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長老偈經
一
二
三
一偈集
第一品
一
尊者須菩提長老述此偈。
二
尊者摩訶拘絺羅長老述此偈。
[P.2]三
尊者康迦麗瓦達長老述此偈。
四
滿慈〔母〕之子尊者富樓那長老唱此偈。
五
尊者陀驃長老唱此偈。
六
尊者寒林住者(三浮陀)長老唱此偈。
七
尊者跋利迦長老唱此偈。
八
(右)毘羅長老。
九
(右)畢蘭陀筏蹉長老。
[P.3]一〇
(右)芬那瑪薩長老。
攝頌:
第二品
一一
(右)秋拉伽瓦迦長老。
一二
(右)摩訶伽瓦迦長老。
一三
(右)瓦那瓦奢長老。
一四
(右)瓦那瓦奢長老之沙彌〔尸婆迦〕。
一五
(右)軍達達那長老。
一六
(右)貝拉陀席薩長老。
[P.4]一七
(右)馱索迦長老。
一八
(右)辛伽拉比陀長老。
一九
(右)拘羅長老。
二〇
(右)阿逸多長老。
攝頌:
第三品
二一
(右)民拘律陀長者。
二二
(右)奢達迦長老。
[P.5]二三
(右)巨舍羅長老。
二四
(右)須康達長老。
二五
(右)難提長老。
二六
(右)[11]無畏長老。
二七
(右)路摩尚祇迦長老。
二八
(右)閻浮村出生兒長老。
二九
(右)哈利達長老。
三〇
(右)鬱帝迦長老。
攝頌:
[P.6]第四品
三一
(右)伽趺瓦拉提利耶長老。
三二
(右)須卑長老。
三三
(右)[12]蘇波迦長老。
三四
(右)波捨長老。
三五
(右)薩曼尼迦尼長老。
三六
(右)拘摩〔母〕之子難陀長老。
三七
(右)庫摩〔母〕之子〔難陀〕長老之同輩長老。
三八
(右)牛主長老。
三九
(右)帝須長老。
[P.7]四〇
(右)瓦達瑪那長老。
攝頌:
第五品
四一
(右)尸里瓦達長老。
四二
(右)迦第羅林住者〔離曰[16]〕長老。
四三
(右)須曼迦羅長老。
四四
(右)薩努長老。
四五
(右)喇瑪尼耶威哈利長老。
四六
(右)三彌提長老。
[P.8]四七
(右)優闍迦長老。
四八
(右)刪闍耶長老。
四九
(右)拉瑪奈雅迦長老。
五〇
(右)毘摩羅長老。
攝頌:
第六品
五一
(右)瞿低迦長老。
五二
(右)善肘長老。
五三
(右)瓦利耶長老。
[P.9]五四
(右)鬱帝迦長老[23]。
五五
(右)安[A2]闍那林住長老。
五六
(右)屋舍住長老。
五七
(右)屋舍住長老。
五八
(右)可喜屋舍住長老。
五九
(右)拘薩羅住長老。
六〇
(右)尸婆羅長老。
攝頌:
第七品
六一
(右)婆破長老。
[P.10]六二
(右)跋耆子長老。
六三
(右)拔迦長老。
六四
(右)毘摩羅憍陳如長老。
六五
(右)郁啟巴迦達瓦奢長老。
六六
(右)彌喜長老。
六七
(右)能聽一法長老。
六八
(右)耶屈陀尼耶(一優陀那)長老。
六九
(右)車匿長老。
[P.11]七〇
(右)富樓那長老。
攝頌:
第八品
七一
(右)瓦奢婆羅長老。
七二
(右)阿睹瑪長老。
七三
(右)摩那長老。
七四
(右)須耶摩那長老。
七五
(右)須薩羅陀長老。
七六
(右)毘揚奢哈長老。
[P.12]七七
(右)哈陀羅哈普陀長老。
七八
(右)棉達西羅長老。
七九
(右)羅奇陀長老。
八〇
(右)郁迦長老。
攝頌:
第九品
八一
[A3](右)薩美提具陀長老。
八二
(右)迦葉長老。
八三
(右)師子長老。
[P.13]八四
(右)尼陀長老。
八五
(右)須那迦長老。
八六
(右)那義陀長老。
八七
(右)波吃陀長老。
八八
(右)阿鷲那長老。
八九
(右)[28]提瓦薩婆長老。
九〇
(右)沙美達陀長老。
攝頌:
第十品
九一
(右)巴利奔那迦長老。
[P.14]九二
(右)毘闍耶長老。
九三
(右)耶羅迦長老。
九四
(右)密陀智長老。
九五
(右)奢具婆羅長者。
九六
(右)康達須摩那長老。
九七
(右)帝須長者。
九八
(右)無畏長老。
九九
(右)鬱帝迦長老。
一〇〇
(右)提瓦薩婆長老。
[P.15]攝頌:
第十一品
一〇一
(右)貝羅達迦尼長老。
一〇二
(右)闍睹奢長老。
一〇三
(右)蔓陀羅長老。
一〇四
(右)[34]氣達迦長老。
一〇五
(右)摩利達萬婆長老。
一〇六
(右)斯黑曼陀長老。
一〇七
(右)達摩薩瓦長老。
一〇八
(右)達摩薩瓦長老之父長老。
[P.16]一〇九
(右)桑伽羅奇陀長老。
一一〇
(右)[35]烏娑婆長老。
攝頌:
第十二品
一一一
(右)提恩陀長老。
一一二
(右)瓦奢伍陀長老。
一一三
(右)瓦那瓦奢長老。
一一四
(右)[37]阿提目多長老。
一一五
(右)摩訶那摩長老。
[P.17]一一六
(右)婆羅婆利耶長老。
一一七
(右)耶舍長老。
一一八
(右)[38]金毘羅長老。
一一九
(右)跋耆子長老。
一二〇
(右)伊西達多長老。
此處有攝頌曰
[P.18]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一
一二二
尊者鬱多羅長老,唱如是偈。
一二三
一二四
尊者賓頭羅跋囉惰闍,唱如是偈。
一二五
一二六
(右)瓦利耶長老。
一二七
一二八
(右)住恒河岸比丘。
一二九
[P.19]一三〇
(右)阿智那長老。
一三一
一三二
(右)美拉智那長老。
一三三
一三四
