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龍興祥符戒壇寺志

龍興祥符戒壇寺志卷四

金石(一)

銅觀音像

咸湻臨安志舊志有法華塔戒壇院觀音像 今在寶極觀正殿東首龕中供奉像高三尺許旁無年月款識未審是否舊鑄

銅元壇像

在寶極觀左廡下像高二尺許亦無年月款識

十八阿羅漢像(今佚)

黃溍龍興祥符戒壇寺記至元四年秀公設十八阿羅漢像

鐵香鑪(今佚)

黃小松武林訪碑錄千佛閣鐵香鑪款識

按鑪久佚惜碑錄僅稱款識未詳其文今以同仁寺碑下截所鐫案牘與宋龍牌並稱或係南宋時物也

大鍋(今佚)

咸湻臨安志大鍋一闊一丈二尺在祥符寺

按梵剎率置大鍋所在多有靈隱淨慈及此均載志乘或以為叢林僧眾食指浩繁故炊須巨器非也焦氏筆乘載京口甘露寺鐵鑊鑄文云天監十八年皇帝親造鐵鑊於解脫殿前滿貯甘泉種以荷蕖供養十方一切諸佛以佛神力徧至十方盡虛空界窮未來際令地獄苦鑊變為七珍寶池地獄沸湯化為八功德水一切四生解脫眾苦如蓮花在泥清淨無染同得安樂到涅槃城斯鑊之用本給烹鮮八珍興染五味生纏我皇淨照慈被無邊法喜禪悅何取腥羶爰造斯器回成勝緣如蒼碧水發生紅蓮道場供養永永無邊云云蓋種蓮供佛之器觀此文則製器命意可知此鍋有無銘識惜志弗之詳

古礎石(今佚)

祥符古志略在尊勝街西一存在寺徑八尺

紫石瓶

在同仁祠高四尺許瓶口徑六寸頸三尺許腹一尺二三寸底徑八寸製極樸質非近今物也

唐景龍四年龍興寺碑(凡二均佚)

寶刻類編杭龍興寺碑盧季珣撰李涉八分書景龍四年四月立

天下金石志龍興寺碑張說撰盧藏用八分書景龍四年

浙江通志龍興寺碑引金石錄景龍四年四月盧季珣撰李涉八分書又張說撰盧藏用八分書景龍四年五月勒石

輿地紀勝碑目臨安府碑記唐龍興寺碑即今之祥符寺景隆四年盧季詢書 又任道真題李涉碣後舊在祥符寺

按景龍碑目作景隆季珣碑目作季詢均為傳寫歧異而碑目不著撰人乃謂為盧季詢書又別列李涉碣今碑已佚疑竇莫破矣況景龍四年兩立寺碑其中僅隔一月亦殊未解據胡書農從永樂大典所輯湻祐志臨平龍興院有景龍四年盧季詢書碑今亦不存或其一為在臨平亦未可知然碑石銷沈搨本散佚今姑存此以傳古蹟云爾

貞元□年大覺禪師述德碑(石佚)

宋高僧傳[A1]刺史王顏建碑述德(詳見僧傳)

貞元十年大覺禪師碑(石佚)

寶刻類編杭徑山大覺禪師碑王穎撰王偁書貞元十年十一月立

按徑山志元和[A2]十年賜碑比部郎中崔元翰撰左散騎常侍歸登書又寶刻類編大覺禪師影堂記崔元翰撰羊士諤書均在徑山越中嘉祥寺亦有影堂記

寶厤二年大覺禪師碑(石佚)

北隅掌錄大覺國一禪師碑崔元翰撰胡季良八分書并篆額寶厤二年十一月立 輿地紀勝碑目臨安府碑記九域志云崔元翰李吉甫詞

按崔元翰撰碑在貞元十年李吉甫撰碑在大中八年考據家謂碑目多沿誤信然

寶厤三年華嚴經社(輿地紀勝碑目社誤作柱)石記(石佚)

輿地紀勝碑目龍興寺華嚴經柱石記寶厤三年九月二十五日蘇州刺史白居易撰寺僧南操立

白氏文集華嚴經社石記有杭州龍興寺僧南操當長慶二年請靈隱寺僧道峰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至華藏世界品聞廣博嚴淨事操歡喜發願願於白黑眾中勸十萬人人轉華嚴經一部十萬人又勸千人人諷嚴華經一卷每歲四季月其眾大聚會於是攝之以社齊之以齋自二年夏至今年秋凡十有四齋每齋操奉香跪啟於佛曰願我來世生華嚴世界大香水海上寶蓮金輪中毘盧遮那如來前與十萬人俱斯足矣又於眾中募財置良田十頃歲取其利永給齋用予前牧杭州時聞操發是願今牧蘇州時見操成是功操自詣蘇凡三請於予曰操八十一矣朝夕待盡恐社與齋來者不能繼其志乞為記誡俾無廢墜予即十萬人中一人也宜乎志而贊之噫吾聞一毛之施一飯之供終不壞滅況田千畝齋四時用不竭之征備無窮之供乎噫吾聞一願之力一偈之功終不滅壞況十二部經常出於千人口乎況十萬部經常入於百千人耳乎吾知操徒必果是願若經之句義若經之功神則存乎本傳若社人之姓名若財施之名數則列於別碑斯石之文但敘見願集來緣而已

