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卷下
[13]次結蓮華塗香菩薩印。二手蓮華合掌。當胸上分散。如塗香勢。想從印中流出塗香雲海。普遍供養一切如來海會。即誦蓮華塗香真言曰。
唵巘馱布[14](引)惹([15]慈攞[16]反引)三([17]去)麼[18]曳摩賀跛娜麼(二合)矩羅(二)際致矩嚕(三)薩嚩羯[19]麼(引)抳謎(四)跛娜麼(二合)悉地吽(引五)
由結此印誦真言供養故。獲得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
次結檀波羅[20]蜜菩薩印。右手仰掌。屈[21]願度與[22]智度相捻。餘度皆舒。即誦真言曰。
唵[23]婆誐[24]嚩底(丁以反)娜(引)曩(引)地跛[25]帝尾娑㗚(二合)惹布(引)羅野娜(引)[26]難娑嚩(二[27]合)[28]賀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即滅無量劫慳悋業種。獲得三種施福。所謂資生施。無畏施。法施即檀波羅蜜圓滿。現生獲得富饒。資緣具足心得自在。壽命長遠。
次結戒波羅蜜菩薩印。二手內相叉。禪智直竪。即誦真言曰。
唵試(引)攞馱(引)哩[29]抳婆誐嚩底(丁以反)吽[30](引二)[31]郝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即滅無量劫破戒業種。獲得三種戒功德。所謂[32]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即戒波羅蜜圓滿。常以戒[33]香莊嚴身口意業。所有違犯四重[34]禁。[35]苾芻苾芻[36]尼犯八[37]他勝罪。悉皆清淨。當[38]來隨願[39]得生[40]淨妙佛剎。
次結[41]忍波羅蜜菩薩印。准前戒波羅蜜印。以進力相合如針。禪智並竪。即誦真言曰。
[42]嚩[43]婆誐嚩[44]底乞鏟(二合引)底馱(引)哩抳吽發[45]吒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則滅無量劫瞋恚業種。獲得三種忍功德。所謂[46]害怨耐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則忍辱波羅蜜圓滿。儀容端嚴令人樂見。不相憎[47]嫉皆來親附。勝解尤深隨念變化。
次結精進波羅蜜菩薩印。准前忍波羅蜜印。進力[48]坼開即成真言曰。
唵尾(微一反[49]引)哩[50]野(二合)迦里[51]吽尾([52]准前音引)哩𧜟(二合)尾[53](微一反引)哩𧜟(二合)娑嚩(二合)賀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即滅無量劫懈怠懶惰業種。獲得三種精進。所謂被甲精進。攝善法精進。利樂有情精進。則精進波羅蜜圓滿。身心安樂離諸疾[1]疹無有苦惱。修世出世福智願皆得成辦。
次結禪波羅蜜菩薩印。即結[2]跏趺坐。左手仰掌於[3]加趺上。以右手仰[4]於左手上。以禪智二度甲相[5]拄。即誦真言曰。
唵婆誐嚩底薩嚩播(引)[6]賀(引)哩[7]抳摩[8]賀(引)柰(引)底曳(二合引)吽(引)吽([9]引)吽(引)吽([10]引)發[11]吒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即滅無量劫散亂業種。獲得三種靜慮。所謂安住靜慮。引發靜慮。辦事靜慮。即禪波羅蜜圓滿。身心輕利所修神通速得成就。諸魔不能侵擾。一切業障悉皆消滅。
次結般若波羅蜜菩薩印。左手平舒五指。仰置心下。以右手覆於左手上。即誦真言曰。
唵地([12]引一)室哩(二合[13]引)輸嚕(二合)[14]多尾惹曳娑嚩(二合)[15]賀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即滅無量劫愚癡業種。獲得三種慧。所謂人空無分別慧。法空無分別慧。俱空無分別慧。則般若波羅蜜圓滿。獲得聰明智慧。悟解世間出世間法。博達五明甚深義理。
次結方便波羅蜜菩薩印。右手[16]慧方握[17]智度。左手[18]檀戒握禪度。二手相[19]博忍願相背直竪如針。進力平舒側相拄。[20]即誦真言曰。
唵摩賀(引)每(引)怛囉(二合)唧帝娑嚩(二合)[21]賀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即滅無量劫無善巧方便業種。獲得二種方便善巧。所謂迴向方便善巧。拔濟[22]有情方便善巧。即方便波羅蜜圓滿。修持世間六波羅蜜。由此印真言瑜伽相應。少施功業福德廣多。疾得成就。皆至究竟成無上菩提資糧。
次結願波羅蜜菩薩印。右手直竪五度。以掌向外作施無畏勢。即誦真言曰。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即滅無量劫惡願業種。獲得二種勝願。所謂求無上菩提願。利樂有情願。即願波羅蜜圓滿。從初發心乃至[25]成佛。於其中間。所求世間出世間殊勝上願皆得圓滿。
次結力波羅蜜菩薩印。准前戒波羅蜜印。禪智進力忍願皆竪。[26]頭相合。即誦真言曰。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即滅無量劫於世出世劣意業種。獲得二種力。所謂思擇力。修習力。於諸對治法。伏得諸煩惱斷諸惑障。修道時決定勝解。一切天魔惡[29]友不能移易。獲得不退轉。
次結智波羅蜜菩薩印。二手外相叉作拳檀慧直竪。互交少分。屈進力頭相拄令圓。忍願直[30]竪頭相合。即誦真言曰。
