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470-A 小引
其金剛經三十二分。皆釋迦佛。與諸弟子。問答之謂也。流傳中國。僧俗諷誦者益廣。每日敬誦。不提正念。惟圖多數。而紀功蹟。不知金剛二字。包含意味無窮焉。夫金性剛堅。煆煉不損。是由喻於人之性也。長存如在。永劫不磨。雖去而復來。雖來而復去。往往來來。何日是了。不識修持。應無所住。何得正道。無去無來耶。故儒曰。天命之謂性。皆識其中。又曰。中者天下之正道也。知其中正之道。識其金性之剛堅。予幼失怙。少學不敏。甫時時齡。毋志栢舟。今逾四十六載。耆年七十有五。每思老母。操持苦節。報恩何及。(予)因家貧。客遊天津。幸逢明師。諭我精持齋戒。方能報本。是即惺然。頓發鄙志。領受諭言。誠至齋戒。指我迷津。纔明真性。報母之願有期矣。何以明其真性。所云金剛二字。信其性然。是年冬。初客旋姑蘇。夏林二君過訪。袖出金剛鐵鋑錎解。視予。玩味深遠。句句在正。字字合中。是以復梓行世。凡誦金剛經者。必須細閱根由。方明出世之因。真為手鏡之用也云耳。
順治戊子端月朔日柯山一止居士龔泰瑞麟生父沐手謹識
註解鐵鋑錎
法會因由。無斷無休。不提正念。空過春秋。
說法聚會。由此起因。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A1]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A2]已。敷座而坐。因須菩提起問。故云。法會因由。無斷無休者。迦葉一笑得來。直傳至二十八祖達磨。神光三拜得來。直傳至曹谿六祖惠能。後傳南嶽馬祖。直至今時。故云。無斷無休。時今有一等修行之人。也有識得一箇眼看耳聞的籠筒佛性。也有知得一箇法界真心。一向廣覽經教。積習字脚在心。便說我能我會。我悟我達。並不提箇正念。清解論云。若你廣通都知會。不著正念怎得中。曉了正念和本地。何須出聲又啕氣。如此不提正念之人。空吃嘗齋。空過春秋者也。故云。不提正念。空過春秋。咄。如何是正念。噫。除了雜念。便是正念也。
起句言。說法聚會之因由。乃是須菩提起問之根源。呈句。言此一卷金剛經。有二十七處疑。有二十九處問答。或佛問。須菩提答。或須菩提問。佛答。由如轉動寶藏。此乃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如是者。乃是般若法。須菩提會佛之意。纔得心內安然。故云轉動寶藏得安然。轉句。言此須菩提心內安然。心上無有罣碍。乃是無記頑空。故云嘗嘗念。嘗嘗念者。祇是眼看耳聞瞞不得。青黃赤白。是當人結句。故云諸佛時時在目前。
法會因由。普勸世人正好脩。你說道不能勾。大限無人救。佛。閻王出帖勾。地獄三塗。不免將身受。苦痛難熬無盡休。苦痛難熬無盡休。
我佛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祇是勸人。及早修行。今時世人。家私未足。夫妻恩愛。世事不了。男女未大。諸事纏身。祇說我不能勾得。科家道。忽朝大限到來。臨行手無所措。這裡脫下溫布衫。那裏穿上胎州襖。去去來來。何日得了。生死苦海。幾時得渡。我的佛。閻羅王在大鐵圍山外。有宮殿縱廣六十由旬。七重墻壁。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其外七重多羅行樹。臺殿園苑種種可觀。王以惡業自然有。赤融銅汁在前。宮殿即變成鐵色。五欲功德皆沒。王見此[A3]已。怖畏不安。即走入內。時守獄卒。取閻羅王。高舉撲之。以融銅汁。灌入王口。次第燋然。從下而出。王作是念。往昔作惡。令受此苦。願捨自身。于佛法中。出家入道。既發善念。所住宮殿還復如舊。事之了畢。還與彩女娛樂。彼諸大臣。亦復如是。閻王尚然。何況一切受苦眾生者也。出帖勾者。閻羅王差無常二鬼勾喚。地獄者。大海之底。有石名沃燋。縱廣八萬四千由旬。厚二萬里。下有八大地獄。一名活大地獄。二名黑繩大地獄。三名合大地獄。四名呌喚大地獄。五名大呌喚大地獄。六名熱惱大地獄。七名大熱惱大地獄。八名阿鼻大地獄。每一重縱廣五百由旬。各各有十六小獄。周匝圍繞。一名黑雲沙小地獄。二名糞屎泥小地獄。三名五叉小地獄。四名飢餓小地獄。五名燋渴小地獄。六名膿血小地獄。七名一銅釜小地獄。八名多銅釜小地獄。九名鐵磑小地獄。十名豳量小地獄。十一名雞小地獄。十二名灰河小地獄。十三斫截小地獄。十四劍葉小地獄。十五狐狼小地獄。十六寒冰小地獄。三塗者。乃是地獄塗。餓鬼塗。畜生塗。一切作業之人。不免將身自受。無人替得。二受過五百劫。故云。苦痛難熬無盡休。
善現起請。無形無影。自[A4]己彌陀。迷人不惺。
善現即是須菩提起來請佛說法。在大眾中。即從座起。褊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此乃須菩提。從座而起。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讚嘆世尊。身長丈六紫磨金容。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界無比。口吐八萬四千法門。故云。希有世尊。如來以般若波羅密法。護念諸菩薩。如來以般若波羅密法。付囑須菩提。諸大菩薩。令諸學人以般若智。護念自身。心不令妄。不起邪念。須菩提觀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躁擾不停。念念相續。無有間歇。云何法而住。云何法而降伏其妄想之心也。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如來觀見須菩提。問處孤高。故言善哉善哉。佛呌須菩提。如汝這樣所說。乃是劫外向上之間。善護我心。非獨你得。我念諸菩薩。我善付囑諸菩薩。你今諦聽。我當為汝說法。若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真正之心。應如是般若法而住。如是般若法而降伏其妄想之心也。須菩提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此須菩提。願佛廣說。領中下根機盡得開悟也。此妄想之心。本是不屬相貌。非青赤白。故云。無形無影。這箇妄想之心。非從外得。實是自[A5]己彌陀發出來的。永嘉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故云。自[A6]己彌陀。一切迷人。不惺此意。著相特來。不了此心。故迷迭不悟。
