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法華經疏
[4]究竟教亦備之理而言之不過身為真應教為權實。此經備明。故知理深說不盡也。此長一中明經功德說示於盡。下偈中噵流通之人功德不盡綺事說也。為乘爾者大意。正明流通經人德不盡耳。不欲明經所以。舉經者德備。由經故噵也。以要言者。欲明如來德乃無量。為明四義故稱要也。四者是有如來一切所有之者。此句欲明舉手低頭。皆第一理。此是第一明其教實。如來一切自在神力者。是第二明形方便。則短顯長必求應道。即長明短分傷真極明自在神力也。如來一切祕要之藏者。此是第三所乘方便。如來為物分齊亡不求其一。如來一切甚深之事者。至極法身雖復為物權生脫滅真身深無其遷變。此是第四身真寶也。此經備明一切言。皆於此經宜示顯說。從是故已下品之第四結勸二人。是以此經理深益物大故。汝未來不得不說。爾時故言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勸其弟子。解說已下勸其師也。從所在國土已下。正舉理深並勸之。人說經之處卷所住處。皆應於中起塔供養重經故也。所以者何已下。便持所以此中非是生處得道。便轉法輪處般處而起塔者何。若外識知為弘一乘供養法華造此塔者。乘理關心解生或滅萬行滿足。得道之處持其經旨。即轉法輪處知聖應遷即涅槃處。偈中之明不頌品物。第一諸菩薩請求流通初有三偈頌。上第二五種瑞相。就中但頌舌相放光磬欬彈指動地。第五十方欽敬略而不頌。身放無數光者。欲明眾生根感萬差應亦非一。從以滅虔緣已下十一偈半頌。上第三佛告舉經理深以勸二依。初有三偈。正是頌上持經之人功德彌大。從能持是經者已下。廣嘆功德無量勸令弘經。則為見我欲明三以佛真極理用之為體悟理在心名見也。佛亦可隨刑不離聖故恒見也。若能末世通經化物不但見佛。亦復無順即法供養。從於諸法之義已下四得上明自行。從此已下明其外化經理資益具曰無礙便能稱根導利群生。滅惡生善故云行世間。能滅眾生闇即是滅惡。教化已下明具生善經益既人二依未來不得不懃宜通後代。從是故已下一偈半頌上第四結勸二人。
囑累品
從此已下。後世文中。第二文也。如來親自口告付囑。此明如來以此大法付諸菩薩。惡世宣通即是菩薩累重之事。二者欲使二依。在於未來。宣通此經。使累世不絕。故言囑累品。就此品中凡有四文。第一從初以下。訖普得聞知。欲明如來口自慇懃誡勅二依 第二從所以者何已下訖諸佛之恩。欲明如來勸彼二依。流通之時。應彼二依。通化之時。應□佛成頌 第三從時諸菩薩已下訖願不有慮。明諸菩薩敬諾施行也 第四從[1]命時釋迦已下訖於長行。明此如來說經也。訖唱散隨意。以右手摩無量菩薩頂者。明其一手及於眾頂。亦是神力隱其神力存口告之名。我於無量修集是難得三菩提者。欲明如來因地之時。修行曠劫修因方始剋得法身。其果故云難得。如來欲以此之大法與物同證故付二依。傳化來聞使千載不隧故云汝。汝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也。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從所以者何已下。品之第二勸彼二依。□佛成頌。所以汝等未來之世能流通者何要當學佛四種之法。一明如來有大慈悲。二明如來無諸慳悋。三明如來應機授法故云無所畏。四明如來是諸眾生之大施主。若能修持如來四法。便能惡世流通此經故。云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悋。從於未來世若男子女人已下。勸其二依相。根授法有大根者。為說其一故。云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從若有眾生已下。明根小之人。為說三乘故。云餘深法中示教利喜。經師尋此經文廣說法華。當是空中所前以得知。從上已來未曾有起。此中始言從法生起摩頂付囑以此驗知。
