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法華經大成科

No. 618-A 大成科序

法華大成為時宗尚凡幼進初學莫不醉心於中即耆德說者咸皆遵循繩墨為其盡諸佛之理源集眾家之語的也斯疏成始半翁法師其科目皆井井有理但未另冊指掌於耆德則有翻簡之煩初學亦不無分岐之失吾元亮兄憂及於此故於聽講之暇拮据成冊使夫學者說者視如指掌庶幾可免前等之煩失也繕完命余為序余揣不文何敢綴言略敘其利幼進便耆德非獨為大成之前星抑亦為半翁之功臣歟

時康熈歲在丙戌菊月九日

里弟惟鉉拜撰

No. 618

[1]法華經大成科

法華大成弘傳序科文

  • 初序題(弘傳)
  • 二人題(終南)
  • 三序文(五)
    • 初牒經標本(妙法)
    • 二序經緣起(三)
      • 初序兩土出處(龜結)
      • 二序三朝翻譯(三)
        • 初西晉譯(四)
          • 初譯經時(西晉)
          • 二譯經處(長安)
          • 三譯經主(墩煌)
          • 四初譯經名(初翻)
        • 二東晉譯(二)
          • 初譯經時(東晉)
          • 二譯經主(龜茲)
          • 三二譯經名(次翻)
        • 三隋朝譯(四)
          • 初譯經時(隋氏)
          • 二譯經處(大興)
          • 三譯經主(北天)
          • 四三譯經名(後所)
      • 三明獨宗奏譯(三經)
    • 三序經詮旨(二)
      • 初泛序一化始終以明機教差別(二)
        • 初序義(夫以)
        • 二釋疑(是知)
      • 二的序本經詮旨以顯權實正理(二)
        • 初略序三周開顯(所以)
        • 二總結全經幽深(詞義)
    • 四讚較祈願(二)
      • 初讚較明三寶殊勝(三)
        • 初讚佛慈悲(自非)
        • 二讚法較勝(自漢)
        • 三讚機因深(將非)
      • 二祈願申作序之意(輙於)
    • 五結歸序題(弘讚)

法華大成卷一科文

序品

  • 初經題(妙法)
  • 二人題(姚秦)
  • 三經文(三)
    • 初序分(二)
      • 初通序(三)
        • 初建立之由(謂如)
        • 二建立之意(謂安)
        • 三正解經文(六)
          • 初信成就(如是)
          • 二聞成就(我聞)
          • 三時成就(一時)
          • 四主成就(佛)
          • 五處成就(住王)
          • 六眾成就(二)
            • 初列眾(三)
              • 初聲聞眾(二)
                • 初比丘眾(二)
                  • 初無學眾(三)
                    • 初舉類標數(與大)
                    • 二明位歎德(皆是)
                    • 三列名總結(其名)
                  • 二有學眾(復有)
                • 二比丘尼(麻訶)
              • 二菩薩眾(三)
                • 初舉類標數(菩薩)
                • 二明位歎德(皆於)
                • 三列名總結(其名)
              • 三八部眾(七)
                • 初諸天眾(爾時)
                • 二龍王眾(有八)
                • 三緊那羅(有四)
                • 四乾闥婆(有四)
                • 五阿脩羅(有四)
                • 六迦樓羅(有四)
                • 七人王眾(韋提)
            • 二總結(各禮)
      • 二別序(五)
        • 初眾集序(爾時)
        • 二現瑞序(六)
          • 初說法瑞(為諸)
          • 二入定瑞(佛說)
          • 三雨華瑞(是時)
          • 四地動瑞(普佛)
          • 五眾喜瑞(爾時)
          • 六放光瑞(爾時)
        • 三疑念序(二)
          • 初彌勒疑念(爾時)
          • 二大眾疑念(爾時)
        • 四發問序(二)
          • 初長行(爾時)
          • 二偈頌(二)
            • 初五十四行頌上問(二)
              • 初四行問此土(於是)
              • 二五十行問他土(六)
                • 初三行問六趣眾生(眉間)
                • 二四行問見諸佛及聞說法(又覩)
                • 三三行問他土四眾得道(若人)
                • 四一行半結前起後(文殊)
                • 五卅一行半廣問他土菩薩種種因緣相皃(三)
                  • 初一行總問(我見)
                  • 二十五行次第問(六)
                    • 初六行問檀度(或有)
                    • 二二行問戒度(文殊)
                    • 三一行問忍度(或見)
                    • 四一行問精進(又見)
                    • 五二行問禪度(又見)
                    • 六三行問般若(復見)
                  • 二十五行半不次第問(七)
                    • 初二行問禪度(又見)
                    • 二一行問精進(又見)
                    • 三一行問戒度(又見)
                    • 四一行半問忍度(又見)
                    • 五二行問禪度(又見)
                    • 六五行問檀度(或見)
                    • 七三行問般若(或見)
                • 六七行問供舍利起塔(文殊)
            • 二八行請答(佛放)
        • 五問答序(二)
          • 初長行(四)
            • 初惟忖答(爾時)
            • 二略曾見答(諸善)
            • 三廣曾見答(三)
              • 初引一佛同(諸善)
              • 二引二萬佛同(次復)
              • 三最後一佛同(三)
                • 初曾見事與今[A1]已同(其最)
                • 二曾見事於今今同(二)
                  • 初現相同(是時)
                  • 二疑念同(彌勒)
                • 三曾見事與今當同(六)
                  • 初因人同(時有)
                  • 二說法同(是時)
                  • 三時節同(六十)
                  • 四唱滅同(日月)
                  • 五授記同(時有)
                  • 六通經同(三)
                    • 初滅後通經(佛授)
                    • 二教化弟子(日月)
                    • 三結會古今(彌勒)
            • 四分明判答(今見)
          • 二偈頌(二)
            • 初四十三行頌上長行(二)
              • 初四十一行頌廣曾見答(二)
                • 初二行頌引一佛同(爾時)
                • 二三十九行頌最後一佛同(三)
                  • 初一行頌曾見[A2]已同(佛未)
                  • 二十五行半頌曾見今同(三)
                    • 初四行頌此土瑞相(時佛)
                    • 二十行頌先照他土同(此光)
                    • 三一行半頌疑念同(爾時)
                  • 三廿二行半頌曾見當同(六)
                    • 初二行半頌因人同(天人)
                    • 二一行頌說經同(說是)
                    • 三一行一句頌時節同(滿六)
                    • 四五行頌唱滅同(佛說)
                    • 五一行半頌授記同(是德)
                    • 六十二行頌滅後通經同(三)
                      • 初三行頌滅後通經同(佛此)
                      • 二八行頌教化弟子(是諸)
                      • 三一行頌結會古今(彼佛)
              • 二二行頌分明判答(我見)
            • 二二行結勸待問(諸人)
    • 二正宗○
    • 三流通○

一序分[A3]已竟

法華大成卷二科文

方便品

  • ○二正宗(四)
    • 初方便品至法師品為開佛知見(二)
      • 初八品說三周法授三根記(二)
        • 初略開三顯一動執生疑(二)
          • 初略開三顯一(二)
            • 初長行(二)
              • 初寄言歎二智(二)
                • 初明諸佛權實(二)
                  • 初經家提起(爾時)
                  • 二正歎權實(三)
                    • 初雙歎二智(諸佛)
                    • 二雙釋二智(所以)
                    • 三雙結二智(成就)
                • 二明釋迦權實(三)
                  • [A4]歎權釋權(二)
                    • 初歎權智(舍利)
                    • 二釋權智(所以)
                  • 二歎實釋實(二)
                    • 初歎實智(舍利)
                    • 二釋實智(無量)
                  • 三結權結實(二)
                    • 初結權智(舍利)
                    • 二結實智(舍利)
              • 二絕言歎二智(三)
                • 初正絕言歎(止)
                • 二徵釋絕言(所以)
                • 三釋權實相(所謂)
            • 二偈頌(二)
              • 初十七行半頌上長行(二)
                • 初四行頌寄言歎二智(二)
                  • 初二行合頌二佛二智(爾時)
                  • 二二行合頌二佛釋歎結歎(本從)
                • 二十三行半頌絕言歎二智(五)
                  • 初半行頌釋權實相(如是)
                  • 二半行頌徵釋絕言(我及)
                  • 三半行頌正絕言歎(是法)
                  • 四十行半頌不知之人(七)
                    • 初一行許信力能解(諸餘)
                    • 二一行半揀二乘不知(諸佛)
                    • 三一行揀身子不知(假使)
                    • 四一行半揀大弟子不知(正使)
                    • 五二行揀辟支佛不知(辟支)
                    • 六二行半揀發心菩薩不知(新發)
                    • 七一行揀不退菩薩不知(不退)
                  • 五一行半頌第一希有唯佛能知(又告)
              • 二三行半略開三顯一(二)
                • 初一行半明諸佛顯實(舍利)
                • 二二行明釋迦開三(告諸)
          • 二騰疑致請(二)
            • 初經家敘疑(爾時)
            • 二當機正請(五)
              • 一初請為自他求決(二)
                • 初長行(二)
                  • 初陳疑(爾時)
                  • 二陳請(我自)
                • 二偈頌(五)
                  • 初三行半頌疑二智(爾時)
                  • 二三行總頌三乘四眾疑(無漏)
                  • 三一行半別頌自[A5]己疑(於諸)
                  • 四一行別頌三乘疑(佛口)
                  • 五二行總明同疑致請(諸天)
              • 二二止為驚疑不信(爾時)
              • 三二請久植必解(舍利)
              • 四三止謗必墮苦(佛復)
              • 五三請為利根得益(爾時)
        • 二廣開三顯一斷疑生信○
      • 二法師品歎持經人與所持法○
    • 二寶塔天授二品為示佛知見○
    • 三持品至壽量四品為悟佛知見○
    • 四分別功德至常不輕四品為入佛知見○

