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修西聞見錄

[1]修西聞見錄目次

  • 卷一  比丘
    • 自序
    • 述定意老宿事    (武林)汪善慶
      • 書定意老宿事後    (如皋)蔣元亮
    • 天甯普能嵩禪師淨土詩序    (吳淞)范國俊
    • 鳴皋傳    蓮 發
    • 法師身後緣記    (無錫)余 治
    • 頌德慈老宿    (儀徵)陳則兢
    • 書靜波禪師事    (如皋)黃文波
    • 書靜斬禪師事    (泰州)周國定
    • 雞園念佛僧文明事略    (江都)鄭應房
      • 書明舟師事    (泰州)努蘭舫
      • 書達源師事    蔣元亮
    • 僧心莖別傳    (儀徵)于養浩
      • 靜悅傳    周國定
      • 蓮發傳    (如皋)石 麟
      • 蓮慶哀詞    石 麟
      • 福魁傳    大 根
    • 松園傳    大 根
    • 行僧記    無名氏
      • 銘初傳稿    大 根
    • 福元傳    大 根
    • 某僧事述    (武林)高 原
    • 經如傳    大 根
      • 宗道傳稿    大 根
      • 體成傳稿    大 根
      • 懌安傳稿    大 根
    • 自明傳稿    大 根
    • 如月傳稿    大 根
      • 善根傳稿    大 根
      • 月參傳稿    大 根
    • 施念藏小傳    (鄞縣)周 生
    • 悟開事略    (常州)董淨空
    • 行僧廣寂讚(并序)    胡鏡之
    • 阿彌陀佛篇    朗 月
  • 卷二  比丘尼
    • 量海尼傳稿    蔣元亮
    • 廣元哀詞    (泰州)冒同慶
    • 量海軼事    (蘇州)姚古明
      • 寶念出家之切    胡鏡之
    • 靈義傳    (金陵)朱 生
      • 寶進進字說    石 麟
    • 能持事略    (紹興)慧 音
    • 明恒傳    德 修
  • 卷三  居士
    • 豐伸布贊    (海陵)程紹昌
      • 書吳刻花嚴合論後    (無錫)余 治
    • 周貽樸事略    (泰州)陳 第
    • 序龔令事    (泰州)程宇光
    • 論張淨庸    汪善慶
    • 陳抱淨軼事    蔣元亮
      • 禮翁吟    陳 第
      • 傳述陳第事    (儀徵)于養浩
    • 程宇光別傳    蔣元亮
      • 鍾培棟小傳    程宇光
      • 十五洲初圖䟦    蔣元亮
      • 鄭老人別傳    胡鏡之
      • 于藍澄事略    (泰州)孫靈波
      • 憶守鏡老人詩并序    (湖南)曾傳錯
      • 陳定修事略    (通州)李漢卿
      • 吳小泉    周國定
      • 吳抱惕    蔣元亮
      • 韓士餘傳    童葆澂
    • 贊汪法如居士    (江都)徐國楨
      • 徐訓導小傳    (通州)潘一山
      • 胡槎仙事略    冒同慶
      • 何琴軒    (如皋)石 麟
    • 序蔣元亮無量壽佛十頌    (江都)熊潤生
    • 論生前七事憶潘君    (通州)李漢卿
      • 孫蘭舫小事記    (甘泉)梅香國
    • 書周君事示同人    (如皋)石 麟
      • 新建蕭君事迹    一 願
      • 程松巖童亦舟兩人小記    (甘泉)梅香國
      • 譚壬生事述    陳 第
    • 李漢鄉傳    石 麟
    • 童寶靜傳略    胡鏡之
      • 程君竹溪小記    冒同慶
    • 鄭同軼事    熊潤生
    • 余蓮村翁行事    熊潤生
    • 許貞恒居士入佛小記    (泰州)李景鄴
    • 書徹如居士事    梅香國
    • 西園道人傳    楊省愚
    • 吉德興十三歲事    吉 母
    • 書奉化杭州兩居士事    德 修
    • 韓清塵小傳    張 寂
  • 卷四  善女人
