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說鹿母經
佛言:「昔者,有鹿數百為群,隨逐美草侵近人邑,國王出獵遂各分迸。有一鹿母懷妊獨逝,被逐飢疲失侶悵怏。時生二子捨行求食,煢悸失措墮獵弶中,悲鳴欲出不能得脫。獵師聞聲便往視之,見鹿心喜適前欲殺。鹿乃叩頭求哀自陳:『向生二子尚小無知,始視矇矇未曉東西,乞假須臾暫還視[A1]子,將示水草使得生活,旋來就死不違信誓。』是時,獵者聞鹿所語,驚怪甚奇!即答鹿曰:『一切世人尚無至誠,況汝鹿身?從死得去,豈當還期?終不放汝。』鹿復報言:『聽則子存,留則子亡,母子俱死不得生別,分死全子滅三痛劇。』即便說偈,以報獵者:
「獵者於是聞鹿所語,甚奇甚異!意猶有貪,復答鹿曰:『夫巧偽無實奸詐難信,虛華萬端狡猾非一,愛身重死少能効命,人之無良猶難為期,而況禽獸去豈復還?固不放汝不須多方。』鹿復垂淚以偈報言:
「爾時,獵者重聞鹿言,心益悚然,乃却歎曰:『惟我處世得生為人,愚惑癡冥背恩薄義,殘害眾生殺獵為業,欺偽苟得貪求無恥,不知非常識別三尊。鹿之所言有殊於人,信誓邈邈情現盡中。』便前解弶放之令去。於是鹿母至其子所,低頭鳴吟舐子身體,一悲一喜,而說偈言:
「於是鹿母,將其二子示好水草,垂淚交流,即說偈言:
「鹿母說已,便捨而去。二子鳴啼悲泣戀慕,從後追尋,頓地復起。母顧命曰:『爾還勿來!無得母子併命俱死。吾沒甘心;傷汝未識,世間無常皆有別離。我自薄命爾生薄祐,何為悲憐徒益憂患,但當建行畢罪。』於是母復為子,說此偈言:
「子猶悲號戀慕相尋,至于弶(巨諒)所東西求索。乃見獵者臥於樹下。鹿母住前,說偈覺言:
「獵者於是忽覺驚起,鹿復長跪向獵者,重說偈言:
「獵者見鹿篤信死義,志節丹誠慈行發中,効應徵驗捨生赴誓,母子悲戀相尋而至。慈感愍傷,稽首謝曰:
「獵者即便放鹿使去。母子悲喜鳴聲呦[A4]呦,偈謝獵者:
「爾時,獵者具以聞王,國人咸知普感慈信,鹿之仁行有喻於義,莫不肅歎!為止殺獵。於是鹿還鳴群嘯侶,以遊以集各寧其所。」
佛語阿難:「昔吾所更勤苦如是。爾時,鹿者我身是。二子者羅云及羅漢朱利母是。其國王者,舍利弗是。時射獵者,汝身是。我之所入興隆道化,種善無厭分德不住,雖在禽獸不忘菩薩,權行如應導利一切,普使眾生度濟獲安,逮是功德疾成至佛真人,至誠忠信不可不作。」
佛說鹿母經
校注
[0454001] 此經與三本大異對校甚難故特對校明本以宋元次別附之【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3 冊 No. 182a 鹿母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法雨道場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