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下 附五悔儀并持誦法要
○次說準泥佛母畫像法(亦名尊那菩薩)
取不截白[(畾/(冗-几+互))*毛]去毛髮者。㡧於淨壁。先應塗壇。以閼伽飲食隨力供養。畵師應受八戒齋。清淨畫像。其彩色中。勿用皮膠。於新器中調色。應畵準泥佛母像。身黃白色。結跏趺坐。坐蓮華上。身佩圓光。著輕縠。如十波羅蜜菩薩衣。上下皆作白色。復有天衣角絡。瓔珞。頭冠。臂皆著螺釧。檀慧著寶環。
其像面有三目。十八臂。上二手作說法相。右第二手作施無畏。第三手執劍。第四手持寶鬘。(貫寶華為鬘)第五手掌俱緣果。
梵云微若布羅迦果。華言子滿果。西竺國有。此間無。
第六手持鉞斧。第七手執鈎。第八手執金剛杵。第九手持念珠。
智譯以第四手持念珠。第九手持寶鬘。法賢譯第四手執寶鐸。而無寶鬘。
左第二手執如意寶幢。第三手持開敷紅蓮華。第四手執軍持。(澡罐也)第五手執羂索。第六手持輪。第七手持商佉。(螺也)第八手持賢缾。(即淨瓶也)第九手掌般若梵夾。蓮華下畫水池。池中難陀龍王。塢波難陀龍王。拓蓮華。
智譯云。二龍王。共扶蓮華莖。
座右邊畫持誦者。手執香爐。瞻仰聖者準提佛母。矜愍持誦人。眼下顧視。上畫二淨居天子。一名俱素陀天子。手持華鬘。向下承空而來供養聖者。畫像[A1]已。隨力僧次。請七僧供養。請開光明。呪願讚歎。於像下應書法身緣起偈。
偈云。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將像於精室秘密供養。以帛覆像。念誦時去覆帛。瞻禮供養。念誦畢。却以帛覆。慎勿令人見。何以故。從師受儀軌畫像法。若轉與人呈像。被魔得便。當須秘密。
白[(畾/(冗-几+互))*毛]若無。可倩人織。與西洋布相似。長短濶狹。隨宜織之。如無能織者。可取西洋布權用之亦得。彩色中不聽用皮膠。當用白膠香等。此亦無者。可用桃樹膠。或以肥皂莢仁去上麤皮。取內白淨煎膠。或磨黃豆。白芨用之。皆得。僧次者。恐無財力。不能總請眾僧。又復如來不聽擇請。故隨僧中次第差赴請也。
○附五悔儀
經云。每入道場。先應禮佛懺悔隨喜勸請發願[A2]已。應自誓受菩提心戒。此之五法。乃諸菩薩六時行道之軌轍。文備諸經論。今略錄其要。以便修持。行者初入道場。長跪合掌。專心定意。手擎香爐云。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一一諸佛土。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供養[A3]已。次應起禮敬。
一心頂禮毗盧遮那牟尼世尊。
分別聖位修證法門云。如來最初於無上乘。發菩提心。由阿閦佛加持故。證得圓滿菩提心。由證菩提。外感空中寶生佛灌頂。受三界法王位。由觀自在王佛加持語輪。說無量修多羅法門。由不空成就佛加持。於諸佛事。及有情事。所修行利樂。皆悉成就。是故如下當次第一一禮之。
一心頂禮阿閦世尊。
一心頂禮寶生世尊。
一心頂禮觀自在王世尊。
一心頂禮不空成就世尊。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阿彌陀世尊。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諸佛世尊。
一心頂禮七俱胝佛母所說大準提陀羅尼。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修多羅藏。一切陀羅尼門。
一心頂禮毗盧遮那宮殿中。七俱胝準提佛母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彌勒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虗空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普賢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除蓋障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地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無能勝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摩訶迦葉尊者諸大聲聞僧。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一切三乘賢聖僧。
[A4]已上俱一拜。至準提佛母。及準提陀羅尼。各須三拜。此之人法。是道場主故。禮[A5]已。次當懺悔。行者應想自身。對三寶前。憶念先罪。及今生所造。若不懺悔。當墮阿鼻地獄。受極大苦。豈能成就所修真言妙行。持明藏儀軌經云。行人於瑜伽法門。若欲修習。求諸悉地者。先於自身。種種作法。懺除宿業。令無障難。若不如此。聖道難成。金剛智譯本。與此儀軌。雖出懺悔等五法。而文簡略。恐行者臨文懇禱之情難伸。故述餘經。以詳其旨。如無量壽儀軌云。自身五體投地。想於一一佛菩薩前。恭敬作禮[A6]已。即右膝著地。合掌當心。虔誠發露懺悔。無始以來。一切罪障。則隨喜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一切有情。所修福業。又觀十方世界。所有如來。初成正覺者。請轉法輪。所有如來現般涅槃者。請久住世。不般涅槃。又發願言。我所積集善根。禮佛懺悔。隨喜勸請。以此福聚。迴施一切有情。乃至見佛聞法。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知[A7]已。心生哀切。口宣懺悔。
