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聖觀自在菩薩心真言瑜伽觀行[22]儀軌(出大毘盧遮那[23]成道經)
夫修瑜伽者。先於靜處建立曼荼羅。以香水散灑。以種種時華散[27]於壇上。行者先須澡浴著新淨衣。次入道場對尊像前。五輪投地發殷重心。頂禮一切如來及諸菩薩。即結[28]跏趺坐。觀想諸佛如在目前。然後至誠懺一切罪。作如是言。我某甲自從無始已來。輪迴生死乃至今日。所造眾罪無量無邊。不自覺知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我今懺悔不復更造。[1]唯願諸佛慈悲攝受。令我罪障速得消滅(如是三說)。
復應自誓受三歸依戒。作如是言。諸佛菩薩哀愍[2]護我。我某甲始從今日。乃至當坐菩提道場。歸依如來無上三身。歸依方廣大乘法藏。歸依僧伽諸菩薩眾(如是三說)。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從今已往乃至成佛。更不歸餘二乘外道。唯願諸佛慈悲攝受。
次[3]應捨身供養。應作是言。諸佛菩薩願哀愍故。攝受於我。從今已往乃至成佛。我常捨身供養一切如來及諸菩薩。唯願慈悲哀愍加護(如是三說)。
次於最下方空中。觀賀字黑色。其字變成風輪。其形半月。於風輪上。應觀嚩字白色。其字變成水輪其形圓滿。於水輪上。應觀囉字金色。其字變成猛利金剛杵。流出金剛火焰其形三角。從下向上至於地輪及以自身。火焰焚燒唯有灰燼。即以此灰變成金剛輪。[4]其輪白色堅密。隨量大小其形正方。次於金剛輪上。觀想八葉大蓮華。具寶鬚蘂。於蓮華臺上。想娑([5]上)字黃金色。其字具無量光明。變此娑字成聖觀自在菩薩。結跏趺坐身如金色。圓光熾盛。身[6]披輕縠繒綵衣著赤色裙。左手當臍執未敷蓮華。右手當胸作開華葉勢。具頭冠瓔珞。首戴無量壽佛住於定相。作是觀已。即結三昧耶印。
以二手當心。密合掌並竪二大指。誦真言曰。
那莫三滿多母馱(引)南(引)阿(上)三([7]去)銘底哩(二合)三銘三(去)麼([8]鼻)曳[9](引)娑嚩(二合引)賀(引)
誦真言三遍。以印印五處加持。所謂額右肩左肩心喉頂上散之。由結此印。即能速滿十地行願十波羅蜜。能見一切如來地。能超過法道界。所謂超過勝解地淨心地如來地(名超過法道界)。
次結法界生印。
以二手各作金剛拳側相著。竪二頭指頭側相[10]拄。置於頂上。即於頂上想囕字。從[11]字流出白色光。遍照自身及以內外。即觀自身等同法界。誦真言曰。
[12]那莫三(去)滿多母馱(引)南(引)達[13]磨馱(引)都娑嚩(二合)婆[14](引去)嚩句(引)憾
誦真言三遍。以印從頂上便分。二[15]拳兩邊徐徐下散。
次結轉法輪印。
以二手當心。背相附以右押左。四指互相鉤。[16]左手大拇指。[17]祕於右手掌中。以[18]右手大拇指頭相拄。觀自身如金剛薩埵菩薩。左手執金剛鈴置於左𦜮上。右手持五[19]股杵當心作跳躑勢。身如白月色頂戴五佛冠坐月輪中。誦真言曰。
[20]娜莫三(去)滿多嚩日囉(二合引)喃(引)嚩日囉(二合[21]引)怛麼(二合)句(引)憾
誦真言三遍已。即於頂上[22]散印。
次結大日如來劍印。
以二手當心合掌。屈二頭指中節橫相[23]跓。以二大拇指。並押二頭指上節如劍形。結此印已。即觀自心中有八葉蓮華。於蓮華中想阿[24](上)字。放金色光與印相應。想彼阿(上)字了一切法本來不生。即誦真言曰。
娜莫三(去)滿多母馱(引)南(引)惡(引)尾(引)囉吽(引)欠
誦真言八遍。以印如前加持自身五處。於頂上散印。
次結普供養印。
以二手合掌。右押左交上節[25]即成。誦真言曰。
娜莫三(去)滿多母馱(引)[26]南薩嚩他(去引)欠嗢娜蘖[27](二合)帝颯頗(二合)囉呬(引)𤚥誐誐曩劍[28](平)娑嚩(二合引)賀(引)
結印當心。誦真言五遍。想從印流出無量無邊香華飲食。供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賢聖。於頂上散印。
