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百千人俱,復與無量阿僧祇不可說大菩薩眾所謂十方來集。
爾時王舍大城有婆羅門姓大迦葉,於睡眠中夢見閻浮提內有大蓮華,其華千葉,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微妙最勝七寶所成。於蓮華內見有月輪,彼月輪內又見丈夫,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此四天下所有眾生見斯光者,生大歡喜踊躍無量,皆受快樂。
爾時迦葉婆羅門睡覺已,念所夢事心喜生疑:「此何因緣?竟有何事?於先現此未曾有相,昔所未聞,如我夢見?」作是念已,生大歡喜未曾見有,復作如是念:「此有沙門瞿曇,我從他聞六年苦行,降伏魔眾證大菩提,轉妙法輪摧諸外道,為諸智人之所讚歎,聰明善巧知諸事相。我今應往詣彼沙門瞿曇問此夢相。」
爾時迦葉婆羅門,夜既過已,從王舍城往詣迦蘭陀竹園,往到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却住一面。住一面已,如夢所見而向佛說。
時婆羅門具說夢已,爾時世尊告迦葉婆羅門言:「汝善男子!有四種善夢得於勝法。何等為四?所謂於睡眠中夢見蓮華,或見繖蓋,或見月輪,及見佛形。如是見已,應自慶幸我遇勝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迦葉婆羅門聞此偈已,復白佛言:「世尊!何者是大利,諸眾生等若為能得此利益求菩提道?」
爾時佛告迦葉婆羅門言:「大利者所謂一切智者是其利也。」
時迦葉婆羅門復白佛言:「世尊!所言一切智利者,有何因緣而可得也?」
爾時世尊為迦葉婆羅門而說偈言:
爾時迦葉婆羅門聞此偈已,復白佛言:「世尊!發菩提心者應攝幾許福聚?」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向迦葉婆羅門說如是言:
爾時迦葉婆羅門復白佛言:「世尊!如是發菩提心者有退轉不?」
是時佛告迦葉婆羅門言:「如是發菩提心者,於解脫中無有退也。但就事別,有三種菩提。何等為三?所謂聲聞菩提、辟支佛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婆羅門!何者是聲聞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教他發菩提心、不令他[3]住,亦不為說如是經典,不自受持亦不為人廣說其義,亦有親近是富伽羅,而不承事供養所須;若有來者及不來者亦不恭敬,而於彼所不生隨喜,以此因緣心得解脫——婆羅門!——是則名為聲聞菩提。
「復次,何者是辟支佛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發菩提心,而不教他發菩提心、不令他住,亦不為說如是經典,不自受持亦不廣為他人[4]解說,亦[5]不親近如是富伽羅,而不承事供養所須;若有來者及不來者,亦不恭敬亦不隨喜,以此因緣心證辟支菩提,是故名為辟支佛道。
「復次,何者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復教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令彼住,復為人說如是經典,悉令受持,親近如是富伽羅等,承事供養;若有來者及不來者,亦悉恭敬亦生隨喜,如此解脫自利利他,為多人利益故、為多人安樂故、憐愍世間利益安樂諸[6]天人等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以何義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上更無有勝可求,是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爾時迦葉婆羅門白佛言:「世尊!解脫解脫有差別不?」
佛言:「婆羅門!解脫於解脫無有差別;道於道無有差別;乘於乘而有差別。譬如王路,有象輿者、有馬輿者、有驢輿者,彼等次第行於彼路同至一城。婆羅門!於汝意云何?如是等乘有差別不?」
婆羅門言:「大德世尊!然彼諸乘實有差別。」
佛言:「如是如是。婆羅門!聲聞乘、辟支佛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乘有差別,道與解脫無有差別。婆羅門!譬如恒河,有三種人有從此岸至於彼岸。其初人者,以草為筏倚之而度;第二人者若以皮囊、若以皮船倚之而度;第三人者,造作大船乘之入河,於[9]此船中載百千人。其第三[10]人,復勅長子安置守護如此船舫:『所有眾生來者,汝從此岸度至彼岸,為多人等作利益故。』婆羅門!於意云何?夫彼岸者有差別不?」
婆羅門言:「不也。世尊!」
佛復問言:「婆羅門!於汝意云何?彼乘之乘有差別不?」
婆羅門言:「所乘之乘實有差別。」
