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薩地第十五分門記卷第二
初持瑜伽處分十八中。第九明施品分六。一總明修六度意趣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列六度分。二總別問施度。三頌略答分九如論。四長行略釋分二。一標。二釋。第五廣解分九。
一明自性施分三。一總問。二廣答分五。一依自性明[2]自性施。二依施[3]物明自性施。三依身語二門明自性施。四依思念明自性施。五依[4]取受人明自性施。三總結。
第五廣解分九中第二明一切施相分四。一總問。二廣答分三 一答施事分三。一總標。二列名分二如論。三別釋分三。一明內財。二明內外財。三明外財 第二答施內身因由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二。一明捨自內身分二。一明捨全身分三。一明正義。二立喻。三法合。二明捨支分。第二別釋施外物相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明隨意受用。二明自在受用 第三答施差別義分二。一略釋分三。一總標分二。一標。二釋。二徵問 三答分二。一明不施[5]相。二明施相。二廣解施差別義分二。一總標生起。二廣解分六。一依有財無財明施差別。二依法施明施差別。三依無礙解明施差別。四依四無量勝意樂明施差別。五依施障對治智明施差別。六依增上意樂勝解明施差別。初文分四。一明在家菩薩行財施差別。二明出家菩薩行財施差別。三明在家菩薩具慧人行財施差別。四明出家具慧人行財施差別。
初文分二。一明在家菩薩捨內財差別分四。一依非理損害於他明內施差別分二。一立正義。二明因由。二依現利無量有情事明內施差別分三。一明正義。二徵。三答所以。三依諸魔等明內施差別分四。一明正義。二徵。三答所以。四例餘。四依癡狂等明內施差別分五。一明正義。二徵。三答所以分四如論。四明應施人。五明總結 第二明在家菩薩施外財差別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六。一依妻等明外施差別分二。一明無利不施相。二明有利施相。二依非同意物明外施差別。三依他妻明外施差別。四依有宜飲食等明外施差別。五依引無義利物明外施差別分三。一明正義。二徵。三答所以分二。一標。二釋。六依可施不可施明外施差別分三。一總標。二別問。三廣答分二十[6]如論。
[7]一依捕獵等法明不可施。二依雜穢祠祀明不可施。三依殺羊明不可施。四依無量有情所依明不可施。五依罩羅等明不可施。六依怨家明不可施。七依惱他樂等明不可施。八依車輿等明不可施相。九依非量食等明不可施。十依性多貪嗜明不可施。十一依愁憂有情明不可施。十二依父母等明不可施。十三依不抑奪明不可施。十四依妻子等明不可施。十五依正言明不可施。十六依軟弱族[A1]姓明不可施。十七依王位明不可施。
十八依父母等所施物明不可施。十九依不逼惱父母等明不可施。二十依正法明不可施。
有財無財分四中第二明出家菩薩行外財施差別分三十。一依不違小乘學處明施差別。二依平等心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分四如論。三依如先所許無減明施差別。四依先許勝妙明施差別。五依無異意等明施差別。六依不自稱讚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七依恭敬明施差別。八依無厭倦心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九依不由惡見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十依離欲清淨資糧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十一依不觀世間人天之果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十二依不由他緣明施差別分二。一總標。二引經解釋。十三依悲愍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十四依不[1]令儀物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十五依不告白明施差別分三。一標。二釋分四如論。三結。十六依不稽留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十七依不求聲頌等明施差別分四如論。十八依無下劣心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十九依不誑他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二十依不乖離他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二十一依勤等明施差別二十二依如實了知明施差別。二十三依廣多財物明施差別。二十四依不損惱他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二十五依無悔明施差別。二十六依不諂詭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二十七依無不運心先施一切明施差別分二。一明正義。二立喻 二十八依[2]應時等四法明施差別。二十九依遠離嗤笑等四法明施差別[3]分二。一標。二釋。三十依稱順而與明施差別分二。一標。二釋。
有財無財分四中第三明在菩薩具慧人行財施差別分三。一總標。二徵問。三廣答分二 一依安樂及貧賤二人明施差別分三。一明二俱施法分二。一明思念。二明施相。二明施貧人法。三明辭謝非貧人法分二。一標。二釋 二依利慳貪人明施差別分三。一立所化[4]有情。二明行化方便分三。一明安慰相。二明遺行施法。三明教隨喜法。三明行化勝利分二。一明後作業。二明方便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有財無財分四中第四明出家具慧人行財施差別分六 一依親教師等明施差別分三。一立所化人分二。一依慳[5]貪。二依闕資財明[6]化人。二明行化方便。三明化之勝利分三。一依生[7]福。二依斷[8]慳種[9]子。二依滿願明勝利 二依了知其心明施差別 三依矯誑商人明施差別分三。一明已了相。二明未了相。三總結 四依世間工巧業處明施差別 五依善巧[10]言詞明施差別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六依令彼與人往淨信[11]家等明施差別分五。一明令他往相。二明自作助施。三明作助勝利。四明總結。五明意趣分二。一明未[12]證清淨意樂方便善巧。二明已。證清淨意樂勝利。
第二廣解分六中第二依法施明施差別分七 一明不堪施與人分四。一明不施求過外道。二明不施貪求人。三明不施祕藏人。四明不施不求勝人 第二明堪施人分三。一依了義。二依見餘本。三依書寫明施相 第三明觀察可施不可施及有利無利法分二。一依慳垢等明應行法施分二 一觀自心。二觀過失。二依無慳垢等明不行法施分四。一明觀自心。二明觀他。三明觀德失。四明無罪相 第四明不施方便分五。一總問。二略答。三徵問。四答作方便法。五立喻 第五明作方便勝利 第六明持淨施物法分四。一明作淨法。二明可施人法。三明不可施人法。四明斷疑法 第七明總結。
第二廣解分六中第三依無礙解明法施差別分四。一總標。二列名分四如論。三明施相。四總結。
第二廣解分六中第四依四無量勝意樂明行施差別分二 一明正義分四。一依慈無量明施差別。二依悲無量明施差別。三依喜無量明施差別。四依捨無量明施差別 二明總結。
第二廣解分六中第五依了施障及對治明行施差別分七。一總標。二略答。三列障名分四如論。四別釋分四 一明未串習障及彼對治分三。一立所治障。二立能治道分三。一思先過。二念現失。三明進修。三結 第二明施物尠闕障及彼對治分三。一立所治障。二立能治道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念先過。二明進修。三結 第三明耽著上妙悅意財物障及彼對治分二。一立所治障。二立能治道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第四明觀見當來具足財果障及彼對治分二。一立所治障。二立能治道分三。一明見過。二明修相。三明勝利 第五能治[1]道 第六明略義分二。一明前三能治勝利。二明後一能治勝利 第七明總結。
第二廣解分六中第六依增上意樂勝解明施差別分[2]四。一立因。二顯果。三[3]明勝利。四明總結。
一切施分四中第三略義分三。一總標。二列名分六如論。三總結。
一切施分四中第四明總結分二。一結已說之相。二明未說生起之詞。
第五廣解分九中第三明難行施分三。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三 一依財物尠少自忍貧苦明難行施分二。一明正義。二結 二依情非情可愛之事明難行施分二。一明正義分五如論。二結 三依艱辛所得明難行施分二。一明正義。二結。
第五廣解分九中第四明一切門施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四。一依自物明一切門施。二依勸他得財明一切門施。三依親屬等物明一切門施。四依施他明一切門施。第[4]四總結。
