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科儀寶卷
唐義淨三藏法師題取經詩
唐太宗題焚經臺詩
銷釋金剛科儀
蓋聞漢朝感夢。白馬西來。摩騰彰漢化之初時。羅什感秦宗之代典。明明佛日。照破昏衢。朗朗慧燈。至今不滅。教之興也。其在斯焉。未法之代至於今日 恭白十方賢聖現坐道場。
本師釋迦牟尼佛。文殊普賢二大菩薩。滿空聖眾。一切神祇。有天眼者。天眼遙。觀。有天耳者。天耳遙聞。他心宿住。聖心玄鑑。慈愍故。慈愍故。大慈愍故。信禮常住三寶。
夫金剛般若。能開解脫之門。玉偈波羅。善入菩提之路行行。而非空非有。句句。而無去無來。金剛經說三十二分。分分而功德難量。須菩提聞四句妙偈。偈偈而殊因莫測。書寫讀誦。當生華藏之天。為人演說。定達涅槃之路。
般若。乃菩提佛母。信心。即功德道源。長養聖胎。出生妙法。大抵看經通義。問道窮源。啟淨信心。其擇眼。法分句讀貫通之理明。問酬辯論之文。心心無間。理全彰。念念不忘。文自現。或問酬深妙。而句義玄微。詳究元因。略陳數段。庶一問一答。其文明若日星。重辯重徵。其義曉如白黑。義隨文。而文隨義。左右逢源。珠走盤。而盤走珠。縱橫無礙。信解受持者。洞明真性。見聞隨喜者。咸悟菩提。流通天上人間。普徧微塵剎海。太虗無際。法施何窮。以斯般若功勛總報四恩三有。咦。
戒香。定香。解脫明香。解脫知見香。一辨信香。爇在鑪上。香烟起處。遍滿十方。請諸佛菩薩。赴壇中受供養。
觀夫空如來藏碎。祖師開獨露真常。無非般若。三心不動。六喻全彰。七寶校功。四句倍勝。若乃循行數墨轉益見知。宗眼不明。非為究竟。嗚呼。微宣奧旨。石火電光。密顯真機。銀山鐵壁。瞥生異見。滯在中途。進步無門。退身迷路。聊通一線。俯為初機。良馬見鞭。追風千里矣。
切以。幻身不久。浮世非堅。不久則形軀變異。非堅則火宅無安。由是輪迴六趣幾時休遷轉。四生何日盡。若不念佛求出離。畢竟無由得解脫。豈不忙然省悟。火急修持。盡報無期。誓生安養。高超三界證真空。[A1]迴出四流無苦趣。
斯辰緣由香煙起處云云。
詳夫百年光景。全在剎那。四大幻身。豈能長久。每日塵勞汩汩。終朝業識茫茫。不知一性之圓明。徒逞六根之貪欲。功名蓋世。無非大夢。一場富貴。驚人難免。無常二字爭人爭我。到底成空。誇會誇能畢竟非實。風火散時無老少。溪山磨盡幾英雄。緣鬢未幾。而白髮早侵。賀者纔臨。而弔者隨至。一色濃血。長年苦戀恩情。七尺髑髏。恣意慳貪財寶。出息難期入息。今朝不保來朝。愛河出沒幾時休。火宅憂煎何日了。不願出離業網。祇言未有工夫。閻羅王。忽地來追。崔相公。豈容展限。回首家親都不見。到頭業報自家當。鬼王獄卒。一任期凌。劒樹刀山。更無推抵。或攝沃焦石下。或在鐵圍。山間。受鑊湯則萬死千生。遭剉磕則一[A2]刀兩段。饑吞熱鐵。渴飲鎔銅。十二時甘受苦辛。五百劫不見頭影。受足罪業。復入輪迴。頓失舊時人身。換却這迴皮袋。披毛戴角。御鐵負鞍。以肉供人。用命還債。生被刀砧之苦。死遭湯火之災。互積冤愆。遞相食噉。那時追悔。學道無因。何如直下承當。莫待今生蹉過。
釋迦文佛。捨皇宮而直往雪山。居士龐公。將家財而悉沉滄海。真武。不統王位惟務修行。呂公。既作神仙。尚勤參請。蘇學士。常親佛印。韓文公禮終大顛。斐公。奪笏於石霜。房相。問法於國一。玅善不招駙馬成佛無疑六祖。相遇客人聽經頓悟。禪道若無況味。聖賢何肯歸依。華林感二虎隨身。投子有三鴉報曉。李長者解經。而天厨送供。須菩提打坐。高帝釋散華。達摩執履西歸。普化搖鈴騰去。羅漢。來參於仰山和尚。嶽帝。受戒於思大禪師。徑山至今猶是龍王打供。雪峯往昔。能使木人開山此皆[A3]己騐之因由。切莫自生於退屈。野狐尚聽百丈法。螺螄猶護金剛經。十千游魚。聞佛號化為天子。五百蝙蝠聽法音。總作聖賢。𧎔聞懺以生天。龍聽法而悟道。彼物尚能領悟。況人何不迴心。或有埋頭喫飯。而空過一生。或有錯路修行。而不省這意。豈識菩提覺性。箇箇圓成。爭知般若善根人人是足。莫問大隱小隱休別。在家出家。不拘僧俗。而只要辨心。本無男女。而何須著相。未明人。妄分三教。了得底。同悟一心。若能返照迴光。皆得見性成佛。又況人身易失。佛法難逢。欲超六道之周流。惟有一乘之徑捷。須求正見。莫信邪師。悟了。方是入頭。行得。始能脫俗步步踏著實地。頭頭頂掛虗空。用時。則萬境全彰。放下。則一塵不立。超生死不相關之地。了鬼神覰不破之機。是凡是聖。而同箇路頭。或冤或親。而共一鼻孔。如斯實悟。尚滯半途。休說向上三玄。要了末後一著。
(問)且道即今喚那箇做末後一著。
(答)
修唎脩唎。摩訶修唎。
普供養我牟尼。梵王帝釋。監壇土地。金剛菩薩。擁護壇儀。云何梵畢。發願謹受持。
淨口業真言
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淨三業真言
唵娑嚩婆嚩秫䭾。娑嚩達摩娑。嚩娑嚩秫度憾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多。母䭾南唵。度嚕度嚕地尾薩婆訶
