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悲胎藏轉字輪成三藐三佛陀入八祕[22]密六月成就儀軌卷第[23]三
(一七八)曩莫三滿多沒駄[29]喃阿(上短)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娑(上短)曩莫三滿多嚩日羅(二合)赧嚩(上短)迦(上)佉誐[30]伽左瑳惹[31]酇吒姹拏[32]荼跢他娜[33]馱跛頗[34]麼婆[35]野囉攞嚩捨灑娑賀乞叉(二合,右此一轉[36]皆上聲短呼)
歸命同前。
(一七九)阿(引長)娑(引)嚩(引)迦(引)[37]佉誐(引)[38]伽左(引)瑳(引)惹(引)[39]酇吒(引)姹(引)拏(引)[40]荼跢(引)他(引)娜(引)[41]馱跛(引)[42]頗麼婆野(引)囉(引)攞(引)嚩(引)捨(引)灑(引)娑(引)[43]賀乞叉(二合引,[44]右此一轉皆[45]是去聲)
歸命同前。
(一八〇)暗(上)糝(上)[1]鑁[2]劍(上)欠(上)儼(上)[3]紺(上)占(上)䄡(上)[4]染(上)[5]摲鵮(上)[6]𭧁喃(上)喃(上)湛(上)擔(上)探(上)[7]淡布含(二合上)普含([8]反上)暮含(反上)補含(反上)焰(上)囕(上)藍(上)鑁(上)苫(上)[9]釤(上)參(上)唅(上)吃釤(二合,其此[10]載第二[11]轉聲)
歸命同前。
(一八一)[12]惡(入)索(入)嚩(入)[13]脚却虐(入)伽(入)作(入)錯(入)𠺁(入)鈼(入)知角(反入)坼角(反[14]入)搦(入)擇(入)[15]𠶒(入)[16]託(入)諾(入)鐸(入)博(入)泊(入)漠(入)薄(入)藥(入)[17]𠸪(入)[18]𡀩(入)[19]縛鑠(入)嗦(入)索(入)矐(入)吃索(二合,此轉皆[20]轉音[21]入聲戴呼之)
(一八二)伊縊塢烏哩里𭉭狸曀愛污奧(菩提心真言,[22]下同)
(一八三)仰孃拏曩莽([23]發行真言)[24]𠵫穰儜曩忙(補闕真言)[25]唅髯喃南鑁(涅槃真言)㖸弱搦諾莫
「復次祕密主!如來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積集修行真實諦語,四聖諦、四念處、四神足、十如來力、六波羅蜜、七菩提寶、四梵住、十八佛不共法,[33]以要言之,自願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隨順眾生,如其種類開示真言教法,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迦字門,一切諸法離作業故。佉字門,一切諸法等虛空[34]不可得故。哦字門,一切諸法行不可得故。伽字門,一切諸法一合[35]相不可得故。遮字門,一切諸法離一切遷變故。車字門,一切諸法影像不可得故。惹字門,一切諸法生不可得故。社字門,一切諸法戰敵不可得故。吒字門,一切諸法慢不可得故。[36]姹字門,一切諸法長養不可得故。拏字門,一切諸法怨對不可得故。荼字門,一切諸法執持不可得故。多字門,一切諸法如如不可得故。他字門,一切諸法住處不可得故。娜字門,一切諸法施不可得故。馱字門,一切諸法法界不可得故。波字門,一切諸法第一義諦不可得故。頗字門,一切諸法不堅如聚沫故。麼字門,一切諸法縛不可得故。[37]婆字門,一切諸法[38]有不可得故。野字門,一切諸法[39]一切乘不可得故。囉字門,一切諸法離一切諸塵故。攞字門,一切諸法一切相不可得故。嚩字門,一切諸法語言道斷故。捨字門,一切諸法本性寂故。沙字門,一切諸法性鈍故。娑字門,一切諸法一切諦不可得故。訶字門,一切諸法因不可得故。吃叉(二合)字門,一切諸法無有盡故。[40]仰惹拏那麼等句,於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辦諸事業義利,得具如來十號,如大日尊而轉法輪,品類相入常照世間,十號具足。」伽陀曰:
(一八四)薩嚩怛他蘖妬(一) 囉賀帝(二) 三藐三母馱(三) 尾儞也(二合)左囉拏三波曩(四) 蘇(上)誐姤[41]𡀔迦尾(五) [42]婀拏怛囉(二合)補嚕灑娜弭野(六) 娑囉體(他以反)舍娑多(七) [43]禰嚩難惹麼弩[44]史野南惹(八) 母馱[45](九) 婆誐鑁([46]十)