善現即是須菩提起來請問佛法。一切修行之人。誦何經。而菩薩住處。誦何經而降伏其妄想之心也。佛言。如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住。如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而降伏其妄想之心也。此一卷金剛經。非是紙上的。乃是金性堅剛。永結不壞。故云金剛。般若者。智慧也。智以方便為功。慧以[1]訣斷為用。波羅密者。發彼岸義也。見性得度。即登彼岸。未得度者。即在此岸。乃是人人的靈覺真性。故云。本在身。言此一卷金剛經。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無斷無滅。如何增得。如何減得。故云。行住坐臥念真經。前兩句。說此金剛經。在行住坐臥之中。後兩句。又要行人還要踏無生覺地。科儀云。步步踏著實地。頭頭頂掛虗空。穿衣時。摸著腰領。洗面時。揣著鼻梁。上樹時。兩手攀枝。下坑來。兩脚點地。可謂步步頭頭總現成也。
善現起請。欲要脩行路不通。眼前黑洞洞。六賊來搬弄。佛。著力緊加功。打死無明。纔得三昧定。一法通時萬法通。一法通時萬法通。
言此須菩提。請問如來一切脩行之人。恩愛不斷。六欲不除。無明未棄。如何降伏其妄想之心也。故云。眼前黑洞洞。六賊來搬弄。我的佛。還要行人著力加功。力有五力。乃有進力。信力。念力。定力。慧力。若有智慧之力。打死無明煩惱恩愛妄想四事永滅。纔得無諍三昧。定也。故云。打死無明。纔得三昧定。若得無諍三昧定了。顯出清淨涅槃妙心。即是一箇法界真心。是故。一法通時萬法通。
大乘正宗。降伏其心。揭起海底。直上崑崙。
大乘。非是小乘。正宗。非是邪宗。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菩薩者梵語。東土為道心眾生。摩訶者梵語。東土為大。乃是大菩薩。此大菩薩。雖在塵勞。心常清淨。又慈悲喜捨。種種方便。化導眾生。名為菩薩。雖化眾生。心無取著。是名摩訶薩。恭敬一切眾生。即是降伏自心處。故云。大乘正宗。降伏其心。後兩句。海底崑崙者。海底即是濕生。崑崙即是須彌山王。直至非想非非想處天。此言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卵生者。迷性也。胎生者。習性也。濕生者。隨邪性也。化生者。見趣性也。乃是四生之根。若起修心之心。不契無相之理。名為有色界天。內心守直。不行恭敬供養。但言心直是佛。名為無色界天。不了中道。眼見耳聞。心想思惟。愛著說法。口說佛行。心不依行。名為有想天。迷人坐禪一向除妄。不學慈悲喜捨。智慧方便。單守無心。由如木石。名為無想天。不著有無二想。中道還存。名為非無想天。四蘊成身。色蘊空了。求理心在。名為非想非非想處天。若得五蘊空。四想忘。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故云。揭起海底直上崑崙。
修大乘正宗之人。莫學懈怠。勇猛上加勇猛。精進上加精進。直下死工夫。頓悟真空。菩提之體。通身無骨。全體虗空。獨露堂堂。包含萬象。無心可了。無道可成。無佛可做。無法可說。無眾生可度。凡即聖。聖即凡。本性自然成一片。此是大乘正宗之人也。故云。大乘正宗勤下功。惟有小乘邪宗。參禪打坐。打七煉魔。念經念佛。拜經拜佛。求生佛國。願生禪天。此等迷人。只向外邊尋也。獅子者。喻大乘正宗之人。金毛獅子吼聲來。一切野狐俱[1]惱烈。須彌頂者。乃是非想非非想處天。此大乘正宗之人。哮吼一聲。一切緣覺聲聞。[2]化他魔王。盡皆赫得膽戰心寒。故云。赫得魔王膽戰競。
大乘正宗。靜裡思量心自驚。除却貪嗔病。撿點心田靜。佛。智慧普光明。退盡浮雲。現出軒轅鏡。正覺臺前萬法空。正覺臺前萬法空。
大乘正宗之人。在清淨閑處。思量如來之語。心驚膽碎。佛言。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滅度者。乃是解脫之人。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眾生佛性。本無有異。緣有四相。不入無餘涅槃。有此四相。即是眾生。無此四相。即是解脫。悟即眾生是佛。四相者。迷人恃有財寶學問。族[A7]姓輕慢一切人。名我相。雖行佛行。人我不除。名人相。好事歸[A8]己。惡事施於人。名眾生相。求生天上。願生西方。心愛長年。名壽者相。有四相即是眾生。故云。淨裡思量心自驚。若是大乘正宗之人。先要除却自[A9]己貪嗔癡病。必須服戒定慧真藥。時時刻刻。檢點自[A10]己心田清淨。我的佛。若得智慧光明。焰破從前黑暗。浮雲者。煩惱也。軒轅鏡者。圓月也。退盡煩惱浮雲。顯出本性一輪明月。故云。退盡浮雲。現出軒轅鏡。大乘正覺臺前。萬法皆空。本無一物。楞嚴經云。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虗空悉皆銷殞。故云。正覺臺前萬法空。
