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禪林寶訓音義

No. 1262-A 禪林寶訓音義序

寶訓一書昔妙喜竹菴二師慮末法之澆漓藂林之衰替於是摭古德之嘉言善行會萃成編冀欲挽回佛日重整頺綱使凡庸之輩因言企行德業惟新者也然編集雖成未遑流布葢法運有時待緣方顯嗣有東吳淨善師者遊歷雲居獲殘編於祖庵師忻其所遇脗浹于懷第恨首尾不完難成教義是以重加纂集廣搜先德之言積累三百餘篇斯寶訓所繇出也其中扶揚法化教誡僧徒革藂林之弊政警學者之疎愚則是編也顧可以少乎哉奈何躁淺之流視其詞章平易而束之高閣者比比有之豈不負前賢之苦心溝壑之言哉(建)自戊申辭雪浪師于蘇之望亭學之于長安參預諸師門下凡宗乘講演之期曾不捨此諄諄熟習故彼方禪衲淳朴之風猶在矣惟是集也文約義豐事多愽涉初學未諳不無留阻間有音義傳寫未刊遞悞成訛參差魚魯繇是音義所刊烏容[A1]已也今也山中多冊擇其簡要者以為定本復于內外經書參互考證焚膏日以積月讐校方成時諸法侶覩斯善本爰常住授梓流通以便後來尋討不揣荒陋敘其本末云耳

崇禎乙亥仲春三日梁溪比丘大建識

No. 1262

禪林寶訓音義

●序

篇首也猶門之庠序也

禪林

禪者靜慮也林者叢林也葢謂山林之士湖海之流雲集招提同堂共命結伴參學修習靜業以此言之故曰禪林

寶訓

寶者珍愛也訓者教誡也葢謂此書所載皆諸老嘉言善行也足以開其未悟訓其未成故使後學重如至寶由是名之故曰寶訓

者之一字疊定之辭葢欲敘一書之來由也

昔妙喜

昔者往古也妙喜者臨安府(今杭州)徑山宗杲大慧普覺禪師江東宣州寧國奚氏子嗣佛果克勤禪師南嶽下十五世十三入校不樂世典詣東山慧雲院惠濟禪師十七落髮披緇後入雲居之西古雲門寺之舊基誅茅結庵經二十年辟地湖湘轉仰山邂逅竹菴珪禪師相與著頌古百餘篇此寶訓是其時集也詳見通載二十卷

竹庵

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成都府史氏子嗣佛眼清遠禪師南嶽下十五世也

誅茅江西雲門時共集

誅茅者斬草也謂其二師於雲門寺舊址誅斬茅草結庵隱居之時同鳩集此書也

予淳熈間遊雲居得之老僧祖庵

予者我也不稱我而稱予乃賓主之謙辭也淳熈宋孝宗之年號也遊者涉歷也謂淨善老師遊方至雲居山雲門之故址老僧祖庵所得此寶訓祖庵未詳氏族法嗣也

惜其年深蠧損首尾不完

惜者難之歎惜也其者指物之辭蠧者食紙魚蟲也謂歎惜所得寶訓年載深遠被蠧魚損壞上下前後首尾不得完全也

後來或見于語錄傳記中積之十年僅五十篇餘

語者密顯真機曰語總集眾事曰錄博載古今曰傳廣誌賢否曰記僅方纔也謂自得此書以來有不完之篇或全覩見於諸語錄傳記中積聚十年方纔五十之餘篇也

仍取黃龍

隆興府黃龍惠南禪師信州張氏子嗣石霜楚圓南嶽下十一世也

下至佛照

慶元府即明州育王寺德光佛照拙庵禪師臨江郡彭氏子嗣大慧宗杲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依本郡東山華光寺吉禪師祝髮後來孝宗淳熈三年十一月詔入選德殿談禪淳熈五年賜佛照號達於天下宗風大振也

簡堂

台州國清寺簡堂行機禪師本郡楊氏子嗣護國景元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諸老遺語節葺類三百篇

仍者復也制也修補也謂仍復取黃龍以下至佛照簡堂諸老遺留語錄節制補葺兼前五十餘篇類積聚三百篇也

其所得有先後而不以古今為詮次

其助語之辭謂其所得簡篇有先有後而錄之不依往古為先來今為後作詮顯次第耳此序約三分分科自此[A2]已上為序分也

大槩使學者削勢利人我趣道德仁義而[A3]

槩者意也略也刪也勢威勢財利也人我者彼此之稱向也又行而張足也道者事物當然之理人所共由也德者得也行道而得於心也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也葢此書大意使令學者削威勢財利之心人我彼此之念趣向道德義理而[A4][A5]已者結盡無餘之辭此言寶訓之義

其文理優游平易無高誕荒邈詭異之跡

此伸寶訓之文也謂文字謂條理優游者自如之貌平和簡易高誕者孤危高大也又誑妄也蕪也詐也謂此書文字條理優游自如平和簡易有如此之善無孤危妄誕荒蕪無稽之言邈慢詭詐異恠失據之事跡也

實可以助入道之遠猷也

此深言其効也謂近可而有所未盡之辭法也道也謂此書其文平易實可以與學者助入道之法則也以上為正宗分下乃流通分也且將刊木以廣流傳必有同志之士一見而心許者

予雖老死丘壑而志願足矣

權且也將且然未必之辭謂有行義之稱謂𠃔從也丘者士阜之高者也壑者有水曰澤無水曰壑也志者心之所之也願謂情希也葢謂將此書刊木印造以廣流傳而不滯止如有與予同志之士一見此書心若允從者予縱老死丘壑之中而心志情願滿足矣

東吳沙門淨善書

東吳蘇州郡名也沙門略梵謂也全謂沙迦門曩此云勤息謂勤行善法息滅諸惡淨善乃序主諱後學不可雙稱當曰上淨下善也是東吳人也書者如也敘事如人之意也又舒也劉勰曰舒布其言陳於簡牘者曰書

●卷上

卷者卷也卷多而舒少也上者對待之義有上則有下也

明教

杭州佛日明教契嵩禪師字仲靈自號潛子藤州譚津李氏子嗣洞山曉聰清源下十世七歲出家十三得度十九遊方常戴觀音像一軸日誦聖號十萬率以為常世間經書莫不徧覧作原教論十萬餘言儒釋之道一貫以抗韓愈排佛之說知開封府龍圖王公素歐陽修程師孟奏進仁宗覧之嘉歎付編修入藏曰輔教篇三卷賜紫衣方袍明教之號也

和尚

梵本正名鄔波迦傳之于闐翻為和尚傳至此土翻為力生謂出家者因師之力而生長法身出功德財養智慧命故曰力生也

重也崇也

心通曰道又成名之謂道即佛祖微妙之道也在儒即允執厥中之妙道也

身正曰德立身之謂也僧有戒定慧儒有孝悌忠信皆謂之德也

匹夫

窮獨之稱也三軍之中可奪帥匹夫之志不可奪三軍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A6]己故也

王去聲凡有天下者人稱曰王又身臨四海曰王

伯夷叔齊

孤竹君之二子也孤竹即殷湯所封之邦君也姓墨胎氏名初字子期其子伯夷名允字公信季子叔齊名智字公達諡曰伯夷叔齊也其父將薨遺命立叔齊齊以天倫為重我在位不義伯夷以父命為尊我在位不孝二人俱迯國人立其仲子為君其二人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而歸之文王卒武王伐紂二人叩馬首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忠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平定天下宗周夷齊耻不食周粟遂隱首陽山採薇而食卒之餓死史咏云孤竹夷齊耻戰爭望塵遮道請休兵首陽山倒為平地應始無人說姓名

夏桀

名履癸帝發之子[A7]諡法賊人多殺曰桀荒婬無道得施氏女名妹喜作瓊樓瑤臺極意取娛酒池運船糟堤可望十里龍逢以忠諫不從而殺殷湯有德伊尹佐湯伐桀桀戰不勝奔三椶國湯又從而伐之放桀於南巢而死自禹至桀一十七世歷年四百三十有二

商紂

名辛亦名受帝乙之子[A8]諡法殘義損善曰紂得蘇氏女妲己甚寵愛之設酒池肉林使男女躶形相逐其間作長夜宮一百一十日為一晝用炮烙之刑刳孕剒涉造鹿臺七年乃成業害忠良臣叔比干竭忠而諫遂剖心而死太師箕子徉狂而為奴庶兄微子為其亡仁避而去之後武王舉兵伐之敗登鹿臺蒙頭赴火而死自湯至紂共三十世歷年六百二十九年史咏云積粟成塵竟不開誰知拒諫剖英才武王兵起無人敵遂作商郊一聚

周幽

名宮涅宣王之子[A9]諡法壅遏不通曰幽殆政虐民遂致岐山自崩山川水竭得褒人女名褒姒以寵之乃貶申后并太子宜臼褒姒不好笑於驪山舉火戲媚褒姒之笑後申侯怒召犬戎殺於驪山之下史咏曰恃寵多矯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豈知一笑傾家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周厲

名胡夷王之子[A10]諡法殺戮無辜曰厲王行無道侈傲暴虐國人謗之王使衛巫監謗但有謗者盡殺之召公諫曰塞下之口遂上之過恐為社稷憂王不聽國人叛之禍及於王王乃出奔於彘太子幼周召二公相和恊共理國事故稱共和也小雅二十二篇皆文武成康之善政至此而盡廢矣

喜怒

唐太宗曰桀紂天子也以桀紂之名加之於匹夫則怒顏閔匹夫也以匹夫之名加於天子則喜所貴在德不在位也

憂也

○聖

靈明洞鑑曰聖又聖猶正也以正教誨人也

超凡亞聖曰賢

習學也[A11]已知未知未能而欲求知求能者也

學以聚之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註曰聖人在下雖顯而未得位則進德修業而[A12]學聚問辯進業也寬居行仁修德也又學聚問辯者謂人苟不務學則無以會眾理而但有諸己也學弗問無以辯別眾理使之條件不紊而精麤本末或不知所擇也出易經九二之文也

補也助也

日新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然在彼學者進業修德而轉新也如沐其身滌除舊染之污而自新也此文出大學

○太史公

姓司馬名談為太史令其子名遷襲其父職乃尊其父故稱公也西漢龍門人

孟子

名軻字子輿鄒國人作孟子之書七篇上下兩卷也

梁惠王

魏侯[葷-車+(卸-ㄗ)]都大梁[A13]僭稱王位[A14]諡曰惠史記惠王三十五年卑禮厚弊以招賢而孟子至梁王問曰不遠千里而來何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A15]王問意強兵富國之類孟子之對不以富為利以義為利也

罕言利

罕者少也罕言利與命與仁命之理微仁之道大利之害義謂聖人恐學者陷溺於利以利滅公貪利害義淪於污下故罕言之

尊崇下

尊崇天子也貧賤庶民也謂自天子至庶民同害貪利之病有何差別

病也

承上啟下之辭

悖戾

逆理乖違法度也

是不亦

豈不是也

施也

取也

○有形下

論云有形之惡其來有方其敵可禦無形之惡其來不測其害非細故所以殺人之惡小害人之惡大殺人者以跡言之害人者以心言之跡雖殺人其過可恕忍心害理其殃極甚是故有形之惡顯然可見無形之惡冥然莫測以人之可見可知故以為輕為小以人之莫見莫知故以為重為大也

游晏

逸也賓主合歡安靜之筵也

鴆毒

鳥名其形如鷄其色紫綠頸長八寸以蛇蝮為食其毛羽歷於飲食之間食則殺人也

戈矛

皆兵器也平頭戟長六尺六寸長二丈其形如鈎俱傷人器也

堂奧

正房曰堂幽深曰奧

隣巷

五家為隣二十五家為巷

戎狄

西戎北狄也

禮法

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法者制度品節也左傳曰藏於杳然冥然之間而發於卒然之際非聖人以禮為之防則人之類滅久矣

○大覺

明州育王寺懷璉禪師字器之福建漳州陳氏子嗣泐潭懷澄禪師清源下十四世宋仁宗皇祐二年正月詔住京師十方淨因禪院二月十九日詔對化成殿問佛法大意奏對稱旨賜號大覺禪師歸居於阿育王山廣利寺

包公

名拯字希仁[A16]諡孝肅官為御史天性嚴厲未甞有笑容知開封府日有民李覺安生子年幼因病以白金百兩寄與張惠明覺安命終惠明還歸其子其子不受一謂受人之寄可當還之一謂父無所寄不當受之各盡其心而[A17]

責付

給散也

○圓通

廬山圓通居訥禪師字仲敏西蜀梓州蹇氏子嗣延慶子榮清源下十世為人英偉過目成誦十一出家十七誦法華經得度後遊襄州密契心要後遊廬山道價日重南康郡守程師孟奏請住圓通寺

中正

中而不偏正而不邪

尊嚴

尊而可敬嚴而可威

義同

言簡

言簡則誠實而信盡理則道體精明也

少也

○仁祖

宋四帝仁宗也

皇祐

即年號也

銀璫

耳㻔也秦漢中以小宦官著銀璫左貂明帝改為金璫右貂宮中出入傳命使悉用閹人

綠綈

下音啼綠色也即盛詔書囊也

尺一

漢時制一尺之板而駕詔書也

孝慈

汴京自唐朝毀寺太祖建隆間復興兩街止是南山律部慈恩賢首疏鈔義學而[A18]士夫聰明超越者皆厭名相因果當時天台止觀達磨禪宗未行淳化(太宗年號)以來四明尊者天台懺主遵式行道東南止觀心宗慧眼照映天下翰林楊億晁回首發明之至是時內使李允寧奏施汴宅一區創立禪席賜額十方淨因禪院帝留意空宗詔下三省定議召有道者住持歐陽修程師孟奏請圓通訥禪師允寧親持詔下江州訥稱目疾耳背不赴帝益敬重聽舉自代訥舉大覺應詔天下賢哲在訥得之矣

伽藍

譯為眾園園謂生植之所佛弟子則生植道芽趣登聖果能福利羣生故曰眾園也

旗首曰旌以旌有功者又欽也

敬重也

固辭

辭而不受也三辭為節一辭為禮二辭為謙三辭為固辭也

濫廁

泛雜也

不當得而得也

飯蔬

食也麤食也聖人之心渾然天理雖處困極而樂亦無不在焉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之有無漠然無動其心

不為

性本如空難名難相金屑雖貴落眼成塵

先哲

指范蠡也

縈縛也

滿足也

東坡

姓蘇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得法東林常聰禪師仕至翰林甞與佛印激揚酬唱葢可見之宋七哲宗元符三年於黃州築室城東因號東坡於徽宗靖國元年卒于常州