第五廣解分九中第五明善士所行施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五。一依信施明善士施。二依恭敬施明善士施。三依自手施明善士施。四依應時施明善士施。五依不損他明善士施。第四總結。
第五廣解分九中第六明一切種施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列釋分十三。一依無依施明一切種施。二依廣大施明一切種施。三依歡喜施明一切種施。四依數數施明一切種施。五依器施明一切種施。六依非器施明一切種施。七依一切物施明一切種施。八依一切處施明一切種施。九依一切時施明一切種施。十依無罪施明一切種施。十一依有情物施明一切種施。十二依方土施明一切種施。十三依財穀施明一切種施。第四明總結。
第五廣解分九中第七明遂求施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六。一依除俱生苦立飲食遂求施。二依除往來苦立之車乘遂求施。三依除媿處露現苦立衣服遂求施。四依除求資具苦立之嚴具資生什物塗飾香等三遂求施。五依除寒熱苦立之舍宅遂求施。六依除言說斷苦立之光明遂求施。第四總結。
第五廣解分九中第八明此世他世樂施分六。一總問。二略答。三列名分三如論。四別釋分三 一明財施三相分三。一總標。二列名分三如論。三別釋分二。一立所治分二如論。二立能治分二。一明調伏慳吝垢分二。一標。二釋。二明調伏積藏垢分二。一標。二釋 第二明無畏施三相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明非人畏。二明人畏。三水火等畏 第三明法施三相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明無倒法施。二明稱理法施。三勸學法施 第五明總結 第六明二世安樂義分二。一明此世樂義。二明他世樂義。
第五廣解分九中第九明清淨施分五。一總問。二略答。三列名分十如論。四別釋分十 一明不留滯施分二。一問。二答分二。一明正義。二立喻 第二明不執取施分二。一問。二答分三。一依空見。二依害法。三依淨滿明執取相 第三明不積聚施分五。一問。二答。三徵。四答所以分四。一依違正理明所以。二依不生多福門明所以分二。一問。二答。三依平等義明所以。四依見有罪明所以分三。一明正義。二徵。三答所以。五總結 第四明不高舉施分二。一問。二答分三如論 第五明無所依施分三。一問。二略答。三廣解 第六明不退弱施分二。一問。二答分四如論 第七明不下劣施分二。一問。二答 第八明不向背施分二。一問。二答 第九明不望報恩施分二。一問。二答分二。一略釋。二廣解分四如論 第十明不希異熟施分二。一問。二答分二。一標。二釋 第五明總結。
施品分六中第六明施品總結分二。一立因。二顯[5]果。
[6]初持瑜伽處分十八中第十明戒品分七。一總問。二以頌略答分二。一明正義。二總結。三長行略釋分二。一標。二列名分九如論。[7]四廣解。五明勝利。六明業因。七總結 第四廣解分九。
一明自性[8]戒分九。一總問。二略答。三徵問。四列名分四如論。五別釋自性分四 一明從他正受自性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二明善淨意樂自性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三四合明犯已還淨及深敬專念無有違犯自性義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明生起慚愧。二明防護所受。三明離諸惡作 第六四法次第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第七明四法自性功德分二。一明不犯功德。二明還淨功德 第八明四法勝利分四。一明妙善勝利分二。一標。二釋。二明無量勝利分二。一標。二釋。三明饒益一切有情勝利分二。一標。二釋。四明能獲大果勝利分二。一標。二釋 第九明總結。
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二明一切戒分四。一總問。二略答分三。一標。二列釋。三結。[1]三廣解。四總結略廣二義 第三廣解分十七。一明三戒體相。二明善護善修善行三戒義。三明受三戒法。四明受戒勝利。五明受戒已供養法。六明大小二乘二戒差別功德。七明護戒要義。八明受戒師德。九明聽戒之人。十明覩受戒人。十一明廣學處相。十二明恭敬學處。十三明懺悔法。十四明無師得受戒義。十五明通懺義。十六明犯輕重義。十七明持戒勝利。
初明三戒體相分三。一總標。二列名。三別釋分三 一明律儀戒相分五。一總標。二略釋。三列名分七如論。四明品類差別。五總結 第二明攝善法戒相分五。一總標。二略釋。三徵問。四廣答。五總結。廣答分十四。一依三慧勤修止觀明攝善法戒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二依尊長修恭敬業明攝善法戒。三依供給疾病人明攝善法戒。四依妙說明攝善法戒。五依有德人讚美明攝善法戒。六依隨喜明攝善法戒。七依安忍明攝善法戒。八依迴向善根明攝善法戒。九依供養三寶明攝善法戒。十依學處正念等明攝善法戒。十一依密護根門等明攝善法戒。十二[2]依常修悎寤明攝善法戒。十三依親近善士等明攝善法戒。十四依深見過等明攝善法戒分三。一明見過。二明護持。三明還淨。五明總結 第三明饒益有情戒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徵問。四廣答分十一。一依無作助伴等苦明饒益有情戒分二。一依出世善法明饒益相。二依病明饒益相。二依迷諸法總相別相明饒益有情戒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三依報恩明饒益有情戒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四依怖畏明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明所救相分三如論。二明能救相。五依無財寶及親屬苦明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明所救相分二如論。二明能救相。六依無資生眾具苦明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明所施處。二明能施相。七依與依止明饒益有情戒。八依同法人明饒益有情戒[3]分五如論。九依正入道人明饒益有情戒。十依入邪道人明饒益有情戒分三。一立犯人。二明能救人德。三明出過法分三如論。十一依有怨有情明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明示現相。二明勝利。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二明善護善修善行三戒義分三。一總問分三。一問善護律儀戒義。二問善修攝善法戒義。三問善行饒益有情戒義。[4]二廣答。三明勝利 第二廣答分三。
一答善護律儀戒義分二。一明正義。二總結 正義分十 一依不顧戀過去諸欲明善護律儀戒分三。一明正義。二[5]立喻。三法合 二依不希求未來諸欲明善護律儀戒分三。一明正義。二立喻。三法合 三依不耽著現在諸欲明善護律儀戒分三。一明正義。二立喻。三法合 四依樂遠離不生喜足明善護律儀戒分四。一立修處。二明不生喜相。三明修相。四顯果 五依能掃滌不正言論諸惡尋思明善護律儀戒分二。一明所治。二明能治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分三。一依無作。二依不喜樂。三依違逆顯果 六依於己不自輕蔑明善護律儀戒分二。一明怖處。二明不自輕相 七依性多柔和明善護律儀戒分三。一明[6]觀自過。二明柔和相。三明饒益相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八依性多堪忍明善護律儀戒分二。一明遭苦相。二明堪忍相 九依性多不放逸明善護律儀戒分三。一總標。二列名分五如論。三別釋分五。一明前際俱行不放逸行。二明後際俱行不放逸行。三明中際俱行不放逸行。四明先時所作不放逸行分三。一標。二釋。三結。五明俱時隨行不放逸行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十依具足軌則淨命明善護律儀戒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分八如論 第二明總結分二。一標。二釋分十如論。
第二答善修攝善法戒義分二 一明正義分二。一依施等五法立五善修分五 一依施相違品明善修攝善法戒分三。一明[1]著處。二明煩惱。三明能治 二依戒相違品明善修攝善法戒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三依忍相違品明善修攝善法戒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四依精進相違品明善修攝善法戒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五依靜慮相違品明善修攝善法戒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 第二依慧相違品立五善修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五。一依知善果勝利明善修攝善法戒。二依知善因明善修攝善法戒。三依知善因果倒無倒明善修攝善法戒。四依知攝善法障明善修攝善法戒。五依尋求善因明善修攝善法戒分三。一立因。二顯果分二。一明無倒果。二立有倒果分四如論。三結 第二總結分二。一標。二釋分十如論。