寶厤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前蘇州刺史白居易記

開成二年佛頂陀羅尼幢

(按幢身高今營造尺五尺五寸凡八面每面廣八寸二分字分十行第四面十一行每行五十五字正書惟經序行書字徑六七分不等篆額十六字橫列經文之上每面二字經文之下有交互方勝紋橫界之界紋之下題名每面二列每列十一人皆正書)

佛頂尊勝陀羅尼微妙救[A3][1]濟難之[A4]寶幢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第一行)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者婆羅門僧佛陁波利儀鳳元年從□國來至此土到五臺山次遂五體投地向山頂禮曰如來滅後眾聖濳靈唯有大士(第二行)文殊師利於此山中汲此蒼生教諸菩薩波利所恨生逢□難不覩聖容遠涉流沙故來敬謁伏乞大慈大悲普覆令見尊儀言已悲泣雨淚向(第三行)山頂禮禮已舉首忽見一老人從山中出來遂作婆羅門□謂僧曰法師情存慕道追訪聖蹤不憚敂勞遠尋遺迹然漢地眾生多造罪業出家(第四行)□輩亦多犯戒律唯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能滅眾生惡業未知法師頗將此經來不僧曰貧道直來禮謁不將此經來老人曰既不將經空來何(第五行)益縱見文殊亦何必識師可到向西國取此經來流傳漢土即是徧奉眾聖廣利羣生拯濟幽冥報諸佛恩也師取經來至此弟子當示師文殊(第六行)師利菩薩所僧聞此語不勝喜躍遂裁抑悲淚至心敬禮舉頭之頃忽不見老人其僧驚愕倍更勤心繫念傾誠迴還西國取佛頂尊陀羅尼(第七行)經至永湻二年迴至西京具以上事聞奏 大帝大帝遂將其本入內請日照三藏法師及 敕司賓寺典客令杜行顗等共譯此經施(第八行)僧絹□十疋其經本禁在內不出其僧悲泣奏曰貧道捐軀委命遠取經來情望普濟羣生救拔苦難不以財寶為念不以名利關懷請還經本(第九行)流行庶望含靈同益遂留翻得之經還僧梵本其僧得梵本將向西明寺訪得善梵語漢僧順貞奏共翻譯帝隨其請僧遂對諸大德共貞翻譯(第十行)訖僧將梵本向五臺山入山於今不出今前後所翻兩本□流行於代小小語有不同者幸勿怪焉至垂拱三年定覺寺主僧志靜因停在神都(第十一行)魏國東寺親見日照三藏法師諮受神呪法師於是口宣梵旨經二七日句句委授具足梵音一無差(第十二行)失仍更取舊翻梵本勘校所有脫錯悉皆改之其呪初注云最後別翻者是也其呪句稍異於杜令所翻者其新呪改定不錯并注其音訖後有(第十三行)學者幸詳此焉至永昌元年八月於大愛敬寺見西明上座澄法師問其逗留亦如前說其翻經順貞現在住西明寺此經救拔幽顯最不可(第十四行)思議恐學者不知故具錄委曲以傳未悟(第十五行)佛說尊勝陀羅尼經(下空九格)𦋺賓沙門佛陀波利奉 詔譯(第十六行)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蒭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又與諸大菩薩僧萬二千人俱爾時三十三天於善法堂(第十七行)會有一天子名曰善住與諸大天遊於園觀又與大天受勝尊貴與諸天女前後圍繞歡喜遊戲種種音樂共相娛樂受諸快樂爾時善住天子(第十八行)即於夜分聞有聲言善住天子卻後七日命將欲盡命終之後生贍部洲受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獄苦從地獄出希得人身生於貧賤處於母胎(第十九行)即無兩目

爾時善住天子聞此聲已即大驚怖身毛皆豎愁憂不樂速疾往諸天帝釋所悲嗁號哭惶怖無計頂禮帝釋二足尊已白帝(第二十行)釋言聽我所說我與諸天女共相圍□受諸快樂聞有□言善□天子卻後七日命將欲盡□終之後生贍部洲七□□畜生身受七身已墮諸(第二十一行)地獄從地獄出希得人身生貧賤家而無兩目天帝云何令我得免斯苦爾時帝釋聞善住天子語已甚大驚愕即自思維此善住天子受何七(第二十二行)返惡道之身爾時帝釋須臾靜住入定諦觀即見善住當受七□惡道之身所謂豬狗野干獼猴蟒蛇鳥鷲等身食諸穢惡不淨之物爾時帝釋(第二十三行)□□□□□□□□□□□□□□□□□□□割於心諦思無計何所歸依唯有如來□正等覺□其善住得免斯苦爾時帝釋即於此日初(第二十四行)夜分時以種種花鬘塗香抹香以妙天衣莊嚴執持往詣□多林園於世尊所到已頂禮佛足右繞七帀即於佛前廣大供養佛前胡跪而白佛(第二十五行)言世尊口住天子云何當受七返畜生惡道之身具如上說