○躄

跛而不能行也

兼有恃之稱也

○百丈

洪州百丈山懷海大智禪師福州常樂王氏子嗣馬祖道一禪師南嶽下二世

叢林

乃眾僧所止之處行人棲心修道之所也草不亂生曰叢木不亂長曰林言其內有規矩法度也

規矩

圓器曰規方器曰矩乃叢林之模範也

盜規矩

因公置私監守自盜之義又因法作奸佐監為盜也此言因規矩而反害叢林也

巢居穴處

上古之士未有叢林夏則居巢冬則居穴守典刑而自律也

安危興亡

有德者叢林日安無德者叢林日危數也時也謂安危在人興亡在時住持無道德則叢林將廢縱有道德苟非其時亦不可強也

可將

持守行之譚子化書云苟德可將何必廣粟帛乎苟數可憑何必廣甲兵乎

○治

修必曰治定心曰治修理其事方用其力曰治事有條理[A19]已見効故曰治

震上坤下

重門豫

雷地豫卦安和悅樂之義楊氏曰川途既通則暴客至矣不可不禦之術也故取諸豫重門以禦之擊柝以警之則暴客無自而入也二陰在上重門之象一陽在下擊柝之象三陰在內悅豫之象又曰豫者怠惰也擊柝以警怠惰

音托斫木為之夜行所擊也

○玉不琢下

此二句出禮記學記篇

今之所下

此二句出韓文公答唐順宗表狀

善惡

善者所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

○妙

神明不測玄奧難知言詞不可示分別不能解故曰妙也

寄也

恠也

及也

釋迦

此云能仁謂以仁德利化眾生

精一無雜也

第一義

真諦非有俗諦非無不有不無名中道第一義諦也

垂示也猶天地以萬像垂示與人也

慈悲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

生民

葢自天降生民即陰陽交媾元氣感化而生於人也

淳朴

實心不虗也

三皇

大也配天之大也天之極大之稱煌煌人莫違故也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此能廣其道故稱三皇善用時政也

簡素

三皇之時風俗淳厚人民質朴結繩作政𦘕地為牢不爭競而財饒無制令而民自服也

孔穴也

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謂之鑿情也

五帝

審諦也謂審諦於萬物王天下之號也少昊金天氏顓頊高楊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主社稷安人民合於帝道故稱五帝善用仁信也

詳文

五帝之時風氣漸開剏制立法五典敦而五禮備五服彰而五刑周法度禮樂彰矣

三王

往也天下所歸往也乃夏禹姒姓殷湯于姓周文王姬姓孔子曰善用智勇也

密嚴

三王之時九五之位不遜賢而傳子孫禮樂文章刑政法度至此大備

誥誓

尚書之篇名如商之仲虺之誥湯誥周之康誥酒誥商之甘誓湯誓周之秦誓也誓約也盟約於諸侯曰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梵語佛陀此云覺也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

如來

從如實道而來如謂本覺來謂始覺始本不二故曰如來

性命理

天之所賦曰命物之所受曰性性之所具曰理其名雖殊而理則一也

遞也互也

窮盡也此明[A20]已上諸聖皆造乎至極之地則不能無獘獘迹示其不通也乃不能周全萬備如夫子大聖人不得位而誅正卯之迹周公雖聖而誅管蔡之迹堯舜雖聖不能化其子之善先聖後聖其揆一也道之不行乃時數之變也若以時變責聖人之心非愚即狂孫莘老是其人也

弊迹

如丹朱商均之不肖桀紂幽厲之不君法門教化陵夷國家紀綱紊亂皆稱獘迹也

靡靡

漸漸也又壞散延連也

鼎立

禹王造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器也鼎分三足一口朝天一口即王道也

詆訾

責謗也

孫莘老書

修撰侍郎孫莘老問教於大覺曰三代以降列聖相承政通人和道傳統續不以佛教未來為欠周姬訖籙更秦換漢憲網刑巢蔽空落野不以佛教[A21]已至而革四海派分異說捷出由唐而至五季為甚庶務萬機理亂非常奉佛之教奚益間有草衣木食巖棲㵎飲不過獨善其身耳又有名而異行假而非真教化未孚弊乃生焉然師必有辯佇聞其說妙道篇師所答也

○克

[A22]己之私心也

四眾

在家二眾出家二眾

○聰明

見聞不惑故曰聰明

石門聰

襄州谷隱山石門寺蘊聰禪師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得法後住石門日襄州太守以私意笞辱既歸眾僧迎於道側首座趣前問訊曰太守無辜曲辱和尚師以手指地云平地起骨堆隨手湧一骨堆太守聞知令人削去復湧如初太守全家死於襄州也

棲賢舜

南康軍雲居曉舜禪師字老夫嗣洞山聰瑞州胡氏子清源下十世住廬山棲賢日槐都官守南康多貪墨蹟舜不忍以常住物結情固位被人譖於郡守問還俗民其衣大覺昔曾入舜之室故往京都訪大覺讓舜正𥨊璉居偏室仁宗數詔入內問道竟不言舜事偶一日聖旨勑淨慈飯僧見大覺侍舜甚恭歸奏帝召見之乃嘆曰道韻奇偉真山林達士遂於扇書曰賜曉舜依舊為僧再住棲賢仍賜紫衣銀鉢舜罷棲賢日有二壯力舁轎至羅漢寺前二人相謂曰今不是我院長老不須遠送棄轎而回舜既再來令人安撫曰你當時做得是但安心不必疑懼入院上堂曰無端被譖枉遭迍半年有餘作俗人今日再歸三峽寺幾多歡喜幾多嗔

疑辭謙退而不敢質言而言歟也

隱微

上幽暗也下細事也謂事之首不足慮禍隱微深可憂也葢著者人所易見故得為之隱者人所難知故當謹而不可忽也

甚也

○罹

非理而遭痛毒也

橫逆

強暴不順理也文出孟子離婁章

民衣

老夫還俗服民之衣也

往昔之事也

天子之車也有輪曰輦無輪曰輿

○賦

稟也均表敷布曰賦謂天之所賦性於人均而無偏也

權衡

上秤鎚也下秤杆也

以財變物曰貨

積聚財寶曰殖又貨之所宜曰殖

一日不作

百丈寺在南嶽之絕頂也大智禪師每日力作以償其供有勸止者則曰我無德以勞人眾不忍而藏其作具徧索不得遂不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語流播寰宇先德率身多如此矣

將也

歷也

○傳持

代代相承曰傳拳拳執守曰持

守志不改曰操

踐行不怠曰履

住持

安住道德執持教化令法久住故也又住於真理持而不失

彰賣也

變也

夷險

上坦而平也下峻而不平也

理也

○遠錄公

舒州浮山法遠圓鑑禪師鄭州王氏子嗣葉縣省禪師遠甞與達觀頴薛大頭七八輩遊蜀幾次遭迍師以智脫之眾以曉吏事故稱遠公也

益堅

乃馬援之言也不墜青雲之志

益壯

寧識白首之心

苟竊

不正之貌苟容取安也

心之所之曰志謹守而不逐物也

本色也

耐也

節義

有節操而所行合乎義理也

標致

舉也言其超卓傑立之極也

自強

易云君子之道終日乾乾而自強不息也

逸翮

上縱也下羽勁也

○陸沉

言無水而沉也當顯而反隱陸沉於眾不願人知也

葉縣省

汝州葉縣廣教院歸省禪師冀州賈氏子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其住持枯淡嚴密衲子畏之浮山遠天衣懷聞其高風特往參叩正值雪寒省喝罵驅逐至以將水潑地衣服皆濕他僧怒去唯遠與懷整衣數具復坐如故師到呵曰你更不去待我打你近前云某二人數千里特來參和尚禪豈以一杓水潑之便去師笑曰你兩個果來要參禪却去掛搭遠充典座眾苦其枯淡省偶出庄去遠竊取鑰匙取油麵作五味粥方熟師忽歸粥罷詣典[1]遠至師云汝竊取油麵係盜用常住遠云實取油麵願乞責罰師令筭估衣鉢還訖更打三十拄杖赶出院道友勸勉師不允友曰若不容歸只乞隨眾聽法師亦不許師一日出街見遠旅邸前立師曰此是院門房廊你在此許久曾還店錢否令筭所欠追取遠無難色持鉢於市化還之師一日出街見遠持鉢歸謂眾曰遠真意參禪遂令歸上堂對眾付衣法嗣

依違

謀善者從之不善者違之亦何有所定平出小雅也

姑息

苟容取安出禮記

○暴

音曝日晒也

○刻剝

削害於人也

中外

中則徒屬外則四眾

恩澤周徧曰洽

敢怒而不敢言

○三要

宋仁宗司馬光諫曰仁明勇註曰仁者純乎天理斷絕眾惡無一毫私欲也明者燭物理辯是非無一息之疑惑也勇者見義必為聞善必遷無一之退怯也

教化

以道誨人曰教躬行於上風動於下曰化

才辨論曲謂也

鋤也

割也

○智愚賢不肖

稟清和之氣才識明敏曰智稟滓濁駁雜之氣頑蠢無知曰愚稟得天地至和之氣慈儉溫良曰賢稟陰陽謬亂之氣凶險奸邪曰不肖如明暗相傾薰蕕不並決然之理矣

詐侫

詐侫者與君子不似也謂發言宛同聖賢行事不如常人

素分

命稟於有生之前而清濁[A23]已定故有智愚之分也

醇懿

一色成體曰醇溫柔克聖曰懿

嗜慾

上貪也下情之所好慾也

綱紀

總繩曰綱眾目曰紀網賴綱紀君賴股肱乃規範之大者也

優劣

上勝也下衰弱也

何也

○從容

上七恭切含緩而不迫也

雍肅

和敬也

○道悟真

潭州道悟寺可真禪師嗣石霜圓禪師南嶽十世

馳騁

自誇也

丹雘

彩色之總名山海經云雞足山下多丹雘說文云美也

○五祖演

蘄州五祖法演禪師綿州鄧氏子嗣白雲端禪師南嶽下十三世

心為下

心者神明之府虗靈洞徹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謂百千三昧無量法門莫不皆由一心而建立也

和悅也

端嚴也

靈也陰陽不測之謂神又陽之精也

○士

有德之稱

諦當

審實曰諦中正曰當

去聲聲著於外曰聞

利養

財之所欲曰利利之所樂曰養

把茅

出世為人而結菴乃草菴也

加力行之也

○楊岐

遠州楊岐山方會禪師宜春冷氏之子嗣慈明圓禪師南嶽十世

將也

與暮同季冬也

雨雪雜下

不急之貌謂雖有雪霰不以寒苦動其心

豈也

事豐屋

好也宋李靖公名沆為丞相自奉甚薄所居陋巷廳事無重門家人勸修之沆曰身食厚祿安榮如意人生朝暮不保奚用功夫事豐屋也

明日也

樹下居

佛戒弟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修身以避名臨大節而不可奪

○心城

謂其中有正覺法王萬德所聚故曰心城使宼不侵奪境緣不搖動方可進道

越思

過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陶鑄

範土曰陶鎔金曰鑄

改也

○病

憂也聖人云不患人之不[A24]己知患不知人也

聽言觀行

始我觀聽於人也謂聽其所說以為有德但恐其能言而不能行必欲觀其所行之行也

南嶽讓

衡州南嶽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嗣六祖大鑑禪師

大鑑

六祖惠能大鑑禪師范陽人即𣵠州也盧氏子先父遷於嶺南新州住後生能嗣五祖弘忍大師也

馬祖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漢州什邡縣馬氏子嗣南嶽讓禪師依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乃唐德宗時人也

固非下

道高于師方堪傳授見于師齊減師半德也

洪規

大法也謂權衡佛祖模範人天非細事也

當家種草

當家者選有德之子克紹家業使祖風之不遺墜也種草者如農家種田相地厚薄而投子也

巧言令色

猶善也言乃心之聲出於口當出而出心之發見於面當見而見則天理存於內矣或出諸於外巧言如簧甘言若醴象恭其容色莊其貌務以悅人之聽觀而本心之德全忘矣

便僻

外習威儀舉止輕[A25]而內無實德也

[A26]己侫求曰謟

親順取悅於人也

○柄

權也

以恩及人曰惠愛施者仁之端

以敬修身曰德修身者智之府

施也

當也用也

保守也

布散也

養也積也

誰也

○省覲

省察也秋後見曰覲如朝廷須為朝覲乃會合省察一年之事

籌慮

方思後對而不敢便答

正色

有威而不猛嚴而厲恭雖曰怒而不失其正也

細務

急先務心君子務本

慈明

潭州石霜慈明楚圓禪師金州李氏子嗣汾陽善昭禪師南嶽下九世也

機辯

機如掣電辯似懸河

弟子

學於師後曰弟智從師生曰子

應對

有呼則應有問則對

含緩

忍而不敢言曰含從容而不急曰緩

○猥屑

不可言其所為謂之惡也鄙也苟也

愈加下

施不測之恩也

[A27]己過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喜其得聞改之其勇於自修如此程子曰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可謂百世之師也

喜善

禹王聞善言則拜葢不待有過而屈[A28]己以受天下之善也

包荒

易經泰卦君子處泰之道必有包荒之量其施為寬裕詳密也又量寬容眾德廣安居也

廣也大也

○啻

止也

○郭功輔

提刑郭正祥字功輔號淨空居士問道於白雲端

造物

儒言天命釋言定業也

○絕江

直渡也

訪白雲

郭功輔乃現宰官身而作佛事可謂在欲而無欲居塵不染塵亦是他宿植德本有大因緣故致根塵脫繫一念無依到此橋斷路窮不免求人指示故訪白雲於海會白具通方正眼運匠石之功施無礙之辯便問公牛淳乎以公曾經大冶鎚鉗[A29]已到不疑之地謂全身擔荷脫體承當向他道淳矣白雲居養子之緣婆心太切只恐他見道未穩故以雷轟電掣之機振地威雄之勢而叱之可謂把關須用精嚴吏不驗分明不放行正如疾風知勁草烈火辯真金[A30]已是鼻孔撩天脚跟點地的人縱是八面風吹他不動得處穩密何妨八面風吹見地唯深豈懼四山來合遂拱而立謂得處自然忘計較拈來全不費工夫白雲到此雪後始知松栢操事難方顯丈夫兒車不橫推理無曲斷滿口許他道淳乎淳乎南泉大溈無異此也仍贈一偈前二句頌他見地明白謂饑飡嫩草遙山去渴飲寒泉遶㵎迴後二句頌他放曠今時謂放曠不耕空劫地暮天何用牧歌摧又曰上大人者一是歸美之辭二是出身活句可謂大冶精金還他作者