妙行無住。神明皆護。自[A11]己靈光。偶然進步。
奧妙之行。本無住著。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乃是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故云。妙行無住。若是妙行無住之人。所在之處。則為有佛。是故神明皆護。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菩薩行施。心無希求。所獲福德。如十方虗空不可較量。布施者。布者普也。施者散也。能普散盡心中妄念習氣。煩惱無明。貴高好勇。無所蘊積。是真布施。雖有眼耳鼻舌身意。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上。是真布施。心常清淨。了萬法空寂。內除貪愛。外除我人。見人作惡。不見其過。依教修行。心無能所。是真布施。如是修行。乃是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呌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虗空可思量不。須菩提會意。東方虗空。無邊無際。故言不也世尊。佛又呌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虗空。可思量不。須菩提會意。十方虗空。無有邊際。故云不也世尊。佛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如是叮囑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乃是但該應住無相布施。古人云。始從剋念之功。必成無為之地。乃是菩薩住處。故云。自[A12]己靈光偶然進步。
妙行無住之人。不住眼耳鼻舌身意。不住東方。不住西方。不住南方。不住北方。不住上方。不住下方。不住天堂。不住地獄。不住參禪。不住打坐。不住打七。不住煉魔。不住燒香。不住點燭。不住念佛看經。一切都不住。是故妙行無住世間希。玄妙消息。乃是盡虗空遍法界。那箇道理。故云。玄妙消息那箇知。若得明師。點開我一隻通天徹地之眼。炤見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觀見[1]無萬億佛剎。親見無數諸佛諸菩薩。共合一箇法體。如此者。就是[2]萬萬兩黃金買不來也。
妙行無住。妄想貪嗔盡掃除。貢高休要起。昧心瞞不住。佛。魔王盡遭誅。拿住猿猴。𤨏在清凉樹。自在逍遙樂有餘。自在逍遙樂有餘。
妙行無住之人。不比靠墻靠壁的折脚。不比靠佛來度的瞎子。那等妙行無住之人。一切都不靠。科儀云。妙體本來無處所。通身何更有蹤由。是故。妙行無住。若修妙行之人。一切妄想貪嗔貢高好勇。瞞心昧[A13]己。盡情掃蕩無餘。故云。昧心瞞不住。我的佛。若得盡情掃蕩無餘。魔王決然拿住。故云。魔王盡遭誅。又要把心猿意馬。鎻在清凉無影樹上。不許太陽火熾。故云。鎻在清凉樹。纔得自在逍遙樂有餘。咄。一切修行之人。鎻不住者謂何。呀。不識清凉無影樹。反被太陽無明火熾。燒斷了。如來戒定慧鎻。定了自[A14]己心猿意馬。因此流浪家鄉。不得自在者也。
如理實見。猶如閃電。上下明徹。打成一片。
如如真妙理。為真實之見解。佛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須菩提會意。渠無相貌。何處求形。本來無此身相。故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色身是相。法身是性。一切善惡。皆由法身。不由色身。法身若作惡。色身不生善。法身若作善。色身不生惡。凡夫惟見色身。不見法身。故答身相即是非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虗妄。一念未興。塵勞先起。迷棄本性。皆是虗妄。是故猶如閃電。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欲顯法身。故說一切諸相。虗妄不實。即見法身。如未之理如此者。上下明徹打成一片。
此如理實見。非是邪見小乘。小乘之人。觀見四方境界。或見青光紅光。或見金光。白光。或見迴光圓光。或見青蓮紅蓮。或見金蓮白蓮。或見金臺樓閣。或見阿彌陀佛。灌滿十方。或見觀音勢至常來接引。但有見相。並是邪相。科儀云。正法眼中無可得。若是如理實見之人。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見黃花即對黃花。見翠竹即對翠竹。僧問大龍。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大龍云。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直得如是見者。名為如理實見。本來人者。將一莖草。作丈六金身。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故云。如理實見本來人。這箇本來人。在當人面上。眼看耳聞的。鼻聞口說的。手拈脚走的。思量計較的。是故只。在當人一念心。這箇當人靈覺真性。天不能蓋。地不能載。陰陽不能害。五行不能役。鬼神不能拘。劫火不能害。故云。四維上下無所管。若識得遍大地是一箇丈六金身。故云。大地山河盡是金。
如理實見。十惡八邪在目前。光明全體現。愚癡多雜念。佛。精進更加參。久遠功夫。自然成一片。打碎泥團不用參。打碎泥團不用參。
