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閑居編

No. 949-A 閑居編序

五彩相宣故火龍黼黻照其象八音迭唱故英莖濩武導其和足言以文亦猶是矣何則志有所之而辭生焉辭不可陋而文形焉然而風流下衰靡弊忘返於是文過其實理不勝辭或貽鞶帨之譏或興鄭衛之諭比物連類猶或失之索隱釣深將何所取質而不野文而不華敷演真宗闢聖人之戶牖導揚名教示來者之楷摸則於圓公上人之文而見之矣上人世姓徐氏名智圓字無外自號中庸子錢唐人也年八歲受具於本郡龍興寺二十一歲傳天台三觀於源清法師上人神宇清明道韻凝粹德貫幽顯學該內外開卷游目必㳂波而討源屬筆綴辭率勸善而懲惡蔑聞可擇之行不觀非聖之書克[A1]己為仁無亡於終食服膺講道靡舍於寸陰仰止高山溫其如玉至性樂善蓋稟於天姿妙歲能文匪由於師授尤好靜默專務隱居屏去塵游杜絕人事處方丈之室晏如覆杆玩一卷之書嗒然隱几陶陶乎不知物我之為異也道風所偃學者如歸巾卷盈門緇黃帀序暫聆更僕之論頓釋疑聞克終函文之儀皆成法器鐘鳴善應谷答忘疲斯又利物之勝緣誨之人能事也若義其躭味寶乘揣摩秘典演一音之遺旨四蹄之真詮揭慧日以揚光發揮大事引慈雲而布潤覆露羣方垂裕筌蹄動盈籤軸旁涉莊老兼通儒墨至於論譔多所憲章唫詠情靈悠揚風雅小文短札初不經心遺言放辭咸有奇致師早嬰痾瘵常居疲薾伏枕方榻罕事筆精授簡門人多出口占辭條錯綜文律鏗鏘率爾混成不煩刊定夫折理者意遠則理優宣理者理高則文勝蓋先本而後末摭實遺華然後大羮不致而遺味存大圭不琢而天質露豈與夫咬哇之末響彫刻之繁文較其能否哉始自景德丙午迄於天禧辛酉集其所著得六十卷題曰閑居編巵言日新方運不休之思賞音竊抃必期善聽之聦過此以還請俟來者其經論疏鈔科註等洎諸外學自成編錄者凡一百七十卷皆從別行不列此集

乾興壬戌正月序

No. 949-B 自序

錢唐釋智圓字無外自號中庸子於講佛經外好讀周孔楊孟書往往學為古文以宗其道又愛吟五七言詩以樂其性情隨有所得皆以艸稾投壞囊中未甞寫一淨本兒童輩旋充脂燭之費故其逸者多矣今年夏養病於孤山下因令後學寫出所存者其後有所得亦欲隨而編之非求譽於當時抑亦從吾所好爾