次觀行布字法。
修瑜伽者應觀想。自身眉間置吽字。赤金色。變成白[29]毫[30]相。於腦交縫內置暗字。白色光[31]滿其腦中。於頂上置囕(上)字。作赤色光分焰上掣。於佛頂上應想唵字白色光照法界。於自右足掌置娑嚩(二合)字。左足掌置賀字。即觀自心為菩提心。離一切我離蘊處界能取所取。於法平等。了知自心本來不生空無自性。是故應當觀察。自心非我人眾生壽者等性。何以故。彼我人等性。無所造作無所得故。我人等本無。寧有自性。即得遠離一切我見。是心亦非蘊處界性。何以故。此[32]蘊等[33]性。於勝義中實不可得故。蘊處界分別自性。即非彼心。是心亦非能取所取。非彼能取妄想之心。非彼所取青黃等相故。世尊言。心不住內亦不住外不住中間。何以故。本來清淨無分別故。如是觀察則知自心無我平等。了一切法本來不生。離妄分別。皆無自性猶如虛空。緣諸有情思惟愍念。[1]彼無始來不知自心本來清淨。妄生分別顛倒鬼魅之所噉嚼。於生死中受種種苦。我今云何起大精進。[2]令諸有情覺悟自心。了清淨法。令彼遠離虛妄分別。如是大悲為菩提心。發是心已。於囉字上具圓點。即為囕字為法界種子。想二囉字置二眼中。如盛燈光普照一切。用此光明智慧之眼。觀自心中所置阿(上)字。了一切法本來不生。即於阿字流出白色光明。照無邊塵沙世界。[3]除一切有情身中無明癡闇。即想自身[4]轉成[5]毘盧遮那如來。具頭冠瓔珞坐白蓮華。身如金色光明照曜[6]住三摩地。相應如是[7]觀。
次結觀自在菩薩心印。
以二手內相叉。[8]翹竪[9]二大拇指。印相即成。結印當心。誦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七遍。以印加持心額喉頂。[10]誦真言曰。
唵阿(去引)嚧(引)力迦([11]迦半音[12]呼)娑嚩(二合引)賀[13](引)
隨誦真言。以右大拇指向身招之。即成召請即觀本尊心上有圓滿寂靜月輪。於月輪中右旋安布陀羅尼字。其字皆放白色光遍周法界。其光[14]還入行者頂。於修瑜伽者心月輪中。准前右旋布列了了分明。其字復放光明。准前作觀。如是觀已。修瑜伽者自身與本尊觀自在菩薩身。等無差別。如彼鏡像不一不異。
次應思惟字義。阿(上)字門者一切法本不生故。囉字門者一切法遠離塵故。攞字門者一切法相不可得故。此攞字為加聲。變成力字。從此力字中。流出迦[15]字。迦字門者一切法無造作故。應如是觀繫心於真言文字之上。即思字下所詮義門。謂本來不生等如上[16]四義如是作觀終而復始。名為三摩地念誦。若作出聲[17]念者。於真言中應[18]作此句。誦真言曰。
唵阿(去引)嚧(引)力迦[19](力[20]者中含迦字也)枳(引)囉底(二合丁[21]異反下同)[22]𡀩乞[23]灑弭(去)尾步底銘娜娜娑嚩([24]二合引)[25]賀
次應觀前阿[26]嚧力迦等四字黃金色。誦前真言即得增益。法中所求皆得。前所觀心中阿(上)字及腦中暗字。體是一也。眼中囉字頂上囕字。如是四字義。以成自身等覺句也。復觀菩提心。即結前三昧耶印。及結前法界生轉法輪并劍印等。加持自身五處。各誦本真言。即禮佛發願迴向已出道場。常轉大乘華嚴般若等教。及印佛印塔經行。旋遶窣堵波令速成就。
校注
[0004021] 【原】麗本,【甲】天永三年寫東寺三密藏本 [0004022] 儀軌【大】,軌儀【宋】【元】【明】 [0004023] 成道【大】,〔-〕【甲】 [0004024] (開府…智)三十三字【大】,〔-〕【宋】【元】【明】,(開府…智)三十三字=(特進試鴻臚卿)六字【甲】 [0004025] 大興善寺【大】,唐【明】 [0004026] 門【大】,門大廣智【宋】【元】【明】【甲】 [0004027] 於【大】,〔-〕【甲】 [0004028] 跏【大】*,加【宋】【元】* [0005001] 唯【大】*,惟【宋】*【元】*【明】* [0005002] 護【大】*,授【甲】* [0005003] 應【大】,〔-〕【甲】 [0005004] 其輪【大】,〔-〕【甲】 [0005005] 上【大】*,上聲【明】* [0005006] 