此如理實見之人。不得還鄉者何也。呀。因有十惡八邪。不得還鄉。十惡者。身口意三業。分為十惡。身。有三惡婬殺盜。意有三惡。貪嗔癡。口有四惡。誑言。綺語。惡口。兩舌。八邪者。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虗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若得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渴。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惡龍絕。虗妄無。神鬼滅塵勞散。魚鱉絕。貪嗔忘。地獄滅愚癡斷畜生絕。是故。十惡八邪在目前。若有人識得自[A15]己光明。不破十惡八邪瞞過。咄。要見光明麼。咦。聽我十字偈。曰。眼放光。能照見。青黃赤。白。耳放光。能聽得。好歹菩聲。鼻放光。能知覺。馨香穢污。舌放光。談玄妙。普度眾生。身放光。知冷熱。能知飢飽。意放光。知高下。變化多般。渾身上。透玲玲。放光動地。放光明。遍法界。獨自為尊。所以光明全體現也。今時一切愚迷之人。不識自[A16]己光明。雜念數多。恩愛不斷。我執不除。是故。愚癡多維念。我的佛。即今科家。苦勸一切修行之人。精進勇猛更加參。訪明師。求其印證。印證師真。久久下鳥道之功。忽然聞得箇人法雙忘。㘞地一聲。而成一片。故云。久遠工夫。自然成一片。若要成一片。必須打破泥彈子。有人打得碎者。萬事了畢。故云。打碎泥團不用參。
正信希有。鐵牛嗷吼。震倒須彌。邪魔奔走。
正信修行向心修。此人最為第一希有。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須菩提。聞此般。若法。難信難解。末世凡夫。智慧微劣。聞此金剛經章句。云何信入。佛言。須菩提。莫作如是之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正法一千年。上五百年。解脫為正宗。下五百年。禪定為正宗。如來在日聞此般若法者。不以為難後五百年。乃至末法。皆修禪定。不得禪定。不得解脫於此金剛經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世供養佛。二世供養佛。三四五世供養佛。而種善根。[A17]已於無量千萬世供養佛。所種諸善根。何名種諸善根。略述次下。所謂於諸佛所。一心供養隨順教法。於諸菩薩善知識。師父大德高僧。父母尊長嘗行恭敬。供養承順教命。不違其意於一切貧苦眾生。起慈憫心。不生輕厭。有所須求。隨力惠施。於六道眾生。不加殺害。不欺不賤。不毀不辱不騎不箠。不食其肉。常行饒益。是名種諸善根。今來聞是金剛經章句。乃至一念。生清淨信者。是故正信希有。佛言。須菩提。如此淨信眾生。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了如是之法。無量無邊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般若法相。亦無不得般若法相。此人雖行般若。心不住空見。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上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般若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般若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此兩句。取又不是。不取又不是。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這些生天等法。故云。正信希有。修正信之人。喻如鐵牛。不認人情。嗷吼一聲。萬法皆空。把一箇須彌山王。震倒了也。一切三界。十八梵天二十五有他化。魔王無有安身之地。故云震倒須彌。邪魔奔走。
修正信之人。非在舌辨。亦非足行。全憑心地下功。心地下功。全拋世事。佛告須菩提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或求西方。或求天上或求後世為人。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我得般若波羅蜜法。即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非法相。我不行般若波羅蜜法。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修行人識得此病。明得此理乃是超生脫死的妙法。故云。正信希有妙法傳。傳箇甚麼。昔日世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傳與迦葉。迦葉一笑得來。直至二十八禪達磨。神光三拜得來。直至六祖。慧能。俱是正信妙法。名為一念。今時有等迷人。單提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為之一念。怎麼遍得大千世界。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今直說。一念者。乃是無念。無念乃是般若。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咄。何者。是般若波羅蜜多法。要全般若法。一點識心無。如此者。一念無差遍大千。九曲黃河通天河。水常東流。故此世上江湖河海水不得乾。科儀云。千江有水千江月。若得黃河之水。顛倒返流。世上無水。纔識得達磨西來。水在長江月在天。呵呵。真是不知白日青天裏。開眼許多迷路人。故云。九曲黃河顛倒轉。普天徹地一輪圓。