    • 周婆事述(出庵雜錄)    無 慍
    • 唐孺人母子緣述    (泰州)朱竹咸
    • 常熟某氏婦事述    石 麟
      • 杯露記    (通州)李漢卿
      • 虞山蓮韻記    石 麟
    • 徐太夫人傳    徐國楨
      • 許母徐太夫人別傳    唐持平
      • 喬夫人軼事    (泰州)陳 第
    • 正覺子傳    蔣元亮
    • 書善一事    (泰州)趙大禮
      • 彭定生立名說    (泰州)孫靈波
    • 蔣氏念佛說    (江都)夏智因
    • 陶陸氏傳    (江都)熊潤生
      • 金寶恒臨行記    (江都)王 生
      • 天空子記    (如皋)石 麟
      • 王才女    蓮 發
      • 書張福音病中付託    (如皋)石 麟
      • 慧雲吟并序    (如皋)何琴軒
      • 聖寶傳    (泰州)周國定
      • 崇順傳    靈通子
    • 樂淨傳    (依許來稿縮本)
    • 陸嫗事迹    申 報
      • 寶定事述    石 麟
      • 楊氏
      • 妙諦子銘(諦適華一年而卒)    (如皋)石 麟
    • 船婦事記    (寧波)周蓮慧
      • 遇修傳(所適不善)    童葆澂
    • 書本一事    冒同慶
      • 捨六根說    石 麟
    • 虞陽刻經處越季蓮音誄(并敘)    石 麟
      • 蔣姓事述    冒同慶
      • 安禪子哀詞    石 麟
    • 光明成就論    石 麟
    • 附光明讚二十一首
    • 張瞿氏    梅香國
    • 曹母往生說    冒篤慶
    • 謬寶均所託二人銘    胡鏡之
    • 還一之機    李 生
      • 鼓音聲王陀羅尼    (女二十四孝傳)
    • 書唐代軼事
      • 朱孺人傳(梅君成瓚室)    楊省愚
    • 梅戴氏德意銘詞    冒篤慶
    • 蓮逸傳    石 麟
    • 王葉氏傳    (常熟)張寶權
  • 卷五  童女
    • 序葉涵虗往生    (儀徵)徐 子
    • 團扇題詩記為韻之作    童葆澂
      • 題詩說    何琴軒
      • 陶十三齡入水陸道場說    (江都)吳小泉
      • 圓淨子記    程宇光
      • 高大願事述    程宇光
      • 在中銘    冒同慶
      • 記聖全事蹟    蔣元亮
    • 孫懷子讚    (如皋)蔣元亮
      • 上海列女論    蔣元亮
      • 琳誄    (泰州)孫靈波
      • 如願論    (常熟)程松巖
    • 翡翠骨頭記    (常熟)童葆澂
      • 周靈開小記    (如皋)蔣元亮
      • 徐靈初    (常熟)童寶靜
    • 靈復傳略    (常熟)童葆澂
    • 神遇願    (無錫)余 治
      • 德初哀詞    石 麟
      • 徐妙淨哀詞(并序)    (常熟)童寶靜
    • 尤寶安頌    石 麟
      • 覺鴻傳    (常熟)童寶靜
      • 昌其孝讚(代玉尺作)    童寶靜
      • 馬靈義讚    童寶靜
    • 周艶芳傳    童寶靜
      • 叢信芳讚    (如皋)石 麟
      • 鼠灘張女議    蔣元亮
      • 李素貞讚    童寶靜
    • 劉寶仁傳    (江都)熊潤生
      • 秋雲暮碣    童寶靜
    • 錄修一軼事    石 麟
      • 童女哀詞(女幼失母為周氏養媳卒於戊寅夏)    楚 客
    • 曹蓮生像讚記    長 慶
      • 月善小記    (寧波)周蓮慧
    • 曇影道人傳    (常熟)吳寶叢
  • 卷六  雜流
    • 朱道人事略    雲陽子
    • 鄭抱因    周國定
    • 一切人能成聖用說    鄭應房
    • 書姚佛度事    楊省愚
    • 書江陰某甲事    楊省愚
  • 卷七  異類
    • 鼠事    長 慶
    • 蜈蚣說    玉清生
    • 化鳥神物能超淨穢說    李 生

