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我聞如是。釋迦牟尼佛悲門三昧觀眾生品本起經中說。佛從癸丑年七月七日入胎。至甲寅年四月八日生。至壬申年年十九。二月八日出家。至癸未年年三十。是[14]臘月月八日得成道。至癸酉年年八十。二月十五日方便入涅槃。
正法從甲戌年至癸巳年。足滿五百歲止住。像法從甲午年至癸酉年足滿一千歲止住。末法從甲戌年至癸丑年足滿一萬歲止住。入末法過九千八百年後。月光菩薩出真丹國說法大度眾生。滿五十二年入涅槃後。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滅不現。餘經次第滅無量壽經在後得百年住。大度眾生然後滅去至大惡世。我今誓願持令不滅。教化眾生至彌勒佛出。佛從癸酉年入涅槃後。至未來賢劫初。彌勒成佛時有五十六億萬歲。我從末法初始立大誓願。修習苦行。如是過五十六億萬歲。必願具足佛道功德見彌勒佛。如願中說入道之由莫不行願。早修禪業少習弘經。中間障難事緣非一。略記本源兼發誓願及造金字二部經典。
稽首歸命十方諸佛。
稽首歸命十二部經。
稽首歸命諸大菩薩。四十二地諸賢聖僧。
稽首歸命一切緣覺。聲聞學無學眾。又復。
稽首梵釋四王天龍八部。冥空善神護法大將。慧思自惟。有此神識無始已來。不種無漏善根。是故恒為愛見所牽。無明覆蔽致令虛妄。生死日增苦輪常轉未曾休息。往來五道橫使六識輪迴六趣。進不值釋迦出世。後復未蒙彌勒三會。居前後眾難之中。又藉往昔微善根力。釋迦末世得善人身。仰承聖教之所宣說。釋迦牟尼說法住世八十餘年。導利眾生化緣既訖便取滅度。滅度之後正法住世逕五百歲。正法滅已像法住世逕一千歲。像法滅已末法住世逕一萬年。我慧思即是末法八十二年。太歲在乙未十一月十一日。於大魏國南豫州汝陽郡武津縣生。至年十五出家修道。誦法華經及諸大乘。精進苦行至年二十。見世無常眾生多死。輒自思惟。此身無常苦空無有我人不得自在。生滅敗壞眾苦不息。甚可怖畏。世法如雲有為難信。其愛著者即為煩惱大火所燒。若棄捨者則至無為涅槃大樂。一切眾生迷失正道永無出心。我為眾生及為我身求解脫故。發菩提心立大誓願。欲求如來一切神通。若不自證何能度人。先學已證然後得行。自求道果為度十方無量眾生。為斷十方一切眾生諸煩惱故。為令十方無量眾生。通達一切諸法門故。為欲成就十方無量一切眾生菩提道故。求無上道為首楞嚴。遍歷齊國諸大禪師學摩訶衍。恒居林野經行修禪。年三十四時在河南兗州界論義。故遭值諸惡比丘以惡毒藥令慧思食。舉身爛壞五臟亦爛。垂死之間而更得活。初意。欲渡河遍歷諸禪師。中路值此惡毒困藥。厭此言說知其妨道。即持餘命還歸信州不復渡河。心心專念入深山中。欲去之間是時信州刺史。共諸守令苦苦留停。建立禪齋說摩訶衍義。頻經三年未曾休息。梁州許昌而復來請。又信州刺史復欲送啟。將歸鄴郡慧思意決不欲向北。心欲南行即便捨眾渡。向淮南山中停住。從年二十至三十八。恒在河南習學大乘。親覲供養諸大禪師。遊行諸州非一處住。是時國勅喚國內一切禪師入臺供養。慧思自量。愚無道德。不肯隨勅方便捨避。渡淮南入山至年三十九。是末法一百二十年。淮南郢州刺史劉懷寶共遊郢州山中。喚出講摩訶衍義。是時為義相答。故有諸法師起大瞋怒。有五人惡論師以生金藥置飲食中令慧思食。所有餘殘三人噉之一日即死。慧思于時身懷極困。得停七日氣命垂盡。臨死之際一心合掌向十方佛懺悔。念般若波羅蜜作如是言。不得他心智不應說法。如是念時生金毒藥。即得消除還更得差。從是已後數遭非一。年至四十是末法一百二十一年。在光州開岳寺。巴子立五百家共光州刺史。請講摩訶衍般若波羅蜜經一遍。至年四十一是末法一百二十二年。在光州境大蘇山中。講摩訶衍義一遍。至年四十二是末法一百二十三年。在光州城西觀邑寺上。又講摩訶衍義一遍。是時多有眾惡論師。競來惱亂生嫉妬心。咸欲殺害毀壞般若波羅蜜義。我於彼時起大悲心念眾惡論師。即發誓願作如是言。誓造金字摩訶般若及諸大乘。瑠璃寶函奉盛經卷。現無量身於十方國土講說是經。令一切眾惡論師。咸得信心住不退轉。至年四十三是末法一百二十四年。在南定州。[A1]刺史請講摩訶衍義一遍。是時多有眾惡論師。競起惡心作大惱亂。復作種種諸惡方便。斷諸檀越不令送食。經五十日唯遣弟子化得以濟身命。于時發願。我為是等及一切眾生。誓造金字摩訶衍般若波羅蜜一部。以淨瑠璃七寶作函奉盛經卷。眾寶高座七寶帳蓋珠交露幔。華香瓔珞種種供具。供養般若波羅蜜。然後我當十方六道普現無量色身。不計劫數至成菩提。當為十方一切眾生。講說般若波羅蜜經。於是中間若作法師如曇無竭。若作求法弟子如薩陀波崙。