披【大】,被【校異-甲】 [0005007] 去【大】*,去聲【明】* [0005008] 鼻【大】,鼻聲【明】 [0005009] 引【大】*,〔-〕【甲】* [0005010] 拄【大】*,跓【甲】* [0005011] 字【大】,宇【宋】【元】 [0005012] 那【大】,娜【明】 [0005013] 磨【大】,摩【宋】【元】【明】 [0005014] 引去【大】,去引【宋】【元】,去聲引【明】,〔-〕【甲】 [0005015] 拳【大】,拳從頂【甲】 [0005016] 左【大】,右【甲】 [0005017] 祕【大】,㧙【甲】 [0005018] 右【大】,左【甲】 [0005019] 股【大】,鈷【宋】 [0005020] 娜【大】*,那【甲】* [0005021] 引【大】,〔-〕【宋】【元】【明】【甲】 [0005022] 散【大】,當散【甲】 [0005023] 跓【大】,拄【宋】【元】【明】 [0005024] 上【大】*,〔-〕【宋】【元】【明】【甲】* [0005025] 即【大】,〔-〕【明】 [0005026] 南【大】,喃引【甲】 [0005027] 二合【大】,〔-〕【宋】【元】【明】 [0005028] 平【大】,平聲【明】,引【甲】 [0005029] 毫【大】,豪【宋】【元】【明】 [0005030] 相【大】,相先【宋】【元】,相光【明】 [0005031] 滿【大】,滿明【甲】 [0005032] 蘊【大】,蘊處界【甲】 [0005033] 性【大】,世【宋】【元】【明】 [0006001] 彼【大】,從【甲】 [0006002] 令【大】,於【明】 [0006003] 除【大】,際【宋】【元】【明】 [0006004] 轉成【大】,得成【宋】【元】,轉【甲】 [0006005] 毘【大】,〔-〕【宋】【元】【明】 [0006006] 住【大】,作住【宋】【元】【明】【甲】 [0006007] 觀【大】,觀一切已【宋】【元】【明】 [0006008] 翹【大】,剋【甲】 [0006009] 二【大】,右【宋】【元】【明】【甲】 [0006010] 誦【大】*,〔-〕【甲】* [0006011] 迦半音呼【大】,半音【甲】 [0006012] 呼【大】,呼方音中含迦字也下同【明】 [0006013] 引【大】,引去聲【宋】【元】,去聲引【明】 [0006014] 還【大】,還來【宋】【元】【明】【甲】 [0006015] 字【大】,字門【甲】 [0006016] 四【大】,句【校異-甲】 [0006017] 念【大】,念誦【甲】 [0006018] 作【大】,加【甲】 [0006019] 力者中含迦字也【大】,〔-〕【明】 [0006020] 者【大】,音【宋】【元】【甲】 [0006021] 異反下同【大】,以切【明】 [0006022] 𡀩【大】,洛【明】【甲】 [0006023] 灑【大】,灑(二合)【甲】 [0006024] 二【大】,三【宋】【元】【明】 [0006025] 賀【大】,賀(引)【宋】【元】【明】【甲】 [0006026] 嚧力【大】,囉攞【宋】【元】【明】,羅攞【甲】 [0006027] 心真言【大】,〔-〕【甲】 [0006028] 觀行【大】,念誦【甲】 [0006029] 儀軌一卷【大】,軌儀【宋】【元】【明】 [0006030] 甲本奧書曰,天永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於冷泉院書點了,求法僧宗觀記之,四年二月三日一交了仁平二年八月十四日於嚴淨院傳受了,求法沙門覺樹,寶曆九年五月下浣加修復了,僧正承照七十六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0 冊 No. 1031 聖觀自在菩薩心真言瑜伽觀行儀軌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