我弟子(某甲)至心懺悔。自從無始生死以來。隨惡流轉。共諸眾生。造業障罪。為貪瞋癡之所纏縛。由身口意。造五無間罪。及十惡業。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或塔物僧物。自在而用。於諸善人。橫生毀謗。見學聲聞緣覺大乘行者。喜生罵辱。令諸行人。心生悔惱。見有勝[A8]已。便懷嫉妬。法施財施。常生慳惜。無明所覆。邪見惑心。不修善因。令惡增長。於諸佛所。而起誹謗。如是眾罪。佛悉知見。我今歸命。對諸佛菩薩聖眾前。皆悉發露。不敢覆藏。未作之罪。更不復作。[A9]已作之罪。今皆懺悔。所作業障。應墮三途。及八難處。願我此生。所有業障。皆得消滅。所有惡報。未來不受。亦如過去未來現在諸大菩薩。修菩提行。所有業障。悉皆懺悔。我之業障。今亦懺悔。咸悉發露。不敢覆藏。[A10]已作之罪。願得除滅。未來之惡。更不敢造。
懺悔[A11]已。歸命禮三寶。
我(某甲)至心隨喜。過去未來現在一切眾生。修行施戒心慧。所有善根。我今皆悉深生隨喜。由作如是隨喜福故。必當獲得尊重殊勝無上無等之果。又於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菩薩。聲聞緣覺。所有無量功德之聚。我今至心。悉皆隨而歡喜讚歎。
隨喜[A12]已。歸命禮三寶。
我(某甲)至心勸請。十方一切諸佛世尊。現得無上菩提者。未轉法輪。我皆至誠勸請。轉大法輪。安樂有情。十方一切諸佛世尊。欲捨報身。入涅槃者。我今頭面頂禮。至心勸請。久住世間。度脫安樂一切眾生。
勸請[A13]已。歸命禮三寶。
我(某甲)至心迴向。從無始來。至於今日。於三寶所。修行成就。所有善根。乃至施與眾生一摶之食。復以如是持誦秘密功德。懺悔勸請隨喜善根。皆悉攝取。回施一切眾生。無悔悋心。是解脫分善根所攝。如諸佛世尊之所知見。不可稱量。無礙清淨。如是所有。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眾生。不住相心。不捨相心。我亦如是。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眾生。共諸眾生同證無上菩提。得一切智。因此善根。更復出生無量善法。亦皆回向無上菩提。又如過去未來現在諸大菩薩修行之時。功德善根。悉皆回向一切種智。然我所有功德善根。亦皆回向無上菩提。是諸善根。願共一切眾生。俱成正覺。如餘諸佛坐於道場。菩提樹下。不可思議。無礙清淨。住於無盡法藏陀羅尼。首楞嚴定。破魔波旬。無量兵眾。一剎那中。悉皆照了。於後夜中。獲甘露法。證甘露義。我及眾生。願皆同證如是妙覺。猶如諸佛。示現應化。得無上菩提。轉妙法輪。為度眾生。我亦如是。示現應化。得無上菩提。轉妙法輪。度諸眾生。
迴向[A14]已。歸命禮三寶。
我(某甲)至心發願。願諸眾生。悉發無上菩提之心。常念十方諸佛功德智慧。復願一切眾生。頓破無明。得見佛性。猶如諸大菩薩。一切天龍八部。增益威光。擁護國土。及於壇場。却諸魔怨。令我所修諸佛秘密法要。速獲成就。
發願[A15]已。歸命禮三寶。次應自誓受菩提心戒。如上懺悔。隨喜勸請迴向。文出大金光明經。而五法皆言悔者。以其悉能除障滅罪。禮佛能除我慢障。得尊貴身。懺悔能除三障。得依正俱足。隨喜能除嫉妬障。得大眷屬。勸請能除慢法障。得多聞智慧。迴向者。謂迴自所修善根。向於三處。即實相。菩提。及與眾生。能除著有及慳悋心。由迴向少善。徧入三際。如滴水投海。如聲入角。則能遠徧。發願能除退屈障。得總持諸行。速獲妙果。然迴向即兼發願。今於迴向開出發願以對治無決定心。喜退屈障。或可入道場時禮佛乃至迴向。持誦畢方兼發願亦得。念誦畢如前次第結印。各誦真言一遍。復修五悔。若時速。不能如上誦懺悔等文。可為偈曰。
我弟子某甲。至心懺悔。
我弟子某甲。至心勸請。
我弟子某甲。至心隨喜。
我弟子某甲。至心發願。
我弟子某甲。至心回向。
○附持誦法要
今此法要。葢為初機行人。依經修習。三業未淳。不能作諸觀行。然聞陀羅尼功德殊勝。而心急欲持誦。或鈍根之人。聞經真言觀行。心生退怖。遂失菩提法芽無量功德。如經所說。若人纔誦一遍。即生菩提法芽。何況常能念誦受持。由此善根速成佛種。無量功德皆悉成就。故持明藏云。若有眾生作大惡業。無有善種。於菩提心。無由生起。菩提分法。永不獲得。如是之人。忽遇知識。誦此真言。一歷耳根。重罪減劣。善種即生。何況恒常持誦。專注精勤。漫茶羅疏云。念如來之神呪。心心暗契如來心。誦菩薩之密言。願願冥符菩薩願。何生死而不出。何涅槃而不得。有斯利故。由是集此法要。以便受持。行者若欲持誦。先須屏息諸緣。起慇重心。生難遭想。至聖像前。或對鏡壇。正立。作合掌頂禮相。此是準提菩薩最上頂禮印。然後注心觀想尊容。五體投地。頂禮十方佛法僧三寶。次禮毗盧遮那牟尼如來。準提佛母。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及一切聖眾[A16]已。胡跪合掌。至心懺悔。作如是言。我弟子(某甲)自無始以來。身口意。所作之罪。今對三寶諸佛菩薩前。發露懺悔。不敢覆藏。乃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菩薩。福智圓滿。種種功德。我今隨喜。然後結金剛正坐。以右足壓左䏶上。或半加趺。或隨意坐。次結大三昧耶印。以二手仰掌展舒。將右手在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拄。安臍輪下。此印能滅一切狂亂妄念。雜染思惟。既澄定身心。即觀六道眾生。無始[A17]已來。於生死海中。輪迴六趣。願彼皆發菩提心。行菩薩行。速得出離。作是念[A18]已。即便入淨法界三昧。謂想自身頂上。有一梵書㘕字。此字遍有光明。猶如明珠。或如滿月。想此字[A19]已。復結金剛拳印。以左手大拇指捻無名指根第一節。餘四指握大拇指作拳。此印能除內外障染。成就一切功德。右手持數珠。即口誦淨法界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唵㘕(或單持㘕字亦得。㘕或作囕)○(此是梵書唵㘕字)
此淨法界㘕字。若想若誦。能令三業。悉皆清淨。一切罪障。盡得消除。又能成辦一切勝事。隨所住處。悉得清淨。衣服不淨。便成淨衣。身不澡浴。便當澡浴。若用水作淨。不名真淨。若兼此法界心㘕字淨之。即名畢竟清淨瓶。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真言一字。變染令淨。偈云。囉字色鮮白。空點以嚴之。
梵書囉字上。安空點。即成㘕字矣。