爾時大日尊住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說降伏四魔解脫彼六趣滿足一切智智金剛字句真言曰(普[47]通印):
(一八五)曩莫三滿多沒馱[48]喃阿尾囉吽欠
爾時金剛手昇於大日尊身語意地,法平等觀察彼未來諸眾生,說大真言王[3]羯磨印口授。[4]真言曰:
(一八六)曩莫三滿多沒馱喃(一) 阿三麼波多(二合)達磨馱[5]覩(二) 誐底[6]孕(二合)誐多南(三) 薩嚩他(引)(四) 暗[7](引)欠暗惡(五) 糝索(六) 唅鶴(七) 㘕𡀩(八) 鑁嚩[8](急呼之)(九) 娑嚩(二合)賀(引)[9](十)(心真言) 吽㘕[10]𡀩賀羅(二合)[11]鶴娑嚩(二合)賀(十一) [12](心中心)㘕[13]𡀩娑嚩(二合)賀[14](引)(十二)
爾時大日世尊入于等至三昧,觀未來世諸眾生故[20]安住定中,即時國土地平如掌,五寶間錯懸大寶蓋莊嚴門標,眾色流蘇其相長廣,寶鈴白拂名衣[21]幡珮綺絢垂布而[22]校飾之。於八方隅[23]建摩尼[24]幢,八功德水芬[25]馥盈滿,無量眾鳥鴛鴦鵝鵠出[26]和雅音,種種浴池時華雜樹敷榮間列芳茂嚴好,八方合繫五寶[27]瓔繩。其地柔耎猶如綿纊,觸踐之者皆受快樂。無量樂器自然諧韻,其聲[28]微妙人所樂聞。無量菩薩隨福所感,宮室殿堂意生之座。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法界幖幟大蓮華王出現如來法界性身安住其中,隨諸眾生種種性欲令得歡喜。時彼如來一切支分無障閡力,從十智力信解所生,無量形色莊嚴之相,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諸度[29]功德所資長身即時出現。彼出現已,於諸世界大眾會中發大音聲而說偈曰:
說如是音聲已,還入如來不思議法性身。即時世尊告執金剛祕密主言:「善男子!聽!內心[30]漫荼羅,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真言密印加持而加持之本[31]性清淨,羯磨金剛所護持故,淨除一切塵垢,我、人、眾生、壽者、意生、儒童、株杌過患。方壇四門,西向通達周旋界道,內現意生八葉華王,抽莖敷蘂綵絢端妙。其中如來一切世間最尊特身,超身語意至於心地,逮得殊勝悅意之果。於彼東方寶幢如來、南方開敷華王如來、[32]彼西方無量壽如來、[33]於彼北方鼓音如來,彼東南方普賢菩薩、東北方觀自在菩薩、西南方妙吉祥童子、彼西北方慈氏菩薩。一切蘂中佛菩薩母六波羅蜜三昧眷屬而自莊嚴。下列持明諸忿怒眾,持金剛手密主菩薩以為其莖,處于無盡大海之中,地居天等其數無量而環繞之。
「爾時行者為成三昧耶故,應以意生香華燈明塗香種種餚饍而供養之。」即說伽[34]陀曰:
彼彼真言曰:
(一八七)曩莫三滿多沒馱南[6](一) 㘕𡀩娑嚩(二合)賀([7]歸命同上開敷)鑁嚩(入)娑嚩(二合)賀(蓮華)糝索(入)娑嚩(二合)賀(高德)唅鶴娑嚩(二合)賀(普賢)暗噁娑嚩(二合)賀(世尊)沒[8]馱達[9]羅抳[10](上)(二) 娑[11]密㗚([12]三合)底[13]末羅馱曩羯哩(二合)[14](三) 馱囉野薩鑁[15](四) 婆誐嚩底[16](五) 阿([17]上)迦囉嚩底[18](六) 三[19]麼曳[20](七) 娑嚩(二合)賀(文殊)阿吠娜尾泥娑嚩(二合)賀(彌勒)摩賀庾誐(相應)庾擬(宜以反)[21]寧[22](上)(二) 庾[23]詣秫[24]嚩(二合)哩(三) 欠惹哩計(四) 娑嚩(二合)賀曩莫薩嚩怛他(引)蘖底毘庾(二合)尾濕嚩(二合)目契毘藥(二合)薩嚩他阿阿(引)暗噁[25]娑嚩(二合)賀(引)
[30]真言曰:
(一八八)曩莫三滿多[31]沒馱南暗(金剛掌舒臂置頂時搖動)
(一八九)曩莫三滿多沒馱南(一) 薩嚩他(引)[11](二) 勝(思孕反)勝([12]三) 怛𭋓[13](二合)怛𭋓(二合)(四) 顒顒([14]五) 達𭌇達𭌇([15]六) 娑他(二合)跛[16]野[17]娑他(二合)跛野([18]七) 沒馱娑底野(二合)嚩[19](八) 達[20]磨娑底野(二合)嚩[21](九) 僧伽娑底野(二合)嚩[22](十) [23]吽吽[24](十一) 吠娜尾吠[25](十二) 娑嚩(二合)賀
