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5]五百人俱。
爾時,阿難偏[6]露右[7]肩,右膝著地,白[8]佛言:「如來玄鑒,無事不察,當來、過去、現在三世,皆悉明了;過去諸佛姓字、名號,弟子、菩薩、翼從多少,皆悉知之;一劫、百劫、若無數劫,皆悉觀察,亦復[9]如是;國王、大臣、人民姓字[10]則能分別;如今現在國界若干亦復明了。將來久遠彌勒出現,至真、等正覺,欲聞其變,弟子、翼從,佛境豐樂,為經幾時?」
佛告阿難:「汝還就坐,聽我所說彌勒出現國土豐樂、弟子多少。善思念之,執在心懷。」
是時,阿難從佛受教,即還就坐。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將來久遠於此國界當有城郭名曰[11]翅頭,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豐熟,人民熾盛,街巷成行。爾時,城中有龍王名曰水光,夜雨香澤,晝則清和。是時,[12]翅頭城中有羅剎鬼名曰葉華,所行順法不違正教,[13]每向人民寢寐之後,除去穢惡諸不淨者;[14]常以香汁而灑其地,極為香淨。
「阿難[15]當知,爾時閻[16]浮地東西南北[17]千萬由旬,諸山河石壁皆自消滅,四大海水各[18]減一[19]萬。時閻浮地極為平整,如鏡清明。舉閻浮地內穀食豐賤,人民熾盛,多諸珍寶。[20]諸村落相近,鷄鳴相接。是時,弊華果樹枯竭,穢惡亦自消滅;其餘甘美果樹、香氣殊好者皆生于地。
「爾時,時氣和適四時順節,人身之中無有百八之患:貪欲、瞋恚、愚癡、不大慇懃。人心均平,皆同一意,相見歡悅,善言相向。言辭一類無有差別,如彼[21]優單越人而無有異。是時,閻浮地內人民大小皆同[22]一向,無若干[23]之差[24]別也。彼時,男女之類意欲大小便時地自然開,事訖之後地[25]便還合。
「爾時,閻浮地內自然生粳米,亦無皮裹,極為香美,食無患苦。所謂金、銀、珍寶、車𤦲、馬瑙、真珠、虎珀,各散在地,無人省錄。是時,人民手執此寶,自相謂言:『昔者之人由此寶故[26]更相傷害,繫閉在獄[27]受無數苦惱;如今此寶與瓦石同流,無人守護。』
「爾時,法王出現,名曰[28]蠰佉。正法治化,七寶成就。所謂七寶者,[29]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守藏[30]之寶,是謂七寶。鎮此閻浮地內,不以刀杖自然靡伏。如今,阿難!四珍之藏:乾陀越國伊羅鉢寶藏,多諸珍[31]琦異物不可稱計;第二彌[32]梯羅國[33]綢羅大藏,亦多珍寶;第三須賴吒大國有大寶藏,亦多珍寶;第四[A1]婆羅[34]㮈蠰佉[35]有大寶藏,[36]多諸珍寶不可稱計。此四大藏自然應現,諸守藏人各來白王:『唯願大王以此寶藏之物惠施貧窮。』爾時,蠰佉大王得此寶已,亦復不省錄之,[37]意無財[38]寶之想。時閻浮地內,自然樹上生衣,極細柔軟,人取著之,如今優單越人自然樹上生衣,而無有異。
「爾時,彼王有大臣名曰修梵摩,是王少小同好,王甚愛敬;又且顏貌端正,不長、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是時,修梵摩有妻名梵摩越,[39]王女中最極[40]為殊妙,如天帝妃——口作優鉢[41]蓮華香,身作栴檀香;諸婦人八十四態永無復有,亦無疾病亂想之念。
「爾時,彌勒菩薩於兜率天,觀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應從右脇生,如我今日右脇生無異,彌勒菩薩亦復如是。兜率諸天各各唱令:『彌勒菩薩已降神生。』
「是時,修梵摩即與子立字,名曰彌勒。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身黃金色。爾時,人壽極長,無有諸患,皆壽八萬四千歲。女人[42]年五百歲然後出[A2]適。
「爾時,彌勒在家未經幾時,便當出家學道。爾時,去翅頭城不遠有道樹名曰龍花,高一由旬,廣五百步。時彌勒菩薩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
「當其夜半彌勒出家,即[43]於其[44]夜成無上道。[45]時三千大千剎土六[46]返震動,地神各[47]各相告曰:『今[48]時彌勒已成[49]佛。』轉至聞四天王宮:『彌勒已成佛道。』轉[50]轉聞[51]徹三十三天、[52]豔天、兜[53]率天、化[54]自在天、他[55]化自在天,[56]聲聞展轉至梵天:『彌勒已成佛道。』