如彼髻明珠。置之於頂上。真言同法界。無量眾罪除。一切觸穢處。當加此字門。故蓮華部念誦法云。若觸穢處。當觀頂上有法界生字。放赤色光明。所謂㘕字也。
若實外緣不具。無水洗浴。闕新淨衣。用此㘕字淨之。若外緣具者。而不洗換。託此以為淨。是無敬信懈怠之人。尚不免輕慢之愆。何能滅罪生福。成就所求悉地。若先用水如法澡浴。洗淨。著新淨衣。更用此真言淨之。即內外俱成清淨。所祈速獲靈騐。
次誦護身真言。當結本經第二根本印。誦心真言七遍。或結無能勝菩薩印。誦無能勝真言七遍。今時多誦他部。所謂文殊一字真言。
唵。齒𡄦(二合)(𡄦字當作離禁切。彈舌道之。或直音疾陵)。(此是梵書唵齒𡄦字)(此亦唵齒𡄦字。原梵書兩種不同。亦如此方之隸篆也)
此齒𡄦字作二合。或作三合。叱哩陵。或作四合。體哩呬淫。義淨法師譯作叱洛呬𦦨。如是四字。合為一言。方成梵音一字。如不善梵音者。實難得其真妙。此一字呪王。功力甚大。不可思議。如文殊根本一字陀羅尼法云。世尊告諸天眾言。應知此陀羅尼。於諸呪中。是大呪王。有大神力。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者。文殊師利菩薩。常來擁護。或於覺時。或於夢中。為現身相。及諸善事。此呪尚能攝得文殊師利菩薩。況餘菩薩及世出世賢聖等眾。此呪能消一切五逆。四重。十惡罪業。當知是呪於世出世種種呪中。最為殊勝。是諸佛心。能令一切所願。皆悉滿足。未作法時。即能成辦。如意等事。若發無上大菩提心。誦之一遍。力能守護自身。若誦兩遍。力能守護同伴。若誦三遍。力能守護一宅中人。若誦四遍。力能守護一城中人。若誦五遍。力能守護一國中人。若誦六遍。力能守護一天下人。若誦七遍。力能守護四天下人。若以清旦誦一遍。呪水洗面。能令見者歡喜。乃至云。若有眾生為飛頭鬼所執。以手自摩其面。誦呪一百八遍。作可畏相貌。便以左手作本生印。(以大母指。屈在掌中。用後四指。壓大母指上急把拳)即自努目。陰誦此呪。而著病者。所患即除。若患一切鬼病。以呪呪右手。一百八遍。燒安息香熏之。左手作本生印。右手摩病人頭。患即除愈。若欲經過師子。虎狼。毒蛇。怨賊。一切險難之處。當須盡其身心。不得近諸女人。及喫五辛。一切酒肉。於諸眾生。起大悲想。至心誦呪四十九遍。而諸怨惡。自然退散。假令遇之。無不歡喜。此呪假令一切眾生。或於一劫。或無量劫。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專心念誦。此陀羅尼。能令眾生現世當來。常獲安隱。與諸如來。大菩薩眾。常為眷屬。是故慇懃。生難遇想。勿生輕慢。起疑惑心。廣如經說。此不繁錄。
別譯云。若誦百遍。能護一國。若誦千遍。能護四天下。舊令誦此一字呪王[A20]已。復誦六字大明真言。一百八遍。然後誦準提陀羅尼。今恐多雜他部。行人反見難持。故此不錄。如欲持者。當如後誦之。
次誦加持數珠真言。用末香塗珠上。以二手掌。捧珠當心。誦真言七遍。加持數珠。真言曰。
唵吠嚧(引)遮那(引)摩羅娑嚩(二合)(引)賀(引)
加持珠[A21]已。心口作是願言。我今欲念誦。惟願本尊諸佛菩薩。加持護念。令速如意。所求圓滿。然後以左手無名指。及大拇指。承珠。右手以大指。無名指移珠。當於心前。澄心觀想準提佛母。與眷屬圍繞。了了分明對坐。誦準提真言時。其聲不緩不急。每稱娑嚩賀字。同時移過一珠。或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常須定限。不得缺減。若務忙者。誦一百八遍[A22]已。後隨意散持之。或結根本大印。於菩薩臂上。記數念誦。誦畢。頂上散印。若一百八滿[A23]已。不能多記。可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持珠念誦。根本真言曰。
曩 謨 颯 多(引) 南 三 藐 三 沒 䭾(引) 俱(引) 胝 南(引) 怛 你也(二合) 他(引) 唵。 者 禮。 主 禮。 準 泥。 娑嚩。(二合)(引) 賀。(引) [A24] (此是梵書準提真言)
若所求事。欲速得成就者。當依如上本經作法。斷除酒肉葷辛。方得應騐。如或隨時獲益。滅罪生福。在家不能全斷酒肉妻妾。可於十齋日持誦。如欲長持無間斷者。非十齋日。縱令酒肉妻妾。但當一心誦持。亦能使短命者增壽。疾病者消除。
經律中。謂在家不能長持齋戒。令於每月中十日。受持八關戒齋。斷殺。盜。婬。妄。酒。香華。歌舞。戲樂等。八事為戒。過中不食為齋。由此十日淨持齋戒。故令念誦真言。必獲速騐。今時不知齋戒。但以不食酒肉為齋。謬之久矣。茲許酒肉妻妾持誦者。由近代俗流。酒肉妻妾。是其常業。雖聞佛戒。習性難改若不用此大不思議神呪救拔。何日得出生死。故佛頂頌云。不持齋者。名持齋。不持戒者。名持戒。若聞念佛頂陀羅尼。便得具於聲戒。其有齋戒清淨依法持誦者。豈不速出生死乎。
或有無福無相者。求官不遂。貧苦所逼。常誦此呪。能令現世。得轉輪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稱遂。若求智慧男女等。無不稱意。此真言。似摩尼珠。一切隨心所欲。皆得。乃至欲請梵王。帝釋。四天王。閻羅天子等。但誦此呪。隨請必至。所有驅使。隨自心願。此呪於南瞻部洲。有大勢力。移須彌山。竭大海水。呪乾枯木。能生華果。何況更能依法持誦。不轉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聽聞正法。及往十方世界。承事諸佛。獲菩提記。若欲成就壇法。如前依經作法。或但用鏡壇。可取一新鏡未曾用者。於佛像前。從月十五日夜。面向東方。置鏡座前。隨力莊嚴供養。具諸香華。閼伽淨水。然後結根本大印。當於心前。誦根本真言。呪鏡一百八遍以囊盛鏡。常將隨身。每欲念誦。但以鏡壇置於面前。結印誦呪。若不能逐日對鏡念誦。但於十齋日對鏡念誦。餘日不對鏡念亦得。若無鏡者。但觀想一鏡在前。持誦亦成。或不能觀想者。但只專注念誦。亦得成就。此準提呪。七十七俱胝如來同說。龍樹菩薩以偈讚曰。
今時多於準提真言下。兼誦佛頂大輪一字明王真言。所謂部林字[A25]。
此是梵書部林字。亦作 彈舌道之。二字合為一字。亦作步林。或作𠽾[口*(隆-一)]。又作部隴。又作勃龍。不空三藏譯作勃嚕唵三字合為一字。其註云。嚕字彈舌共為一音。又引聲從胸喉中出。其聲如繫大鼓。古譯云步林。訛不正也。如此則音難得其正。惟善梵音者能之。
