)
- 初總舉
- 二一下別釋(二)
- 初列示因本(四)
- 初遠方便
- 二次方便(二)
- 初依論示罪
- 二若下引律和會(二)
- 初引多宗會通
- 二若下准本律取舍
- 三近方便
- 四根本
- 二前下結成部義
- 初列示因本(四)
- 三餘下指例
- 三若下結告
- 二古下引古德四方便(二)
- 初總標
- 二所下列示(四)
- 初遠方便(四)
- 初通明
- 二言下列釋(四)
- 初夷
- 二殘
- 三提
- 四提舍吉羅
- 三如下舉例
- 四此下示立意
- 二近方便
- 三進趣方便(三)
- 初初師約違理明無(三)
- 初示名義
- 二若下正立
- 三問答(二)
- 初約福善以難罪
- 二若下引諫戒以難無
- 二有下次師或有或無
- 三有下後師約制明有(二)
- 初立義(二)
- 初對初師立
- 二據下對次師立
- 二釋難(三)
- 初約進趣難方便何異
- 二約同進趣以難不別
- 三約歸二位以難不須
- 初立義(二)
- 初初師約違理明無(三)
- 四闕緣方便(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列名顯相(二)
- 初列名(三)
- 初示名
- 二有下斥古
- 三今下正列
- 二言下顯相(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七)
- 初闕緣(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列示(三)
- 初通名
- 二別名
- 三亦通亦別
- 二境強
- 三緣差
- 四境差(二)
- 初標示諸境
- 二如下別釋犯相(二)
- 初明人異境(三)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異境無心
- 二問因果差別(二)
- 初敘問
- 二引解(二)
- 初古解
- 二問下今解(三)
- 初難破
- 二今下立義
- 三問下釋妨
- 三昔下指廣
- 二餘下明餘異境(二)
- 初通示
- 二釋疑(二)
- 初釋人異境難
- 二釋律境想難(二)
- 初敘難
- 二引釋(二)
- 初引佗師約本境釋(二)
- 初約想心解
- 二有下斥疑心解(三)
- 初示佗解
- 二今下約義斥
- 三問下引強為例
- 二問下約兩境難(二)
- 初躡境強難破
- 二今下申今正解
- 初引佗師約本境釋(二)
- 初明人異境(三)
- 五想差(三)
- 初標舉
- 二初下列釋
- 三就下料簡
- 六疑心(二)
- 初總舉
- 二我下列句(二)
- 初互法
- 二上下雙句
- 七善心息(二)
- 初正明
- 二釋難
- 初闕緣(二)
- 初列名(三)
- 二校量同異(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二)
- 初明多少寬狹(二)
- 初自造置具多少
- 二剋下剋漫寬狹
- 二心境分別
- 三宗致分別
- 初明多少寬狹(二)
- 初列名顯相(二)
- 初遠方便(四)
- 初今家三方便(三)
- ○四持犯義(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四)
- 初知名字(二)
- 初總舉
- 二先下別釋(二)
- 初明二持(二)
- 初標
- 二所下釋(二)
- 初示名義(二)
- 初釋止持
- 二惡下釋作持
- 二所下釋所以
- 初示名義(二)
- 二次下明兩犯(二)
- 初標
- 二言下釋(二)
- 初釋作犯
- 二惡下釋止犯
- 初明二持(二)
- 二明體狀(二)
- 初標
- 二如下釋(二)
- 初引昔解
- 二有下引正解(二)
- 初斥破(二)
- 初正破(三)
- 初約律制難
- 二又下約意地難
- 三又下約悔法難
- 二故下結顯
- 初正破(三)
- 二今下正立(二)
- 初標示
- 二言下正明(二)
- 初能持犯體(三)
- 初正明
- 二故下引證
- 三以下結示
- 二言下所持犯體(二)
- 初總舉