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韈日囉斛
葢聞。法身無相。非相可觀。至理絕言。非言所及。蓋以因興四願。果滿三身。酬願現身。彰言化物。我釋迦聖主。利物情深。愍娑婆流浪之卿讚嚴土常樂之界。國名極樂。佛號彌陀。四十八願弘深。百萬行門廣大。雙明真化。應接高低。地前地上皆生。是聖是凡俱往。彌陀緣願。於是彰為。淨土真詮。由斯顯矣。
(問)經來自久。少缺宣傳。奉報佛恩。當明經旨。
(答)
般若大教。六百餘卷。佛如來金口宣。真詮。無為福勝。果報利人天。
奉請八金剛四菩薩
- 奉請青除災金剛
- 奉請辟毒金剛
- 奉請黃隨求金剛
- 奉請白淨水金剛
- 奉請赤聲火金剛
- 奉請定持災金剛
- 奉請紫賢金剛
- 奉請大神金剛
- 奉請金剛眷菩薩
- 奉請餘剛索菩薩
- 奉請金剛愛菩薩
- 奉請金剛語菩薩
此經乃大乘菩薩摩訶薩。人之所脩般若。為六波羅蜜之最勝者也。所以名為般若波羅蜜。故下經云。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以此佛說大般若經。有六百卷。凡一十六會。此經。乃第五百七十七卷。給孤獨園第二處第九會說也。
(問)所以道。
(答)
金剛般若。人人本具。割斷智為初白雲散處。一輪顯露。影落千江。無來無去。諸人薦取。凡聖一同居。
發願文
云何梵
開經偈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宗鏡云。只這一卷經。六道含靈。一切性中。皆悉具足。葢為受身之後。妄為六根六塵。埋沒此一段靈光。終日冥冥。不知不覺故。我佛生慈悲心。願救一切眾生。齊超苦海。共證菩提。所以在舍衛國。為說是經大意。只是為人。解粘去縛。直下明了自性。免逐輪迴。不為六根六塵所惑。若人具上根上智。不撥自轉。是胸中自有此經。且將置三十二分。於空間無用之地。亦不是過。如或未然且聽山埜與汝打葛藤去也。夫金剛經者。自性堅固。萬劫不壞。況金性堅剛也。般若者。智慧也。波羅蜜者。登彼岸義也。見性得度。即登彼岸。未得度者。即是此岸。經者。徑也。我佛若不開箇徑路。後代兒孫。又向甚麼處進步。
(問)且道這一步又如何進。答看取下文。提綱。此經深旨。無相為宗。顯妄明真。提綱要旨。劒鋒微露。埽萬法之本空。心華發明。照五蘊之非有。直得雲收雨霽。海湛空澄。快登般若慈舟。直到菩提彼岸。
(問)且道心華發。明在甚麼處。
(答)
法會因由。教起根源。如是法。我佛在舍衛國中。乞食為先。次第乞[A6]已。本處安禪。結跏趺坐。終日默無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A7]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A8]已。敷座而坐。
(白)調御師。親臨舍衛。威動乾坤。阿羅漢。雲集祇園。輝騰日月。入城持鉢。良由悲愍貧窮。洗足收衣。正是晏安時節。若向世尊未舉[A9]已前薦。得。猶且不堪。開口[A10]已後承當。自救不了。宗鏡。急為提撕。早遲八刻。
(問)何故。
(答)
善現啟請。頓起疑心。合掌問世尊。云何應住。降伏其心。佛教如是。子細分明。永消此岸。無華休怨春。
○善現起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白)昔奇哉之善現。讚希有之慈尊。悲憫濁世眾生。咨決菩提心要。可謂一經正眼。三藏絕詮。千聖不傳。諸祖。不說。如是降伏。偏舟[A12]已過洞庭湖。護念叮嚀。何啻白雲千萬里。
(問)為甚麼如此咦。
(答)
大乘正宗。指示叮嚀。空生意分明。如是應住。降伏其心。四生六道。無我無人。誰歸滅度。拈來却在心。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白)涅槃清淨。盡令含識歸依。四相俱忘。實無眾生滅度。如斯了悟。便能脫死超生。其或未然。依舊迷封滯殻。
(問)會麼。
(答)
妙行無住。日月分明。本體離根塵。四維上下朗耀無窮。世尊指教。一一分明。空生信受。驚來處處春。
○玅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虗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虗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白)住相布施。猶日月之有窮。不著六塵。若虗空之無際。自他俱利。福德難量。豁然運用。靈通廓爾。縱橫自在。
(問)且道還有住著處麼。
(答)