初略開三顯一動執生疑[A6]已竟

  • ○二廣開三顯一斷疑生信(三)
    • 初法說一周被上根(五)
      • 初正法說(二)
        • 初長行(三)
          • 初許說(爾時)
          • 二受旨(舍利)
          • 三正說(二)
            • 初明四佛章廣上諸佛權實二智(二)
              • 初總明諸佛(四)
                • 初歎法希有(佛告)
                • 二說無虗妄(舍利)
                • 三開方便門(舍利)
                • 四示真實相(四)
                  • 初標出世意(所以)
                  • 二重徵出世意(舍利)
                  • 三正明出世意(二)
                    • 初明大事因緣(諸佛)
                    • 二明會權歸實(佛告)
                  • 四總結出世意(舍利)
              • 二別列三世佛(二)
                • 初別明三佛開權顯實(三)
                  • 初明過去佛(舍利)
                  • 二明未來佛(舍利)
                  • 三明現在佛(舍利)
                • 二總結諸佛出現大事(舍利)
            • 二明釋迦章廣上釋迦權[A7]實二智(五)
              • 初開方便(舍利)
              • 二顯真實(舍利)
              • 三舉五濁釋權(二)
                • 初標名顯相(舍利)
                • 二乘時開三(舍利)
              • 四揀偽敦信(二)
                • 初揀別真偽(二)
                  • 初不聞不知非真弟子(舍利)
                  • 二聞不信受成增上慢(又舍)
                • 二開除釋疑(餘佛)
              • 五說無虗妄(舍利)
        • 二偈頌(二)
          • 初四行一句頌上許荅(爾時)
          • 二百十六行三句頌上正法說(二)
            • 初七十三行一句頌四佛章(四)
              • 初三十四行三句頌諸佛(五)
                • 初五行三句頌諸佛開權(諸佛)
                • 二十三行頌諸佛顯實(二)
                  • 初三行頌大事因緣(我設)
                  • 二十行頌會權歸實(有佛)
                • 三四行半頌諸佛勸信(三)
                  • 初二行半舉果勸(若人)
                  • 二二行舉因勸(舍利)
                • 四九行半頌諸佛五濁開三(四)
                  • 初一行總明五濁障大(若我)
                  • 二六行別明五濁障大(五)
                    • 初二行明眾生濁(我知)
                    • 二一行明命濁(受胎)
                    • 三一行明見濁(入邪)
                    • 四一行煩惱濁(深著)
                    • 五一行明劫濁(於千)
                  • 三一行明為五濁故說小(是故)
                  • 四一行半明為大故施小(我雖)
                • 五二行頌諸佛不虗(我有)
              • 二廿七行半頌過去佛章(二)
                • 初三行略頌開顯(過去)
                • 二廿四行半廣頌開顯(二)
                  • 初一行半總明方便助顯(又諸)
                  • 二二十三行別明開顯之相(二)
                    • 初二十二行約眾善顯緣因功德(七)
                      • 初二行約六度明開顯(若有)
                      • 二一行約悲戀心明開顯(諸佛)
                      • 三四行半約供舍利明開顯(諸佛)
                      • 四三行約造佛像明開顯(若人)
                      • 五三行半約畵像明開顯(彩畵)
                      • 六七行約供塔像明開顯(若人)
                      • 七一行約稱佛名明開顯(若人)
                    • 二一行約聞經顯了因功德(於諸)
              • 三六行半頌未來佛章(二)
                • 初一行開三(未來)
                • 二五行半顯一(三)
                  • 初一行半正明顯一(一切)
                  • 二一行明佛本願(諸佛)
                  • 三三行重明開顯(未來)
              • 四四行半頌現在佛章(三)
                • 初一行半標出世意(天人)
                • 二一行頌顯實(知第)
                • 三二行頌開權(知眾)
            • 二四十三行半頌釋迦佛章(二)
              • 初二行總頌開權顯實(二)
                • 初一行頌顯實(今我)
                • 二一行頌開權(我以)
              • 二四十一行半別頌開顯六義(六)
                • 初四行頌五濁(舍利)
                • 二十七行半頌施權(二)
                  • 初六行半念用大乘擬宜不得(三)
                    • 初一行半大乘擬宜(我始)
                    • 二三行眾生無機(二)
                      • 初一行障重不堪聞大(眾生)
                      • 二二行梵王請佛說法(爾時)
                    • 三二行念欲息化(我即)
                  • 二十一行念同諸佛三乘隨宜(二)
                    • 初十行明化得(四)
                      • 初一行明三乘擬宜(尋念)
                      • 二六行半明有小機(二)
                        • 初四行半明諸佛讚善(作是)
                        • 二二行明釋迦酧順(舍利)
                      • 三一行半正明施化(思惟)
                      • 四一行明受行悟入(是名)
                    • 二一行釋疑(從久)
                • 三六行頌顯實(四)
                  • 初二行大乘機動(舍利)
                  • 二二行一句明佛歡喜(我即)
                  • 三三句正明顯實(於諸)
                  • 四一行受行悟入(菩薩)
                • 四五行半頌歎法希有(如三)
                • 五二行半頌不虗(汝等)
                • 六六行頌揀偽敦信(二)
                  • 初三行揀偽(以五)
                  • 二三行敦信(舍利)
      • 二身子領解○
      • 三如來述成○
      • 四與之授記○
      • 五四眾歡喜○
    • 二喻說一周被中根○
    • 三因緣一周被下根○

一正說法[A8]已竟

法華大成卷三科文

譬喻品

  • ○二身子領解(二)
    • 初經家敘置(爾時)
    • 二身子自陳(二)
      • 初長行(五)
        • 初總標聞法得解(今從)
        • 二明昔日之失顯今日之得(所以)
        • 三明昔日之疑顯今日之解(世尊)
        • 四明昔日疑悔今日疑悔盡斷(世尊)
        • 五結成領解自肯成當(身意)
      • 二偈頌(二)
        • 初十六行半頌上長行(四)
          • 初一行頌總標聞法得解(爾時)
          • 二一行昔失今得(昔來)
          • 三六行頌昔疑今解(我處)
          • 四八行頌昔悔今斷(我常)
        • 二九行頌領前廣略開顯之文(初聞)

二身子領解[A9]已竟

  • ○三如來述成(三)
    • 初昔曾教大(爾時)
    • 二中忘取小(舍利)
    • 三還為說大(我今)
  • ○四與之授記(二)
    • 初長行(十)
      • 初明時節(舍利)
      • 二明行因(供養)
      • 三明得果(當得)
      • 四明國土(國名)
      • 五明說法(華光)
      • 六明劫號(其劫)
      • 七明眾數(彼諸)
      • 八明壽量(舍利)
      • 九轉記補處(華光)
      • 十法住久近(舍利)
    • 二偈頌(二)
      • 初十行頌上長行(十)
        • 初一行超頌得果(爾時)
        • 二一行追頌行因(供養)
        • 三一句追頌時節(過無)
        • 四一句超頌劫號(劫名)
        • 五一行半頌國土(世界)
        • 六一行半頌眾數(彼國)
        • 七半行頌說法(如是)
        • 八二行頌壽量(佛為)
        • 九一行半頌法住久近(佛滅)
        • 十半行供養舍利(舍利)
      • 二一行半頌結歎(華光)
  • ○五四眾慶讚(二)
    • 初長行(二)
      • 初經家敘置(二)
        • 初敘眾喜(爾時)
        • 二敘供養(各各)
      • 二四眾領解(而作)
    • 二偈頌(二)
      • 初二行頌上長行開顯(爾時)
      • 二四行半自述得解回向(我等)

初法說一周被上根[A10]已竟

  • ○二喻說一周被中根(四)
    • 初正說譬喻(二)
      • 初身子代請(三)
        • 初自述得記無疑(爾時)
        • 二兼述同輩有惑(是諸)
        • 三普為四眾代請(善哉)
      • 二如來垂答(二)
        • 初抑揚發起(爾時)
        • 二正說譬喻(二)
          • 初長行(二)
            • 初喻說(二)
              • 初總喻(六)
                • 初長者喻(舍利)
                • 二舍宅喻(其家)
                • 三一門喻(唯有)
                • 四五百人喻(多諸)
                • 五火起喻(堂閣)
                • 六三十子喻(長者)
              • 二別喻(四)
                • 初長者見火喻(長者)
                • 二捨几用車喻(二)
                  • 初捨几(三)
                    • 初長者念救(舍利)
                    • 二諸子不聽(父雖)
                    • 三馳戲視父(但東)
                  • 二用車(四)
                    • 初擬宜三車喻(爾時)
                    • 二知子先心喻(父知)
                    • 三歎美三車喻(三)
                      • 初勸脩轉(而告)
                      • 二示相轉(如此)
                      • 三作證轉(汝等)
                    • 四適子所願喻(爾時)
                • 三等賜大車喻(四)
                  • 初父見子免難歡喜喻(是時)
                  • 二諸子索車喻(時諸)
                  • 三等賜諸子大車喻(三)
                    • 初雙標子等車等(舍利)
                    • 二廣明車等(二)
                      • 初明車之體相(其車)
                      • 二釋有車之由(所以)
                    • 三廣明心等(二)
                      • 初廣心等(而作)
                      • 二釋心等(所以)
                  • 四諸子得車歡喜喻(是時)
                • 四長者不虗喻(三)
                  • 初如來垂問(舍利)
                  • 二舍利弗答(二)
                    • 初直答不虗(舍利)
                    • 二申明不虗之意(四)
                      • 初免其火難不虛(是長)
                      • 二結況以重奪輕不虛(況復)
                      • 三不乖本心不虗(世尊)
                      • 四結況過本所望不虗(何況)
                  • 三如來歎善(佛告)
            • 二法合(二)
              • 初合總喻(六)
                • 初合長者喻(舍利)
                • 二合五百人喻(大慈)
                • 三合舍宅喻(而生)
                • 四合三十子喻(為度)
                • 五合火起喻(生老)
                • 六合一門喻(教化)
              • 二合別喻(四)
                • 初合長者見火喻(四)
                  • 初合能見(見)
                  • 二合所見火(諸眾)
                  • 三合廣前所見(眾生)
                  • 四合長者驚怖(舍利)
                • 二合捨几用車喻(二)
                  • 初合捨几(二)
                    • 初合長者念救(舍利)
                    • 二合諸子不聽(所以)
                  • 二合用車(二)
                    • 初牒前三喻(舍利)
                    • 二正合用車(四)
                      • 初合擬宜三車(如來)
                      • 二合知子先心(為說)
                      • 三合歎三車希有(三)
                        • 初合示相轉(而作)
                        • 二合作證轉(我今)
                        • 三合勸修轉(汝等)
                      • 四合適子所願(三)
                        • 初合羊車(舍利)
                        • 二合鹿車(若有)
                        • 三合牛車(若有)
                • 三合等賜大車喻(二)
                  • 初牒前二喻(舍利)
                  • 二次合二喻(二)
                    • 初合諸子免難(如來)
                    • 二合等賜大車(三)
                      • 初合釋有車之由(如來)
                      • 二合廣明心等(是諸)
                      • 三合廣明車等(是諸)
                • 四合長者不虗喻(二)
                  • 初先牒前喻(舍利)
                  • 二正合不虗(如來)
          • 二偈頌○
    • 二四子領解○
    • 三如來述成○
    • 四與之授記○
  • ○二偈頌(二)
    • 初一百行頌上長行(二)
      • 初六十五行半頌喻說(二)
        • 初三十三行頌總喻(四)
          • 初一句頌長者喻(佛欲)
          • 二三行一句頌家宅喻(有一)
          • 三二句頌五百人喻(有五)
          • 四二十九行廣頌火起(四)
            • 初廿二行頌明地上事喻欲界火起(四)
              • 初明所燒之類(二)
                • 初正明所燒(二)
                  • 初明禽獻被燒喻五鈍使眾生(二)
                    • 初正喻五鈍(五)
                      • 初二句頌喻慢使(鴟梟)
                      • 二二句頌喻瞋使(蚖蛇)
                      • 三二行頌喻癡使(守宮)
                      • 四二行頌喻貪使(狐狼)
                      • 五二句頌喻疑使(鬪諍)
                    • 二二句頌結顯宅變(其舍)
                  • 二明鬼神被燒喻五利使眾生(二)
                    • 初二句總明五利(處處)
                    • 二九行半別明五利(五)
                      • 初三行喻邪見(夜叉)
                      • 二二行半喻戒禁取(鳩槃)
                      • 三一行半喻身見(復有)
                      • 四半行喻見取(復有)
                      • 五二行喻邊見(復有)
                • 二一行半總結所燒(夜叉)
              • 二一行明火起之由(是朽)
              • 三二行明起火之勢(於後)
              • 四一行半明被燒之相(諸鬼)
            • 二三行半明穴中事喻色界火起(四)
              • 初一行明所燒之類(惡獸)
              • 二一句明火起之由(薄福)
              • 三一句明火燒之勢(為火)
              • 四二行明被燒之相(共相)
            • 三二行半明空中事喻無色界火起(二)
              • 初一行明所燒之類(蜈蚣)
              • 二一行半明所燒之相(鳩槃)
            • 四一行總結眾難多端(其宅)
        • 二卅二半行頌別喻(三)
          • 初二行半頌長者見火(三)
            • 初三句頌長者能見(是時)
            • 二一行一句頌所見(汝諸)
            • 三二句頌驚怖(長者)
          • 二十三行頌捨几用車喻(二)
            • 初五行半頌捨几(三)
              • 初四行半頌長者念救(方宜)
              • 二三句頌諸子不聽(諸子)
              • 三一句頌馳戲視父(嬉戲)
            • 二七行半頌用車(三)
              • 初三行頌擬宜三車(是時)
              • 二三行頌歎美三車希有(告諸)
              • 三一行半頌適子所願(諸子)
          • 三十七行頌等賜大車喻(四)
            • 初五行頌免難歡喜(長者)
            • 二三行頌諸子索車(爾時)
            • 三七行半頌等賜大車(長者)
            • 四一行半頌得事歡喜(諸子)
      • 二三十四行半頌法合○
    • 二六十五行補頌二義○

