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圓覺經要解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要解下

△威德章顯示不定行證體用二初請問三初進問威儀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於是二字躡前之語故諸章初皆云於是即從座起者從法空之體起悲濟之用[A1]己最勝之頂禮佛最尊之足右繞三匝隨順之義一體三寶也長跪者安危不易叉手者信解合體心境交參權實合也

二正詞句三初慶前

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覺心煥發故曰光明一念頓悟即是圓覺何藉劬勞肯綮修證也

二請後二初舉喻立理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城喻圓覺門喻行門前說觀行理趣分明今復諮詢忽涉異分故先立理請更投機

二正請行法

惟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

方便漸次問所修之行總有幾種能修行人有幾等惟願慈悲為說方便

三顯益

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三三展䖍誠

作是語[A2]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二佛答三初讚許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二受旨

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三正答二初長行四初指體標行二初指體開解

善男子無上玅覺徧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

無上玅覺性德之體真妄同依徧諸十方出生如來體量周含諸佛同證與一切法同體平等以理融行行無不周體德徧具無非圓覺

二標行舉數

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脩性差別當有三種

性德之行隨根修入根既多種法亦無窮病有千源藥生多品然覈論性德三諦天然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中諦者玅一切法至三即一至一即三處凡為三因在聖為三德天台謂之即空假中此經則以靜幻寂而為行相也

二正明行相三初奢摩他三初標解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發心修行欲趣佛果先須了悟淨圓覺心以為行本依本而修方為玅行膏明相賴目足更資故下標本皆同此矣

二釋行二初修觀破障

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

念境也覺觀也若以三觀對破三惑此當空觀發一切智則客塵煩惱體是見思假破塵沙中破無明若凖次章單修靜行故曰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既云究竟涅槃合是三德祕藏以證驗修必一觀而三觀三惑一體而破之也

二行成顯德

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

由離根境內心自閑寂靜清虗輕安調暢喧塵永息麤重長袪十方諸如來心於中顯現者此明感應眾生圓明性體與佛無殊但以妄情凡聖似隔今身心相盡妄念不生圓覺玅心凡聖交徹理實而言我之身心亦能徧觀十方佛中今但約入觀者為主故云諸佛於中顯現

三結名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此翻云止定之異名寂靜義也謂於染淨等境心不妄緣故寂靜是顯相止是釋名此既修止三皆名觀者此宗必具理事定慧皆無障礙故約止而修觀也

三摩鉢提三初標解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二釋行三

初正示修發

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

覺知根塵幻化不實識與根塵各無自性故名幻化諸幻即幻智也幻者即根本無明是能幻之者及除幻者依如幻始覺力分覺根本不覺變化等者隨機應化說法開示如幻眾生根塵即消自他無二故能內發同體大悲悲從定起非其愛見故輕安暢適也

二重明離相

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

一切菩薩等復牒所彼觀下正明離相非同幻故者約智忘境非同幻觀等能照亦寂謂非同幻境之觀亦皆是幻能所俱遣藥病兩忘故云幻相永滅矣

三總結舉喻

是諸菩薩所圓玅行如土長苗

土喻性德苗喻觀行增進如土長苗成熟收子之時苗土一齊俱棄心土喻幻法苗喻幻智今謂經喻生長何以滅義消之耶

三結名

此方便者名三摩鉢提

亦名三摩鉢底此云等至等持之中能至聖位故圓覺章云三摩正憶持也

三禪那三初標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二釋行二

初明不相礙

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于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

禪觀之初覺明諸礙身心能所畢竟常然不取幻寂逈超絕待相在塵域如器中鍠音韻出外無知覺明至永得超礙無礙境如彼擊鐘其聲鍠然周徧法界受用世界了之身心生死涅槃不相留礙正顯雙遮二邊中道了義之玅觀也是以如器中鍠統攝萬行不取幻化及諸靜相隨順世界了然無礙唯佛極證本具之法故云如器中鍠等

二重明離相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玅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