佛言:「如是如是。婆羅門!然聲聞乘、辟支佛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乘實有差別。婆羅門!如第一人,依倚草筏從於此岸至於彼岸,獨一無二,聲聞菩提應如是知;第二人者,若倚皮囊及以皮船,從於此岸度至彼岸,辟支佛菩提應如是知;婆羅門!如第三人,成就大船共多人眾,從於此岸至於彼岸,如來菩提應如是知。」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迦葉婆羅門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當云何行,云何念住,得至摩訶衍?」
爾時佛告迦葉婆羅門作如是言:「婆羅門!汝聽是義:若諸菩薩摩訶薩如念修行,至摩訶衍。婆羅門!若善男子善女人自發菩提心,亦教他人發菩提心;自樂修行,勸他令修亦令他住,復為解釋如是修多羅義;如是等富伽羅人,不來親近承受接事,當以四攝而攝取之。何等為四?所謂布施、愛語、利益、同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迦葉婆羅門復以偈頌而白佛言:
爾時世尊告迦葉婆羅門言:「善哉婆羅門!諸菩薩有三種行。何等為三?所謂天行、梵行、聖行。婆羅門!於中何者名為天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慈身業、以慈意業、以慈口業,遍滿東方無量世界[4]慈行充滿;行此遍已,復能善入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皆以慈身業、慈意業、慈口業普遍充滿,是名天行。於中何者名為梵行?所謂四無量——何等為四?慈、悲、喜、捨——是名梵行。婆羅門!於中何者名為聖行?所謂三解脫門——何者為三?空、無相、無願——是名聖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迦葉婆羅門復以此偈而白佛言:
爾時世尊復以偈頌報彼迦葉婆羅門言:
爾時迦葉婆羅門復以此偈而白佛言: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婆羅門言:
爾時迦葉婆羅門復以此偈而白佛言:
爾時世尊復以偈告迦葉種姓婆羅門言:
爾時迦葉婆羅門復白佛言:「希有世尊!若諸眾生無有智慧,若聞如是無上無邊——乃至如是等眾生當無有智慧——若如是等無邊無上修多羅聞已,不能於此法中不生堅固樂欲。大德世尊!有何因緣既有如是妙法,然彼眾生而當虛過也?」
爾時佛告彼婆羅門言:「此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俱致([9]凡言俱致[10]者,[11]隋數千萬)諸魔宮殿,彼一一魔有俱致數魔眾眷屬圍繞彼諸魔輩,常勤方便欲滅此經,作種種因緣,因彼因緣隨所在處作諸障礙。所以者何?若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悉得於阿羅漢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修多羅已,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婆羅門!以是因緣,令俱致數諸魔勤求方便欲滅此經,所以者何?婆羅門!此修多羅是一切諸法種性根本,以是義故,俱致諸魔勤求方便欲滅此經。」
爾時佛告婆羅門:「今有修多羅,名曰『破魔眾會』。汝等受持讀誦,即得破[1]彼魔天眾會。婆羅門!譬如日輪既出現時,能滅一切幽冥黑暗。如是如是,婆羅門!說破魔眾會修多羅時,一切諸魔隱沒不現。婆羅門!何者名為破魔眾會修多羅?」爾時世尊即說陀羅尼曰:
「多([2]上)[3]緻他(一) 阿㝹謩大那(上)(二) 菩提三摩陀[4]波那多(三) 伏哆(四) 紆伏哆(五) 怛怛羅伏[5]哆(六) 尼興[6](蜎蠅反)伽[7]魔(七) 波羅破(八) 多羅破(九) 哆[8]噓(十) 哆隆(洛中[9]反)伽磨伽魔那[10](十一) 毘唎磨(十二) 磨素磨(十三) 系(上聲)履婆伽磨(十四) 毘達囉魔(十五) 大囉麴磨(十六) 阿邏彌[11]邏(十七) 伊迦叉邏那喻(十八)
「婆羅門!此陀羅尼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同說此破魔眾會修多羅。婆羅門!說此破魔眾會修多羅時,一切魔宮皆悉震、動、大動、搖、大搖,一切諸魔各各從彼本座顛倒墮落,不能語言。所以者何?彼等常為多人作不利益,常為多人作苦惱事,令失利益,以是事故,現得如是恐怖果報。如佛世尊常與一切眾生樂故,乃至慈、悲、喜、捨,是故令彼諸波旬等皆生恐怖。婆羅門!若復有人當能轉此發菩提修多羅者,於彼人所無有障礙,若諸天、龍、夜叉,若人非人,若魔、魔子、若魔眷屬,若水、火、刀[12]杖,若惡行者,若諸惡獸,若身所[13]惱、若意所苦,而有受者無有是處。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常為多人作利益事安樂故、常為多人作憐愍故、為諸天人等作覆護故,彼等諸善男子善女人慈行力故,應如是知。婆羅門!彼善男子善女人,不作身惡行、不作口惡行、不作意惡行故,彼等諸苦事不逼其身,亦不逼心。婆羅門!此因緣故能滅一切苦。」