一喻說[A11]已竟

  • ○二卅四行半頌法合(二)
    • 初四行頌合總喻(告舍)
    • 二三十行半頌合別喻(四)
      • 初三行頌合長者見火(如來)
      • 二四行頌合捨几用車(二)
        • 初一行頌合捨几(雖復)
        • 二三行頌合用車(以是)
      • 三八行頌合等賜大車(二)
        • 初五行頌合等賜(汝舍)
        • 二三行頌合歡喜(得如)
      • 四十五行半頌合無虗妄(二)
        • 初三行半頌合不虗章門(告舍)
        • 二十二行頌合不虗(三)
          • 初二行釋同皆是子理應平等(若有)
          • 二七行釋不能受大乃說三乘(若人)
          • 三三行明後若堪能還與其大(其實)

初頌上長行[A12]已竟

法華大成卷四科文

  • ○二六十五行補頌二義(二)
    • 初九行半頌歎法希有(五)
      • 初一行頌上三世諸佛說無分別法(汝舍)
      • 二二句頌上諸佛出興懸遠說是法復難(在所)
      • 三四行頌上聞法歡喜讚乃至過於優曇華(若有)
      • 四一行頌上多劫聞法難(斯法)
      • 五三行頌上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一切)
    • 二五十五行半頌揀偽敦信(二)
      • 初卅六行半頌揀偽(四)
        • 初二行囑其非機莫說(又舍)
        • 二四行半明其謗毀罪因(若人)
        • 三二十八行示其毀謗罪報(三)
          • 初一行半明地獄報(其人)
          • 二十行半明畜生報(從地)
          • 三十六行明人報(若得)
        • 四二行結其大悲莫說(告舍)
      • 二十九行頌敦信(二)
        • 初十七行勅其是機應說(五)
          • 初三行頌過現一對(若有)
          • 二二行半上下一對(若人)
          • 三三行內外一對(又舍)
          • 四三行半自他一對(若人)
          • 五五行始終一對(若有)
        • 二二行結其大慈與傳(告舍)

二正說譬喻開三顯一[A13]已竟

信解品

  • ○二中根領解(二)
    • 初經家敘喜(二)
      • 初內喜(爾時)
      • 二外儀(即從)
    • 二自陳領解(二)
      • 初長行(二)
        • 初法中略說(二)
          • 初明昔日不求(三)
            • 初正明不求(我等)
            • 二釋不求之意(世尊)
            • 三徵不喜樂之意(所以)
          • 二明今日慶得(我等)
        • 二喻中廣明(二)
          • 初喻說(二)
            • 初啟發(世尊)
            • 二說喻(四)
              • 初父子相失喻(四)
                • 初子背父而逃走(二)
                  • 初背父而去(譬若)
                  • 二向本而還(年既)
                • 二父求子而中止(二)
                  • 初求子不得(其父)
                  • 二中止一城(中止)
                • 三覔衣食而漸還(二)
                  • 初到城之由(時貧)
                  • 二遂到父城(遂到)
                • 四慮家業以無傳(二)
                  • 初念失子苦(父等)
                  • 二念得子樂(復作)
              • 二父子相見喻(二)
                • 初子見父喻(四)
                  • 初見父之由(世尊)
                  • 二見父之處(住立)
                  • 三見父之相(踞師)
                  • 四見父避去(窮子)
                • 二父見子喻(四)
                  • 初見子之處(時富)
                  • 二見子便識(見子)
                  • 三見子歡喜(心大)
                  • 四見子適願(即作)
              • 三遣使追誘喻(二)
                • 初即遣傍人追(三)
                  • 初強追將還(即遣)
                  • 二執急悶絕(於時)
                  • 三暫放得喜(四)
                    • 初愍癡命放(父遙)
                    • 二徵釋放意(所以)
                    • 三使者正放(使者)
                    • 四喜往貧里(窮子)
                • 二密遣二人誘(四)
                  • 初徐誘除糞(爾時)
                  • 二他日遙見(又以)
                  • 三親勸安意(三)
                    • 初勸脩轉(語諸)
                    • 二示相轉(後復)
                    • 三作證轉(所以)
                  • 四欣遇久住(爾時)
              • 四領付家業喻(二)
                • 初領家業(二)
                  • 初心相體信(二)
                    • 初明體信(過是)
                    • 二猶居本位(然其)
                  • 二命領家業(二)
                    • 初父命子知家事(四)
                      • 初明時節(世尊)
                      • 二命知家事(語窮)
                      • 三誡令體心(我心)
                      • 四勅無漏失(宜加)
                    • 二子受命領知家業(四)
                      • 初正受佛命領知眾寶(爾時)
                      • 二心無希取自甘無分(而無)
                      • 三未捨劣心猶居本處(然其)
                      • 四鄙棄先心欲求大道(復經)
                • 二付家業(二)
                  • 初正付家業(四)
                    • 初付業時節(臨欲)
                    • 二集眾為證(而命)
                    • 三結會父子(即自)
                    • 四正付家業(今我)
                  • 二得付歡喜(世尊)
          • 二法合○
      • 二偈頌○

一喻說[A14]已竟

  • ○二法合(四)
    • 初合父子相失(世尊)
    • 二合父子相見(如來)
    • 三合遣使追誘喻(二)
      • 初合傍人追(世尊)
      • 二合二人誘(三)
        • 初合徐誘除糞(今日)
        • 二合欣遇久住(既得)
        • 三合他日遙見(然世)
    • 四合領付家業(二)
      • 初合領家業(世尊)
      • 二合付家業(今我)
  • ○二偈頌(二)
    • 初七十三行半頌上長行(二)
      • 初二行頌略法說(爾時)
      • 二七十一行半頌喻說(二)
        • 初四十一行頌喻說(四)
          • 初十三行頌父子相失(四)
            • 初一行半頌子背父而逃走(譬如)
            • 二七行頌父求子而中止(其父)
            • 三二行超頌慮家業以無傳(而年)
            • 四二行半追頌覔衣食而漸還(爾時)
          • 二七行半頌父子相見(二)
            • 初六行半頌子見父(傭貧)
            • 二一行頌父見子(長者)
          • 三十行半頌遣使追誘(二)
            • 初三行頌即遣傍人追(即勅)
            • 二七行半頌密遣二人誘(三)
              • 初三行頌徐誘除糞(即以)
              • 二二行頌他日遙見(長者)
              • 三二行半頌親勸安意(方便)
          • 四十行頌領付家業(二)
            • 初三行半頌領家業(長者)
            • 二六行半頌上付家業(欲與)
        • 二三十行半頌法合(三)
          • 初半行頌合父子相失相見(佛亦)
          • 二一行半頌合遣使追誘(未曾)
          • 三二十八行廣頌合領付家業(二)
            • 初十八行半頌合領家業(二)
              • 初六行頌合領家業(佛勅)
              • 二十二行半頌合無希取(二)
                • 初二行正明無希取(如彼)
                • 二十行半增明無希取之意(三)
                  • 初二行標不喜大(我等)
                  • 二六行徵釋所以(所以)
                  • 三二行半結無希取(我等)
            • 二十行合付家業(二)
              • 初三行頌合付家業(如富)
              • 二七行頌合得付歡喜(我等)
    • 二十三行歎佛恩德(三)
      • 初六行半歎佛大恩莫能報(世尊)
      • 二二行半歎佛實智不思議(諸佛)
      • 三四行歎佛權智度眾生(諸佛)