寂滅即中諦之體菩薩住此故曰輕安妙覺隨順此非息動之寂[A3]已而滅正是雙遮之體禪那之玅觀也

三結名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此云靜慮正是中諦之本直作中觀釋之

三總結彰圓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此三法門皆依悟淨圓覺而起觀行觀行亦皆趣入圓覺始終不離故云親近隨順佛及菩薩同證同修隨機隨事往相各異或多人同修一門或一人具修多行然必皆依此三種事業或具修三或單或複具如二十五輪之所明也

四較量顯勝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偏小屬權圓乘稱性日月爝火焉得與齊也

二偈頌二初標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二正頌三初頌標指

威德汝當知  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
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  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

二頌行相

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相  如幻三摩提
如苗漸增長  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

三頌總結

三種玅法門  皆是覺隨順  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  因此得成佛  三事圓證故
名究竟涅槃

△辯音章明不定相上三法門約機偏好次第漸修一念圓修或單或複前後更互故曰不定行雖然不定解必依圓分二

初請問三初進問威儀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陳詞句三初慶前所聞

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

二問機修習

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

前說三觀然雖行相分明未審菩薩所修為一人具三為三人各一為前後為次第

三申請問三

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

三三展䖍誠

作是語[A4]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二佛答三初讚許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二受旨

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三正答二初長行三初敘意標數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圓覺無修明所依本依未覺者明諸輪意輪者摧輾之義能摧惑障令正智轉是以依於未覺幻力修習者故有悟淨圓覺智德之行也

初三輪單修初靜行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二十五輪皆有標列然由靜心之力覺身心空瞥念尚無煩惱何縛故生死無據涅槃究竟矣

二幻行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玅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鉢提

雖變化種種作用修合觀心所照玅假亦可以自慈力名為佛力陀羅尼者中道總持圓覺了義之異名耳故前文云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

三寂行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滅者絕待也獨者不假諸行而絕對待但與心相應煩惱是無便證實相也今每觀之中長科七段每輪辨其先後牒其觀名今恐文繁各舉一號前初云靜觀次云幻觀後云寂觀寂與靜殊前以具辨文三初七輪靜觀為首兼於幻寂中七輪幻觀為首兼於靜寂後七輪寂觀為首兼於靜幻初中後輪共二十一觀依文分列于後

一運舟兼齊觀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菩薩離塵修定而運慧舟以化物兼之先取至靜而為標首以運慧舟兼修靜幻也

二湛海澄空觀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湛海則波瀾不動澄空而水性清明先以靜慧為標次後而修至寂見思二惑止也

三摩醯三目觀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鉢提後修禪那

三觀次第如摩醯首羅三目應之以靜幻寂為標故先靜次幻後寂也

四三點齊修觀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A5]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鉢提

三點是梵書伊字意修靜行禪力所加煩惱斷盡後起幻力度諸眾生含二利也

五品字雙明觀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鉢提禪那

上單一口以至靜力先斷煩惱後起雙明幻寂齊修如下二口建立世界度諸眾生

六獨足雙頭觀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鉢提後修禪那

白澤圖中山精頭如鼓生二面目前後俱見此喻靜幻雙照二利齊運獨足如單禪

七果落華敷觀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鉢提

以寂靜之樹結涅槃之玅果復以幻觀入有情界度生無量同得玅果普皆饒益也

一先文後武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後修奢摩他

武王伐紂後鑄戈戟為農器喻此菩薩以先變化用功之後復入靜觀故先幻後靜

二成功退職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後修禪那

發心利生接物即是成功契世修寂滅行名為退職是以初幻而後修寂滅也

三幻師解術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先起變化術法後歸本體空寂故云解術

四神龍隱海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起幻術如神龍布雲雨歸本體入靜隱海故

五龍樹通真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先起假幻後歸空寂如龍樹初行幻術廣化邪徒後習真乘自他皆成聖果

六商那示相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鉢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商那和修即優波毱多之師先以神力示相降伏毱多[1]多乃慢心後即入定歸寂也是以雖化眾生不生於化其化大焉

七大通宴默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齊修三摩鉢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大通如來先以化用利物後歸宴默寂靜