第三答善行饒益有情戒義分三。一總標。二廣解。三總結 廣解分十一 一依於諸有情彼彼事業作其助伴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七。一依思量等。二依往來。三依無倒加行。四依守護。五依和合。六依義會。七依修福明助作 二依救苦作助伴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標。二釋分十。一依疾役。二依盲者。三依聾者。四依迷方。五依支分不具。六依愚騃七依五蓋。八依八尋思。九依他蔑等。十依疲乏明救苦相 三依如理宣說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標。二釋分四。一依惡行。二依慳行。三依求財。四依憎嫉有情明理宣說相[2]分三。一依□□行。二依見道。三依修道明饒益行 四依報恩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標。二釋分十四。一依令坐。二依酬答。三依作伴。四依除苦。五依如理說。六依方便說。七依救畏。八依解憂。九依資具。十依與依止。十一依隨轉。十二依顯德。十三依調伏。十四依現通明報恩相 五依救護怖畏有情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標。二釋分十四如論 六依除愁憂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三。一標。二釋分二。一依父母等明除憂苦分二。一標。二釋分十四如論。三依財寶明除憂苦分二。一標。二釋分八如論。三結 七依施資具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九如論 八依攝受離親教及軌梵師有情已順他有情心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總標。二廣解分二 一略釋[3]攝受隨順分二。一依無染意樂明同住攝受相。二依加行明隨順他心分二。一依施資具明加行相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依從他求資具明隨順他相。二依自資具明隨順他相。二依教授教誡明[4]加行隨順他相[5]分三。一依教授明加行。二依教誡明加行。三指廣文 第二廣釋攝受隨順二法分二。一總標分二。一標攝受同住相。二標隨順相。二別釋分二。一廣明同住攝受義分二。一依憂苦明攝受義。二依喜樂明攝受義。初文分六。一依不利自他身語二業憂苦而不現行明攝受義分二 一標。二釋。二依利自他身語二業憂苦要當現行明攝受義。三依不利餘無量有情而不現行憂苦明攝受義。四依見利餘無量有情要當現行身語二業憂苦明攝受義。五依見不利自他非學處等而不現行身語二業憂苦明攝受義。六依見利自他亦是學處等要當現行身語二業憂苦明攝受義。第二例餘喜樂二法明攝受義。第二廣明隨順他義分六。一依不諫誨明隨順義。二依不酬報明隨順義。三依終不故意惱他明隨順義分二。一明不作相。二明開文。四依不嗤誚等四法明隨順義分四如論。五依非不親近等明隨順義分三如論。六依現前不毀他所愛等六法明隨順義分六如論 第九依攝受入正法人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五如論 第十依攝受調伏內法邪行有情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總標。二列釋分三。一依訶責明調伏行分三。一明下品訶責法分三。一明犯相。二明思念。三明治法。二明中品訶責法分三。一明犯相。二明思念。三明治法。三明上品訶責法分三。一明犯相。二明思念。三明治法。二依治罰明調伏行。三依驅擯明調伏行分二。一明下中品治罰法分[6]三。一明犯相。二明思念。三明治[7]法。二明上品治罰法分四。一明犯相。二明治法。三明意趣。四明勝利 第十一依攝受於聖教有憎嫉有情明善行饒益有情戒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二。一依作恐怖明利有情行分二。一依惡行有性明作恐怖法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明示現相二立[8]教。三顯勝利。二依求過有情明作恐怖法分四。一立無信相。二顯調伏方便。三明生信。四明勝利。二依作引攝法明利有情行分二。一立因分[9]二。一標。二釋分三。一依十八變。二依諸定。三神通立因。二顯果利分二。一標。二釋分五如論。
第三答分三中第三明善行饒益有情戒總結。
第二門分三中第三明善護善修善行三戒勝利分二。一標。二釋。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三明受三種戒方法分六 一明發無上菩提心 二明[1]簡師德及請師法分二。一簡德。二明請法 三明供養法分三。一立供處。二明思念。三明供養法 四明與戒法 五明隨念受戒廣大勝利分三。一標 二釋。三結 六明能授人作業法分三。一明問授人法分二。一問種姓分二。一問。二答。二問本願分二。一問。二答。二明師作業分三。一問。二答。三明遍數分二如論。三明請作證明分三。一明生起。二明作法。三明遍數。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四明授戒勝利分四 一明法爾十方相現勝利分二。一標[2]因。二釋[3]果 二明諸聖憶念勝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三明加持勝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四總結。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五明授戒已供養方法分二。一明供[4]養。二明辭師法。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六明大小[5]二乘二戒功德差別之義分三 一明功德差別因分四。一依無上立因。二依德藏立因。三依意樂立因。四依對治立因 第二明挍量功德勝劣 第三明勝之因。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七明護戒要義分二 一依數思正理明護戒義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明結勸 二依教明護戒義分三。一依經藏明護戒[6]相。二依本母明護戒相。三[7]結勸。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八明受戒師德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二。一依無淨信明師德分二。一標。二釋。二依六度明師德分六。一依施度相違明師德分三。一下。二中。三上。二依戒度相違明師德分三如論。三依忍度相違明師德分三如論。四依進度相違明師德分三如論。五依定度相違明師德分二。一標。二釋。六依慧度相違明師德分五如論。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九明簡聽戒人分四。一明正義分二。一明已受相。二明不應開處。二徵。三答所以。四顯謗戒過失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十明觀察受戒人法分三。一明初時觀法。二明中[8]間擇法。三明後時與法。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十一廣明學處相分二。一明四他勝處法。二明四十四有染非染惡作法。
初文分十。一總標。二徵問。三別釋分四 一依自讚毀他明初他勝法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二依慳財法明第二他勝法分三。一依慳財立他勝法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二依慳法立他勝法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三依忿纏明第三他勝法分三。一立因。二顯果分二。一依損他顯果。二依不受他諫顯果。三結 四依建立像似正法明第四他勝法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第四明總結 第五明犯戒過失分三。一明現法不能增長菩提資糧失。二明於現法中不得清淨意樂失。三結 第六明毀戒因分三。一依下中二纏明不捨學處。二依上纏明捨學處。三明上品纏相分三。一標。二釋。三結 第七明不同聲聞犯一他勝便捨其戒不通更受義分二。一明不捨義分二。一明正義。二立喻 二明許重受義分二。一明正義。二立喻 第八明正捨戒因分二。一總標。二列釋分二如論 第九明在所生處不[9]捨戒義分二。一顯果。二立因分二如論 第十明雖復轉生其戒本在非新得[10]義。