根本儀軌經云。此佛頂大輪一字明王。得成就者。乃至於諸如來。法欲滅時。能為佛事。復能擁護諸佛如來一切法藏。此一字明王。於佛滅後。末法之時。行於世間。為無能勝諸真言。亦諸佛菩薩悉所受持。乃是過去佛菩薩之所傳說。若復所在有彼行人。專心持誦此大明者。於彼所在五由旬內。地界之中。所有一切諸惡宿曜。不能侵近。諸惡鬼神。皆自馳散。乃至一切諸惡。不能為害。至於天人。聖人。亦不敢近。若持誦者。一切業障。皆得清淨。若作擁護。能隱身入一切部多中。無所障礙。於世間出世間不能為害。能摧世間一切惡呪。此真言。是一切諸佛之頂。是文殊菩薩之心。能施一切眾生無畏。能與一切眾生快樂。凡有修持。隨意得果。同如意珠。能滿一切之願。若持誦餘一切呪不成就者。用此真言。共餘呪一處。同誦持之。決定成就。若不成就及靈騐。其呪神等。即當頭破七分。是知此真言。能助一切呪。疾得成就。若欲單持此真言求一切法成就者。當依彼經作法念誦。若持誦者。不能如前誦淨法界真言。護身真言。乃至大輪一字真言者。便可專持此準提陀羅尼。若年老衰邁氣力短少。不能誦全真言。可初誦三遍[A26]已。後但從唵字起。誦下九字亦得。又或不能結準提大印。即當作金剛拳念誦。凡誦呪訖。却用金剛拳印。誦吽字真言。而印五處。先印額上。次印右肩。次印左肩。次印心上。後印喉上。印竟。於頂上散之。能除一切魔障。成就一切勝事。又隨所住處。欲辟除鬼神。可結金剛界。但誦準提真言。呪香水二十一遍。八方上下之。灑即成辟除結界。
持明藏儀軌云。或作法時。在壇內睡臥。或得惡夢。即誦佛眼真言八百遍。當誦時。右手持珠。左手執金剛杵。真言曰。
唵(引)度曩嚩日囉(二合)郝
每日依法持誦時。須限定其時分。若一時持。即當早晨。若二時持。則兼黃昏。若三時持。則加正午。如務忙者。不能依時。但有暇時即便持之。若上根者持。得三密相應。一身密(端坐結印)二語密。(口誦真言)三意密。
一念專注。或想真言梵字。或緣持誦之聲。或想準提聖容。或想菩薩手中所執杵瓶華果等物。
神變經疏云。若用三密為門。不須經歷劫數。具修諸行。只於此生滿足諸波羅蜜。故五秘密儀軌云。三密金剛以為增上緣。能證毘盧遮那清淨三身果位。釋陀羅尼文字云。若有諸佛不修三密門。不依普賢行願。得成佛者。無有是處。若成佛[A27]已。於三密門。普賢行願。有休息者。無有是處。若正持誦時。未滿一百八遍。不得共人語話。如必欲語話時。於自舌上。想一梵書㘕字。縱語話。不成間斷。語話竟。即當續前持之。問曰。為當只持一道真言。功德成就。為復廣持多道真言。功德成就。答曰。此有二門。一者隨根所樂門。謂人根機有於多種。好樂不同。或有樂持三道五道十道。乃至百道等。於中隨根所樂。皆得持誦。二者疾得成就門。謂欲求一切功德。疾得成就。宜專持誦一道真言。成時。一切真言功德。皆悉成就。故文殊儀軌經云。若欲一切功德成就。不得於別真言。而起思想。是也。如上雖有數道真言。而皆是持誦準提真言之次第。助成勝妙故也。又每日對鏡。初欲持誦時。當如本經想自心如一月輪。圓明皎潔。有九聖字梵書。每一一字。想有種種光明。布於心月圓明中。或不能想此九字。可於心月輪中。想一梵書唵字。或想九梵字。安布自身分中。言梵書九字。有種種光明者。如金剛智所譯本。頌云。唵想安頭上。其色白如月。放於無量光。除滅一切障。即同佛菩薩。摩是人頂上。折字安兩目。其色如日月。為照諸愚暗。能發深慧明。𨽻字安頸上。色如紺瑠璃。能顯諸色相。漸具如來智。主字想安心。其色如皎素。猶心清淨故。速達菩提路。𨽻字安兩肩。色黃如金色。猶觀是色相。能披精進甲。準字想臍中。其色妙黃白。速登妙道場。不退菩提故。提字安兩䏶。其色如淺黃。速證菩提道。得坐金剛座。莎嚩字安兩脛。其狀作赤色。常能想是字。速得轉法輪。訶字置兩足。其色猶滿月。行者作是想。速得達圓寂。按顯密圓通取諸部陀羅尼字義。安布觀想。今恐初學。反見尤難。故依本宗為持誦法要。或欲觀想他字義者。當如本經末。別出一法中所明。如有復不能想此梵書者。但只專心持誦。亦具一切三昧。故大悲心經云。陀羅尼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若人緊切持誦時。或遇種種魔障。或忽然怕怖。或口舌難誦。或身心不安。或多嗔多睡。或見諸異相。或於呪生疑心不欲持誦等。當作對治之法。應依本經結第二根本印。誦心真言。或作無能勝真言印契。或觀梵書囉字。或觀阿字。隨作一法。隨觀一字。彼等境界自然消滅。若分別心多者。當觀[A28]灑字。即成無分別。若著有為心多者。應觀[A29]含字。即得因緣法本空故。又持明藏經云。行人欲作法時。先須澄心。離諸誼閙。於自身分。想微妙字相。一一現前。若得現前。一切罪垢。皆得消滅。微妙字者。先於口門想其𤚥字。於右肩上想暗字。於左肩上想惡字。於頭上復想暗字。於右臂上想阿(引)字。左臂上想嚩字。於臍輪中想吽字。復於遍身想阿(引)字。行人每想如是字。於身分現時即復誦真言曰。
吽(引)左𨽻祖𨽻尊禰(引)吽(引)
此真言。若誦至一洛叉。能除一切罪。
又真言曰。
唵(引)左𨽻祖𨽻尊禰(引)癹吒(半音)
此真言。若誦至一洛叉。得大智慧。
又真言曰。
曩莫(引)左𨽻祖𨽻尊禰(引)曩莫
此真言常持。能除一切塵垢。其𤚥字是妙吉祥菩薩根本。昧字是慈氏菩薩根本。室哩字為如來根本。暗字為普賢菩薩根本。惡字為虛空藏菩薩根本。阿字為一切如來根本。阿字又為觀自在菩薩根本。又為金剛手菩薩根本。吽字為焰鬘得迦忿怒明王根本。今略出其印相。先正足立。後却作右旋轉。以二手各作拳。舒中指。作動搖相。此名惹嚩曩印。若行人於大難中。或被禁縛時用。彼一切事。無能為害。
又以右手作拳。直豎中指。此名幢印。若鬬戰時。或有大怖時用。
又先作跏趺坐。以左手作拳。直豎拇指。以右手執左手拇指。安於臍輪。此名法印。求解脫用。一切天人。皆悉稱讚。
又以二手展舒。手指各相離。於頭上旋轉。如輪相。此印名八輻輪。威力。能斷除一切大惡。
又先正立。作右舞勢。右轉。以右手作施願。左手作三旛相。安額上。復作右舞勢。復作左舞勢。此名方位印。能伏師子。龍虎。及部多。必舍左鬼等。乃至賊盜等。
又以二手各安臂上。各豎頭指。此名鉢哩伽印。能除一切瘧病。
又以二手作拳相合。以拇指相交此名搗杵印。當用息除大惡宿曜。
又以右手拇指與小指。安於頭指頭。此名鉢致娑印。能降伏阿蘇羅。
