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卷中
佛說阿彌陀經(一名小無量壽經。後秦羅什法師譯。宗嘉元年。求那跋陀羅重譯。名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波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㝹樓駄。如是等諸大弟子。并諸菩薩摩訶薩。文[A1]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曰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瑠璃頗梨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頗梨車𤦲赤珠馬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而雨曼陀羅花。其國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鵠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趣。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亦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說。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A2]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等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阻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花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花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佛說此經已。舍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眾等每誦經了。即第二會念佛一兩會。即誦後寶鳥相好二讚。應知。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
那(上)謨菩(上)陀夜(藥可反下同)那(上)謨馱囉(上)摩夜那(上)謨僧伽夜那(上)摩阿(上)弭多婆(上)夜跢(丁可反下同)他伽(上)多夜阿(上)囉訶(上)羝三藐三菩(上)陀夜跢姪(地也反下同)他阿(上)弭唎(上)羝阿(上)弭唎都婆鼙(菩迷反下同)阿弭(上)唎跢三婆(上)鼙阿(上)弭唎跢鼻(菩弭反)迦囒羝伽弭儞伽(上)伽(上)那(上)稽(居移反)鼙底(者儞反)迦(上)嚟婆(上)囉(上)皤波跛叉(楚我反)焰迦嚟(一切惡業盡)娑訶
呪中諸口傍字皆依本音轉。舌言之無口者。依字讀之。右呪先已翻出流行。於晨朝楊枝淨口。散花燒香。佛像前𧿟跪合掌。日誦二七。若三七遍。滅四重五逆等罪。現身不為諸橫所惱。命終生無量壽國。永離女身。今更勘梵本。并對問婆羅門僧毘尼佛陀僧伽等。知此呪威力不可思議云。旦暮午時。各誦一百八遍。滅四重五逆。拔一切罪根。得生西方。若能精誠誦滿二十萬遍。則菩提牙生。證不退轉。滿三十萬遍。則面見阿彌陀佛。決定得生安樂淨土。此陀羅尼及功德能作法事時。不須誦之。
又往生西方記驗。此傳作法事時不在誦限知之。
昔長安叡法師。慧崇。僧顯。慧通。近至後周實禪師。西河鸞法師等。數百人。並生西方。綽禪師等。因鸞法師。得生西方。各率有緣。專修淨土之業。綽禪師又撰西方記驗。名安樂集流行。又晉朝遠法師。入盧山三十年不出。乃命同志白黑百有二十三人。立誓期於西方。鑿山銘願。至陳天嘉年。盧山珍禪師。於坐時見人乘船往西方。乃求附載。報云。法師未誦阿彌陀經。不得去也。因即誦此經應二萬遍。未終四七日前四。更有神人。從西方送一白銀臺來。空中明過於日。告云。法師壽終。當乘此往生阿彌陀佛國。故來相示。令知定生。臨命終時。白黑咸聞異香數日。其夜峯頂寺咸見一谷中有數十炬火。大如車輪。尋驗古今往西方者非一。多見化佛徒眾來迎。靈瑞如傳不可繁錄。因珍禪師於此經有驗故略述。此以悟來喆助往生之志耳。
