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註卷下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德福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七寶之福不能成就佛果菩提故言無也以其無量數限故名曰多如能超過即不說多也。
須菩(至)能多 由勝別勞心 頌曰。
新注 前說眾生心有住著是為顛倒然福由心造豈亦是顛倒若是何名善法耶恐潛此疑故佛斷之福德有實者住相布施成有漏因其福則寡福德無者離相布施成無漏因其福乃多是則不住於相心離顛倒所作之福無非善法也。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三身具足諸相圓成人法俱忘即非具足故受之以於離色離相分。
新注十七斷無為何有相好疑 此疑從第三之中無為得名而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佛意恐眾生不見法身但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耀以為如來真身為遣此迷故問須菩提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三十二相即非具足色身內具三十二淨行是名具足色身淨行者即六波羅蜜是也於五根中修六波羅蜜於意根中定慧雙修是名具足色身徒愛如來三十二相內不行三十二淨行即非具足色身不愛如來色身能自持清淨行亦名得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如來者即無相法身是也非肉根所見慧眼乃能見之慧眼未明具足生我人等相以觀三十二相為如來者即不名為具足也慧眼明徹我人等相不生正智光明常照是名諸相具足三毒未泯言見如來真身者固無此理縱能見者秪是化身非真實無相之法身也。
須菩(至)具足 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頌曰。
新注 上說諸佛所證乃無為法云何佛身有八十種好三十二相而可見耶為斷此疑故有此問善現乃會如來法身固非色身可見而未甞離於色相而不可見故云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諸相是名具足諸相良由全法身無為之體起應身相好之用是故應身即是法身乃無相而相相而無相無見而見見而無見者也。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終日談空不談一字若云有說謗如來故受之以非說所說分。
新注十八斷無身何以說法疑 此疑從第一疑中即非身相而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至)說故 是即是大藏小藏從甚處得來 頌曰。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凡夫說法心有所得故告須菩提如來說法心無所得凡夫作能解心說如來語默皆如所發言辭如響應聲任用無心不同凡夫作生滅心說若言如來說法心有生滅者即為謗佛維摩經云真說法者無說無示聽法者無聞無得了萬法空寂一切名言皆是假立於自空性中熾然建立一切言辭演說諸法無相無為開導迷人令見本性修證無上菩提。
須菩(至)說法 兔角杖龜毛拂 頌曰。
新注 既云如來色身相好不可得見如何為人演說之耶然如來悲願深重隨感而應無說而說說即無說不達此意是為謗佛言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者離性執[A1]已不妨稱性而說也。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新注 善現解空第一與般若空慧相應以慧為命故稱慧命前云身乃非身之身法乃非說而說身說俱妙難信難解所以有此疑問。
佛告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
新注 眾生有聖有凡而凡夫眾生於此般若不能生信聖體眾生乃能信解言彼非眾生者非凡夫眾生也非不眾生者非不是聖體眾生也聖體眾生即大乘根器人豈可視為凡夫眾生不能生信尚恐善現未悟又自釋云。
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靈幽法師加此慧命須菩提六十二字是長慶二年今見在濠州鐘离寺石碑上記六祖解在前故無解今亦存之。
爾時(至)眾生 火熱風動水濕地堅 頌曰。
新注 眾生眾生者言凡夫眾生也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者言非是凡夫眾生是聖體眾生能生信解者。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無上正智實無少法法無所得正偏歷然故受之以無法可得分。
新注十九斷無法如何修證疑 此疑從十二十三疑中而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言所得心盡即是菩提佛言如是如是我於菩提實無希求心亦無所得心以如是故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至)菩提 求人不如自求[A2]己 頌曰。
新注 前既云實無有法得無上正覺如何却有修證故疑而問之佛答有三一答無法可得二答平等為正覺三答正助修善成正覺初答如文可見。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一法存心情生高下淨心修善法何窮故受之以淨心行善分。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新注 二答平等為正覺也。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菩提法者上至諸佛下至昆虫盡含種智與佛無異故言平等無有高下以菩提無二故但離四相修一切善法則得菩提若不離四相修一切善法轉增我人欲證解脫之心無由可了若離四相修一切善法解脫可期修一切善法者於一切法無有染著對一切境不動不搖於出世法不貪不著不愛於一切處常行方便隨順眾生使之歡喜信服為說正法令悟菩提如是始名修行故言修一切善法。