白雲端

舒州白雲守端禪師衡陽葛氏子嗣楊岐方會禪師南嶽下十二世

南泉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鄭州新鄭王氏子嗣馬祖道一禪師一日上堂示眾云王老師牧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牧不免犯官家苗稼擬向溪西牧亦不免犯官家苗稼不如隨分納些些總不見得也

大溈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福州長溪趙氏子嗣百丈懷海禪師一日上堂云老僧百年後向山下檀越家作一水牯牛右脇書五字溈山僧某甲當時喚作溈山僧却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却是溈山僧畢竟喚作什麼即得仰山出眾禮拜而退

○翠巖真

洪州翠巖可真禪師福州人得法於石霜楚圓禪師

𮌎

因他裝點𮌎欲高過於人故點胷之混名播揚於叢林

禪觀

秉一心而為禪照萬法而為觀又禪止散亂觀照心昏

金鑾善

慈明之高弟也道悟真楊岐方會皆推伏之未詳法嗣

癡禪

躭味禪而未發慧曰癡禪如守株待兔等翠巖真甞謂親見慈明天下無可其意者一日與金鑾善論道遊山次善拈一片瓦置於石上曰向這裏下得一轉語許你親見慈明真擬之善叱之曰佇思停機情關未透何曾夢見先師在師兄參禪雖多而不妙悟可謂癡禪矣

○朝市

鄽闠之所也白樂天云大隱居朝市小隱住丘樊丘樊甚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作留司官

鼓惑

鼓動人心惑亂人意

考證之謂

○無為子

姓楊名傑字次公號無為居士任至禮部無為州人得法於天衣懷禪師

可言

馬氏曰夫可言不可行君子不言也則言顧行而言不違行矣

可行

可行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則行顧言而行不違言矣

比也法也

樞機

門轉處曰樞機者弩牙也易繫辭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所以動天地感鬼神可不慎乎昔成湯有七年之旱太史占之曰當以人禱之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若以人禱返害其民吾當自禱遂齋戒剪髮斷爪素車白馬身穿白苧以身為犧禱於桑林之野祝曰無以余一人不敏傷民之命遂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歟民失職歟女謁盛歟宮室崇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言訖忽大雨數千里湯有此德故言行遂能動天地也

○止觀定慧

三觀之總名也停息諸念曰止如理思惟曰觀內心不動曰定隨緣照了曰慧梵語奢摩他此云止止久曰定梵語三摩鉢提此云觀觀久曰慧梵語禪那此云等該等該前二即定慧之通稱通遮通照故曰等該在因曰止觀在果曰定慧若約三學互論即一心不動人境雙忘曰戒覺心圓明內外湛然曰定隨緣應物妙用無窮曰慧名雖有三其揆一也

作止任滅

作者即心造心作之謂也若有人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真理即名為病止者止妄即真之謂也若有人言我今永息諸念寂然平等欲求真理即名為病任者隨緣任情之謂也若有人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任彼一切欲求真理是名為病滅者寂滅之謂也若有人言我今求永滅一切煩惱身心根塵虗妄境界欲求真理是名為病止觀定慧為本作止任滅為末

自欺

欺昧也大學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知為善以去惡而心之所發由未誠是為自欺也

○上下偷安

去聖時遙邪侫之輩寄身於我教中在上者不教其下其下者不奉其上各取一身之安也

歸宗

寺名在廬山之南昔年羲之隱居之處洗硯池今猶在也

○晦堂

隆興府黃龍山祖心晦堂寶覺禪師南雄鄔氏子嗣黃龍南嶽下十二世也

寶峯

寺名

月公晦

諱曉月字公晦得法於瑯琊覺禪師於宋熈寧間住洪州泐潭寶峯精舍作楞嚴標旨

洞徹

洞明玄理徹底無依

辱也

功名美器

有功名無美器有美器無功名葢天命也不與人全昔種放隱終南聞希夷之風往見之希夷曰當有顯宦但名者古今美器造物所忌子名將有敗之後果如言也

君子曰終小人曰死謂君子有益於時死聞於後平生以保身為事故沒可言終也死者澌盡泯沒濫朽無節故小人則言死也文見論語大全

幾微

易繫辭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

○獨步

湖海孤危也袁淑謂謝莊曰江東無我卿當獨步

扣礪

上取也下磨礪也謂取他有餘補我不足

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1]被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慊自是也

勝也樂也

自廣而狹

自廣而狹小於人出書經

矜式

規法也令人依而行之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出孟子

○陳瑩中

延平縣陳了翁壦字瑩中號華嚴居士

米不絕色謂碎米而雜其好飯言君子小人相混而不可辯

惻隱

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惻者傷之切隱者痛之深即慈悲不忍之心也

障百川

迴眾流而入海也韓文公進學解曰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而既倒謂入鄽垂手接物利生也

靜也

○感副寺

南嶽福巖慈感禪師潼州杜氏子嗣黃龍南禪師

化侍者

隆興府雙嶺伈化禪師得法於黃龍惠南禪師

正直無私曰廉

秀莊主

潭州大溈懷秀禪師信州應氏子嗣黃龍禪師

有量則容納眾流也

有忠則盡情奉上也

靈源

隆興府黃龍靈源惟清禪師本州陳氏子嗣黃龍祖心

○朱給事

名顯謨字世英任至給事問道於黃龍南禪師

自恃

自負聰明之資輕視佛祖之道

矛盾

上鎗也下護身牌昔人以二事雙賣各歎其勝智者語云我買汝矛[A31]刺汝盾入於不入即無其辭以況自相違也

大也

溽暑

勝熱也

○川陵

眾流入海曰川大阜曰陵

諸也

○雲峯

南嶽雲峯文悅禪師南昌徐氏子嗣大愚守芝禪師南嶽下十一世也

○蹙頞

攢眉促鼻也

閨物

𮌎襟之識情又私溺之物

音享荷負之勢

乾上坤下

否卦

閉塞也大往小來陽往居外陰來居內陰氣不上升陽氣不下降二氣不交萬物不生天地否塞也以人事言君不下孚於臣臣不上孚於君上下不交人情否塞也以一人言在外者陽氣散而不順在內者陰氣附而不調陰陽不合氣血不通表裏失度也此七月之卦

坤上乾下

泰卦

通也小往大來陰也往居於外陽也來居於內陽氣下降陰氣上升二氣相交而萬物化生天地通泰也以人事言大為君小為臣君推誠以任下臣進忠以奉上上下之志通朝廷通泰也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君子來在于內小人往在于外人情通泰也此正月之卦

艮上兌下

損卦

山澤損卦減損也以人事言在上者取民以自厚在下者[A32]己以奉君必至上下俱損矣故本義云損下卦上畫之陽益上卦上畫之陰損兌澤之深益良山之高取內益外剝民奉君之象曰損

巽上震下

益卦

風雷益卦增益也巽為風震為雷雷激則風怒二物相助所以為益以人事言在上者施其澤以及下在下者進其誠以奉上是兩相增益也故本義云損上卦初畫之陽益下卦初畫之陰曰益

眾也

返也背也

聖人嘗喻

孔子答魯哀公也家語

貫珠

串也言其相續不絕也累累如貫珠然

觀日

謂興廢之源誠在損益得失故曰觀日

元龜

壽千歲滿尺二寸預知未來吉凶禍福也

○荊公

姓王名安石字介甫臨川人宋朝六帝神宗熙寧三年拜為相封荊國公七年夏四月不雨安石罷相八年二月再拜為相九年十二月致仕問道於黃龍南禪師

○舉措

上處置勤作也下安布施為也

獨居隱微

獨者人所不知[A33]己所獨知之地也隱者暗處也微者細事也言幽暗之中微細之事跡雖未形而幾則[A34]已動人雖不知[A35]己獨知之至此尤加戒謹也

○隱士

不貴為官以道自樂

潘延之

名興字延之號清逸居士問道於黃龍南禪師

造次

急據苟且之時

推廣之義又引張也

滿也

○父嚴

乃馬援征於交趾以書戒於子姪曰莫貪嗜好勤學事業子姪從而不敢違故知子敬由父嚴也

隆窪

謂天下之道以適中為貴過與不及俱不可也下之平之欲其損有餘而益不足務合中道也

姁嫗

上許御切下衣遇切陰陽相得覆育萬物以氣曰姁以體曰嫗姁當作煦出禮記

○三關語

黃龍問龍慶閑云人人有箇生緣上座生緣在甚麼處閑云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覺饑又問云我手何如佛手閑云月下弄琵琶又問云我脚何似驢脚閑云鷺鷥立雪非同色三十餘年未有契其機者脫有酬對[A36]斂目危坐由此叢林目為三關語師自頌云生緣斷處伸驢脚驢脚伸時佛手開為報五湖參禪客三關一一透將來

脫有

或然之辭

○孰與

下去聲及也

○越

地名在紹興府

往也

○英邵武

隆興府泐潭洪英禪師邵武陳氏子嗣黃龍惠南禪師

○批判

批點分判謂聖人之心如寶鑑物來則現未有心念也豈堪分章析句批點拈提此則無異描虗空而刻湛水亦乃向枝蔓更添芒索

公案

乃喻公府之案牘也法之所在而王道治焉公者乃聖賢一期之轍天下通途之理也案者聖賢之正文也凡有天下者未甞無公府也有公府未甞無案牘葢取為法而治天下之不正矣夫佛祖機緣目之曰公案者亦由是而[A37]葢非一人之臆見乃百千開示同稟至理也

益也

灌也

益之

增益先覺之理

○旅泊

旅如客店暫住豈能久居泊如舟夜止歇天曉復行言其不常住也

大丈夫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語出孟子

大也

誘掖

前導曰誘傍扶曰掖

畏也

招也

○比丘

梵語比丘此云乞士謂上乞諸佛之智以資慧命下乞羣生之食以資色身比丘具五德謂乞士破惡怖魔淨命殺賊也

苞苴

包褁奇物奉獻謟侫以求托囑也

骯髒

體盤旋貌漢書云曲眉骯髒倚立門傍也

搖尾乞憐

如犬見人搖尾以媚之求憐憫而[A38]小人謟侫亦猶是而[A39]已矣

天人

天上人間

太息

大聲之歎也

點頭而納口不言而心許也

○迹

有為功用曰迹

○真淨文

隆興府寶峯真淨克文禪師[A40]陝府閔鄉鄭氏子嗣黃龍南禪師南嶽下十一世

爾雅云夏曰歲取歲行一次也商曰祀取四時祭祀一終也周曰年取禾熟之意唐虞曰載取物終更始之義[A41]已上俱年也

再閏

閏月定四時而成歲也張純曰三年一閏天氣小備五年一閏天氣大備葢閏月之不足日之有餘也古者一年三百六十六日分為十二月每月三十日一年共三百六十日餘剩六日又六箇月小除六日為一歲共餘十二日三歲共三十六日閏一月還餘六日在後至二年餘二十四日連前六日共三十日又閏一月是為三載故易云五歲再閏

聖人云下

四句出左傳范文子答晉景公之文也

勤也

喆侍者

潭州大溈真如慕喆禪師撫州臨川聞氏子嗣翠巖真南嶽下十一世也

音教睡醒曰覺

般若

此云智慧也

湘西

即湖廣長沙府相陰湘潭縣也

目擊

溫伯雪子適齊途中相遇孔子二人各辭而去子路曰夫子久聞雪子見無所言者何也子曰我與雪子目擊而道存豈用言乎出莊子逍遙篇

○香城順

西山香城景順禪師蜀州人也嗣黃龍南禪師乃坐脫於香城

諸葛

姓諸葛名亮字孔明瑯琊人躬耕於南陽之西臥龍崗與徐庶為友時劉玄德屯兵於新野庶見之告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盍往見之此人可以就見不可以屈由是玄德遂詣亮所凡三往而從之遂拜為軍師後為蜀漢相史咏云世亂雄兵百戰餘孔明曾此樂耘鋤蜀王不自垂三顧爭得先生出故廬

春力

時運該興不能隱藏

○廣道者

瑞州九峯希廣禪師西蜀梓州人師慈仁惠物不尋細檢故叢林號為廣無心嗣真淨克文禪師南嶽下十二世也

輿

眾也

分外事

官受爵於國牧民正國豈為奇特夫為善知識者主叢林興教化安眾克[A42]不干常住正宜如此豈分外事耶

○雲委

積聚也

○委曲

教之之法常俯而就之方便以成其德故也

音池成就也

體栽

格式也

○舒王

宋徽宗進荊公為舒王也荊公熈寧間拜為相作務新法病民其子王雱為崇正殿大學士因父佐務新法必行雱卒父罷相晏閑間如夢寐見一鬼使領雱荷鐵枷泣於公前曰因父務新法所致公問使乞解使曰建寺飯僧可免公遂於金陵田地捨宅為寺賜額保寧請真淨主之

音兼絹也

袈裟

具云迦羅沙曳此云不正色亦名離塵服

去聲字著衣也

伽黎

名雜碎衣以條數多故大衣分三品九條十一條十三條名下品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名中品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名上品

賣也價也

好也

○湛堂

隆興府泐潭湛堂文準禪師興元府梁氏子嗣真淨文禪師南嶽下十三世也

形顯之義

枯死

枯老死滅殘缺蠹損也

決疑也

○杜

斷也塞也

灌注也如瓶注水使心不亂也

出師表

諸葛武侯受顧命輔後主七擒孟獲[A43]已定南方乃出師伐魏臨行遺表於後主表曰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亡身於外者葢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湛師聞末二句豁然開悟如訓文中云

○好惡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為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

逆也

○殢

係替二音極困也滯也

僧問

僧問處名偏辟問州答處名信手拈來無意路話又謂放風前箭轉格外機須向言前領旨句外明宗不可尋言逐句妄生揆度趙州[A44]已至不立玄危平坦之地了無佛法身心凡酬酢信口開合皆無情識不可較量也故雪竇頌曰偏辟曾挨老古錐七斤衫重少人知而今擲向西湖裏下載清風付與誰

趙州

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曹州郝氏子嗣南泉普願禪師南嶽下三世後住觀音院聲傳大夏名聞九州壽一百二十歲唐昭宗乾寧四年十一月初二日無疾右脇而寂也