寶鳥讚(依阿彌陀經)
眾等誦彌陀經了。即誦寶鳥讚。誦諸讚了發願。具在讚後即散。
第八讚佛得益門 難曰。如說修行。理實明矣。仰信專行。今讚佛之時。有何益焉。答曰。利益無邊。說不可盡。略而言之。旦諸佛世尊名聞滿十方。饒益眾生。稱歎無窮盡。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何旨。寔由過去為凡夫時。以身意口業讚佛。及眾生不毀於他人由斯讚功德。今速成佛道。還令眾生恭敬尊重而讚嘆。故佛本行經云。釋迦菩薩翹一足。讚歎底沙佛故。讚曰。
說此讚。讚彼佛已。超彌勒九劫。速得成佛。是知。讚佛功德。豈可稱量。更有讚佛得益。具在諸經。今之四眾。若讚佛時。現世為人恭敬仰瞻。命終之時佛來迎接。定生極樂世界。身真金色。舌相廣長。詞辯縱橫。得無礙智。世界莊嚴。盡皆七寶。名聞廣大。普遍十方。一切眾生。無不尊重讚歎。何以故。由今讚佛。得生佛家。速成佛故。因感果故。智者當知 白諸眾等。此後諸讚。隨此彌陀觀經一期法事竟。就此諸讚之中。有文長者。行人臨時不得多誦。文少者即誦徹。文長者略之。大意如此。正作法事之時。不得盡誦經讚寶鳥相好兩讚。二經之後各為初首已空淨土樂讚。誦彌陀經及諸讚了。即誦此讚。誦此讚竟。即誦導和上禮讚。發願即散。六根讚誦觀經及諸讚了。即誦此讚。誦此讚竟。即誦琮法師禮讚發願即散。平誦亦得。若中間諸讚。任意臨時取捨用之得耳。眾等已後每誦一讚竟。即念佛三五十口。應知。
觀經十六觀讚(依觀經各誦少多)
阿彌陀經讚(依阿彌陀經)
維摩讚(依維摩經)
涅槃讚(依涅槃經亦大會時亡者處誦)
般舟讚(依般舟三昧經大會時及亡者處誦)
道場讚
無量壽佛讚(依無量壽經通一切處誦得)
觀世音讚(依觀世音經通一切處誦得)
大勢至菩薩讚(上念了即誦依無量壽觀經)
出家樂讚(依出家功德經通一切處誦)
淨土樂讚(依稱讚淨土經亦通一切處誦)
請觀世音菩薩讚(依瑜伽論)
迦摩那目佉 迦摩那母者娜(子也) 迦摩者那 迦摩那阿悉多 迦摩那佉 牟(平)禰(引) 迦摩那 迦摩那(上聲引) 即念觀世音菩薩(依大般若經通一切處誦)
六根讚(依大般若經通一切處誦)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難識努力急急斷狐疑修福。
(眾等誦觀經諸讚念佛竟。即誦此琮法師導和上淨土禮讚。誦禮讚竟。即誦後發願文便散)。
一切恭敬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歸西方讚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歸去來。
願共諸眾往生生安樂國。
西方禮讚文
一切恭敬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歸西方讚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歸去來。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第九化生利物門 (此門但明生淨土當來證聖果已。化生利物意。不應誦今之法事禮讚竟。且須誦後第十門中天台迴向發願文。應知)
前之八門是因。此第九門是果。猶前修因必招其果。為修因時。不惜身命。勇猛精進。念佛誦經。稱讚大乘。願生淨土。臨終一念。彼佛來迎。剎那之間。往生彼國。到彼國已。具六神通。即悟無生。而神遊自在隨根廣運。化導群情。皆令疾證菩提。咸歸解脫者耳。即是化生門竟。
第十迴向發願門 行人既此世界。當來修行作佛事竟。所有一念善根。不唯自利。皆等法界。願共有之。迴向菩提正真覺道。先標此意。念誦禮讚了。即誦天台迴向。發願云 向來念誦無量勝因。散霑法界。同得上品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獲六神通。遊歷十方。奉事諸佛。常聞無上大乘正法。修行普賢無量行願福慧資糧。疾得圓滿速成無上正等菩提。法界怨親。同斯願海。至心發願已。歸命頂禮西方阿彌陀佛(即唱隨意便散)。