「爾時,魔王名大將,以法治化。聞如來名音響之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七日七夜不眠不寐。是時,魔王將欲界無數[57]天人至彌勒佛所恭敬禮拜。
「彌勒聖尊與諸天人漸漸說法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出要為妙。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已發心歡喜,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1]習、盡、道,[2]盡與諸天人廣分別其義。爾時,座上八萬四千天子,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大將魔王告彼界人民之類曰:『汝等速出家。所以然者?彌勒今日已度彼岸,亦當度汝等使至彼岸。』
「爾時,翅頭城中[3]有長者名曰善財,聞魔王教令,又聞佛音響,將八萬四千眾至彌勒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彌勒漸[4]與說法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出要為妙。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心開意解,如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與諸[5]人民廣分別[6]義。爾時,座上八萬四千人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是時,善財與八萬四千人等即前白佛,求索出家,善修梵行,盡成[7]阿羅漢道。
「爾時,彌勒初會,八萬四千[8]人得阿羅漢。
「是時,蠰佉王聞彌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欲得聞法。時彌勒佛與王說法,初善、中善、[9]竟善,義理深邃。爾時,大王復於異時立太子為王,賜剃頭師珍寶,復以雜寶與諸梵志,將八萬四千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門,盡成道果得阿羅漢。
「是時,修梵摩大長者聞彌勒已成佛道,將八萬四千梵志之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門,得[10]阿羅[11]漢——唯修梵摩一人斷三結使必盡苦際。
「是時,佛母梵摩越復將八萬四千婇女之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門。爾時,諸女[12]人盡得阿羅漢——唯有梵摩越一人斷三結使成須陀洹。
「爾時,諸剎利婦聞彌勒如來出現世間成等正覺,數千萬眾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各各生心求作沙門,出家學道,或有越次取證、或有不取證者。
「爾時,阿難!其不越次取證者盡是奉法之人,[13]患厭一切世間,[14]修不可樂想。
「爾時,彌勒當說三乘[15]之教,如我今[16]日。弟子之中大迦葉者行十二頭陀、過去諸佛所善修梵行,此人當佐彌[17]勒勸化人民。」
爾時,迦葉去如來不遠結加趺坐,正身正意繫念在前。
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餘。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遊化,智慧無盡,眾德具足。云何為四?所謂大迦葉比丘、[18]屠鉢歎比丘、賓頭盧比丘、羅云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槃。大迦葉亦不應般涅槃,[19]要須彌勒出現世間。所以然者,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迦[20]文弟子,由我遺化得盡有漏。