修西聞見錄目次(終)

No. 1552

修西聞見錄卷一

十方人天生淨土名不必傳以淨土本超乎名相之外也今之人乃多以生淨土傳是耶非耶又且諸書互異事蹟或不同蓋難定矣讀經之暇輒取友人寄來各傳刪而存之不增一字間有長篇仿史例縮長為短亦不易一字也表其修西不斷其生西去取之權不可冒也以之引蓮華之一脈破長夜之昏沈近之矣果有自信圓宗深入佛海上遊樓閣俯聽靈禽此一卷書未嘗非流水光明中鳴空天樂矣諸作以見聞之次第為次第歲歲增之始志於同治甲子初刊於光緒丁丑標其類曰比丘曰比丘尼曰居士曰善女人曰童女曰雜流曰異類

述定意老宿事

定意武進人生於乾隆庚戌以禪宗主席嘉山兼以淨土接後進嘗謂徐國楨曰我近來不及從前從前用功力時飲食不甚知味今頗知味矣避兵於江北在雨聲庵佛七會中振起多眾善根不事矜持後學淄流仰為山斗不務名而求實者也坐化從容弟子有家法

書定意老宿事後

德生謂善財曰汝不應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發一願得一記住一忍生究竟想汝不應以限量心行於六度住於十地淨佛國土事善知識今之修淨業者入於方便迷於究竟竟不知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佛土隨願往生亦不知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得一大木斵而小之稍有出格譁然生訾議伏種種根粉飾遷就老宿不為也老宿淨土中人也生於娑婆視娑婆如淨土故人以淨土中人待之其精詣入神未知若何於大乘第一義聞之熟矣於一切時處見一切彌陀當不作戔戔舉動也

天寗普能嵩禪師淨土詩序

自來禪淨兩家強分門戶讀永明四料揀知萬修萬人去一條大路矣然鈍根或難語性宗上智又淺視淨土二者葢交譏焉夫禪是淨土之禪淨是禪之淨土不明乎此雖坐破蒲團焉知心即是佛執持名號何云佛即是心佛性遍虗空滿法界世間山河大地草水禽魚無一非吾妙明心性中物則此七寶樓臺六時花鳥何莫非吾感應所交變化所作乎普能長老余曩遇於天𡩋寺禪淨兼修洞明公案十數年後復晤於毗陵丈室執手謂余曰吾今專念佛矣出其淨土詩百八首而問敘於余披閱一過如願力擊開彌勒閣信根直上妙高峯應無所住名蓮土纔有纖塵號境風念念不生秋月現心心無所覺花圓等句是於淨業中的的指出禪理又禪歸淨土本同體淨入禪心即共源真禪淨打成一片矣然則普長老昔日談禪是淨土之禪今日念佛是禪之淨土又何疑哉嗟乎娑婆濁世何必再來兵燹餘生當思特出念佛橫超三界華開聞法畢竟禪淨殊途同歸也因歡喜讚嘆而為之序至於因言顯道得意忘言當求言中意並言外意勿斤斤於字句工拙是為善讀是詩者

鳴皋傳

鳴皋如皋人出家住持定慧寺戒行清淨土切正行勤故許中丞唐[A1]刺史徐訓導熊文學等咸尊敬之退居後遊方參問其志不衰臨終有往生之兆或曰既卒後邑人夢見城外某廟神奉鳴皋之約束錄取念佛人名擕之西往或曰有人夢送至西方冰玉河而去遂遠此皆鳴皋精誠之所感現也在寺之時正紅巾擾天下唯上海一粟菴掘港西方寺能蘇僧伽之困如皋雖無大建立而有善知識從容化導於無形法器時鳴賓客不襍儼然輝映於江之北焉譚何吳石薛徐高等諸居士於數年中能圓發善根入諸法要一幢之在面面都靈未生淨土以前有此力用其不遺一物願同往生之局量可知矣

法師身後緣記

有乘戒法師者居蘇州城外小普度能講說佛法一時興起者甚眾若居士徐古璵女士姚古明皆其弟子也淨業精勤嘗著詩一卷諷詠箴規揚清激濁今其詩與尼量海居士彭際清善女人陶瓊樓所作共成一編名曰吳門四眾弟子淨土詩云玉尺初作諸生時赴浙闈還路經其地懷自所作淨土文字以求正入門則佛事匇匇賓客濟濟[A2]已圓寂第七日矣悵然一拜焚所作於靈案香爐而去

頌德慈老宿

德慈廣西隆安雷氏子生而茹素十八歲落髮於九華即受具結茅終南山修禪觀久之出遊訪善知識復入終南山住六年官兵搜山又出遊檢藏焦山因緣得遇高旻方聚成禪師遂傳心印主席高旻二十年法筵頗盛紅巾至欲殉高旻眾止之往往以瑜伽𦦨口取信於人卒時俗壽八十三云生平淨業頗勤依觀音甚切殆中品以上人頌曰