發願之後眾惡比丘皆悉退散。發此願已即便教化作如是言。我造金字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至年四十四是末法一百二十五年。太歲戊寅還於大蘇山光州境內。唱告諸方。我欲奉造金字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須造經首誰能造者。時有一比丘名曰僧合而忽自來。作如是言。我能造金字般若。既得經首即遍教化諸州。刺史及土境人民白黑道俗得諸財寶。持買金色造作經用。從正月十五日教化至十一月十一日。於南光州光城都光城縣齊光寺。方得就手報先心願。奉造金字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一部。并造瑠璃寶函盛之。即於爾時發大誓願。願此金字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及七寶函。以大願故。一切眾魔諸惡災難不能沮壞。願於當來彌勒世尊出興于世。普為一切無量眾生。說是般若波羅蜜經時。
又願一切十方國土。若有四眾比丘比丘尼及餘智者。受持讀誦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若在山林曠野靜處城邑聚落。為諸大眾敷揚解說。有諸魔眾競來惱亂破壞般若波羅蜜。是人若能一心合掌稱我名字。即得無量神通。我於爾時亦作化人在彼眾中。現為眷屬稱彼弟子。降伏眾魔破諸外道。令彼智者大得名稱。我時復為化作四眾。山林聚落處處皆現為作衛護。或作大力鬼神王像。或作沙門。或作居士。或作國王大臣宰相。勅令國內治罰一切破戒惡人。若有剛強不改心者。或令現入阿鼻地獄。種種逼切必令改心。還令歸命彼說法者。叩頭求哀為作弟子乃可放耳。令諸惡事。變為吉祥。若不爾者不取妙覺。我從發心所有福業盡施眾生。至於當來彌勒世尊出世之時。具足十地入無垢位。於授記人中最為第一。於未來世過算數劫得成佛道時。不可思議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超殊十方嚴淨世界。過此之外所有穢土。以我願力令諸眾生雖一處住所見各異。調伏惡人發菩提心。即發心已見諸穢惡悉皆當淨。七寶華果應時具足。無有四時差別之異。所住國土天人之類同一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六神通與佛無異。除佛智慧無能知者。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皆悉發願來生我國。一切具足普賢之道。隨其本願修短自在。色身相好智慧神通。教化眾生等無差別。飲食衣服應念化現不須造作。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持戒精進修行六度。受持我願稱我名字。願見我身修行七日至三七日。即得見我一切善願具足。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若有眾生。具五逆罪應墮地獄。臨命終時值善知識教稱我名。罪人聞已。合掌稱名聲聲不絕。經十念頃。命欲終時。即得見我。迎其精神來生我國為說大乘。是人聞法得無生忍永不退轉。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設我得佛。世界清淨無三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悉化生。三十二相飛行自在。光明普照無有日月。七寶國土無諸穢惡。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若有眾生在大地獄。聞我名字即得解脫。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若有眾生墮餓鬼中。百千萬劫乃至不聞飲食之名。恒為熾然饑火所燒。受大苦惱。聞我名字即得飽滿。得正念力捨餓鬼身生人天中。發菩提心至不退轉。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若有眾生以惡業故。墮畜生中受種種苦。聞我名字眾苦永滅。即得人天端正之身。即聞正法具足聖道。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若有眾生牢獄繫閉鞭撻楚毒。稱我名字發菩提心。而得解脫瘡瘢亦滅。