[11]第二廣解四十四有染標非染惡作法分二 一總標犯非犯等三相分三。一標犯非犯 二標染非染。三標煩惱 二別釋分四十四 一依三寶明違越過分五 一[12]標犯學人 二明供養處分三。一依佛寶明供養處分二如論。二依法寶明供養處分二。一依理行果法明處。二依教法明處分二。一標。二釋。三依僧寶明供養處分二。一標。二釋 第三明供養體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依身業明供養體。二依語業明供養體。三依意業明供養體 第四明違犯相分二。一總。二別分二。一明有染犯。二明無染犯 第五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依心狂明無犯。二依證淨意樂明無犯分二。一明正義。二立喻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依利養等明違犯過分三。一標犯學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依耆長等明違犯過分六。一標犯學人。二示敬處分三如論。三明犯因分三如論。四顯犯果分二。一不推座。二不酬對。五明犯相分二。一明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分四如論。六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十。一依重病明無犯。二依心狂亂明無犯。三依他生覺想明無犯。四依為他宣說明無犯。五依為餘談論明無犯。六依屬耳聽明無犯。七依持護說法人意明無犯。八依調伏明無犯。九依護僧制明無犯。十依持護多人意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四依不受他飲食衣服等明違犯過分五。一標犯學人。二明請處分二如論。三明施體。四明犯相分二。一明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分四如論。五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十四。一依疾病明無犯。二依無力明無犯。三依狂亂明無犯。四依懸遠明無犯。五依怖畏明無犯。六依調彼明無犯。七依餘先請明無犯。八依護善品明無犯。九依引未曾有義明無犯。十依法義無退明無犯。十一依論義明無犯。十二依詐請明無犯。十三依護多人意明無犯。十四依護僧制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五依不受他末尼等明違犯法分五。一標犯學人。二明施人。三明施物。四犯相分二。一明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分四如論。五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八。一依狂亂明無犯。二依心生染著明無犯。三依追悔明無犯。四依知施迷亂明無犯。五依知施主貧明無犯。六依僧及塔物明無犯。七依知是盜物明無犯。八依多生過患明無犯分二。一標。二釋分六如論。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六依不施他法明違犯法分四。一標犯學人。二明求人。三明犯相分二。一明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分四如論。四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八。一依求過明無犯。二依重病明無犯。三依狂亂明無犯。四依調彼明無犯。五依不通利明無犯。六依無恭敬等明無犯分三如論。七依知彼根純明無犯分四如論。八依非法流布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七依棄捨犯戒有情不作饒益明違犯法分四。一標犯學人。二列可[1]悲人。三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分三。一明正義。二徵。三答所以。四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四。一依狂亂明無犯。二依調伏明無犯。三依護多人意明無犯。四依護僧制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八依不與聲聞等同學少事等明違犯法分四。一標犯學人。二明等同學相分三。一明等學正義。二徵。三答所以。第三明非等同學義分四。一明非等學正義。二徵。三答所以。四明妙義分五。一依受衣服明妙義。二依求鉢明妙義。三依織作衣明妙義。四依為他與求眾多衣服等明妙義。五總結。第四明正學處相分二。一標犯學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分四如論。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九依諸性罪少分不現行無有違犯明學處法分二。一總標分二。一標犯學人。二明正學處相。二別釋分二 一依身業明學處相分三。一依殺業明學處分三。一立悲處分五如論。二明思念分二。一明先思。二明後作相。三明勝利。二依盜業明學處分三。一依黜位明學處分三。一立見非。二明思念。三明勝利。二依奪取明學處分三。一立見非。二明思念。三明還法分三如論。三依眾生等明學處分三。一立見非。二明思念。三明勝利。三依非梵行明學處分二。一依在家菩薩明學處相分三。一立悲處。二明思念。三明勝利。二依出家菩薩明學處相 第二依語業明學處相分四。一依妄語明學相分三。一立悲處。二明思念。三明勝明。二依離間語明學處相分三。一立悲處。二明思念。三明勝利。三依麁惡語明學相分三。一立悲處。二明思念。三明勝利。四依綺語明學處相分三。一立悲處。二明思念。三明勝利。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依邪命法明違犯學處分三。一標犯學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一依心不寂靜立學處分三。一標犯學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無染犯。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五。一依生起對治明無犯。二依解他嫌恨明無犯。三依除遣他愁明無犯。四依持護他意明無犯。五依表內清淨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二依厭背涅槃隨[1]順煩惱立違犯學處分五。一總標。二別釋邪論分三。一明應厭背涅槃。二明不應怖二煩惱。三明所以。三立犯相。四徵。五答所以分三。一校量二聖行業。二明所以 三結。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三依不護譏嫌戒立學處分四。一總標。二別釋分四如論。三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二明非染犯。四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五。一依外道明無犯。二依憎嫉明無犯。三依出[2]家三事明無犯。四依他忿明無犯。五依心倒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四依不行辛楚加行攝利有情立學處相分三。一標犯學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五依四沙門法立學處相分二。一立犯學人。二明犯相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六依不如理謝過立學處相分四。一標犯學人。二顯侵惱分二如論。三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四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六。一依調伏明無犯。二依外道明無犯。三依教行非法明無犯。四依增憤明無犯。五依他無嫌恨明無犯。六依他羞恥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七依不受悔謝立學處相分四。一立犯人。二顯他侵相。三明犯相分二。一依嫌恨心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依不能忍明犯相。四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依調伏明無犯。二依不如法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八依合恨立學處分三。一立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十九依以愛染心攝受徒眾立學處相分三。一標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依貪著睡樂等立學處相分三。