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儀軌音義
文稽首至是故[5]常歸命。[6]讚曰。此八頌初五句有五。謂一於初句言普賢者是理也。即是為一字攝在下諸佛故。或分為二佛。謂普賢與諸佛轉輪王是也。或分為三佛。先二加現證大菩提是也。或分作四智。謂普賢者是大圓鏡智即阿閦佛。次一句妙觀察即阿彌陀佛也。次一句平等性智即寶生佛也。為轉教勅輪一句成所作智即不空成就佛是。或分作五智。先四加法界體性智。所謂受名金剛界一句是也。自此下句配四方并中胎毘盧舍那佛也。從自頂流出。大金剛明王二句東方佛也。威光至圍繞二句南方佛。為一切至輪王二句西佛。纔現至皆歿北[7]佛。至一體故中體佛也。次二句東佛。次二句南佛。次二句西佛。次二中體佛。成佛至同虛空北方佛也。次一中體佛。次二東佛。次二西佛。令頓一句南佛。是故常歸命一北方佛也。今別釋文音義也。
爍(音釋河河也飢須留) 令(善也) 故(實也) 纂(衣良布) [8]揀(可爾反) 族姓(四姓也) 騎(妓伊反乃留) 驀(婆句反川萬太久) 䓻(許其反) 葷(鬼爾反) 滌(知益反止良加須) 磨(須留) 拭(志憶反川波久) 曼荼羅(梵語此云壇也) 珮(波伊反川於布毛乃) 噉(布久無) 瑜伽(梵語此云相應) 滑(果和反奈太良爾) 側(祖波無) 押(於須) 鋒銳(上止加利下止志) 素月(上白也) 拇(於保由比) 拄(左左布) 剋(能也) 額(比太比音加久反) 腕(太布左江牟反) 腿(布都毛毛) 腦後(千奈久保) 股(毛毛) 叉(阿左布) 䏶(比左) 美(口也) 悉地(此云成就) 繖(左爾反川加左) 嬋娟(上禪反下捐反太乎也加奈留狀也) 劇(甚也) 調(志良部) 修者(奈止止) 微(無也) 盤(和加奴) 搯(取也) 由(猶也) 冤(蒬反阿太) 晨(阿志太) 午(馬時) 昏(由布戶) 暮(油布戶) 燼(毛江久比) 洽(阿萬子久) 鎮(於久) 搜(阿奈久留) 間(左加布) 䐡(保祖) [9]馝(鄙列反) [10]馞(保沒反) 師(川伊久左) 帥(音水伊川伊久左公) 臺(以土高作此云臺) 閣(以木高搆云爾) 形服(與祖比)
一字頂輪次第將往堂。而手口淨了。到室結坐。三密印(所謂以字手三遍舌三遍心密三遍誦了)。
次以囕字淨身及處皆燒淨了。
次以佛部心印於頂三誦。
次以蓮華部心印上右大指。就右耳處三誦。
次以金剛部心印上左大指。就左耳處三誦了。
次無能勝印加持了。然後作往堂儀。謂我身金剛薩埵等思之。然後入堂。禮佛燒香塗香。三部印作了。
次普禮印言(立右足誦云)歸命等 四無量觀 菩提心言印 無能勝結護言印 三解脫觀 五相觀本尊本真言印(又名一字頂輪密言) 大日三字密言(亦名御身密言) 灌頂言印 供養言印 讚印 獻閼伽 佛眼言印 又智拳本言(謂頂輪印又加此作御身印雖爾先作本言印) 觀本尊及眷屬(各以二印印四處)念珠言印念誦數了
次本言加持印四處。又加御身印也。然後作定印入觀。觀字義及月輪種等。出了 本言加持(重加三字加持) 讚言印供養(印言數如前二十一遍)閼伽歸命等無[11]能解界(但一遍左旋解之) 解脫印言 前三部心印了(數如前)。
天明三丙午十月三日。於仁和寺皆明寺。以栂尾山法鼓臺藏本寫得之訖。
智積院僧東武慈忍
享和改元辛酉年秋八月初六夜。求右本寫之。此音義者。和人施於和之音訓。是故其反切等有難通。而魯魚之差不少。今挍正點國字以壽梓。于時同年冬十月。
和州豐初瀨山總持院 快道 誌
一挍了 慈順
校注
[0327004] 【原】享和元年刊長谷寺藏本 [0327005] 常【大】,當【校異-原】 [0327006] 讚【大】,贊【校異-原】 [0327007] 佛【大】,佛顯勝【考偽-原】 [0327008] 揀【大】,簡【校異-原】 [0327009] 馝【大】,香【校異-原】 [0327010] 馞【大】,馥【校異-原】 [0327011] 能【大】,能勝【校異-原】【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9 冊 No. 958 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儀軌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