藥王品
襲 從此已下訖於經末後世文中大段第三教二依。未來之世流通法用。然二依大士豈將聖教方文。於流通欲對二依。該於始學乘世之中苦行流通。當如藥王權道普入當如妙音觀音。說呪擁護。如陀羅尼。藉善知識。汝妙莊敬作善知識如淨藏等也。勸發二人如似普賢。以此證便故引文在此也。若論次第應在不輕後安。就此品中凡為二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聞皆歡喜。將明藥王本苦行事故宿王華說請其佛說 第二從佛告已下訖以明供養。明期藥王苦行流通之處 第三從爾時彼佛如一切眾生已下訖其福最多正。明藥王現在未來燒身辟苦流通。所以乃導。爾時彼佛為一切眾生說法華經者。欲明□見莊嚴法中流通法華蒙經理益。即時獲得色身三昧荷佛恩重。并袍經澤故。盡財命以供養之故。以此苦行彰經理深。得弘法華故云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不如以身供養。若欲明此中一段眾生應見燒身喪命報經發道處多故。言不如以身供養也。欲明捨身亦是捨財。云何道言真法供養。但自悟道不同。要燒身得解大乘為通大法故便捨身。故言真法供養之耳。如似香積因聞香故得解大乘也。第一施者財施養形為下。因財通小乘為中。今日因財通大乘法為上。故言第一千二百歲身乃盡有眾生滅盡應身則遷此之燒辟則燒欲伏還伏。當知大士有物不同隨根隱顯耳。不欲明指福多欲噵燒指傷筋傷骨難而能為其功則大。若能持經功過於此。以劣形勝心明經深理勸人流通 第四從宿王譬如一切川流已下訖此經能救一切眾生已來。正明此經理深。言遠益物處多出過餘經二依未來應當流通 第五從此經能救一切眾生者已下訖所得功德亦復無量。上明理深。何以得知下。明此經能除物患利益無量證知深理也 第六從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已下。應當如是[1]□□□心。付囑此品並勸二人。在於末代受持流通。從若有女人聞是品能受持者。先勸弟子未來應當懃加聽受。從若如來滅後二五歲以下。勸其法師流通彼物。從初已下明其滅惡故。云不復為貪欲所惱。從得菩薩神力已下明其生善。從是時諸佛已下廣明諸佛嘆持經人德行深遠。從是故宿王華已下。正勸法師當於未來通經益物。從宿王汝若見有受持是經已下。勸彼弟子未來應當供養法師諸求大法。從是求佛道者已下。結勸供養 第七從說是藥王品已下。明當時之益。
妙音品
其人乃法身大士先應東方。此土有緣放光召之。就此品中凡有五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而為說法。明其妙音行之之處。此中放光在略說後廣說。初也。所以放二光者放肉[2]結光者結本最上表明一乘最上高勝。放眉間者表明中道不偏之理也 第二從釋已下訖亦欲聽是法華經故。明其妙音將來之相 第三從文殊白佛是菩薩種何善根已下訖如是饒益無量眾生。廣明妙音有其德行 第四從說是妙音品時與妙音俱來已下訖色身三昧。明來往之益 第五從說是來往品已下。明當益也 就第二段中。久已須眾德本乃至道其恒沙等諸大三昧等。皆是經家嘆妙音德。非是如來解其德行。若當此中已明德者。下復何須更列德行。從即自佛淨華宿王智佛已下。欲明妙音將欲發來仰請彼佛辭求至此。從佛告妙音已下。淨華如來言對妙音意在戒。初諸小菩薩所以誡者。彼小菩薩不側釋迦現居勝化應形丈六情生奢敬。是故誡言汝往莫生下劣相也。從妙音菩薩白其佛言已下。欲明妙音仰稟加被。欲至娑婆妙音乃是法雲之士。豈待加被方能來恒為小行觀言有假故云皆是如來之□。從於是妙音菩薩不起已下。正明妙音將來之相。先觀此瑞相者。使此大眾豫知妙音法身大士。為聽法華不遠不而至。彰理深玄生其懃仰並作益也。從爾時文殊法王子見是蓮華白佛已下。