一標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四。一依疾病明無犯。二依無力明無犯。三依行路明無犯。四依修對治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一依談說世事立學處相分三。一標犯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三。一依護他意明無犯。二依希奇明無犯。三依他問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二依不求教授立學處相分三。一標犯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無染犯。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五。一依疾病明無犯。二依無力明無犯 三依知顛倒明無犯。四依自多聞明無犯。五依先已得教授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三依不除五蓋立學處相分四。一標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四例明餘四蓋。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四依貪靜慮味立學處相分三。一立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五依捨聲聞乘相應教法立學處相分五。一總標。二解釋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徵。四答所以。五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六依捨菩薩藏立學處相分二。一標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人。二顯果。三結。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七依習學外論立學處相分三。一標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五。一依上聰明無犯。二依速受明無犯。三依不忘明無犯。四依思達明無犯。五依二分學[3]佛語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八依味著外論立學處相分三。一標犯人。二顯過相。三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二十九依謗菩薩藏立學處相分五。一標犯人。二顯過相。三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四明犯因生處分二。一依自立犯因。二依他立犯因。五明無犯相分四。一總標。二解釋。三明無犯相。四立無犯因。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依以染愛心及恚心自讚毀他立學處相分三。一立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四。一依摧伏明無犯。二依住持聖教明無犯。三依調伏彼明無犯。四依增淨信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一依不往聽法立學處相分三。一立犯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十。一依不覺明無犯。二依疾病明無犯。三依無力明無犯。四依倒說明無犯。五依持護他意明無犯。六依先數聞等明無犯。七依自多聞明無犯。八依住心明無犯。九依勝定明無犯。十依自鈍根明無犯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二依輕毀說法人立學處分二。一標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三依所應作事不作助伴立學處相分三。一總標犯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分二。一標。二釋分六如論。三結。二明非染犯。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十二。一依疾病明無犯。二依無力明無犯。三依知彼自能明無犯。四依自有依怙明無犯。五依非義非法明無犯。六依調伏明無犯。七依先許他明無犯。八依轉請他明無犯。九依勤修善品明無犯。十依性鈍明無犯。十一依護多人意明無犯。十二依護僧制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四依不[1]供病人立學處相分三。一立犯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三四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十。一依自病明無犯。二依無力明無犯。三依請他有力明無犯。四依有怙明無犯。五依自能供事明無犯。六依長病明無犯。七依勝善品明無犯。八依無間修明無犯。九依自根鈍明無犯。十依先許他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五依不救苦有情立學處相。犯無犯相同前。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六依不攝化廣行非如理有情立學處相分四。一立犯人。二顯過相。三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四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十一。一依自無知明無犯。二依無氣力明無犯。三依轉請他明無犯。四依知彼有智力明無犯。五依餘人攝受明無犯。六依調伏明無犯。七依知起嫌恨明無犯 八依發惡言明無犯。九依倒受明無犯。十依無愛敬明無犯。十一依性弊𢤱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七依不報恩立學處相分四。一立犯人。二顯過相。三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 四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三。一依勤加功用明無犯。二依調伏方便明無犯。三依彼不受明不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八依不解愁惱立學處相分四。一立犯人。二顯悲處。三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四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指文。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三十九依懷嫌恨等心不給施飲食等立學處相分四。一立犯人。二顯求人。三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四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五。一依現無物明無犯。二依不如法及不宜物明無犯。三依方便調伏明無犯。四依持護王意明無犯。五依僧制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四十依不如法與教授教誡求衣服等物攝受匱乏徒眾立學處相分三。一立犯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分二。一依不教授等顯果。二依不求衣等顯果。三結。二明非染。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九。一依方便調伏明無犯。二依僧制明無犯。三依疾病明無犯。四依無力明無犯。五依請他明無犯。六依知彼有福明無犯。七依知他有力明無犯。八依先作無倒教授明無犯。九依外道不堪調伏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四十一依不隨他心轉立學處相分三。一立犯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七。一依非宜明無犯。二依疾病明無犯。三依無氣力明無犯。四依僧制明無犯。五依非多人愛明無犯。六依方便調伏外道明無犯。七依伏彼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四十二依不讚他實德等立學處相分三。一立犯人。二明犯相分二。一明有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明非染犯。三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十一。一依知少欲明無犯。二依疾病明無犯。三依無力明無犯。四依伏彼明無犯。五依僧制明無犯。六依遮過明無犯。七依非實德明無犯。八依非實明無犯。九依非妙說明無犯。十依伏諸外道明無犯。十一依待他說竟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四十三依不訶責等立學處相分四。一立犯人。二顯有過。三明犯相分二。一明染犯分三。一立因。二顯果分三如論。三結。二明非染犯四明無犯相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六。一依不可與語明無犯。二依多嫌恨明無犯。三依待時明無犯。四依生諍競明無犯。五依破僧明無犯。六依疾生慚愧明無犯。