大宋大中祥符九年丙辰歲夏五月十日序

閒居編目次

  • (宣德郎守大理寺丞監杭州清酒務吳遵路撰)
  • 自序
  • 第一
    • 首楞嚴經疏序
    • 四十二章經序
    • 普入不思議法門經序
    • 文殊說般若經疏序
    • 般若心經疏序
    • 無量義經疏序
  • 第二
    • 佛遺教經疏
    • 瑞應經疏序
    • 觀普賢行法經疏序
    • 阿彌陀疏序
  • 第三
    •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記序
    •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序
  • 第四
    • 觀經疏刊正記序
    • 般若心經疏詒謀鈔序
    • 金光明經玄義表微記序
    • 金光明經文句索隱記序
  • 第五
    • 請觀音經疏演義鈔序
    • 盂蘭盆經疏摭華鈔序
    • 文殊說般若經疏折重鈔序
    • 首楞嚴經疏谷響鈔序
  • 第六
    • 涅槃百非鈔序
    •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序
    • 阿彌陀經西資鈔序
    • 金剛錍顯性錄序
  • 第七
    • 觀音行門統攝眾行論
    • 思益十誡(并序)
  • 第八
    • 注刪定戒本序
    • 注觀心論後序
    • 智者大師十德禮贊序
    • 淨土贊(并序)
    • 南山大師贊後序
    • 新印還源觀後序
  • 第九
    • 書文殊般若經疏後序
    • 律鈔義苑後序
    • 詳勘金剛經印版後序
  • 第十
    • 法華玄記十不二門正義序
    • 翻經通紀序
    • 佛氏彚征別集序
    • 闡義鈔序
  • 第十一
    • 黃帝陰符經題辭
    • 病課集序
  • 第十二
    • 書智者大師後序
    • 書荊谿大師後序
    • 講堂擊蒙集序
    • 講堂條約序
    • 目錄序
    • 帝年紀序
    • 廣皮日休法言後序
  • 第十三
    • 瑪瑙院界相牓序
    • 華亭興聖院界相牓序
    • 真覺院界相牓序
    • 瑪碯院重結大界記
    • 法濟院結界記
  • 第十四
    • 漉囊贊(并序)
    • 漉囊志
    • 出生圖紀(并序)
  • 第十五
    • 錢唐律德梧公門人覆講記
    • 大宋高僧慈光闍棃塔記
    • 故梵天寺昭闍棃行業記
    • 僕夫泉記
  • 第十六
    • 三笑圖贊(并序)
    • 夜講亭述
    • 孤山述
    • 記夢
    • 對友人問
  • 第十七
    • 祭祖師文
    • 祭孤山神文
    • 又祭孤山神文
    • 撤土偶文
    • 中庸子自祭文
  • 第十八
    • 善惡有餘論
    • 周公撻伯禽論
    • 生死無好惡論
    • 福善禍淫論
  • 第十九
    • 中庸子傳上中下三篇
  • 第二十
    • 勉學上下(并序)
  • 第二十一
    • 與駱偃節判書
    • 與嘉禾玄法師書
    • 錢唐慈光院備法師行狀
  • 第二十二
    • 謝吳寺丞撰閒居編序書
  • 第二十三
    • 謝府主王給事見訪書
    • 湖州德清覺華寺淨土懺院記
  • 第二十四
    • 答李秀才書
    • 與門人書
  • 第二十五
    • 辨錢唐名
    • 評錢唐郡
    • 疑程候
    • 辨荀卿子
    • 好山水辨
    • 議秦王役鬼
  • 第二十六
    • 錄兼明書誤
    • 讓李習之
    • 讀中說
    • 雪劉禹錫
  • 第二十七
    • 感義犬
    • 評謝屐
    • 敘繼齊師字
    • 擇日說