爾時毘盧遮那佛告[42]執金剛祕密主言:「大[43]德金剛手!此法是如來祕[44]密印最勝祕密,不應輒授與人,除已灌頂、[45]族[46]性調柔、精勤堅固、發殊勝願、恭敬師長、念報恩德者。內外清淨捨自身命而求法者,我弟子幖相。在[47]家出家種[48]姓殊勝,其相青白或白色,廣首長[49]頸額廣平正,其鼻脩直面䩉圓滿端嚴相稱,如是佛子應當殷勤而教授之。若異此者,犯三昧耶。」餘如本教說。普願諸有情,同生蓮華藏。
攝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蓮華胎藏海會悲生曼荼羅廣大念誦儀軌卷[1]之三
[2]攝大軌一部三卷,是慈覺、智證、宗睿三師之請來也,但其本非無異。而今所印刻者,則慈覺大師本。展轉傳寫舛錯頗多,故以本經及廣大軌校定。有其未決,猥冠注之,以俟後哲。或為防慢法曹,間有其亂脫文,則就師承傍點示之。併是要法寶久住耳。時正德元年辛卯之夏武城靈雲寺沙門慧光識。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一〇)
- (一一)
- (一二)
- (一三)
- (一四)
- (一五)
- (一六)
- (一七)
- (一八)
- (一九)[3]…
- (二〇)
- (二一)…
- (二二)…
- (二三)
- (二四)…
- (二五)…
- (二六)…
- (二七)…
- (二八)…
- (二九)…
- (三〇)
- (三一)…
- (三二)…
- (三三)…
- (三四)…
- (三五)…
- (三六)…
- (三七)
- (三八)…
- (三九)…
- (四〇)…
- (四一)…
- (四二)
- (四三)
- (四四)…
- (四五)
- (四六)…
- (四七)…
- (四八)…
- (四九)…
- (五〇)…
- (五一)…
- (五二)…
- (五三)…
- (五四)…
- (五五)
- (五六)
- (五七)
- (五八)
- (五九)
- (六〇)
- (六一)
- (六二)
- (六三)
- (六四)
- (六五)
- (六六)
- (六七)
- (六八)
- (六九)
- (七〇)
- (七一)
- (七二)
- (七三)
- (七四)
- (七五)
- (七六)
- (七七)
- (七八)
- (七九)
- (八〇)
- (八一)
- (八二)
- (八三)
- (八四)
- (八五)
- (八六)
- (八七)
- (八八)
- (八九)
- (九〇)
- (九一)
- (九二)
- (九三)
- (九四)
- (九五)
- (九六)
- (九七)
- (九八)
- (九九)
- (一〇〇)
- (一〇一)
- (一〇二)
- (一〇三)
- (一〇四)
- (一〇五)
- (一〇六)
- (一〇七)
- (一〇八)
- (一〇九)
- (一一〇)
- (一一一)
- (一一二)…
- (一一三)
- (一一四)
- (一一五)
- (一一六)
- (一一七)
- (一一八)
- (一一九)()
- (一二〇)()
- (一二一)()
- (一二二)()
- (一二三)
- (一二四)
- (一二五)
- (一二六)
- (一二七)
- (一二八)
- (一二九)
- (一三〇)
- (一三一)
- (一三二)
- (一三三)
- (一三四)[A1]
- (一三五)
- (一三六)
- (一三七)
- (一三八)
- (一三九)
- (一四〇)
- (一四一)
- (一四二)
- (一四三)
- (一四四)
- (一四五)
- (一四六)
- (一四七)
- (一四八)
- (一四九)
- (一五〇)
- (一五一)
- (一五二)
- (一五三)
- (一五四)
- (一五五)
- (一五六)
- (一五七)…
- (一五八)
- (一五九)[A2]
- (一六〇)
- (一六一)
- (一六二)
- (一六三)
- (一六四)
- (一六五)