二別釋分四十四中第四十四依不現神力攝化有情立學處相分四。一立犯人。二明犯相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三明無犯相分二。一標。二釋。四別明[1]他勝等諸學處無犯之通緣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三。一依狂亂明無犯義。二依重苦受明無犯義。三依未受淨戒明無犯義。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十二明恭敬學處相分四。一明三種律儀正教出生之處分三。一總標。二別釋。三明總集義。二明勸修。三明於學生恭敬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四明還淨法。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十三明發露悔滅法分三。一明他勝等四十四諸學處[2]是何罪攝相。二明發露處所。三明除罪法分四。一明上纏犯他勝法還淨法。二明中纏犯他勝法還淨法分五。一標犯過。二立人數。三列罪名。四明作法。五引喻。三明下纏犯他勝法及犯餘惡作還淨法分三。一標犯過。二立人數。三明作法。四明若無人自擔出罪法分三。一明無悔處[3]相。二明作法。三結。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十四明無師得受戒義分四。一總標開文。二立生起。三明受法分五。一總標。二別釋。三明已具等相。四明已學等。五明得戒遍數。四例明餘證明等法。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十五明通懺義分三。一總標通懺義。二引經立難。三[4]答難明經意趣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二。一依貪愛有情明無犯義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二依憎嫉有情明有犯義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十六明犯輕重義分二。一總標。二指廣文。
第三廣解分十七中第十七明持戒功德勝利分四。一總標。二列名分三如論。三別釋分三 一明加行圓滿勝利分三。一問。二答分四。一依行無缺犯明加行圓滿。二依三業清淨明加行圓滿。三依不數毀犯明加行圓滿。四依露過明加行圓滿。三結 第二明意樂圓滿分三。一問。二答分九。一依為法出家明意樂圓滿。二依求大菩提明意樂圓滿。三依求涅槃因果明意樂圓滿。四依不住懈怠等明意樂圓滿。五依不雜眾惡明意樂圓滿。六依不雜後有明意樂圓滿。七依無熾然病明意樂圓滿。八依不雜異熟明意樂圓滿。九依不雜四相明意樂圓滿。三結 第三明宿因圓滿分三。一問。二答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分二。一依自利。二依他利顯果。三結 第四明總結分二。一結勤修果。二結不修果 第四總結一切戒略廣二義分二。一結已說義。二明生起未說差別七[5]相。
[6]戒品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三明難行戒相分三。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三 一依棄捨大財大族受持淨戒明難行戒分三。一立因分三如論。二顯果。三結 第二依雖遭命難堅持淨戒明難行戒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第三依遍於一切行住作意三法恒住正命受持淨戒明難行戒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戒品第四廣解分九中第四明一切門戒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列名分四如論。四別釋分四 一依此生加行明正受戒分二。一標。二釋 二依無始種子明本性戒分二。一標。二釋 三依正修無始種子明串習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分二。一依厭惡顯果。二依樂善顯果 四依戒生起處明方便相應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戒品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五明善士戒分三。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五如論。
戒品第四廣解分九中第六明一切種戒分三。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二 一明六種一切戒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六。一依要義明迴向戒分二。一標。二釋。二依盡所有性明廣博戒分二。一標。二釋。三依如所有性明無罪護喜處戒分二。一標。二釋。四依常加行明恒常戒分二。一標。二釋。五依敬加行明堅固戒分二。一標。二釋。六依沙門莊嚴明尸羅莊嚴具相應戒分三。一標。二釋。三指文 第二明七種一切戒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七。一依止息自性律儀戒明止息戒分二。一標。二釋。二依轉作自性二戒明轉作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如論。三依防護自性明防護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如論。四依攝善法戒明大士相異熟果戒。五依攝律儀戒明增上心異熟果戒。六依攝律儀戒明可愛趣異熟果戒。七依饒益有情戒明利有情異熟果戒。
戒品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七明遂求戒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三。一思自求不遂分二。一立所治分八如論。二立能治。二例思他求不遂。三明思念行八種戒勝利分二。一立因分三。一依念不應作事立因。二依念他不欲立因。三依念非自宜立因。二顯果。第四總結。
戒品第四廣解分九中第八明此世他世樂戒分五。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二 一依四法明二世樂戒分二。一明正義分四。一依遮諸有情苦因明二世樂戒。二依開許樂因明二世樂戒。三依已入樂因而正攝受明二世樂戒。四依調伏入邪因有情明二世樂戒。二明總結 第二依施等五法明二世樂戒分二。一明正義分五。一依施相應戒明二世樂戒。二依忍相應戒明二世樂戒。三依精進相應戒明二世樂戒。四依靜慮相應戒明二世樂戒。五依般若相應戒明二世樂戒。二明總結 第四明二世樂義 戒五明總結。
戒品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九明清淨戒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十 一依遠離意樂過明初善受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依求沙門因果明初善受。二依非命明初善受 二依遠離意樂過明不太汎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依薄生悔愧明不太汎戒。二依遠離非處生悔明不太汎戒 三依遠離加行過明離懈怠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依不耽著眠樂等明不懈怠戒。二依勤修善品明不懈怠戒 四依遠離加行過明遠離放逸所攝戒分二。一標。二釋 五依遠離求願過明正願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依遠離利養等明正願戒。二依不願生天等明正願戒 六依遠離他不生信過明軌則具足戒分二。一標。二釋 七依遠離他不生信過明淨命所攝戒分二。一標。二釋 八依遠離不利自過明遠離二邊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如論 九依遠離不得所欲義過明永出離戒分二。一標。二釋 十依遠離所欲不得義過明於先所受無損失戒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依無缺減明無損失。二依無破壞明無損失 第四明總結。
