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下

經曰

「須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妙大則非大身是故如來說名大身

佛言「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非菩薩」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頗有實法名為菩薩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眾生無人無壽者

論曰

此下第十七為入證道故經言「須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如是等顯示入證道時得智慧故離慢

云何得智有二種智故攝種性智平等智若得智已得生如來家得決定紹佛種此為攝種性智得此已能得妙身於中妙身者謂至得身成就身得畢竟轉依故大身者一切眾生身攝身故若於此家長夜願生既得生已便得彼身是名妙身平等智復有五種平等因緣麁惡平等法無我平等斷相應平等無希望心相應平等一切菩薩證道平等得此等故得為大身攝一切眾生大身故

於彼身中安立非自非他故經言「世尊如來說人身妙大則非大身是故如來說名大身」等者於此妙身等中安立第一義如是等是為得智慧

云何離慢經言「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等此云何可知若作是念「我滅度眾生我是菩薩」應知此是慢者非實義菩薩為顯示此故經言「是故佛說一切法無眾生」等若菩薩有眾生念則不得妙身大身故

經曰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國土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

論曰

此下第十八上求佛地

應知彼地復有六種具足攝轉依具足國土淨具足無上見智淨具足福自在具足身具足語具足心具足

為國土淨具足三摩鉢帝故經言「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是不名菩薩」如是等此義為於共見正行中轉故為斷彼故安立第一義經言「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國土」等

經言「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無我法」者此言為二種無我故謂人無我法無我

經言「如來說名菩薩菩薩」者為於彼二種無我中二種正覺故此等云何顯示若言「我成就」即為人我取「莊嚴國土」者是法我取此非菩薩

經曰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世界寧為多不」須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世界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住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住皆為非心住是名為心住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論曰

此下第二為無上見智淨具足故經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等於中二種一為見淨二為智淨如來不唯有慧眼為令知見淨勝故顯示有五種眼若異此則唯求慧眼見淨故於中略說有四種眼色攝第一義諦攝世諦攝一切種一切應知攝色攝復有二種謂法界修果此為五眼麁境界故是初色攝第一義智力故世智不顛倒轉是故第一義諦攝在先於中為人說法若彼法為彼人施設此智說名法眼一切應知中一切種無功用智說名佛眼此等名為見淨如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如是等此為智淨於中心住者謂三世心若干種者應知有二種謂染及淨即是共欲心離欲心等世者說過去等分於此二中安立第一義故經言「如來說諸心住皆為非心住」乃至「過去心不可得」等於中過去心不可得者已滅故未來者未有故現在者第一義故為應知中證故安立見為教彼彼眾生寂靜心故安立智於此智淨中說心住即非心住如是見淨中何故不說眼即非也以一住處故智淨後安立第一義故初亦得成就

經曰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A1]以是因緣得福德聚多須菩提若福德聚有實如來則不說福德聚福德聚

論曰

此下第三為福自在具足故經言「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等於中亦安立第一義故經言「須菩提若福德聚有實」等

經曰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來說名具足色身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

論曰

此下第四為身具足故於中復有二種一為好具足二為相具足為好具足故經言「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如是等於中亦以安立第一義故經言「如來說非具足」等為相身具足故經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如是等

經曰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論曰

此下第五為語具足故經言「須菩提於意云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如是等於中安立第一義故經言「如來說法說法者」等

經曰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論曰

此下第六心具足

於心具足中復有六種一為念處二為正覺三為施設大利法四為攝取法身五為不住生死涅槃六為行住淨應知於心具足中為念處故經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如是等此處於諸眾生中顯示如世尊念處故彼非眾生者第一義故非不眾生者世諦故是人即為希有第一者顯示說第一義是不共及相應故此文如前說

經曰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無有少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眾生無人無壽者得平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論曰