又以二手合掌。二拇指如針。此名說法印。於供養本尊時用。當得諸佛菩薩。及天龍八部。諸持明天尊。皆悉歡喜。能施成就。([A30]已上諸印。皆誦本部真言)如欲成就大事。速求靈騐者。必須依經立壇作法。方獲果遂。
○修悲敬二田。
○初修敬田。
行者欲得定慧增長。福智圓明。必須廣修悲敬二田。上供十方三寶。下濟六道四生。以此為定慧之基。菩提之本。故云菩提心有二種。度無邊眾生為因。無上菩提為果。曼茶羅疏云。夫為道者。上若不供諸佛菩薩。何處展智。欲求菩提。下若不濟諸仙餓鬼。何處行悲。行者如欲修敬。當依本經。結五供養印。誦根本真言。運想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成就所願。福智圓滿。如或常須供養。不能依經作法。今準諸部陀羅尼。并成佛心要。略而出之。先當於聖像前。一心恭敬。五體投地。遍禮十方法界無盡佛法僧三寶。如五字陀羅尼頌。令結金剛印。以兩手各相背。二小指。二拇指。相鈎。口誦真言七遍。真言曰。
唵(引)嚩[A31]日囉(二合)勿(微吉切)(亦作吠)
誦[A32]已。以印頂上散之。由此真言印。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無盡三寶前。皆有自身禮拜奉事。然後以飲食香華等。隨力所辦。盛於淨器。結普通吉祥印。印之。以右手拇指。與無名指相捻。餘三指舒散。誦淨法界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㘕
由此真言加持。及手印力。其飲食器物等。自然清淨。遍於法界。蓮華部念誦法云。於一切供養香華等。皆加持此㘕字。放白色光。即無穢觸。所供養物。皆遍法界。次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變食真言。合掌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娜謨薩嚩(無可切)(下同)怛他(引)(去聲)㜸跢(引)(一)嚩路(引)枳帝(二)唵(引)(三)三(去聲)䟦囉三䟦囉吽(引)(四)
由此真言加持力故。其飲食等。即變成諸天種種餚饍上味。奉獻供養十方無盡三寶。亦為讚歎。勸請。隨喜功德。復結出生供養印。二手外相叉合掌。十指各兩節相交。安在頂上。誦出生供養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唵
由此真言及印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出生無盡香華燈燭幢旛寶葢衣服臥具樓閣音樂等。種種供具。供養遍法界無量三寶等。若無飲食香華等。但於佛前運想結印誦呪。亦自然出生如上種種供具供養法界三寶(此變食真言理趣功德如下廣明)。
○次修悲田。
欲施諸仙食者。以一淨器。盛滿飲食。誦變食真言二七遍。投於淨流水中。即變成天仙美妙之食。供養百千俱胝恒河沙數諸仙。彼諸仙等。得加持食。各各成就根本所願。諸善功德。若人以此真言加持飲食施諸仙眾。能令現世增長福壽。心所見聞。正解清淨。具足成就。梵天威德。一切冤讐。不能侵害。
欲濟諸餓鬼者。每於晨朝。及一切時。悉無障礙。取一淨器。盛少淨水。置於少飯。及諸餅食。以左手持器。右手作寶印。(以大拇指頭指中指小指舒。以無名指。用攪食上。施諸仙食。亦作此印)誦變食真言七遍加持[A33]已。然後稱四如來名號。
- 南無多寶如來(能破餓鬼慳恡業。得福德圓滿)
- 南無妙色身如來(能除餓鬼醜陋形。得色相具足)
- 南無廣博身如來(能令餓鬼喉咽寬大。所施之食。悉皆充足)
- 南無離怖畏如來(能除餓鬼一切怖畏。得離鬼道)
稱如來名號[A34]已。彈指七遍。取其食器。於淨地上。展右臂瀉之。(淨石木上瓦器亦得)佛言。加持此陀羅尼七遍。能令一食。變成種種甘露飲食。充足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數。一切餓鬼。及異類鬼神。皆得飽滿。如是等眾。一一各得摩伽陀國。七七斛食。此食此水。量同法界。食之無盡。皆獲聖果。解脫苦身。得生天上。及生淨土。其能施者。便能具足無量福德。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等無差別。
當知此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變食陀羅尼。即是三德秘藏。此之秘藏。具一切法。故能流出無窮。出生無量。周徧法界。普興供養。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脫。各具常樂我淨四德。法身不獨法身。必具般若解脫。般若解脫。互具亦爾。言威德自在者。即解脫德也。光明者。般若德也。勝妙者。法身德也。力者。三德之力也。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謂總持三德。要在一心。一心三德。法爾而具。然則一心。即陀羅尼。陀羅尼。即是法食。莫不以三德共為之體。亦莫不以三德共為之用。圓教之人。由能了知三德秘藏。具一切法。一切諸法。體是三德。故能舉體起用。作此現前所施分段之食。於一一食。出生一切天須陀甘露味。及歡喜丸。酥酪醍醐。一切美味。莫不悉具。於此一一味中。亦復出生妙香。寶華。天衣。瓔珞。眾寶輦輿。一切服用。鐘磬。金鐃。笙。簫。角。貝。樂。絃。歌。一切妙音。流泉浴池。華果園林。光明臺殿。一切住處。復於一一美味。一一服用。一一妙音。一一住處。彼彼出生如上六塵。一切妙供。無不周徧。一器之食。至微至約。而所以能有如是不思議用者。以此一即三德之全體故也。我今持此三德所熏。六塵妙供。普施法界無量群生。一時充足。無所乏少。雖施之物。亦本無有。我及眾生。亦無有相。是為以空為觀者。雖復無與。無取。無物。無我。無眾生。而其施者。受者。及中間物。莫不宛然。歷歷可見。是為以假為觀者。於一心中。了知施者。受者。及所施物。非有非無。三輪俱絕。是為以中為觀者。三觀照一念中。得無後無前。何思何慮。作如是觀。而行施。是為不住相施。是諸眾生。受此施時。一一自然。皆得禪悅法喜之食。以故居天道。則轉增勝福。在人倫。則頓悟真歸。修羅調伏瞋心。餓鬼咸獲飽滿。畜生自得智慧。地獄永脫拘囚。即於此時。咸悔業因。進求出世。應知是法是食。俱得為利。譬如熏藥。藥隨火勢。入人身中。患除方復。法隨食入。亦復如是。或近或遠。終破無明。