第十戒品大門分七中第五明持三戒勝利功德分二 一依因圓滿得究竟位果明勝利功德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二依因未圓滿得有學四位果明勝利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五。一依增上果明四位勝利。二依離繫果明四位勝利。三依異熟果明四位勝利分三如論。四依士用果明四位勝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五依等流果明四位勝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第十戒品大門分七中第六明三種戒業用分三 一明九戒三戒相攝相分二。一標。二釋 第二明三戒作用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依發生增上心學明律儀戒業用。二依獲十力等廣大佛法明攝善戒業用。三依成熟一切有情明饒益有情戒業用 第三明總結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結律儀戒作用。二結攝善法戒[1]作用。三結饒益有情戒作用。
第十戒品大門分七中第七明總結分二 一明攝盡所有性分三。一結三淨戒體。二結三淨戒勝利。三結三淨戒作用 第二明三世菩薩同共學義分三。一明過去一切菩薩已學相。二明未來一切菩薩當學相。三明現在一切菩薩今學相。
初持瑜伽處分十八中第十一明忍品分五。一總問。二頌略答分二。一明正義分九如論。二總結。三列名分二。一標。二釋分九如論。第四廣解利功德分九。
一明自性忍相分三。一總問。二別釋分四。一依依止差別明自性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二依處所差別明自性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三依所緣差別明自性忍。四依因差別明自性忍分二。一立因分二如論。二顯果。第三總結。
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二明一切忍相分五。一總問。二略答分二。一標。二釋分二如論。三列名分二。一標。二釋分三如論。四別釋。五總結 別釋分三。一明耐[1]他怨害忍。二明安受[2]眾苦忍。三明法思勝解忍。
初文分四。一總問。二廣答分二 一[3]依思擇能治正理[4]明修耐怨害忍分三。一總標。二別釋。三總結 別釋分四 一依思擇自先業明修耐忍正理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二依思擇當來苦因明修耐怨正理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分三如論 三依思擇自他之身明修耐怨正理分三。一明見苦。二明無知過。三顯能治相 四依思擇自他修行明修耐怨正理分二。一依他。二依自明正理 三明總結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分十如論 二廣答分二中第二依修五想明修耐怨害忍分三。一總問。二列名分五如論。三別釋分五 一依十種有情明修宿生親善想分二。一問。二答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二依十種有情明修隨順唯法想分二。一問。二答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立因分二。一依能。二依所立因。二顯果。三結 三依十種有情明修無常想分二。一問。二答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立因分二。一依所治。二依能治立因。二顯果。三結 四依十種有情明修苦想分二。一問。二答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立因分二。一依所治。二依能治立因。二顯果。三結 五依十種有情明修攝受想分二。一問。二答分二。一標。二釋分三。一立因分二。一依本願。二依非[5]自宜立因。二顯果。三結 第三釋名分三。一問。二答分三。一依初心。二依中心。三依後心明忍。三結 第四明總結。
四別釋分三中第二明安受眾苦忍相分四。一總問。二廣答。三釋名。四總結 廣答分二 一依思擇能治正理明修安受苦忍分三。一總標。二別釋。三總結 別釋分二 一依觀過明思擇正理分三。一依思搖無始無義利[6]苦明安受苦正理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二依思擇追求無義苦具之時受無量大苦明安受苦正理分二。一標。二釋。三依思擇受大苦因明安受苦正理分三。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二依思擇如理能治正義明安受苦正理 第三明總結前生後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第二依修忍受[7]八種一切事苦明修安受眾苦忍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列名分八如論。四別釋分八 一明忍受依止處苦相分四。一總標。二略答。三別釋。四總結 別釋分二。一明依止處義分二。一標。二釋分四如論。二明忍受義分二。一立因分四如論。二顯果 第四明總結 別釋分八中第二明忍受世法處苦相分六。一總標。二略答。三列名分九如論。四明苦義。五明忍受義分三。一明苦。二立因。三顯果。六明總結 分八中第三明忍受威儀處苦相分四。一總標。二略釋。三明忍受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四明總結 分八中第四明忍受攝法處苦相分五。一總標。二略釋。三列名分七如論。四明忍受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五總結 分八中第五明忍受乞行處苦相分五。一總標。二略釋。三[8]列釋名義分七如論。四明忍受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五總結 分八中第六明忍受勤劬處苦相分三。一標。二釋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三結 分八中第七明忍受利他處苦相分四。一總標。二略指前戒品文。三明忍受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四總結 分八中第八明忍受所作處苦分三。一總標。二別釋分二。一明苦生處分二。一依出家品明苦生處。二依在家品明苦生處。二明忍受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三明總結 安受苦忍分四中第三釋安受苦名分三。一依初心。二依中心。三依後心明忍[9]相 安受苦忍分四中第四明總結 第三明法思勝解忍分六。一總問。二略答分二。一立因分二。一標。二釋。二顯果。三徵問。四列釋分八。一依三寶功德明法思勝解忍。二依真實義處明法思勝解忍。三依大神力處明法思勝解忍。四依因處明法思勝解忍。五依果處明法思勝解忍。六依應得義處明法思勝解忍。七依自於彼義得方便處明法思勝解忍。八依一切所知所應行處明法思勝解忍。五釋安立法思勝解名義分二。一標。二釋。六明總結。第五明一切忍總結及明餘七忍出處差別義生起相。
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三明難行忍分三。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三 一依劣有情作不饒益事明難行忍分二。一明正義分三。一明誰能忍。二明[1]於何人忍。三明能忍何事。二結 二依自居尊位能忍自作不饒益事明難行忍分二。一明正義分三。[2]一明誰忍。二明於何人忍。三明能忍何事。二結 三依卑賤種姓有情作不饒益事明難行忍分二。一明正義分三。一明誰忍。二明於何人忍。三明能忍何事。二結。
第四廣解分九中第四明一切門忍分三。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四。一依忍親所作不饒益事明一切門忍。二依忍怨所作不饒益事明一切門忍。三依忍中所作不饒益事明一切門忍。四依忍三品劣等三人所作不饒益事明一切門忍。
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五明善士忍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分五。一依無多怨明善士忍果。二依無多乖離明善士忍果。三依多喜樂明善士忍果。四依臨終無悔明善士忍果。五依當生善趣明善士忍果。第四明業用功德勝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分四如論。