二中根領解[A15]已竟

法華大成卷五科文

藥草喻品

  • ○三如來述成(二)
    • 初略述成(二)
      • 初雙歎善哉(爾時)
      • 二領所不及(如來)
    • 二廣述成(二)
      • 初長行(二)
        • 初述成開三顯一(二)
          • 初法說(二)
            • 初舉不虗以勸信(迦葉)
            • 二正述開三顯一(二)
              • 初約教明開顯(於一)
              • 二約智明開顯(如來)
          • 二喻說(二)
            • 初喻說(二)
              • 初有差別喻(六)
                • 初土地喻(迦葉)
                • 二卉木喻(所生)
                • 三密雲喻(密雲)
                • 四澍雨喻(一時)
                • 五受潤喻(其澤)
                • 六增長喻(諸樹)
              • 二無差別喻(三)
                • 初一地所生喻(雖一)
                • 二一雨所潤喻(一雨)
                • 三三草二木喻(而諸)
            • 二法合(二)
              • 初合有差別喻(二)
                • 初正合六喻(六)
                  • 初合密雲喻(迦葉)
                  • 二合澍雨喻(三)
                    • 初唱號令知(於大)
                    • 二弘誓知見(未度)
                    • 三召機來聽(汝等)
                  • 三合土地喻(爾時)
                  • 四合卉木喻(如來)
                  • 五合受潤喻(隨其)
                  • 六合增長喻(是諸)
                • 二提喻帖合(如彼)
              • 二合無差別喻(五)
                • 初無差別法眾生蒙潤不知(如來)
                • 二唯有如來如實知之(所以)
                • 三舉喻帖合眾生不知(如彼)
                • 四牒前結釋如來能知(如來)
                • 五釋疑(佛知)
        • 二復宗稱嘆(汝等)
      • 二偈頌(二)
        • 初四行頌上法說(二)
          • 初半行頌法王不虗(爾時)
          • 二三行半頌開權顯實(隨眾)
        • 二五十行半頌喻說(二)
          • 初十行半頌上喻說(二)
            • 初九行半頌有差別(六)
              • 初三行頌密雲喻(迦葉)
              • 二一行頌澍雨喻(其雨)
              • 三一句頌土地喻(山川)
              • 四二句頌卉木喻(幽邃)
              • 五二行三句頌受潤喻(大小)
              • 六二行頌增長喻(一切)
            • 二一行頌無差別(如其)
          • 二四十行頌法合(二)
            • 初三十五行頌合有差別(六)
              • 初一行頌合密雲(佛亦)
              • 二八行半頌合澍雨(三)
                • 初三行頌唱號令歸(既出)
                • 二一行半頌四弘度生(充潤)
                • 三四行頌召機來聽(諸天)
              • 三四行頌合土地(我觀)
              • 四二行頌合卉木(貴賤)
              • 五十一行頌合受潤(三)
                • 初一行總明受潤(一切)
                • 二七行別明受潤(或處)
                • 三三行總結能潤所潤(佛平)
              • 六八行半頌合增長(二)
                • 初二行總領增長(我雨)
                • 二六行半別頌增長(諸佛)
            • 二五行頌合無差別(如是)

三如來述成[A16]已竟

授記品

  • ○四授四子記(二)
    • 初正與中根授劫國莊嚴記(二)
      • 初授迦葉記(二)
        • 初長行(五)
          • 初行因(爾時)
          • 二得果(於最)
          • 三劫國(國名)
          • 四壽命正像(佛壽)
          • 五國淨眷屬(國界)
        • 二偈頌(五)
          • 初四行頌因行(爾時)
          • 二半行頌得果(於最)
          • 三六行頌國淨眷屬(其土)
          • 四一行半頌壽命正像(其佛)
          • 五半行頌總結(光明)
      • 二授三子記(二)
        • 初三子請記(四)
          • 初請記(爾時)
          • 二說喻(如從)
          • 三法合(我等)
          • 四總結(大雄)
        • 二如來與記(三)
          • 初授須菩提記(二)
            • 初長行(四)
              • 初行因(爾時)
              • 二得果(於最)
              • 三劫國嚴淨(劫名)
              • 四壽命正像(佛壽)
            • 二偈頌(四)
              • 初一行誡聽(爾時)
              • 二三行頌行因得果(我大)
              • 三六行半頌劫國嚴淨(其佛)
              • 四一行半頌壽命正像(其佛)
          • 二授迦旃延記(二)
            • 初長行(四)
              • 初行因(爾時)
              • 二得果(當得)
              • 三國淨眷屬(其土)
              • 四壽命正像(佛壽)
            • 二偈頌(三)
              • 初一行誡聽(爾時)
              • 二二行三句頌行因得果(是迦)
              • 三三行一句頌國淨眷屬(國土)
          • 三授目連記(二)
            • 初長行(五)
              • 初行因(爾時)
              • 二得果(當得)
              • 三劫國(劫名)
              • 四國淨眷屬(其土)
              • 五壽命正像(佛壽)
            • 二偈頌(四)
              • 初四行半頌行因(爾時)
              • 二二行頌得果壽命(漸漸)
              • 三二行半頌眷屬眾多(常為)
              • 四一行頌正像(佛滅)
    • 二二行半頌許為下根作宿世因緣(我諸)

四授四子記[A17]已竟

二喻說一周被中根[A18]已竟

化城喻品

  • ○三因緣一周被下根(二)
    • 初正說因緣(二)
      • 初明知見久遠(二)
        • 初長行(三)
          • 初明所見事(佛告)
          • 二喻明久遠(譬如)
          • 三見昔如今(我以)
        • 二偈頌(三)
          • 初一行頌所見事(爾時)
          • 二四行頌喻明久遠(如人)
          • 三二行頌見昔如今(如來)
      • 二明宿世因緣(二)
        • 初長行(二)
          • 初明結緣之由(二)
            • 初明結緣遠由(二)
              • 初明大通智佛成道(五)
                • 初佛壽長遠(佛告)
                • 二成道前事(二)
                  • 初明所經時節(其佛)
                  • 二明諸天供養(爾時)
                • 三正明成道(諸比)
                • 四眷屬供養(二)
                  • 初長行明親近供養(其佛)
                  • 二偈頌歎慶(三)
                    • 初三行半歎佛因果(以偈)
                    • 二三行慶[A19]己所遇(今者)
                    • 三一行半總結(今佛)
                • 五請轉法輪(爾時)
              • 二明十方梵王請法(二)
                • 初威光照動(佛告)
                • 二十方梵請(二)
                  • 初明九方(四)
                    • 初東方雲集(七)
                      • 初智佛現瑞(爾時)
                      • 二梵眾驚駭(諸梵)
                      • 三互相問決(是時)
                      • 四尋光見佛(爾時)
                      • 五廣陳供養(即時)
                      • 六請轉法輪(爾時)
                      • 七默然允許(爾時)
                    • 二東南方雲集(七)
                      • 初智佛現瑞(又諸)
                      • 二梵眾驚駭(昔所)
                      • 三互相問決(即各)
                      • 四尋光見佛(爾時)
                      • 五廣陳供養(時諸)
                      • 六請轉法輪(爾時)
                      • 七默然允許(爾時)
                    • 三南方雲集(七)
                      • 初智佛現瑞(又諸)
                      • 二梵眾驚駭(昔所)
                      • 三互相問決(即各)
                      • 四尋光見佛(爾時)
                      • 五廣陳供養(時諸)
                      • 六請轉法輪(爾時)
                      • 七默然允許(爾時)
                    • 四總明六方雲集(西南)
                  • 二明上方雲集(六)
                    • 初智佛現瑞(爾時)
                    • 二梵眾驚駭(昔所)
                    • 三互相問決(即各)
                    • 四尋光見佛(爾時)
                    • 五廣陳供養(時諸)
                    • 六請轉法輪(爾時)
            • 二明結緣近由(二)
              • 初轉半字教(三)
                • 初智佛受請(爾時)
                • 二正轉教法(二)
                  • 初說四諦法(即時)
                  • 二說因緣法(及廣)
                • 三聞法得道(佛於)
              • 二轉滿字教(七)
                • 初王子出家(爾時)
                • 二請轉法輪(俱白)
                • 三所將人眾出家(爾時)
                • 四受請說經(爾時)
                • 五時眾有解不解(說是)
                • 六說經時節(佛說)
                • 七說[A20]已入定(說此)
          • 二正明結緣(二)
            • 初法說結緣(三)
              • 初明昔供結緣(三)
                • 初王子覆講(是時)
                • 二眾得利益(一一)
                • 三出定稱歎(二)
                  • 初正歎希有(大通)
                  • 二勸物親近(汝等)
              • 二明中間值遇(佛告)
              • 三明今還為說(二)
                • 初會結古今(二)
                  • 初會師古今(諸比)
                  • 二會弟子古今(二)
                    • 初正會(二)
                      • 初受大後退(諸比)
                      • 二正會古今(爾時)
                    • 二釋疑(我滅)
                • 二正說法華(三)
                  • 初時眾清淨(諸比)
                  • 二正說法華(便集)
                  • 三釋疑(比丘)
            • 二喻說結緣(二)
              • 初喻說(二)
                • 初明導師喻(五)
                  • 初五百由旬喻(譬如)
                  • 二險難惡道喻(險難)
                  • 三多眾人喻(若有)
                  • 四欲過惡道喻(欲過)
                  • 五有一導師喻(將導)
                • 二明將導喻(三)
                  • 初所將人眾喻(將導)
                  • 二中路懈退喻(二)
                    • 初退大(三)
                      • 初中路懈退(所將)
                      • 二白導師言(白導)
                      • 三不復前進(不能)
                    • 二接小(四)
                      • 初多諸方便(導師)
                      • 二傷其失寶(而作)
                      • 三化作一城(作是)
                      • 四歡喜入城(是時)
                  • 三滅化城至寶所喻(爾時)
              • 二法合(二)
                • 初正合(二)
                  • 初合導師喻(諸比)
                  • 二合將導喻(二)
                    • 初退大接小(若眾)
                    • 二合滅城至寶所(若眾)
                • 二舉喻帖合(如彼) 一長行[A21]已竟
        • 二偈頌○
      • 二正明授記○
  • ○二偈頌(二)
    • 初廿二行半頌結緣之由(二)
      • 初十二行頌遠由(二)
        • 初六行頌大通成道(爾時)
        • 二六行頌十方梵請(世尊)
      • 二十行頌近由(二)
        • 初五行頌轉半字教(無量)
        • 二五行半頌轉滿字教(時十)
    • 二二十七行頌正結緣(二)
      • 初八行頌法說結緣(三)
        • 初三行頌昔日結緣(是諸)
        • 二一行頌中間值遇(彼佛)
        • 三四行頌今還為說(是十)
      • 二十九行頌喻說結緣(二)
        • 初十一行半頌喻說(二)
          • 初三行頌導師喻(譬如)
          • 二八行半頌將導喻(二)
            • 初六行頌中路權立化城(眾人)
            • 二二行半頌滅城引至寶所(導師)
        • 二七行半頌法合(二)
          • 初六行半正頌法合(二)
            • 初二句頌合導師喻(我亦)
            • 二六行頌合將導喻(二)
              • 初一行頌合懈退(見諸)
              • 二四行頌合滅城至寶所(既知)
          • 二一行頌舉喻帖合(諸佛)