爾時如來頂上放種種光遍滿十方一切世界其光還繞佛三帀從佛(第二十六行)口入佛便微笑告帝釋言天帝有陀羅尼名為如來佛尊勝頂能淨一切惡道能淨除一切生死苦惱又能淨除諸地獄閻羅王界畜生之苦又(第二十七行)破一切地獄能迴向善道天帝此佛頂尊勝陀羅尼若有人聞一經於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獄惡業皆悉消滅當得清淨之身隨所生處憶持不(第二十八行)忘從一佛剎至一佛剎從一天界至一天界徧厯三十三天所生之處憶持不忘天帝若人命欲將終須臾憶念此陀羅尼還得增壽得身口意(第二十九行)□□無苦痛隨其福利隨處安穩一切如來之所觀視一切□神恒常侍衞為人所敬一切菩薩同心覆護天帝若人□□□□能須臾讀誦(第三十行)□□咸者此人所有一切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之苦破□消滅無遺餘諸佛剎土及□天□一切菩薩所往之門無有□□□□遊□□(第三十一行)時帝釋白佛言世尊惟願如來為眾生說增益壽命之法爾時世尊知帝釋意心之所念樂聞佛說是陀羅尼法即說呪曰(第三十二行)

□□□□縛(□□□)(□□□)□□枳也(□合□)鉢囉底(□反□)尾始瑟吒(二合引)野沒□野婆(□)誐嚩帝(□)怛你野□他□唵尾戍駝野尾戌馱野婆麼娑麼三滿□嚩婆(□引)娑□□(第三十三行)□□□□□□□□□□□弟阿鼻詵(□□)左□覩𤚥□□誐多嚩囉嚩左(□□)(□□)阿蜜㗚□□□□阿賀囉阿賀囉阿□□□□(第三十四行)□□□□□□□尾秫弟□鄔瑟□□□□□尾秫□□□□□□□茗(□)散祖(□□)(□□)帝□薩□怛他□□□□□誐多□嚩□揭他□婆吒□□蜜□□(第三十五行)□薩婆(□)他□□□□□馱野□地瑟姹(□)地瑟□□□□□□□□隸(□□引)□□□□□□野□□□□□第□□□□□囉拏□□□□□□揭底□□□(第三十六行)囉□□□□□多野阿□□秫第□三麼□□地□□□□□□□□□□□□怛□多□□□□□□□□□□□□□□□□吒沒地□□□□□□□(第三十七行)□□□□□□□□囉□□□□□沒□地□□□□□□□□□□□□□□□□□□□□□□□□□□□□□□□□□□□□喃□□□耶吒□(第三十八行)□□□□跋哩秫第(□□)薩嚩怛他㜸□室者□□□□□婆□□□□□□□□□□□□□□□□□□□□□□□□沒地□尾□□馱□□□(第三十九行)□多跋哩秫第(□□)薩嚩怛他㜸多纈理馱野□地瑟姹□□□地瑟恥□□□□□□母□□□娑□

大明山〔僧如法〕重書〔此呪〕(第四十行 以上八行皆呪語磨滅不可辨今就可辨識錄之大明山下三字重書下二字今已不可辨識據硯林詩集石幢詩注云第四面刻大明山僧如法重書此呪當即此也)

佛告帝釋此呪名淨除一切惡道佛頂尊勝陀羅尼能除一切□□等□□□一□□□□苦天帝此陀羅□□十八□□沙俱□ □□□□(第四十一行)同共宣說隨喜受持大如來智印之為破一切眾生□惡道□故□一切地獄畜□□□□□眾生得解脫故□急苦□□生死海中□□□(第四十二行)解脫故短命薄福無救護眾生樂造雜染惡業眾生故說又此陀羅□於贍部洲住□力故能令地獄惡道眾生□□流轉生□□□眾生□□(第四十三行)善惡業失正道眾生等得解脫義故