唵麼麼枳孃(二合引)曩迦哩吽(引)娑嚩(二合)[31]賀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即滅無量劫俱生我執種俱生法執種。獲得二種受用智。所謂受用法樂智。成就有情智。斷二種障。所謂煩惱障。所知障。證得一切法如幻如陽焰如夢如影像如谷響如光影如水月如變化如因陀羅網如虛空。不久滿足十地。住法雲地為大法師。
次結白衣觀自在菩薩印。二手內相叉作拳。竪進力頭相拄令圓。禪智並竪誦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32]野[33](一)娜莫阿(去引)哩野(二合引)嚩路(引)枳帝濕嚩(二合)囉(引)野(二[34]合二)冒(引)地薩怛嚩(二合引)野(三)摩[35]訶薩怛嚩(二合引)野(四)摩賀(引)迦(引)嚕[36]抳迦(引)野(五)娜囉捨(二合)曩娑鉢(二合)捨曩(引)毘琰(二合引)嚩(引六)室囉(二合)嚩拏(鼻[37]音)娑麼(二合)囉抳([38]尼[39]整反引)曩嚩(引)[40]寫(引)[41]嚩拏(七)薩嚩薩怛嚩(二合引)南(引[42]八)薩嚩弭[43]野(二合引)地[44](上)[45]吉蹉(上)迦([46]九)怛儞也(二合)他(去引十)羯[47]𪘨尾羯[48]𪘨羯徵羯𪘨(十一)羯吒尾羯吒羯徵羯𪘨(十二)婆(去)誐嚩底[49](丁以反)尾惹曳(引)娑[50]嚩(二合)[51]賀
由結此印誦真言七遍。蓮華部母聖者加持故。諸魔毘那夜迦不得其便。從初作先行時。乃至求成就時。念誦遍數奉獻此尊。掌持設令出念誦處。[52]設誤失三業破三昧耶戒。所有念誦功課。定充先行成就數。功不虛棄。剋獲悉地。或有惡人無辜作留難者。想彼人在瑜伽者足下。誦真言二十一遍。所有作留難者。悉皆消散。慈心相向不能障礙。
次結[53]大[54]白觀自在菩薩印。二手內相叉。進力二度合竪微開。禪智並竪即成。真言[55]曰。
曩[1]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一)娜莫阿(去引)哩野(二合引)嚩路(引)枳帝濕嚩(二合)囉(引)野[2](二)冐(引)地薩怛嚩(二合引)野(三)摩賀(引)薩怛嚩(二合引)野([3]四)摩賀(引)迦(引)嚕抳迦(引)野(五)怛儞也(二合)他(去引[4]六)濕吠(二合引)帝([5]引七)濕吠(二合)黨(引)霓([6]引八)濕吠(二合)多(上)部惹([7]慈[8]攞反九)濕吠(二合)多嚩(無撥[9]反)悉怛[10]隷([11]三合[12]引十)濕吠(二合)多麼(上引)隷(引十一)囉楞(去聲呼)訖哩(二合)帝(引十二)惹[13](慈攞反)曳(引)尾惹[14](准上)曳(引十三)阿(上)爾帝(引)阿(上)[15]囉(引)爾帝(十四引)薩嚩悉馱娜莫娑訖哩[16](三合)帝(引[17]十五)呬[18](馨異反)里弭里枳里(十六)捺囉捨(二合)野娑(去引)馱野娑嚩(二合引)賀([19]十七)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無量劫積集十不善黑業。悉皆消滅。一切善品白法無漏圓寂。皆得圓滿。瑜伽者[20]真言久修持。忽生疑惑。[21]欲知未來成不成善惡之事。於欲眠寢時。以衣覆頭。以右手右旋摩其面。誦此大白真言二十一[22]偏。即右脇而臥。離諸思想[23]唯觀念大白觀自在菩薩。睡已須[24]臾頃。即夢見老人或見國王淨行。[25]見白衣少年婦人。或見華果種種吉祥勝事。當知未來剋獲成就殊勝吉祥。若夢中見旃陀羅。身著垢弊破衣[26]服。或見女人醜惡形容。或見不吉祥之物。當知所求事不成必有障礙。
次結多羅菩薩印。准前大白印。進力頭相合如針即成。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一)娜莫阿(去[27]引)哩野(二合引[28]二)嚩路(引)枳帝濕嚩(二合)囉(引)野(三)冐(引)地薩怛嚩(二合引)野(四)摩賀(引)薩怛嚩(二合引)野(五)摩賀(引)迦(引)嚕抳迦(引)野(六)怛儞也(二合)他(去[29]聲引[30]七)唵跢(去引)㘑([31]彈舌呼[32]後同八)咄[33]跢(去引)㘑(九)咄[34]咄𭌚娑嚩(二合)賀(十)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助本尊力。令修瑜伽者於諸有情。大悲尤深速獲成就。
次結[35]祕句胝菩薩印。准前多羅印。進力微屈如蓮葉即成真言曰。
曩莫薩嚩怛他(去引)蘖帝(引)毘喻(二合一)囉曷(二合)毘藥(二合)三(去)藐三(去)母弟(引)毘藥(二合[36]二)唵婆野曩(引)捨𩕳(三)怛囉(二合引)薩𩕳怛囉(二合引)娑野怛囉(二合引)細(四)鼻哩(二合)矩胝怛胝(五)吠(微閉反引[37]後同)怛胝吠[38](准上反)怛胝([39]六)吠(引)囉胝吠(引)囉胝[40](七)濕吠(二合)帝惹致𩕳娑嚩(二合引)賀([41]八)
由結此印誦真言三遍。獲得威德自在。諸障[42]魔業不能侵擾。
次結本尊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根本印。二手金剛合[43]掌。以忍願二度相合。檀慧禪智四度[44]坼開。各直竪即成。誦根本陀羅尼曰[45]。