如理實見。分明說破。空生意如何地水火風。四大和合。雲來雲去。本更無他。漚生漚滅。元非一與多。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虗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白)金身顯煥。巍巍海上孤峯。玅相莊嚴。皎皎星中圓月。然雖如是畢竟非真。經云。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問)且道意在於何處。
(答)
正信希有。一念無差心外休取法。心若取法。凡聖皆差。心若無念。却被雲霞。圓明一點。春來樹樹華。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A13]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白)因勝果勝。信心明了無疑。人空法空真性本來平等。直饒名相雙泯。取舍兩忘。
(問)要且猶存筏見(咦)。
(答)
無得無說。誰為安名。空生意分明。如來所說。無始無終。雲生晚谷。月照長空。千法萬法。皆從一法生。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白)得亦非。說亦非。能仁機輪電掣。取不可捨不可空。生舌本爛翻。
(問)且道無為法。為甚麼有差別。
(答)
依法出生。法法皆。真。元從一法生。四生六道。情與無情。山河大地。體露分明。泥牛哮吼。黃河徹底清。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白)寶萬三千。財施有盡。偈宣四句。法施無窮。發生智慧光明。流出真如玅道。所以稱揚德勝。了達性空。徹諸佛之本源。豁一經之眼目。
(問)還見四句。親切處麼。
(答)
一相無相。本自如然。不在口宣傳。五五果四向。誰後誰先。絲毫不掛。萬法周圓。圓明彌滿。無心照大千。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白)人天往返。諸漏未除。道果雙忘。無諍第一。超凡入聖。從頭勘證。將來轉位迴機。透底盡令撤去。
(問)還委悉麼。
(答)
莊嚴淨土。錦上添華。徒勞任算沙。然燈昔日。授記無差。因風吹火。末後拈華。誰人會得。迦葉便笑他。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白)如來續焰然燈。實無可得之法。菩薩莊嚴佛土。應無所住之心。諸妄消亡。一真清淨。昔究法華玅旨。親感普賢誨言。清淨身心。安居求實。冥符奧義。豁悟前因。直得心法兩忘。眼塵俱泯。
(問)且道莊嚴箇什麼(咄)。
(答)
無為福勝。四句堪誇。如塵比數沙。住相布施。凡聖皆差。無來無去。月照簾下。無根樹子。常開四季花。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德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白)滿積恒沙七寶。周回布施三千。福德分明。因果不昧。能宣四句之偈。勝前萬倍之功。用真智以照愚。如急流而勇退。
(問)且道退後如何。
(答)
尊重正教。誰敢輕慢。塔廟在身邊。人人本有箇箇皆然。金剛寶藏。體自周圓。若還信受。怗來自檢看。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白)慈愍三根。隨說乃人天敬仰。受持四句。皆應如塔廟尊崇。常行無念之心。實為希有之法。
(問)如何是最上第一句。
(答)
如法受持。誰敢謾他。須菩提於意如何。我今為汝。一一言破。白雲散處。月照禪河。文殊不遠。休巡山禮土坡。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何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白)大覺尊。本來不立一字。而直指人心。須菩提。無端特請標名。而強生枝節。縱使析微塵如世界。無相可求。施身命等河沙。無法可說。
(問)且道奉持箇什麼。
(答)
離相寂滅。誰為分別。有口也難說。五百世中。割截夫節。而無一念。妄生虗說。成道證果。雲散家家月。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虗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白)空生聞說是經。解義趣。而悲流兩淚。仙人垂慈。弘忍。笑雪刃。而謾斬虗空。如是印可。其詞能離一切諸相。
(問)未審感悟處有何奇特(咦)。
(答)