一寶明空海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寶明是智慧空海即大定今靈心觀即本覺明如寶明也

二虗空玅用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鉢提

圓覺體性猶如虗空而起玅用應化無窮

三舜若呈神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舜若多神即虗空性忽遇日光暎之蹔現

四飲光歸定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鉢提後修奢摩他

大迦葉先證本體次起神通後入定故

五多寶呈通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鉢提

多寶佛成道之後於寶塔中發起法華如靜幻無礙故

六下方騰化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法華會上六萬恒沙菩薩從下方而現故

七帝青含變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鉢提後修奢摩他

帝青之寶含融物像對則隨應應而還空如靈心觀成含德用應緣起幻而復安靜

後有一輪如意圓修三觀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圓修玅觀造境即中故云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者夫以三軌三一往而然也實則一可以軌三也三可以軌一也離一無三也離三無一也三一俱忘奢摩他也一三圓融三摩鉢提也遮照一心即禪那也是則全心即境也全境即心也即心入無際之境即境入難思之心心境雙銷圓明一塊此乃如來開示了義之旨圓修三種之楷模也

三總結勸修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開示修習法式梵行戒也寂靜定也[2]性慧也具戒定慧心在一門如是修行必定成佛內心寂靜外境俱捐懺悔求哀三七日中[A6]已彰懇禱書二十五輪名置道場中禮拜䖍誠精祈一行若自的樂一門隨便修習據根驗理必在於茲無力等閑輕於事相勝劣難分不能自決也

二偈頌二初標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二正頌三初頌敘意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二頌修習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
并法不隨順

如來者長行不言且據因行今具舉因果耳唯除頓覺人并法不隨順者此二長行亦無謂今明不定行證故約漸頓明二十五種若圓頓行證之人并於此法不信順者則不可言無不因此得成菩提故曰唯除等

三頌結勸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淨業章示我等四病二初請問三初進問威儀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A7]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陳詞句三初慶前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覩見調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廣說諸輪綺互於是覺性無差不思議事者如來因行也夫果德稱真約理可照因行治染體解是難今一念備知炳然齊現如琉璃缾盛多芥子故深慰矣

二合問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

因聞上章圓覺清淨本無修習故今請扣除染污者須約修德故性德本覺何染污之有也

三請答

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

三三展䖍誠

說是語[A8]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二佛答三初讚許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二受旨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三正答二初長行三初略示二初舉過正酧二初從妄生妄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虗妄體重執虗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無始妄想者無中橫計妄執我人故有眾生可憎而有壽命可慈當知真我本有迷之謂無妄我本無執之謂有由此故下十句初四句由迷起惑次二句由惑造業次二句由業招報後二句反於三道墮於二乘又始教中所說生滅四諦初六句集諦次二句苦諦次一句道諦後一句滅諦由此便生憎愛二境為實我體順我者愛違我者憎於虗妄體重執虗妄二妄生因感苦樂果故名道業成即受生來死去流轉厭流轉者息緣斷惑住涅槃者趣寂沉空背性成迷故有染污是以迷悶不入也

二障覺成迷

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正是前問云何使諸眾生迷悶不入故此答云非覺違拒然本覺元如迷情自隔故非覺違不容入也其能入者離念即覺亦非覺性挽之何故動念著有息念沉空也

二重覈妄本三初徵牒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超無明[A9]己主宰

動念既為背覺息念即合契真何以皆稱迷悶由有根本無明以為主宰故動是我動息是我息我人為主動息俱迷

二轉釋

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

出世而來未逢明師指教開明猶如生盲動乖佛慧身心皆是無明如人愛命不自斷也

三結過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人若愛我歡喜則順人若違我煩惱則憎以此計度滋養無明從始至今無由休息相續不斷將此求道畢竟不成

文為四初我相二初標顯麤執二初約法標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

於所學習忽悟自心我所證者者之一字正指現行見思之我體也

二約喻顯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弦急緩慢支體不調手足失度之狀安則忘身針艾疼楚則認我也譬修行者無證則[A10]有證則著故合云以是證取方現我體所以金屑雖貴落眼成塵是以下文云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二結指細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心證是如來下是所非但凡夫修時取證屬我乃至等覺後心二轉依號尚有我也

二人相二初麤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A11]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

學習既遣證理猶存故前者字正名人相不復認我豈作證心若存了悟同前非也

二細執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圓悟是能涅槃是所殫盡也既入地位除盡證理之執少存能盡之悟故成人相