    • 敘傳神
  • 第二十八
    • 駮嗣禹說
    • 師韓議
    • 道德仁藝解
  • 第二十九
    • 送庶幾序
    • 錢唐聞聦師詩集序
    • 照湖聯句詩序
    • 送智仁歸越序
  • 第三十
    • 誡惡勸善
    • 錢唐律德梧公講堂題名序
  • 第三十一
    • 錢唐孤山智果院結大界序
    • 天台國清寺重結大界序
    • 錢唐法慧院結大界記
  • 第三十二
    • 代元上人上錢唐王給事書
    • 送天台長吉序
    • 命湖光
    • 感物賦
    • 分居賦
    • 陋室銘(并序)
  • 第三十三
    • 故錢唐白蓮社主(有序)
    • 辨宋人
    • 中人箴(并序)
    • 松江重祐師和李白姑熟十詠詩序
    • 遠上人湖居詩序
  • 第三十四
    • 錢唐兜率院界相牓序
    • 遺囑
    • 病夫傳
    • 病賦并序
    • 講堂銘
    • 窻蟲銘
  • 第三十五
    • 四諦具惑釋義頌
    • 依婆沙釋第十六心屬脩道義
    • 淨名經釋見見義
    • 注天台涅槃疏主頂法師讚
    • 自恣文
    • 南山大師忌
    • 智者大師忌
  • 第三十六
    • 自恣念誦回向
    • 結大戒相回向
    • 歲旦禮佛回向
    • 冬朝禮佛回向
    • 月旦念誦回向
    • 祈雨回向
    • 祈晴回向
    • 結夏念誦迴向
    • 晚參疏意
    • 佛涅槃意
  • 第三十七
    • 擬洛下分題(并序)
    • 松石琴薦
    • 茯苓人
    • 遞詩筒
    • 文石酒杯
    • 挑燈杖
    • 刮字刀
    • 試金石
    • 燭蛾誡
    • 挽歌詞三首
    • 中庸子預自銘之曰墓誌
    • 瑪腦坡四詠(并序)
  • 第三十八
    • 送惟鳳師歸四明
    • 試筆
    • 讀史
    • 雪西施
    • 思君子歌
    • 海上五山歌
    • 陋巷歌贈友生
    • 慎交歌
    • 古琴詩
  • 第三十九
    • 吳山廟詩
    • 讀韓文詩
    • 山居招友人詩
    • 貽葉秀才詩
    • 贈簡上人詩
    • 述韓柳詩
    • 孤山詩二首
    • 暮秋書齋述懷寄守能師
    • 贈詩僧保暹師
    • 贈趙璞
  • 第四十
    • 經武康小山法瑤師舊居
    • 西施篇
    • 寓興
    • 山中自敘
    • 莫言春日長
    • 講堂書事
    • 勉隱者
    • 山中行
    • 送僧
    • 答行簡上人書
    • 夏日薰風亭作
    • 初晴登疊翠亭偶成
    • 李秀才以山齋早起詩見贈因次韻和詶
    • 對雪
    • 孤山詩三首
    • 酷熱
    • 有客
    • 詶仁上人望湖山見寄次韻
    • 和辯才訪仲微上人不遇
    • 次韻詶明上人
    • 寄同志
    • 和聦上人悼梵天闍棃
    • 孤山閒居次韻詶會稽仁姪見寄
  • 第四十一
    • 贈進士葉授
    • 夏日寄諒律師
    • 寄遠
    • 寄文照大師
    • 贈辯才大師
    • 孤山閒居即事寄[A2]己師
    • 次韻詶聞聰上人春日書懷見寄
    • 春日閒居即事寄元敏上人
    • 登樓感事寄天台友人
    • 書通上人城居
    • 湖居即事寄仁姪
    • 懷石壁舊居兼簡紹上人
    • 贈林逋處士
    • 梵天寺二首
    • 趙萬宗入道因寄
    • 春日湖居書事寄子璿師
    • 詶正言上人
    • 贈清義律師
    • 遊開化寺
    • 次韻詶子文師
    • 南塔寺上方
    • 寄贈子正律師
    • 憶南塔上方因寄慶昭師
    • 庭松