若取水一掬。用甘露真言。加持七遍。散於空中。其水一滴。即皆變成十斛甘露。一切餓鬼。並得飲之。無有乏少。皆得飽足。真言曰。
南無素嚕皤耶。怛多揭他耶。怛姪他。唵。素嚕。素嚕。皤囉素嚕。皤囉素嚕。莎嚩(二合)訶
設無飲食。即以甘露真言。加持水施之。令一切餓鬼。皆悉飽滿。若有四輩弟子。以此真言。及四如來名號加持飲食。施諸餓鬼。便能具足無量功德。壽命延長。福德增榮。又得顏色鮮潔。威德強記。速能滿足檀波羅蜜。一切夜叉羅剎。諸惡鬼神。人非人等。皆畏是人。不敢侵害。
○智矩如來心破地獄真言
別行經云。此呪若誦一遍。無間地獄。碎如微塵。於中受苦眾生。悉生極樂。若梵書此呪。於鐘皷鈴鐸。作聲木上等。有諸眾生得聞聲者。所有十惡五逆等罪。悉皆消滅。不墮惡趣之中。真言曰。
曩 謨。 阿 灑吒(二合) 悉 底(引) 喃(引)。 三 摩也(二合) 三 母 䭾。 故 緻(引) [A35] [A36] 喃(引)。 唵。 艮齧(二合) 曩(引)。 嚩 婆(引)。 悉 蹄 哩。 提 哩。 吽 [A37] [A38] (以梵漢字。兼書之於鐘皷等上。更妙)
○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不空羂神變經云。若諸眾生。具造十惡五逆四重之罪。數如微塵。滿斯世界。身壞命終。墮諸惡道。以此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散亡者屍骸上。或散塚墓上。彼所亡者。若在地獄。餓鬼。修羅。傍生等中。以此真言加持力故。應時即得光明及身。除諸罪報。捨所苦身。往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華化生。直至成佛。更不墮落。真言曰。
唵(喉中擡聲引呼)(一) 阿 謨(引) 伽(上聲) 尾 嚧 左 曩(二) 摩 賀(引) 母 捺囉(二合) [A39] 麼 抳(三) 鉢 納麼(二合) 入嚩(二合) 攞(四) 鉢囉(二合) 靺 哆 野(靺亦作韈) 吽(引)(五)(○合口呼。胸喉中聲如牛吼。尾亦作吠。廢。微。左亦作遮者。母亦作畆。抳亦作儗)
阿字去聲呼。阿謨伽。此云無間斷。古云不空者。謬也。尾嚧左曩。亦作吠嚧遮娜。或用紙帛等。書此真言置亡人身上。或骨上。亦妙。故偈云。真言梵字觸屍骨。亡者得生淨土中。見佛聞法親授記。速證無上大菩提。不空羂索經云。若聞此呪。二三七遍經耳根者。即得除滅一切罪障。若有眾生。連年累月。痿黃疾惱。苦楚萬端。是病人者。先世業報。以是真言。於病者前一二三日。每日高聲誦此真言。一千八十遍。則得除滅宿業病障。若為鬼嬈。魂識悶亂。失音不語。持真言者。加持手一百八遍。摩捫頭面。以手按於心上額上。加持一千八十遍。則得除瘥。若諸鬼神魍魎之病。加持五色線索。一百八結。繫病者腰臂項上。及加持衣。則便除瘥矣。
○觀自在菩薩甘露真言
觀自在菩薩陀羅尼經云。若人誦此呪者。所有過去現在。四重。五逆。謗方等經。一闡提罪。悉皆消滅。無有遺餘。身心輕利。智慧明達。若身若語。悉能利樂一切有情。若有眾生廣造一切無間等罪。若得遇此持呪人影。暫映其身。忽得共語。或聞語聲。彼人罪障。悉皆消滅。又若欲利益一切有情者。每至天降雨時。起大悲心。仰面向空。誦此真言二十一遍。其雨滴所霑一切有情。盡滅一切惡業重罪。皆獲利樂。真言曰。
曩 謨 囉 怛曩(二合) 怛囉(二合) 夜(引) 野 曩 謨 阿(引)(去) 哩也(二合) 嚩 路 枳 帝 濕嚩(二合) 囉(平)(引) 野 冐 地 薩 怛嚩(二合) 野 摩 [A40] 賀(引) 薩 怛嚩(二合) 野 摩 訶 迦(引) 嚕 抳 迦 野 怛 你也(二合) 他(引) 唵(引) 度 𩕳 度 𩕳 迦 度 𩕳 娑嚩(二合) 賀(引) [A41] [A42] [A43] (迦。或作葛。抳或作禰。𩕳或作你)
若樂略者。但唵字以下持之。唵字[A44]已上。是歸敬辭。又怛你也他[A45]已上之文。或不慣誦。可依大悲呪曩謨字誦起。至迦盧尼迦耶。向下如本真言誦之。若書此真言於鐘皷鐸等。一切出聲物上。或有撞擊吹振出聲。一切眾生聞此聲者。悉皆清淨。命終得生西方淨土。
○六字大明真言
唵(引) 麼 抳 鉢 訥銘(二合)(引) 吽(引)
莊嚴寶王經云。時觀自在菩薩說此大明時。四大部州。并諸天宮。悉皆震搖。四大海水。波浪騰湧。一切諸魔作障者。悉皆怖散馳走。佛告除蓋障菩薩言。此六字大明陀羅尼。難得值遇。若有得此六字大明王者。是人貪瞋癡毒。不能染污。若戴持在身中者。是人亦不染著三毒病。此真言無量相應如來。而尚難知。菩薩云何而得知此觀自在菩薩微妙本心處耶。若人能常受持此大明者。於持誦時。有九十九殑伽河沙數如來集會。復有微塵數菩薩集會。復有無數天龍八部而來衛護是人。此持誦人。七代種族。皆當得其解脫。腹中所有諸蟲。當得不退轉菩薩之位。若身中頂上戴持。有人得見是戴持人。則同見於金剛之身。乃至見於如來。若能依法念誦。即得無盡辨才。日日具六波羅蜜圓滿功德。若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彼人發起慈心。離諸瞋毒。當得不退轉菩薩。疾證無上菩提。此戴持之人。以手觸人。或以眼見。乃至異類諸有情等。悉皆速得菩薩之位。如是之人。永不受生老病死諸苦。又佛言。所有微塵。我能數其數量。乃至大海水。我能知其數量。若有念六字大明一遍。所獲功德。而我不能數其數量。假如四大部洲。一切男女。皆得七地菩薩之位。所有功德。與念六字大明一遍功德。而無有異。若人書寫此大明者。同寫八萬四千法藏。若以天金寶造作如來形像。如微塵數。不如書寫此六字大明中一字。所獲果報功德。不可思議。是人當得一百八三摩地門。但念一遍。當得一切如來。以衣服飲食湯藥。及座臥等資具。一切供養。此法於大乘中最上精純微妙。一切如來。及諸菩薩。而皆恭敬合掌作禮。說此六字真言時。有七十七俱胝如來皆來集會。同說七俱胝準提陀羅尼。是知此六字真言。與準提真言。首尾相須。如欲與準提真言同誦者。可於準提真言前念誦。然須要得其訥銘二字合為一字。始符梵音不謬。或欲單持誦者。功德準如上說。若欲如法結壇念誦。詳彼經文。此不繁錄。