曩謨(引)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一)娜莫阿(去引)哩野(二合引)嚩路(引)枳(雞以反)帝濕嚩(二合[46]下無撥反)囉(引)野[47](二)冐(引)地薩怛嚩(二合引)野(三)摩賀(引)薩怛嚩(二合引)野(四)摩賀(引)迦(引)嚕抳(尼貞反)迦(引)野(五)摩賀(引)尾(引)囉(引)野(六)娑(上[48]聲[49]諸同)賀娑囉(二合引)乞灑(二合引)野(七)娑賀娑囉(二合)室[50]哩(二合引)灑(引)野(八)娑賀娑囉(二合)播(引)娜(引)野(九)娑賀娑囉(二合)爾([51]慈以反引)賀嚩(二合引)野(十)娑賀娑囉(二合)步惹([52]自[53]攞反引)野(十一)曀呬婆(去)誐[54]刎(十二)阿(去引)哩野(二合引)嚩路(引)枳[55](准前音)帝濕嚩(二合)囉(十三)鄔[56]疙囉(二[57]合)阿(上)底[58]庾(二合)疙囉(二合十[59]四)摩賀(引)隖[60]疙囉(二合十[61]五)摩賀(引)曩(引)那(十[62]六)枳里枳里枳里枳里(十[63]七)弭里弭里弭里弭里(十[64]八)唧里唧里唧里唧[65]里([66]十九)曩跓[67](胝魯反)曩跓[68](准上)曩跓曩跓(二[69]十)訖囉(二合)娑[70](上聲下同)訖囉(二合)娑訖囉(二合)娑訖囉(二合)娑(二十[71]一)矩嚕[72](轉舌下同)矩嚕矩嚕矩嚕([73]二十二)曀醯(去引)[74]呬(二十[75]三)摩賀(引)尾(引)囉(二十四)麼(上)嬾娜娜(二十五)尾(引)哩演(二合引)娜娜(二十六)薩嚩迦(引)𤚥(引)銘鉢囉(二合)拽[76]蹉(二十七)試(引)伽囕(二合[77]重聲呼)嚩陜銘(二十八)囉(引)[78]瑟吒(二合)[79]囉瑟[80]鶹(二合轉舌呼)娑囉(引)惹(自攞反)競矩嚕([81]二十九)娑(上)賀娑囉(二合)步(引)惹([82]准上三十)娑賀娑囉(二合)尾(引)囉(三十一)路(引)髻(引)濕嚩(二合)囉娑(去引)馱野(三十二)娑娜(引)悉朕(地婬反)銘婆(去)嚩(三十三)嚩囉努(引)婆(去)嚩(三十四)[83]阿麌嚕([1]引)[2]婆嚩(引)弭(三十五)唵(引)曩謨(引)窣堵[3]波([4]三合)帝婆(去)誐刎(三十六)阿(去[5]引)哩野(二合引)嚩路(引)枳帝(引)濕嚩(二合)囉(三十七)鉢囉(二合)沒地[6]野(二合)鉢囉(二合)枲(引)娜𤚥(三十八引)嚩囉努(引)麼麼[7](三十九)婆(去)[8]嚩(引)呬娑嚩(二合引)賀(引四十)
誦此陀羅尼七遍已。頂上散印。由結根本印誦此陀羅尼。能作四種成就。事一者息災。二者增益。三者降伏。四者敬愛鉤召等所有希望。世間出世間果報。皆得滿願。[9]本教中所不[10]說成就法者。用[11]蓮花部中法。對此像前作必獲成就。
次結加持念珠印。即取蓮子念珠安於掌中。合掌當心誦淨珠真言。加持七遍。真言曰。
唵尾嚧(引)左曩(引)麼攞娑嚩(二合引)[12]賀
即捧珠頂戴。然後以[13]左手[14]禪戒二度捻珠。[15]右手[16]智方二度捻珠。餘六度直竪當心。相去二三寸許。以千轉真言加持七遍。真言[17]曰。
唵嚩日囉(二合)獄呬野(二合)惹([18]自攞反[19]引)[20]跛三(去)麼曳(引)吽([21]引)
即以二手各聚五度。如未敷蓮華。以智方二度移珠。誦千手千眼陀羅尼一遍。與娑嚩(二合)賀字[22]齊聲移一珠。如是念誦不緩不急。不應出聲稱呼。真言字令一一分明。寂靜念誦離諸散亂。一心專觀本尊勿緣異境。或百或千常定其數。念誦畢已捧珠頂戴。至誠發願安珠本處。修瑜伽者為求無上菩提。發大淨信念念精誠。於諸有情深起悲愍拔濟之心。於自希望成就悉地行願。以決定心志不移易。晝夜[23]精勤不憚劬勞。從初作先行念誦承事時。乃至求悉地成就時。[24]時不應[25]問斷處所不移易。遍數不應闕。於一[26]精室四時三時精誠念誦。對本尊像前。常辦外供養物隨自力分不令間斷。如是依教修習。不久當獲廣大成就。如是觀智念誦畢已。復結本尊印誦根本陀羅尼[27]三遍。
不解此印誦蓮華部百字真言一遍。頂上散印真言曰。
唵跛娜麼(二合)薩怛嚩(二合一)三(去)麼野麼努([28]鼻)播(引)攞野(二)跛娜麼(二合)薩怛嚩(二合三)怛吠(二合引)怒(引)跛底瑟姹(二合四)[29]沒哩(二合)濯([30]重聲[31]呼引)銘婆([32]去)嚩(五)素[33]妬(引)[34]數(引)銘[35]婆嚩(六)阿努(鼻)囉訖妬(二合引)銘婆嚩(七)素報(引)數(引)銘婆嚩(八)薩嚩悉地婬([36]二合上[37]聲)銘鉢囉(二合)[38]拽磋(九)薩嚩羯磨素左銘[39](十)唧多(上)室哩(二合)藥矩嚕[40](十一)吽[41](引)賀賀賀賀斛(引)婆(去)誐鑁(十二)薩嚩怛他(去引)孽多[42](十三)[43]跛那麼(二合)麼(上引)銘門(上聲)左[44](十四)跛娜弭(二合引)婆(去)嚩(十五)摩賀(引)三(去)[45]摩野薩怛嚩(二合)惡(入[46]引[47]十六)
由誦百字真言加持故。能令本尊三摩地堅住身中設曾犯五無間罪謗方廣大乘[48]經。一切罪[49]垢悉皆消滅。現生所求殊勝悉地[50]皆得圓滿。
復結八供養印。各誦真言一遍。復結十波羅蜜菩薩印。及白衣觀自在等四大菩薩印。各誦本真言一遍。即獻閼伽。心中所[51]求希望隨便啟告。即結三世勝菩薩印。左轉解界。即對聖眾前。發露懺悔隨喜勸請迴向發願。
次結奉送聖眾印。如前金剛縛。忍願直竪相拄如蓮葉即成。以一時華置於印端捻之。誦奉送真言一遍。頂上散印真言曰。
唵訖哩(二合)垢(引)嚩(無博反一)薩嚩薩怛嚩(二合引)囉他(二合[52]二)悉地捺跢([53]引)拽他(去引)努(鼻)誐(引四)孽[54]攃陀鑁(二合)母馱尾灑閻(五)補曩囉(引)誐(六)麼曩(引)野覩(七)唵嚩日囉(二合)跛娜麼(二合)穆[55](八引)
又以此奉送印。加持心額喉頂。即結灌頂印。如前繫鬘被甲金剛拍掌。各誦本真言一遍。然後禮佛隨意出道場。常令身心和悅。住本尊瑜伽觀。不應散亂。常樂修諸善品。每以香[56]埿印塔助本尊瑜伽。於念誦處數須塗拭及洗浴佛像。旋遶有舍利窣堵波塔。深入六念三摩地。及[57]三解脫門。如是眾善所生有為無為福聚。迴向一切有情。我所希望殊勝悉地。願一切有情無諸障礙。皆獲此成就。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念誦法[1]。