- (一六六)
- (一六七)
- (一六八)
- (一六九)
- (一七〇)
- (一七一)
- (一七二)
- (一七三)
- (一七四)
- (一七五)
- (一七六)
- (一七七)…
- (一七八)…
- (一七九)
- (一八〇)
- (一八一)
- (一八二)
- (一八三)
- (一八四)
- (一八五)
- (一八六)
- (一八七)…
- (一八八)…
- (一八九)…
校注
[0082022] 密【大】*,蜜【乙】* [0082023] 三【大】,下【甲】,此下甲本有譯號等如首卷 [0082024] 手【大】,子【甲】 [0082025] 志【大】,至【甲】 [0082026] 原本冠註曰種子等者此依經三轉字輪曼茶羅行品 [0082027] 幖幟【大】,標熾【甲】,標幟【乙】 [0082028] 原本冠註曰寶冠舉手印者青玄二軌出五股印而實以此手印為寶冠也更問 [0082029] 喃【大】*,南【甲】【乙】* [0082030] 伽【大】,伽(去)【甲】 [0082031] 酇【大】,酇(去)【甲】 [0082032] 荼【大】,荼(去)【甲】 [0082033] 馱【大】,馱(去)【甲】 [0082034] 麼【大】*,摩【乙】* [0082035] 野【大】,野(去)【甲】 [0082036] 皆【大】,〔-〕【甲】 [0082037] 佉【大】,佉(引)【甲】 [0082038] 伽【大】,伽(引)【甲】 [0082039] 酇【大】,酇(引)【甲】 [0082040] 荼【大】,荼(引)【甲】 [0082041] 馱【大】,馱(引)【甲】 [0082042] 頗麼婆【大】,頗引麼引婆引【甲】 [0082043] 賀【大】,賀(引)【甲】 [0082044] 右【大】,皆是右【甲】 [0082045] 是【大】,〔-〕【甲】 [0083001] 鑁【大】,鑁(上)【甲】 [0083002] 劍【大】,釰【乙】 [0083003] 紺【大】,鉗【乙】 [0083004] 染【大】,瞻【甲】 [0083005] 摲【大】,〔-〕【甲】 [0083006] 𭧁喃【大】,諂【甲】,諂喃【乙】 [0083007] 淡【大】,喃上淡上【甲】 [0083008] 反【大】,〔-〕【甲】 [0083009] 釤【大】,欽【甲】【乙】 [0083010] 原本冠註曰戴第二經作帶第三一 [0083011] 轉聲【大】,一轉上聲【甲】 [0083012] 惡【大】,噁【乙】 [0083013] 脚却【大】,脚入却入【甲】 [0083014] 入【大】,上【甲】 [0083015] 𠶒【大】,𭈂【甲】【乙】 [0083016] 託【大】,詫【乙】 [0083017] 𠸪【大】,𡀩【乙】 [0083018] 𡀩【大】,磔【甲】 [0083019] 縛【大】,〔-〕【甲】【乙】 [0083020] 轉【大】,第一轉【甲】【乙】 [0083021] 入【大】,〔-〕【乙】 [0083022] 下同【大】,同下【甲】,原本冠註曰下同者此所注菩提心其義兩面故曰下同更詳 [0083023] 發行【大】,行發惠【甲】 [0083024] 𠵫【大】,喝仰【甲】 [0083025] 唅【大】,僉【甲】 [0083026] 原本冠註曰佛世尊等者即五種三昧道也 [0083027] 利【大】,唎【甲】 [0083028] 㗚【大】,嘌【乙】 [0083029] 摩【大】,麼【乙】 [0083030] 莎【大】,娑【甲】 [0083031] 幖【大】*,標【甲】【乙】* [0083032] 少【大】,小【甲】 [0083033] 原本冠註曰今依經文以要言之次恐脫諸如來一切智智一切如來自福智力十五字 [0083034] 不可得【大】,〔-〕【甲】【乙】 [0083035] 相【大】,〔-〕【甲】【乙】 [0083036] 姹【大】,咤【乙】,原本冠註曰姹經作咤一本問經 [0083037] 婆【大】,波【乙】 [0083038] 有【大】,一切有【乙】 [0083039] 一切【大】,〔-〕【甲】 [0083040] 仰【大】,攞【乙】 [0083041] 𡀔【大】,路【甲】【乙】 [0083042] 婀拏【大】,娜弩【甲】 [0083043] 禰【大】,儞【甲】【乙】 [0083044] 史【大】,吏【甲】【乙】 [0083045] 九【大】,〔-〕【乙】 [0083046] 十【大】,九【乙】 [0083047] 通【大】,〔-〕【甲】 [0083048] 喃【大】*,南【甲】【乙】* [0083049] 自【大】,字【甲】【乙】 [0083050] 當【大】,常【乙】 [0084001] 言【大】,實【乙】 [0084002] 斂【大】,撿【甲】【乙】 [0084003] 原本冠註曰羯磨印口授一句疑是注文此印經所未出故而示其在口授 [0084004] 真言曰【大】,〔-〕【校異-原】,〔-〕【考偽-原】 [0084005] 覩【大】,都【甲】 [0084006] 孕【大】,盈【甲】【乙】 [0084007] 引【大】,〔-〕【甲】 [0084008] (急呼之)(九)【大】,九急呼之【甲】 [0084009] (十)(心真言)【大】,〔-〕【甲】,心真言【乙】 [0084010] 𡀩【大】,𡀩(十)【甲】【乙】 [0084011] 鶴【大】,鶴(二)【乙】 [0084012] (心中心)【大】,〔-〕【甲】 [0084013] 𡀩【大】*,落【甲】* [0084014] 引十二【大】,〔-〕【甲】【乙】 [0084015] 往【大】,住【乙】 [0084016] 提【大】,薩【甲】【乙】 [0084017] 唯【大】,惟【乙】 [0084018] 原本冠註曰是伽陀者具如經說 [0084019] 陀【大】,他【乙】 [0084020] 安住【大】,住於【甲】 [0084021] 幡【大】,播【乙】 [0084022] 校【大】,鉸【乙】 [0084023] 建【大】,達【甲】 [0084024] 幢【大】*,憧【乙】* [0084025] 馥【大】,複【甲】,稪【乙】 [0084026] 和【大】,妙【乙】 [0084027] 原本冠註曰瓔繩一本作瓔珞 [0084028] 微妙【大】,妙微【甲】 [0084029] 功德【大】,〔-〕【甲】【乙】 [0084030] 漫【大】,曼【甲】 [0084031] 性【大】,法【乙】 [0084032] 彼西方無量壽如來【大】∞於彼北方鼓音如來【甲】 [0084033] 於彼北方鼓音如來【大】∞彼西方無量壽如來【甲】 [0084034] 陀【大】*,他【甲】【乙】* [0084035] 頂授諸弟子【大】,授諸弟子頂【考偽-原】 [0084036] 人宗奉處【大】,者人宗奉【甲】 [0084037] 于【大】,千【甲】【乙】 [0085001] 迴【大】,遍【甲】【乙】 [0085002] 次【大】,金剛不壞印准前威德印次【甲】 [0085003] 原本冠註曰迦羅捨此言瓶即賢瓶也此瓶腹圓故曰滿月 [0085004] 率【大】,窣【明】 [0085005] 從【大】,復【明】 [0085006] 一【大】,〔-〕【甲】【乙】 [0085007] 歸【大】,〔-〕【乙】 [0085008] 馱【大】,馱(上二)【甲】,馱(上二合)【乙】 [0085009] 羅【大】,〔-〕【乙】 [0085010] 上二【大】,〔-〕【甲】【乙】 [0085011] 密【大】,沒【甲】,蜜【乙】 [0085012] 三合【大】,二合三【明】 [0085013] 末【大】,沫【明】 [0085014] (三)【大】,〔-〕【甲】【乙】 [0085015] 四【大】*,〔-〕【甲】【乙】* [0085016] 五【大】,〔-〕【甲】【乙】 [0085017] 上【大】,上去【甲】 [0085018] 六【大】,二合【甲】,〔-〕【乙】 [0085019] 麼【大】,摩【甲】 [0085020] 七【大】,〔-〕【甲】【乙】 [0085021] 寧上二【大】,〔-〕【甲】 [0085022] 上二【大】,二上【乙】 [0085023] 詣【大】,曳【乙】 [0085024] 嚩二合【大】,〔-〕【甲】【乙】 [0085025] 娑嚩二合賀引【大】,〔-〕【甲】 [0085026] 原本冠註曰心意者此出世出世持誦品又世間品曰心想法則品曰意友出現品曰攝意即四種念誦三月持誦第一也具在面授 [0085027] 