○文殊菩薩五字心呪。
阿囉跛者娜(梵書)
金剛頂經五字真言勝相云。若人纔誦一遍。如誦八萬四千十二圍陀藏經。若誦兩遍。文殊普賢隨逐加被。護法善神在其人前。又若誦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難。若誦兩遍。除滅億劫生死重罪。若誦三遍。三昧現前。若誦四遍。總持不忘。若誦五遍。速成無上菩提。若人一心獨處閑靜。梵書五字輪壇。依法念誦。滿一月[A46]已。文殊菩薩。即現其身。或於空中演說法要。是時行者得宿命智。辯才無礙。神足自在。勝願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證如來法身。但心信受。經十六生。決定成正覺(欲作法加持結界。詳如五字心陀羅尼品)。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曩謨薩嚩怛他(引)孽多(去聲)喃(引)(一)。唵(二)。尾補攞孽陛(三)(亦作毗布羅揭陛。尾又作肥。陛亦作鞞)。麼抳鉢囉(二合)陛(四)(抳亦作尼去聲。囉亦作臘)。怛他多(五)(他上聲。多去聲)。你捺捨寧(六)(亦作那捺你捨泥。又作達囉設你)。麼抳麼抳(七)(抳亦作尼)(上聲)。蘇(上聲)鉢囉(二合)陛(八)(蘇亦作素。囉亦作臘)。尾麼黎(九)(亦作肥摩麗。又作毗末梨)。娑(引)孽囉(十)(孽亦作竭)。儼鼻[口*隸](十一)(亦作鉗鼻囇。又作鉗苾𠼝)。吽(十二)。吽(十三)。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十四)(亦作什皤羅。又作什伐囉)。沒䭾尾盧枳帝(十五)(亦作勃陀嚩𡀔。枳羝。又作勃陀毗路吉帝)。麌呬作(二合)地瑟恥(二合)多(上聲)孽陛(十六)(麌呬夜。亦作矩醯耶)。娑嚩(二合)訶(引)(十七)。(下是梵書。舊本多訛。今校正。若欲書於物上。須華梵兩存。然書華文。不必書其句下別譯之文)(引)(引)(一)(二)(三)(四)(五)(六)(七)[A47](八)(九)(引)(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心呪。
唵(一)麼抳嚩日囉(二合)(二)吽(三)(一)(二)(三)
○隨心呪。
唵(一)麼抳(尾軫切)駄(上聲)哩(二合)(二)吽(三)泮吒(半音)(四)(一)(二)(三)[A48](四)
此呪前後三譯。初譯失譯人名。開元附梁錄。次菩提流志譯。三不空三藏譯。今恐初學苦於梵音。乃校其三譯。正錄不空所譯之文。以餘二譯。字有不同者。贅於句下。俾習者。宛得其音。而無疑滯焉。
經云。此陀羅尼有大威德。佛由此成道。由此降魔。能滅惡障。能成六度。若書於幢上。殿上。氎紙上。墻板等上。有諸眾生暫得見者。或身手觸者。或影中過者。及於人轉觸此人者。或佩身。或頂戴。或書於有聲物上。其聞聲者。或讀誦者。或有但聞此陀羅尼名者。如是眾生等。縱有四重五逆十惡等罪。悉皆消滅。決定當得無上菩提。能於現世獲無量百千功德。常得國王宰官四眾喜敬。不受世間種種諸苦。毒藥刀杖水火等難。一切師子虎狼諸惡禽獸不敢為害。又無一切盜賊鬼神邪魅諸毒蛇難。又現身不受一切諸病。所謂一切瘧病眼病耳病鼻病舌病齒病。脣病喉病。頭病項病諸支分病。手病背病。腰病臍病。痔病淋病。痢病瘻病。瘡病髀病。脚病疔病。斑病肚病。疥病疱病。癩病癬病。如是等病。悉不著身。不為厭禱蠱毒呪詛著身。無橫災死。臥安覺安。於其夢中。見百千佛剎。及見諸佛并諸菩薩圍繞。臨命終時。心不散亂。一切諸佛現前安慰。又一切傍生鹿鳥。蚊蝱飛蛾螻蟻。乃至胎卵濕化諸有情等。聞此陀羅尼名者。或身觸者。或影中過者。決定當得無上菩提。又人於高山頂上。誦此陀羅尼者。盡眼所見處。一切眾生。皆得滅除一切罪業(廣如經說)。
○功德寶山陀羅尼。
南無佛陀(引)耶 南無達磨(引)耶 南無僧伽(引)耶 唵 悉帝護嚕嚕 悉都嚕 只利波(二合) 吉利婆(二合) 悉達哩 布嚕哩 娑嚩(二合)(引)訶(引)(○護亦作胡。都亦作度。只亦作遮。波亦作婆。哩亦作尼去聲)
大集經云。若人誦此呪一遍。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又如轉大藏六十萬五千四百遍。造罪過十剎土。入阿鼻大地獄受罪。劫盡更生。念此呪一遍。其罪皆得消滅。不入地獄。命終決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見阿彌陀佛。上品上生。
造罪過十剎土者。謂造罪過於十世界微塵也。劫盡更生者。謂此娑婆世界壞時。其罪未畢。即寄往他方世界地獄中。此界成[A49]已。復移其人迴此方地獄中受苦也。
○三字總持真言
唵啞吽(啞亦作阿)(此是梵書唵啞吽字)
瑜伽大教王經云。唵字是大遍照如來。(即毗盧遮那佛)啞字是無量壽如來。(即阿彌陀佛)吽字是阿閦如來(即不動佛)。
如來因住多年修道。不得菩提。後習此觀。於初夜分。便成正覺。謂唵字具含無量法門。是一切真言之母。一切如來皆因觀想此字。而得成佛。阿字是毗盧佛身。亦是法界。亦是菩提心。若人想念。能生無量功德。吽字總攝金剛部。一切真言。是金剛部主身。亦是三解脫門若常想念。能除一切罪障。成就一切功德。
諸教決定名義論云。吽字即法身。阿字即報身。唵字即化身。如是三字。攝此三身。彼分別說。三乘解脫道。是為正說因。所有聲聞緣覺。及一切智智。由是出現。說一切法。即彼三字。亦是金剛三業。如實安住。所謂唵(引)阿(引)吽。(引)此中唵字。是名金剛身業。阿(引)字金剛語業。吽字金剛心業。又復吽字而為心智。覺了一切法。如上所說。一切文字。當知皆從盎阿(引)吽三字所生。由是諸法。起種種相。今當分別。彼一切法。皆與盎阿(引)二字。初後相攝。此中吽字。出生一切。於三界中。出現眾色。所有天。人。龍。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乾闥婆。成就持明天。吉祥天。辯才天。烏摩天。帝釋天。梵王天。那羅延天。大自在天。如是等天。及天后。所有一切有情界中。男子女人。乃至諸佛菩薩等。皆從此吽字出生變化。彼一一心住此字相。若心想此字時。當住虗空。出生無礙。所謂三界心。同此一心入。入是心[A50]已。此得名為現證菩提。當知此心。無等無取。無著無住。無表無相。是即虗空平等。一切智。無所得。相應。無自無他。相應正行。世間所有旃陀羅等。最下族類。彼等諸行。乃至傍生等類。彼所行行。種種差別。如是諸行。雖復差別。皆亦不離一切智智。相應正行(云云)。