- 二先下別釋(二)
- 初先出能攝之教(二)
- 初標
- 二言下釋(三)
- 初列示(二)
- 初制教
- 二聽教
- 二故下引證
- 三所下出意
- 初列示(二)
- 二如下正明所持犯體(二)
- 初總論攝法分齊(二)
- 初引昔解
- 二問下明今義
- 二前下別顯持犯體狀(四)
- 初止持(二)
- 初制門(二)
- 初總示
- 二一下別釋(二)
- 初制止事法(二)
- 初可學(二)
- 初可學事
- 二可學法
- 二言下不可學(二)
- 初列示(二)
- 初不可學事
- 二不可學法
- 二釋疑
- 初列示(二)
- 初可學(二)
- 二制作事法(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與前合亂
- 二問與後何別(二)
- 初正申問答
- 二因下因明雙義(二)
- 初標分
- 二若下隨釋(二)
- 初約心用
- 二若下據教行(二)
- 初約義正明
- 二引怨逼以難
- 初制止事法(二)
- 二聽門(二)
- 初總標
- 二言下別釋(二)
- 初可學
- 二不可學
- 初制門(二)
- 二作持(二)
- 初標示
- 二先下正釋(二)
- 初依古出法(二)
- 初制教(二)
- 初總舉
- 二言下隨檡(二)
- 初通示二持
- 二別問止持
- 二聽教
- 初制教(二)
- 二如下明今難破(二)
- 初引古解
- 二今下示今義(三)
- 初引文立理
- 二釋通疑妨
- 三若下顯今異昔
- 初依古出法(二)
- 三作犯
- 四止犯(二)
- 初正明
- 二此下雙結
- 初止持(二)
- 初總論攝法分齊(二)
- 初先出能攝之教(二)
- 初能持犯體(三)
- 初斥破(二)
- 三釋成就○
- 四辨位置○
- 初知名字(二)
- ○三釋成就(三)
- 初總標
- 二前下別示(三)
- 初對心明止持
- 二就行明四位(二)
- 初始終心(二)
- 初明二持
- 二若下明兩犯
- 二若下前後心
- 初始終心(二)
- 三就業明四行(二)
- 初標
- 二言下釋(二)
- 初明身口業
- 二明意業(二)
- 初引示無犯
- 二若下難通有犯(三)
- 初引文難
- 二約義答(二)
- 初約業思釋
- 二有下約重緣釋
- 三任下結斷
- 三上下指略
- ○四辨位置(二)
- 初標
- 二佛下釋(二)
- 初敘結
- 二今下配位(二)
- 初總標
- 二先下別釋(四)
- 初止持(二)
- 初可學(三)
- 初標示
- 二上下列釋(三)
- 初歷句法(二)
- 初上品
- 二中下二品
- 二言下隨難解
- 三上下示罪相(二)
- 初隨品顯數(三)
- 初上品
- 二中品
- 三下品
- 二此下總合
- 初隨品顯數(三)
- 初歷句法(二)
- 三問答
- 二次下不可學(三)
- 初通釋
- 二初下列示(三)
- 初上品
- 二中品
- 三下品
- 三此下總合(三)
- 初合數
- 二但下顯意
- 三問答(二)
- 初舉事難通後法
- 二引律有無不同
- 初可學(三)
- 二作犯(二)
- 初指句法同異
- 二就下料簡罪相(二)
- 初明後九句不識事
- 二問下示二九所以(二)
- 初問答示意
- 二故下引句顯相(二)
- 初明前九句
- 二論下明後九句(二)
- 初通明立句
- 二問下別示下品(二)
- 初約本迷以解(三)
- 初問三句無罪
- 二約止犯非宗難
- 三約初句全無難
- 二有下約兩迷總分
- 初約本迷以解(三)
- 三作持(二)
- 初可學(三)
- 初示二九同異
- 二上下列句法品位(三)
- 初上品
- 二中品
- 三下品
- 三結下明結罪分齊
- 二就下不可學
- 四止犯(二)
- 初指句
- 二如下引古解(二)
- 初斥不立不可學
- 二有下引八九句法不同
- 初可學(三)
- 初止持(二)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39 冊 No. 713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