持經功德。福多難比。三時喻不齊。住相布施。終須有退。無漏智慧。頓證菩提。華開華謝。日東月落西。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海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海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世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白)布施千萬億劫之身。福深如海。為發最上乘者說。擔重如山慶快撩起便行。且請依前放下。
(問)何故。
(答)
能淨業障。塵體雙亡。五百億難量。恒沙諸佛。承重供養。而今成道。萬法齊彰。圓明果滿。春來日漸長。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白)宿業緣。而墮惡道。今人賤而罪即消。供諸佛誦此經。功德勝。而喻莫及。
(問)只如無著無相底。還有果報也無。
(答)
究竟無我。四大全空。五蘊假立。名通達萬法。處處皆空。青山綠水。雲起長空。諸人薦□。黃鸝啼曉風。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A16]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虗。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白)妄盡還真。眾生何曾滅度。法空無我。菩提本自圓成。直饒遇然燈印證而不疑。[A17]已隔來世。況釋迦重審而方悟。轉涉途程。
(問)且道不涉途程底人。脚跟還點地麼。
(答)
一體同觀。萬法無差。凡聖共一家。如來五眼照耀塵沙三。心洞徹。本性無涯。春來日煖。無樹不放花。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如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白)五眼悉圓明。如揭日曜。恒沙之世界。三心不可得。似發火覔滄海之浮漚。縱使窮諸玄辯。竭世樞機。到此總須茫然。
(問)問且道是何標格。
(答)
法界通化。似有還無。箇箇本無殊。圓明一點。無來無去。搬柴運水。好用工夫。松梢月朗。衣穿露寶珠。
○法界通化第十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白)布施因緣。實人天有漏之果。無為福德。超凡聖通化之功。噫有為雖偽。棄之則功行不成。無為雖真。擬之則聖果難證。
(問)且道不擬不棄時。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答)
離色離相。無住無依。法界普光輝。無言無說。無是無非。無來無去。無相無為。澄潭月朗。石人帶帽歸。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白)有相有身。如來莊嚴具足。分賓分主。空生解辯親疎。直得賓主兩忘。色相俱離。
(問)如何是主中主。
(答)
非說所說。不在分別。本性離言說。潺潺綠水。出廣長舌。圓音落落。無間無歇。休將耳聽。紅爐飛片雪。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間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白)如來無所說。慈雲甘露灑濛濛。慧命未甞聞。明月清風空寂寂。
(問)正恁麼時。且道是何境界。
(答)
無法可得。情識難量。本體露堂堂包含法相界與無相。行住坐臥。子細參詳。知音勘破。炎天。降雪霜。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焉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白)法無可得。是名阿耨菩提。道無可傳。直指涅槃正眼。
(問)只如得。而無得。傳而不傳。畢竟是何宗旨。
(答)
淨心行善。休教點污。此法離凡愚。是法平等。萬法皆如青山。綠水與我何殊。金生麗水。蟾光滿太虗。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白)法無高下。故諸佛心內眾生。時時。成道。相離我人。故諸眾心。生內諸佛。念念證真。所以道念佛。不礙參禪。參禪不礙念佛。至於念而無念。參而不參。洞明本地風光。了達惟心淨土。溪山雖異。雲月皆同。
(問)那裏不是平等之法。要知縱橫不礙處麼。
(答)
福智無比。二法周圓塵沙結良緣。功行累劫。果滿功緣。智燈普照。一月當天。圓明朗朗。無心鑒大千。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白)福等三千。施須彌之七寶。經持四句。耀智海之明珠。能令識浪澄清。頓使義天開朗。弘慈普濟廣利無邊。