因是發心住不退轉。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若有眾生橫被繫縛遇大禍對。若有罪若無罪。臨當刑戮稱我名字。彼所執刀杖杻械枷鎖。皆悉摧碎即得解脫。發菩提心住不退轉。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一切十方無量眾生。百千病苦及以業障諸根不具。稱我名字執持不忘。正念思惟病苦消滅。諸根具足即得平復。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若有比丘在山林中。讀誦般若及諸大乘。修學禪定及神通力。宿罪障故修不能得。於日夜中應各三時。稱十方佛持我名字。是人心願種種所求即得具足。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若我得佛。十方世界六道眾生聞我名字。即發無上菩提之心住不退轉。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若得佛時。無量光明常照一切。若諸四眾求佛道者。聞我名字修行我願。應時即得十地具足入如來慧。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若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皆共稱揚。說我本願及佛功德。眾生聞者即得受記。此願不滿不取妙覺。
我未來世得成佛時。為大眾說般若波羅蜜。十方世界六種震動。金經寶函於前涌現。為大眾演說本願因緣。如諸佛會等無有異。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如我所發上來諸願求佛道故。不計劫數勤修方便。學習種種微妙法門。為眾生故起大悲心常無懈倦。功德智慧皆悉滿足。如上諸願必剋不虛。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誓於此生得大仙報獲六神通。種種變化十方六道。普現色身一時說法。眾生聞者得不退轉速成菩提。若不爾者不取妙覺。
從此願後金經文字瑠璃寶函。為說般若七寶帳蓋金銀鈴網敷座寶物。及諸一切供養之具。若有惡人來欲偷劫此諸寶物。令此惡心時心痛悶絕。或復顛狂亂語自說其罪。手觸此物手即碎折。惡眼視者兩眼盲瞎。惡言毀謗即令惡人口啞無舌。若惡心來欲作惱亂作諸障礙。兩脚雙折。或復病癩。或復生入阿鼻地獄。發大惡聲交徹四方。令諸惡人皆見此事。令法久住護正法故。化眾生故。發如是願。我無惡心亦無嫉妬。十方賢聖自當證知。欲重宣願意。而說偈言。
我今入山修習苦行。懺悔破戒障道重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懺悔。為護法故求長壽命。不願生天及餘趣。願諸賢聖佐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療治眾病除饑渴。常得經行修諸禪。願得深山寂靜處。足神丹藥修此願。藉外丹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己身有縛能解他縛。無有是處。
應常念本願捨諸有為事。名聞及利養乃至惡弟子內外悉應捨。專求四如意八種自在我五眼及種智。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具足神通力可化眾生耳。當念十方佛海慧諸大士。世間所有道俗殷勤請講供養者。乃至強勸請令講經者。此等道俗皆非善知識是惡知識耳。何以故。皆是惡魔所使。初即假作殷勤似有好心。後即斗生忿怒。善惡二魔俱非好事。從今已後不應信此。所有學士亦復如是。皆不可信。如怨詐親。苦哉苦哉。不可思議諸王剎利處皆亦復如是。擇擇擇擇。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校注
[0786013] 【原】康熙十五年刊宗教大學藏本,【甲】延寶三年刊大谷大學藏本 [0786014] 臘【大】,獵【甲】 [0788001] 令【大】,命【甲】 [0789001] 伽【大】,迦【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46 冊 No. 1933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