上來十段不同。總明一期淨土五會念佛經讚法事觀行儀竟。幸諸道者。見而詳之。發菩提心。深厭生死。當觀無常。念念不住。速起速滅。甚可怖畏。故淨名曰。諸人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是身如聚沫。不可撮磨。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是身如草木瓦礫。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畢歸磨滅。是身為災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無常經云。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者。假使妙高山。劫盡皆散壞。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吝。諸人者。是身既有如是眾多不善無利。何有智者。豈不厭焉。唯有依此淨土念佛教門。即能永離輪迴。長辭五濁。幸有緣者努力依行。畢命為期。同生淨國。
普勸現在未來諸眾等。上都南岳念誦音旨雖有稍殊。而根本體同不離念佛皆歸淨土。同見彌陀。更無別耳。但隨根逐時。化物以多方便。而接引之。非向聲中有別異意。但據經文。作觀念佛。或定或散。或高聲兼默念。但隨眾生心。稱念佛名者。盡得生淨土。成佛皆歸。一一亦不可得。無得無不得。是名中道觀。譬如一樹有多枝葉。形狀雖殊。不離一根而出故。華嚴經。眾生形相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三昧威神力故。演微妙淨法音。供養一切諸如來。既音聲無量。何妨五會念佛誦經種種音聲。皆為令諸眾生同生淨土。同得成佛。更有何別。眾等必須如是圓見修覺。慎勿互生毀謗。見有是非。若各互見是非。即當自滅佛法。命終必墮阿鼻。何由得生淨土。一切念佛之人。相見須如父母兄弟姊妹至親無別。深生歡喜。各慶不久。即當成佛。勿懷彼此之心。何以故。導和尚云。親中之親。無過念佛之人。和尚讚云。同行相親相策勵。畢命為期到佛前。若作是心。千即千生。萬即萬生。盡此一形。何處不超三界。願熟思之。慎而誡之。勿見互生毀謗耳。法照自惟。垢障深重。多劫沈淪。有少微因。遇斯淨教。悲喜交集。慶躍于懷。信自己身。與念佛眾。盡此殘生。定超苦海。捨最後凡身。得無上聖智。生死永斷。更有何憂。普勸未來一切四眾。但依此行。盡此一形。若不生彼國。疾成佛者。法照即願。舌根墮落。遍體生瘡。代為諸子。長處阿鼻。受苦無窮。誓捋此身以為念佛保證。今得斯法。欲報佛恩。遂輒搜約諸經。述斯法事。稱讚念佛淨土教門。普願速出愛河。俱登不退者矣。
深勸諸行人等。若寫此法事儀之時。皆須護淨好紙真書。依經抄寫。如法裝潢。不得麁紙草書。此並是滅佛法之相。障生淨土。永劫沈淪。切須誡慎。何以故。此中有彌陀觀經不應輕慢。應知此患願勿為之。即福利無邊。皆霑上品矣。
智者當知。此五會念佛誦經法事觀門。實非自意。比常祕密而不述之。今恐後世生疑。墮於惡道。聖教明說除同行。深信為利益故。如是之人乃可為說。為慜此故。今略明之。照以永泰二年四月十五日。於南岳彌陀臺。廣發弘願。唯為菩提。為諸眾生。更無所求。盡此一形。每夏九旬。常入般舟念佛道場。其夏以為初首。既發願竟。即入道場。勇猛虔誠。至第二七日夜。獨在此臺東北道場內。其夜三更。自作念言。只今現有十方諸佛淨妙國土諸菩薩眾。常聞無上甚深妙法。具大神通。度無量眾。而我不預斯事。莫不由我惡業罪障深重。不入聖流。不能廣度無邊眾生。甚自傷嘆。作是念時。不覺悲淚。哀聲念佛。正念佛時。有一境界。忽不見道場屋舍。唯見五色光明雲臺。彌滿法界。忽見一道金橋。從自面前。徹至西方極樂世界。須臾即至阿彌陀佛所。頭面作禮[A9]。阿彌陀佛歡喜微㗛。告法照言。我知汝心實欲至為利樂有情。無一自利。善哉善哉。能發斯願。我有妙法。無價珍寶。今付囑汝。今將此法寶。於閻浮提。廣行流布。普利天人無量眾生。遇斯法寶。皆得解脫。法照白佛言。有何妙法。唯願說之。唯願說之。佛言。有一無價梵音五會念佛法門。正興彼濁惡世。今時末法一切眾生。機感相應。聞汝暫念。皆悉發心。如是無量壽經。說寶樹五音聲。即斯五會佛聲是。以是因緣。便能稱念佛名。報盡定生我國。汝等未來一切貧苦眾生。遇斯五會念佛無價寶珠。貧苦皆除。亦如病得藥。如渴得漿。如飢得食。如裸得衣。如闇遇明。如過海得船。