正信希有。有名利貪花水上漚。功名未成就。莫要相諍鬬佛。急急早回頭。火燒眉毛。纔把頭救。一日無常萬事休。一日無常[A18]無事休。
正者。體也。禮也。信者。誠也。重也。禮而無信。意必不誠。信而無禮。心必不實二者具足。可謂正信。修正信之人。看破名利貪花。由如水上浮漚。速起速滅。豈為常也。是故。名利貪花水上漚。功名未成之際。莫要貢高我慢諍鬬是非。故云。莫要相諍鬬。我的佛。急急早回頭。莫等臨危要修。遲也。聽我偈曰。一盞孤燈照夜臺。上床脫下襪和鞋。半夜三更隨夢去。知道天明來不來。是故火燒眉毛纔把頭來救。古人云。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裏人。萬般將不去。惟有業[A19]隨身。故云。一日無常萬事休。
無得無說。是真難滅。但有絲毫。眼中著屑。
當體空寂。無物可得。但有言說。皆是誑語。佛呌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得也不是說也不是。名呌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是故。無得無說。須菩提言。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如來法。不可說如來說法。口誦心不行。非法。口誦心行。乃是非非法。若論如此。乃是無記頑空。鬼家活計。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三乘根性。所解不同見有深淺。故有差別。佛說無為法者。即是無住。無住。即是無相。無相。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無滅。咄。要見無生無滅的麼。呌張三。應喏。喚李四。應咳。乃是實地解脫佛性。是故是真難滅。今時有等修行之人。妄想佛來救度。臨命終時。觀音勢至接引。西方極樂世界。或求禪天。或求欲界。或求四空定。或求後世為人。是故。金屑雖貴。落眼成塵。故云。但有絲毫。眼中著屑。
無得無說者。得也不是說也不是。若說得。本來無眼耳鼻舌身意。非青黃赤白之妙相。得箇甚麼若說。說佛法不在紙。上又不在舌上。說箇甚麼。古人云。三世諸佛。口掛壁上。歷代祖師。結舌七侯。到是箇正路頭也。若要修箇正路頭的人。要加鞭進步。勇猛上加勇猛。向前修去。莫學懈怠之人。無有了期。時時刻刻。提起正念。不要放捨。是故直到波羅彼岸頭。若有一時差錯。被鬼神覷破。拿到陰司那時怨不得師傅也。非是師不說。你自不肯依。
無得無說。佛祖西來玄妙訣。笑殺大迦葉。神光將臂卸。佛。方便演三車。普救眾生。早早離三界。好念彌陀歸去來。好念彌陀歸去來。
無得無說之正路。乃是佛祖西來之妙訣。昔日如來。在靈山會上。世尊青蓮目瞬示。四眾無人領其密意。惟摩訶大迦葉。一笑。佛云。吾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囑與汝。汝嘗流布。勿令斷絕。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大迦葉於雞足山。入寂滅定。後達磨西來。見梁武帝。帝問曰。朕造寺。寫經齋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師曰。並無功德。帝。曰何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師曰。淨智妙圓。體目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帝。不領悟師。知機不契渡江。寓于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有僧神光。晨夕參見立雪過膝。師憫而問。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師曰。諸佛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能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光即取刀斷臂。師知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我前。求亦可在易。名慧可。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師曰。法印匪從人得。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師曰。將心來。與汝安。可曰覔心了。不可得。師曰。我與汝安心。竟乃是。無得無說之妙訣也。我的方便演三車。乃是羊車。鹿車。牛車。喻如聲聞乘緣根基。大小不同故勸。行人方便。演三車。救度眾生。早早脫離三界。三界者。欲界十天。色界。十八梵天。無色界。四空天此三界。諸天都在五蘊之中。古人云。未超三界外。盡在五蘊中。五蘊者。乃是色受想行識也。今時修行之人。不識此理。俗語說。舉心動念。天地皆知。教我怎麼離得。咦。若是不動念。現在三界外。如來云。即今常在三界外。絕盡無為出娑婆。如是之人。好念自[A20]己彌陀歸去來。
依法出生。無相無形。四生六道。盡是迷人。