「摩竭國界毘提村中,大迦葉於彼山中住。又彌勒如來將無數千人[21]眾,前後圍遶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諸鬼神當與開門,使得見迦葉禪窟。是時,彌勒申右手指示迦葉,告諸人民:『過去久遠釋迦文佛弟子名曰迦葉,今日現在,頭陀苦行最為第一。』是時,諸人見是事已歎未曾有,無數百千眾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或[22]復有眾生見迦葉身已——此名為最初之會——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23]我訓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緣:惠施、仁愛、利人、等利。
「[24]爾時,阿難!彌勒如來當取迦葉僧伽梨著之。是時,迦葉身體奄然星散。是時,彌勒復取種種華香供養迦葉。所以然者?諸佛世尊有敬心於正法故。彌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得成無上正真之道。
「阿難當知,彌勒佛第二會時,有九十四億人,皆[25]是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行四事供養之所致也。
「又彌勒第三之會,九十二億人[26]皆是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
「爾時,比丘姓號皆[27]名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諸聲聞皆稱釋迦弟子。
「爾時,彌勒與諸弟子說法:『汝等比丘!當思惟無常之想、樂有苦想、計我無我想、實有空想、色變之想、青瘀之想、膖脹之想、食不消想、[28]膿血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此十想者皆是過去釋迦文佛與汝等說,令得盡有漏、心得解脫。若此眾中釋迦文佛弟子,過去[29]時修於梵行,來至我所;或[30]復於釋迦文[31]佛所供養三寶,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彈指之頃修於善本,來至此間;或於釋迦文佛所行四等心,來至此者;或於釋迦文佛所受持五戒、三自歸法,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起[32]神寺廟,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補治故寺,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受八關齋法,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香華供養,來至此者;或復於彼聞法悲泣墮淚,來至我所;或復於釋迦文佛所專[1]意聽[2]受法,來至我所;或復盡形壽[3]善修梵行,來至我所;或[4]復有[5]書寫讀誦,來至我所;或復承事供養,來至我所者。』
「阿難當知,彌勒如來在彼眾中當說此偈。爾時,彼眾中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十一姟人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彌勒如來千歲之中,眾僧無有瑕穢。爾時,恒以一偈[18]以為禁戒:
「過千歲後,當有犯戒之人,遂復立戒。
「彌勒如來當壽八萬四千歲。般涅槃後,遺法當[19]在八萬四千歲。所以然者,爾時眾生皆是利根。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見彌勒佛及三會聲聞眾及翅頭城及見蠰佉王并四大藏珍寶者、欲食自然粳米者、并著自然衣裳、身壞命終生天上者,彼善男子、善女人當勤加精進,無[20]生懈怠;亦當供養承事諸法師,名花㨶香種種供養,無令有失。如是,阿難!當作是學。」
爾時,阿難及諸大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1]佛說彌勒下生經