如遇寶藏必獲安樂。何以故。彼諸眾生。遇斯法寶。便能念佛。即此一生。定超苦海。登不退轉。速具六波羅蜜一切種智。疾得成佛。受勝快樂。亦復如是。言訖。彼佛國界。佛菩薩眾。水鳥樹林。皆悉五會念佛誦經。法照粗記少分。而白佛言。今蒙世尊加被。付囑此法。若有疑心。不依行者。永劫沈淪。不生淨土。若依行之已後。未審一切眾生見聞之者。發菩提心。念佛名號不。入深禪定不。疾證菩提不。有大利益不。阿彌陀佛言。汝但依此五會念佛誦經之時。我此國土水鳥樹林。諸菩薩眾。無量音樂。於虛空中。一時俱和念佛之聲。令於一切之處人非人等。亦不勞汝。一一親自化之。但見聞者無不發心歡喜信受而便念佛。至命終時。我來迎接。決定有大利益。已後應知。言訖忽然還見自身。而在道場。覩斯境界。悲喜勇躍。依教念佛。自爾已來。迄至于今。果如先說。疑網悉除。願此世當來。常於惡世。以斯妙法。廣度眾生。咸登極樂。速得成佛。幸諸有緣。見聞之者。勿懷疑謗。必墮泥犁。
問曰。如前念佛法事。聖有明文。信矣。今此土像末凡夫。見佛之人。教在何證。答曰。自下當為廣引聖教。以明斯旨。即疑細必除故。觀經云。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苦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乃至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又云。有憶想者。必得成就。又華嚴經。念佛三昧必見佛。命終之後生佛前。又賢護經云。爾時賢護白佛言。我今欲得諮問心所疑。不審聽不。佛言。恣汝所問。
爾時賢護白佛言。云何住此佛剎 遍見十方諸佛。聽聞正法。非但未得六通。亦未得五通。亦未捨此世界身。亦未生彼諸佛國。唯住此土。見餘世界諸佛。悉聞宣說正法。一切聽受。如說修行。得大功德也。爾時世尊告賢護言。今有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若有修習如是三昧。當得成就諸功德。賢護白佛言。世尊。唯願說此菩薩現前三昧。令此世間天人。利益安樂。佛言。賢護。成就此三昧者。諸佛皆現在前。其心不捨。勝上智慧。度脫眾生。承事供給諸善知識。起諸佛想。賢護云。何為思惟諸佛現前三昧。佛言。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清淨持戒。獨處空閑思惟。阿彌陀如來。今在西方。去此百千億佛國。有世界。名曰安樂。今現在說法。是人觀察。了了分明。見阿彌陀佛。譬如夢中見種種事。是人悟已。念所夢見。為他廣說。賢護。善男子善女人。端坐專心。想彼阿彌陀如來相好威儀。如是大眾說法。一心不亂。或一日一夜。或七日七夜。如先所聞具足之。是人必見阿彌陀如來。賢護如人遠行。夢見本家。不知為晝[1]為。不知為內為外。是人爾時所有眼根牆壁山石。乃至幽闇不為礙也。
賢護三昧心無障礙。亦復如是。但在此世界中。積念薰修。久觀明利。故得見彼阿彌陀佛在菩薩會中。或見自身在彼聽法。聞已憶持。或時禮拜供養彼阿彌陀佛。是人出觀已。如所見聞。為他廣說。
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欲思惟諸佛現前三昧。於此世界中暫得聞彼阿彌陀名號。而心不亂。分明覩見阿彌陀佛。是為成就諸佛現前三昧。得見佛故。即問阿彌陀佛言。成就何法。得生此國。彌陀佛言。若人求生者。心常正念阿彌陀佛。便得生也。
賢護菩薩復白阿彌陀佛言。云何念佛。彌陀佛告言。汝欲正念佛者。當念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身真金色。放大光明。坐蓮華座。眾中說一切法本來不壞。是名正念諸佛現前三昧也。
賢護。若在家出家人。若從他聞。至心欲見。念念不亂。即見彼佛純金色。賢護。彼佛無來無去。唯心所作還見自心。若成就諸佛現前三昧者。欲見隨念即見。何以故。有三因緣。一者緣此念佛三昧。二者緣彼佛願力加持。三者善根純熟。具三因緣故。即見彼佛。不用多功。見已歡喜。
爾時賢護白佛言。我等於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末法沙門顛倒時。正法欲滅時。誹謗正法時。破壞正法持戒損減時。破戒增長時。正法損減時。非法增長時 眾生邪見時。能於如來所說妙三昧。界惟義理。為他廣說。心不知足。是故我聞佛說。未來世中。正法壞滅。悲哀泣淚。而白佛言。能於如來所說受持者。我皆攝護。令得增長。