復次(至)菩提 山高海深日生月落 頌曰。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修一切善法希望果報即非善法六度萬行熾然俱作心不望報是名善法。
須菩(至)善法 面上夾竹桃華肚裏侵天荊棘 頌曰。
新注 三答正助修善成正覺也正助者正謂正觀空四相也助謂緣助修一切善法也初答以無法可得為正覺者達妄即真也二以平等為正覺者法無高下也三以正助成正覺者離相修善也由離相故名為善法。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施寶如山山非無盡大身妙智斯即寶山故受之以福智無比分。
新注二十斷所說無記非因疑 此疑從第十九中修善法而來。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佗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大鉄圍山高廣二百二十四萬里小鉄圍山高廣一百一十二萬里須彌山高廣三百三十六萬里以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就理而言即貪嗔癡妄念各具一千也如爾許山盡如須彌以況七寶數持用布施所得福德無量無邊終是有漏之因而無解脫之理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四句經文雖少依之修行即得成佛是知持經之福能令眾生證得菩提故不可比。
須菩(至)能及 千錐劄地不如鈍鍬一捺 頌曰。
新注 前既云從修善法得菩提佛所說法不能得菩提耶蓋所說之法是無記故恐有此疑故佛舉大千世界中施七寶聚如須彌山之多且大較之持說四句功德百千萬億分中乃不及其一言無記者謂所說法離言說相也以離相故能作菩提之因故慈氏偈云雖言無記法而說是彼因彼即菩提也。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化門建立未脫筌蹄以要言之實無所化故受之以化無所化分。
新注二十一斷平等云何度生疑 此疑從第十九疑中是法平等而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意謂如來有度眾生心佛為遣須菩提如是疑心故言莫作是念一切眾生本自是佛若言如來度得眾生成佛即為妄語以妄語故即是我人眾生壽者此為遣我所心也夫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若不因諸佛說法無由自悟憑何修行得成佛道。
須菩(至)壽者 春蘭秋菊各自馨香 頌曰。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如來說有我者是自性清淨常樂我淨之我不同凡夫貪嗔無明虗妄不實之我故言凡夫之人以為有我有我人者即是凡夫我人不生即非凡夫心有生滅即是凡夫心無生滅即非凡夫不悟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凡夫若悟般若波羅蜜多即非凡夫心有能所即是凡夫心無能所即非凡夫。
須菩(至)凡夫 前念眾生後念佛佛與眾生是何物 頌曰。
新注 既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云何如來却度眾生故偈曰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以各共彼陰不離於法界各即眾生假名也陰即五陰實法也此假名實法皆即法界故云即不離於法界既即法界凡聖一如豈有眾生可度故云佛不度眾生如來若謂我為能度眾生為所度此則著於四相由離四相則非度而度度而非度則是如來說有我者真我也則非有我者非妄我也若凡夫之我是我執也非凡夫者論云非生謂不生聖人法即毛道凡夫也。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色見聲求是行邪道於[1]慈妙契獨露真常故受之以法身非相分。
新注二十二斷以相比知真佛疑 此疑從第十七疑中如來不應以色身諸相而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至)如來 錯 頌曰。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世尊大慈恐須菩提執相之病未除故作此問須菩提未知佛意乃言如是如是之言早是迷心更言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又是一重迷心離真轉遠故如來為說除彼迷心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轉輪聖王雖有三十二相豈得同如來世尊引此言者以遣須菩提執相之病令其所悟深徹須菩提被問迷心頓釋故云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須菩提是大阿羅漢所悟甚深得方便不生迷路以冀世尊除遣細惑令後世眾生所見不謬也。
佛言(至)如來 錯 頌曰。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若以兩字是發語之端色者相也見者識也我者是一切眾生身中自性清淨無為無相真常之體不可高聲念佛而得成就念須正念分明方得悟解若以色聲求之不可見也是知於相中觀佛聲中求法心有生滅不悟如來矣。
爾時(至)能見如來 直饒不作聲求色見亦未見如來在且道如何得見不審不審 頌曰。
新注 三十二相者應身相也觀如來者觀法身如來問意謂可於應身相好中觀見法身不善現乃知應身相好從法身流出若見相好即見法身故答云如是如是佛又恐善現於應身取著不達法體故又以輪王即如來為難而善現解佛難意故云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也既而佛乃說偈以證之法身之體固不離於聲色但凡夫墮於聞見是行邪道不能見於如來也。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相而無相空而且不空亘古亘今孰云斷滅故受之以無斷無滅分。