成佛儀軌頌云。
大佛頂陀羅尼經言。設有眾生。於散亂心。口持神呪。尚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常隨侍護此人。縱令魔王。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山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諸金剛眾。而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A51]已上修持悲敬諸真言等。若不能各各誦持書寫者。一切所作。悉用準提真言亦得。以準提真言。似如意珠。若持誦行人。處處用之。皆得成就也。上言誦持真言能滅五逆。十惡四重罪者。須知罪有性遮。懺具事理。性則無論受戒與不受戒。作便是罪。遮謂曾受佛戒。故心毀犯。事須披陳發露。禮佛名經。行方等儀。能伏業本。理謂專觀實相。達罪性空。滅業根源。此諸真言神呪。若能依法誦持。即事理雙運。業本罪源並消。若犯禁戒。準律說悔。加以神呪。則事理兼備。性遮齊遣。不可纔聞神呪功力。便乃違犯禁戒。不依律懺。遮罪猶存。或托真言儀軌。數造眾過。譬如愚人。恃王勢力。廣作諸惡。禍終滅頂。業心不斷。罪實難除。必使身心俱捐。方得罪滅如日消霜矣。
○數珠功德法
夫數珠者。記心之奇術。積功之初基。持之者成德。戴之者滅垢。世出世果莫不由斯。如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云。爾時毗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言。善哉善哉。為諸修真言行菩薩者。說諸儀軌。哀愍未來諸有情等。說念珠功德勝利。由聞如是妙意趣故。速證悉地。時金剛薩埵菩薩。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今為說之。爾時金剛薩埵菩薩。而說偈言。
三部念誦持數珠手印相。今當分別。如蘇悉地供養法云。以右手大指。捻無名指頭。直舒中指。小指微屈。以頭指著中指上節側。此通三部執數珠印。其蓮華部執珠印。以右手大指。捻中指頭。餘三指直舒。左手亦然。其金剛部執珠印。以右手作拳。展直大指。捻頭指。左手亦然。持明藏儀軌經云。用童女合線。以二十一合成條穿珠。或持誦時。以大拇指[A52]掐一珠。一誦真言。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下(終)
音釋
音壑。
𭘻音諍。張開畵繒也。
縠音斛。紡絲織之。細如霧。一名方空。言其紗薄如空也。
那由他此云萬億。
拔折羅此云金剛即金剛杵。
棓同棒。
部多鬼也。
淨居天子色界第四禪。共有九天。上五天。名五淨居天也。
瘻音閭。痀瘻。曲脊病。
必舍左此云啖精氣。謂噉人。及五穀之精氣。
殑伽河舊云恒河。
三障一煩惱障。二業障。三報障。
五悔法一禮佛。二懺悔。三隨喜。四勸請。五發願。餘經或不以禮佛為五。以迴向足五。元迴向即兼發願。若本經初入道場時。令發願。持誦畢。乃兼迴向。意謂以現所修真言功德。迴向三處也。或有以隨喜在勸請後。謂先懺滌身器。次欣法雨。後攝他同[A53]己迴向三處。若勸請在隨喜後。以隨喜是懺悔中別義。事勢相連。故先明之。平等廣大。方堪聞法也。大金光明經云。有四種重業。難可滅除。一者於諸菩薩律儀。犯極重罪。二者於大乘經。心生誹謗。三者於自善根。不能增長。四者貪著三有。無出離心。有四對治。能滅四罪。一者於十方佛。至心親近。說一切罪。二者為一切眾生。勸請諸佛說深妙法。三者隨喜一切眾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善根。悉皆迴向無上菩提。如是隨喜。當德無量功德之聚如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皆成阿羅漢。有人盡其形壽。以上妙四事供養。不及隨喜功德十分之一。其勸請所得功德。假使人以滿恒河沙數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所[1]德功德。其勸請功德。亦勝於彼。云云。
䟦鞞揭切。
數珠一百八表除一百八煩惱。謂九十八使。更加十纏。是也。
儗偶起切音擬。
有清信士問曰。準提有懺法否。答曰。經云每入道場。先應禮佛。懺悔。隨喜。勸請。發願。此之五悔。即是懺法。無別有以為懺也。問曰。近見有云夢授懺儀。或云鏡中所現。復圖諸形像。今某甲未辯邪正。特請師決。答曰。若不與本經文合。皆是魔事。或持呪行人。不善作法。魔現佛像。菩薩像。種種異相。令行人生喜生怖。皆不足信。倘行人遇斯境者。觀其所現。不合經文。即當以無能勝呪印辟除之。魔遂不得便。問曰。鏡上可用梵書九字否。答曰。行者不能如法結壇。故以鏡為壇。元梵書。只宜想布於心月輪中。奚用書於鏡為。問曰。世云五月初十日。復云某月日。是準提菩薩誕晨。果否。答曰。準提乃法身菩薩。既不降生人間。何有誕耶。
校注
[0782001] 德疑得【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23 冊 No. 446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8-0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檀慧。即二小指。智譯云。種種莊嚴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華。又身著輕羅綽袖天衣。以綬帶繫腰。朝霞絡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七寶莊嚴。一一手上。著指環。都十八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