一杯甘露  十年終南  高旻高旻  是誰同參

書靜波禪師事

靜波為金山首座性直而清懇切於佛法知因識果方便接人或用禪規或以淨土葢一以佛之解脫為本故無多霑滯一往而能離近今罕有者臨終安詳頗有往生之驗

書靜軒禪師事

孤迥迥者非禪也而昏擾擾者亦非禪冷冰冰者非淨也而熱烘烘者亦非淨必有超乎境地之外而後本性長伸本願長滿此中何嘗能苛責到秋毫分際而一往獨到之處亦自有不可掩而默有以成[A3]己成人者吾於靜公見之矣淨在於心感現為土固不以尺寸形迹待人逝者如任生者如熊皆其門下也

雞園念佛僧文明事略

本然字文明天長人出家本縣龍崗白衣菴寶華山受具戒赴阿育王寺然一指性誠切微鈍既參訪金山高明天寧崇福[A4]已悉大意然常以桶底未脫自愧也與人共住一菴因緣遇玉尺遂彼此相䇿勵既而同聚高郵放生寺又同遊於淮訪龔大令又同赴雞園念佛道場精進者七日松雲明舟達源張淨庸皆至未幾而歸寺結壇誦普門品經禮大士聖號每日千拜數月而卒葢向西合掌神明安住於念佛音中也常以念佛三昧許玉尺玉尺不敢當而本然之嚮往愈切故其逝也專精念佛不襍以他兼為法幢之故憂至於死有心哉松明達庸亦先後化去往往有淨土之徵云

書明舟師事

文明之死也玉尺頗以明舟為友久之而後達源至三人皆淨土純品也骨董者文明也綿密者達源也若明舟則亦密亦疎亦通亦塞當法用之初機事未靈淺人誤事英俊之立足[A5]已難矣主伴之神明又或疎而未接故生多種移游一旦而退入中中亦事情所必至此人固中中以上材也

書達源師事

達師之為人綿密懇切不以世事攖心而利生念佛一往而愈真有迢然不可及者矣徒以事緣之未集道場人跡一散而難收雖賢智者亦不免久而思懈矣機中於中而事應於外故一移而去遂不能烹煉其材及身而成上品可惜也然而精純之氣渾穆之思慈德之殷願力之切有彌久而長令人思者文明而外此其一也

僧心莖別傳

心莖字如恒一名凝和揚州人出家受具參訪有年晚乃住雞園甚久病而後歸曾與養浩玉尺三人作淨土願又與玉尺在祝仙洞發度生之願其心甚雄好作功德利益行瑜伽𦦨口多奇感云淨土以音聲而得入最為妙機心莖每引聲讚禮或跪誦圓通二十五聖自述生平圓滿浺瀜令我神遊大淨土也

靜悅傳

靜悅嘉善人跛足中年出家受具因高子才識玉尺居雞園兩歲有餘日禮大悲行法頗有感應淨業甚勤後依來寺以終逝時有正念

蓮發傳

蓮發姓朱氏江都人受菩薩戒於焦山久乃出家復受具於海潮寺為人木訥不求通方然亦有古拙不可及處修淨業亦頗得入有志於助募經藏未能遂其願抱志以終神明不散也生平多苦行他人或勸止之必不聽玉尺以第一義曉之勉應焉損過就中未及純熟玉尺將以法寶供養其餘年而發不及待遽卒於戊寅正月中旬可惜哉

蓮慶哀詞

覺泠字蓮慶通州盧氏子依師文明位出家於栟茶妙香菴[A6]已老矣而勇進不減率七日一閉關每欲有所建立輒以力不足而止然未嘗不有功於藏經也作小石塔泠然置案上日坐其旁而自課長與玉尺遊自奮於念佛三昧以慧稍歉未能領悟全旨而但以苦行終可哀哉詞曰君之病以太苦兮君之心則何阻也君之去以太孤兮君之志則不虗也丙子之冬揚州之東妙香之中世壽之終香無終始兮妙有去來一覺泠泠兮慶蓮花之初胎