此下第二於彼心具足中為正覺故經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是等於中無有法者為離有見過已顯示菩提及菩提道故彼復顯示菩提有二種因緣阿耨多羅語故三藐三佛陀語故於中經言「無有少法如來得阿耨多羅」者此為阿耨多羅語故此顯示菩提自相故菩提解脫相故彼中無微塵許法有體是故亦不可得亦無所有應知經言「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者為三藐三佛陀語故顯示菩提者人平等相於中平等者以菩提法故得知是佛此中經言「無有高下」者顯示一切諸佛第一義中壽命等無高下故經言「以無眾生無人無壽者得平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顯示菩提於生死法平等相故經言「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顯示菩提道故經言「所言善法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等者此安立第一義相故

經曰

「須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A2]歌羅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優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於意云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度眾生』耶須菩提莫作是見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佛言「須菩提若有實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眾生壽者相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為有我須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來說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論曰

此下第三於彼[A3]心具足中為施設大利法故經言「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於中為安立第一義教授故經言「汝謂如來作是念『我度眾生』耶」如是等經言「如來則有我眾生壽者相」等者此有何義如來如爾焰而知是故若有眾生如來則為有我取若實無我而言有我取為離此著故經言「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如是等是故但小兒凡夫有如是取故經言「須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來說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故

經曰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我解如來所說義不以相成就得見如來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相成就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見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彼如來妙體  即法身諸佛
法體不可見  彼識不能知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曰

此下第四於彼心具足中為攝取法身故經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不」如是等於中初偈顯示如所不應見不可見故云何不可見諸見世諦故是人行邪靜者定名為靜以得禪者說名寂靜[A4]者故又復禪名思惟修故於中思者意所攝修者識所攝言寂靜者即說覺及識此世諦所攝應知彼不能見者謂彼世諦行者

第二偈顯示如彼不應見及不應因緣謂初分次分於中偈言以法應見佛者法者謂真如義也此何因緣偈言導師法為身故以如為緣故出生諸佛淨身此不可見但應見法故彼不應見復何因緣故不可見以彼法真如相故非如言說而知唯自證知故不如言說者非見實不能知故為顯示此義故偈言「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故

於此住處中得顯示以法身應見如來非以相具足故「若爾如來雖不應以相具足見應相具足為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離此著故經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等者此義明相具足體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為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

經曰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須菩提莫作是念『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說諸法斷滅相』何以故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菩薩知一切法無我得無生法忍此功德勝前所得福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取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不取福德

佛言「須菩提菩薩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薩取福德

論曰

此下第五於彼心具足中為不住生死涅槃故於中有二一為不住涅槃二為不住生死

為不住涅槃故「須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如是等於中經言「於法不說斷滅」者謂如所住法而通達不斷一切生死影像法於涅槃自在行利益眾生事此中為遮一向寂靜故顯示不住涅槃「若不住涅槃應受生死苦惱」為離此著顯示不住流轉故經言「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如是等於中經言「無我」「無生法忍」者何義如來於有為法得自在故無彼生又非業煩惱力生故無生故名無我無生者此中云何得顯示如說攝取餘福尚於生死中不受苦惱何況菩薩於無我無生法中得忍已所生福德勝多於彼

經言「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取福德」者此顯示不住生死故若住生死即受福聚經言「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不取福德』」者此有何義以世尊於餘處說應受福聚故經言「佛言『須菩提菩薩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薩取福德』」者此顯示以方便應受而不應取故受者說有故取者修彼道故如福聚及果中皆不應著

經曰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至去無所從來故名如來

論曰

此下第六於心具足中為行住淨

於中復有三種威儀行住名色觀破自在行住不染行住應知為威儀行住故經言「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去若來』」等於中行者謂去來住者謂餘威儀

經曰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復以爾許微塵世界碎為微塵阿僧祇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彼微塵眾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何以故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故佛說微塵眾[A5]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故佛說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故佛說一合相

佛言「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何以故須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所說為正語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來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須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論曰