(右)羅陀長老。
一三五
一三六
(右)須羅陀長老。
一三七
一三八
(右)[2]瞿曇長老。
一三九
一四〇
(右)瓦娑婆長老。
攝頌:
[P.20]第二品
一四一
一四二
(右)摩訶周那長老。
一四三
一四四
(右)樹提陀娑長老。
一四五
一四六
[A4](右)黑蘭遮伽尼長老。
一四七
一四八
(右)蘇摩彌陀長老。
一四九
[P.21]一五〇
(右)娑巴彌陀長老。
一五一
一五二
(右)摩訶迦羅長老。
一五三
一五四
(右)帝須長老。
一五五
一五六
(右)金毘羅長老。
一五七
一五八
(右)難陀長老。
一五九
一六〇
(右)西利摩長老。
[P.22]攝頌:
第三品
一六一
一六二
(右)鬱多羅長老。
一六三
一六四
(右)跋陀羅長老。
一六五
一六六
(右)輸毘多長老。
一六七
一六八
(右)瓦利耶長老。
一六九
[P.23]一七〇
(右)維陀索迦長老。
一七一、一七二
(右)奔那摩薩長老。
一七三
一七四
(右)難陀迦長老。
一七五
一七六
(右)婆羅陀長老。
一七七
一七八
(右)婆羅特縛惹長老。
一七九
一八〇
(右)康婆陳那長老。
攝頌:
第四品
[P.24]一八一、一八二
(右)美伽西羅長老。
一八三
一八四
(右)西瓦迦長老。
一八五
一八六
(右)優婆摩那長老。
一八七
一八八
(右)伊西陳那長老。
一八九
一九〇
(右)桑布羅喀奢那長老。
[P.25]一九一
一九二
(右)奇陀迦長老。
一九三
一九四
(右)菩提利耶兒索那。
一九五
一九六
(右)尼娑婆長老。
一九七
一九八
(右)烏娑婆長老。
一九九
[P.26]二〇〇
(右)伽婆陀具羅長老。
攝頌:
第五品
二〇一
二〇二
(右)鳩摩羅迦葉長老。
二〇三
二〇四
(右)護法長老。
二〇五
二〇六
(右)普羅夫摩利長老。
[P.27]二〇七
二〇八
(右)摩迦羅奢長老。
二〇九
二一〇
(右)潘奢利之兒毘舍乞十佉長老。
二一一
二一二
(右)鷲羅迦長老。
二一三
二一四
(右)阿拏波摩長老。
二一五
[P.28]二一六
(右)瓦智陀長老。
二一七
二一八
(右)桑第陀長老。
攝頌:
[P.29]三偈集
二一九
二二〇
二二一
(右)安迦尼佉波羅多瓦奢長老。
二二二
二二三
二二四
(右)波奢耶長老。
二二五
二二六
二二七
(右)薄拘羅長老。
二二八
二二九
[P.30]二三〇
(右)達尼耶長老。
二三一
二三二
二三三
(右)摩登伽兒長老。
二三四
二三五
二三六
(右)屈闇須毘陀長老。
二三七
二三八
二三九
(右)瓦羅那長老。
二四〇
二四一
二四二
(右)婆西迦長老。
二四三
[P.31]二四四
二四五
(右)耶須奢長老。
二四六
二四七
二四八
(右)婆蒂摩蒂耶長老。
二四九
二五〇
二五一
(右)優波利長老。
二五二
二五三
二五四
(右)烏陀羅婆羅長老。
二五五
二五六
二五七
(右)阿毘普陀長老。
[P.32]二五八
二五九
二六〇
(右)瞿曇長老。
二六一~二六三
(右)哈利陀長老。
二六四
二六五~二六六
〔右〕毘摩羅長老。
攝頌:
[P.33]四偈集
二六七
二六八
二六九
二七〇
(右)那迦娑婆摩羅長老。
二七一
二七二
二七三、二七四
(右)婆咎長老。
二七五
二七六
二七七
二七八
(右)娑毘耶長老。
二七九
[P.34]二八〇
二八一
二八二
(右)難陀迦長老。
二八三
二八四
二八五
二八六
(右)江普迦長老。
二八七
二八八
二八九
二九〇
(右)賽那迦長老。
二九一
二九二
二九三
二九四
(右)三浮陀長老。
[P.35]二九五
二九六
二九七
二九八
(右)羅睺羅長老。
二九九
三〇〇
三〇一~三〇二〔二六九、二七〇〕。
(右)旃檀長老。
三〇三
三〇四
三〇五
三〇六
(右)壇美迦長老。
三〇七
[P.36]三〇八
三〇九
三一〇
(右)娑婆迦長老。
三一一
三一二
三一三
三一四
(右)無提陀長老。
攝頌:
[P.37]五偈集
三一五
三一六
三一七
三一八、三一九
(右)羅奢達陀長老。
三二〇
三二一
三二二、二二六同。
三二三
三二四
(右)須普陀長老。
[P.38]三二五
三二六~三二九
(右)義利摩難陀長老。
三三〇
三三一
三三二
三三三
三三四
(右)須摩那長老。
三三五
三三六
三三七
三三八
三三九
(右)瓦陀長老。
三四〇
[P.39]三四一
三四二
三四三
三四四
(右)那提迦葉長老。
三四五
三四六
三四七
三四八
三四九
(右)伽耶迦葉長老。
三五〇
三五一
三五二
三五三
三五四
(右)跋迦犁長老。
三五五
[P.40]三五六
三五七
三五八
三五九
(右)維智陀闍那長老。
三六〇
三六一
三六二
三六三
三六四
(右)耶娑達陀長老。
三六五
三六六
三六七
三六八
三六九
(右)索那庫蒂堪那長老。
[P.41]三七〇
三七一
三七二
三七三
三七四
(右)庫闍耶長老。
攝頌:
[P.42]六偈集
三七五
三七六
三七七
三七八
三七九
三八〇
(右)優羅頻羅迦葉長老。
三八一
三八二
三八三~三八四
三八五
三八六
(右)提乞奢迦尼長老。
[P.43]三八七
三八八
三八九
三九〇
三九一
三九二
(右)摩訶那伽長老。
三九三
三九四
三九五
三九六
三九七
三九八