酬酢

下音昨客報主曰酢主答客曰酬

音巨謂飛天上神獸鹿頭龍身說文云鍾皷之柎也飾為猛獸釋名曰橫曰栒縱曰

○差

楚宜切略也

○秋晚

末運之際法道凋零

○訥

言遲也

加也

蒙昧也

乃也危也

○驥尾

參逐人行曰附驥尾謂蒼蠅之飛不可數步托於驥尾乃能千里之達也

居必下

出荀子勸學篇

福嚴雅

澤州福嚴良雅禪師嗣洞山守初青原下八世也

大寧寬

洪州大寧道寬禪師嗣石霜楚禪師南嶽下十一世也

蔣山元

蔣山贊元禪師婺州義烏人傅大士之裔嗣石霜禪師

同也並也

龍象

水中力大龍也陸中有威象也巨德以喻之者言其有力而托有威而可習故也

撑持也

○上下

時民以名利為上師今不愛名利故不為時上時人以庸鄙為下師今操道德故不為時下也

○死心

隆興府黃龍死心悟新禪師韶州黃氏子嗣黃龍祖心禪師南嶽下十三世也

城郭

外城也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良器

大也靈源知過必改死心正而不屈

○憩

息也

黃太史

諱庭堅字魯直號山谷居士得法於黃龍祖心禪師

特爾

天性如此不可強為

○庶幾

方可也

○長靈卓

東京天寧長靈守卓禪師泉州莊氏子嗣靈源清禪師南嶽十四世

連城

趙有卞和璧秦昭王欲以十二連城貿之趙遣相如送之入秦相如視秦王惟有愛璧之心而無割城之意乃詐曰璧有瑕請示之王授璧與相如如將璧却倚柱立怒髮衝冠謂曰臣聞布衣之交尚不忍相欺況大國乎王若急臣臣頭璧俱碎於柱王恐璧碎使人扶相如起頌曰卞璧無瑕曜日輝秦王雖愛不輸機可憐又入相如手一陣清風滿路歸

小石也

神鼎

潭州神鼎洪諲禪師襄水扈氏子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尋常一衲以度寒暑後隱衡嶽有一豪貴來山遊見師氣貌閑靜一鉢無餘遂拜請住神鼎十年枯淡室無升米一鉢掛壁日收盞飯一枯木床為法座殘僧數輩圍之始終如此後宗風大振門弟子氣吞諸方由是慈明髮長不剪敝衣而特往見鼎鼎曰汾陽有西河師子是否慈明指後厲聲曰屋倒矣鼎回顧相視慈明坐脫隻履而視之鼎老忘問又失公所在慈明遂整衣且行且曰見面不如聞名遂去鼎遣人追之不返鼎嘆曰汾陽有此兒也慈明自此名重四方

○古人云

前漢書文帝丁卯六年淮南厲王長謀反廢處蜀郡嗔恚不食死梁太傅賈誼上疏曰臣竊惟事執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徧以疏舉進言者皆言天下[A45]已安[A46]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𥨊其上火未及燃固為之安方今之執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陛下可不壹令臣得熟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䇿試詳擇焉

扼腕

上持也下手腕也謂跌脚捶𮌎以手持腕救之晚矣

○磨礲

全篇出說苑正諫章

○古和尚

惠古禪師嗣靈源清禪師南嶽下十四世

相倚

背向之義謂背之則禍生向之則福長也

同域

美惡之義德美則吉性暴則凶謂心者眾妙之門羣靈之府升降之源禍福之本也

靡費

奢侈也

悠漸

始終之義

○伊川

姓程名字正淑號伊川河南人問道於靈源禪師

謹也恭也

輕慢也

頻煩也數也

僥倖

上不當求而求之下不當得而得之

覬覦

上音冀下音俞希望欲得也

○惡跡畏影

此篇言和妄歸真不起生滅心也所行之事喻跡起生滅心喻影背走喻捨妄歸真就陰喻顯妄明真所謂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夫欲人無聞莫若無聲欲人無知莫若無為是知跡從念起影逐身生絕異念而妄跡自消息幻體而虗影當滅學者但解回光就[A47]返境觀心則佛眼明而業影自消法身現而塵迹自絕若是則不滯化城而徑趣寶所矣日用明此可坐進斯道

○過任

德薄而位尊任重而福淺

自廣

自廣自大下視於人也

○覺範

瑞州清源寺惠洪覺範禪師本郡彭氏子嗣真淨文禪師南嶽下十三世博覧羣書有大辯才作林間錄僧寶傳也

遠也

浮沉

上現也下隱也

聖人言

史記孔子適周見老子老子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今送子以言也當今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宏遠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為人臣子可不慎乎孔子敬奉其教自周返魯道稱尊矣

○箋

傳之未盡曰箋

參差

不齊之貌乃言行相違也

○行

言乃行之實行乃言之表

鄙樸

誠實也

辭盡下

唐德宗貞元十年兵部侍郎陸贄諫曰明王不可以辭盡人情不可以意選進士進退隨憎愛之情離合繫異同之趣是由捨繩墨而意裁曲直弃權衡而手揣重輕雖曰精微不能無謬

不期遇也

耀乘珠

魏惠王曰寡人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數枚齊王曰吾有四臣照千里之外豈特十二乘也魏王有媿色

學易

聖人雖生知未甞自言無大過似有小過在雖是謙辭而道理實無窮盡也劉聘君見元城劉忠定公自言甞讀他論加作假五十作卒葢加假聲相近而誤讀卒於五十字相似而分也愚按此章之言史記作假數年我與易道則彬彬矣正作假而無五十字葢孔子年七十矣學易則明乎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故可以無大過為言爾故聖人冀永年之窮經庶所行之無咎

契經

梵言修多羅此云契經謂契理契機乃契理合機之教

品物

言高低大小利鈍之人不可遺棄也

巧梓輪桷之用

木匠也車輪也榱桷也葢巧梓用木之際隨其木性而用之枉者可以為輪直者可以為桷使不廢其材也昔齊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斵輪於堂下釋鑿而問曰敢問君之所讀者何書公曰聖人之言也扁曰聖人在乎公曰聖人死矣扁曰然君所讀者糟粕耳公怒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譏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扁曰以臣事觀之臣當斵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口不能言有數存焉臣不能諭臣之子子不能受之於臣臣年七十而老斵輪古之斵輪者與其不可傳而死者多矣故君之所讀者糟粕耳桓公大喜出莊子

良御

使馬之人也善使馬者稱而作之

駑驥

上即鈍馬也下即良馬也

失性

各得遲疾之宜使不失其所賦性也

繩墨

梓人所用者也木若得之則曲直分明而見矣

○庸流

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人以托身不立行以自定見小措大而不知所務從物而流不知所執故曰庸流

○勃

色變也

才笑切以言相責也

瑯琊

徐州瑯琊廣照慧覺禪師洛陽人嗣汾陽昭禪師南嶽下十世

范希文

姓范名仲淹字希文汝南人宋仁宗慶曆中拜為參知政事[A48]諡文正

音民錢串也

○瑞光

寺有四瑞謂鍾皷自鳴寶塔放光瑞竹交加白龜聽法故稱曰瑞光即今之臥佛寺也

行也

門限也

上人

內有智德外有勝行在人之上故稱上人

即嘉興府

○以卑自牧

象曰謙謙君子以卑自牧也卑者謙之至也謂君子以自謙自卑之道自牧自處也

自樂

養道自樂處不願為人以道為懷

但也

少也

色斯舉矣

鳥之為物也見人顏色不善則飄然而逝回翔審視至彈射不驚之處而後下之世人見機而作亦當如此

○淫

流蕩之過也

謙光

位愈高而心愈下則尊而且光

寧克

豈能也

○純誠

精一無雜曰純真實無妄曰誠

或然之辭

信也

○圓悟

成都府昭覺寺佛果克勤禪師彭州駱氏子嗣五祖演禪師

○保

全守曰保

誠信

心實曰誠乃信之體也言實曰信乃誠之用也

惟天下至誠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同參矣註曰性者德無不實理無不具故無人欲之私能盡者知之無不明處之無不當天地至誠者言聖人之德天下莫能加也猶助也參者與天地並立

紿

欺慢也

斯須

暫時也

○過惡

無心失理曰過有心害理曰惡

飭非

人有過非恐人知之以巧言自飭欲免過而譽其善

義能徙

徙者移也孔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尹氏曰德必修而後成學必講而後明見義能徙改過無悋此四者日新之要苟未能之聖人猶憂之況學者乎

○隆藏主

平江府虎丘紹隆禪師和之含山人嗣圓悟勤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智

分別是非曰智又知也妙眾理而宰萬物也

孜孜

切切也汲汲也

止也

小火之貌

廣平曰原

大火也

不矜細行

書云烏乎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註曰或猶言萬一也呂氏曰此是勤德工夫或之一字最有意味一暫止息則非勤德也矜者持也細行者一簣也

去聲事相緣及

○元布袋

台州護國寺此菴景元禪師永嘉南溪張氏子嗣圓悟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黃蘗勝

瑞州黃蘗山惟勝禪師潼州羅氏子嗣黃龍南禪師南嶽下十二世

豈也

○佛鑑

舒州太平寺佛鑑惠懃禪師本郡江氏子嗣五祖演禪師南嶽下十四世

前言往行

艮上乾下

山天大畜

象曰天在山下大畜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註曰前言往行是古聖之言行也觀其言察其行以成德乃大畜之義積成也

故常

古人不更之常道也

○昺首座

韶州南華智昺禪師蜀川永康人為人嚴厲時號昺鐵面嗣佛鑑懃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呈身

先見其身後任住持也

長老

耆德之稱了達法性內有智德使學者尊從故曰長老也

發語之辭

○詢佛燈

江西吉安府安吉州何山佛燈守詢禪師本郡史氏子嗣佛鑑懃禪師南嶽下十五世也

摧折也

獻也盡也

輸誠

盡敬之貌

○賊

侵害

心之纏綿不[A49]已曰愛

阿諛

上卑屈也下謟詐也

掊克

[A50]斂也謂刻剝民財也

之也

○綴

補衲也

毛布裰氷火二鼠之毛所織之布也火鼠入火不焚毛長尺許所謂火浣布是也氷鼠者北方有氷厚百尺有鼠在下但食氷毛長數寸可以為布二事合成冬暖夏凉出神異記

○根柢

下音底謂無枝末繁蔓之事也

痛也

○疏通

能知遠古書籍也𮌎次岸谷海納山容無彼此之念也

城府

遮蔽之義謂外無城郭內無府庫不積財寶無外內之隄防也

踴躍

見義合理踴躍而前進也

附離苟合

勝則依附貧則離去苟且取衣食而迎合之二者皆不當故不喜也

音肖鳥之孤飛也又自如也

○銳

利也

慮深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學者不可以世事關其心逍遙乎微妙之境優游乎何有之鄉然後必蹈於無事安樂之境

所偏

其識不逮則事理不能圓融也

閉而不通也

○龍牙才

潭州龍牙寺智才禪師舒州施氏子嗣佛鑑懃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急也

○㛱媟

鄙也苟且也謂不可言其所為之惡

窺覰

小視貌

○佛眼

舒州龍門佛眼清遠禪師臨卭李氏子嗣五祖演禪師南嶽下十四世也

勁挺

至公而無私也

儻援

希望也倖也引援也

○蒞眾

臨也謂立身之道內剛而外柔蒞眾之容上承而下順不和則不可接物不嚴則不可馭下也

親近也

○泥

去聲滯也

達觀頴

潤州金山曇頴禪師嗣石門聰禪師

○階墀

階級也丹墀也謂淺而深也

輕也

○高庵

南康軍雲居高庵善悟禪師泮州李氏子嗣佛眼遠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秋毫

莊子曰秋獸生毛至微孟子曰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音接眉毛也

三十斤也

○區區

卑小之稱猶碌碌也

○成枯木

東京淨[1]國枯木法成禪師何朔人嗣芙蓉楷禪師清源下十二世也

侈靡

奢費也

輕肥

乘肥馬衣輕裘也肥馬衣輕裘佯佯過閭里雖得市廛憐還為識者鄙

○區

分也

連及也

在也干也

廢也弓解

凌遲

凋敗也

育王諶

慶元府育王寺無示介諶禪師溫州張氏子嗣長靈卓禪師其性剛毅臨眾合古法當時有諶鐵面之稱

仰山偉

袁州仰山行偉禪師何朔人嗣黃龍南禪師其為人性剛蒞事有法度使某人幹某事莫敢違者甞將十二輩名付維那使明日俱到方丈受曲折及會茶時即失一人偉問為誰侍曰隨州永泰首座曰泰遊山未回以請他僧備具偉然之俄有告曰泰實在首座匿之偉色莊使搜得泰自陳拙弱恐失所受之事首座實不知也偉令擊鍾集眾白曰昧心欺眾他人猶不可為況首座以分座授道是老師所賞之職而自破壞乎二人俱受罸出院由此諸服其公泰後嗣法住黃蘗山首座住溈山嗣黃龍禪師出僧寶傳

毀也

夙興

早起也

參會

夜晚小參省會也

貪饕

求之不足曰貪嗜之不足曰饕

○袂

音眉衣袂也袖也

征役

軍差曰征民差曰役

○延壽堂

撫安老病之所也古者叢林老僧送安樂堂病者送延壽堂也又今涅槃堂是

不幸不救

乃天命將盡而不能救也

○佛印

南康軍雲居佛印了元禪師嗣開元善暹禪師

燕休

大學曰燕居獨處也論語云子之燕居

從心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註曰從者凡事隨心所欲不過法度也

長庚

星名也東有啟明曰金星西有長庚曰水星金星在西日出則現水星在東日沒則現又先日而出曰啟明後日而沒謂之長庚也

曉月

言其二十七八之月纔出則天曉矣所謂光景不長若此矣

○旌獎

表顯也勸獎也

藏玉之石也

抵擲

拋棄也

琢磨

治玉石者既琢而復磨之言其[A51]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圭璋

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也

音遏塞也

音峻深也

大也

○恭敬

恭現於外敬存於內莊敬也

失容

無恭敬之容顯我慢之相

曉也

唐石頭

南嶽石頭希遷禪師瑞州高安陳氏子嗣清源行思禪師後於衡嶽寺之東有石狀如臺結庵居之也

動目也

○法眼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餘杭魯氏子甞與悟空修山主行脚至福州湖外值天雨忽作溪流瀑漲暫寓城西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爐次琛曰上座何往師曰迤邐行脚曰行脚事作麼生師曰不知曰不知最親切師豁然大悟遂嗣其法後剏法眼宗是也