第四廣解分九中第六明一切種忍分三。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二。一明六種忍相分二。一總問。二廣答分三 一依與世間共明一切種忍分三。一依怖畏非愛異熟明一切種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二依哀憐等明一切種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三依無上菩提明一切種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二依與聲聞共明一切種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三依與菩薩共明一切種忍分二。一依種姓具足明一切種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二依知一切法無我明一切種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第二明七種忍相分二。一總問。二廣答分七。一依事差別明一切種忍分二。一標。二釋。二依處所差別忍明一切種忍分二。一標。二釋。三依時差別明一切種忍分二。一標。二釋分八如論。四依分位差別明一切種忍分四如論。五依身業差別明一切種忍分二。一標。二釋。六依語業差別明一切種忍分二。一標。二釋。七依意業差別明一切種忍分二。一標。二釋分二。一依現行明意業忍。二依種子明意業忍。
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七明遂求忍分五。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三 一依在家品立二遂求忍分二。一依除苦果立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二依除苦因[3]施立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二依出家品立一遂求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三依在家出家二品立五遂求忍分二。一總標。二別釋分三。一依除苦立一忍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二依成樂立三忍分三。一依求法立忍。二依法隨法行立忍。三依說法立忍。三依作伴立一忍 第四明總結 第五釋遂求忍名分二。一明正義分二。一依除苦立名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二依滿願立名分二。一立求人。二立施人。二結。
第四廣解分九中第八明此世他世樂忍分五。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二 一依總相善法立一二世樂忍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二依別相立八二世樂忍分五。一依時分變異立一二世樂忍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二依俱生苦立一二世樂忍分二。一立所治。二立能治。三依惡觸苦立三二世樂忍分三如論。四依劬勞苦立二二世樂忍分二。一依身心疲倦。二依身心憂惱立劬勞苦忍。五依生[4]死苦立一二世樂忍分二。一立可悲二立能悲 第四勝利分二。一立因。二顯果分二。一明自利勝利果分二。一明現法利。二明後法利。二明利他勝利果分二。一明現法利。二明後法利 第五明總結。
第四廣解分九中第九明清淨忍分四。一總問。二略答。三別釋分四 一依不返報立三清淨忍。謂初三句分三。一立所治。二立能治分三。一依初時身語不報。二依中間不憤。三依後時無怨明能治清淨忍。三總結 二依作饒益立一清淨忍。謂次一句 三依如法悔謝立二清淨忍。謂次二句分二。一依自謝立清淨忍。二依[5]速受他謝立清淨忍 四依不損惱因立四清淨忍分二。一依觀察力立三忍。謂次三句分三。一依慚愧。二依於大師愛敬。三依不損有情立清淨忍。二依修習力立一忍。謂後一句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第四明總結釋名。
忍品大門分五中第五明修忍果利功德分二。一立因。二顯果。
校注
[0886001] (菩薩…二)十二字【大】,瑜伽師地卷第三十九分門初【甲】,【原】佛蘭西國民圖書館藏燉煌本, P. 2190, 【甲】山本悌二郎氏藏燉煌本 [0886002] 自性【大】,性相【甲】 [0886003] 物【大】,物門【甲】 [0886004] 取【大】,趣【甲】 [0886005] 相【大】,〔-〕【甲】 [0886006] 如論【大】,〔-〕【甲】 [0886007] 以下十四行原本無之,今依甲本載之 [0887001] 令【大】,合【甲】 [0887002] 應【大】,〔-〕【甲】 [0887003] 分二一標二釋【大】*,〔-〕【甲】* [0887004] 有情【大】,人【甲】 [0887005] 貪【大】,貪明所化【甲】 [0887006] 化人【大】,所化【甲】 [0887007] 福【大】,福明勝利【甲】 [0887008] 慳【大】,貪【甲】 [0887009] 子【大】,子明勝利【甲】 [0887010] 言【大】,言辭【甲】 [0887011] 家【大】,〔-〕【甲】 [0887012] 證【大】*,修【甲】* [0888001] 道【大】,道分二一標二釋【甲】 [0888002] 四【大】,三【甲】 [0888003] 明勝利四明總【大】,〔-〕【甲】 [0888004] 四【大】*,四明【甲】* [0888005] 果【大】,果瑜伽論第三十九卷分門記【甲】 [0888006] 初【大】,(瑜伽論第四十卷分初,國大德三藏法師法成述,苾蒭智慧山初)【甲】 [0888007] (四廣…結)十四字【大】,〔-〕【甲】 [0888008] 戒【大】,〔-〕【甲】 [0889001] (三廣…義)十字【大】,〔-〕【甲】 [0889002] 依【大】,依恒【甲】 [0889003] 分五如論【大】,〔-〕【甲】 [0889004] 二廣答三明勝利【大】,〔-〕【甲】 [0889005] 立【大】,明立【甲】 [0889006] 觀【大】,覩【甲】 [0890001] 著處【大】,善愛【甲】 [0890002] (分三…行)十九字【大】,〔-〕【甲】 [0890003] 攝受隨順【大】,〔-〕【甲】 [0890004] 加行【大】,〔-〕【甲】 [0890005] (分三…文)二十字【大】,〔-〕【甲】 [0890006] 三【大】,四【甲】 [0890007] 法【大】,法四明勝利【甲】 [0890008] 教【大】,喻【甲】 [0890009] 二一標二釋分【大】,〔-〕【甲】 [0891001] 簡【大】*,問【甲】* [0891002] 因【大】,〔-〕【甲】 [0891003] 果【大】,〔-〕【甲】 [0891004] 養【大】,養法【甲】 [0891005] 二【大】*,〔-〕【甲】* [0891006] 相【大】*,義【甲】* [0891007] 結【大】,明結【甲】 [0891008] 間【大】,間時【甲】 [0891009] 捨【大】,授【甲】 [0891010] 義【大】,義瑜伽論第四十卷竟【甲】 [0891011] 第【大】,(瑜伽論第四十一卷分門,三藏法師法成述,苾蒭智慧山隨學聽記第)【甲】 [0891012] 標【大】,明【甲】 [0892001] 悲【大】*,非【甲】* [0893001] 順【大】,〔-〕【甲】 [0893002] 家【大】,處【甲】 [0893003] 佛語【大】,〔-〕【甲】 [0894001] 供【大】,共【甲】 [0895001] 他勝等【大】*,〔-〕【甲】* [0895002] 是【大】,〔-〕【甲】 [0895003] 相【大】,〔-〕【甲】 [0895004] 答難【大】,〔-〕【甲】 [0895005] 相【大】,相瑜伽論卷第四十一卷分門竟【甲】 [0895006] 戒【大】,(瑜伽論第四十二卷分門記初,國大三藏和尚三藏法師法成述戒)【甲】 [0896001] 作【大】*,業【甲】* [0897001] 他【大】,〔-〕【甲】 [0897002] 眾【大】*,〔-〕【甲】* [0897003] 依【大】,明【甲】 [0897004] 明修耐怨害忍【大】,〔-〕【甲】 [0897005] 自【大】,自所【甲】 [0897006] 苦【大】,苦因【甲】 [0897007] 八種【大】,〔-〕【甲】 [0897008] 列釋名義【大】,列名【甲】 [0897009] 相【大】,名【甲】 [0898001] 於何人【大】,從何【甲】 [0898002] (一明…事)十六字【大】*,同前【甲】* [0898003] 施【大】,〔-〕【甲】 [0898004] 死【大】,死流轉【甲】 [0898005] 速受【大】,愛【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85 冊 No. 2801 瑜伽師地論分門記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林忠鈺大德輸入,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