    • 寄曦照上人
  • 第四十二
    • 自箴
    • 七箴(并序)
    • 口箴
    • 身箴
    • 心箴
    • 足箴
    • 手箴
    • 眼箴
    • 耳箴
    • 寄題梵天聖杲二寺兼簡昭梧二上人(并序)
    • 湖西雜感詩(并序)
  • 第四十三
    • 寄華亭虗[A3]己師
    • 旅舍言懷
    • 上錢唐太守薛大諫
    • 贈守能師
    • 贈夤上人歸道場山
    • 宿山院
    • 贈簡上人
    • 寄楚南師
    • 江亭晚望
    • 登武林高峯
    • 懷子仁師(二首)
    • 寄棲白師
    • 贈郝逸人
    • 遊靈隱山
    • 謝擇梧律師惠竹杖
    • 梵天寺閒居書事
    • 鍊丹井
    • 冷泉亭
    • 贈僧
    • 湖居秋日病起(六韻)
    • 贈夷中師
    • 寄圓長老
    • 同友人宿山院
    • 贈清曉師
    • 寄德聰師
    • 上方院
    • 登樓懷遵易
  • 第四十四
    • 贈詩僧保暹師
    • 寄石城行光長老
    • 寄仁姪
    • 山行
    • 秋日感事
    • 湖上晚望寄友人
    • 贈聞聰師
    • 送僧歸饒陽
    • 悼廣鈞師
    • 次韻詶鄰僧畫上人
    • 旅中別趙璞
    • 旅中即事寄友生
    • 秋晚客舍寄故山友僧
    • 寄輦下譯經正覺大師
    • 寄潤姪法師
    • 贈白蓮社主圓淨大師
    • 春晚言懷寄聰上人
    • 留題因師院石楠花
    • 寄省悟師
    • 留題聞氏林亭小山
    • 寄仲孫上人房
    • 題聰上人林亭
    • 書久上人城中幽齋
    • 江上作
    • 懷保暹師
    • 贈宣密大師不出院
    • 懷中姪
    • 宿道場山寺
    • 送遇貞師歸四明山
    • 秋夕寄友僧
  • 第四十五
    • 陳宮
    • 春日別同志
    • 夏日湖上寄太白長老
    • 西湖
    • 送禪者
    • 古意
    • 苔錢三首
    • 自遣三首
    • 送僧
    • 庭竹
    • 送僧之金陵
    • 出道場山途中作
    • 將之霅溪寄別擇梧師
    • 寄淨慈寺悟真師
    • 次韻詶梵天闍黎
    • 溪居即事寄梵天闍黎
    • 武康溪居即事寄寶印大師四首
    • 瑪瑙院居戲題三首
    • 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絕見嘲遂依韻和詶
    • 寄天台守能上人
    • 寄所知
    • 題石壁山紹上人觀風亭
  • 第四十六
    • 昭君辭
    • 老將
    • 邊將二首
    • 貪泉
    • 夷齊廟
    • 嚴光臺
    • 閑田
    • 讀王通中說
    • 讀毛詩
    • 讀孫郃集
    • 讀禪月集
    • 觀劒客圖
    • 詩魔
    • 謝僧惠蒲
    • 招元羽律師
    • 貧居
    • 詶簡上人見寄
    • 送僧歸姑蘇
    • 寄遠
    • 謝仁上之惠茶
    • 讀項羽傳二首
    • 草堂秋夜
    • 書荊溪禪師傳後二首
    • 寄題章安禪師塔
    • 寄天台能上人
    • 讀秦始本紀
    • 讀楊子法言
    • 書慈光塔
    • 苦熱
    • 古鑑
    • 寄題終南道宣律師塔
    • 嘲寫真
    • 冬日作
    • 誡後學
    • 舟歸詠鴈
    • 舟歸
    • 檻猿
    • 放猿
    • 湖上望月二首
    • 詠亡有禪師山齋養獼猴
    • 贈廣上人
    • 正月晦日作
    • 讀羅隱詩集
    • 落花
    • 織婦