(問)夜半正明。還在何處。
(答)
化無所化。機分大小。空生莫疑猜。四生六道。去住還來。迴光返照。面目明白。疑心頓歇。紅霞遍九垓。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白)無我無人。眾生自成正覺。不生不滅。如來說非凡夫。雖然箇事分明。爭奈當機蹉過。昔有僧。問翠巖云。還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轉凡成聖。
(問)學人上來請師一點。答師云不點。
(問)僧云。為什麼不點。
(答)師云。恐汝落凡聖。
(問)且道不落凡聖底人。具什麼眼。
(答)
法身非相。不在心懷。絕中間與內外。聲色見我。未出輪胎。若離聲色。難見如來。徒勞遠覔。文殊在五臺。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白)玅相莊嚴。聖王相即如來相。法身週遍。如來身異聖王身。若向這裏。見得徹去。鷺倚雪巢。兔棲月殿。
(問)其或未然。
(答)
無斷無滅。自古長存。不滅更不生。山河成壞。這箇安寧。無來無去。耀古騰今。人人本具。鍮石不換金。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A18]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白)相非具而本具。常自莊嚴。法雖傳而不傳。何曾斷滅。昔世尊於靈山會上。人天眾前云。吾有清淨法眼涅槃玅心。付囑飯光。廣令傳化。
(問)且道當時傳箇甚麼。
(答)
不受不貪。知足常足。無罪亦無福。隨緣過日。且忌分訴。千家一鉢。衲子活路。雖無一物。與眾生贈福。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白)有求有苦。八風五欲交煎。無著無貪。三明六通自在。
(問)便恁麼去。
(答)水邊林下。月冷風清。
(問)不恁麼去。
(答)橋斷路截。別通消息。
(問)還委悉麼。
(答)
威儀寂靜。塔大心路。不用巧分訴。行住坐臥。無盡無餘。無所從來。亦無所主。若人會得。全不費工夫。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白)坐臥經行。本自無來無去。威儀不動寂然。非靜非搖。
(問)要解如來所說義否。
(答)
一合相理。下住分別處處任宣說。九年面壁。斬釘截鐵。神光三拜。華開時節。分明點破。稱鎚原是鐵。
○一合相理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白)以世界碎如微塵。慈尊喻巧於玄要。立權名。談其實相。凡夫意絕於貪求。
(問)與麼會得。
(答)返本還源背塵合覺。
(問)不與麼會。
(答)智同諸佛。悲合眾生。
(問)總不與麼。
(答)
知見不生。返照還源。本性離言詮。見聞覺知。無正無偏。無垢無淨。無缺無圓靈光皎皎。杲日正當天。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白)若著見聞覺知。不解如來妙義。悟無我人壽命。還同陽𦦨空華。楞嚴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問)只如法相不生時。還信解麼。
(答)
應化非真。如露如電。有為法不牢堅。住相布施。果報人天。持經四句。入聖超凡。頻頻轉念。金剛體最堅。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白)施七寶滿僧祇福有求。而即妄持此經演四句。雖德勝而非真。宴坐水月。道場成就。空華佛事。度幻化之舍識。證寂滅之菩提。凡情聖解俱空。生死涅槃如夢。昔梁武帝。請傅大士講經。大士揮案。一聲便乃下座。如斯洪範。千古分明。不悋弘慈。當機辯著。噫大士揮尺請經。猶是曲埀方便。美則甚美。了則未了。若論最上頓宗。直是不通凡聖。以金剛王寶劒。盡情埽蕩無餘一任渠。明來暗來。四方八面。來普教他。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
(問)雖然如是旦道末後一句。誰堪奉行(咄)。
(答)
金剛般若。六度根源。內外最牢堅。三千大千。萬古流傳。雙林默語。祖祖重宣。開示悟入。眾生大有緣。
佛說是經[A20]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白)觀之為言內心覺照。其在般若心經。則首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在此經則終以如是觀。如發菩提心者印證諸法空義。學者勿以肉眼觀之而會之。則為親參黃面矣。凡諸聞者。莫不頓然開悟。無量歡喜。信而受之。奉而行之。