[2]我今復說四種成就法。
所謂扇底迦法(息災也白)報瑟置(二合)迦法(增益也黃)嚩試羯囉拏法(敬愛也赤)阿毘遮嚕迦法(降伏也黑)。
若欲作息災法者。面向北坐像面向南。於本尊前塗拭圓壇。觀本尊作白色。所獻華果飲食并自身衣服皆作白色。塗香用白檀。燒香用沈水。然酥燈。以慈心相應。從月一日初夜時起首。至月八日一期滿。每日三時澡浴三時換衣。至日滿時或斷食或食三白食。如是依法念誦。則能除滅災難業障重罪。或五星凌逼本命宿時。感招種種災禍口舌鬪諍。王官逼迫家國不和。[3]疾病飢儉鬼魅不祥。悉皆殄滅獲得吉祥。身心安樂所求如意。修世出世行願無礙成就。
若作增益法者。面向東坐像面向西。本尊前塗拭方壇。觀本尊作黃色。所獻華果飲食并自身衣服等皆作黃色。塗香用白檀加少欝金。燒白檀香。然油麻油燈。以喜悅心相應。從月九日日出時起首。至十五日一期滿。准前三時澡浴三時換衣。至日滿時准前斷食及三白食。如是念誦能遷官榮。及增壽命求福德聰慧名聞。或求伏藏豐財眷屬象馬。五穀成熟職仕王官。得勢得力[4]所求勝事皆得增益。
若作敬愛法者。面向西坐像面向東。本尊前塗蓮華形壇。觀本尊作赤色。身著緋衣。所獻華果飲食等盡皆赤色。塗香用欝金。燒香以丁香蘇合香蜜和燒之。然諸果油燈。以喜怒心相應。從十六日後夜時起首。至二十三日一期滿。至日滿時澡浴斷食法准前。如是念誦得一切人敬愛。若家不和國不和怨敵伺求方便。欲求彼此相敬和順者。及令眷屬朋友恩義親厚。承[5]事官長得善顏色恩愛親者。依此法求必得和順。又欲求說法辯才言音威肅。聞者喜悅聖賢加護。天龍八部一切歡喜者。當依此法精誠念誦。所求速得滿願。
若作降伏法者。面向南坐像面向北。本尊前塗三角壇。觀本尊作青色或黑色。身著青黑衣。獻青色華臭華不香華。及蔓陀羅華等。飲食用石榴汁染作黑色。或作青色。塗香用柏木。閼伽用牛尿。以黑色華及芥子[6]柏木塗香等。各取少分置閼伽[7]木。燒安悉香。然芥子油[8]燈。以忿怒心相應。誦馬頭明王真言。或蓮華部使者一髻尊真言。從二十四日午時或中夜時起首。至月盡日一期滿。滿日澡浴斷食法如前。如是念誦能調伏毒惡鬼神。及諸惡毒龍令國亢旱。或風雨霜雹[9]傷損苗稼疫病流行。亦調伏惡人於國不忠。殺害無量有情破滅佛教謗正法。一闡提邪見惡人。及諸外道斷善根者。及侵害傳持正法者。及背師僧父母不念恩德作留難者。及諸惡獸蟲狼師子怨敵惡人欲相損害者。如是等類作此法時。彼等起惡心者。[10]如有覺觸身心不安。或病或至不濟。即勸彼令發善心。若能悔過自責永斷惡心者。即為彼人作息災法念誦。彼等即免災難[11]苦求出世間上上悉地。速滿福德智慧二種資糧。及滿足[12]十地波羅蜜。超越三無數劫難行難進。又緣滅除內外諸障。修行者決定一緣本尊三摩地。三[13]密相應心無間斷。仗託諸佛菩薩大悲願力助護。[14]以三[15]蜜成就資緣。四印相應。瑜伽者不應苦節邀期。令心神散亂於定不進。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令身心悅樂。念念與勝義瑜伽相應。於清淨法界常作觀行。無時無方無晝無夜。一道清淨猶如虛空。於見聞覺知唯觀真如。於名於相悉知阿(上)字。無緣大悲自他平等。常樂利樂無邊有情。速令成就波羅蜜行。等同觀自在菩薩。若能如是修持。或山間深谷殊勝巖窟清淨伽藍。於四月四時專精念誦。默斷語[16]言策勵身心。不耽著睡眠懈怠。隨瑜伽者根性利鈍淨信勝解差別。於其中間必獲輕安三昧現前。即於定中見無數佛會。聞妙法音證得十地位諸波羅蜜。圓滿身心轉依。於後十六大生證成無上菩提。欲求出世間成就者。已曾入金剛界大曼[17]荼羅受本尊持明灌頂。從阿闍[18]梨具受契印真言瑜伽觀行。依法畫本尊像。隨力大小隨自愛樂。吉祥福地兼助伴知法弟子。及成就資緣具等。其弟子須孝敬於師善順其意。淨信深法住菩提心。[19]堪助伴。於一種悉地共成心不移易求成就[1]物有四種等類。一者輪鉤[2]釰杵鉞斧。及棒錫杖等。二者雌黃雄黃牛黃及諸藥類等。三者取河兩[3]岸土作諸禽獸形。所謂象馬水牛雞雁孔雀金翅鳥等。四者本尊像。成就依蘇悉教法。而作成就輪等。及藥物禽獸形本尊像等長短分量形貌。并及童女織成白㲲等。依其中間隨[4]墮其一而作成就。[5]具滿足真言先行遍數。然後共助伴知法弟子。限時限日限月限年。晝夜以大精勤。如人鑽火不應間斷。求三種相現。所謂煖煙光明等。瑜伽者欲近成就時。有種種障起。應作降伏息災等護摩。隨上中下成就物等。或執或塗身或乘或手。持飛騰虛空兼助伴知識。或有人見於成就者。或成就者見彼人。總得飛騰遊諸世界。供養諸佛菩薩。皆壽命一大劫。獲得初地百法明門。若但依此念誦法。或一時二時或三時四時。於一淨室對尊像前。結契念誦常不間斷。現生必獲三業清淨。所求世間榮華富貴。皆悉成就獲得財寶豐饒。人所樂見。博達經論名聞十方。諸佛菩薩擁護加持。睡安覺安諸魔不能侵害。臨命終時本尊現前。將往極樂世界蓮華胎中。上品上生證菩薩位。受無上菩提記。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6]卷下
[7]世尊聖者千眼千千千足千舌千臂觀自在菩提薩埵怛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27]跛娜麼(二合)薩怛嚩(二合)摩賀(引)薩怛嚩(二合一)路(引)計(引)濕嚩(二合)囉摩係濕嚩(二合)羅(二)阿(上)嚩路(引)枳帝(引)捨地(引)囉(引)疙哩野(三合三)嚩日囉(二合)達磨曩謨(引)窣堵(二合)帝(四)