福魁傳

福魁天長大覺寺比丘也於高郵承天寺受具於放生寺終疾時醫不效一心歸向西方花池撒手時自坐龕中懸文明所贈接引像凝神注視久之

松園傳

松園高郵朱氏子幼有疾醫治無效一夕夢神人謂曰汝必出塵病始能愈寤即立願疾果瘳依師普潤出家於八寶觀音寺受具棲止城東蝗王廟行苦行勤修淨土率眾持名至忘寢食一日宵小踰垣至臥榻旁搜羅一切松園方注想華池故置弗問凡對人無他語但囑其死心念佛童叟悉蒙化導同治戊辰仲冬前數日囑四眾曰吾將歸去汝等勿憂戀助我念佛可也即於初八日晡時念佛而去

行僧記

某僧居京師長白如山都轉常見其人渾樸苦行志在西方臨終灑然而去生平無惱無恨故獲如是果

銘初傳稿

銘初儀徵人披剃柳隱菴性好博覽兼通儒釋氣度寬裕主席資福二十餘載懃懃懇懇為法為人退席遊方感化極多居寺一室杜緣習淨寒暑不易咸豐二年避紅巾返寺預知時至無疾趺坐而逝春秋六十八

福元傳

福元棲止鹽城之沙溝與同住僧為人誦經或有率略福元回寺必重誦一周以贖補之雖深夜嚴寒必如是瀕老一心淨土課佛有定數精進八年臨終持珠輪誦佛名擲珠而逝

某僧事述

某僧不識字而淨業甚勤精進每有感應或見幢旛上有字述以告人人問何字僧以指畫出葢西方接引四字也未久而卒

經如傳

經如金陵李氏子李氏世有簪纓經如幼疾獨抱之遊寺中則愈家人乃施之出家依法源為師華山受具精持行願徧訪名山四旬後主席鳳陽寺傳戒十三期化者益眾久之精通內外典披閱稍閒即課佛恒以萬計紅巾滋事避地普陀巖八年乃歸同治[A7]己巳正月八日謂門人曰吾四十日後當去即有一匠人來作龕眾問何以忽來匠云有小師喚我其實非小師也屆期沐浴更衣移坐殿旁然定香於爐香煙盡吾當謝此娑婆也[A8]已而果然

宗道傳稿

宗道海陵人出家普福菴苦行堅節常念佛恩之重誓欲捨身以報隆冬敲凍投水以清心閉關禁語三年後於塔寺建念佛堂力修淨業佛前口占一聯云曠劫輪回決要今世了斷一生淨業全憑此地成功又釋經旨為人解說鶉衣百結含糗終身無疾而逝火焚得舍利數十粒道光某年事

體成傳稿

體成字妙果東臺人幼出家方直有戒行能開化愚蒙拔邪歸正屠宰感化偕同志數人設念佛堂力修淨業者四年人有缺乏[A9]己及人勞苦艱難逆境當前無憂色操持日不怠微疾而逝事在光緒元年春秋六十六

懌安傳稿

懌安字明謙東臺人幼年苦行持律精嚴常佐華山戒事出山參知識儀徵資福銘公印證遂傳衣鉢潛心佛理畢命為期每年正月起閉關四十九日不坐不臥不偏不倚翹勤念佛以為常縉紳士庶傾心歸仰者甚眾接後學慈善過人退席參方終於千華微疾而逝火焚獲舍利數粒事在咸豐元年春秋五十六

自明傳稿

自明常德武林縣人持戒習禪見良蓬山四面幽寂左右墳墓重重乃鎮江棄人於市之處師曰此間念佛正好利益幽明於是露地而坐三晝夜念佛不輟感道俗助之不一年梵剎輝煌與如月常相往來時人莫測如月復住終南自明告眾曰天地長久尚有壞況人世無兵燹乎無疾逝事在咸豐元年

如月傳稿

如月字妙明常德武林縣人性至孝慕禪宗父母終棄妻子投寶相寺出家持戒精嚴脇不沾席結茅終南三十餘載出則參訪名山小住鎮江蓮花菴日課禮佛三千念佛十萬金山閱藏五年高旻閱藏五年天寧閱藏六年語將來事有應復入終南山禮拜合掌稱佛名而逝火焚得五色舍利半升餘事在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春秋七十六

善根傳稿

善根字仁慈海陵陳氏子有孝行抱出塵志父母終年二十八棄妻子出家戒行精嚴專修淨業一切時中應機設教寰宇名山遍往參謁路過一菴淨心念佛放光滿室眾咸驚異晚年齒落重生預知時至無疾而逝事在咸豐六年四月十一日春秋七十九