新注二十三斷佛果非關福相疑 此疑從第二十二疑中而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聞說真身離相便謂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佛語須菩提莫言如來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汝若言不修三十二淨行得阿耨菩提者即是斷佛種性無有是處。
須菩(至)滅相 剪不齊兮理還亂拽起頭來割不斷 頌曰。
新注 上明如來所證菩提不從福德而致是則菩薩所修福德不成菩提之因亦不克果報耶為斷此疑故告之曰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而得菩提具足相即福德相也蓋大乘所修福德之因所得福德之果但離取著之相不因小乘斷滅之見故曰於法不說斷滅相也下又說喻以告。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大心成忍本自無貪世福甚多云何有受故受之以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須菩(至)功德 耳聽如聾口說如噁 頌曰。
[1]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通達一切法無能所心是名為忍此人所得福德勝前七寶福菩薩所作福德不為自[A3]己意在利益一切眾生故言不受福德。
何以(至)福德 裙無腰袴無口 頌曰。
新注 假使有人以無量世界七寶行施心有所著所感之福則成有漏心若離著即成無漏故云若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無我者無人法二執也忍即無生法忍初住菩薩所證也既得無生法忍則與彼住相行施者不同故云勝前菩薩所得福德言不受福德者不受有漏福德也善現又疑既不受福報云何能獲無生法忍須知有漏果報則不應受無漏果報則受而不取取謂取著故云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也。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去來坐臥無不如如故受之以威儀寂靜分。
新注二十四斷化身出現受福疑 此疑從二十三疑中不受福德而來。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坐非不坐非臥非不臥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常在空寂即是如來也。
須菩(至)如來 山門頭合掌佛殿裏燒香 頌曰。
新注 有去來坐臥者乃如來應身也無來無去者法身也然如來昔行菩薩道時不受福報云何至果有去來坐臥之相使諸眾生供養獲福恐有此疑故告以釋之良以如來法身如如不動所有動作乃應身耳。
○一合相理分第三十
信心不斷斯即微塵信寶徧充是名世界界塵一合法爾如然故受之以一合相理分。
新注二十五斷法身化身一異疑 此疑從二十四二十三二十二疑中而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世尊。
須菩(至)世尊 若不入水爭見長人 頌曰。
新注 上明應身去來是異法身無去來是一佛恐善現有一異之見故說喻以釋之釋中初舉世界微塵一異斷疑次舉言說我法離見初釋中文有三科一標界塵一異以顯無性言世界者喻法身也微塵者喻應身也世界一也微塵異也碎界作塵塵無異性合塵為界界無一性喻全法起應應無異性全應即法法無一性故偈云去來化身佛法身常不動於是法界處非一亦非異然如來體用互融所以能一能異非一非異自在無碍者由煩惱淨盡故也。
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佛說三千大千世界以喻一切眾生性上微塵之數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塵一切眾生性上妄念微塵即非微塵聞經悟道覺慧常照趣向菩提念念不住常在清淨如是清淨微塵是名微塵眾新注 此釋微塵喻應身無異性若知碎世界作微塵全微塵是即世界則世界之與塵皆無實性故曰即非微塵是名微塵得此喻意則應身是全法之應何異性之有哉也。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三千者約理而言則貪嗔癡妄念各具一千數也心為善惡之本能作凡作聖其動靜不可測度廣大無邊故名大千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心中明了莫過悲智二生由此二法而得菩提說一合相者心有所得故即非一合相心無所得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者不壞假名而談實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由悲智二法成就佛果菩提說不可盡妙不可言凡夫之人貪著文字事業不行悲智二法若不行悲智二法而求無上菩提何由可得。
須菩(至)其事 揑聚放開兵隨印轉 頌曰。
新注 此釋世界喻法身無一性前以世界是一喻法身是一世界若定是一世尊何故說三千大千世界是則世界實性了不可得故云則非世界是名世界言一合相者乃眾塵和合為一世界言非一合相者非性執之一合乃離性一合故云是名一合相此一合相不可思議而凡夫不了自生著耳良以即應是法法叵得何一性之有哉。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四見俱非是名四見故受之以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如來說此經者令一切眾生自悟般若智慧自修行菩提果凡夫人不解佛意便謂如來說我人等見不知如來說甚深無相無為般若波羅蜜法如來所說我人等見不同凡夫我人等見如來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真我見說一切眾生有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是人見說一切眾生性本自無煩惱是眾生見說一切眾生性本不生不滅是壽者見。