諸佛所依之法。盡從此一卷金剛經生出佛呌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論一四天下。一日月。一須彌山王。一四大海為一世界。每各一千。為一小千世界。小千等。倍中間有十億四大洲。十億日月。十億須彌山王。十億四大海。為中千世界。中千。千倍中間。各一萬億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將金銀琉璃等。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會意乃是人天福報有漏之因。故言甚多。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清淨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於一無利益。依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修行是自本性。不生惡道。是名福德性。如來說。若復有人。將此經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乃是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有福有盡。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一卷金剛經出。此經者。非是紙上的金剛經。要自本性金剛。從體起用。嘗要覺照。覺照心是諸佛動。即怕覺照遲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覺照生。是故依法出生。佛呌須菩提。所謂佛法者。有執著心在。即非佛法。所謂一切文字章句。如標如指。依標取物。依指觀月。月不是指標。不是物。[A21]但依經取法經不是法。經文則肉眼可見。法。則慧眼能見。若無慧眼。但見其文。不見其法。若不見法。即不解佛意。不解佛意則誦此經萬卷。不得解脫。故云。無相無形。今時一切修行之人。不識自[A22]己有一卷真金剛經。埋沒四生六道。是故。四生六道。盡是迷人。
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上諸佛。皆從此經出。若要超三界。須下死功夫。是故。依法出生好用功。泥牛者。泥牛汲水。那見身相。既無身相。現出當人。崑崙者。須彌山王也。喻如最上一乘之人。獨露堂堂。包含三界。故云。泥牛汲水上崑崙。今時有一等修行之人。打坐入定。喻如朽木頑石。無作用處。是故朽木頑石休死坐。你看運行星斗的。運行日月的。行風行雨的。落霜落雪的。春生夏長的。秋收冬藏的。花開花謝的。水流風動的。雲騰鳥飛的。呵呵。原來山河全露法王身也。
依法出生。努力參禪好下功。奉著空王令。打開胡思洞。佛。先住涅槃城。下了團營。寶寨安排定。拿住魔王定太平。拿住魔王定太平。
依般若波羅密法。修行之人。實是要努力參禪。禪者。清淨也。若得努力參禪。清淨纔得見性。故云。努力參禪好下功。空王者。乃是真空妙體也。既然奉著空王之令。不要識得便當了了。若說我。識得真空菩提之體。不除心垢。無有是處。若得實會生死之人。要打殺了這些千思萬想。計較算人。故云。打開胡思洞。我的佛。涅槃者。非死也。乃是不生不滅。不生者。人我不生。不滅者。覺照不滅。是故。先住涅槃城團營者。乃是十二團營管著天下軍民。奉著空王之令。差本主下了十二團營。坐了寶寨。安排定了。將官拿住了魔王。纔得天下太平。咄。乃是十二團營。噫。不在北京。就在此處。即令兩隻眼。兩箇耳。一箇鼻。一張口。一箇身。一箇意。兩隻手。一雙脚。名為十二團營。故云。拿住魔王定太平。
一相無相。迷人只強。兩箇五百。却作一貫。
只這一相。本來無形清虗妙道。無有踪。跡佛。呌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如是般若之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會意梵語須陀洹。唐言逆流果。逆生死流。不染六塵。一向修無漏業。名須陀洹果。若了無相法。即無得果之心。須菩提。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果。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呌做須陀洹。佛又呌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洹。能作如是。般若之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會意。梵語斯陀洹。唐言一來果。捨三界結縛。名一往來。往從天上。却到人間。生從人間。死從天上。名斯陀含果。若了無相法。那有得果之心。須菩提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呌做其陀含。佛又呌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如是般若之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會意。梵語阿那含。唐言不還果。亦名出欲。出欲者。外不見欲境。可染。內無欲心。可行。定不向欲界受生。故名不還果。若了無相法。何有得果之心。須菩提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本性而實無不來。是故。名呌做阿那含。佛又呌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如是般若之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會意梵語阿羅漢唐言無諍行。又云。無學。煩惱永盡。與物無諍。貪嗔癡絕。心境俱空。內外常寂。名阿羅漢。若作得果之心。即是有諍阿羅漢。