月參傳稿

月參陽湖人真誠勵志寒暑無怠避𡨥昭陽杜人事力修淨業偶微疾囑後人曰吾十日當去同治六年二月十二日夜午端坐念佛而逝有日紀一本每日誦蓮花經一部禮佛課佛甚勤火焚時若男若女無不合掌念佛稱讚鉢不得舍利數粒春秋三十六

施念藏小傳

念藏姓施氏通州人性愛修行嘗以鑼代鐘命女擊之以表旦暮焚香之節愛作橋以濟人茅檐土室中能供養清徹僧閉關者三年尤人情所難也久之出家卒於海門清徹僧能畫佛塑佛念佛好一人作瑜伽𦦨口施食法持大悲呪快利鋒迅與念藏交最深云念藏因清徹故亦嘗與刻經僧往來刻經僧每欲以一劑清涼飲其枯腹而未果也其詞曰遊徧身中剎高低不計年花嚴非草創海印現漚圓忠孝神仙夢聰明富貴緣定光端直處明鏡九州煙互作身身住身靈事業靈毛中旋地脈塵內轉空經動息超三界輝華露一星神通非小可與物共泠泠莫作如如解絲羅引妙光一毫容大剎實際住空王與爾遊其內何人不在旁喧卑徒自困天外本馨香豈有修成佛空勞夢裏愁天人何悶悶海水自悠悠不學阿羅漢誰為楚國囚光明常解脫欲取[A10]已驚鷗法界寬時緊毫毛不可欺幻中來飲酒空外自觀棋手筆誰輕重光陰豈疾遲獨饒平等性寄上綠楊枝觀法真成套禪那竟不靈行中常自坐閙處每聞經淡色銜濃色金星化玉星夢魂無限事說出少人聽一極浺瀜意留心[A11]已不堪何人談六相無事且三餐佛出花枝現心空鏡影涵幼童彌可喜毬舞自交參彼我交相用奇哉總佛陀邪通矜縮地幻苦欲奔波今日原無事閑中且作歌橫空明鏡在一一總新磨一二猶成妄何勞計有無夢中分別困醒後性情如雨雪誰年月文章孰魯魚泠然全在目萬徧畫葫蘆一部莊嚴典都成破碎痕尚無真我相誰是法王恩經卷空塵襍光明夢覺存執之何太苦飛舞任乾坤此詩亦名夢遊十首

悟開事略

悟開住常州天寧寺生平唯務實行過午不食夜不倒臥常坐一室精勤念佛諸弟子有餽送者輒拒之臨終數日前徧別諸友屆期神色𤈍然無疾苦頃刻化去[A12]已而復張目云我適出寺門至木橋而返今直往西方矣言畢寂然初有塔願未了既遷化其滬上弟子某見師囑以塔院事逾月其弟子挾貲往天甯方知師[A13]已化去眾莫不嗟異同治年事

行僧廣寂讚(并序)

讀常州賦注見廣師事喜而讚之(常州賦注云廣寂姓馮初名時熙更名定中萬歷乙酉鄉榜通判廣州棄官歸依雲棲薙染捨西園唱眾放生建十方菴接待雲水專修淨業勸人戒屠宰每跪而哭夏月不驅蚊臥蘆葦中任其囋膚塔於華山之佛手窪)

觀時識勢  棄榮謀枯  蓮華芬芳  吐之彌腴
自他體同  能所都盧  慷慨敷陳  仁言利敷
吁嗟兮  葫蘆妙樂是真珠

阿彌陀佛篇

彌陀是一一人心所同具也至於渾忘之極除阿彌陀佛四字外別無所短別無所長而人遂以阿彌陀佛名之亦奇矣泰州北門公侯廟僧瑞棠孤單而純懿衣食隨時不求足非戒不履也無欲無求世莫測之每觀世相慨然曰身若流萍去來甚易謂同類曰慕道懷仁觸類斯在世人之誤由愛易動而守不堅也(每與好佛人家有來往雖日中或神倦徑入室中臥醒則翛然去全忘顧忌世人亦絕不顧忌之奇矣)[A14]己卯八月微疾端坐繩床口誦彌陀形氣調靜終於薙度之菴春秋七十八

修西聞見錄卷一


校注

[0392001] 目錄新作
[A1] 刺【CB】剌【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己【CB】巳【卍續】
[A4] 已【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己【CB】已【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己【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已【CB】巳【卍續】
[A14] 己【CB】已【卍續】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