達磨囉(引)惹摩賀(引)秫(詩聿反)馱(五)薩怛嚩(二合)囉(引)惹摩賀(引)麼帝(六)跛娜麼(二合引)多麼(二合)迦摩賀(引)跛娜麼(二合)跛娜麼(二合)曩(引)他曩謨(引)窣堵(二合)帝(八)
跛娜謨(二合引)納婆(二合)嚩素跛娜麼(二合引)婆(去九)跛娜麼(二合)秫(同前)馱素戌(引)馱迦(十)嚩日囉(二合)跛娜麼(二合)素跛娜莽(二合引)誐(十一)跛娜麼(二合)跛娜麼(二合)曩謨(引)窣堵(二合)帝(十二)摩賀(引)尾濕嚩(二合)摩賀(引)路(引)迦(十三)摩賀(引)迦(引)哩野(二合引)摩護(引)跛莫(十四)摩賀(引)地(引)囉摩賀(引)味(引)囉(十五)摩賀(引)少(去引)㘑曩謨(引)窣堵(二合)帝(十六)
薩怛嚩(二合引)捨野摩賀(引)夜(引)曩(十七)摩賀(引)喻(引)誐尾跢(引)麼郝(十八)苫(去引)暴(引)餉迦囉秫(詩聿反)馱(引)囉他(二合十九)母馱跛娜麼(二合)曩謨(引)窣堵(二合)帝(二十)
達磨怛怛嚩(二合引)囉他(二合引)薩達磨(二十一)秫(詩聿反)馱達磨素達磨訖嘌(二合入二十二)摩賀(引)達磨素達磨(引)疙哩野(三合二十三)達磨斫訖囉(三合)曩謨(引)窣堵(二合)帝(二十四)
母馱薩怛嚩(二合)素薩怛嚩(二合引)疙哩野(三合二十五)達磨薩怛嚩(二合)素薩怛嚩(二合)地哩(二合入二十六)薩怛舞(二合引)答麼素薩怛嚩(二合)抧孃(二合二十七)薩怛嚩(二合)薩怛嚩(二合)曩謨(引)窣堵(二合)帝(二十八)
阿嚩路(引)枳多曩(引)他(去引)疙哩野(三合二十九)摩賀(引)曩他尾路(引)枳多(三十)阿(去引)路(引)迦路(引)迦(引)囉他(二合三十一)路(引)迦曩(引)他曩謨(引)窣堵(二合)帝(三十二)
路(引)迦(引)乞灑(二合)囉(引)乞灑(二合)囉摩𮋖(引三十三)曩乞灑(二合)囉(引)疙哩野(三合)乞灑(二合)嚧(引)跛莫(三十四)阿(上)乞灑(二合)囉(引)乞灑(二合)囉薩嚩(引)乞灑(二合三十五)斫訖囉(二合)乞灑(二合)囉曩謨(引)窣堵(二合)帝(三十六)
跛娜麼(二合)賀娑多(二合)摩賀(引)賀婆多(二合三十七)三(去)麼(引)濕嚩(二合引)娑迦娜(引)野脚(三十八)秫(詩聿反)馱達磨摩賀(引)母馱(三十九)母馱(引)多麼(二合)迦曩謨(引)窣堵(二合)帝(四十)
母馱嚕(引)跛摩賀(引)嚕(引)跛(四十一)嚩日囉(二合)嚕(引)跛素嚕(引)跛嚩(無撥反四十二)達磨(引)跛(引)迦素帝(引)惹(慈攞反引)疙哩野(三合四十三)路(引)迦路(引)迦曩謨(引)窣堵(二合)帝(四十四)
跛娜麼(二合)窒哩(二合引)曩(引)他(引)曩(引)他疙哩野(三合四十五)達磨室哩(二合引)曩(引)他曩(引)他鑁(引四十六)沒囉(二合)憾麼(二合)曩(引)他摩賀(引)沒囉(二合)憾麼(二合四十七)沒囉(二合)憾麼(二合)補怛囉(二合)曩謨(引)窣堵(二合)帝(四十八)
儞(引泥以反後同)跛儞(引)播(引)疙哩野(三合)儞(引)布(引)疙哩也(三合四十九)儞(引)播路(引)迦素儞(引)跛脚(五十)儞(引)跛曩(引)他摩賀(引)儞(引)跛(五十一)母馱(引)鼻色訖多(二合)母馱(引)疙哩野(三合五十三)母馱補怛囉(二合)摩賀(引)母馱(五十四)母馱(引)鼻曬(引)迦沒(引)馱疙哩野(二合五十五)母馱母馱曩謨(引)窣堵(二合)帝(五十六)
母馱斫乞蒭(二合引)摩賀(引)斫乞蒭(二合引五十七)達磨斫乞蒭(二合引)摩奚(上)乞灑(二合)拏(五十八)三(去)麼(引)地抧孃(二合引)曩薩嚩婆嚩(二合五十九)嚩日囉(二合)甯(引)怛囉(二合)曩謨(引)窣堵(二合)帝(六十)
曳(引)曩薩嚩(引)多麼(二合)曩(引)矯(魚嬌反引)喃(六十一)曩(引)麼(上引)瑟吒(二合)捨多(上)達多嚩(六十二)婆(去引)嚩曳(引)窣堵(二合)努(鼻音)夜(引)娜嚩(二合引)粃(六十三)路(引)計(引)濕嚩(二合下無撥反)哩野(二合)麼(上)嚩(引)補努(鼻聲)帝(引)底(丁以反六十四)
校注
[0077013] 不分卷【宋】【元】【明】【甲】【乙】【丙】 [0077014] 引【大】*,〔-〕【丙】* [0077015] 慈攞反【大】,〔-〕【丙】 [0077016] 反【大】*,切【明】* [0077017] 去【大】*,去聲【明】* [0077018] 曳【大】,曳(一)【丙】 [0077019] 麼【大】,磨【明】【丙】 [0077020] 蜜【大】*,密【丙】* [0077021] 願【大】,忍【甲】【丙】 [0077022] 智【大】,禪【甲】【丙】 [0077023] 婆【大】*,婆(去)【丙】* [0077024] 嚩【大】*,縳無可反【丙】* [0077025] 帝【大】,帝(一)【宋】【元】,帝一【明】 [0077026] 難【大】,南【丙】 [0077027] 合【大】*,合引【宋】【元】【明】【丙】* [0077028] 賀【大】*,賀(引二)【宋】*【元】*【明】*,賀引【甲】【乙】,賀引三【丙】 [0077029] 抳【大】,抳(一)【宋】【元】【明】【甲】 [0077030] 引二【大】,〔-〕【丙】 [0077031] 郝【大】,郝(三)【宋】【元】【明】 [0077032] 律【大】,攝律【宋】【元】【明】【丙】 [0077033] 香【大】,品【丙】 [0077034] 禁【大】,禁戒【甲】【乙】【丙】 [0077035] 苾芻【大】,〔-〕【丙】 [0077036] 尼【大】,已【元】 [0077037] 他勝【大】,重【丙】 [0077038] 來【大】,來獲得【甲】【丙】 [0077039] 得【大】,往【甲】 [0077040] 淨妙佛剎【大】,〔-〕【甲】【丙】 [0077041] 忍【大】,忍辱【丙】 [0077042] 嚩【大】,唵嚩【甲】【乙】 [0077043] 