雖是無學。執著無事界。須菩提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一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如是般若之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須菩提言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如是般若之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何名無諍三昧。謂阿羅漢。心無生滅來去。唯有本覺嘗照。嘗照五蘊空寂。是名無諍三昧。修此三昧。超過無學。人中最為第一。若有一念得果之心。我果離欲阿羅漢。即不名無諍三昧。須菩提呌世尊。我若作如是般若之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言說。再不開口。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阿蘭那乃是無諍行。即是清淨行也。以須菩提。實無所希求之行。而名呌須菩提。即是樂阿蘭那行。一切迷人不識此理。只說有果向禪天。即修禪定。是故迷人只強。若識得無諍三昧。即是一相。一相即是無相。方知裏頭空。外頭空。裏外相連。打成一片。故云。兩箇五百。即作一貫。
即這一相。本是無相。太然分明。非從外得。只在當人一念之心。便是這箇思量計較的。故勸行人。十二時中。常要般用。不要放他妄想上去了。若是妄想上去了。便是輪迴之種。又不要放他無明煩惱上著脚。若是無明煩惱上著脚。便是地獄之根。是故十二時中勤般用。咄。怎麼般用。即是教人。甞要把那箇本主。放在眼睛之外。倒坐虗空。一片清虗如是悟者。決然超出生死涅槃門也。
一相無相。好是虗空不可量。本體全無相。虗空難度量。佛。非皂亦非黃。總有丹青。妙手難描樣。無相空中有相光。無[A23]界空中有相光。
這箇一相無相。由如虗空。難度難量。自[A24]己本來。全無相貌。虗空既是難度難量本來面目包裹虗空。一法難度難量。我的佛。虗空既無相貌。本來亦無踪跡。是故非皂亦非黃。總有丹青。妙手難𦘕本來虗空之相貌。咄。既無相貌。乃是莾蕩須空。川老云。時時清風明月鎮相隨。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東君總不知。且道東在君何處安身。見麼。打不離。割不死。在桃紅李白。在薔薇黃紫。呵呵。模得著也未。千家詩云。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故云。無相空中有相光。
莊嚴淨土。晝夜作務。閉住六門。便見佛祖。
成就莊嚴。淨明心地。淨土文云。心淨即佛土淨。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往昔日。在燃燈佛所。於諸法有所得不。佛恐須菩提。有得法心。為遣此疑。故問之。須菩提會意。知法無所得。心外有法。若既無法。將何所證。既何所證。以何為得。既無所得。是名何法。須知證而無證。得而無得。如賊入空室絕却偷心。如性圓明。本來自有。非從外得。故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佛呌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須菩提會意。本性清淨。莊嚴箇甚的麼。故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若是假相莊嚴。則非莊嚴。本來清淨佛土。無相無形。將何物莊嚴耶。惟有戒定慧。假名莊嚴事理。若論報化佛土眾寶莊嚴。乃是西方極樂。法性佛土。諸佛道場清淨性地。自性虗空華光三昧。淨裸裸。赤剎剎。乃五眼難觀。佛也難見。是名莊嚴佛土。如來權指西方。敲東擊西。只要不昧本性。見性就是西方。故言不也。今時有等迷人。晝夜念經拜佛。晨朝功果。觀想彌陀。是故晝夜作務佛言是故乃是叮嚀。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住一個清淨心。不該應住色生心不該應住聲香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乃是不住眼耳鼻舌身意。而生其一個法界真心。咦。由如百花林裡過。一葉不沽身。在欲而無欲。居塵不染塵。把得定。作得主。心鏡本淨。象色元空。真如現前。心若略動。便落凡愚。若不自淨其心。愛著清淨處。心有所得清淨。即者著了法相。如雲蔽天。心常不動。六根六塵六識。自然滅也。地獄空也如天無雲。日月常照佛。又呌須菩提譬如有人。身體如須彌山王。縱廣十六萬八千由旬。於意云何。是這箇身體為大不。須菩提會意。色身雖大。內心量小。不名大身。色身雖小。內心量大等虗空界。方名大身。色身雖如須彌山王。皆是法身顯化。故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非身是法身。是名大身。法身無涯含容十方世界。量等虗空。若人要見眼裡展家風。如是觀法身。便見十方諸佛。安身立命處。凡夫的佛性。克乎一身。眼見耳聞。一癢一痛。悉皆能知。諸佛的覺性。遍周沙界。無處不是。故云。閉住六門便見佛祖。