(右)堀羅長老。
三九九
四〇〇
四〇一
[P.44]四〇二
四〇三
四〇四
(右)摩倫屈耶弗陀(鬘童子)長老。
四〇五
四〇六
四〇七
四〇八
四〇九~四一〇
(右)薩婆達沙長老。
四一一
四一二
四一三
四一四
[P.45]四一五
四一六
(右)迦諦耶那長老。
四一七
四一八
四一九
四二〇
四二一
四二二
(右)爾伽奢羅長老。
四二三
四二四
四二五
四二六
四二七
[P.46]四二八
(右)提恩陀長老。
四二九
四三〇
四三一
四三二
四三三
四三四
(右)須摩那長老。
四三五
四三六
四三七
四三八
四三九
四四〇
(右)如波達迦牟尼長老。
四四一
[P.47]四四二
四四三
四四四
四四五
四四六
(右)梵摩達多長老。
四四七
四四八
四四九
四五〇
四五一
四五二
(右)闍利曼達長老。
四五三
四五四
四五五
[P.48]四五六
四五七
四五八
(右)薩婆迦摩長老。
攝頌:
[P.49]七偈集
四五九
四六〇
四六一
四六二
四六三
四六四、四六五
(右)孫陀羅沙無陀長老。
四六六
四六七
四六八
四六九
四七〇
四七一
四七二
(右)羅毘陀迦(跋提耶)長老。
[P.50]四七三
四七四
四七五
四七六
四七七
四七八
四七九
(右)跋陀長老。
四八〇
四八一
四八二
四八三
四八四
四八五
四八六
(右)蘇婆迦長老。
四八七
[P.51]四八八
四八九
四九〇
四九一
四九二
四九三
(右)沙羅蔓伽(破葦)長老。
攝頌:
[P.52]八偈集
四九四
四九五
四九六
四九七
四九八
四九九
五〇〇
五〇一
(右)摩訶迦旃延長者。
五〇二
五〇三
五〇四
五〇五
[P.53]五〇六
五〇七
五〇八
五〇九
(右)闍利彌陀長老。
五一〇
五一一
五一二
五一三
五一四
五一五
五一六
五一七
(右)摩訶半託迦長老。
攝頌:
[P.54]九偈集
五一八
五一九
五二〇
五二一
五二二
五二三
五二四
五二五
[P.55]五二六
(右)菩陀長老。
攝頌:
[P.56]十偈集
五二七
五二八
五二九
五三〇
五三一
五三二
[P.57]五三三
五三四
五三五
五三六
(右)迦留陀夷長老。
五三七
五三八
五三九
五四〇
五四一
五四二
五四三
五四四
五四五
[P.58]五四六
(右)[2]耶迦毘訶利耶長老。
五四七
五四八
五四九
五五〇
五五一
五五二
五五三
五五四
五五五
[P.59]五五六
(右)摩訶劫賓那長老。
五五七
五五八
五五九
五六〇
五六一
五六二
五六三
五六四
五六五
五六六
(右)周那槃陀迦長老。
五六七
五六八
[P.60]五六九
五七〇
五七一
五七二
五七三
五七四
五七五
五七六
(右)劫波長老。
五七七
五七八
五七九
五八〇
五八一
五八二
五八三
五八四
[P.61]五八五
五八六
(右)婆檀提之子優波斯那長老。
五八七
五八八
五八九
五九〇
五九一
五九二
五九三
五九四
五九五
五九六
(右)瞿曇長老。
攝頌:
[P.62]十一偈集
五九七
五九八
五九九
六〇〇
六〇一
六〇二
六〇三
六〇四
六〇五
六〇六
六〇七
(右)三奇奢長老。
攝頌:
[P.63]十二偈集
六〇八
六〇九
六一〇
六一一
六一二
六一三
六一四
六一五
六一六
六一七
六一八
六一九
(右)尸羅瓦長老。
六二〇
六二一
[P.64]六二二
六二三
六二四
六二五
六二六
六二七
六二八
六二九
六三〇
六三一
(右)須尼陀長老。
攝頌:
[P.65]十三偈集
六三二
六三三
六三四
六三五
六三六
六三七
六三八
六三九
六四〇
六四一
[P.66]六四二
六四三
六四四
(右)蘇那拘利毘沙長老。
攝頌:
[P.67]一四偈集
六四五
六四六
六四七
六四八
六四九
六五〇
六五一
六五二
六五三
六五四~六五五
六五六~六五七
六五八
(右)離曰長老。
六五九
六六〇
[P.68]六六一
六六二
六六三
六六四
六六五
六六六
六六七
六六八
六六九
六七〇
六七一
六七二
(右)伍達陀長老。
攝頌:
[P.69]一六偈集
六七三
六七四
六七五
六七六
六七七
六七八
六七九
六八〇
六八一
六八二
六八三、六八四
六八五、六八六
六八七
六八八
(右)阿若憍陳如長老。
六八九
六九〇
[P.70]六九一
六九二
六九三
六九四
六九五
六九六
六九七
六九八
六九九
七〇〇
七〇一
七〇二
七〇三
七〇四
(右)優陀夷長老。
攝頌:
[P.71]二十偈集
七〇五
七〇六
七〇七
七〇八
七〇九
七一〇
七一一
七一二
七一三
七一四
七一五
七一六
七一七
[P.72]七一八
七一九
七二〇
七二一
七二二
七二三
七二四
七二五
(右)阿提目多長老。
七二六
七二七
七二八
七二九
七三〇
七三一
[P.73]七三二
七三三
七三四
七三五
七三六
七三七
七三八
七三九
七四〇
七四一
七四二
七四三
七四四
七四五
七四六
(右)婆羅波利耶長老。
七四七
[P.74]七四八
七四九
七五〇
七五一
七五二
七五三
七五四
七五五
七五六
七五七
七五八
七五九
七六〇
七六一
[P.75]七六二
七六三
七六四
七六五
七六六
七六七
七六八
(右)提羅迦尼長老。
七六九
七七〇