初正說因緣[A22]已竟

法華大成卷六科文

五百弟子受記品

  • ○二正明授記(二)
    • 初授千二百記(二)
      • 初授滿慈記(二)
        • 初經家序其默念領解(四)
          • 初序得解之由(爾時)
          • 二序得解歡喜(得未)
          • 三序默念領解(而作)
          • 四念發迹請記(唯佛)
        • 二如來與之述成授記(二)
          • 初長行(二)
            • 初述本迹(三)
              • 初約釋迦世行因發迹(二)
                • 初舉示其人(爾時)
                • 二發迹顯本(我常)
              • 二約過去世顯其本行(汝等)
              • 三約三世佛所述其修因(諸比)
            • 二與授記(三)
              • 初明因圓果滿(漸漸)
              • 二明國土嚴淨(四)
                • 初國土嚴淨(其佛)
                • 二純是善道(無諸)
                • 三三乘眾多(有無)
                • 四總結莊嚴(其佛)
              • 三明劫壽法塔(劫名)
          • 二偈頌(二)
            • 初十四行頌發迹顯本(二)
              • 初七行總發諸聲聞本迹(五)
                • 初一行總標為行難思(爾時)
                • 二一行明垂迹之由(知眾)
                • 三二行明垂迹利益(以無)
                • 四二行明內祕外現(內秘)
                • 五一行結略抑廣(我若)
              • 二七行頌發滿慈本迹(今此)
            • 二七行半頌與之授記(三)
              • 初一行頌因圓果滿(供養)
              • 二三句頌劫國名號(其國)
              • 三五行三句頌國土嚴淨(菩薩)
      • 二授千二百記(三)
        • 初默念請記(爾時)
        • 二如來與記(二)
          • 初長行(三)
            • 初許記二千(佛知)
            • 二別授陳如(於此)
            • 三別記五百(其五)
          • 二偈頌(二)
            • 初九行半頌陳如五百名號(爾時)
            • 二一行半總頌一切聲聞記(迦葉)
        • 三五百領解(二)
          • 初長行(二)
            • 初經家敘喜(爾時)
            • 二自陳領解(二)
              • 初法說(二)
                • 初悔得少為足(世尊)
                • 二責根鈍難悟(今乃)
              • 二喻說(二)
                • 初喻說(二)
                  • 初醉臥不覺喻(世尊)
                  • 二親友覺悟喻(於後)
                • 二法合(二)
                  • 初合醉臥不覺喻(佛亦)
                  • 二合親友覺悟喻(一切)
          • 二偈頌(二)
            • 初一行半頌得解歡喜(爾時)
            • 二十一行頌自陳領解(二)
              • 初一行頌法說(於無)
              • 二十行頌喻說(二)
                • 初六行頌喻說(二)
                  • 初四行頌醉臥不覺喻(譬如)
                  • 二二行頌二友覺悟喻(與珠)
                • 二四行頌法合(我等) 初授千二百記[A23]已竟
    • 二授二千人記○

授學無學人記品

  • ○二授二千人記(二)
    • 初二千請記(二)
      • 初二人請記(二)
        • 初默念請記(爾時)
        • 二發言請記(二)
          • 初引例(即從)
          • 二引望(又我)
      • 二二千請記(爾時)
    • 二如來授與(二)
      • 初記二人(二)
        • 初記阿難(五)
          • 初長行正與授記(爾時)
          • 二偈頌重明果德(爾時)
          • 三八千菩薩生疑(爾時)
          • 四如來發迹釋疑(爾時)
          • 五阿難顯本述歎(阿難)
        • 二記羅雲(二)
          • 初長行(爾時)
          • 二偈頌(爾時)
      • 二記二千(三)
        • 初長行授記(爾時)
        • 二偈頌重明(爾時)
        • 三得記歡喜(爾時)

初說三周法授三根記[A24]已竟

法師品

  • ○二歎持經人與所持法(二)
    • 初歎美五種持經之人(二)
      • 初長行(四)
        • 初明廣記現在(二)
          • 初揀出人類(爾時)
          • 二普為授記(如是)
        • 二明懸記未來(佛告)
        • 三明現未功報(二)
          • 初現在法師功報(三)
            • 初明法師供養(若復)
            • 二明法師功報(藥王)
            • 三明法師悲願(藥王)
          • 二未來法師功報(二)
            • 初明法師說經(若是)
            • 二明法師功報(當知)
        • 四明逆順罪福(二)
          • 初明逆者得罪(藥王)
          • 二明順者得福(藥王)
      • 二偈頌(五)
        • 初二行頌獎勸(爾時)
        • 二四行頌現在功報(若有)
        • 三三行頌未來功報(吾滅)
        • 四六行頌逆順罪福(二)
          • 初二行頌逆者得罪(若於)
          • 二四行頌順者得福(有人)
        • 五一行結歎此經尊妙(藥王)
    • 二歎美五種所持之法(二)
      • 初長行(二)
        • 初歎經法(五)
          • 初約法歎(爾時)
          • 二約人歎(藥王)
          • 三約處歎(藥王)
          • 四約因歎(藥王)
          • 五約果歎(五)
            • 初明近果(其有)
            • 二明譬喻(藥王)
            • 三明法合(菩薩)
            • 四徵釋近意(所以)
            • 五明揀非(藥王)
        • 二示方軌(二)
          • 初示方軌(三)
            • 初標章(藥王)
            • 二解釋(如來)
            • 三勸脩(安住)
          • 二明利益(藥王)
      • 二偈頌(三)
        • 初一行頌總勸(爾時)
        • 二十六行半頌長文(四)
          • 初一行半頌譬喻(如人)
          • 二二行半頌法合(藥王)
          • 三三行半頌示方軌(若人)
          • 四九行頌利益(我人)
        • 三一行頌結勸(若親)

初開佛知見一大科[A25]已竟

見寶塔品

  • ○二示佛知見(二)
    • 初寶塔出現顯示實相(二)
      • 初長行(三)
        • 初寶塔湧現(六)
          • 初塔現之相(爾時)
          • 二諸天供養(三十)
          • 三多寶稱讚(爾時)
          • 四時眾驚恠(爾時)
          • 五樂說請問(爾時)
          • 六如來垂答(三)
            • 初答第二問(爾時)
            • 二答第一問(彼佛)
            • 三答第三問(其佛)
        • 二分身遠集(七)
          • 初樂說請見多寶(是時)
          • 二佛告分身應集(佛告)
          • 三樂說請集分身(大樂)
          • 四如來放光遠召(爾時)
          • 五諸佛告眾同來(爾時)
          • 六嚴淨堪忍國界(三)
            • 初變娑婆一界(時娑)
            • 二更變八方世界(時釋)
            • 三更變八方世界(釋迦)
          • 七與欲開此寶塔(五)
            • 初諸佛問訊說欲(是時)
            • 二釋迦右指開塔(爾時)
            • 三四眾一同見聞(即時)
            • 四二佛分座並坐(爾時)
            • 五四眾默念請加(爾時)
        • 三釋迦唱募(以大)
      • 二偈頌(三)
        • 初三行半頌寶塔涌現(爾時)
        • 二八行半頌分身遠集(又我)
        • 三三十六行頌釋迦唱募(二)
          • 初八行半舉三佛以勸持經(三)
            • 初一行半頌募覔其人(告諸)
            • 二三行舉三佛以勸(其多)
            • 三四行釋上勸意(其有)
          • 二廿七行半舉難持以堅誓願(二)
            • 初二十行正舉勸持(三)
              • 初一行頌誡勸(諸善)
              • 二十七行頌正勸(六)
                • 初五行頌無願說難(諸餘)
                • 二二行頌無願書難(假使)
                • 三二行頌無願讀難(若以)
                • 四二行頌無願持難(假使)
                • 五三行頌無願聽難(若持)
                • 六三行頌無願奉難(若人)
              • 三二行頌結勸(我為)
            • 二七行半總釋勸意(諸善)
    • 二難易得果證法平等(二) 提婆達多品
      • 初明達多通經釋迦資之成道(三)
        • 初師弟原委(二)
          • 初長行(四)
            • 初明求法時節(爾時)
            • 二正明求法(二)
              • 初明發願(於多)
              • 二明脩行(二)
                • 初明六度行滿(為欲)
                • 二明推求妙法(時世)
            • 三求得法師(時有)
            • 四受法奉行(王聞)
          • 二偈頌(五)
            • 初二句頌求法時節(爾時)
            • 二一行半頌正明求法(雖作)
            • 三一行半頌求得法師(時有)
            • 四二行頌受法奉行(時王)
            • 五二行結證勸信(普為)
        • 二結會古今(二)
          • 初正結會古今(佛告)
          • 二明師弟功滿(二)
            • 初明弟子功報圓滿(由提)
            • 二明法師妙果當成(三)
              • 初正明得果(告諸)
              • 二明果後化度(時天)
              • 三明滅後利益(時天)
        • 三勸信生善(佛告)
      • 二文殊弘經龍女因之成佛(二)
        • 初明文殊通經(五)
          • 初智積請退(於時)
          • 二釋迦止之(釋迦)
          • 三文殊尋來(爾時)
          • 四智積請問(智積)
          • 五文殊垂答(文殊)
        • 二明通經利益(十)
          • 初智積偈問(爾時)
          • 二文殊略答(文殊)
          • 三問有得果(智積)
          • 四答有其人(文殊)
          • 五智積疑問(智積)
          • 六龍女釋疑(言論)
          • 七挾權難問(時舍)
          • 八献珠除疑(二)
            • 初献珠以表圓解(爾時)
            • 二果滿正除眾疑(當時)
          • 九時眾得益(爾時)
          • 十會眾默然(智積)