三眾生相三初標示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覺前能悟悟是所覺悟既成所覺亦名能展轉無窮皆成能所能所及處皆是相待了此無定故離前非計所不及謂免諸過不覺此計是眾生相

二舉喻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

借世人語以為義勢顯眾生相非我非彼者以是眾生故非我也既云我是復非彼也非彼我故者非彼人之我

三結指

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了證者空則我不及了悟者空則人不及存有所了名眾生相者若不存有所了即無者字也

四壽命相二初正釋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覺前了見知覺未忘且云清淨存能照覺復若命根者字正指能覺之見一切業智所不自見者恐是凡聖所修業智不自見此能覺微念

二顯妄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消氷無別有氷知氷消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若心照見前諸妄想稱一切覺此覺未忘皆名塵垢以存能覺覺所覺故不離塵垢者只是染污之義正顯能覺是妄也湯喻能覺氷喻所覺所覺既盡能覺豈存故云無別有氷知氷消者若執有氷能知氷消若執有氷則同存我覺我覺前我相故云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二迷成法障三初存我失道三初標云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前法未生圓解終不能成圓教聖果博地凡夫故可知也正法末世者正宗佛法之末世也夫正法之時修則皆證末世之時人多取相今取證相則正法亦同末世若遇此法了達四病雖則末世還同正法也

二徵釋五初久修如何不證徵

何以故

劫數既多行又勤苦以何義故不證聖果

二認我取證非真釋

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世出世間無有一法不從我生故云一切賊若在外猶可隄防養之為兒如何檢護又知賊是賊賊無能為認之為兒寧免破敗

三取證如何妨道徵

何以故

外境猶可制禦藏識難以辨明故如來藏中功德之寶念念耗散認賊為子以此貧窮縱使認我取證何以便妨於道

四愛寂憎喧非解釋

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夫生死輪迴本由憎愛欲求解脫須盡二源起憎生死亦是我憎今愛涅槃還是法愛棄苦欣樂憎愛雖殊元是本習滯著修道佛果豈圓調伏心源即生死根因由著處似涅槃相此乃愛寂憎喧名不解脫

五何知證法非脫徵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法者寂滅法也二乘之人所證界外別惑故此徵云若愛生死許是繫縛今悟涅槃寂滅之法以何相知非解脫也文二

初標我未盡

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A12]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讚喜謗嗔驗我如實證必無我以無我故即無嗔喜如若非真我未盡也

二驗境

若復有人讚嘆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世界違順麤重易明唯就法門最難覺察但是所為違嗔恨彼順濟度此不知此心元是我執潛伏藏識種子現行遊戲諸根因對外境驗得內心我執猶堅潛藏相續

三總結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二說病為法二初有說法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因聞嗔喜是我妄計我空忘彼讚毀故云無毀我者然存我說法我猶未斷餘之三相未盡亦然文無人字為順句故

二說亦成病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未盡四相總名為病以病為法誠可憐愍帶病修行反益諸病

三以凡濫聖二初抑聖同[A13]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

如來解行離四句絕百非住相而修豈得成就如執醍醐同毒矣

二增上慢

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妬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未得於理未證於智謂得謂證增上慢人若自知不證而言證者則根本戒中成妄語罪夫聖人用心自他無二見他勝進法教流行念念歡喜必能隨順騐心如此即證悟不虗矣若自覺[A14]己衰他盛則嫉[A15]己盛他衰則喜縱令深解妙境但是心之所緣勿錯認之謂得謂證並由我愛故成障覺

三誡勸三初誡勿求悟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

此誡以心待悟也凡言悟者初無實法心言路絕強名悟耳若將心求悟則愈盛於迷故誡云無令又緣以心求悟遂於經論言句上解會故云唯益多聞殊不知解會分明底正是我人情識妄想故增長我見

二勸令加行

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諂曲嫉妬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

但當之言與上無令相應得未得者決徹大法斷未斷者直截知見貪嗔等對境忘情也如此操履豈可便認為道如來說云漸次成就求善知識者商人航海須假導師學者修行必資善友

三約失重示

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反顯不生憎愛即是如來大圓覺海故也

二偈頌二初標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二正頌三初頌略示

淨業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我愛
無始妄流轉

二頌廣釋

未除四種相  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於心
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  不能入覺城