七七一
七七二
七七三
七七四
七七五
[P.76]七七六
七七七
七七八
七七九
七八〇
七八一
七八二
七八三
七八四
[P.77]七八五
七八六
七八七
七八九
七九〇
七九一
七九二
七九三
(右)賴吒和羅長老。
七九四
七九五
七九六~七九七
七九八~七九九
八〇〇~八〇一
[P.78]八〇二~八〇三
八〇四~八〇五
八〇六
八〇七
八〇八
八〇九
八一〇~八一一
八一二~八一三
八一四~八一五
八一六~八一七
(右)摩倫拘耶弗陀(鬘童子)長老。
八一八
八一九
八二〇
八二一
八二二
八二三
[P.79]八二四
八二五
八二六
八二七
八二八
八二九
八三〇
八三一
八三二
八三三
八三四
八三五
八三六
八三七
[P.80]八三八
八三九
八四〇
八四一
(右)世羅長老。
八四二
八四三
八四四
八四五~八六一
八六二
八六三
八六四
八六五
(右)迦利喬達之子跋提耶長老。
[P.81]八六六
八六七
八六八
八六九
八七〇
八七一
八七二
八七三
八七四
八七五
八七六
[P.82]八七七
八七八
八七九
八八〇
八八一
八八二
八八三
八八四
八八五
八八六
八八七
八八八
八八九
八九〇
八九一
(右)鴦掘魔長老。
[P.83]八九二
八九三
八九四
八九五
八九六
八九七
八九八
八九九
九〇〇
九〇一
九〇二
九〇三
九〇四
九〇五
九〇六
九〇七
九〇八
[P.84]九〇九
九一〇
九一一
九一二
九一三
九一四
九一五
九一六
九一七
九一八
九一九
(右)阿㝹樓陀長老。
九二〇
九二一
九二二
九二三
[P.85]九二四
九二五
九二六
九二七
九二八
九二九
九三〇
九三一
九三二
九三三
九三四
九三五
九三六
九三七
九三八
九三九
[P.86]九四〇
九四一
九四二
九四三
九四四
九四五
九四六
九四七
九四八
(右)婆羅波利耶長老。
攝頌:
[P.87]三十偈集
九四九
九五〇
九五一
九五二
九五三
九五四
九五五
九五六
九五七
九五八
九五九
九六〇
九六一
九六二
[P.88]九六三
九六四
九六五
九六六
九六七
九六八
九六九
九七〇
九七一
九七二
九七三
九七四
九七五
九七六
九七七
九七八
九七九
[P.89]九八〇
(右)弗沙長老。
九八一
九八二
九八三
九八四
九八五
九八六
九八七
九八八
九八九
九九〇
九九一
九九二
[P.90]九九三
九九四
九九五
九九六~九九七
九九八
九九九
一〇〇〇
一〇〇一
一〇〇二
一〇〇三
一〇〇四
一〇〇五
一〇〇六
一〇〇七
[P.91]一〇〇八
一〇〇九
一〇一〇
一〇一一
一〇一二
一〇一三
一〇一四
一〇一五
一〇一六
一〇一七
(右)舍利弗長老。
一〇一八
一〇一九
一〇二〇
一〇二一
一〇二二
[P.92]一〇二三
一〇二四
一〇二五
一〇二六
一〇二七
一〇二八
一〇二九
一〇三〇
一〇三一
一〇三二
一〇三三
一〇三四
一〇三五
一〇三六
一〇三七
[P.93]一〇三八
一〇三九
一〇四〇
一〇四一~一〇四三
一〇四四
一〇四五
一〇四六
一〇四七
一〇四八
一〇四九
一〇五〇
(右)阿難長老。
攝頌:
[P.94]四十偈集
一〇五一
一〇五二
一〇五三
一〇五四
一〇五五
一〇五六
一〇五七
一〇五八
一〇五九
一〇六〇
一〇六一
[P.95]一〇六二
一〇六三
一〇六四
一〇六五
一〇六六
一〇六七
一〇六八
一〇六九
一〇七〇
一〇七一
一〇七二
一〇七三
一〇七四
一〇七五
一〇七六
[P.96]一〇七七
一〇七八
一〇七九
一〇八〇
一〇八一
一〇八二
一〇八三
一〇八四
一〇八五
一〇八六
一〇八七
一〇八八
一〇八九
一〇九〇
(右)摩訶迦葉長老。
攝頌:
[P.97]五十偈集
一〇九一
一〇九二
一〇九三
一〇九四
一〇九五
一〇九六
一〇九七
[P.98]一〇九八
一〇九九
一一〇〇
一一〇一
一一〇二
一一〇三
一一〇四
一一〇五
[P.99]一一〇六
一一〇七
一一〇八
一一〇九
一一一〇
一一一一
一一一二
一一一三
[P.100]一一一四
一一一五
一一一六
一一一七
一一一八
一一一九
一一二〇
一一二一
一一二二
一一二三
[P.101]一一二四
一一二五
一一二六
一一二七
一一二八
一一二九
一一三〇
一一三一
一一三二
[P.102]一一三三
一一三四
一一三五
一一三六
一一三七
一一三八
一一三九
一一四〇
[P.103]一一四一
一一四二
一一四三
一一四四
一一四五
(右)陀羅弗陀長老。
攝頌:
[P.104]六十偈集
一一四六
一一四七
一一四八
一一四九
一一五〇
一一五一
一一五二
一一五三
一一五四
一一五五
一一五六
一一五七
一一五八
[P.105]一一五九
一一六〇
一一六一
一一六二~二一六三
一一六四
一一六五
一一六六
一一六七
一一六八
一一六九
一一七〇
一一七一
一一七二
一一七三
一一七四
一一七五
一一七六
[P.106]一一七七
一一七八
一一七九
一一八〇
一一八一
一一八二
一一八三
一一八四
一一八五~一一八六
一一八七
一一八八
一一八九
[P.107]一一九〇
一一九一
一一九二
一一九三
一一九四
一一九五