二示佛知見[A26]已竟

持品

  • ○三悟佛知見(二)
    • 初因迹門弟子通經(二)
      • 初明持經(二)
        • 初明受持(三)
          • 初菩薩奉命此土弘經(爾時)
          • 二聲聞發願他土弘經(爾時)
          • 三六千比丘尼眾請記(三)
            • 初波闍波提請記(二)
              • 初請記(爾時)
              • 二與記(於時)
            • 二耶輸陀羅請記(二)
              • 初請記(爾時)
              • 二與記(佛告)
            • 三尼眾領解發願(爾時)
        • 二明勸持(二)
          • 初長行(二)
            • 初如來目視(爾時)
            • 二菩薩發願(是諸)
          • 二偈頌(三)
            • 初十七行廣明忍難(二)
              • 初一行總明惡世弘經(即時)
              • 二十六行廣明所忍之境(四)
                • 初一行總明忍惡(有諸)
                • 二三行三句邪慢行事(惡世)
                • 三五行三句出過謗毀(好出)
                • 四五行半敬佛忍難(濁劫)
            • 二二行略明通經(諸聚)
            • 三一行總結誓願(我於) 初明持經[A27]已竟
      • 二示方執○
    • 二發本門弟子通經○

法華大成卷七科文

安樂行品

  • ○二示方軌(二)
    • 初文殊請問(二)
      • 初歎深位如是弘經(爾時)
      • 二問淺行云何宣說(世尊)
    • 二如來垂答(二)
      • 初總標章門(佛告)
      • 二詳釋四行(四)
        • 初身安樂(二)
          • 初長行(二)
            • 初總標行近(一者)
            • 二別釋行近(二)
              • 初釋行處(二)
                • 初明事行(文殊)
                • 二明理行(又復)
              • 二釋近處(二)
                • 初明事行(二)
                  • 初明遠(十)
                    • 初遠豪勢(云何)
                    • 二遠邪人(不親)
                    • 三遠險戲(亦不)
                    • 四遠惡人(又不)
                    • 五遠二乘(又不)
                    • 六遠欲想(文殊)
                    • 七遠不男(亦復)
                    • 八遠危害(不獨)
                    • 九遠譏嫌(若為)
                    • 十遠畜養(不樂)
                  • 二明近(常好)
                • 二明理行(復次)
          • 二偈頌(二)
            • 初二十三行頌上長行(二)
              • 初十五行頌二處事行(爾時)
              • 二八行頌二處理行(二)
                • 初二行半頌行處理行(又復)
                • 二五行半頌近處理行(一切)
            • 二五行三句結明行成(若有)
        • 二口安樂(二)
          • 初長行(二)
            • 初標章(又文)
            • 二釋行法(二)
              • 初明止行(若口)
              • 二明說行(善修)
          • 二偈頌(二)
            • 初十一行半頌上長行(二)
              • 初七行半頌止行(爾時)
              • 二四行頌觀行(晝夜)
            • 二五行頌結明行成(我滅)
        • 三意安樂(二)
          • 初長行(二)
            • 初標章(又文)
            • 二釋行法(三)
              • 初釋止行(無懷)
              • 二明觀行(當於)
              • 三結行成(文殊)
          • 二偈頌(三)
            • 初二行頌止行(爾時)
            • 二三行頌觀行(是佛)
            • 三一行頌行成(第三)
        • 四誓願安樂(二)
          • 初長行(二)
            • 初明行法(三)
              • 初標章(又文)
              • 二釋行法(於在)
              • 三結行成(二)
                • 初明行成無過(文殊)
                • 二明行成利益(常為)
            • 初歎經法(二)
              • 初法說(文殊)
              • 二喻說(二)
                • 初不與珠喻(二)
                  • 初喻說(文殊)
                  • 二法合(文殊)
                • 二與珠喻(二)
                  • 初喻說(文殊)
                  • 二法合(如來)
          • 二偈頌(二)
            • 初十四行半頌上長行(二)
              • 初四行頌釋行法(爾時)
              • 二十行半歎經法(二)
                • 初四行頌喻說(二)
                  • 初三行頌不與珠喻(譬如)
                  • 二一行頌與珠喻(如有)
                • 二六行半頌法合(二)
                  • 初三行半頌合不與珠喻(如來)
                  • 二三行頌合與珠喻(既知)
            • 二二十三行總結行成(三)
              • 初一行半結勸四行(我滅)
              • 二二十行半頌行成感徵(二)
                • 初四行半明三障感報(三)
                  • 初一行報障清淨(讀是)
                  • 二二句業障清淨(不生)
                  • 三三行煩惱清淨(眾生)
                • 二十六行明夢境徵相(六)
                  • 初一行半夢諸佛說法(若於)
                  • 二一行夢八部圍繞(又見)
                  • 三二句夢自身說法(自見)
                  • 四六行半夢聞法得記(又見)
                  • 五一行半夢脩禪見佛(又見)
                  • 六五行夢八相成道(諸佛)
              • 三一行總結利益(若後)

初因迹門弟子通經[A28]已竟

從地湧出品

  • ○二發本門弟子通經(三)
    • 初從地湧出(三)
      • 初他土菩薩請命(爾時)
      • 二如來止他召此(爾時)
      • 三下方菩薩湧出(二)
        • 初經家敘相(五)
          • 初地裂湧出(佛說)
          • 二菩薩身相(是諸)
          • 三菩薩住處(先盡)
          • 四聞召故來(是諸)
          • 五眷屬眾多(一一)
        • 二讚歎問訊(五)
          • 初海眾讚歎(是諸)
          • 二上首問訊(是菩)
          • 三佛答安樂(爾時)
          • 四偈頌隨喜(爾時)
          • 五如來述歎(爾時)
    • 二彌勒疑問(二)
      • 初此土菩薩疑(二)
        • 初長行疑念(爾時)
        • 二偈頌正問(五)
          • 初一行一句問從所來(無量)
          • 二一行三句問何緣來(以何)
          • 三九行敘數無量(一一)
          • 四二行問師是誰(是諸)
          • 五五行半請答原委(如是)
      • 二他土菩薩疑(爾時)
    • 三如來詳答(二)
      • 初誡聽(二)
        • 初長行(爾時)
        • 二偈頌(爾時)
      • 二正答(二)
        • 初略開近顯遠(二)
          • 初開近顯遠(二)
            • 初長行(二)
              • 初答師弟(爾時)
              • 二答處所(此諸)
            • 二偈頌(二)
              • 初五行半頌長行(爾時)
              • 二三行動執生疑(我於)
          • 二因疑更請(二)
            • 初長行(二)
              • 初疑念(爾時)
              • 二陳請(二)
                • 初法說(三)
                  • 初執近疑遠(即白)
                  • 二執遠疑近(世尊)
                  • 三結其難信(世尊)
                • 二喻說(二)
                  • 初喻說(譬如)
                  • 二法合(三)
                    • 初合成道近喻(佛亦)
                    • 二合所化多喻(而此)
                    • 三合難信請答(三)
                      • 初舉佛語(今日)
                      • 二明請意(我等)
                      • 三正請答(唯然)
            • 二偈頌(二)
              • 初五行頌法說(爾時)
              • 二九行頌喻說(二)
                • 初二行頌喻說(譬如)
                • 二七行頌法合(三)
                  • 初二句頌合成道近喻(世尊)
                  • 二三行半頌合所化多喻(是諸)
                  • 三三行頌合難信請答(我等)
        • 二廣開近顯遠(二) 壽量品
          • 初誡信(三)
            • 初三誡(爾時)
            • 二三請(是時)
            • 三重請重誡(復言)
          • 二正答(二)
            • 初長行(二)
              • 初法說(二)
                • 初三世益物(二)
                  • 初明過去益物(二)
                    • 初出執近之情(如來)
                    • 二明破近顯遠(二)
                      • 初顯遠舉喻(二)
                        • 初正明顯遠(然善)
                        • 二舉喻格量(三)
                          • 初舉喻難問(譬如)
                          • 二答其難知(彌勒)
                          • 三合顯長遠(爾時)
                      • 二過去益物(三)
                        • 初益物之處(自從)
                        • 二拂迹中疑(諸菩)
                        • 三正明益物(二)
                          • 初明感應(諸善)
                          • 二明施化(處處)
                  • 二明現在益物(二)
                    • 初明機感(諸善)
                    • 二明應化(二)
                      • 初非生現生(二)
                        • 初明非生現生(為是)
                        • 二明現生利益(二)
                          • 初明益物不虗(諸善)
                          • 二徵釋不虗(二)
                            • 初照理不虗(所以)
                            • 二稱機不虗(以諸)
                      • 二非滅現滅(二)
                        • 初明非滅現滅(二)
                          • 初本實不滅(如是)
                          • 二迹中唱滅(然今)
                        • 二明現滅利益(二)
                          • 初不滅眾生有損(二)
                            • 初不滅有損(所以)
                            • 二釋有損意(若見)
                          • 二唱滅於物有益(二)
                            • 初歎佛難值(是故)
                            • 二徵釋難值(所以)
                • 二總結不虗(又善)
              • 二喻說(二)
                • 初喻說(二)
                  • 初良醫治子喻(三)
                    • 初醫師遠行喻(二)
                      • 初喻應化(二)
                        • 初喻應化(譬如)
                        • 二喻機感(其人)
                      • 二喻現滅(以有)
                    • 二還[A29]已復去喻(二)
                      • 初喻機感(諸子)
                      • 二喻應化(二)
                        • 初非生現生(二)
                          • 初喻形聲二益(二)
                            • 初明形益(是時)
                            • 二明聲益(父見)
                          • 二喻利益不虗(其諸)
                        • 二非滅現滅(二)
                          • 初不久應死喻(二)
                            • 初明唱滅之由(餘失)
                            • 二正唱應死喻(我今)
                          • 二諸子醒悟喻(二)
                            • 初現滅利益(是時)
                            • 二未來機感(自惟)
                    • 三尋後來歸喻(其父)
                  • 二治子實益喻(諸善)
                • 二法合(佛言)
            • 二偈頌(二)
              • 初二十行半頌法說(二)
                • 初十九行半頌三世益物(三)
                  • 初四行頌過去益物(爾時)
                  • 二五行頌現在益物(二)
                    • 初三行頌非生現生(眾見)
                    • 二二行頌非滅現滅(以方)
                  • 三十行半頌未來益物(四)
                    • 初一行半頌未來機感(我見)
                    • 二四行明常住不滅(神通)
                    • 三二行明不見因緣(我淨)
                    • 四三行得見因緣(諸有)
                • 二一行頌皆實不虗(汝等)
              • 二五行頌喻說(二)
                • 初一行頌喻說(如醫)
                • 二四行頌法合(我亦)