地藏

漳州羅漢院珪琛禪師常山李氏子嗣玄沙師備禪師後漳州牧主請住地藏院次遷羅漢院破屋壞垣師恬然自樂也

明教見神鼎

嵩禪師見神鼎鼎坐其堂上嵩展具敬禮鼎指堂上兩小瓮曰子來是其時寺中今年始有醬食至明時食粥見一淨人挾筐取物投僧鉢中嵩視上下有咀嚼者有置之自若者嵩袖之下堂看乃碎米餅餌嵩問於耆宿宿曰此寺自來不煑粥有檀越請齋日次第撥僧赴之剩其乾殘者歸納庫中無齋之日令碎焙均而分之表同甘苦也

○風格

氣象度量

凜然

色莊敬畏

絕也

在也動也

制也謂使學者至於無過不及之地而終成大德也

○甲

首也以十干言之而甲居首乃雲居為江南十剎之首也

去就

見處也行事也

○招提

梵語招闘提奢略云招提唐言四方僧物今稱十方常住也

削弱

減損也衰敗也謂顛沛祖風有傷法化也

精舍

精修梵行之所乃行人棲心修道之處也

調御師

化物不暴曰調御三界模範曰師

滅裂

輕薄也

○靈源門榜

其略曰惟清名字住持實同寄客但以領徒弘法仰助教風為職事爾若其常住財物既非[A52]己有理不得專悉委職事僧徒分局主執照依公私合同支破惟清止同眾僧齋襯隨身瓶鉢任緣而住伏望四方君子來有所需惟顧𥨊食祇接之餘別難應供若其世法則屬官物若其佛法則為眾財偷眾財盜官物買悅人情則實非素分志之所敢當預具白文冀垂鑑察也

張無盡

丞相張商英字天覺號無盡十九登第後深信佛乘留心祖道宋哲宗元祐六年為江西漕運使後得法於兜率從悅禪師

屢致

上頻數也下請舉也

許也肯也

飜然

變動也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湯使三往而聘之既而飜然改曰與我處畎畆之中由是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身親見之哉故天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也予將以斯道而覺斯民非予覺之而誰也

假我偷安

佛去世逾遠教以季末何得無邪之輩寄身於我教中苟且偷安其生也

丘癸切半步也

病也

骨寒驚懼之貌

擘窠

上分也下字眼之方楷也

人能弘道

廓大也人外無道道外無人然人心有覺道體無為故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子張曰心能盡性人能弘道也性不能檢其心道不能弘其人也

○歸雲本

撫州疎山歸雲如本禪師本州台城人嗣靈隱惠遠禪師南嶽下十六世

富鄭公

丞相富弼字彥國河南府人宋神宗拜為鄭國公又封韓國公[A53]諡文忠定公得法於投子修顒也致仕洛陽以書答蘇州圓照本禪師云曾見顒師悟入深因緣傳得老師心東南謾說江山遠目覩靈光演妙音

投子顒

舒州投子悟證修顒禪師嗣惠林宗本禪師清源下十二世也

豎石記功曰

昭然也

誠也厚也

社稷

土神糓神建國則立壇壝以祀葢國以安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君之尊係於二者之存亡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又掃蕩烟塵曰社起取稅賦曰稷

忘齒

不拘年齒

屈勢

不拘名位之謂也

楊大年

宋楊億字大年建州蒲城人[A54]諡文正公官至翰林得法於廣慧元璉禪師後於四帝仁宗康定間與慈明為友

李和文

駙馬都尉李遵勗號和文居士得法於谷隱蘊聰禪師初參聰時聰以崔趙公問徑山公案答之公於言下有省呈頌曰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後與慈明為方外友

廣慧璉

汝州廣慧院元璉禪師泉州陳氏子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也

激揚

發也舉也激濁揚清之義也謂混濁者激發之使自勉清潔者舉揚之使易見

班班

明也件也

兜率悅

隆興府兜率寺從悅禪師贛州熊氏子嗣真淨文禪師南嶽下十三世也

扣關擊節

扣關緊要處難過而能過擊節阻隔處不通而能通也謂扣其機關擊其節要提持祖印顯露真機於節要處𩫈擊使其慶快也

苟然

豈徒然也

張無垢

侍郎張九成字子韶號無垢居士杭州鹽官人得法於妙喜杲禪師

李漢老

參政李邴字漢老得法於妙喜禪師

呂居仁

姓呂名本中字居仁問道於妙喜杲禪師官至翰林

入室

學者請益問道咨決心疑於禪奧之室也

方外友

出塵勞方隅之外脫凡情拘繫之中故謂方外友也

雷揮電掃

雷揮則激散長空電掃則蕩除妖㜸葢情愛順逆逈然清淨也

衣襟也

辟易

惶悚失守之貌

涯涘

水之邊際也言其不能測度也

度也

[A55]

下音七古來未有紙削竹木以書其名姓

安靜也

奴罪切饑也

折腰

折腰之勢也晉時陶潛字淵明號元亮門栽五柳自號五柳先生為彭澤令性簡貴不私事上官一日遣督郵至縣吏謂應束帶見之淵明歎曰吾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辭史咏云英俊那堪屈下僚門栽五柳事蕭條鳳凰不共鷄爭食莫恠先生懶折腰

擁篲

掃地之形也漢高祖即位五日一朝太公以父子禮待之其家令謂太公曰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柰何以人主而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矣後高祖朝太公公擁篲迎門却行高祖大驚下扶太公公曰人主也柰何以我亂天下之法於是高祖尊太公為太上皇帝善家令之言賜金五百斤也

酸寒

言怖畏之勢身酸心寒也

跼蹐

曲身也累足小步也謂人恐懼其身不敢伸足不敢放謟勢如此也

聚也

明也呈也

膜拜

長跪也

明其罪而殺之曰誅

收錄其名而考其罪曰錄

納金免罪曰贖

僧遠

齊高祖建元元年庚辰八月有事駕臨鍾山因幸沙門僧遠帝訪之遠床坐辭老疾不迎高祖將詣床下見之左右曰房榻窄狹不能容輿葢遂駐輦慇懃致問而去且遠居山五十餘年初時飲食不繼㵎飲木食二十餘年諸方仰其高風壽終之日以表奏帝帝遂以為師御葬鍾山焉

慧遠

廬山東林虎溪慧遠禪師雁門樓煩賈氏子晉孝武帝太元五年先因秦亂未歸於晉少為儒生博通六經尤䆳周易甞於弟慧持造安法師席下聞說般若經喜歎曰儒道九流特糠粃耳遂祝髮出家以大法為[A56]己任弟子千餘師居第一座及關中擾亂散其徒師南遊至潯陽見匡山愛之結廬山中太守桓尹尊其道德為剏精舍一夕雷風拔樹鼓沙蕩平地基致木於上以為神運焉道價彌高晉室衰微天下奇才隱居不仕師結蓮社會諸賢儒并沙門千餘人求生淨土東晉安帝駕臨潯陽詔遠一出師辭以老疾不出帝愈加敬勑九江大守歲時送資道之具卜居三十年影不出山凡送客以虎溪橋為限臨終數日天樂來迎面西端坐而逝壽八十三歲著匡山集三十卷盛行於世矣

○圓極岑

太平州隱靜圓極彥岑禪師撫州台城人嗣雲居法如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前曰序後曰䟦

典刑

孟子曰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乃謂聖人正暴除亂懲惡除非勸善之法度也

近也將也

掃地

乃教之倒敗也

王蠻子

乃方語是法門中奴僕也

[1]誠也亦作藥針能除毒病也

昏迷也

○東山空

福州雪峯東山惠空禪師本郡陳氏子嗣泐潭善清禪師南嶽下十四世幼歲圓頂披緇振錫遊方契悟於草堂開法於雪峯也

助也

忘於道

莊子大宗師篇孔子云魚相忘於江湖鳥相忘於虗空人相忘於道術註云水深游泳魚得其樂故相忘道濶無涯物我俱泯人得其樂故相忘也

福建之地名也

償負

還也受貸不償曰負

○浙翁琰

金陵鍾山如琰禪師號浙翁未詳法嗣

有罪全放曰赦

璨隱山

未詳

古人

瑞州洞山自寶禪師盧州人嗣五祖戒禪師清源下九世為人嚴謹甞在五祖為庫司戒病令侍者往庫中取生薑[2]前藥寶叱之侍者白戒戒令取錢回買寶方取薑與之後筠州洞山缺住持郡守以書托戒所舉智者主之戒曰賣生薑漢住得遂出世住洞山後移歸宗寺一日出門見喝道者來師問甚麼官從曰縣尉令避路寶側立道左避之馬忽見跪而不行寶曰畜生却識人尉知是寶再拜而去後遷雲居一夜山神肩輿遶寺行寶曰擡你爺娘擡上方丈去寶初行脚時甞宿旅邸為娼女所窘遂讓榻與之睡寶夜危坐至旦娼女索宿錢寶與之出門將火自燒其褥而去娼女以實告母遂請師置齋求懺謂真佛子也甞作達磨讚最播叢林瑯琊覺和尚知之今載正法眼藏中

大座居也

多也浮也

梵語剎瑟此云竿即旛柱也凡沙門得道者建旛以告四方出要覧

●卷下

義見上卷下

雪堂行

衢州烏巨山雪堂道行禪師迅州葉氏子嗣佛眼遠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沿

從流而下也今謂從一路也

博山本

饒州薦福悟本禪師江州人前住博山嗣大慧禪師南嶽下十六世

入寺下六條

路徑開濶居處好廊廡修整建立好香燈不絕報恩好鍾皷分明法令好粥飯精潔恩眾好僧行有禮規矩好

張希顏事

宋時張希顏為萍鄉邑宰范延齡為殿直押兵過金陵張詠上命知金陵事問曰天使沿路見好官員麼昨過萍鄉邑宰張希顏好官員也詠曰焉得知其為好答曰自入其境橋路完美田園闊闢野無墮農市無賭博夜聞更皷分明必知有美政者詠曰希顏固賢矣天使亦好官員即日同薦於朝希顏為發運使延齡為閣門侯也張詠字復之後封定國公者此之致也

閣下

稱呼之辭又語錄云宰相三公郡守俱稱閣下

○金隄

上取堅固之義下乃池塘之岸

散也

非特

不比也

○煨燼

下音儘即火之餘也

○晦庵光

信州龜峯晦庵惠光禪師建寧人嗣雪堂行機禪師

弱冠

古者二十歲方冠此十五六未冠之稱也

大帶也又凡帶必有佩古人凡遇善行嘉言即書於佩示其不忘也

法則也又準者所以揆平馭正註曰立水以望繩以水為平即是為平之器

○謾

空也欺也

挺持

超越而獨立也

○且庵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禪師越之上虞人嗣雪堂行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不正之貌

縱也

啟廸

開導也

○應庵華

明州天童應庵曇華禪師蘄州汪氏子嗣虎丘隆禪師南嶽下十六世

○志氣

上心志也下血氣也以理養心志不昏以志帥氣氣不墮論云氣聽命於心者是賢也心聽命於氣者為小人也夫氣者志之卒也志者氣之帥也苟心隨氣變則氣反為志之帥也氣為帥則吾心之志衰斯乃心為氣役也聖賢君子以心御氣而不為氣所御以心移氣而不為氣所移也

○普雲圓

南康軍普雲自圓禪師綿州雍氏子嗣南庵悟禪師南嶽下十六世

首座

表率叢林人天眼目分座說法開鑿後昆故曰首座也

一材僧

未詳或指水庵

書記

執掌文翰凡山門榜疏書簡祈禱語祠悉皆屬之

白楊順

撫州白楊法順禪師綿州文氏子嗣佛眼遠禪師南嶽下十五世也師一日上堂曰好事堆堆疊疊來不須造作與安排落林黃葉水摧去橫谷白雲風捲回寒雁一聲情念斷霜鐘纔動我山摧白楊更有過人處盡夜寒爐撥死

藏主

執掌經藏兼通義理函帙目錄常加典對缺者補完斷者粘綴也

通烏頭

真州北山法通禪師嗣長蘆[1]了清禪師

知客

知典賓客緇白相遇應對香茶迎請務令整齊

賢真牧

南康軍歸宗真牧正賢禪師潼州陳氏子嗣佛眼遠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維那

綱維僧眾曲盡調攝僧事內外無不掌之維那華梵兼舉即今之悅眾也

副事

掌常住金糓錢帛米麥出入隨時上曆也

用姪

婺州雙林德用禪師本郡戴氏子嗣高庵善悟禪師

監寺

梵語摩[2]監帝此云寺主即今監寺此職早暮勤事香火應接官員歷事廉能公謹上下無怨者充之矣

海納山容

量如大海無水不納心似山谷無物不容也

○贊祐

佐助也

席也會也

吹氣之聲

寒氣也

騰躍遠舉之貌

虎嘯龍驤

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乎上本乎地者親乎下則各從其類也又詩云上下皆同德風雲際會時如天施雨露萬物生光輝

藥山

澧州藥山惟儼禪師絳州韓氏子嗣石頭遷禪師

天皇

荊州天皇道悟禪師婺州東陽張氏子嗣石頭禪師

飛舉之貌

大雁也

水流下急之貌

音山淚下之貌

○直枉行道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此魯論中柳下惠語也

蒭粟

草子之飯也

惓惓

憂悶也

旬浹

下音節十日為旬十二日為浹也

○偶

象人之形曰偶

○萬庵

江州東林萬庵道顏禪師潼州解氏子嗣大慧杲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貫首座

未詳

使符

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為符信也

多貪害物曰狼

間氣

不世而出曰間氣如伊尹周公之類也又謂出格之人與世無干也

○富貴

有財曰富有祿曰貴

千里切水清也

古鏡照像妍醜難逃溪潭乃暎中天寶鑑毛髮難逃不假造作

○忠恕

盡己之謂忠讓人之謂恕

鄙俗之言

所守之節堅正不移

伎倆

能巧多藝也

匹似間

方語不要緊也

○方侍者

吉州禾山超宗惠方禪師嗣黃龍南禪師南嶽下十二世

○慘怛

慈悲之容惻隱之貌

撫循

安也順也乃屈尊就卑之義也

中和

理無偏頗事無緩急又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懷冤相報之意不容寬恕之心

音后怒也

逐也

權豪

當位有勢曰權財力俱勝曰豪

無也

激之

感發其忠

○秀圓通

汴梁法雲寺圓通法秀禪師秦州隴城辛氏子嗣天衣懷禪師清源下十一世

○忿啑

下本作懥字上怒之甚也下怒之滯也

○憤憤

心欲通而未能也

悱排

口欲言而未能言也

○鄉黨

一萬二千家為鄉五百家為黨

商賈

下音古行商坐賈

屠沽

宰殺曰屠賣酒曰沽

閭閻

里巷之門

負販

擔荷也賤買貴賣也

漏巵

注酒之器也古云江河不能滿漏巵

焦釜

秦伐趙趙取救於齊齊不明周子曰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救趙之急務宜若捧漏巵而沃焦釜