婆【大】,婆(去)【丙】 [0077044] 底【大】*,底(一)【宋】【元】【明】【甲】*,底(丁以反一)【丙】 [0077045] 吒【大】,吒(半音三)【宋】【元】【明】,吒(三)【丙】 [0077046] 害怨耐【大】,耐怨害【宋】【元】【明】 [0077047] 嫉【大】,疾【宋】【明】 [0077048] 坼【大】,折【宋】【明】,析【元】【甲】【乙】【丙】 [0077049] 引【大】,一【丙】 [0077050] 野【大】,𧜟【宋】【元】【明】 [0077051] 吽【大】,吽(一)【宋】【元】【明】,吽(引)【丙】 [0077052] 准前音引【大】*,〔-〕【丙】,引【明】* [0077053] 微一反引【大】,〔-〕【丙】 [0078001] 疹【大】,病【宋】【元】【明】【甲】【乙】【丙】 [0078002] 跏【大】,加【宋】【元】【明】 [0078003] 加【大】,跏【丙】 [0078004] 於左【大】,右【丙】 [0078005] 拄【大】*,跓【丙】* [0078006] 賀【大】,跛賀【甲】【乙】 [0078007] 抳【大】,抳(二)【宋】【元】【明】【甲】 [0078008] 賀引【大】,引賀【宋】【元】【明】,跛賀引【丙】 [0078009] 引【大】,引四【丙】 [0078010] 引【大】,引五【丙】 [0078011] 吒【大】,吒(半音一)【宋】【元】,吒(半音三)【明】 [0078012] 引一【大】,入引【丙】 [0078013] 引【大】*,引二【宋】*【元】*【明】* [0078014] 多【大】,多(三)【宋】【元】【明】 [0078015] 賀【大】,賀(引四)【宋】【元】【明】,賀(引一)【丙】 [0078016] 慧方【大】,檀戒【丙】 [0078017] 智【大】,禪【丙】 [0078018] 檀戒握禪【大】,惠方掘知【丙】 [0078019] 博【大】,搏【元】【明】 [0078020] 即【大】,〔-〕【丙】 [0078021] 賀【大】,賀(引一)【宋】【元】【明】 [0078022] 有情【大】,〔-〕【丙】 [0078023] 貞【大】*,呈【宋】*【元】*【明】* [0078024] 賀【大】,迦嚕抳賀【甲】【乙】【丙】 [0078025] 成【大】,〔-〕【丙】 [0078026] 頭【大】*,頭指【甲】* [0078027] 引【大】,引一【宋】【元】【明】 [0078028] 弱【大】,弱(二)【宋】【元】【明】 [0078029] 友【大】,業【丙】 [0078030] 竪【大】,〔-〕【宋】 [0078031] 賀【大】*,賀(引一)【宋】【元】,賀(引一句)【明】,賀引【丙】* [0078032] 野【大】,耶【甲】 [0078033] 一【大】*,〔-〕【丙】* [0078034] 合二【大】,〔-〕【宋】【元】【明】【甲】【乙】【丙】 [0078035] 訶【大】,賀引【丙】 [0078036] 抳【大】*,柅【宋】*【元】*【明】* [0078037] 音【大】,音(七)【宋】【元】,聲七【明】 [0078038] 尼整反【大】,〔-〕【丙】 [0078039] 整【大】,履【明】 [0078040] 寫引【大】,寫耶引【甲】 [0078041] 嚩拏七【大】,麼憾八【宋】【元】【明】,麼憾七【甲】【乙】【丙】 [0078042] 八【大】,〔-〕【宋】【元】【明】 [0078043] 野【大】,也【乙】【丙】 [0078044] 上【大】*,上聲【明】*,〔-〕【丙】 [0078045] 吉【大】,唧吉【丙】 [0078046] 九【大】,入九【丙】 [0078047] 𪘨【大】,𪘨(茶戒反引)【甲】【乙】【丙】 [0078048] 𪘨【大】,𪘨(引)【丙】 [0078049] 丁以反【大】,〔-〕【丙】 [0078050] 嚩【大】,縳【丙】 [0078051] 賀【大】,賀(引十三)【宋】【元】【明】【丙】 [0078052] 設【大】,〔-〕【宋】【元】【明】【甲】【乙】【丙】 [0078053] 大【大】*,太【明】* [0078054] 白【大】,白衣【甲】【乙】【丙】 [0078055] 曰【大】*,〔-〕【丙】* [0079001] 謨【大】*,謨(引)【丙】* [0079002] 二【大】,〔-〕【宋】【元】【明】 [0079003] 四【大】,引四【明】 [0079004] 六【大】,〔-〕【丙】 [0079005] 引七【大】,七引【丙】 [0079006] 引八【大】,八引【丙】 [0079007] 慈【大】,蘇【丙】 [0079008] 攞【大】,曳【宋】【元】【明】 [0079009] 反【大】,反去聲呼【宋】【元】,切去聲【明】 [0079010] 隷【大】,㘑【宋】【元】【明】【丙】 [0079011] 三【大】,二【宋】【元】【明】【丙】 [0079012] 引十【大】,十引【宋】【元】【丙】 [0079013] 慈攞反【大】,〔-〕【丙】 [0079014] 准上【大】,〔-〕【明】【丙】 [0079015] 囉【大】,波囉【甲】【乙】【丙】 [0079016] 三合【大】,〔-〕【丙】 [0079017] 十五【大】,〔-〕【丙】 [0079018] 馨異反【大】,〔-〕【丙】,興異反【明】 [0079019] 十七【大】*,〔-〕【丙】,引十七【宋】*【元】*【明】* [0079020] 真【大】,於真【甲】【乙】【丙】 [0079021] 欲【大】,欲求【丙】 [0079022] 偏【大】,徧【宋】【元】【明】【甲】【乙】 [0079023] 唯【大】*,惟【宋】【元】【明】【甲】*,〔-〕【乙】 [0079024] 臾【大】,曳【明】 [0079025] 見【大】,戒見【甲】【乙】【丙】 [0079026] 服【大】,〔-〕【丙】 [0079027] 引【大】,〔-〕【宋】【元】,聲【明】 [0079028] 二【大】,〔-〕【丙】 [0079029] 聲引【大】,〔-〕【甲】【乙】,引【丙】 [0079030] 七【大】,〔-〕【丙】 [0079031] 彈舌呼後同八【大】,轉八【丙】 [0079032] 後同八【大】,八後同【宋】【元】,下同八【明】 [0079033] 跢【大】,哆【宋】【元】【明】 [0079034] 咄【大】,〔-〕【宋】【元】【明】【甲】【乙】【丙】 [0079035] 祕句【大】,佖句【宋】【元】【明】,毘句【甲】,毘俱【乙】【丙】 [0079036] 二【大】,〔-〕【丙】 [0079037] 後同【大】,〔-〕【明】【丙】 [0079038] 准上反【大】,〔-〕【明】,引【丙】 [0079039] 六【大】,二合【丙】 [0079040] 七【大】,〔-〕【丙】 [0079041] 八【大】,引八【宋】【元】【明】【丙】 [0079042] 魔【大】,〔-〕【宋】【元】【明】 [0079043] 掌【大】,掌稍曲手背令掌相離【校異-甲】,掌稍曲手背合掌相離【丙】 [0079044] 坼【大】,拆【宋】【元】【明】,折【丙】 [0079045] 此下丙本加陀羅尼題名並梵字,今附卷末 cf. P. 82a [0079046] 下無撥反【大】,〔-〕【丙】 [0079047] 二【大】,〔-〕【丙】 [0079048] 聲諸同【大】,〔-〕【丙】 [0079049] 諸【大】,下【宋】【元】【明】 [0079050] 哩二合【大】,〔-〕【宋】【元】【明】,里二合【丙】 [0079051] 慈以反【大】,〔-〕【丙】 [0079052] 自【大】,〔-〕【明】 [0079053] 攞反引【大】,〔-〕【丙】,引【明】 [0079054] 刎【大】,鑁【丙】 [0079055] 准前音【大】,〔-〕【丙】 [0079056] 疙【大】,鄔孽【丙】【丙】 [0079057] 合【大】,合十四【宋】【元】【明】 [0079058] 庾【大】,庚【宋】【元】 [0079059] 四【大】*,五【宋】*【元】*【明】* [0079060] 疙【大】,蘖【丙】 [0079061] 五【大】*,六【宋】*【元】*【明】* [0079062] 六【大】*,七【宋】*【元】*【明】* [0079063] 七【大】*,八【宋】*【元】*【明】* [0079064] 八【大】*,九【宋】*【元】*【明】* [0079065] 里【大】,里唧里【丙】 [0079066] 十九【大】,二十【宋】【元】【明】 [0079067] 胝魯反【大】,〔-〕【丙】 [0079068] 准上【大】,〔-〕【丙】,同上【明】 [0079069] 十【大】*,十一【宋】*【元】*【明】* [0079070] 上聲下同【大】,〔-〕【丙】 [0079071] 一【大】*,二【宋】*【元】*【明】* [0079072] 轉舌下同【大】,〔-〕【丙】 [0079073] 二【大】*,三【宋】*【元】*【明】* [0079074] 呬【大】,曳呬【丙】 [0079075] 三【大】*,四【宋】*【元】*【明】* [0079076] 蹉【大】,磋【宋】【元】【明】 [0079077] 重聲呼【大】,〔-〕【丙】 [0079078] 瑟吒二合【大】,〔-〕【宋】【元】【明】 [0079079] 囉瑟【大】,〔-〕【丙】,瑟【宋】【元】【明】 [0079080] 鶹【大】,[啗*鳥]【宋】【元】【明】 [0079081] 二十九【大】,三十【宋】【元】【明】 [0079082] 准上【大】,〔-〕【丙】 [0079083] 阿【大】,阿上【丙】 [0080001] 引【大】,二合【丙】 [0080002] 婆【大】,婆(去)【宋】【元】【丙】,婆(去聲)【明】 [0080003] 波【大】,〔-〕【宋】【元】【明】 [0080004] 三【大】,二【宋】【元】【明】 [0080005] 引【大】,〔-〕【宋】【元】,聲【明】 [0080006] 野【大】,也【丙】 [0080007] 三十九【大】,四十【宋】【元】【明】,三十九稱名【丙】 [0080008] 嚩【大】,婆去嚩【丙】 [0080009] 本【大】,此本【甲】【乙】【丙】 [0080010] 說【大】,說作諸【甲】【乙】【丙】 [0080011] 蓮花部【大】,彼諸教【乙】【丙】 [0080012] 賀【大】,賀(引一)【宋】【元】,賀(一句)【明】 [0080013] 左【大】,右【甲】 [0080014] 禪戒【大】,智方【校異-甲】,智方【丙】 [0080015] 右【大】,左【甲】,以右【丙】 [0080016] 智方【大】*,禪戒【校異-甲】*,禪戒【丙】* [0080017] 曰【大】,〔-〕【宋】【元】 [0080018] 自攞反【大】,〔-〕【丙】 [0080019] 引【大】,〔-〕【宋】【元】【明】 [0080020] 跛【大】,跛(一)【宋】【元】【明】 [0080021] 引【大】,引二【宋】【元】【明】 [0080022] 齊聲【大】,聲齊【甲】【乙】【丙】 [0080023] 精勤【大】,勤苦【丙】 [0080024] 時【大】,〔-〕【宋】【元】【明】【甲】【乙】【丙】 [0080025] 問【大】,間【宋】【元】【明】【甲】【乙】【丙】 [0080026] 精【大】,淨【宋】【元】【明】 [0080027] 三【大】,一【丙】 [0080028] 