佛告天帝我說此陀□尼付囑於汝當□與善住天子復當受持□□思惟愛□□□□□(第四十四行)於贍部□一切眾生廣為宣說此陀羅尼印付囑於汝天帝汝當善持守護勿令忘失天帝若人須臾得聞陀羅□千刼已來積□惡業重障(第四十五行)應受種種流轉生死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阿修羅身夜义羅剎鬼神□單那羯吒單那阿婆娑□□蚊䗈龜□虬蛇一切諸鳥及□□□(第四十六行)一切□□含靈乃至蟻子之身不更重受即得轉生諸佛如來一生補處菩薩同會處生或得大姓婆羅門家生或得大剎利種家生或得豪□(第四十七行)㝉勝家生天地此人得如上貴處生者皆由聞此陀羅尼故轉所生處皆得清淨天帝乃至得到菩□□□最勝之處皆由讚美此陀羅尼功德(第四十八行)如是天帝此陀羅尼名為吉祥能淨一切惡道此佛頂尊勝陀羅尼猶如日□摩尼之寶淨無瑕穢淨等虛空光□照□無不周□若諸眾生持(第四十九行)此陀羅尼亦復如是亦如閻浮檀金明淨柔軟令人喜見不為穢惡之所染著天帝若有眾生持此陀羅尼亦復如是乘斯善淨得生善道天帝(第五十行)此陀羅尼所在之處若能書寫流通受持讀誦聽聞供養能如是者一切惡道皆得清淨一切地獄苦惱悉皆消滅佛告天帝若人能書寫此陀(第五十一行)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天帝若有苾蒭苾蒭尼優婆塞優婆夷族姓男族姓女於幢等上或見或與相近其影(第五十二行)映身或風吹陀羅尼上幢等上塵落在身上天帝彼諸眾生所有罪業應墮惡道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阿修羅身惡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第五十三行)為罪垢染污天帝此等眾生為一切諸佛之所授記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天帝何況更以多諸供具花鬘塗香抹香幢幡葢(第五十四行)等衣服瓔珞作諸莊嚴於四衢道造窣堵波安置陀羅尼合掌恭敬旋繞行道歸依禮拜天帝彼人能如是供養者名摩訶薩埵真是佛子持法(第五十五行)棟梁又是如來全身舍利窣堵波塔爾時閻摩羅法王於夜時分來諸佛所到□以種種天衣妙花塗香莊嚴供養佛已繞佛七帀頂禮佛足而(第五十六行)作是言我聞如來演說讚持大力陀羅尼者我常隨逐守護不令持者墮於地□以彼隨順如來言教而護念之(第五十七行)

爾時護世四天大王繞佛三帀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廣說持陀羅尼法□時佛告四天王汝令諦聽我當為汝□說受持此陀羅尼法亦(第五十八行)為短命諸眾生說當先洗浴著新淨衣日月圓滿十五日時持齋誦此陀羅尼□其千遍令短命眾生還得增壽永離病苦一切業障悉皆消滅(第五十九行)一切地獄諸苦亦得解脫諸飛鳥畜生含靈之類聞此陀羅尼一經於耳盡此一身更不復受(第六十行)

佛言若遇大惡病聞陀羅尼即得永離一切諸病亦得消滅應墮惡道亦得除斷即得往生寂靜世界從此身已後更不受胞胎之身所生之處(第六十一行)蓮花化生一切生處憶持不忘常識㝛命

佛言若人先造一切極重罪孽遂即命終乘斯惡業應墮地獄或墮畜生閻羅王界或墮(第六十二行)餓鬼乃至墮大阿鼻地獄或生水中或生禽獸異類之身取其亡者隨身分骨以上一把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散亡者骨上即得生天佛言若(第六十三行)人能日日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應消一切世間廣大供養捨身往生極樂世□若常誦念得大涅槃復增壽命受勝快樂捨此身已即得往生(第六十四行)種種微妙諸物剎土常與諸佛俱會一處一切如來恒為演說微妙之義一切世尊即授其記星光照曜一切佛剎佛言若誦此陀羅尼法於其(第六十五行)佛前先取淨土作壇隨其大小方四角作以種種草花散於壇上燒眾名香右膝著地胡跪心常念佛作慕陀羅尼印屈其頭指以大母指押合(第六十六行)掌當其心上誦此陀羅尼一百八遍訖於其壇中如雲王雨花能遍供養八十八俱胝殑伽沙那庾多百千諸佛彼佛世尊咸共讚言善哉希有(第六十七行)真是佛子即得無障礙智三昧得大苦提心莊嚴三昧持此陀羅尼法應如是佛言天帝我以此方便一切眾生應墮地獄道令得解脫一切惡道(第六十八行)亦得清淨復令持者增益壽命矣帝汝去將我陀羅尼授與善住天子滿其七日汝與善住俱來見我

爾時天帝於世尊所授此(第六十九行)陀羅尼法奉持還於本天授與善住天子爾時善住天子受此陀羅尼已滿六日六夜依法受持一切願滿□受一切惡道等苦即得解脫住菩(第七十行)□□□□□□□歡喜高聲歎言希有如來希有妙法希有明驗甚為難得令我解脫

爾時帝釋至第七日與善住天子將諸天(第七十一行)□□□□□□□□□寶幢幡葢天衣瓔珞微妙□嚴住佛所設□供養以妙天衣及諸瓔珞供養世尊繞百千帀於佛前立踊躍[A5]歡喜坐□而(第七十二行)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善住天子頂□為說法授菩提記□言此經名淨除一切惡道佛頂尊勝陀羅尼汝當受持

爾時大(第七十三行)眾聞法歡喜信受奉行(第七十四行)

□□□勝陀羅尼經(第七十五行)

右經序經文共七十五行阮文達公兩浙金石志王昶金石粹編雖均著錄此幢而經序經文均未之載且粹編謂幢高七尺一寸六分每面各廣一尺一寸六分今度幢身祗高五尺六寸每面祗廣八寸二分王君殆僅據搨本未見幢石歟粹編又謂篆額微字已闕今幢石微字半泐尚可辨識茲依洪氏隸釋例備錄原文其闕字無從辨識悉用□匡表出之惜金石志及粹編無經序經文無由考證舊搨所存若何矣故前此唐碑已就遺亡而原文尚見羣籍者悉低格錄出以備考證而存其舊此下題名則金石志及粹編均已詳載惟經呪第四十行下空處書大明云云此亦為題名也而志與粹編均未及焉丁龍泓所見時此猶未泐