○圓照

東京惠林寺圓照宗本禪師常州無錫管氏子嗣天衣義懷禪師清源下十一世也

○鄉

與向同先也

○草堂清

隆興府草堂善清禪師南雍州何氏子嗣黃龍祖心禪師南嶽下十三世

燒也

熒熒

小火星也

都邑

天子所居曰都周禮云四縣曰都國也四井為邑

音煩燒也

○僉

眾也皆也

却行求前

時孔子在衛冉求言與季孫曰國有聖人而不能用欲求其治是猶却行而求前豈可及乎

○平侍者

太陽平侍者預明安之室有年矣雖盡得其旨惟以生滅為[A57]己任擠陷同列忌出其右時瑯琊廣照公安圓鑑居眾時汾陽昭禪師令其探明安宗旨太陽明安云興洞山一宗非遠即覺也二師云有平侍者在安以手指𮌎此處不佳又揑拇指叉中示云平向去當死於此爾既明安遷化遺囑云[A58]瘞身十年無難當為太陽山打供入塔時門人恐平將不利於師遂作李和文都尉所施黃白器物書於塔銘實無也後平住太陽忽云先師靈骨風水不利取而焚之山門耆宿切諫平云與我有妨遂發塔見師顏貌如生薪盡儼然眾皆驚異平以钁破其腦益油薪俄成眾以其事聞於官坐平謀塔中物不孝還俗平後自稱為黃秀才謁瑯琊瑯琊曰昔年平侍者今朝黃秀才我在太陽時見你做出來遂不納又謁公安安亦然平流浪無依後於三叉路口遭大虫食之竟不免太陽手叉之記悲哉

坎坷

不平之貌

○親疎

愛而近之曰親惡而遠之曰疎

緘默

封也不言也時孔子觀周入后稷之廟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天機不密四時何行地機不密萬物何生人機不密萬事何成此古慎言之人也又誡人之避讒

○雪峯

福州雪峯義存禪師南安魯氏子嗣德山宣鑑禪師

雲門

廣東韶州雲門山光峯院文偃禪師嘉興張氏子嗣雪峯存禪師

智過千人曰俊

駕駿駟

四馬在軛曰駕俊馬曰駿一乘四馬曰駟

六轡

下普具切車有四馬各兩轡共八轡以驂馬內兩轡繫於軾驂馬外兩轡及夾轅兩服馬四轡分置兩手以為六轡

馬箠也以鞭擊馬也

顧盻

回視也

○山堂

隆興府黃龍山堂道震禪師金陵趙氏子嗣泐潭善禪師

美糓也

囓肥

噬也肥膩也言所食者皆佳糓美味之物也

○鴟

充尸切亦名鳶似雁而白也

音劬鸜鵒也即八哥是也

乘也

罔然

言不知其理也

踐也

聚也五人相參曰伍又伴也

老龐

襄州龐蘊字道玄衡陽縣人得法於馬祖甞作偈曰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遶鐵牛不怕獅子吼恰似木人見花鳥木人本體自無情花鳥逢人亦不驚心境如如只這是何慮菩提道不成

○御

治也使也

矜肆

罪犯應死曰辜

○韓子倉

名駒字子倉問道於山堂道震禪師任至尚書

李成兵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李成作亂聚集浙江各處賊宼十餘萬戰據江淮十餘州自號李天王劫掠襄陽遇岳飛殺敗投入江者不知其數李成敗走投金自此襄漢悉平[A59]陝道路方通徵稅無阻矣

問也

○三[1]請一辭

古語云三讓而進一辭而退言士之自重也

○野庵

隆興府石亭野庵祖璇禪師嗣大慧宗杲禪師

○李商老

廬山李商老因修造動土觸犯土神致舉家病腫求醫不効乃焚香齋戒誦念熾盛光王神呪未及七日夜夢老人著白衣騎牛陷地旋沒而去翌日全家病痊矣

元首座

成都府昭覺寺微庵道元禪師嗣佛果懃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唯唯

上聲應之速而無疑也加唯唯兩字者順從之至也

蠒足

足重皮也楚欲伐宋墨子自魯趣楚十日十夜足腫如重蠒而不休息謂足傷起皮如重蠒也

渚宮

上音主地名即荊州府是也

塔銘

妙喜禪師因湛堂示寂請覺範狀其行實又得龍安照然禪師書為紹介特往荊州謁無盡居士求塔銘初見無盡公祇任麼著草鞋遠來師曰某數百里特來見相公公曰年多少師曰二十四歲又問水牯牛多少師曰兩個公曰甚麼處學得虗頭言來師曰今日親見相公無盡笑曰且坐吃茶纔坐又問遠來有何事緣師趣前曰湛堂和尚示寂茶毗眼睛牙齒數珠不壞得舍利無數山門耆宿皆欲得相公大手筆作塔銘激厲後學特地遠來冐凟鈞聽無盡曰被罪在此不曾為人作文字今有一問若道得即作塔銘道不得即與錢五貫褁足却歸兜率參禪去師云請相公問公曰聞準老眼睛不壞是否答曰是公曰我不問你這箇眼睛師曰問甚麼眼睛公曰金剛正眼睛師曰若是金剛正眼睛在相公筆頭上公曰如此則老夫為他點出光明令他照天照地去也師乃趣前云先師多幸謝相公塔銘無盡唯唯而笑其略曰舍利孔老之書無聞也先佛世尊滅度之後弟子收取舍利起塔供養趙州從諗禪師舍利多至萬粒近世龍慶閑百丈肅烟氣所及皆成舍利大體出家人本為生死事大若生死到來不知下落則不如三家村裏省事漢臨終囑付一一分明四大色身諸緣假合從本以來舍利豈有體性若梵行清潔白業堅固靈明廓徹預知報謝不驚不怖則依正二報毫𨤲不失若世間麤心於本分事上十二時中不曾照管微細流注生大我慢此是業主鬼來借宅如此而欲舍利流珠諸根不壞豈可得乎

○十金

即十兩也

墨蹟

下與跡同即書籍字帖也

茶毗

梵語此云火化

○佛性

潭州大溈佛性法泰禪師漢州李氏子嗣圓悟勤禪師南嶽下十五世也

地客

即佃戶也

祖超然

臨安府超然文祖禪師嗣天衣懷禪師清源下十一世也

以下殺上曰弒

○抑

逼也

狡猾

奸頑多詐也

○大士

有德之稱謂當代英賢思拔羣類智出眾情弘道利生故曰大士也

亮座主

西蜀人頗講經論因參馬祖發明大事隱於洪州西山更無消息政和間有熊秀才遊西山過翠巖長老思文與秀才俱是鄱陽人故遣二力士擡籃輿送至所經林壑草木蔭翳偶見一僧貌古神清龐眉雪頂編葉為衣坐於盤石如壁間𦘕佛圖澄之狀熊自謂曰今時無這般僧甞聞亮座主隱於西山疑其猶在出輿踧踖而前曰莫是亮座主麼僧以手向東指熊方與二力隨手回視失僧所在時小雨初歇熊登石視其座處猶乾躊躇回顧太息曰宿緣不厚雖遇而不遇也

隱山

潭州龍山禪師因參馬祖發明心要後隱潭州龍山一日洞山悟本於密師伯遊山前見溪流菜葉莫有道人居否遂撥草循溪行六七里忽見隱山在庵前便問此山無路闍黎從何處來洞曰無路且置和尚從何而入師曰我不從雲水來洞曰和尚住此山多少時節春秋不涉洞曰此山先住和尚先住師曰不知洞曰為甚麼不知師曰我不從人天來洞曰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師曰我見兩箇泥牛鬪入海直至如今絕消息洞山良久具威儀禮拜便問如何是主中主師曰長年不出戶洞曰如何主中賓師云青山覆白雲洞曰賓主相去幾何師曰長江水上波洞曰賓主相見有何言句師曰清風拂白雲洞山辭退乃述偈曰三間茅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閑莫將是非來辯我浮生穿鑿不相關自此焚菴遁入深山幽寂之處不知所在因號隱山

○率

尊也修也

○恬退

樂然而退不願為人

○超然居士

郡王趙令矜字表之號超然居士都郡南康嗣圓悟勤禪師

止也

憂也

○蒙

欺昧遮掩曰蒙

震上離下

豐亨

雷火豐卦豐者大也以明而動盛大之勢也故其占有亨道焉然盛極將衰又有憂道焉聖人以為徒憂無益但守常不至過盛彖辭云日中則[日/亥]月盈則食天地盈虗與時消息而況人乎況于鬼神乎葢言豐盛難常以此為戒也日中盛極則當[日/亥]月盈極則有虧缺天地之盈虧尚隨時消息況人生于天地之間鬼神為天地之氣機豐盛之時以此為戒欲人守中不至於過盛也處豐之道豈容易哉

消息

陰死為消陽死為息

令聞

善也下去聲名遠達也

時乎難得

夫功難成而易敗時難得而易失謂時乎時乎不再來李左車謂韓信之言也

○砥礪

琢磨也

涉獵

謂之泛覽流觀譬如涉水獵獸意不精專終不克見深奧之旨也

面墻

論語云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猶面墻而立也歟言其一物無所見一步不可行也

○籍名

但身離塵世跡寄烟霞故有司文籍不得著其名也

楚浪切初造也

汲汲

小人為利而無少暇

○津途

渡水處曰津陸行處曰途

○輔弼

扶助也如朝廷有股肱之臣則天下治叢林有賢智衲僧則法門興也

衝寒下

謂隆冬盛暑之時或執勞則踴躍以身先之未甞有懶惰之容現於顏面也

始自南源

楊大年以書抵宜春太守黃守旦使請師出世說法守以南源致請後謁神鼎鼎嘆曰汾陽有此兒耶師自此名重四方定林沙門本延有道行雅為士大夫敬信見鼎稱讚慈明知見可興臨濟之道時道吾虗席延白郡守請以主之法令整肅忘軀為眾後遷石霜又居福巖又住興化

總柄綱律

統束也謂統束叢林權衡僧任立綱陳紀整頓規繩救時之獘也

為法下

惟知有佛法而不知有其身也

造次

急遽苟且之時

顛沛

傾覆流難之際

勃然而變其色也疾也

剛硬孤高不近人情

孚鐵脚

長蘆應天永孚禪師嗣泐潭懷澄其遊方至一旅邸有娼女所逼不惑女告母母嘆曰真佛子也故叢林云平生孚鐵脚道價喧宇宙

仆也倒也論語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龜鑑

龜知未來之禍福鑑照現在之妍

○本首座

即博山悟本也

去聲發言之中節也

○撙節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節儉廉約無使奢侈

積聚也嗣也如太子嗣君故謂之儲

○曹洞宗

乃撫州曹山本寂禪師嗣洞山良介禪師初離洞山入曹溪禮祖塔回吉州之吉水眾響山名遂請開法師擬曹溪凡隨所居處立曹為號洞山之宗至師最隆故稱曹洞宗也

率然

輕忽也

○衡陽

湖南道衡州府衡陽縣也

高舉也張示也

涕泗

目出汁曰涕鼻出汁曰泗

遑處

居處不安之貌又急也

婦女

但有閨門之志而無境外之心

下板

官謂下僚下板言居於下位也

谷泉

南嶽芭蕉庵大道谷泉禪師泉州人嗣汾陽善昭禪師南嶽下十世也

大愚

瑞州太愚山守芝禪師嗣汾陽

汾陽

汾州太子院善昭禪師太原俞氏子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也

混火隊中

汾陽道望天下慈明等決志親謁當時河東澤潞皆屯兵眾皆無行惟公等不顧危阻渡河登太行山易衣混軍隊中露眠草宿不辭勞苦遂造汾陽參見詳在僧寶傳

○移梅陽

即廣東潮州府梅陽縣也侍郎張九成未第時因談楊文公呂微仲諸儒所造精妙皆由學禪而至於是慕禪學聞寶印楚明禪師道風敬往參請師舉栢樹子話令時時提撕一日聞蛙鳴釋然契入有偈曰春天月下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恁麼時誰會得嶺頭脚痛有玄沙宋高宗紹興七年七月十一日詔妙喜住徑山能仁寺至紹興十一年張九成與諸大夫輩往謁評議格物話妙喜曰公祇知有格物不知有物格諸公茫然妙喜大笑公曰師能開諭乎喜曰不見小說載唐人與安祿山叛者其人先為閬州守有𦘕像在焉時唐明皇幸蜀見之怒令使臣以劒擊之像首落時閬州守隱居[A60]陝西首忽然墮地公聞頓領深旨呈偈題於軒壁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識一貫兩箇五百妙喜重其悟入時為上堂引神臂弓一發透過千層甲老僧拈來看直甚臭皮襪之句是時軍國邊事方議神臂弓之用右相秦檜以為譏議朝政五月民佛日竄衡陽貶九成為南康軍妙喜紹興七年住徑山十一年五月內貶衡陽著正法眼藏三帙被人重譖復貶梅陽未幾詔復形服時四方虗席以邀不就紹興二十年十一月詔住明州阿育王寺二十八年再詔住徑山孝宗隆興元年八月初一日示寂宋時自秦檜專國士大夫名望者悉屏之遠方齷齪委靡不振之徒一言契合即登正府仍止除一廳謂之伴拜稍出一言斥而去之不異奴𨽻也

○侔

齊也

臨濟

鎮州臨濟院義玄禪師曹州南華邢氏子嗣黃蘗希運禪師南嶽下四世

德山

鼎州德山宣鑑禪師簡州周氏子嗣龍潭崇信禪師南嶽下四世也

○古之聖人

司馬光曰楚莊以無災為懼天豈棄不糓乎

不糓

不善人也亦是謙辭又罪也謂我有罪天豈棄而不誅也

謗辱

堯有不慈之心舜有不孝之過

堯舜

翊善傳聖曰堯仁盛聖明曰舜

○不涉典章

孟浪之談取笑傍觀也作事輕率曰孟浪

妄號帝王

楞嚴經云譬如有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也今謂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妄稱有道欺罔聾俗切取聲利以自斷送詎可救乎葢聖賢貴真正難聞豈凡夫而可妄稱哉