鼻【大】*,鼻聲【明】* [0080029] 沒【大】,涅【甲】【乙】【丙】 [0080030] 重聲【大】,〔-〕【丙】 [0080031] 呼【大】,〔-〕【明】【丙】 [0080032] 去【大】,引【宋】【元】【明】 [0080033] 妬【大】*,姤【宋】【元】【明】【丙】* [0080034] 數【大】*,數喻二合引【丙】* [0080035] 婆【大】*,婆(去)【丙】* [0080036] 二合上聲【大】,上聲二合【明】 [0080037] 聲【大】*,〔-〕【丙】* [0080038] 拽【大】,㖂【明】 [0080039] 十【大】,〔-〕【丙】 [0080040] 十一【大】,十一上【宋】【元】,上聲【明】 [0080041] 引【大】,引十一【宋】【元】【明】,〔-〕【丙】 [0080042] 十三【大】,〔-〕【丙】 [0080043] 跛那【大】,跢娜【宋】【元】【明】,娜麼【丙】 [0080044] 十四【大】,〔-〕【丙】 [0080045] 摩【大】,麼【宋】【元】【明】【丙】 [0080046] 引【大】,〔-〕【明】 [0080047] 十六【大】,〔-〕【丙】 [0080048] 經【大】,經修行者但竪住本尊三摩地誦此百字真言設薄福者【丙】 [0080049] 垢【大】,垢悉皆清淨【丙】 [0080050] 皆【大】,皆悉【丙】 [0080051] 求希【大】,〔-〕【丙】,希【宋】【元】【明】【甲】【乙】 [0080052] 二【大】,〔-〕【丙】 [0080053] 引【大】,引三【宋】【元】【明】【丙】 [0080054] 攃【大】,捺【明】,瑳【丙】 [0080055] 八引【大】,〔-〕【丙】 [0080056] 埿【大】,塗【宋】【元】【明】【甲】,泥【丙】 [0080057] 三【大】,入三【宋】【元】【明】【甲】【乙】【丙】 [0081001] 甲本奧書曰,藏本批云,見說此唐梵對書大悲瑜伽本末兩卷並是高雄空海和上以大同初從唐歸大宰自書之付傳少貳田中朝臣貳家良君就圖書頭惟良貞道宿禰學問仍言次將奉宿禰宿禰令詮暉法王子收山坊圓珍面承宿禰海要覽者任意云云今暉子沒無人收之故以喚納珍所,元慶五年五月十七日沙門圓珍記,延久四年九月十一日奉受了邏譽,保延六年潤五月十一日奉隨圓阿闍梨受了俊皎,乙本奧書曰,大中九年六月五日請全和上本對勘之珍記,贊如別抄,珍將此本至長安請青龍寺法全大師本一度勘通了二首贊末黏之抄在他紙今據本黏加之是一本了,本國元慶六年八月十八日總持比丘珍記,且為好本有乘他本者也,永久四年七月二十日以法輪院御本書之執筆心觀記之,件御本以慶坊御本書之云云,御本奧曰,本云承保三年七月九日以藏本寫之廿二日畢以莊嚴坊令書之意源師裝束自手一勘了同日子別記之,求法沙門良意之本,丙本奧書曰寬治六年五月七日快禪阿闍梨校了 [0081002] 以下至卷末甲乙丙三本俱無 [0081003] 疾【大】,疫【宋】【元】【明】 [0081004] 所【大】,〔-〕【宋】【元】【明】 [0081005] 事【大】,淨【宋】【元】【明】 [0081006] 柏【大】,相【宋】【元】【明】 [0081007] 木【大】,中【宋】【元】【明】 [0081008] 燈【大】,澄【宋】【元】【明】 [0081009] 傷【大】,復【宋】【元】【明】 [0081010] 如【大】,必【宋】【元】【明】 [0081011] 苦【大】,若【宋】【元】【明】 [0081012] 十【大】,〔-〕【宋】【元】【明】 [0081013] 密【大】,蜜【明】 [0081014] 以【大】,心【宋】【元】【明】 [0081015] 蜜【大】,密【宋】【元】 [0081016] 言【大】,〔-〕【宋】【元】【明】 [0081017] 荼【大】,茶【宋】【元】 [0081018] 梨【大】,黎【明】 [0081019] 堪【大】,兼【元】 [0082001] 物【大】,總【宋】【元】【明】 [0082002] 釰【大】,〔-〕【宋】【元】【明】 [0082003] 岸【大】,岸上【宋】【元】【明】 [0082004] 墮【大】,〔-〕【宋】【元】【明】 [0082005] 具【大】,且【宋】【元】【明】 [0082006] 卷下【大】,〔-〕【宋】【元】【明】 [0082007] 此陀羅尼依丙本載之,以靈雲寺版普通真言藏【丁】對校 cf. P. 79b 題號普通真言藏作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根本陀羅尼 [0082008] 【大】,【丁】 [0082009] 【大】,【丁】 [0082010] 【大】,【丁】 [0082011] 【大】,【丁】 [0082012] 【大】*,【丁】* [0082013] 【大】,【丁】 [0082014] 【大】,【丁】 [0082015] 【大】,【丁】 [0082016] 【大】,【丁】 [0082017] 【大】,【丁】 [0082018] 【大】,【丁】 [0082019] 【大】,【丁】 [0082020] 【大】,【丁】 [0082021] 【大】,【丁】 [0082022] 【大】,〔-〕【丁】 [0082023] 【大】,【丁】 [0082024] 【大】,【丁】 [0082025] 【大】,【丁】 [0082026] 【大】,【丁】 [0082027] 此真言依乙本載之,cf. P. 75c【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0 冊 No. 1056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