明此大眾覩此瑞相不達何所以生其疑問。從佛告已下。明彼妙音將來釋其疑句故。云欲供養聽法華經正為弘經故來此也 從文殊師利白佛是菩薩何善根已下品。第三明其德行。就中有二。第一文殊發其三問 第二如來答其問者。種何善根修何功德。此之兩句聞其因行。而能有是大神通力。此之兩句問其果也。現在德也。前明過去因也。行何三昧已下。第二問二其通因通不孤起。起必由定故。云何行三昧願為我說三昧若乎。從唯願世尊已下第三問其身相 從佛告已下如來答也。從初已下訖并見文殊故身來至。此是答第三問□□以令多寶命者凡有二義。一明多寶弘經之首生緣中最是其上。二明兩佛心同。為明理一一使光召。一則口告彰意無。二從時多寶已下。正明多寶言命妙音。從于時妙音已下。正明妙音仰奉聖勅來至此也。訖到此土奉施供養順宜問訊。我今欲見多寶佛身。此之請見在方便品略說。後廣說前事同大樂說請見莫異。為證流通故在。此明并見文殊者。見其文殊所為者也。從爾時華德白佛言已下。訖是妙音菩薩深種善根。答問一去問遠故重舉請答。彼上問言種何善根。明何功德有神通。妙音過去以十方種種伎樂及七寶鉢。是其緣內之拾以是其因也。此是其行果。今報生有是神力。是其德也。從汝但見妙音其身在此已下。廣明現在果報德也。從十萬恒河已下。欲噵妙音。非但此方。亦於餘方。亦於種種施化。是妙音深種善根者。此是華德領解之辭從世尊是菩薩住何三昧者。重舉第二問以請其答。彼上問言行何三昧。今答名現一切色身者。此是法身華三昧六根清淨也。
觀世音品
此人亦是法身大士。妙音一流先應西方。此土有緣私化到此。普應諸門乘音度物名觀音。世上之妙音。從已音聲化人為名。此之觀音。從前音聲以得名也。觀前聲而往度之因此為名也。就此品中凡有六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名觀世音制其名稱也 第二從若復有人已下。訖巍巍如是。欲明觀音於此世界名中益物最是其大。拔苦濟厄利中超勝故。下經言巍巍如是 第三從若有眾生已下。訖福德之利。此噵觀音亦名觀音亦名觀念亦名觀形。但此土名益處亦勝其形心。從是故已下。結其名勝勸人。受持觀者名也。從若有人已下。格量名益勝於餘者。所以道受六十二億餘菩薩名不如受持觀世音名者。欲明觀音此少化緣勝餘菩薩。即是眾生持人漏盡 第四從無盡意白佛言已下。訖執金剛神解普門義。廣明其德無盡。此中凡作三問。云何遊於娑婆世界。問形方便作何等形。凡益群生云何而為眾生說法。問言方便說何等法。化於眾生方便之力其事云何者。總舉前二義形。言方便事竟云何如來下益應見佛身而為得益者現佛身也。欲明聖應殊形六道隨物感見。若形方便而為說法者。隨其根性說法不同。答言方便通答第二更無別文 第五從無盡意觀世音成就如是已下。訖於遊娑婆世界。欲明觀音於人有恩勸人供養。是故者是以觀音垂形六通答無量故。應當盡受與供養也。能施無畏者。四種施中無畏最上。何者為四。一是財施二施小乘。三施大乘。四者無畏施。中最勝故應供養故曰五名名施無畏者。自此已下無盡意仰奉佛教與供養也。珍寶是財。云何而言受此法施者。欲明無盡意欲使因財以通法也。觀音初時所以不受凡有二意。一欲使生愍懃之心。二表大聖於財無著。後所以受者。知此時會因受迴奉便能解一乘法身故受之。所以分作二施。二佛者欲明佛至極之果。正明萬善同歸妙果理無異趣。此表一乘義。二者欲明一分施佛一分施生佛欲表生滅斯皆是權。准有法身是其真實流通法華正在此文 第六從爾時持地已下。訖品當時之益皆發無等等者。菩提妙絕故云無等。諸佛有證名為等也。
陀羅尼品
