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楞伽經註

No. 321

[1]註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卷第一

[2]迦葉拘留孫  拘那含是我

一百一問以世間見現在釋迦與過去三佛有異將明化跡有殊而德體無二此會權[3]歸下四等廣明

何故說斷常  及與我無我

一百二問佛以何故說斷常及我無我

何不一切時  演說真實義

一百三問何故不說真實義邪

而復為眾生  分別說心量

一百四問復以何故說於心量

何因男女林  訶梨阿摩勒

一百五問世間果實何故不同有巨而味甘復有形如男女具如立世毗曇論明

雞羅及鐵圍  金剛等諸山

一百六問按梵李雞羅婆山及鐵圍金剛山等並以何差別此十山之數仙聖所居今略舉三意該餘七

無量寶莊嚴

一百七問此等諸山以何土石所致及眾寶而成

仙闥婆充滿

一百八問闥婆者諸天樂神之稱居在地上寶山之中若天須樂輙身現異相便即昇天作樂事訖還其本處以此闥婆及仙人等多止寶山故云充滿上四十八偈半並大慧所陳百八義問

無上世間解  聞彼所說偈  大乘諸度門
諸佛心第一

自下四十行偈佛牒上問明略答訶片及問有不周如來教問此之一行即結集生起謂佛聞前問意請大乘度門佛心勝義故云第一下三十九偈並佛之所說

善哉善哉問

此上所問含諸佛心義在益既弘故斯重讚

大慧善諦聽

將示深義故先飭聽

我今當次第  如汝所問說

次明許說觀下文非次何故兩處言次第邪夫生為念本下既牒生即不生此義之次也亦欲片問非次

生及與不生  涅槃空剎那

初句舉生即不生次句牒上之三問

趣至無自性

此句總答上問兼該上下趣即是心至即為境心境既無自性餘法准而可知

佛諸波羅蜜  佛子與聲聞  緣覺諸外道
及與無色行  如是種種事

此牒佛與三乘能脩行人波羅蜜即所行之法諸外道謂人無色行即法此總舉內外人法及餘種種悉皆無性上之三行總明略答

須彌巨海山  洲渚剎土地

此下八行明牒問訶責此之二句牒上云何名為地

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脩羅

此牒上星宿日月天諸外道脩羅上問中無因而附出少類天耳

解脫自在通  力禪三摩提

牒上何因神通及自在三昧

滅及如意足  覺支及道品

上句初滅義牒四勤及四如意足覺支一句正牒上何因說覺支及與菩提分

諸禪定無量  諸陰身往來

上句義牒四禪四無量下句牒上眾生生諸趣

正受滅盡定  三昧起心說

牒上云何無色定滅正受明須彌巨海乃至滅定三昧並是牒問唯起心說以為略片

心意及與識  無我法有五

牒上云何名為藏意及識何等二無我兼義牒五法一門

自性想所想  及與現二見

義牒三性兼牒自性及與心云何作有見

乘及諸種性  金銀摩尼等

牒上云何三乘及種性誰生諸寶性等三問

一闡提大種  荒乱及一佛

牒上云何闡提國土乱何大牟尼等三問其大種因而附出

智爾𦦨得向  眾生有無有

牒上爾𦦨淨解脫脩行者二問其眾生有無有一句此即片辭明上之所問並是眾生有無二見

象馬諸禽獸  云何而捕取

牒上云何象馬鹿一問

譬因成悉檀  及與作所作

牒上悉檀及緣起何所生作所作二問

叢林迷惑通  心量不現有

牒上見癡惑一問其心量不現有一句即是片辭明上之所問但唯心量實無有法而可現也此該上下

諸地不相去  百變百無受

牒上何因度諸地及百變易百無受等二問

醫方工巧論  技術諸明處

牒上云何醫方論明處及技術等二問並心量耳有何現邪

諸山須彌地  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眾生
身各幾微塵

自下九行半以大慧問有不周佛教重問者略有二義一為遣物情外二以大慧上既言我名大慧通達大乘者且如妙高及四洲土地大海日月下中上身此等形量各用幾塵而成知其數不若不知者豈曰大乘又諸物既積微[1]


校注

[0091001] 插入首題 [0091002] 釋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偈文 [0091003] 歸下疑脫實字 [0092001] 所下佚失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