三悟佛知見[A30]已竟

分別功德品

  • ○四入佛知見(三)
    • 初明證解功德(二)
      • 初明證入(二)
        • 初長行(三)
          • 初經家敘益(爾時)
          • 二如來分別(三)
            • 初入道功德(於時)
            • 二得果功德(復有)
            • 三發心功德(復有)
          • 三時眾供養佛說
        • 二偈頌(二)
          • 初十一行頌如來分別(爾時)
          • 二八行頌時眾供養(雨天)
      • 二明解入(二)
        • 初明現在解入(四)
          • 初一念信解(二)
            • 初長行(三)
              • 初標舉其人(爾時)
              • 二格量功德(三)
                • 初標德無量(所得)
                • 二舉格量本(若有)
                • 三格量多少(以是)
              • 三結明不退(若善)
            • 二偈頌(三)
              • 初十四行頌格量功德(爾時)
              • 二四行頌結明不退(其有)
              • 三一行半頌深心信解(若有)
          • 二略解言趣(二)
            • 初標舉其人(又阿)
            • 二格量功德(是人)
          • 三廣為人說(二)
            • 初況舉人相(何況)
            • 二格量功德(是人)
          • 四深信解相(二)
            • 初舉示其人(阿逸)
            • 二極顯觀成(則為)
        • 二明未來解入(二)
          • 初五種持經功德(二)
            • 初長行(五)
              • 初直起隨喜(又復)
              • 二加自授持(二)
                • 初況舉人相(何況)
                • 二格量功德(阿逸)
              • 三加他授持(二)
                • 初標舉人相(阿逸)
                • 二格量功德(則為)
              • 四兼行六度(二)
                • 初況舉人相(況復)
                • 二格量功德(其德)
              • 五備行六度(二)
                • 初標舉人相(若人)
                • 二格量功德(阿逸)
            • 二偈頌(四)
              • 初五行半頌加自受持(爾時)
              • 二三行頌加他受持(若能)
              • 三三行頌兼行六度(若有)
              • 四八行頌備行六度(況復) 初五種持經功德[A31]已竟
          • 二格量隨喜功德○
    • 二明持經根淨○
    • 三顯能證之人○

法華大成卷八科文

隨喜功德品

  • ○二格量隨喜功德(二)
    • 初彌勒請問(爾時)
    • 二如來垂答(二)
      • 初長行(二)
        • 初明隨喜能說功德(四)
          • 初展轉相教(爾時)
          • 二舉格量本(三)
            • 初誡聽許校(阿逸)
            • 二舉受施之人(若四)
            • 三舉能施之人(有人)
          • 三問答顯勝(於汝)
          • 四正為格量(佛告)
        • 二明聽法勸人功德(四)
          • 初自往聽經(又阿)
          • 二分座與人(若復)
          • 三勸往聽經(阿逸)
          • 四具聽修行(阿逸)
      • 二偈頌(二)
        • 初九行頌隨喜能說功德(三)
          • 初一行半頌展轉相教(爾時)
          • 二五行半頌舉格量本(最後)
          • 三二行頌正為格量(最後)
        • 二九行頌聽法勸人功德(四)
          • 初五行頌勸往聽經(若有)
          • 二二行頌自往聽經(若故)
          • 三一行頌分座與人(若於)
          • 四一行頌具聽脩行(何況)

初明證解功德[A32]已竟

法師功德品

  • ○二明持經根淨(二)
    • 初總列六根清淨(爾時)
    • 二別作六章解釋(六)
      • 初眼根功德(二)
        • 初長行(是善)
        • 二偈頌(爾時)
      • 二耳根功德(二)
        • 初長行(二)
          • 初總標耳聞(復次)
          • 二別列諸聲(八)
            • 初明雜類聲(象聲)
            • 二明六對聲(男聲)
            • 三明八部聲(天聲)
            • 四明三灾聲(火聲)
            • 五明惡道聲(地獄)
            • 六明二眾聲(比丘)
            • 七明四聖聲(聲聞)
            • 八結其功德(以要)
        • 二偈頌(二)
          • 初一行頌總標耳聞(爾時)
          • 二十七行頌別列諸聲(七)
            • 初一行半頌雜類聲(象馬)
            • 二一行半頌六對聲(無數)
            • 三五行頌惡道聲(山川)
            • 四一行半頌諸天聲(其諸)
            • 五一行半頌二眾聲(一切)
            • 六三行頌四聖聲(復有)
            • 七三行頌結其功德(三千)
      • 三鼻根功德(二)
        • 初長行(二)
          • 初總標鼻聞(復次)
          • 二別列諸香(五)
            • 初人間無情香(須曼)
            • 二人間有情香(又復)
            • 三天上無情香(持是)
            • 四天上有情香(又聞)
            • 五四聖人香(及聲)
        • 二偈頌(二)
          • 初一行頌總標鼻聞(爾時)
          • 二二十九行頌別列諸香(三)
            • 初十六行頌人間無情有情香(須曼)
            • 二七行頌天上無情有情香(天上)
            • 三六行頌四聖人香(諸比)
      • 四舌根功德(二)
        • 初長行(二)
          • 初總標舌淨(復次)
          • 二別明說法(四)
            • 初聞法歡喜(若以)
            • 二八部供養(又諸)
            • 三王民供養(及比)
            • 四佛聖護念(又諸)
        • 二偈頌(二)
          • 初一行頌總標舌淨(爾時)
          • 二七行半頌別明說法(五)
            • 初一行半頌聞法歡喜(以深)
            • 二一行頌八部供養(諸天)
            • 三二行頌王民供養(是說)
            • 四二行重頌八部諸天(諸天)
            • 五一行頌佛聖護念(諸佛)
      • 五身根功德(二)
        • 初長行(二)
          • 初總標身淨(復次)
          • 二別明現像(二)
            • 初身中現六趣(三千)
            • 二身中現四聖(若聲)
        • 二偈頌(二)
          • 初二行半頌總標身淨(爾時)
          • 二五行別現明像(二)
            • 初三行頌身現六趣(三千)
            • 二二行頌身現四聖(諸佛)
      • 六意根功德(二)
        • 初長行(二)
          • 初標意根淨解(復次)
          • 二明淨意說法(解是)
        • 二偈頌(二)
          • 初一行半頌意根淨解(爾時)
          • 二九行半頌淨意說法(次第)

二明持經根淨[A33]已竟

常不輕菩薩品

  • 三顯能證之人(二)
    • 初長行(三)
      • 初雙舉前品罪福(爾時)
      • 二雙開今品信毀(二)
        • 初明事本(得大)
        • 二明本事(二)
          • 初標時節人名(最初)
          • 二徵釋不輕之名(二)
            • 初明不輕之行(得大)
            • 二明得名所以(四眾)
      • 三雙明信毀果報(二)
        • 初信者果報(二)
          • 初正明果報(三)
            • 初明現報(是比)
            • 二明生報(是菩)
            • 三明後報(以是)
          • 二結會古今(得大)
        • 二毀者果報(二)
          • 初正明果報(得大)
          • 二結會古今(二)
            • 初結會(得大)
            • 二勸持(得大)
    • 二偈頌(二)
      • 初五行半頌雙開今品信毀(三)
        • 初一行半頌事本(爾時)
        • 二一行半頌時節人名(是佛)
        • 三二行半頌不輕之行(不輕)
      • 二十四行頌雙明信毀果報(三)
        • 初四行半頌信毀果報(其罪)
        • 二三行半頌結念古今(彼時)
        • 三六行頌舉益勸持(我於)

二正宗分[A34]已竟

如來神力品

  • ○三流通分(八)
    • 初神力嘉讚(二)
      • 初長行(三)
        • 初菩薩受命(二)
          • 初經家敘儀(爾時)
          • 二發願弘經(世尊)
        • 二佛現神力(二)
          • 初明所對眾(爾時)
          • 二正現神力(十)
            • 初舌相上舒(現大)
            • 二通身放光(一切)
            • 三攝舌謦欬(然後)
            • 四諸佛彈指(俱共)
            • 五十方震動(是二)
            • 六普見大會(其中)
            • 七諸天唱勸(即時)
            • 八眾生歸命(彼諸)
            • 九遙申供養(以種)
            • 十世界合一(於是)
        • 三結要勸持(三)
          • 初稱歎付囑(爾時)
          • 二結要付囑(以要)
          • 三勸持付囑(二)
            • 初勸持起塔(是故)
            • 二釋起塔意(所以)
      • 二偈頌(二)
        • 初六行頌上長行(二)
          • 初三行頌佛現神力(爾時)
          • 二三行頌結要勸持(以佛)
        • 二十行明持經功德(五)
          • 初一行半頌明得見三佛(能持)
          • 二二行頌明諸佛歡喜(能持)
          • 三一行頌明得近佛果(諸佛)
          • 四四行頌明得大辨才(能得)
          • 五一行半頌總結應持(是故) 初神力嘉讚[A35]已竟
    • 二屬累傳薪○
    • 三藥王苦行○
    • 四妙音說法○
    • 五普門圓應○
    • 六神呪護持○
    • 七妙嚴轉邪○
    • 八普賢勸發○

囑累品

  • ○二囑累薪傳(二)
    • 初囑累授受(三)
      • 初如來付囑(三)
        • 初正明付囑(爾時)
        • 二釋付囑意(所以)
        • 三誡勉隨宜(於未)
      • 二菩薩領受(時諸)
      • 三事畢唱散(爾時)
    • 二時眾歡喜(說是)

二囑累薪傳[A36]已竟

藥王菩薩本事品

  • ○三藥王苦行(四)
    • 初宿王請問(三)
      • 初總問遊化(爾時)
      • 二別問苦行(世尊)
      • 三請答歡喜(善哉)
    • 二如來垂答(二)
      • 初正答苦行(二)
        • 初明事本(爾時)
        • 二明本事(三)
          • 初彼佛說法(爾時)
          • 二廣修供養(二)
            • 初明現在(二)
              • 初修行得法(是一)
              • 二作念報恩(二)
                • 初以三昧神通力供養(得此)
                • 二以正報色身力供養(三)
                  • 初正明燒身(作是)
                  • 二諸佛稱歎(其中)
                  • 三明燒身時節(其身)
            • 二明未來(五)
              • 初生在王家(一切)
              • 二說昔本事(即為)
              • 三往詣佛所(白巳)
              • 四如來付囑(爾時)
              • 五奉命任持(四)
                • 初滅後起塔(爾時)
                • 二燒臂供養(爾時)
                • 三時眾獲益(令無)
                • 四燒臂還復(爾時)
          • 三結會古今(佛告)
      • 二歎經功深(三)
        • 初明供養較勝(二)
          • 初供塔顯勝(宿王)
          • 二供人顯勝(若復)
        • 二歎所持經法(二)
          • 初歎法體(十一)
            • 初河海淺深喻(宿王)
            • 二群山高低喻(又如)
            • 三星月交光喻(又如)
            • 四日光破暗喻(又如)
            • 五王位尊卑喻(又如)
            • 六天王優劣喻(又如)
            • 七凡聖為父喻(又如)
            • 八約聖顯說喻(又如)
            • 九法妙人尊喻(有能)
            • 十乘分大小喻(一切)
            • 十一唯佛獨尊喻(如佛)
          • 二歎法用(三)
            • 初歎苦用(宿王)
            • 二歎與樂用(此經)
            • 三總結二用(此法)
        • 三明持經福德(二)
          • 初舉聞全經福(若人)
          • 二舉聞今品福(二)
            • 初格量(四)
              • 初明聞品益(宿王)
              • 二明勸修益(若如)
              • 三諸佛遙讚(是時)
              • 四結聞品益(宿王)
            • 二囑累(是故)
    • 三聞品利益(說文)
    • 四多寶稱歎(多寶)