法喻各有三義一了心性空眾惑不入如防外敵二見恒沙德萬行圓增如養人眾三道無不通如開門引攝

四頌勸誡

若能歸悟剎  先去貪嗔癡  法愛不存心
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
究竟非成就

剎是世界如入中國率土屬中蕃境亦爾若到悟境則法法屬悟迷境亦爾癡則長無偈有慢則長有偈無文影略也法愛者愛涅槃也我身憎愛之本所依既空能依何有悟剎我身皆長無偈有故也

△普覺章示作等四病二初請問三初進問威儀

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陳詞句二初慶前

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

二請後

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羣盲不墮邪見

如人有子病者偏憂菩薩大悲先哀末世賢聖隱伏正法將沉欲令廣益當來是故懸興此問又由前云求善知識不墮邪見今問求何人餘文皆顯令彼等明所為也

三三展䖍誠

作是語[A16]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二佛答三初讚許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善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聖道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二受旨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二正答二初長行五初答求人二初教擇師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心者簡餘乘也知識者善能知真識妄如病識藥欲修行者當求解正知見人深解法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了達諸法從本[A17]已來究竟平等性相如如住於實際是名真善知識心不住相者離凡夫煩惱及二乘滯寂雖現塵勞心清淨者染而無染也示諸過者以同事攝論云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雖壞行而不破見者是則人天真勝福田即得成就正等菩提

二勸成事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摶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方剎

不惜身命者如雪山捨身世尊尚然竭力精進何況為法四威儀中現清淨梵行乃至種種過患亦無憍慢夫菩薩應現權機難測但依法門莫疑其迹若復有師開示深義解破疑情于我有益可以盡心奉之摶財等者前舉身命之難此況身外之易摶者食也財謂錢帛譯者略也應云段食不起惡念由前無慢故也所以憍慢者起惡念隨生障覆自心法何得入心華等者覺心既明慧光開發觸向無染故曰心華稱體無邊照十方剎

二答依法三初標法離病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玅法應離四病

標以玅法釋依圓覺圓覺是所依法故此圓覺離于四病方可依也除病之義下自有答法病無要唯此四隨有其一不堪為教授師也蓋出醫王慈悲深至不令雜毒而混醍醐故也

二釋四病相二初徵

云何四病

指圓覺體性非造作如造作者可以契之若了覺性本圓不用興心求益不興益處即合覺心合覺心時即無諸妄無諸妄[A18]已所用相應但得妄盡即除諸病積土聚沙皆成佛道

二釋四初作病

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初句標名若復下辨相言者意言也彼圓覺下指體以破後句結明下三節同

二任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意云生死是空何更所斷涅槃本寂何假修求不厭不欣無起滅念又謂妄從他妄真任他真各稱其心何必改作前則驅馳覓佛此乃故縱身心設令善惡不拘即名無記之性行人至此溺水沉舟宜自驚懷勿霑斯病

三止病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止息世緣厭喧求靜者不能以性奪修並屬偏邪若行或得諸法無性之性非即覺性非止合故者前云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四滅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虗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夫覺體靈明不唯寂滅今滅惑住寂豈得相應是以作則三學六度名種種行任則生死涅槃本來空寂而無起滅止則息念亡懷滅則斷惑歸正豈為是病纔執此念欲求圓覺故皆為病作如是言欲求圓覺二句正是病之體也

三結示正邪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將前四行自驗其心隨落一門則知是病故言離者則知清淨然上四門皆是勸讚流通之說況前三觀具有斯文今為病論有其二意一者四中皆無觀慧二者但以率心偏住一行若能四皆通達不滯一門即此四中並皆入道故云但除其病不除其法病除法在即正觀也何四病之有哉

三答修行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虗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夫善知識度人作種種方便師徒心契法義方傳俯就物機相親相近愚者無智憍慢便生若復遠離應斷嗔恨初心修行須求依止身心平等彼我一如妙圓覺行由所進矣

四答除病二初指病源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

故知諸病秪由憎愛見自見他故不能久侍師宗但自生嗔憎愛隨有須斷種子則諸病自除

二示除法

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A19]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怨親平等故心無二心無二故即除增愛自他依正真妄諸法若圓觀者一切平等則諸法上憎愛皆盡亦復如是