    • 牡丹
    • 浙江晚望
  • 第四十七
    • 寄雪竇長老
    • 君復處士栖大師夙有翫月泛湖之約予以臥病致爽前期因為此章聊以道意
    • 寄西山智道人
    • 寄慧雲大師
    • 寄海慧大師
    • 洞霄宮
    • 久病
    • 山堂落成招林處士
    • 九月望夜招處士林君泛湖翫月
    • 病起
    • 賦得送人自關下還吳
    • 贈駱偃
    • 病中雨夜懷同志
    • 游風水洞僧院
    • 白髮
    • 夜懷張逸人
    • 贈頭陀僧
    • 懷石壁山寺
    • 與友人夜話
    • 漢武帝
    • 送進士萬知古
    • 寄隱者
    • 贈誦經僧
    • 寄梵天上方政姪
    • 久病有感因示後學
    • 山中聞知[A4]己及第
    • 寄江上僧
    • 送人歸舊隱
    • 砌下老梅
    • 寄余秀才
    • 經通慧僧錄影堂
    • 深居
    • 書事
    • 將入石壁山作
    • 瑪瑙坡即事
    • 自嘲
    • 草堂書懷
    • 中秋待月值雨
    • 少年行
    • 偶成
    • 送中姪
    • 書山中道士壁
    • 山居偶成
  • 第四十八
    • 古詩湖上秋日
    • 喻賣松者
    • 秋病
    • 偶作
    • 松風
    • 古劒
    • 自勉
    • 鼓銘
    • 病起自敘
    • 獨遊
    • 言志
    • 病中翫月
    • 潛夫詠
    • 松下自遣
    • 哭葉授
    • 讀白樂天集
    • 孤山種桃
    • 寄林逋處士
    • 早秋
    • 心交如美玉
    • 古人與今人
    • 代書寄奉蟾上人
  • 第四十九
    • 湖居感傷(五十四韻)
    • 讀清塞集
    • 寄趙璞
    • 山中與友人夜話
    • 閒居書事
    • 禹廟
    • 早行
    • 江上聞苗
    • 詠燕
    • 讀杜牧集
    • 寄題聰上人房庭竹
    • 武肅廟
    • 寄蜀川王道士
    • 寄道士
    • 寄定海許少府
    • 寄若訥上人
    • 山中尋羽客不遇
    • 送人南遊
    • 懷同志
    • 聞蛩
    • 湖上閒坐
    • 池上
    • 艸堂即事
    • 讀楞嚴經
    • 病中懷石壁行紹上人
    • 謝可孜上人惠楞嚴般若二經并治脾藥
  • 第五十
    • 懷南遊道友
    • 裁花
    • 病起二首
    • 寄題虎丘山
    • 漁父
    • 白蓮
    • 暮秋
    • 養疾
    • 君不來
    • 新栽小松
    • 閒詠
    • 新裁竹
    • 讀元結文
    • 戲題夜合樹
    • 病中感體元上人見訪
    • 寄瑞應經疏及注陰符經與體元上人
    • 病起自嘲
    • 戲題四絕句(并序)
    • 自矜
    • 鹿讓
    • 犬爭功
    • 雞怨言
  • 第五十一
    • 經松江陸龜蒙舊居
    • 經照湖方干舊居
    • 翫月
    • 憶龍山院兼簡蟾上人
    • 閒居示友人
    • 孤山閒居次韻詶辯才大師
    • 山中感友生見訪
    • 舟次遊乾元寺
    • 寄湛上人
    • 秋夕
    • 題湖上僧房
    • 送悅上人歸仙巖
    • 聽琴
    • 寄咸潤上人
    • 寄葛溪爽上人
    • 題靜慮院
    • 寄吳黔山人
    • 懷友人
    • 聞蟬
    • 書友人壁
    • 哭辯端上人
    • 遊石壁寺
    • 書林處士壁
    • 幽居
    • 寄湖西逸人
    • 上人
    • 送希中遊霅
    • 鷺𪆗
    • 遠山