三藥王苦行[A37]已竟

法華大成卷九科文

妙音菩薩品

  • ○四妙音說法(六)
    • 初放光東照(爾時)
    • 二奉命西來(二)
      • 初明發來之緣(六)
        • 初經家敘德(爾時)
        • 二光照其身(釋迦)
        • 三辭師願往(即白)
        • 四彼佛垂誡(爾時)
        • 五妙音受旨(妙音)
        • 六先現來相(六)
          • 初妙音先現華瑞(於是)
          • 二文殊發問何緣(爾時)
          • 三如來答以欲來(爾時)
          • 四文殊請現其相(文殊)
          • 五釋迦推功多寶(爾時)
          • 六多寶命彼來會(時多)
      • 二明正共發來(六)
        • 初眷屬經歷(於時)
        • 二敘相登臺(是菩)
        • 三問訊傳旨(到[A38]已)
        • 四請見多寶(世尊)
        • 五世尊為通(爾時)
        • 六塔中稱善(時多)
    • 三十方弘經(二)
      • 初問答善根神力(二)
        • 初華德疑問(爾時)
        • 二如來垂答(二)
          • 初正答善根功德(佛告)
          • 二廣明神力應化(三)
            • 初總舉(華德)
            • 二別明(二)
              • 初應六凡(六)
                • 初應天眾(或現)
                • 二應人眾(或現)
                • 三應八部(或現)
                • 四應惡趣(諸有)
                • 五應宮禁(乃至)
                • 六結前廣顯(華德)
              • 二應四聖(若應)
            • 三總結(華德)
      • 二問答住何三昧(二)
        • 初問(爾時)
        • 二答(佛告)
    • 四兩土得益(說是)
    • 五還歸本土(爾時)
    • 六問品進道(說是)

四妙音說法[A39]已竟

普門品

  • ○五普門圓應(二)
    • 初問答顯德(二)
      • 初長行(二)
        • 初初番問答觀音人(二)
          • 初無盡興問(爾時)
          • 二如來垂答(三)
            • 初總答(四)
              • 初標舉人數(佛告)
              • 二總明遭苦(受諸)
              • 三聞名稱號(聞是)
              • 四即得解脫(觀世)
            • 二別答(三)
              • 初免七難(二)
                • 初正明七難(七)
                  • 初免火難(若有)
                  • 二免水難(若為)
                  • 三免羅剎難(若有)
                  • 四免王難(若復)
                  • 五免鬼難(若三)
                  • 六免枷鎖難(設復)
                  • 七免冤賊難(若三)
                • 二結其神力(無盡)
              • 二離三毒(若有)
              • 三應二求(若有)
            • 三勸持名答(三)
              • 初勸持(若有)
              • 二格量(無盡)
              • 三結歎(無盡)
        • 二二番問答普門法(二)
          • 初無盡興問(無盡)
          • 二如來垂答(三)
            • 初正答普門法(二)
              • 初普門圓應(八)
                • 初聖人身(佛告)
                • 二天王身(應以)
                • 三王民身(應以)
                • 四四眾身(應以)
                • 五婦女身(應以)
                • 六童男女身(應以)
                • 七八部身(應以)
                • 八金剛身(應以)
              • 二結略指廣(無盡)
            • 二勸興供養(二)
              • 初勸供(是故)
              • 二受旨(五)
                • 初奉命興供(無盡)
                • 二觀音不受(時觀)
                • 三無盡重舉(無盡)
                • 四佛勸當愍(爾時)
                • 五受[A40]已奉佛(即時)
            • 三總結神力(無盡)
      • 二偈頌(三)
        • 初一行雙頌二問(爾時)
        • 二二十二行雙頌二答(二)
          • 初二行總歎行願(具足)
          • 二二十行別頌二答(二)
            • 初十四行頌初答觀音得名(二)
              • 初一行頌總答(我為)
              • 二十三行頌別答(二)
                • 初十二行頌七難(十二)
                  • 初一行頌免火難(假使)
                  • 二一行頌免水[A41](或漂)
                  • 三一行加頌墮須彌難(或在)
                  • 四一行加頌墮金剛山難(或被)
                  • 五一行頌免冤賊難(或值)
                  • 六一行頌免刀杖難(或遭)
                  • 七一行頌免加鎻難(或囚)
                  • 八一行加頌呪詛毒藥難(呪詛)
                  • 九一行頌免羅剎難(或遇)
                  • 十一行加頌惡獸難(若惡)
                  • 十一一行加頌蛇蝎難(蚖蛇)
                  • 十二一行加頌雲雨難(雲雷)
                • 二一行頌三毒二求(眾生)
            • 二六行頌次答普門示現(四)
              • 初二行明身業普應(具足)
              • 二二行明意業普觀(真觀)
              • 三一行明口業說法(悲觀)
              • 四一行加頌官障(諍訟)
        • 三三行雙頌二勸(二)
          • 初一行一句頌勸持名(妙音)
          • 二一行三句頌勸供養(觀世)
    • 二聞品得益(二)
      • 初持地稱歎(爾時)
      • 二聞品獲益(佛說)

五普門圓應[A42]已竟

陀羅尼品

  • ○六神呪護持(三)
    • 初問答持經功德(爾時)
    • 二請以神呪護持(五)
      • 初藥王呪護(四)
        • 初請護(爾時)
        • 二說呪(即說)
        • 三稱歎(世尊)
        • 四印善(時釋)
      • 二勇施呪護(三)
        • 初請護(爾時)
        • 二說呪(即於)
        • 三結歎(世尊)
      • 三毗沙呪護(三)
        • 初請護(爾時)
        • 二說呪(即說)
        • 三結歎(世尊)
      • 四持國呪護(三)
        • 初請護(爾時)
        • 二說呪(即說)
        • 三結歎(世尊)
      • 五羅剎呪護(五)
        • 初列名(爾時)
        • 二請說(同聲)
        • 三稱歎(寧上)
        • 四誓願(諸羅)
        • 五印善(佛告)
    • 三會中聞品得益(說是)

六神呪護持[A43]已竟

妙莊嚴王本事品

  • ○七妙嚴轉邪(六)
    • 初略明事本(爾時)
    • 二標能所化(彼佛)
    • 三能化方便(八)
      • 初彼佛說法(爾時)
      • 二二子願往(時淨)
      • 三母子論議(母告)
      • 四二子現通(於是)
      • 五信子伏師(時父)
      • 六子喜報母(於是)
      • 七願求出家(我等)
      • 八觀親覲佛(於是)
    • 四所化得益(十一)
      • 初敘宮眷德(彼時)
      • 二合宮從化(於是)
      • 三佛為說法(爾時)
      • 四捨愛回心(爾時)
      • 五佛力示現(於虗)
      • 六邪心頓絕(爾時)
      • 七佛與授記(時雲)
      • 八出家修行(其王)
      • 九感歎二子(即升)
      • 十佛述行高(爾時)
      • 十一妙嚴讚謝(妙莊)
    • 五結會古今(二)
      • 初結會(佛告)
      • 二結歎(是藥)
    • 六聞品進道(佛說)

七妙嚴轉邪[A44]已竟

勸發品

  • ○八普賢勸發(四)
    • 初經家敘儀(爾時)
    • 二普賢勸發(二)
      • 初請問勸發(二)
        • 初問(白佛)
        • 二答(佛告)
      • 二誓願勸發(二)
        • 初護人(六)
          • 初攘其外難(爾時)
          • 二教其內法(三)
            • 初行立讀誦(是人)
            • 二常坐思惟(是人)
            • 三三七精進(世尊)
          • 三覆以神力(世尊)
          • 四示以勝因(若有)
          • 五示以近果(若但)
          • 六總結(是故)
        • 二護法(世尊)
    • 三如來述發(二)
      • 初先述護法(爾時)
      • 二述其護人(五)
        • 初述示其身教(普賢)
        • 二述示以勝因(如是)
        • 三述示以近果(普賢)
        • 四述攘其外難(若有)
        • 五述信者功德(是故)
    • 四聞品成行(二)
      • 初聞品利益(說是)
      • 二事畢云散(佛說)

三流通分[A45]已竟

法華大成科文畢


校注

[0299001] (便宜上表題ヲ插入[○@編]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歎【CB】歡【卍續】
[A5] 己【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實【CB】寶【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已【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已【CB】巳【卍續】
[A14] 已【CB】巳【卍續】
[A15] 已【CB】巳【卍續】
[A16] 已【CB】巳【卍續】
[A17] 已【CB】巳【卍續】
[A18] 已【CB】巳【卍續】
[A19] 己【CB】巳【卍續】
[A20] 已【CB】巳【卍續】
[A21] 已【CB】巳【卍續】
[A22] 已【CB】巳【卍續】
[A23] 已【CB】巳【卍續】
[A24] 已【CB】巳【卍續】
[A25] 已【CB】巳【卍續】
[A26] 已【CB】巳【卍續】
[A27] 已【CB】巳【卍續】
[A28] 已【CB】巳【卍續】
[A29] 已【CB】巳【卍續】
[A30] 已【CB】巳【卍續】
[A31] 已【CB】巳【卍續】
[A32] 已【CB】巳【卍續】
[A33] 已【CB】巳【卍續】
[A34] 已【CB】巳【卍續】
[A35] 已【CB】巳【卍續】
[A36] 已【CB】巳【卍續】
[A37] 已【CB】巳【卍續】
[A38] 已【CB】巳【卍續】
[A39] 已【CB】巳【卍續】
[A40] 已【CB】巳【卍續】
[A41] 難【CB】雜【卍續】
[A42] 已【CB】巳【卍續】
[A43] 已【CB】巳【卍續】
[A44] 已【CB】巳【卍續】
[A45] 已【CB】巳【卍續】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