五答發心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虗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彌勒佛言廣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者盡於虗空一切眾生廣大心也四生九類我皆令入究竟圓覺第一心也入無餘涅槃於圓覺中無取覺者常心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不顛倒心也若有我人等相即非菩薩諸佛因地皆發此心依此願修方成正覺

二偈頌二初標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二正頌缺頌除病文初頌求師

普覺汝當知  末世諸眾生  欲求善知識
應當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

二頌依法

法中除四病  謂作止任滅

三頌修行

親近無憍慢  遠離無嗔恨  見種種境界
心當生希有  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
戒根永清淨

如佛出世長無偈有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乃追頌求師中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之文今於事師起行中頌者經意互顯故

四頌發心

度一切眾生  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
當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見  證覺般涅槃

△圓覺章顯示方軌二初請問三初進問威儀

於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陳詞句二

初慶前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

二請後

世尊我等今者[A20]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為首唯願大悲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施大饒益

雖問滅後亦兼佛世故下答云若佛現在當正思惟安居者安置淨居即道場中加行也以何為首者問觀首之方便也

三三展䖍誠

作是語[A21]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二佛答三初讚許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二受旨

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三正答二初長行二初安居期限二初指前

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祕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A22]已說

滅後兼正像性謂種性即了因也伽藍翻眾園法會處也圓機菩薩不滯空閑種種施為作諸利益廣度羣品修學法事隨其閑暇分中則便思察三觀故云隨分思察

二正說四初要制三期

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

菩薩逢益即為遇緣且赴勝利道場克志加功以期聖果則三期皆是自行為簡利他故名他事定三期者過則情生疲厭少則功行未圓故以量克三期亦無別義然約三根配之有其二義一約障盡難易配長期下根中期中根下期上根安置淨期身心潔白事理稱可內外清淨對病設藥斯之謂歟

二道場修法

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號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

佛若在世無勞設像佛去世時設立形像託以存想如佛在日須達相非相是心是佛方得名為正憶持念莊嚴供具懸旛與華三七等者三期攝念夙障損除善根增長住於正念修攝其心對佛陳詞求哀懺悔

初教令依文二初標意

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

遇善境界者感應也即與信相應名善境界身心調暢輕利安和神清氣爽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念修攝其心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必定毗尼經云持聲聞戒破菩薩戒持菩薩戒破聲聞戒故不假徒眾

二作法律制安居二

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繫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繫徒眾

比丘梵語此含三義一怖魔二乞士三淨戒謂比丘尼尼女也優婆塞此云近事男優婆夷此云近事女謂親近三寶而承事故踞菩薩乘簡羊鹿車修寂滅行簡四諦行同入實相簡事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是會眾之處故圓覺則萬德之所依以八識海澄清流注體徧十方故名大圓鏡智身心安居者身即五識依色根得名心所緣故心即意識以五識取塵意識分別熏動心海波浪從生今六無分別前五不妄緣即二識永寂故名安居身安故即成所作智心安故即玅觀察智平等性智者此以惑八大相應而起妄計賴耶為自內我於平等理中起不平等見今既所緣性寂能緣亦如如性皆同故平等矣

三休期

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七日隨往無礙

道場三期[A23]已滿小乘夏限未終以本非小權設方便隨往無礙

四誡勿妄取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三期所修不出三觀彼所聞者前明內發寂靜輕安大悲

初三觀方便二初列示二初觀至靜二初正釋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徧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

奢摩他至靜超動靜二相圓覺顯現亦復如是列于靜也先靜即是體是定次覺即是慧是用初觀成不見自身之相名一身以身靜故當體是覺名一身覺世界亦然今知眾生念者世界既全成覺眾生全在覺中故所起念無不了達如大圓鏡隨機應現亦復然也

二誡妄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由靜心力覺身心空生滅無據涅槃究竟矣

二三摩憶持二初正釋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鉢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1]世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

憶想有二意一乞垂加被二欲效修行三摩鉢提從憶想入發四弘誓自熏成種故以云如幻三摩提如苗漸增長

二誡妄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此觀如幻尚不可著況外境界有何取向哉

三禪那數息二初正釋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劑頭數如是周徧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覩所受用物