新注 此明離我法二見初離我見夫我見者有真我之見有妄我之見妄我見者虗妄分別眾生見也真我見者遠離執著如來見也既離執著示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此不見而見在迷眾生以為如來實有四見故云不解如來所說義也善現既解如來所說義即知四見皆非虗妄分別是真我之見故云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發菩提心者應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應見一切眾生無漏種智本自具足應信一切眾生自性本無生滅雖行一切智慧方便接物利生不作能所之心口設無相法而心有能所即非法相口說無相法心行無相行而能所心滅是名法相也。
須菩提若人言(至)是名法相 飯來開口睡來合眼 頌曰。
新注 次離法見夫如來說法要令眾生發菩提心修行契理故聞如來所說當如法受持乃告善現當如是知見信解不生法相不生法相者不於法取著也法本離相如來稱性而說故云即非法相是名法相此一段文雖正釋離於法執亦是總結降住正行由經初善現請問若人發無上菩提者應云何住降伏其心如來答云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故今結云發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如是知見信解此結如是住也不生法相此結降伏妄心也。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一念發心獲福亦爾應身化物豈得[A4]已哉真佛流通於事畢矣故受之以應化非身分。
新注二十六斷化身說法無福疑 此疑從二十五疑中而來。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
須菩(至)演說 要說有何難即今便請諦聽諦聽 頌曰。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七寶福雖多不如有人發菩提心受持此經四句為人演說其福勝彼百千萬億不可譬喻說法善巧方便觀根應量種種隨宜是名為人演說所聽法人有種種相貌不等不得作分別之心但了空寂如如之心無所得心無勝負心無希望心無生滅心是名如如不動也。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末後一句始到牢關直得三世諸佛四目相觀六代祖師退身有分可謂是江河徹凍水泄不通極目荊榛難為措足到這裏添一絲毫如眼中著[A5]刺減一絲毫似肉上剜瘡非為坐斷要津蓋為識法者恐雖然恁麼佛法只如此便見陸地平沈豈有燈燈續焰川上坐今日不免向虎口中奪食獰龍頷下穿珠豁開先聖妙門後學進身有路放開一線又且何妨語則全彰法體默則獨露真常動則隻鶴片雲靜則安山列岳舉一步如象王迴顧退一步若獅子嚬呻法王法令當行便能於法自在祇如末後一句又作麼生道還委悉麼雲在嶺頭閑不徹水流㵎下太忙生 頌曰。
新注 此段文有三節初以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是假喻也自若善男子以下明持說福勝自云何為人演說以下是釋福勝所以據經文但明持說功德而論乃謂化佛說法有無量功德者蓋化佛是說經教主持說是弘經之人然所弘之經是佛所說佛之所說離言說相而弘經之人若能離著其福亦能勝彼也如如者法身理也化身既即法身則無去來故云如如不動。
新注 二十七斷入寂如何說法疑 此疑從第二十六疑中演說與不動而來。
何以故。
新注 上言如如不動則佛常住世間為眾生說法何故言如來入涅槃耶恐有此疑故說偈以釋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夢者是妄身幻者妄念泡者是煩惱影者業障夢幻泡影業是名有為法真實離名相悟者無諸業。
何以(至)如是觀 行船盡在把櫓人 頌曰。
新注 一切有為法者一切世間生滅之法也佛生人中示同生滅亦屬有為無常之法無常之法虗假不實故以夢幻泡影露電六種為喻應作如是觀者觀即般若妙智以此妙智觀有為法如夢幻等能觀既是妙智所觀無非妙境妙境者一境三諦也妙智者一心三觀也三觀者空假中也三諦者真俗中也即觀有為之法離性離相之謂空無法不具之謂假非空非假之謂中諦者審實不虗之謂全諦發觀以觀照諦諦既即一而三觀豈前後而照故云如是觀也能如是觀乃了化身即法身無常即常也雖即法身不碍涅槃常即無常也良以如來究竟非常非無常之旨故所以能常能無常也是則終日涅槃終日說法不住有為不住無為不可得而思議者也一經始末皆稱如是始云如是住如是降伏心中間節節云如是至此又云如是觀論乃釋云妙智正觀故知妙智寔一經之宗也正宗竟。
佛說是經[A6]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至)奉行 三十年後莫教忘却老僧不知誰是知恩者呵呵將謂無人 頌曰。
新注 此流通分也流通般若使之不壅利益後世眾生也天親偈云佛說希有總持法不可稱量深句義從尊者聞及廣說回此福德施群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至)蜜經 崇奉三寶弟子陳友諒窒湯氏五娘男改過善來家眷算敬重楮毫書寫最上乘經命工刊梓施入徐林獨坦東際菴印行上答四恩下資三有普願一切有情俱明般若之因盡入金剛之地 伏冀 莊嚴先所生考君千五監務注公先妣閔氏百三娘子及累世冤親[A7]仗此良因齊登佛域者也。
補闕真言
南無喝羅怛那哆囉夜耶佉羅佉羅摩囉摩囉虎囉吽賀賀蘇怛拏吽潑抹拏婆婆訶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註卷下(終)
[1]金剛經義一卷
校注
[0561001] 慈疑茲 [0562001] 須上一有何以故三字 [0565001] (竹菴草錄(No. 957),第57卷所収。[○@編])【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24 冊 No. 461 金剛經註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遍周法界一化普通七寶福田寧如四句故受之以法界通化分。
新注十六斷福德例心顛倒疑 此疑從第十五疑中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