從此下文所以而與猶明方軌末代之中多有流礙。若不加護化道則難欲令化流須呪防護故有此文。二依大士積德遐劫其行深高。內外累亡惡世宣通何待防護令言護者。聽法弟子解不堅信。若不既護心則須動化功虛設。由護弟子化道得宜即護法師也。就此品中凡有四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得幾所福。問弘經人功德多少 第二從佛告已下。訖功德甚多如來。正為□量持經之人功德無量。供養諸佛有□散善是其福業。豈況持經理中尊淨三相之時解此是惠業俱然高勝。此即出下依功德所以俱言一四句偈者。具欲彰下依得理處少不如上依功德猶常甚多。況復上依俱然。無量所以出此二依。德者起下況文 第三從爾時藥王菩薩白佛言已下。訖應當擁護如是法師。正明諸人說呪加護。就說呪中。第一藥王第二勇施。此之□單以呪護。第三毘沙門天王人呪等護。第四持國天王二單呪護。第五羅剎女亦身呪兩護。從佛告諸羅剎女已下。如來述嘆護功無量。汝等但護四依弟子使經名指尚無量何呪擁護具足受持者呪護法師。今得流通化功不綴福德俱然。不可測量 第四說此陀羅尼品已下。明當時之益。
妙莊嚴王品
從已下欲教眾生未來應當藉善知識應如妙莊嚴王。二依人作善知識應當如彼淨藏淨眼淨德夫人。就此品中凡有五文第一從初已下訖劫名喜見。明妙莊嚴藉善知識處 第二從佛法已下訖好樂佛法。正明三聖同化邪王令生令正見將明化益。先出聽說兩人字也。從是二子有大神力已下。廣嘆二子有其高德必能化邪以生正信。文略不嘆夫人德也。從爾時彼佛欲引導說法華經上出其人令出法藥。所以上子白汝共詣佛所者。欲同與邪王作其化緣。應往任父與共去者。明能化之緣。彼及所化人也。令其文父母心淨信者。既覩神變。背邪歸正道根感發也 第三從於是妙莊嚴王已下訖其國手正功德如是。明妙莊嚴既蒙三聖方便。引化迴邪入正。諸佛聽法解生或滅。如來即為記其功果 第四從其王即時以國付弟已下。訖亦應禮拜。明此邪王既聞授。即便領解歡喜讚嘆 第五從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已下盡品。明當時之益也。
普賢品
此人乃是身法大士。妙音一流奪應東方。此去有緣隨感到此。同與娑婆作受道緣。就此品中凡有二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當為說之。此是普賢現在之世仰勸如來說於法華。此之勸諸與身子請一時之事 第二從若善男子已下訖於品末。此明普賢勸其二依及三品弟子。未來應當受持流通。就初段中復有二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其達已通此經家序列普賢將來之相 第二從佛言已下。正明普賢勸如來說。遙聞說法華者。聞其略說。唯願說之召請其廣說。就第二後世勸中復有六文 第一初已下訖必得是經。將明二依未來流通。先出二依體相拔根。此中自出下依體根。略不明其上依相也 第二從爾時普賢白佛言世尊後五百歲已下。訖皆是普賢威神之力。正明普賢勸三品弟子。於未來世堅於信受 第三從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已下。訖使不斷絕。正明普賢勸上下二依。未來若能流通此經功德於益處大不得不說 第四從爾時釋迦讚言善哉已下。訖能修普賢之行。此明如來述其普賢勸於二依。未來弘經功德處大 第五從普賢勸三品弟子。未來受持功德處大 第六從說是品時已下訖於品末。來明當時之益男子女人如來滅後云何能說於此經者。欲令如來出下依相。普賢先問具何等行而能惡世弘通經也。即請未來流通之行。正應直問下依之人有何等相。如來下答修其四行便能流通。即下依相。成就四法如來滅後當得是經者。當流通經也。四行是何一者為諸佛護念者。既連習種。亦為護念未得深理。不同佛解 猶有退沒。不與護名。性種已上得埋處深解同如來。必固不退福與護名 第二殖眾德本者。初依大士五恒行道廣積萬行。故云殖眾德本。亦可能解。一乘法身之理。能生萬德名為本也。又復一解五恒行道是本也。今能流通即是其德 第三入正定聚者。外凡夫人名為邪定。性種人名為不定。一得性地永不退失名為正定 第四發救眾生心者。初依大士善識機性慈悲應根授法。必能流通此經也。