水潦

阿難至竹林中聞有比丘誦法偈曰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見之阿難聞[A61]慘然歎曰世間眼滅何其速乎煩惱諸惡如何便起違返聖教自生妄滅無有慧明常處癡暗永當流轉生死便語比丘此非佛語不可修行汝今當知二人謗佛一雖多聞而生邪見二解深義顛倒妄說有此二法為自毀傷不能令人離三惡道汝今當聽我演佛偈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知爾時比丘即向其師而告之師曰阿難老朽言多錯謬不可信矣汝今當依前偈而誦阿難後聞比丘復誦前偈問其故答言吾師告我阿難老朽言多虗妄汝可依前而誦阿難思惟彼輕我言或受餘教即入三昧推求勝德不見有能回挽彼意作是念言異哉異哉不復正也當墮三途文出阿育王傳

屬庵

上音祝值遇也

條陳

目也設也謂布列條章陳設法度以救末法之弊也

兢業

兢兢戒謹也履薄氷而懼陷業業恐懼也蹈劒刃而恐傷

知我

孔子作春秋以寓王法其大要皆天子之事知孔子者謂此書之作遏人欲於橫流存天理於既滅為後世慮至深遠也

罪我

罪孔子者以謂無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使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敢肆則慽矣

○杜撰

塞也造也述也言不通古法而自造也如杜光庭假佛經而作道經也

○方冊

以竹為紙書載典章合而成帙曰方冊

東坡見佛印

佛印了元禪師一日與學徒坐次東坡詣金山值佛印入室師云此間無坐處坡云借師四大作禪床師云老僧有一問道得即坐道不得即輸腰間玉帶坡即解帶置案云請師問師云老僧四大本空五陰非有汝向甚麼處坐坡無語印召侍者留下玉帶永鎮山門以衲衣酬之坡作賦云病骨難堪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會當乞食歌姬院換得雲山舊衲衣

特地

無故換也

○決擇

決擇深奧啟悟真源

降欵

輸誠盡敬之貌

○懸讖

遠也將來之事也達磨大師得法後問般若多羅云當往何國而作佛事師曰汝雖得法未可遠行且止南天待吾滅後六十七歲當往震旦說大法藥直接上根慎勿[1]遠行衰於日下又問彼有大士堪為法器否千載之下有留難否師曰汝之所化獲菩提者不可勝數吾滅度後六十七載彼國有難水中文布善自降之汝至時勿住彼國唯好有為功德不見佛理聽吾偈曰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悽悽暗渡江日下可憐雙[2]像馬二株嫩桂久昌昌又云一百五十年有小難聽吾偈曰心中雖吉外頭凶川下僧房名不中若有毒龍生武子忽逢小鼠寂無窮又曰却後林下見一人當得道果聽吾偈曰震旦雖濶無別路要假兒孫脚下行金雞解一粒粟供養十方羅漢僧謂首句即道一也次句乃石頭也第三句即南嶽讓讓乃金雞縣人第四句頌馬祖祖是四川什邡縣羅漢寺僧嗣南嶽之法故爾謂達磨懸讖石頭南嶽為曹洞臨濟之宗祖也

密證

明教曰密也者非不言而暗證也真密也外傳信衣內授密證乃吾佛祖真實秘密之法也

每也往也

顯微下

謂妙音幽微玄宗淵奧語言文字有所不能形容矣故至理絕言非言可及雖云道本無言非言不顯謂真心離相即諸相而顯真心至理絕言假微言而昭彰至道也

抑揚

縱奪之義

音吹爨也

雪竇

明州雪竇重顯禪師遂州李氏子嗣智門光祚禪師一日示眾云三分光陰二早過靈臺一點不揩磨貪生逐日區區走喚不回頭怎柰何

汪洋

廣有之貌

渾淳

清濁未分也

○維摩

經云大乘菩薩入諸婬舍示欲之過雖有妻子常修梵行

圓覺

經云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乃至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為梵行此大權聖人示跡利生而外道邪人以此誑人濫膺恭敬

貪瞋癡

引取無厭曰貪又愛欲也由愛心計著而發也怒心之盛曰瞋又剛烈也由心氣相作而發也然心屬火氣屬金心火轉氣金轉剛故也迷惑無知曰癡又愚昧也由輕慢恃[A62]己而發也

離上乾下

火天大有卦

所有之大也火在天上無物不照故聖人有大作為非凡可比也特為凡夫興大慈心作大利益遂設戒定慧三學

戒定慧

防非止惡曰戒止息諸緣曰定破惑證真曰慧此三者入道之門泥洹之要凡為僧者於此宜盡心焉

○曲折

聽分付發放也

拾遺牌

古者叢林凡興佛事必須掛牌曉諭大眾今掛拾遺者類餘也

○小參

禪門話早旦陞堂曰早參日晡時念誦曰晚參隨時說法曰小參普參者凡聖皆集緇素咸臻主法者以等心應物垂示萬機令法久住矣或小參乃家訓也訓誨學者之規範也

米不精也

○辯首座

都府昭覺寺辯禪師嗣大溈法泰禪師

或然之辭

蟲豸

有足曰蟲無足曰豸

繩墨

規矩也木隨繩墨而正直心隨教化而離邪凡行道德興教化不可須臾忘也

○笻

竹杖也

音巨草履也

稱也

惡也

栗棘蓬

楊岐示眾云透得金剛圈吞得栗棘蓬便與三世諸佛把手共行歷代祖師共一鼻孔其或未然參須實參悟須實悟者也

○佛智

慶元府育王寺佛智端𥙿禪師吳越王之裔也嗣圓悟勤禪師

水庵

臨安府淨慈水庵端一禪師婺州馬氏子嗣佛智𥙿禪師南嶽下十六世

冲澹

和也恬靜也

孤高自如之貌

輕苟也又顧也

䖃苴

郎假切音鮓中州人謂蜀人不遵軌轍曰䖃苴又苴不熟之貌也

社火

俗呼會伴也

○禦

制也

○迂

遠也

陵夷

小山也平也言丘陵潰墮漸至於地教化漸廢以類此也

○徑挺

當機直指絕無迴避擬議之間白雲千里

○月堂

臨安府淨慈月堂道昌禪師潮州寶谿吳氏子嗣妙湛惠禪師

巽上艮下

風山漸卦

漸進之義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𥙿註云二者皆當以漸而進賢字衍唐丘志曰居安慮危防微杜漸此古人憂之深慮之遠而防其未然也

賣也

○尤延之

姓尤名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問道於水庵一禪師

荒逸

恣情放意怠惰荒淫流蕩無返也

○苟簡

苟求聲利簡去仁義

六人

慈明圓大愚芝瑯琊覺谷泉道法華峯天勝泰

○投子

舒州投子山義清禪師嗣水庵一禪師南嶽下十七世也

九重

天子之門有九重也

選德

乃內宮殿名也

仁君即位後皆稱上乃宋孝宗也

青出於藍

出荀子勸學篇青色乃由藍中之靛而染之其色返深於藍弟子學不止而勝於師乃末勝本也

如魚有水

劉玄德得武侯雲長翼德皆不悅玄德乃云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君請無復言重孔明以曉二人也

紫巖居士

張浚字德遠號紫巖居士紹興初拜封為和國公問道於圓悟勤禪師

師資

師者人之模範為人之長訓物之規資者助也助發[A63]己身之行業又師以道傳於弟子弟子資學於師也

○累卵

晉靈公建九層之臺三年不起有臣荀息諫曰臣能累十二棊子又加九卵在其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層之臺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織其危甚矣公聞之遂止也

音無禁止之辭

宸庭

即選德殿乃天子北辰之宮也

誇也

○倜儻

上音剔窮而不變也下音倘卓異貌謂雅致慷慨瀟灑無覊也

岸谷

露額也兩山間流道葢胷次冲虗如高岸空谷有容川之量

以身逐物曰徇

殞穫

儒行篇云不殞穫於貧賤註云如蘀殞而飄零似禾穫而枯槁也又殞者如有所墜穫者如有所割刈也乃困迫失志之貌

秀之天寧

嘉興府秀水縣天寧寺也

○攸司

所主掌也

十局頭

今十局即百丈清規中兩序要也餘不預焉謂兩堂首座書記藏主知客都管監寺副寺維那典座也

翼戴

恭敬也頂戴也

拳拳

勤而奉持

惴惴

之端切憂也

音奎斜視也

屠獪

宰殺曰屠殺戮曰獪又害也

合也

○妙湛

福州雪峯妙湛思慧禪師錢塘俞氏子嗣法雲善本禪師

的從也相稱也

○懇

至誠求也

○建炎

宋高宗年號

上巳日

即三月三日也

鍾相

紹興五年洞庭湖賊鍾相作亂傷殘人民得張俊官兵鍾相敗死不數日客商來往居民耕植鍾相號天皇大王

澧陽

湖廣常德府澧陽州是也

文殊導

常德府文殊正導禪師眉州徐氏子嗣佛鑑勤禪師十三得度詣都習唯識論自以為至得同學詰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今目前萬象凝然心識安在師無對由是周遊江淮得法後應世住文殊寺宋高宗建炎三年春示眾舉臨濟臨滅囑三聖因緣正法眼藏瞎驢滅臨濟何曾有此說古今時人皆妄傳不信但看後三月果至後三月鍾相叛於澧陽其徒欲與師南奔師曰學道所以了生死何得避之俄然賊至師曰速然見殺快汝心意賊舉槊殘之血皆白乳賊驚駭引蓆覆而去

音義果敢也端也

至人

行到之人又聖人也

丹稜

即四川眉州丹稜縣

○心聞

台州萬年寺心聞雲賁禪師永嘉人嗣育王介諶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撑直視也

音獲以刀破物也

竹洽切[A64]刺也

搭滯

凝止不脫也言未得徹證猶有疑礙今用一錐一劄使其超然默契本心不存凡聖廓落無依縱橫自在而[A65]

○風穴

汝州風穴延沼禪師錢塘餘杭劉氏子嗣南院惠顒禪師南嶽下七世也

白丁

地名地多小人風穴隱匿數年未知孰是

大梅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襄陽鄭氏子嗣馬祖後隱居於大梅

悠悠

優也尋常遊行之人

音移慢也欺也

季也末法之時也

偃也歸也

音審況也

瓌偉

公回切玉美也音葦乃奇大也

○天禧

宋三帝真宗年號也

籠絡

如鳥之在籠馬著覊絡不能脫去學者溺之亦猶是也

宣政

宋八帝徽宗年號也

碧巖集

山名圓悟禪師在此作評唱釋雪竇頌古為碧巖集也

寧道者

潭州開福道寧禪師歙溪汪氏子嗣五祖演禪師南嶽下十四世

紹興

宋十帝高宗年號也

佛日

即妙喜也

音務奔也

音自浸潤也

除却也

增也尤甚也

○拙庵

慶元府育王山佛照德光禪師臨江軍彭氏子嗣大慧杲禪師南嶽下十六世

頂骨

額也

頷也

七處

兩手兩足兩眉及頂

○虞尹文

姓虞名尹字彬文幼十歲時善賦詩詞有驚人之語後孝宗為相置翹村舘舍以筵四方賢士

伊尹

性伊名尹傷中國無賢君歎斯道不行隱耕於有莘之野湯三往聘之拜為相

呂望

東海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釣魚磻溪之寶雞縣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者非熊非羆非虎非彪霸王之輔果獲姜尚於渭水之陽與語大悅曰自吾先君太公甞云當有聖人適周太公望子久矣故號太公望立為師封為呂後佐武王伐紂也詠曰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獨垂鈎當時未入飛熊兆幾向斜陽嘆白頭

階級

階梯也次第也

箕踞

長伸兩足以兩手按兩膝上其形似箕唐詩云綠樹陰濃足四隣青苔日厚自無塵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揵

所擊之物也鍾磬板木魚等物凡擊之有聲者皆名為揵

柱石

田延年謂霍光曰將軍為國柱石今謂柱石者欲撑柱宗門令法久住也

芥蔕

音介音瘥望人豁略曰幸勿芥蔕[A66]刺鯁也鯁者骨不下咽也古謂蹇諤直言為骨鯁也直言難受如鯁骨留咽也

○剗

削也謂去其疑執斷其情思也

○可親下

三句出孔子家語儒行篇也

淫溽

禮記云居家不淫飲食不溽流蕩也恣縱貪味曰溽也

干將鏌鎁

孝子傳云楚王夫人夏乘凉抱鐵柱感孕產生一鐵塊楚王令干將造劒三年乃成雙劒一雌一雄干將密將雄劒以匿進雌劒王秘匣中甞聞悲鳴王問羣臣臣曰劒有雌雄鳴者憶雄耳王大怒干將知罪必死將劒藏於屋柱中囑妻鏌鎁曰日出北戶南山有松松生於石劍在其中妻後生男名眉間赤年十五歲問母曰吾父何在母述前事思惟剖柱果得其劍欲為父報讐楚王知之勑令覔得其人當厚賞之眉間赤遂逃俄有客曰子莫非眉間赤否曰然客曰吾甑山人能為子報父讐赤曰父昔無辜枉被荼毒君今見惠當何所須客曰當得子頭并劍赤乃自刎其頭客得其頭并劍進與楚王王曰大幸客曰願將此頭以油烹之王遂與頭投鼎烹至三日不爛客請王視客以劍揮王頭落於鼎中二頭相囓客恐眉間赤頭不勝乃自刎頭助之三頭相囓俄頃俱爛

憂慮也

損失也

○末學膚受

東京賦云末學膚受貴耳賤目皮膚也皮膚之受故云膚受也此外受淺薄非內實所受貴於耳賤於目也

溟淵

水之黑色也以東西南北四海為四溟深也海有九轉回水漩澓其水至深故為九淵

○庶幾

從容審察也

通也

○蓬蓽

織荊為門也禮記二十九卷儒行篇四十一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蓽門圭竇蓬戶甕牖

憔悴

枯療也憂勞也

磊落

如眾石之崩落而無阻滯皆大人之相無物滯於𮌎如干戈叢裏橫身直過荊棘林中擺手便行脚跟下無五色線舌頭上無十字關鼻端無泥痕眼中無金屑故也

但動而指麾不勞用力皆如意也

洋洋

流蕩之貌

趦趄

音咨欲趣而不行也

攫金

爪持也列子云昔齊人有欲金者青旦衣冠之市適鬻金之所竊金而去金主捕之曰人皆在焉子何攫人之金答曰取金之時不見其人而獨見其金言人貪其利而忘其耻見其利而忘其害也

上池之水

古史云蘆越之東有扁鵲姓秦名緩渤海郡人少時為舍長客長桑君見扁鵲獨奇常勤遇之出入十餘年一日呼扁鵲私坐間語之曰我有藥方年將老矣欲傳與公公無泄漏鵲敬諾遂出懷中藥方與之示以上池水服之三七日當見物矣盡取方以授之忽不見其人也鵲如其言以藥水服之三七日視垣外一方人後視病盡見五臟癥結持以胗脈名耳水未至於地承取竹木上露水故名上池之水