爾時世尊[14]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說此經時,迦葉婆羅門及諸大會眾,乾闥婆、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出生菩提心經
校注
[0891007] 佛說【大】,〔-〕【宋】【元】【明】【宮】 [0891008] 經【大】,經(與趙宋施護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同梵本)【元】,經(與趙宋施護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同)【明】 [0891009] 一卷【大】,〔-〕【宋】【元】【明】【宮】 [0891010] (大隋…譯)十二字【大】,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等譯【宋】【元】【明】【宮】 [0892001] 及【大】,反【元】 [0892002] 王【大】,主【宋】【元】【明】【宮】 [0892003] 主【大】,作【宋】【元】【明】【宮】 [0892004] 蓋【大】,善【宮】 [0892005] 貪愛【大】,愛之【宮】 [0892006] 老【大】,者【宮】 [0892007] 愛【大】,受【宋】【元】【明】【宮】 [0892008] 觸【大】,獨【元】【明】 [0892009] 當【大】,常【宮】 [0893001] 髆【大】,膊【宮】 [0893002] 彼【大】,波【宋】 [0893003] 住【大】,信【宮】 [0893004] 解說【大】,解脫【宮】 [0893005] 不【大】,〔-〕【宋】【元】【明】【宮】 [0893006] 天人【大】,人天【宋】【元】【明】【宮】 [0893007] 般【大】,獨【宋】【元】【明】【宮】 [0893008] 化【大】,他【宋】【元】【明】【宮】 [0893009] 此【大】,彼【宋】【元】【明】【宮】 [0893010] 人【大】,者【宋】【元】【明】【宮】 [0893011] 上【大】,二【宋】【元】【明】【宮】 [0893012] 挍【大】,較【明】 [0894001] 簡【大】,[怡-台+柬]【宋】【元】【明】【宮】 [0894002] 應當【大】,汝應【宮】 [0894003] 大乘法【大】,於大乘【宋】【元】【明】【宮】 [0894004] 慈行【大】,以慈【宮】 [0894005] 集【大】,習【元】【明】 [0894006] 欲【大】,故【宮】 [0894007] 入【大】,大【元】 [0894008] 知【大】,如【宋】【宮】 [0894009] 頗【大】,願【宋】【元】【明】【宮】 [0894010] 持【大】,時【元】【明】【宮】 [0895001] 當【大】,常【宋】【元】【明】【宮】 [0895002] 受【大】,授【宋】【元】【明】【宮】 [0895003] 作【大】,行【宮】 [0895004] 後【大】,彼【宋】【元】【明】【宮】 [0895005] 令【大】,今【宮】 [0895006] 具【大】,其【宋】【元】【明】【宮】 [0895007] 獨一覺【大】,辟支佛【宋】【元】【明】【宮】 [0895008] 靜【大】,淨【宋】【元】【宮】 [0895009] 凡言【大】,梵語【明】 [0895010] 者【大】,〔-〕【明】 [0895011] 隋【大】,此云【明】,隨【宮】 [0896001] 彼【大】,〔-〕【宮】 [0896002] 上【大】*,上聲【明】* [0896003] 緻【大】,絰【宋】【元】【明】【宮】 [0896004] 波【大】,末【宋】【元】【明】 [0896005] 哆【大】,多【宋】 [0896006] 蜎蠅反【大】,蜎蠅【宋】,引【明】 [0896007] 魔【大】*,磨【宮】* [0896008] 噓【大】,嚧【元】【明】【宮】 [0896009] 反【大】,反十一【宮】 [0896010] 十一乃至十八記數作十二乃至十九【宮】 [0896011] 邏【大】,羅【宋】 [0896012] 杖【大】,仗【宮】 [0896013] 惱【大】,行惱【宋】,苦【元】【明】【宮】 [0896014] 重【大】,欲重【宋】【元】【明】 [0896015] 令【大】,今【宋】 [0896016] 戰慄【大】,顫慓【宮】 [0896017] 力杖【大】,刀仗【宋】【元】【明】【宮】【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7 冊 No. 837 佛說出生菩提心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黃金愛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張革豐大德提供新式標點重校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