一一九六
一一九七
一一九八
一一九九
一二〇〇
一二〇一
一二〇二
一二〇三
一二〇四
一二〇五
一二〇六
一二〇七
[P.108]一二〇八
如是尊者摩訶目犍連長老唱誦偈頌。
攝頌:
[P.109]大集
一二〇九
一二一〇
一二一一
一二一二
一二一三
一二一四
一二一五
一二一六
一二一七
[P.110]一二一八
一二一九
一二二〇
一二二一
一二二二
一二二三
一二二四
一二二五
一二二六
一二二七
一二二八
一二二九
一二三〇
一二三一
一二三二
[P.111]一二三三
一二三四
一二三五
一二三六
一二三七
一[A7]二三八
一[A8]二三九
一二四〇
一二四一
一二四二
一二四三
一二四四
一二四五
一二四六
[P.112]一二四七
一二四八
一二四九
一二五〇
一二五一
一二五二
一二五三
一二五四
一二五五
一二五六
一二五七
一二五八
一二五九
一二六〇
一二六一
一二六二
[P.113]一二六三
一二六四
一二六五
一二六六
一二六七
一二六八
[P.114]一二六九
一二七〇
一二七一
一二七二
一二七三
一二七四
一二七五
一二七六
一二七七
[P.115]一二七八
一二七九
尊者鵬耆舍長老唱如是偈。
攝頌曰:
校注
[0077001] 五一~五三,三二五~三二九(表示本偈之碼號,以下同)。參照 Sn. v. 18~34(南傳藏第二十四卷),雜,四四之二經(大正藏二,三一八)。 [0078002] 與一〇〇六同。 [0079003] 參照 Sn. v. 4(南傳藏第二十四卷)。 [0079004] 與八八五同。(以上第一品)。 [0080005] 為因陀羅(帝釋)私護之意。赤色又白色甲蟲之類,雨後簇生。 [0080006] 與六三三,Dh. v. 370(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 [0081007] Dh. v. 325(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 [0081008] 八七七,Dh. v. 80, 145(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以上第二品)。 [0082009] 竹叢(Velu-gumba)亦可看為固有名詞。 [0082010] 知過去之事為宿住明,知未來之事為天眼明,斷一切煩惱為漏盡明。 [0083011] 無畏長老之名,於二六,九八兩處所出者為另外別人。(以上第三品)。 [0084012] 蘇巴迦長老之偈亦見於四八〇【南傳】,~四八六。 [0085013] 與一一六二同。此為佛告誡帝須長老之偈。而於一一六二則為目犍連尊者教彼之偈。帝須之名見於三九、九七、一五三【南傳】,~一五四、皆如另別人。 [0085014] 與一一六三同。於一一六三為目犍連尊者教示此長老之偈。 [0086015] 與一一六七同,為目犍連尊者就自己所述者。(以上第四品)。 [0086016] 離曰之偈亦見於六四五【南傳】,~六五八。又九九一、九九二亦有讚離曰之偈。奢羅以下三人為長老之甥。 [0086017] 參照 S. I, P. 209 雜,五〇卷之一,「但念母命終,存亡不相見,故來還瞻視,何見子不歡」(大正藏二、三六四)別雜,一五卷之二七(大正藏二、四八二)。 [0086018] 參照一七三、一七四。 [0087019] 與 S. I, P. 120 雜、三九卷之二〇(大正藏二、二八九)同。 [0087020] 與六四五同。(以上第五品)。 [0088021] 參照五一【南傳】,~五四與三二五~三二九。 [0088022] 瓦利耶長老之偈亦見於一二五【南傳】,~一二六。 [0088023] 鬱帝迦之名亦見於九九、此為別人。(以上第六品)。 [0092024] 與二一〇同。 [0093025] 與一一三〇、Dh. v. 326(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以上第八品)。 [0094026] 長老母為告誡長老之偈。 [0094027] 為佛告誡師子長老之偈。長老為師子尼之兄,原為毘舍離之將軍,為尼乾子外道之保護者。見中阿四卷師子經(大正藏一,四四四)。 [0095028] 提瓦薩婆亦見於一〇〇是別人。(以上第九品)。 [0096029] 與 Dh. v. 93(南傳第二十三卷)同。 [0096030] 參照 Dh. A. I. p. 17。 [0097031] 與八六二同。 [0097032] 與七九四同。 [0097033] 與七九六同。(以上第十品)。 [0098034] 一九一,一九二亦為基達迦長老之偈。同別不明。 [0099035] 烏娑婆長老之名亦見於一九七,一九八。(以上第十一品)。 [0100036] 與六〇一、一〇七〇同。 [0100037] 七〇五【南傳】,~七二五亦為同一長老之偈。 [0101038] 金毘羅之名亦見於一五五【南傳】,~一五六。是別人。 [0101039] 參照 S. I, P. 199 中阿含八卷侍者經,「山林靜思惟,涅槃令入心,瞿曇禪無亂,不久息跡證」(大正藏,一、四七四)。