○中興

廢而復興曰中興也如漢光武中興漢業也

佚豫

縱意悅情而為

美意也

便

利也

謀也

○密庵

慶元府天童密庵咸傑禪師福州鄭氏子嗣應庵華禪師南嶽下十七世

○懦

弱也

韜晦

韜藏虗名而棄華務實晦隱其跡而和光同塵也

毀方瓦合

禮記二十九卷儒行第四十一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惓乃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𥙿有如此者略註云毀方瓦合者陶瓦之事其初則圓剖而為四其形則方毀其圓以為方合其方而復圓葢於涵容之中未甞無分辨故曰寬𥙿有如此者也

○嫉妬

殉自名利不耐他榮曰嫉妬又害賢曰嫉忌色曰妬

○管見

小見也如管窺天能見多許此言識見暗短而無高明遠大之見者

險詖

不平謟詐之言

猜忌

心多疑曰猜意多憎曰忌謂忘人大恩記人小過是己非人也

壞也止遏也

攻發人之私曰訐

○自得輝

杭州淨慈自得慧輝禪師會稽張氏子嗣天童正覺禪師

○條理

上整下治也始條理終條理見孟子

音豸壞也

毀壞也

私取也

○駑駘

鈍馬也

玉之光也

○或庵

鎮江府焦山或庵禪師台州羅氏子嗣護國景元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選佛頌

龐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豁然大悟呈偈曰十方同聚會个个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錢公

宋丞相姓錢名相祖字象先問道於或庵體禪師

會也

隱藏也

乾道

宋孝宗年號

瞎堂

臨安府靈隱寺瞎堂慧遠禪師眉山彭氏子嗣圓悟勤禪師

○翩

孤鳥疾飛之貌又自如也

○凌然

超越也

○翕

如鳥之聚也

杜抝

不依軌轍曰杜不順人情曰抝

拊也自不能行拍人肩而行之

羣也

止也

○一賢衲子

如國得一賢臣則興國治邦法門得一賢衲子則叢林永賴

○悼

挽也哀而至痛

陶泓

寶泓石泓涵星泓皆硯之別名也

何也

無筆

老師一段光明猶若虗空無筆可判也

○楮

楮皮蔡倫將此而作紙也

音梗取水之繩訓言楮小不可懷大綆短不可汲深此二句出莊子至樂篇言其才小不堪大用也

鴟鵂

亦名鵂鶹恠鳥也鳴之則雨晝則無所見夜則目明也此出莊子秋水篇言人見小而不能見大也

靜南堂

彭州大隨南堂元靜禪師閬州玉山大儒趙約仲之子嗣五祖演禪師

鋒利也

○番

音婆即饒州鄱陽縣也與鄱同

音管樂器

藜藿似蒿而可食

[A67]斂具

即棺槨也

音代賖借也

樞密

即今都察院官之稱

宣撫

即巡按也

昔謂之路今名之府

死貓頭

明向上事也此物本是腥臭之物若有具眼衲僧直下承當一口吞之則佛祖之病悉除通身輕快舉僧問曹山世間何物最貴山云死貓頭為貴丹霞頌云腥臊紅爛不堪聞動處輕輕血污身何事杳無人著價為伊不是世間珍喻向上事

○榱桷

即椽也

楹枋

上柱下丕木也

梁棟

脊木曰棟負棟曰梁

齟齬

上咀下語不相當也又坎坷也

音普廣也

○芾

音肺

潤也以膏脂膏運車也

音巉重巖孤峻之貌

培塿

土阜之山

木末

日在木之稍不久而沒如人老年不久而亡也

蒼黃

驚見失措之貌蜀南常雨日出則犬吠南越數州犬皆蒼黃下雪則犬噬狂走至無雪方[1]

空谷

師以無心而應物也

盡也

恃也

大機

杭州天寧寺重機明真禪師台州人嗣玄沙師備禪師

小機

即簡堂行機禪師

一岑

即圓極岑禪師

庸僧

戚戚於衣食念念於名利生不知來死不知去尋常粥飯之流也

西歸履

達磨御葬熊耳魏武帝使宋雲使西域而回至葱嶺遇師手携隻履雲乃問何往師曰西天去也雲歸告帝帝令起壙唯空龕隻履在耳

買帖

將書買院作住持之說也又買求權貴討帖坐禪也

賴也言既無好僧佛法恃賴何人而興也

高僧

行解雙運不入世流

○紫泥

天子六璽皆以武都紫泥以封函匣使鬼神不敢視也武都即今階州其山水皆赤泥為印色至赤也

終亡也

○信疑輕愛

遮敝不明在所信之偏阻隔不通在所疑之甚忽亡其事在所輕之過溺在其人在所愛其事也

博採

詩云勞心博採用又廣覧之謂也

高異

捨近趣遠曰慕高厭常悅恠曰好異也

○清明

廉而不淈曰清善知賢否曰明

詿

恠卦二音過差

適值

上的下當

音占厚曰饘薄曰粥

榾柮

樹無枝葉又短木也

自適

下音失自樂也

○楓橋

蘇州寒山寺前楓橋也

紛紛

多亂而無取之貌皆商賈之事

如雞抱卵小雞欲出以嘴吮聲曰啐母雞憶出以嘴嚙之曰作家機緣相投見機而解亦猶是矣

稗販

上音敗草也似稻而非稻俗謂良田中𦵧稗松林中荊棘也販者賤買貴賣也或作裨附也楞嚴經云裨販如來也雖裨附我教之中以佛法貪販利養也

○慈受深

東京慧林慈受懷深禪師夏氏子嗣長蘆崇信禪師

徑山訥

臨安府徑山妙空智訥禪師嗣長蘆信禪師

甚也

碌碌

庸常多石之貌

行解

泯解而修曰行心明朗徹曰解

水乾也

區區

卑屈也自謙也

○靈芝照

杭州靈芝寺圓照禪師字湛然餘姚唐氏子嗣未詳

讒謗

言深切譖言賢良曰讒未至深切但言人惡曰謗

反目

怒目相視也易云夫妻反目

攘臂

宣袂出臂也孟子云馮婦攘臂下車

宼讐

敵暴也冤仇也孟子云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宼讐

子游下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註云頻凟也事君苟諫之不行則去之可也若諫之頻凟則聽者厭輕者去其爵重則傷其身是求榮於君而反取其辱也導友不納則止之可也若導之頻凟令聽者厭乃至口然而心不然言和而意不和一言不和怒氣相加是則求親而反疎也

噎鬱

氣不通也氣變色也

鬬搆

權巧方便令人暗結冤讐如兩將相敵兵仗在後相鬪之形故曰鬪搆也

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周靈王庚戌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生於魯國兖州鄒邑平鄉晉昌里父叔梁紇母顏氏至唐七帝玄宗[A68]諡號曰文宣

譖愬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矣註曰浸潤者如水浸灌滋潤漸漬而不驟也譖者毀人之行也言毀人之行漸漬而不驟則聽者不覺其入而信之深矣膚受謂肌膚所受利害切身與訴同愬者[A69]己之冤也言愬冤急迫而切則聽者不及致詳而發之暴矣二者難察能察之則可見其心之明照之遠不蔽於近也

曾參

姓曾名參字子輿孔子弟子武城人至孝孔子因之作孝經秦之甘茂曰魯人與曾參同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母曰吾子不殺人織機自若[1]傾人又告曾參殺人母又自若又一人告之其母投機杼下機踰墻而走臣賢不及曾參王信臣又不及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投抒矣秦武王任使甘茂伐韓韓侵宜陽之言

市有虎

韓子曰龐共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中有虎大王曰否又一人言信乎王曰否三人言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共曰市無虎明矣三人言城市有虎王既信矣而說之言慎勿輕信願王察之王大悅

音每染污也

呈也明也

文中子

姓王名通字仲淹洛陽龍門人沒後門人[A70]諡為文中子隋煬帝時人西遊長安見帝於太極殿奏太平十二䇿遵王道推覇略稽古驗今帝大悅曰得生幾晚下其議於公卿不允文中子知謀之不用作東征歌而歸讀詩書正禮樂修六經贊易道九年六經大備門人自遠而至者河南董常太山姚義京兆杜如晦趙郡李靖南陽陳元河東薜守中山賈瓊太原王珪清河房玄齡鉅鹿魏徵頴川陳叔達咸稱為師面南而受王佐之道及餘往來受道千餘人賈瓊問曰何以息謗文中子曰無辯問如何止怨曰無爭乃云聞謗而怒者讒之囮見譽而喜者之媒絕囮去媒遠矣音由鳥之媒也

承也習也

○懶庵樞

臨安府靈隱寺懶庵道樞禪師嗣道場居惠禪師

他也

○四種常住

鈔云僧物有四種一者常住常住謂眾僧舍宅什物樹木田園僕畜米麥等物以體局當處不通餘界但得受用不許分賣故重云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謂寺中供僧成熟之飲食等物體具十方非局本處善現律云不打鐘食犯偷盜罪今諸寺居同食食既成熟乃打鐘皷葢明十方僧俱有分故也三者現前常住者此有二種謂一物現前二僧眾現前但此物惟施此處現前僧眾故也四者十方現前常住謂亡僧之物施輕體同十方唯本處現在僧得分故毗婆沙論云盜亡僧物則於誰處得根本罪[A71]已作羯磨者於羯磨眾處得若未作羯磨者普於一切善諸說法眾得今詳分亡僧物十方來僧在羯磨數前即得羯磨後來不得也

○涅槃

梵語涅槃此云滅度謂除煩惱度過生死故也又涅而不生槃而不滅不生不滅故名涅槃

不作下

字相文字空也句相語言性空也聞相能聞性空也佛相能說法人空也說相所說之法空也

渡人之舟也

音嬈喧爭也

恨嘆之辭

謂此書有三百篇所載者皆諸老嘉言善行使後學者則依而行之泯利慾之心去人我之見而造乎道德之域矣猶恐溺跡名言故取涅槃置於卷終故使拂名言而明無相之旨也

●後序

前後也緒也如繭得緒緒盡一繭之絲此書得序序盡一書之義

幻居

南京鍾山靈谷寺定巖禪師之庵名

墳典

三皇之書曰墳五帝之書曰典

更改謂經歷改易四十餘年也

編錄文字也

鋟梓

以刀鏤板也

音義卷終謹䟦以賦云 (較妙雲師寫本)

禪林音義咸抄本  烏焉成馬豈堪模
于今讐較鋟梨棗  免使人傳寫訛

崇禎乙亥孟春上元日大建書于雲棲之淨業山房

禪林寶訓音義卷終


校注

[0441001] 作疑座 [0444001] 被當作彼 [0451001] 國疑因 [0454001] 誠疑誡 [0454002] 前疑煎 [0455001] 了清疑倒 [0455002] 監疑摩 [0457001] 請或讓歟 [0460001] 遠疑速 [0460002] 像疑象 [0465001] 至疑止 [0466001] 傾疑頃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已【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己【CB】已【卍續】
[A7] 諡【CB】謚【卍續】
[A8] 諡【CB】謚【卍續】
[A9] 諡【CB】謚【卍續】
[A10] 諡【CB】謚【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僭【CB】僣【卍續】
[A14] 諡【CB】謚【卍續】
[A15] 已【CB】巳【卍續】
[A16] 諡【CB】謚【卍續】
[A17] 已【CB】巳【卍續】
[A18] 已【CB】巳【卍續】
[A19] 已【CB】巳【卍續】
[A20] 已【CB】巳【卍續】
[A21] 已【CB】巳【卍續】
[A22] 己【CB】已【卍續】
[A23] 已【CB】巳【卍續】
[A24] 己【CB】已【卍續】
[A25] 揚【CB】掦【卍續】
[A26] 己【CB】已【卍續】
[A27] 己【CB】已【卍續】
[A28] 己【CB】已【卍續】
[A29] 已【CB】巳【卍續】
[A30] 已【CB】巳【卍續】
[A31] 刺【CB】剌【卍續】
[A32] 己【CB】已【卍續】
[A33] 己【CB】已【卍續】
[A34] 已【CB】巳【卍續】
[A35] 己【CB】已【卍續】
[A36] 斂【CB】歛【卍續】
[A37] 已【CB】巳【卍續】
[A38] 已【CB】巳【卍續】
[A39] 已【CB】巳【卍續】
[A40] 陝【CB】陜【卍續】
[A41] 已【CB】巳【卍續】
[A42] 己【CB】已【卍續】
[A43] 已【CB】巳【卍續】
[A44] 已【CB】巳【卍續】
[A45] 已【CB】巳【卍續】
[A46] 已【CB】巳【卍續】
[A47] 己【CB】已【卍續】
[A48] 諡【CB】謚【卍續】
[A49] 已【CB】巳【卍續】
[A50] 斂【CB】歛【卍續】
[A51] 已【CB】巳【卍續】
[A52] 己【CB】已【卍續】
[A53] 諡【CB】謚【卍續】
[A54] 諡【CB】謚【卍續】
[A55] 刺【CB】剌【卍續】
[A56] 己【CB】已【卍續】
[A57] 己【CB】已【卍續】
[A58] 瘞【CB】[療-(日/小)+土]【卍續】
[A59] 陝【CB】陜【卍續】
[A60] 陝【CB】陜【卍續】
[A61] 已【CB】巳【卍續】
[A62] 己【CB】已【卍續】
[A63] 己【CB】已【卍續】
[A64] 刺【CB】剌【卍續】
[A65] 已【CB】巳【卍續】
[A66] 刺【CB】剌【卍續】
[A67] 斂【CB】歛【卍續】
[A68] 諡【CB】謚【卍續】
[A69] 己【CB】已【卍續】
[A70] 諡【CB】謚【卍續】
[A71] 已【CB】巳【卍續】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