爾時世尊。即便微㗛。放金色光。遍照十方諸佛國土。還至佛所。右遶三周。從頂上入。大眾歡喜。
又禪祕要經說。爾時佛會中有禪難提比丘。而白佛言。如來今者。現在世間。利安一切。佛滅度後。諸四部眾。有業障多者。若正念時。境界不得現前。如是煩惱及一切罪犯。於小罪乃至重罪殺生邪見之罪。欲懺悔者。當云何除滅是罪。說此語已。太山崩。五體投地。頂禮佛足。唯願為我解說。為未來生眾。恒得正念。不離賢聖。爾時世尊由如慈父慰喻其子告言。善男子。汝行慈。為未來眾生。問除罪法。善哉諦聽。當為汝說。佛告禪難提。及勅阿難。汝等教未來眾生罪障業多者。為除罪故。教令念佛。以念佛故。初見一佛。乃至十佛。見佛已心轉明利。三十二相。皆使明了。又佛告禪難提。及勅阿難。佛滅度後。諸四部眾。欲懺悔者。欲滅罪者。佛雖不在。教正念觀像者。諸惡罪障。速得清淨。觀此像已。又教觀像齊中請放一光。其光金色。分作五枝。一光照左。一光照右。一光照前。一光照後。一光照上。如是五光。光光之上。皆有佛。佛佛相次。滿虛空中。見此相時。極使明了。佛告難提。此名觀佛三昧。亦名念佛定。亦名除罪業。亦名救破戒者。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觀佛三昧灌頂之法。為未來世眾生。當廣分別。在於密處。使心不散。如前觀佛。
又如涅槃經說。佛言。善男子。善女人。能如是念佛者。若行住坐臥。若晝若夜。若明若闇。常得見佛。聖教既有明文。只說今時像末已後。濁惡世中五苦眾生。罪根深者。唯念佛力。即能除得罪根。必離憂惱。生死永斷若不念佛。何以得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無量壽經及諸部方等。明此方他方諸菩薩眾生彼國者。如駛雨下。不知其數。且菩薩位階聖果。尚念佛名。願生淨土。親奉彌陀。況諸具縛凡夫。煩惱一毫未能斷得。若不樂乘佛願力。自力盡未來際。沈淪惡趣。豈有出期。何得見佛。自佛滅後。龍樹天親亦修念佛三昧。皆著讚頌並往淨方。又佛法東流。晉時有廬山遠大師。與諸碩德及謝靈運。劉遺民。一百二十三人。結誓於廬山。修念佛三昧。皆見西方極樂世界。又梁時有并州玄中寺曇巒法師。亦修念佛三昧。至陳隨。廬山珍禪師。天台智者大師。長安諸大德。叡法師。乃至今時唐朝一百年前。西京善導和上。并州文水縣玄中寺道綽和上。慈慜三藏等。數百高僧。般舟方等。歲歲常行。十六妙觀。分時繫習。咸覩西方靈相極樂世界眾寶國土。難以具陳。聖教記傳。並有明文。豈虛構也。如此光德。豈非凡夫修念佛三昧。得見彼極樂世界。故觀經云。以見佛故。名念佛三昧。既有斯教。許佛滅後。苦惱眾生。但修念佛三昧者。皆見彼佛何妨。法照。今時道俗及未來一切眾生。修此念佛三昧。寧容不得見佛。斯有錯。何但依教修行。即名正觀。普告未來一切道俗眾等。及十方法界眾生。與此淨土五會念佛教門有緣。修行念佛三昧。學此淨土法事者。及修一切佛法。作大佛事。除為名利。造諸惡法。若至求菩提。為度眾生者。法照。生淨土已。誓來示為同類同學伴侶。常當守護此人。正修學時。若有諸魔鬼神及諸惡人水火毒藥如是諸難。來惱行人。行人但於爾時。至心稱念。法照。名字一聲多聲。應念即至諸行人所。而為外護立有微感。令彼諸惡應時散滅。發菩提心。稱念。
佛名。同歸淨土。證不退轉。速得成佛。盡未來際。無有休息。誓當守護一切佛法。及此五會念佛淨土。速疾要門令不斷絕。願承此速入真如無相海中。具一切智。此願如虛空。普遍於一切。不得是願者。誓不成佛道。若發此願虛願。身便紅爛。命終墮地獄。不生於淨土。應名。
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卷中
校注
[1242002] 【原】佛蘭西國民圖書館藏燉煌本, P. 2066. [1254001] 為【大】,為夜【考偽-大】【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85 冊 No. 2827 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卷中.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