修禪那者從數息門入心中下功用也此有二意一者先用數息觀門對治諸覺直至玅觀然修有六一數二息三止四觀五還六靜次第隨便了知生住異滅等相經無異字順文句也義必合有何也十信覺滅相三賢覺異相十地覺住相位滿覺生相故云動念具息心無初相言初相者即無念無念者了知生住異滅乃至皆無自性本來平等同一覺故正當雙遮之妙觀也

二誡妄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滅幻者遮假豈不遮空既雙遮入中一即具三彌為可信矣

三總結

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前問三種淨觀以何為首故具答[A24]已結云是名等也即知前段三觀論雖具釋相趣入方便是此所期方便有二應以上文攝念之前禮懺為遠方便以今三觀初首為近方便

二利鈍修習二初利根徧修

若諸眾生徧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

如來本所示現度生勸物修習今三觀既備則萬行[A25]已圓故就此人本覺離念名佛出世

二鈍根隨學

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妬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

根鈍障重故加懺悔發願而隨學之若夙世無有善根惟願諸佛加被我等

二偈頌二初標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二正頌六初頌三期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求無上道
先當結三期

二頌修法

懺悔無始業  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

此下缺頌遇夏安期

三頌誡妄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四頌方便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

五頌徧修

若能勤修習  是名佛出世

六頌隨學

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懺  無始一切罪
諸障若消滅  佛境便現前

△大科法義[1]也周欲使廣益他方遠霑末世流傳通泰展轉無窮

賢善首請問三初進問威儀

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陳詞句二初慶前

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

近慶道場遠該一部

二正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

流布此教至於何地者若人於此經教供養書寫受持讀誦解說思修如是分布流傳此教似問至何方所考後答文意在奉持

三三展䖍誠

作是語[A26]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二如來垂答三初讚許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所問略提其二

二受旨

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三正答二初總歎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

此有四義前三約人歎謂諸佛說如來守護菩薩歸依而約法歎經之眼目者以窮推迷本照徹覺源理貫羣經義無不盡于此若解諸教煥然若不了之焉知正道十二部經者長行重頌并受記孤起無問而自說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俱成十二部名廣如大論三十七

二別答五初答名字奉持

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祕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是經五名唯教行理第二約教第三顯行餘皆名理前二如上總題并文殊章[A27]已釋祕密中道三昧統攝萬行故名為王決定境界唯佛極證如來藏自性本具諸法故云差別無差之差也佛敕斯旨汝當奉持

二答至於何地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顯示如來境界者蓋進道最初要信自心即佛惟佛即心曠大劫來本來成就更不再成前輩達士皆於一念未萌一音未吐[A28]已前兩肩荷負直前一往故云能盡宣說若菩薩眾生修行漸次必須正信決定了悟至於佛地是以心非玅悟而莫圓玅悟非情盡而不了情非決定而莫忘決定非正信而不立故前後互顯總答圓覺了義

三答得何功德二初舉教攝機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羣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蝱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漸修者教既是頓乃解圓而行漸也如二十五輪最後圓修即頓餘皆屬漸不讓小流者如百川會海咸失本名喻教之獨圓不兼偏小蚊蝱故海不讓水積小成大也

二較量顯勝三初舉施寶聞名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世珍盈滿皆是有漏之資玅法無窮必證菩提之果三千世界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二約證小較宣說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圓覺法門究竟了義小大權實此較天殊偈有四句二句文句義句若約文句則兩句為半偈若約義句即一切法本來空寂是為半偈顯空不空方為全偈

三明聞信宿因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上但聞名今信不惑能信一切法即大圓覺豈小緣哉若非無量劫深種善根聞此教法永不退轉直至菩提

四答護持經人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前文請問云何護持經人流布等今答護持末世修行人者使其捨惡以從善忘善以合道捨邪以歸正忘正以會心未越念而三有空不勤塵而魔界盡復歸本際洞徹根源方便之權無不了義至於善惡邪正會歸一體觀根設教普利羣機信手拈來無非玅用隨眾生願報佛祖恩手眼通身一機不露熾然作用一物不為撤手去來了無拘束是謂護持流布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之本旨也重頌此義而宣偈曰