開成二年正月一日建 建主鄭徹 同建造僧宗亮 同句當造幢吳中則(第七十六行上空七格造幢造字泐)處士胡季良書 都料匠吳興沈郁 弟咸刻字(第七十七行上空三十二格)

奉為國王太子輔相大臣州縣寀寮及多生父母十施主法界有情重修此幢永充供養 大中五年八月廿四日建 句當僧可儀(第七十八行)

大德僧幼則 老宿僧惟素 大德僧(金石粹編此下泐一字金石志連寫無泐字)貞實 監寺大德僧良滌 長講律大德僧懷志 僧常居 法師洪彬 僧惠超(第七十九行上空一格)

都維那僧志圓 寺主僧文乂 上座僧智常 同捨錢助緣人前衡州衡山縣令陳俅 前國子監明經姚繼文 前明經夏敦禮 祝師益 徐弘發(第八十行上空一格)

徐濤(金石粹編濤字泐) 汪景復 湯簡文 褚達 錢處實 沈文漸 朱德(金石粹編云以上在第八面後幅) 是幢久沒民間幸于崇禎丙子年放光遂得興緣檀越(沈 演方子將馮洪業王元建)捨資沙門(元神海音)復創于 大清順治乙未九月十三日千佛寺住錫龍興□忠重修建(第八十一行上空一格)

梁乾化五年五月八日頭陀僧處道重修建內有舍利五十四顆琉璃瓶盛(此行在第七十四七十五兩行之下正書居中刻)

湻祐八年三月初八日□□眾人修(此段在第七十五十六行之下分兩行刻)

下截題名(每面十一行分上下二列)

第一面

密漸邦 葛全(金石志及粹編均泐全字) 舒三娘 何十一娘 陳 楊璘 欣盛 陳華 徐鵠 劉歡(以上上列 按金石志及粹編合上下列錄之故次序不同)

□□ □□ □□ □□□ 傅昭(金石志及粹編泐此二字)□ 孫韶 徐□□ □□ 郭六娘(金石志及粹編泐娘字) 朱鵠 張□  □□(以上下列)

第二面

顧瑜 許敬真 錢李榮 姚通 王季超 沈二娘 沈暉 茅弘 湯述 曹欽 談欽(以上上列)

錢□(金石志及粹編錢字亦泐) 韓思齊 姚華(金石志及粹編姚字泐) 沈端(金石志及粹編端字泐) 梅榮 馬雲 姚秀 熊鈞(金石志熊誤能粹編鈞誤鉤) 嚴景運 俞行言 楊升(以上下列)

第三面

張行 齊四娘 顏忠悅 鄧文□ 虞公達 黃元志 嚴皓 莫惟彥 胡景元(志胡誤明今元字泐依金石志及粹編) 吳景□ □□ □□(以上上列)

俞逢□ □□ □□ □□ □□ □□ □□ 鄧□ 張□ □□ □□ 周□□ 陳□ □□ □□(以上下列)

第四面(全泐)

第五面(全泐)

第六面

□□□ 朱□ □□ □□ 高□ 魯□ 徐通 楊三娘(金石志及粹編三誤作二) 王二娘 孫□□ □□ □□ □□(以上上列下列全泐)

第七面

□□ □□ □□ 吳□ 朱迎 孫簡 姚十九娘(金石志及粹編姚十二字泐) 董攄(金石志及粹編攄字泐) 劉亮(金石志及粹編亮字泐) (以上上列)

□□ □□ □□ □□ □□ □□ □□□ □□ □□□ □□ □□ 方□□ □□ □□ □□(以上下列)

第八面

安及 季從直(金石志及粹編季誤作李) 陳峯 歐陽□□(金石志及粹編歐陽二字泐) 丁仲蠲 歐陽彰 吳俊 何珙 夏十娘 范安 祝鈞(以上上列)

計□□(金石志及粹編計字泐) 王弘簡 許□陽(金石志及粹編許作薛陽字泐) □□□ 施□□(金石志及粹編施字泐) 賈開 璩叔珦 滕榮 周度 馬千□ 范世□(今世字泐據粹編) (以上下列)

祥符古志略尊勝幢二座一在柴屋下一在俞屋下崇禎丙子放光震地涌出眾善贖出歸寺前為祥符橋中為尊勝街後為祥符寺

兩浙金石志幢在仁和縣龍興寺內今稱祥符寺石高五尺六寸八面周廣六尺四寸額題篆書佛頂尊勝陀羅尼微妙救危濟難之寶幢十六字文每十行惟第四面十一行前刻經序行書徑七分經文題記俱正書徑六七分不等是幢建於唐開成二年其後又有大中五年及梁乾化五年宋湻祐八年明崇禎丙子年 國朝順治乙未修幢諸記座間刊刻姓名三列當是開成間施主題名今大半剝蝕矣