(以上第十二品)。 [0107001] 一三三、一三四與 Dh. V. 13 & 14(南傳卷第二十三卷)同。 [0108002] 瞿曇之名見於一三七、一三八、二五八【南傳】,~二六〇、五八七~五九七之三處、皆是另外別人。(以上第一品)。 [0110003] 與 Sn. v. 728(南傳藏第二十四卷)同。(以上第二品)。 [0111004] 一六三、一六四與 J. II. p. 334(南傳藏三一卷一〇〇頁)同。(以上第三品)。 [0114005] 參照一八三、一八四與 Dh. v. 153 & 154。 [0114006] 一八五、一八六與 S. I. p. 175. 雜,四四卷之四(大正藏二、三一九)。別雜,五卷之一二(同上、四〇七)增、二七卷之七(同上七〇〇)同。 [0116007] 一九九、二〇〇為世尊告誡伽婆陀具羅比丘之偈。(以上第四品)。 [0117008] 參照 Dh. v. 382。 [0117009] 參照二〇五、二〇六與 Dh. v. 94。 [0118010] 與七一同。(以上第五品)。 [0121001] 與三一三同。 [0122002] 二三一、二三二與 D. III. p. 185 之偈(南傳藏八卷一四五頁)同。 [0122003] 與二七同。 [0124004] 二五六、二五七與 S. I. p. 157. Miln. p. 245. 增一阿含三七、二之偈(大正藏二、七一〇)同。 [0127001] 四九八及 Dh. v. 6; Mv. X. 3 同。 [0128002] 與 Dh. v. 312(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 [0128003] 與一〇七八同。 [0128004] 參照一一五〇,一一五一。 [0128005] 參照二八三以下撰集百緣經,五嚪婆羅似餓鬼緣(大正藏四,二二七)。 [0130006] 參照 Dh. A. I. p. 99 IV. p. 105。 [0130007] Dh. A. I. p. 22。 [0130008] 於一一一九中有一句同。 [0131009] 與二二三同。 [0131010] 十名乃九名之誤。 [0131011] 五十二是四十八之誤。 [0131012] 十三是十二之誤。 [0133001] 與三九三同。 [0133002] 三二三、三二四與 Dh. v. 51, 52(南傳第二十三卷)同。 [0134003] 參照三二五【南傳】,~三二九與五一~五三。 [0134004] 三三〇【南傳】,~三三四為須摩那長老悟道後向其伯父阿羅漢所白之偈。 [0134005] 母先出家為阿羅漢,參照長老尼偈經二〇四~二一二。 [0136006] 三五〇【南傳】,~三五二、四三五~四三七同。 [0137007] 三六五以下參照 Mv. v. 13; Udāna v. 6,四分律三九卷(大正藏、二二、八四五)五分律二一卷(大正藏、二二、一四四)。 [0138008] 六十五乃六十之誤。 [0141001] 參照三八七【南傳】,~三八九與二七八、一〇七八。為長老以下之偈教誡六群比丘。 [0141002] 與三一五同。 [0141003] 與 Dh. A. III. p. 117; IV. P. 58 同。 [0141004] 參照 Sn. v. 203。 [0142005] 參照一〇七一。 [0142006] 三九九【南傳】,~四〇二與 Dh. v. 334-337(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 [0142007] 參照長老偈經五。 [0143008] 四一一偈以下為佛告誡迦端耶那之偈。 [0144009] 四二三【南傳】,~四二八與三三〇~三三四為同一長老之偈。 [0144010] 四二九以下為長老幼時侍於阿樓陀尊者,由阿耨達池汲水,龍王加以妨礙。 [0145011] 四三五,四三六與三五〇,三五一同。 [0146012] 與 Cv. IX. I. v. 4 同。 [0146013] 與 Sn. v. 205 同。 [0147014] 參照 Sn. v. 768. 義足經上,「是欲當遠,如附蛇頭,違世所樂,當定行禪」(大正藏、四、一七五)。 [0149001] 參照四五九以下與 Dh. A. IV. p. 197。 [0150002] 參照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正藏,八七五二、七五六)四六九~四七二與 A. II. p. 71(南傳藏,一八、一二三頁)之偈同。 [0151003] 破葦原文為 sara(葦)bhaṅga(折、破)。 [0153001] 與一〇七二同。 [0153002] 與一二四及一〇五三同。 [0153003] 與二七五及 Dh. v. 6(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 [0155004] 與二二四同。 [0158001] 參照南傳藏二八卷一八五頁。五二七~五三六與佛本行集經,五二(大正藏,三、八九四)。 [0159002] 耶迦毘訶利耶(Ekavihāriya)為獨一住者之意,獨坐獨臥獨行之人。 [0160003] 五五七以下與 Dh. A. I, PP. 239-255; J. no. 4(周羅財宮本生故事——南傳藏二八卷二三四頁以下)同。 [0161004] 五六三與 J. no. 4(同上南傳藏,二八卷二四三頁)同。 [0165001] 此鳥不堪受害,雨時隱秘森林之中。 [0165002] 參照 J. no. 10(樂住本生故事——南傳藏,二八卷二八一頁)。 [0165003] 與一一三及一〇七〇同。 [0165004] 參照六四六。 [0165005] 與六八七同。 [0166006] 與六八五同。 [0166007] 與六八六同。 [0168001] 與七〇同。 [0170001] 與五及 Dh. v. 370(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 [0170002] 與 Dh. v. 292 同。 [0170003] 與 Dh. v. 293 同。 [0170004] 六四〇以下與 A. III. PP. 378-379; Mv. V. 127; 中,二九沙門二十億經之偈(大正藏一、六一三),雜,九三〇之偈(同二、六三)及四分律,三八之偈(同二二、八四五)同。 [0171005] 與 Dh. v. 81 同。 [0172001] 參照六〇三。 [0172002] 與一〇〇〇偈同。 [0172003] 與一〇〇一偈同。 [0173004] 與一〇一七偈同。 [0175001] 六七六-六七八與 Dh. v. 277-279 同。 [0175002] 參照一二四六。 [0176003] 參照六〇五。 [0176004] 參照 A. III. PP. 346-347 中,二九,龍象經之偈(大正藏,一、六〇九)。 [0176005] 那伽(Nāga)「無過者」(na+aga)之義。又不犯惡,(na+aga)之意。此二意見以下之偈。龍象又指優勝者。 [0184001] 與一〇二〇、一一五七及 Dh. v. 147 同。七六九~七七五與 M. II. pp64-65; 中阿賴吒惒羅經之偈(大正藏、一六二五),護國經之偈(同八七三)同。長老說此偈是向誘惑自己之婦女說教。 [0184002] 七七六【南傳】,~七八八與 M. II. PP. 72-74 及註[01]揭櫫兩經之偈(大正藏、一六二七~八及八七四)同。長老以此等偈教高羅婆王。 [0186003] 與九八同。七九四【南傳】,~八一七與 S. IV. PP. 73-75 及雜、一三。 [0186004] 與九九同。 [0187005] 八一八【南傳】,~八四一與 Sn. v. 548-573(其中缺少 568, 569 二偈)並與 M. II. p. 146 同。 [0190006] 與九七同。 [0190007] 參照八六六~八七〇與 M. II. PP. 99-100 同。八六六~八八六與雜、三八、一六(大正藏、二、二八〇),別雜,一、一六(同三七八),鴦掘髻經(同五一〇)又鴦掘摩經(同五〇八)增,三一、六(同七一九)。 [0191008] 八七一、八七二與 Dh. v. 172-173 同。八七一【南傳】,~八八六與 M. II. PP. 104-105 同。 [0191009] 與一九及 Dh. v. 80, 145 同。 [0192010] 八八三、八八四與 Dh, v. 26, 27 同。 [0192011] 與九同。 [0192012] 與六〇四同。 [0193013] 參照九〇五、九〇六與 D. II. p. 157(南傳藏、七、一四七)。 [0193014] 與 S. I. p. 200,雜、五〇、一二(大正藏、二、三六八),別雜,一六、二七(同甲九〇)同。 [0193015] 與一一八一同。 [0194016] 參照九一〇~九一九與中、一三,說本經之偈(大正藏、一、五〇九),古來世時經之偈(同八二九~八三〇)。 [0194017] 與六〇四同。 [0201001] 九六九、九七〇與 Dh, v. 9 & 10, J, no, 221(袈裟本生故事之偈——南傳藏、三〇三三五)同。 [0202002] 九八一以下為舍利弗對其兄弟,弟子等說己之智慧。 [0202003] 與 J. no. 255; miln. p. 407 同。 [0203004] 與 Miln P. 366 同。 [0203005] 與 Miln P. 396 同。 [0203006] 九九一、九九二與 Dh. v. 98 & 99(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為讚其弟離曰長老。 [0203007] 九九三、九九四與 Dh. v. 76 & 77(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一偈為誡羅陀長老,一偈為誡破和合僧覺比丘。 [0203008] 九九五以下為長老就自己所述。 [0204009] 九九九【南傳】,~一〇〇一與六五〇~六五二同。其上為離曰之偈。 [0204010] 一〇〇二、一〇〇三為生死一如觀。參照六〇六、六〇七。 [0204011] 一〇〇六以下為就摩訶拘絺羅長老有關之事。 [0204012] 一〇〇九以下為就提婆達多覺瓦茲吉普陀比丘而言。 [0205013] 一〇一三以下示佛與自己之差別。 [0205014] 與六〇四、七九二、八九一、九八一同。 [0205015] 與六五八同。說示入涅槃之際。 [0205016] 一〇一八、一〇一九為誡提婆達多覺而說。 [0205017] 與七六九、一一五七及 Dh. v. 147(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 [0205018] 一一二一、一一二二為長老成阿羅漢果時自唱。 [0205019] 一〇二三、一〇二四為答梵天之問。 [0206020] 一〇三四以下為舍利弗及世尊圓寂後所唱者。 [0207021] 一〇三九以下為說侍者之心境。 [0207022] 與 D. III. p. 157(南傳藏、七、一四七)及長、四、遊行經(大正藏、一、二七)、「天人懷恐怖,衣毛為之豎、一切皆成就,正覺取滅度」同。 [0207023] 一〇四七以下為阿難長老圓寂之後,比丘等所唱。 [0207024] 與六〇四、七九二、八九一、九一八同。 [0211001] 一〇五一以下為誡比丘等與在家人混同,出入於在家之門。 [0211002] 與一二四、四九五同。 [0211003] 一〇五四以下與 Miln. p. 395 同。為就四供養物說知足。 [0211004] 一〇五八以下為就日日登山而說。 [0212005] 一〇六二以下為說住岩山之愉快。 [0212006] 與一三同。 [0213007] 與四九四同、一〇七二以下誡比丘管俗事。 [0213008] 與二七八同。 [0213009] 一〇八二以下見梵天等對舍,利劫賓那之尊敬。 [0214010] 一〇八八以下為大獅子吼。 [0223001] 一一四六以下為目犍連誡諸比丘。 [0223002] 一一五〇以下為對誘惑長老之遊女所說。 [0223003] 遊女之答。 [0223004] 一一五五以下為長老續說。 [0224005] 與七六九、一〇二〇及 Dh. v. 147(南傳藏第二十三卷)同。 [0224006] 一一五八以下為舍利弗涅槃之時。 [0224007] 「諸行無常」之偈。 [0224008] 一一六二、一一六三為就帝沙長老而說。 [0224009] 為有關 Pasadakamma-sutta(宮殿造營經)。 [0224010] 一一六五、一一六六為有關某比丘事。 [0224011] 與四一同。為自己之自由生活而言。 [0224012] 一一六八以下為入王舍城諭舍利弗之甥嫌厭大迦葉事。 [0225013] 一一七四、一一七五為誡婆提羅比丘。 [0225014] 一一七六、一一七七為禮讚舍利弗。 [0225015] 一一七八以下為讚舍利弗與目犍連。 [0226016] 一一八三以下為就目犍連自身而說。 [0226017] 一一八七以下與 M. I. PP. 337-338; 中,三〇卷降魔經之偈(大正藏一、六二二)同。 [0230001] 一二〇九以下為鶻耆舍長老作沙彌時,長老見婦女等來精舍時所說。參照 S. I. 185;雜、四五、一八(大正藏、二、三三一)。 [0230002] 一二一四以下為述自己之心境。參照雜、四五、一六(大正藏二、三三一)。 [0231003] 參照一二一九以下為誡自己之慢心。雜、四五、一九(大正藏二、三三一)。 [0231004] 一二二三以下為向阿難長老乞教。參照雜、四五、一七(大正藏二、三三一)。 [0231005] 一二二七以下為佛說善說經以後。參照 S. I. P. 188; Sn. 450ff. 雜、四五、二一(大正藏、二、三三二)。 [0232006] 一二三一以下為讚舍利弗。參照雜、四五、一三(大正藏、二、三二九)。 [0232007] 一二三四以下為佛說自恣經以後。參照 S. I. P. 189;雜、四五、一五(大正藏、二、三三〇),中、二九,請請經(大正藏、一、六一〇)。 [0232008] 一二三八以下為有關佛之涅槃說法以後,參照 S. I. p. 192;雜、四五、二二(大正藏、二、三三二)。 [0233009] 一二四六以下為讚憍陳如長老。參照 S. I. p. 193;雜、四五、一二(大正藏二、三二九)。 [0233010] 一二五〇以下為讚大目犍連。參照 S. I. p. 194;雜、四五、一四(大正藏、二、三二九)。 [0233011] 為讚世尊。參照雜、四五、一一(大正藏、二、三二九)。 [0233012] 一二五三以下為過去之追憶。參照 S. I. p. 110;雜、四五、二〇(大正藏、二、三三一)。 [0234013] 一二六三以下為就其師尼瞿陀劫波之死而說參照 Sn. v. 342ff;雜、四五、二四(大正藏二、三三三)。【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8 冊 No. 15 長老偈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