[22]按《開元錄》有譯無本中有法護譯《彌勒成佛經》,一名「彌勒當來下生經」者。乍觀此經即彼失本而還得之,其實非也。何則?羅什譯《彌勒成佛經》目下注云:「與《下生經》異本,與法護譯《彌勒成佛經》同本。」兩譯一闕,則彼失本經,非此《下生經》六譯三失之一者明矣。又按孤山智圓重校金剛般若後序云:「古德分經皆用紙數者,一紙有二十五行,一行十七字。今撿失本彌勒經目下注云:『一十七紙』,則計有七千二百二十二字,此經只有三千一百七十六字,則尚未其半,豈是彼經歟?」則丹藏無此經為得。然此經文頗似漢晉,經注又有漢云之言,還恐此是三失本中第一本。錄云今附西晉者耳,宋藏還得而編入之為得之矣。而二錄並無《下生經》是法護譯者,今云法護譯者何耶?伏俟賢哲。
校注
[0421001] 佛說【大】,觀【宋】【元】【宮】,佛說觀【明】 [0421002] 勒【大】,勒菩薩【宋】【元】【明】【宮】 [0421003] 西晉…譯【大】,諸藏經并品次並闕譯人【宮】 [0421004] 護【大】,護單【元】【明】 [0421005] 五【大】,千五【宋】【元】【明】【宮】 [0421006] 露【大】,袒【宋】【元】【明】【宮】 [0421007] 肩【大】,臂【宋】【元】【明】【宮】 [0421008] 佛【大】,世尊【宋】【元】【明】【宮】 [0421009] 如是【大】,知【宋】【元】【明】【宮】 [0421010] 則【大】,悉【宋】【元】【明】【宮】 [0421011] 翅【大】,雞【宋】【元】【明】【宮】 [0421012] 翅頭【大】下同,雞頭【宮】下同 [0421013] 每向【大】,每何【宋】【元】【明】,教伺【宮】 [0421014] 常【大】,又【宋】【元】【明】【宮】 [0421015] 當知爾時【大】,當爾之時【宋】【元】【明】【宮】 [0421016] 浮【大】,浮提【宋】【元】【明】【宮】 [0421017] 千【大】,十【宋】【元】【明】【宮】 [0421018] 減【大】,據【宋】【元】【明】【宮】 [0421019] 萬【大】,方【宋】【元】【明】【宮】 [0421020] 諸村落相近【大】,諸村聚落【宋】【元】【明】【宮】 [0421021] 優單越【大】*,欝單越【宋】【元】【明】【宮】* [0421022] 一向無【大】,一響無有【宋】【元】【明】【宮】 [0421023] 之【大】,〔-〕【宋】【元】【明】【宮】 [0421024] 別【大】,別異【宋】【元】【明】【宮】 [0421025] 便【大】,復【宋】【元】【明】【宮】 [0421026] 更【大】,各【宮】 [0421027] 受【大】,更【宮】 [0421028] 蠰佉【大】下同,儴佉【宋】【元】【明】【宮】下同 [0421029] 輪【大】,金輪【宋】【元】【明】【宮】 [0421030] 之【大】,〔-〕【宋】【元】【明】【宮】 [0421031] 琦【大】,寶【宋】【元】【明】【宮】 [0421032] 梯【大】,提【宋】【元】【明】【宮】 [0421033] 綢羅【大】,般綢【宋】【元】【明】【宮】 [0421034] 㮈【大】,㮈國【宋】【元】【明】【宮】 [0421035] 有【大】,〔-〕【宋】【元】【明】【宮】 [0421036] 多【大】,亦多【宋】【元】【明】【宮】 [0421037] 意【大】,竟【宋】【元】【明】【宮】 [0421038] 寶【大】,物【宋】【元】【明】【宮】 [0421039] 王【大】,玉【宋】【元】【明】【宮】 [0421040] 為【大】,〔-〕【宋】【元】【明】【宮】 [0421041] 蓮【大】,羅【宋】【元】【明】【宮】 [0421042] 年【大】,〔-〕【宋】【元】【明】【宮】 [0421043] 於【大】,〔-〕【宋】【元】【明】【宮】 [0421044] 夜【大】,夜分【宋】【元】【明】【宮】 [0421045] 時【大】,應時【宋】【元】【明】【宮】 [0421046] 返【大】,反【宋】【元】【明】【宮】 [0421047] 各【大】,各而【宋】【元】【明】【宮】 [0421048] 時【大】,〔-〕【宋】【元】【明】【宮】 [0421049] 佛【大】,佛道其聲【宋】【元】【明】【宮】 [0421050] 轉【大】,〔-〕【宋】【元】【明】【宮】 [0421051] 徹【大】,徹於【宋】【元】【明】【宮】 [0421052] 豔【大】,燄摩【宋】【元】【明】【宮】 [0421053] 率【大】,率陀【宋】【元】【明】【宮】 [0421054] 自在【大】,樂【宋】【元】【明】【宮】 [0421055] 化【大】,化化【宋】【元】【明】【宮】 [0421056] 聲聞展轉至【大】,乃至【宋】【元】【明】【宮】 [0421057] 天人【大】*,人天【宋】【元】【明】【宮】* [0422001] 習【大】下同,集【宋】【元】【明】【宮】下同 [0422002] 盡【大】,〔-〕【宋】【元】【明】【宮】 [0422003] 有【大】,有一【宋】【元】【明】【宮】 [0422004] 與【大】*,為【宋】【元】【明】【宮】* [0422005] 人民【大】,天人【宋】【元】【明】【宮】 [0422006] 義【大】,其義【宋】【元】【明】【宮】 [0422007] 阿羅漢道【大】,羅漢道果【宋】【元】【明】【宮】 [0422008] 人得【大】,〔-〕【宮】 [0422009] 竟【大】,後【宋】【元】【明】【宮】 [0422010] 阿【大】*,〔-〕【宋】【元】【明】【宮】* [0422011] 漢【大】,漢果【宋】【元】【明】【宮】 [0422012] 人【大】,〔-〕【宋】【元】【明】【宮】 [0422013] 患厭【大】,厭患【宋】【元】【明】【宮】 [0422014] 修【大】,〔-〕【宋】【元】【明】 [0422015] 之【大】,〔-〕【宋】【元】【明】【宮】 [0422016] 日【大】,也【宋】【元】【明】【宮】 [0422017] 勒【大】,勒佛【宋】【元】【明】【宮】 [0422018] 屠【大】,君屠【宋】【元】【明】【宮】 [0422019] 要須【大】,須待【宋】【元】【明】【宮】 [0422020] 文【大】,文佛【宋】【元】【明】【宮】 [0422021] 眾【大】,〔-〕【宋】【元】【明】【宮】 [0422022] 復【大】,〔-〕【宋】【元】【明】【宮】 [0422023] 我【大】,我教【宋】【元】【明】【宮】 [0422024] 爾時阿難【大】,阿難爾時【宋】【元】【明】【宮】 [0422025] 是【大】,得【宋】【元】【明】【宮】 [0422026] 皆是【大】,得【宋】【元】【明】【宮】 [0422027] 名【大】,曰【宋】【元】【明】【宮】 [0422028] 膿【大】,想【宮】 [0422029] 時【大】,之時【宋】【元】【明】【宮】 [0422030] 復【大】,〔-〕【宋】【元】【明】【宮】 [0422031] 佛【大】,佛所奉持其法來至我所或復於釋迦文佛【宋】【元】【明】【宮】 [0422032] 神【大】,立【宋】【元】【明】【宮】 [0423001] 意【大】,心【宋】【元】【明】【宮】 [0423002] 受【大】,〔-〕【宋】【元】【明】【宮】 [0423003] 善修梵行【大】,善持禁戒【宋】【元】【明】【宮】 [0423004] 復【大】,復盡形壽善持梵行來至我所或復【宋】【元】【明】【宮】 [0423005] 書寫讀誦【大】,書讀諷誦【宋】【元】【明】【宮】 [0423006] 是【大】,爾【宋】【元】【明】【宮】 [0423007] 此偈【大】,偈言【宋】【元】【明】【宮】 [0423008] 施【大】,於【元】 [0423009] 或【大】,欲【宋】【元】【明】 [0423010] 飴【大】,食【宋】【元】【明】【宮】 [0423011] 或【大】,所【宋】【元】【明】 [0423012] 善【大】,若【宮】 [0423013] 熾然【大】,然熾【宋】【元】【明】【宮】 [0423014] 班【大】,頒【宋】【元】【明】【宮】 [0423015] 經【大】,者【宋】【元】【明】【宮】 [0423016] 我【大】,佛【元】 [0423017] 神寺【大】,塔等【宋】【元】【明】,塔寺【宮】 [0423018] 以【大】,已【宋】【元】【明】 [0423019] 在【大】,存【宋】【元】【明】 [0423020] 生【大】,得【宋】【元】【明】【宮】 [0423021] 佛說【大】,〔-〕【元】,佛說觀【明】 [0423022] 〔按開元…賢哲〕䟦文二百六十二字-【宋】【元】【明】【宮】【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4 冊 No. 453 佛說彌勒下生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