閒居編目次(終)

No. 949

閑居編第一

首楞嚴經疏序

夫覺理圓澄杳無能所真精湛寂詎有迷悟既而漚生巨海雲點太清晨朝覽鏡謂失頭而怖走瞖目生華睎結果而佇立於戲一念之妄心既動九界之幻境遽現生死如機以出入因果交織以起滅自墜塗炭真可憐憫蠢茲萬彚可勝言哉我大聖尊住首楞嚴能建大義以慈善力見如斯事於是乎無像而像龍飛乎義天無說而說言滿乎法界而像則八相成道而說則五時垂化故使厚殖者寂場開悟鈍根者鷲峯會歸事理既圓則出世本懷亦[A5]已暢矣然而尚顧殘機荐哀末葉或石多聞而左修證則流文字以忘返或譽實道而毀權法則傷甘露以早夭是故揚妙定辨常心重施偏小載扶戒律俾曉乎顯實不離於權乘證理要由於事行者矣楞嚴涅槃於是乎作也總兩經之具美成一化之極唱大矣哉首楞嚴經者其涅槃之前陣歟展矣阿難示婬室而遭攝於昭調御演祕密而往救惡呪既滅佛所爰歸適引多聞而自咎則三止之請斯彰乃陳發心而因相則七徵之說方起珠貫微言環連妙義使夫真妄兩分而一體事理二別而同歸盛矣美矣盖不可得而思議矣然而圓解既明圓行須著非夫解無以導其行非夫行無以證其理是故因華屋由門之求乃大明乎治行之要道也所以簡圓通以直示其修焉辨魔事以預明其發焉當根易悟既如此防萌杜漸又如彼足使夫慧日增暉邪網解紐忽然越於出世彈指超於無學者不在茲經歟圓生當像法世偶太寧舒卷斯文悲喜交集不揆淺識聊贊深經留贈後昆共期圓悟云

四十二章經序

古者能仁氏之王天竺也象無象象言無言言以復羣生之性由是佛教生焉教之高下視根之利鈍是故有頓焉有漸焉然後混而為一是謂開顯而群彚率其化復其性蹈乎大方安乎祕藏者可勝言哉逮于後漢其道東傳時君仰其神元元陶其訓乃與仲尼伯陽之為訓三焉原夫仲尼之為訓也揚唐虞三王之道尊仁而尚義俾復其王而企於帝者也伯陽之為訓也揚三皇朴略之道而絕聖棄智俾復其皇而企於結繩者也矧茲兩者談性命焉則未極於唯心乎言報應焉則未臻於三世乎雖然而於治天下安國家不可一日而無之矣美矣哉其為域中之教也明矣若夫釋氏之為訓也指虗空世界也悉我自心焉非止言其大極生兩儀玄牝為天地根而[A6]已矣考善惡報應也悉我自業焉非止言其上帝無常天網[A7]已矣有以見儒道乎雖廣大悉備至於濟神明研至理者略指其趣耳大暢其妙者則存乎釋氏之訓與其為域外之教也又[A8]已明矣域內則治乎身矣謂之外教也域外則治於心矣謂之內教也昔阮孝緒正以內外之名為不誣矣是故代人謂三教混同焉或幾乎失矣或謂三教碩異焉亦未為得也何哉復性有淺深言事有遠邇則不得不異也至乎遷善而遠罪勝殘而去殺則不得不同也四十二章經者蓋吾佛滅後彼土聖賢輩於大小乘中撮其要言急於訓世者其章凡四十二焉集而錄之為此經也伊昔騰蘭至自梵國以其真化初傳華人或未之深信方且譯斯文以啟廸之也以為廣教之濫觴與圓不心服至道其有年矣甞慨此經首傳茲土而古無訓說後昆無得而聞焉不亦殆於忘本乎遂為之注敷暢厥旨庶幾乎揚吾佛之真風翼吾君之仁化俾黔黎躋壽域而履覺道也

普入不思議法門經序

昔我天中天龍飛虎變首出庶物恭默思道了然無得既而俯察群彚性與我一情將我異是故流生死而忘反著虗妄而不捨於是乎於無名相中作名相而說苟能復其性於名相乎何有哉譬若握空拳以誑誘於孺子也厥或呱呱之泣既止則開拳舒手豈有物耶噫十二部經八萬法藏者皆聖人握空拳以誑誘迷徒之孺子歟然則道無勝劣辭有險易若乃其辭簡易其義明白使若曹尋其言得其門而入不俟終日者有以見普入不思議法門經焉考經所列三昧門者其實二十八焉若觸類而長之則非數量之所及也美矣哉如來境界不由步而可到甚深法忍不待取而後獲者不在茲文耶此經乃大寶積第二十九卷也將欲啟迪來裔故錄而別行復依佛答阿難之問而以普入不思議法門命其題焉亦猶曇無讖抄法華普門品為觀世音經也恐來者不知故敘以明之是時聖宋三葉天禧四年龍集庚申夏四月既望越三日也