宣和書譜載季良工行草字體溫潤有秀穎之氣今浙中經幢季良手書者尚有歸安天甯寺幢蕭山覺苑寺幢二座

金石粹編按龍興寺在杭州城北祥符橋杭州府志梁大同二年鮑侃捨宅名發心院唐貞觀易名眾善神龍元年改中興三年改龍興宋真宗時賜額大中祥符律寺幢題云開成二年正月一日建又云大中五年八月廿四日建大中距開成僅十五年不應有事於重修疑是前建未竣至是畢功也至梁乾化五年則逾歲久遠當因傾[A6]圮重修矣此次始以琉璃瓶盛舍利五十四顆是全幢重修因五年十一月始改元貞明故五月尚稱乾化五年是時杭州已為吳越所有據十國春秋吳越世家皆用天寶為武肅紀號五年為吳越天寶八年然歐公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序謂五代十國稱帝改元者七吳越荊楚常行中國年號然予聞於故老謂吳越亦稱帝改元而求其事跡不可得獨得其封落星石為寶石山制書稱寶正六年辛卯則知其嘗改元矣吳蘭庭五代史記纂誤補云謹按容齋四筆錢武肅之改元有天寶寶大寶正三名歐陽但知其一耳今以此幢證之則錢氏雖建元而國人仍未行其號不然何以此幢不稱天寶而稱乾化耶幢為處士胡季良書宣和書譜稱季良工行草字體溫潤有秀穎之氣又金石錄載國子司業辛璿碑元和四年胡季良篆則不獨工行草矣

羅榘重搨唐石幢跋此幢已著錄兩浙金石志而磨滅則較文達撰志時更甚建立於開成二年尚前於青衣洞題名三年實武林第一古刻也文達著錄此幢僅載題名且多謬誤題名本分上下二列志誤為三列即刻在經之下截志誤以為座間每面各二十二人而志第三面僅有二十人又姚鈞誤釋姚鉤胡景□誤釋明景元如此之類今皆據原石改正亦有阮志所闕今拓本明顯可讀者尚廿餘字良由當時濡脫未精且急於成書不暇細勘致有此失杭城曡經庚辛兵燹古刻漸就淪亡惟此幢兩遭鉅劫獨巋然無損非有龍象呵護不及此往歲因重新舊寺特作亭以覆之庶從此厯劫不磨歟胡季良所書尚有歸安蕭山二幢今皆無恙殊可慶已龍興寺唐刻見於前人著錄者又有國一禪師及龍興寺兩碑自明以降久已湮沒不彰安得仗空王法力重出舊迹為吾杭增一勝事也書此以誌他日之遇

大中八年大覺禪師碑(石佚)

文苑英華李吉甫大覺禪師碑銘如來自滅度之後以心印相付囑凡二十八祖至菩提達摩紹興大教指授後學後之學者始以南北為二宗又自達摩三世傳法於信禪師信傳牛頭融禪師融傳鶴林馬素禪師素傳於徑山山傳國一禪師二宗之外又別門也於戲法不外來本同一性惟佛與佛轉相證知其傳也無文字語言以為說其入也無門階徑術以為漸語如夢覺得本自心誰其語之國一大師其人矣大師諱法欽俗姓朱氏吳都崑山人也身長六尺色像第一修眸蓮敷方口如丹嶷焉若峻山清孤泊焉若大風海上故揖道德之器者識天人之師焉春秋二十有八將就賓貢途經丹陽雅聞鶴林馬素之名往申欵謁還得超然自詣如來密印一念盡傳王子妙力他人莫識即日薙落是真出家因問以所從素公曰逢徑則止隨汝心也他日遊方至餘杭西山問於樵人曰此天目山之上徑大師感鶴林逢徑之言知雪山成道之所於是蔭松藉草不立茅茨無非道場於是宴坐之久邦人有構室者大師亦因安處心不住於三界名自聞於十方華陰學徒來者成市矣天寶二祀受具戒於龍泉法崙和尚雖不現身意亦不捨外儀於我性中無非自在大厤初代宗睿武皇帝高其名而徵之授以肩輿迎於內殿既而幡幢設列龍象圍繞萬乘有順風之請兆民渴灑露之仁問我所行終無少法尋制於章敬寺安置自王公逮於士庶其詣者日有千人司徒楊公綰情遊道樞行出人表大師一見於眾二三目之過此默然吾無示說楊公亦退而歎曰此方外高士也固當順之不宜羈致尋求歸山詔允其請因賜策曰國一大師仍以所居為徑山寺焉初大師宴居山林人罕接禮及召赴京邑途經郡國譬若優曇一現師子聲聞晞光赴響者轂擊肩摩投衣布金者邱累陵聚大師隨而檀施皆散之建中初自徑山徙居於龍興寺餘杭地為吳東藩濱越西境馳軺軒者數道通濱驛者萬里故中朝銜命之士於是往復外國占風之侶盡此奔走不踐門閾恥如瘖聾而大師意絕將迎禮無差別我心既等法亦同如貞元八年歲在壬申十二月二十八日夜無疾順化報齡七十九僧臘五十先是一日誡門人令設六齋其徒有未悟者以日暮恐不克集事大師曰若過明日則無所及既而善緣普會珍供豐盈大師意若辭訣體無患苦逮中宵跏趺示滅本郡太守王公顏即時表聞上為歔欷以大師元慈默照負荷眾生賜諡曰大覺禪師海內服膺於道者靡不承問叩心悵惘號慕明年二月八日奉全身於院庭之內遵遺命也建塔安神申門人之意也嗚呼為人尊師凡將五紀居惟一牀衣惟一衲冬無纊㲲夏不絺綌遠近檀施或一日累千金悉命歸於常住為十方之奉未嘗受施亦不施人雖物外去來而我心常寂自象教之興數百年矣人之信道者方怖畏於罪垢愛見於莊嚴其餘小慧則以生滅為心垢淨為境捨道由徑傷肌自瘡至人應化醫其病故大師貞立迷妄除其惷冥破一切相歸無餘道乳毒既去正味常存眾生妄除法亦如故嘗有設問於大師曰今傳舍有二使郵吏為刲一羊二使既聞一人救一人不救罪福異之乎大師曰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脫惟大師性和言簡罕所論說問者百千對無一二時證了義心依善根未度者道豈遠人應度者吾無雜味日行空界盡欲昏癡珠現鏡中自然明了或居多靈異或事符先覺至若飲毒不害遇疾不醫元鶴代閽植柳為葢此昭昭於視聽者不可備紀於我法門皆為妄見今不書尊上乘也弟子實相門人上首傳受祕藏導揚真宗甚乎有若似夫子之言庚桑得老耼之道以吉甫連蹇當代歸依釋流俾筌難名强著無蹟其詞曰