原本冠註曰為二廣軌作為一經及青軌同今 [0085028] 聰【大】,聽【甲】 [0085029] 王【大】,〔-〕【乙】 [0085030] 真言曰【大】,〔-〕【甲】 [0085031] 沒【大】,勃【乙】 [0085032] 畢【大】,異【乙】 [0086001] 囉字也【大】∞印結大慧刀【甲】【乙】 [0086002] 印結大慧刀【大】∞囉字也【甲】【乙】 [0086003] 阿嚩字也【大】,阿字嚩字也【校異-原】 [0086004] 等同【大】,同等【甲】 [0086005] 賀囉字也【大】,賀字囉字也【甲】 [0086006] 恭【大】,供【甲】【乙】 [0086007] 就【大】,果【甲】 [0086008] 即同【大】,同即【乙】 [0086009] 言【大】,言曰【乙】 [0086010] 金【大】,當合金【甲】 [0086011] 二【大】,〔-〕【乙】 [0086012] 三【大】,二【乙】 [0086013] (二合)【大】*,〔-〕【甲】* [0086014] 五【大】,四【甲】【乙】 [0086015] 六【大】,五【甲】【乙】 [0086016] 野【大】,野(六)【甲】 [0086017] (娑他…七)七字【大】,〔-〕【甲】 [0086018] 七【大】,六【乙】 [0086019] 八【大】,七【甲】,〔-〕【乙】 [0086020] 磨【大】,摩【乙】 [0086021] 九【大】,〔-〕【甲】【乙】 [0086022] 十【大】,八【甲】,〔-〕【乙】 [0086023] 原本冠註曰廣青玄三軌吽吽上有娑嚩二合迦嚩句尾吠亦皆作尾泥今軌同經 [0086024] 十一【大】,〔-〕【甲】【乙】 [0086025] 十二【大】,〔-〕【甲】【乙】 [0086026] 娑【大】,沙【乙】 [0086027] 當行【大】,當得【甲】,原本冠註曰當行經作當得恐軌寫誤 [0086028] 心【大】,念【甲】 [0086029] 門【大】,明【甲】 [0086030] 中【大】,上【乙】 [0086031] 惹【大】,若【乙】 [0086032] 咤【大】,吒【乙】 [0086033] 荼【大】,茶【甲】 [0086034] 波【大】,婆【甲】 [0086035] 婆【大】,波【乙】 [0086036] 者【大】,名【乙】 [0086037] 攞【大】,羅【乙】 [0086038] 眥【大】,目【甲】 [0086039] 脣【大】,眉【甲】【乙】 [0086040] 原本冠註曰其中經作其心 [0086041] 般【大】,婆【甲】,波【乙】 [0086042] 執【大】,〔-〕【乙】 [0086043] 德【大】,得【乙】 [0086044] 密【大】,察【乙】 [0086045] 原本冠註曰族疑是其 [0086046] 性【大】,姓【甲】 [0086047] 家【大】,〔-〕【甲】 [0086048] 姓【大】,性【乙】 [0086049] 頸【大】,頭【甲】 [0087001] 之三【大】,下【甲】【乙】,乙本奧書曰,長元六年四月二十九日書了,長元七年六月十四日點了,御房御傳禪師當處同(一字不明)其末承之,康平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受始十月七日終之廊僧都御傳也,嘉承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南岳(一字不明)師奉受了靜寬 [0087002] (攝大…識)百十五字【大】,〔-〕【甲】【乙】 [0087003] …=以下準【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8 冊 No. 850 攝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蓮華胎藏海會悲生曼荼攞廣大念誦儀軌供養方便會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黃健倫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