文殊說般若經疏序

夫真性元寂一法寧存妄心潛動萬境斯立於是乎苦樂升降堅乎取捨凡聖高下重乎去就方求出離反致顛墜是故或溺於凡或沈於小或滯於偏云云九界可勝言哉大聖人俯察而哀之將欲指彼妄心復乎真性爾乃演皆空說無住䖍劉群惑昭蘇大機二乘由是而有通泰心菩薩於斯而得不共法其閑邪存誠開物成務者何莫由斯道邪文殊說般若經者非其類邪矧能仁下問妙德上答辭語縝密旨趣簡易智日升而大夜曉慧劒揮而惑網裂正觀如來利益之功方著行惡境界不退之智彌彰慨茲法門弗傳叔世鄙雖不侫忝受圓乘龍樹一性之宗智者三觀之學淺得淵旨麤領精義遂依此雄宗釋茲奧典此經人法為名則能所如幻實際為體則生佛皆如觀照為宗則分別斯泯遣著為用則遣無所遣大乘為教則大亡大相託空而唯覺無得入海而但見一平誰云三世去來詎謂十界高下等菩提於非行混諸佛於眾生於涅槃無求而涅槃速證於生死不捨而生死遠離類罔象之得珠匪春池之執礫凡乎其可革聖乎其可階是以一行三昧顯無修而修不思議界彰無得而得夫如是則不壞假名不說斷滅者也雖醉中視物實見乾坤之盡轉而夢裏濟川覺(去聲)省舟檝之元無非發行之要樞趣果之夷塗而何所以釋提桓因發願擁護能仁大覺現瑞印說上聖猶然而況於下凡乎雖派深析重未契於佛心庶談刀捫象或裨於真化云

般若心經疏序

夫至道無名非名無以詮其道真空無說非說無以識其空繇是名於無名說於無說既機分利鈍之別故教有詳略之殊譬諸各結筌蹄意在同獲魚兔若乃了說無說達名無名則二十萬頌之非多一十四行之非少然則圓音既演雅誥爰陳相彼此之異宜實本末而相攝彼則毛目委示此則綱領總陳是故廣之不為煩略之不為寡二涂相埒一味同歸至若蕩滌群疑開濟正理豈止見色空之不二抑亦知生佛以元同無首後可以迎隨豈心口所能思議杳然無朕寂爾絕相苦危不度而度菩提不得而得可謂反本之要道破迷之前陣焉敢率台崖教門龍樹宗趣輙成義疏用廣發揮庶貽厥孫諆俾虗室生白者矣

無量義經疏序

夫體非舒卷用有開合舒之則開一出多卷之則合多歸一舒卷不二一多互融覈其理則生佛無差考其事則聖凡有異大矣哉我佛之聖人歟無師獨悟生而知之也率道演教誠而明之也於是乎端拱寂光乃睠群彚垂形百億唱義五天對利根則寂場肇頓接鈍機則鹿園始漸方等會啟則褒貶之說風行般若道敷則融通之教電照既而圓機普熟佛懷斯暢故高會鷲蜂詳論化本演無量義則開一出多顯三乘根抵於無相說妙法華則合多歸一示萬境會同於真心兩經既演大事斯畢使夫罷商前進於寶所大車直至於道場者何莫由斯法歟嗟乎妙經雖久布於神州斯典且未傳於後裔圓不揆淺識輒贊深文庶乎鳥向須彌同為一色水歸瀛渤都失本名云爾

閑居編第一


校注

[A1] 己【CB】巳【卍續】
[A2] 己【CB】巳【卍續】
[A3] 己【CB】巳【卍續】
[A4] 己【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