水無動性 風止動滅 鏡非塵體 塵去鏡澈
眾生自性 本同諸佛 求法妄纏 坐禪心沒
如來滅後 誰證無生 大士密授 真源湛明 道離言說 法潤根莖
師心是法 無法修行 我體本空 空非實性
既除我相 亦遣空病 譬如乳毒 毒去味正
大師得之 斯為究竟 何有涅槃 適去他方 教無生滅 道有行藏
不見舟筏 空流大江 蒼蒼遙山 成道之所
至人應化 萬物皆覩 報盡形滅 人亡地古
刻頌豐碑 永存㵎戶

大中九年大覺國一禪師塔銘(石佚)

祥符古志略邱丹撰蕭起正書大中九年五月立今廢

按塔銘猶墓誌銘當瘞於土中廢否未可知也惟邱丹文集散佚其文已不可考

宋元豐四年□□院造像記

(石方高營造尺一尺五寸五分闊九寸五分一面鐫佛兩面文一面年月款識)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右四行為一面每行四字)

如來證涅槃 永斷於生死 若人志心聽 常得無量樂

(右四行為一面每行五字)

皇宋元豐四年辛酉十二月癸丑

(中空二行)

八日庚申□□院法孫道珍立

按此石舊置虎跑寺兩浙金石志未載今以錢氏四史朔閏考推證之年月日均吻合文字徑一寸七八分結體瘦勁秀挺款識字徑六七分分兩行漫漶殊甚院上二字已不可辨考虎跑寺宋太平興國六年改名祖塔法雲院亦稱祖塔院見東坡集然院上二字泐文與祖塔法雲四字皆不能合殆非虎跑寺僧所造亦由他處移置者與

元符二年慈雲寺普會寶塔記

(石方三面鐫佛像一面鐫跋高營造尺一尺三寸面廣一尺一寸五分)(凡金石志所載之字今已泐者字外加□別之)

〔杭州承天〕寺僧 祖䢔 奉〔募〕〔清信〕弟子謹施淨財建東城慈雲禪院僧俗普會寶塔一所集茲殊利奉為〔四〕恩三有法界含生俱仗妙緣咸登覺地

時〔大〕宋元符二年歲次己卯正月十五日僧 祖迨 謹〔記〕

本院首座僧修度僧祖還〔句當〕住持□法 沙門 道〔清〕

兩浙金石志石在慈雲寺殿前正書十一行字不等

東城雜記雍正庚戌二月予過慈雲寺見階下生臺石柱上有宋元符二年馮謹建普會塔一所殿陛有宋景定二年城東慈雲院甲乙流傳住持證據府帖碑乃臨安給付僧崇甯者篆額細如絲髮上作雲螭文甚古

按石刻謹施上無馮字蓋靈隱造像有某官馮謹施淨財樊榭亦誤馮謹為名而及此

元至元二十八年重修龍興祥符戒壇寺碑記(石佚)