此下第二為破名色身自在行住故經言「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如是等於中細末方便[A6]及無所見方便等此破如前說應知經言「彼微塵眾甚多世尊」者是細末方便經言「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等者是為無所見方便此說有何義若微塵眾第一義是有者世尊則不說非聚經言「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故佛說微塵眾」以此聚體不成故若異此者雖不說亦自知是聚何義須說

經言「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等者此是無所見方便此破名身亦如前說應知於中世界者謂明眾生世故彼唯名身得名故經言「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者於中為竝說若世界若微塵界故有二種[1]摶取謂一摶取及差別摶取眾生類眾生世界有者此為一摶取微塵有者此為差別摶取以取微塵眾集故經言「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等者此上座須菩提安立第一義故世尊為成就如是義故經說「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等此何所顯示世言說故有彼摶取第一義故彼法不可說彼小兒凡夫如言說取非第一義

已說無所見方便破義未說無所見中入相應三昧時不分別如所不分別及何人何法何方便云何不分別此後具說

經言「須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說我見』」等[A7]此等顯示如所不分別云何得顯示如外道說我如來說為我見故安置人無我又為說有此我見故安置法無我若有彼我見是見所攝如是觀察菩薩入相應三昧時不復分別即此觀察為入方便經言「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此顯示無分別人經言「於一切法」者此顯示於何法不分別經言「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者此顯示增上心增上智故於無分別中知勝解於中若智依止奢摩他故知依止毘鉢舍那故見此二依止三摩提故勝解以三摩提自在故解內攀緣影像彼名勝解經言「如是不住法相」者此正顯示無分別經言「所言法相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者此顯示法相中不共義及相應義如前已說

如是一切住處中相應三摩提方便亦爾應知欲願及攝散二種如前所說更無別義是故不復說其方便

經曰

「須菩提若有菩薩摩訶薩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於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其福德勝彼無量阿僧祇云何為人演說而不名說是名為說

「一切有為法  如星
  應作如是觀

論曰

此下第三為不染行住於中二種一為說法不染二為流轉不染

為說法不染故經言「須菩提若有菩薩摩訶薩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如是等此何所顯示以有如是大利益故決定應演說如是演說而無所染經言「云何為人演說而不名說是名為說」者此有何義顯示不可言說故不演說彼法有可說體應如是演說若異此者則為染說以顛倒義故如是說時不求信敬等亦為無染說法

為流轉無染故經說偈言「一切有為法如星幻」等此偈顯示四種有為相自性相二者所住味相隨順過失相隨順出離相於中自性相者共相見識此相如星應如是見何以故無智闇中有彼光故有智明中無彼光故法我見如翳應如是見何以故以取無義故識如燈應如是見何以故渴愛潤取緣故熾然於中著所住味相者味著顛倒境界故彼如幻應如是見何以故以顛倒見故於中隨順過失相者無常等隨順故彼露譬喻者顯示相體無有以隨順無常故彼泡譬喻者顯示隨順苦體以受如泡故若有受皆是苦以三苦故隨有應知彼苦生故是苦苦破滅故是壞苦不相離故是行苦復於第四禪及無色中立不苦不樂受以勝故於中隨順出離相者隨順人法無我以攀緣故得出離故說無我以為出離也隨順者謂過去等行以夢等譬喻顯示彼過去行以所念處故如夢現在者不久時住故如電未來者彼麁惡種子似虛空引心出故如雲如是知三世行轉生已則通達無我此顯示隨順出離相故

經曰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阿脩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論曰偈言

若聞如是義  於大乘無覺
我念過於石  究竟無因故
下人於深法  不能覺及信
世人多如此  是故法荒廢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下


校注

[0776003] 造【大】論【宋】 [0780001] 摶【大】*搏【宋】*
[A1] [-]【CB】人【大】
[A2] 歌【CB】歐【大】
[A3] 心【CB】生【大】(cf. T25n1510ap0757c29)
[A4] [-]【CB】說名寂靜【大】
[A5] 尊【CB】界【大】
[A6] 及【CB】乃【大】
[A7] 此【CB】以【大】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