是經諸佛說  如來守護持  十二部眼目
名為大方廣  圓覺陀羅尼  顯如來境界
歸依增進者  必至於佛地  如百川海納
飲者皆充滿  假使積七寶  滿大千布施
不如聞此經  若化河沙眾  皆得阿羅漢
不如聞半偈  汝等末世眾  護持盡宣說
一圓一切圓  一覺一切覺

五答大神稟命三初金剛眾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并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消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火首者頭有火𦦨故尼藍婆未[1]金剛者執持杵故露肩神初發心時常起大願常為力士護修行人其家者在家眾也凡發道心若有障難乃至多種災病今由神護一切皆除財寶豐足備道資緣常不乏少不乏少故進趣玅門不退屈矣

二天王眾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大梵王者即指初禪王娑婆世界主二十八天王總指三界須彌山王名帝釋護國天王等別顯四王所以標三種由梵與釋諸佛轉法輪時皆為[2]護世持國使災害不生故總列外而更明

三鬼王眾等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吉槃茶者亦云鳩槃茶食人精氣其疾如風變化稍多住於林野管諸鬼眾故號為王來至道場而為上首眷屬十萬一一若斯依附深山或居巖穴其形可畏通變極多不屬天人住居鬼趣不退屈者

五總結

佛說此經[A29]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結會既云八部驗上同聞不獨菩薩又天龍等必內證法性外現此形亦是戒緩乘急皆大歡喜信受者結聞有三義奉行一清淨不染世出世法故二所說清淨以如實體故三得果清淨即說益也令末世等一切眾生皆悉得聞因行之中無不成佛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要解下(終)

No. 260-B 刻圓覺經要解後序

古德云所起之因既的所期之果必親所操之志惟真則其所詣之地不期寔而寔矣昔世尊諦觀三界諸微塵剎眾生無一剎那而不受生無一剎那而不變滅浩浩乎不可以數計也而況妄情起滅剎那不住生死之理由是如來哀憫末世於大寂定中隨十二大士問答之本懷為轉法輪故立題名曰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夫圓非色像不可得而見有見非圓覺非境緣不可得而及可及非覺圓乎不可見而見之覺乎不可及而及矣其不可見之圓廓爾無像不可及之覺洞然絕踪無像之圓體之莫非神悟罔及之覺混之必欲心開然謂雖妄之謂圓圓之所詣之謂覺謂妄者何以迷自心故見聞覺知皆妄也謂真者何以悟自心故明暗色空皆真也真無定體悟之即圓妄絕正形迷之則著全波即水了之妄外無真全水即波畢竟真中絕妄是以羣波共水眾器同金理體元齊事相非一似與本來具足少林直指之道覿體相反不然爾徒見其言下知歸機芥領止之易而不知其銷鎔金鑛之難歷於夙昔之因以致今生之易苟不知難而欲知易猶認鑛為金無以異也當知妄依真而起妄真由妄而顯真真非妄而真不自居妄非真而妄無所倚妄因不立真理何存則如來所說圓覺者即非圓覺是名圓覺是以圓不立而圓存覺無形而覺徧故云大圓滿覺

寂正述

刻圓覺經要解後序終


校注

[0563001] 多乃疑弟子 [0563002] 性疑惟 [0570001] 世下經有界字 [0571001] 也疑已 [0572001] 祥疑詳 [0572002] 主上疑脫請字
[A1] 己【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已【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禮【CB】禪【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己【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己【CB】巳【卍續】
[A13] 己【CB】巳【卍續】
[A14] 己【CB】巳【卍續】
[A15] 己【CB】巳【卍續】
[A16] 已【CB】巳【卍續】
[A17] 已【CB】巳【卍續】
[A18] 已【CB】巳【卍續】
[A19] 己【CB】巳【卍續】
[A20] 已【CB】巳【卍續】
[A21] 已【CB】巳【卍續】
[A22] 已【CB】巳【卍續】
[A23] 已【CB】巳【卍續】
[A24] 已【CB】巳【卍續】
[A25] 已【CB】巳【卍續】
[A26] 已【CB】巳【卍續】
[A27] 已【CB】巳【卍續】
[A28] 已【CB】巳【卍續】
[A29] 已【CB】巳【卍續】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