黃文獻集龍興祥符戒壇寺記杭州龍興祥符戒壇寺梁大同間郡人鮑侃捨宅以建也初名發心至唐而更其號曰眾善曰中興曰龍興宋制諸州咸立大中祥符寺而兹寺例賜新額寺葢律剎故有戒壇今遂合而稱之曰龍興祥符戒壇寺云按圖志寺基廣袤九里有奇其子院有千佛諸天二閣而戒壇有院又有鐵塔及大小石塔錢王九百九十眼井實靈芝大智律師受經之地觀眉山蘇公南豐曾公上元所題紗籠銀葉錦帳紅雲之句其規模之宏廓盛麗可知也建炎南渡金人擁重兵薄城下城陷寺燬而地入於官因斥為御前軍器所民居往往錯峙其間惟存西南一隅以為寺國朝至元十三年宋社既墟寺亦鞠為荊棘瓦礫之場二十一年中庵吉公令其徒請於郡府願入錢僦地仍置僧坊以續其香火使勿絕事下有司覆驗得鐵塔一石塔二古井九與圖志合知為寺之舊址無疑乃給券書悉以其地五十九畝九分歸於本寺二十五年江淮福建釋教都總統所被上旨凡故所有寺而今弗存者俾復為寺於是祥符始得蠲其歲所入錢而以地為寺之永業時吉公方主明慶法席而敬堂恭公久居明慶厯典要職譽望素孚於人爰舉以為住持二十八年也恭公既蒞事即扣已橐得錢數十萬緡召匠材百堵皆作未幾而佛殿觀音閣方丈之室演法集僧之堂棲鐘之樓門廡倉庫齋庖湢室靡不畢備為屋總若干區穹檐廣霤傑棟修杗藻繪髹彤照映城郭遂為一郡之大招提慮無以給其食則置田若干畝於吳中為役至殷為費至鉅皆恭公身任之名雖因舊以為新實則創造也大德四年工告訖事有以恭公之名聞於上者欽承睿旨加護有嚴而帝師亦𢌿以智光普覺之號至治元年恭公告寂動公嗣再傳而為秀公秀公視恭公為曾大父以重紀至元之四年來補其故處作輪藏覆以大厦而函經以實之設十八阿羅漢及律宗諸祖之像且作別剎於城西以祠恭公謂恭公起廢之功之未有述乃伐石徵文以為記夫世間事成壞有時其所由廢興則存乎人耳祥符之為寺千有餘歲而廢又百餘歲而聖人御世佛日再中恭公之生人與時會用能以廢為興侈然建立如此秀公夙承囑累而不忘纂修其所已成彌縫其所未及恭公可謂能得人矣寺之大耆舊亦恭公弟子而僧眾得度於恭公秀公者十數它日恢宏祖德扶植教基固當代不乏人也

明成化十八年建寶極觀記

(碑高七尺橫四尺正書字徑寸額篆書)

敕賜寶極觀記

成化辛丑春大德顯靈宮弘道真人呂師道亨奏杭州玄元菴臣之師周思得發身之所菴距府治北七里許元延祐五年道士章無為創後汪月海蔡原真頗開拓之至人異士接踵其間赤腳張亦嘗留㝛月餘臣師為人介直清修精五雷法太宗皇帝召至京師御便殿親試其能深加獎勵建天將廟㞐之扈從北征効勞尤多凡祈雨暘祛妖邪祛癘疫靡不響應宣宗皇帝改廟為大德觀封臣師為履和養素崇教弘道高士管道錄司事為朝天宮大德觀住持景泰庚午乞歸老玄元菴年九十三以終訃聞遣行人許篪諭祭追號闡法通靈真人出其門以顯者不下百餘人而臣荷蒙皇上獎賚尤厚臣不敢昧所自請大其菴乞賜額制曰可其改為寶極觀

道亨稽首拜命請遣其徒道錄司左至靈陳應䙉賫資橐往興事詔馳驛往且敕鎮守太監張公慶助其役明年壬寅夏四月朔始落成中為祐聖殿左為崇恩殿右為隆恩殿後為太清閣其前為四將殿繚以門垣翼以廊廡覆碑有亭庖湢𢇮藏有所其像設崇嚴棟宇弘壯采繪鮮麗巍然煥然矣仍作玄元菴於周真人墓右買田二十畝供歲時祀事擇賢主之俾世世不得鬻人皆稱呂真人可謂敦崇其本者真人曰秋毫皆上之賜也請予文以昭示永久

仰惟皇上賜名之義大矣深矣夫易有太極焉書有皇極焉易論天道之原書言人道之備也夫聖人能全乎太極有中正仁義之德則皇極以建而眾人能歸于皇極無偏陂反側之 則亦不悖於太極矣太極未嘗不寓於人道中皇極未始不以天道為本道固無二也極指道之極至而言 老氏之教大率教民相安相忘而無為無爭順乎自然之道也後世為其徒者乃是有祈禱祛除之術則亦以天人鬼神之相為流通故爾道固無乎不在也噫誠使習其教者皆清心寡欲珍重乎道而不忽保守乎道而無違亦足以裨治化而資利濟矣聖天子欲納吾民於蕩蕩平平之域以緜宗社億萬年之景運葢庶幾其所助也列聖之崇其教而不廢者意亦如此夫豈徒哉呂真人得其師傳益闡其道必有以昌其後以副聖朝崇重之意哉

成化十八年歲次壬寅夏五月癸未望道士王道昌住持林應祥立石

龍興祥符戒壇寺志卷四


校注

[0102001] 「危」字底本闕漏此依杭州出版社《龍興祥符戒壇寺志卷四金石頁四十》一文補入後文之補刊參考來源同
[A1] 刺【CB】剌【志彙】
[A2] 十【CB】▆【志彙】
[A3] 危【CB】□【志彙】
[A4] 寶幢【CB】□□【志彙】
[A5] 歡【CB】歎【志彙】
[A6] 圮【CB】𡉏【志彙】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