此總舉結句也 從爾時普賢已下第二文也。勸三品弟子。若能未來。從二依所聞法受持者。我當設汝護中有二。一以神力護之。二以呪護。從初已下訖亦為供養法華經故。明下品弟子能聽受者我即護之。除其裏患使得寧心受持經也。故云令得安穩外惡不干言無伺求得其也。若魔已下出裏想事。是人者下品弟子人也。乘六牙白象者。法身大士。豈可假運而行正欲寄事以明義耳。欲明大士唯有萬行化物中要莫通六度故乘六牙。大乘之理其體光潔稱之白。運物出苦名為象也。舉剛攝因就此事以為況耳。供養守護者供養三品人也。所以而然敬法故也。下言亦為供養供養經也。此品下品弟子。但生聞惠。從是人若坐思惟已下。訖得如是等陀羅尼。明中品弟子。上明下品直云持。此能思惟即是思惠已勝。於前明知中品。復乘白象現其前者。應現故也。若於法華為所忘失者。此中品人。推生思解過緣還退隨時為說使伏本解故。我述為說令通利也。大士隨機形言噵益處沾彌懃情無有已故。言得□□甚大歡喜轉復精進也。從以見我故已下出其所得。前下品弟子中准明所除。此中恒明所得故。云即得三昧及陀羅尼也。綺文說也。後五百歲為惠惡世中已下。訖我身亦自常護是人。明上弟子。上之二人但生聞思。此言修習即是修惠。此中亦略不明所得但明所除。從於三七日已下。欲教行人修行方法。精進者教明修定。若閑房淨室是下品定形□心攝上品定也。從無有非人已下。正出所除身護三處皆經文。從准願世已下尊說呪總護三品弟子。從有受持讀誦已下第三文勸於二依。未來弘經果報則大。經益既大。未來何得不說被於未聞。就中子分復有四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手摩其頭。正明普賢勸於下依。流通此經功德彌大。當知是人行普賢行者。普賢正以隨根赴感惡世。宣通光揚大乘是普賢行。此人流通功同普賢故云何行也。初依大士深達乘理善識群機故。為如來摩頂付囑 第二從若但書寫已下訖娛樂快。此是習種性中上品人也。所以舉者。正欲況出上依法師明弟子持經功德尚多。何況上依惡世通經故。自已言是以命終生忉利天者。此已□報驗有內德 第三從何況已下訖功德利益。正勸上依末世弘經功德無量。既有大益不得不說。下就應中明其弘經所感果報。是人命終者感盡故。千遷前言命終者報盡終也。與彌勒等同生兜率得豫清□故知德大 第四從是故已下訖不斷絕。正明普賢結勸。二依智者若能宣通功德無量如上所說也。故云應當一心自書使人書乃至如說修行也。能通化者我要當以身況二力加護於汝。外于不干流通大法令不隧沒故。以神力通守護。是經閻浮流布使不斷絕。從釋迦讚言已下。大段第四如來述其普賢上依未來流通功德是大。就中復有二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守護是經將述普賢有其高德 第二從我當以神通力已下。正述普賢勸其二依 來世弘經功德甚大。我當以神通力守護能持普賢名。今如來還題說普賢勸三品弟子之言。下品中噵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變患。乃至上品噵我亦自常護是人。受持普賢名者。其受持法華等名也。明弟子持經功德尚大。況復二依未述弟子下別有文。從若有受持不題上普賢勸二依之言汝上噵言二依未來流通此經於[1]。
校注
[0194003] 【原】大英博物館藏燉煌本, S. 2439, 首題新加 [0194004] 首闕 [0195001] 命【大】,爾【考偽-大】 [0196001] □□□【大】,生恭敬【考偽-大】 [0196002] 結【大】,髻【考偽-大】 [0199001] 以下闕【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85 冊 No. 2751 法華經疏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