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無所得

無所得

沒有什麼法可以得到的意思,這是無相的道理。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頁雲:無所得者:謂離一切所有相故。

★二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頁雲:由一切相,皆遠離故;名無所得。

【術語】體無相之真理心中無所執著,無所分別,是曰無所得。即空慧也,無分別智也。涅槃經十七曰:「無所得者,則名為慧。有所得者,名為無明。」又曰:「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智度論十八曰:「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仁王良賁疏中二曰:「有所得心者,取相之心也。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維摩慧遠疏曰:「無所得者,理中無情可得。此諸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名為無所得。」又曰:「觀真捨情,名無所得。」

梵語aprāptitva。又作無所有。略稱無得。為‘有所得’之對稱。謂體悟無相之真理,內心無所執著,無所分別。反之,執著諸法差別之相,墮入有無邊邪之見,則稱有所得。諸法均由因緣所生,本無自性,以無自性,故無決定相可得,稱為無所得。此即不墮于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四雙八計之中道正觀。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諸法實相中,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菩薩永斷一切生死,出離三界,住于一切智,乃無所得大乘之至極,故菩薩亦稱無所得。北本大般涅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回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大品般若經卷六、卷二十一、大般若經卷四八九、維摩經卷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智度論卷八十四、中觀論疏卷二末﹞(參閱‘有所得’2433)

分享「無所得」辭典頁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