(問)且道信受奉行箇甚麼。
(答)
三十二分。分分全真言。下好惺惺。四流浪息。六國安寧。朝看暮轉。㧞屑抽釘。春雷震響推倒望舟亭。
補闕真言
南謨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佉囉佉囉。俱住俱住摩囉摩囉。虎囉吽。賀賀蘇怛拏吽潑沫拏娑婆阿
(白)今同善眾。共閱最上乘經。慶幸。今(宵朝)佛事時。當滿散普集。良因莊嚴會首之福田。成就無窮之善果。
(問)此事且止。試問諸人這一場會業作麼施行。還會得麼。
(答)
[A21]若能直下承當。管取本來具足。雖然如是。猶涉途程。
(問)且道如何。即今兩手分付。又作麼生道(咦)。
(答)
良緣眾等。略聽些箇般若大摩訶行住坐臥。不離這箇。人人本具。非我非他。諸人薦取。今生莫蹉過。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取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𦊱礙。無𦊱礙故。無有恐佈。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人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阿
(白)夫欲了最上大乘。須具金剛正眼。看釋迦老。與須菩提。顯大機。施大用。聚須彌山王等七寶。碎大千沙界。若微塵盡僧祇劫。布施將來。獨最上乘。無法可得直得人天胆喪魔外心寒。俱能捨命。承當依舊。白雲萬里。所以解此經者。八百餘家。頌此經者。不滿屈指。蓋古人錯答一字尚墮野孤。謬誦此經。應入地獄。(宗鏡)自惟。不入地獄。何由極濟羣生。既能為法忘軀。豈避迷天逆罪。撗按寶釰。重說偈言。摧涅槃心。滅正法眼。埽除知見。截斷命根。堪報不報之恩。用酬難酬之德。
道場圓滿。不可思議。人人用心機。銷唱金經。佛聖徧知上祝皇帝聖壽萬歲法界有情同生極樂國南無一乘宗。無量義真空玅有金剛般若經。
至此隨意回向
伏願。經聲琅琅。上徹穹蒼。梵語玲玲。下通幽府。一願刀山落刀。二願劒樹摧鋒。三願爐炭收𦦨。四願河江浪息。鍼咽餓鬼。永絕饑虗。鱗角羽毛。莫相食噉。惡暈變怪。埽出天門。異獸靈魑。潛藏地穴。囚徒禁繫。願降天恩。疾病纏身。早逢良藥。盲者聾者。願見願聞。跛者啞者。能行能語。懷孕婦人。願子母團圓。征客遠行。早還家國。貧窮下賤惡業眾生。誤殺故傷一切冤尤。並皆消釋。金剛威力。洗滌身心。般若威光。照臨寶座。舉足下足。皆是佛地。更願。七祖先亡。離苦生天。地獄罪苦。悉皆解脫。以及此不盡功德。上報四思。下資三有法界有情。齊登正覺。川老頌云。如飢得食。渴得漿。病得瘥。熱得凉。貪人得寶。嬰兒見娘。飄舟到岸。孤客遠鄉。早逢甘澤。國有忠良。四夷拱手。八表來降。頭頭總是。物物全彰。古本凡聖。地獄天堂。東西南北。不用思量。利塵沙界諸群品。盡入金剛大道場。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一真實際性識圓明)彌陀佛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二空雙證法報化身)彌陀佛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三根祇園演讚真誠)彌陀佛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四華微妙香潔彩雲)彌陀佛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五濁惡世離垢超昇)彌陀佛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六聲佛號一念西生)彌陀佛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七珍林內菩薩來迎)彌陀佛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八功德水洗蕩根塵)彌陀佛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九蓮臺畔次第化生)彌陀佛
- 南無安養國極樂界(十聲佛號頓悟超昇)彌陀佛
銷釋金剛經科儀(終)
校注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74 冊 No. 1494 金剛經科儀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3-2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