莊嚴淨土淨掃心田。佛呌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這色身為大不。須菩提。會佛之意。色身雖大。皆靠法身之力。故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乃是法身。是名大身。此是莊嚴心淨是法。得了法身是力。故云。法力齊。既然法力俱齊。心猿意馬。決然化灰。六賊能除者。雖有眼耳鼻舌身意。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上。是故。塵垢淨。既然塵垢淨的人。那有無明煩惱暗遮。晝夜常明如是之人。由如。半夜金烏徹天飛也。
莊嚴淨土。喜捨慈悲四量扶。開了無為庫。現出值錢物。佛。酥酪共醍醐。清淨摩尼。一味如甘露。八寶莊嚴生淨土。八寶莊嚴生淨土。
清淨佛土。無相無形。何物而莊嚴耶。唯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假名莊嚴事理。是故。喜捨慈悲四量扶。無為庫者。乃是四大色身。無為者。乃是本性無為。開了者。風歸風。水歸水火。歸火。土歸土。四大色歸其源。現出一靈真性。萬劫不壞。故云。開了無為庫。現出值錢物。我的佛。我有十字要偈。大眾聽著。靈光體能顯化。神通廣大。化顯天。化顯地。萬物能生。化顯天。顯日月。星辰斗府。化顯地。能堅固。萬物能生。化顯風。遍大地靈光發顯。化顯火。無邊際。靈光發生。化顯水。潤乾坤。靈光津脉。化顯地。生萬物。靈光發生。化顯地。在人身。筋骨皮肉。化顯水。在人身。血脉涎津。化。顯火。在人身。渾身煖氣。化顯風。在人身。呼吸運行。外頭地。人身地。原是一地。外頭地。生萬物。五穀能生。人身地。筋骨肉。髮毛爪齒。外頭地。人身地。一炁發生。外頭水。人身水。原是一水。外頭水。潤乾坤。萬物滋生。人身水。是痰唾。血脉流轉。外頭水。人身水。一炁發生。外頭火。人身火。原是一火。外頭火。無邊際。普照乾坤。人身火。是煖氣。穿連一體。外頭火。人身火。一炁發生外頭風。人身風。原是一風。外頭風。無邊際。翻浪催雲。人身風。是呼吸。穿連一體。外頭風。人身風。一炁發生。明道人。參透了。無三界。一箇無身。有一日。四大散。色身敗壞。這地水。和火風。返本還源。地歸地。水歸水。還源去了。火歸火。風歸風。返本還源。這地水。和火風。還源去了。靈光性。無來去。普覆十方。靈光性。不動搖。包天裹地。放光明。通法界。獨自為尊。光明大。把日月。比的不見。千諸佛。合一體。一箇無身。這無身。無一物。又無修證。刀難劈。水難渰。好箇無身。無出家。無在家。本無一物。天不葢。地不載。好箇無身。這無身。閻王見。不敢睜眼。把地獄。和刀山。化的無踪。這箇無身。無佛無人。諸佛共一身。千聖難測。法界獨尊。無量壽限。本來無身。如如不動。金剛不壞身。是故開了無為庫。現出這樣。一箇值錢物。酥酪醍醐者。般若是一法。分為種種名。或。謂之慧劍。或。謂之法雷。或。謂法鼓。或。謂催雲。或。謂甘露。或。謂酥酪。或。謂醍醐。即是一法。隨其用功。而得名也。乃是法施。故云。清淨摩尼。一味如甘露。八寶莊嚴者。即是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布施。乃是財施。法施者。慧施也。財施者。修福也。福慧雙修。生極淨國。故云。八寶莊嚴生淨土。
無為福勝。出頭端正。俱住佛法。人人有分。
現成公案不假施為此無為福。勝他一切有為。佛呌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恒河者。須彌山南。七金山外。有一山。名雪山。高五百由旬。黃金所成。其頂廣大。中有一池。方圓五十由旬。池有四口。廣一由旬。四口中出四道恒河。各繞池七匝。四種之色不相雜亂。流入大海。分二萬五千道河。流灌四大部洲。東象口。名恒河。底。銀沙。南獅子口。名恒河。底。金剛沙。西牛口。名恒河。底。金沙。北馬口。名恒河。底。琉璃沙。沙。細如麵。佛。故問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許多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多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會佛意。如來不是妄說。佛具正[A25]徧知眼。照見盡虗空。遍法界。故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然多。無數恒河。何況其一恒河沙。佛呌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會佛意。況恒河四十里濶。底沙。細如麵。又況一沙。是一恒河。故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一卷金剛經中。乃至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經福德。勝前七寶布施福德。是故無為福勝。今有一切修行之人。認著紙上的四句偈。不識真性中四句偈。故云。出頭端正。若論出頭端正。母親生下之時。就曉得。眼看耳聞。知痛知癢。乞驚害怕。就要乳吃。是故。出頭端正即今大眾。俱在佛法會中。明了自[A26]己金剛。本來面目。為四句偈。箇箇皆得。故云。俱住佛法。人人有分。
雖然無為福。勝是一切有為。其實難尋。又不燒香。又不點燭。又不念經。又不念佛。又不參禪。又不打坐。又不打七。又不煉魔。一切都不用。是故最難尋。有一等修行之人。即識得眼看耳聽的。鼻聞口說。的。手拈脚走的。知痛知癢的。思量計較的。這箇籠筒佛性。是故竿頭客。一担都在皮囊上。咄燒了皮囊。那裏去安身立命。又云。百尺乃是十丈塔。我佛燒身之後。留下舍利子。世人建塔以罩之。舍利子。喻主人公也。四大皮囊。喻塔。行人欲以四威儀中。做功夫者。或如塔。無心之寂滅。乃是竽頭客。故勸百尺竽頭。還要進步。乃是離色身外。別參一步。曉得麼。却是雲中孤燕子。杳杳冥冥覔無踪也。
無為福勝。福慧雙修不落空。布施福力重。持經功德勝。佛。體用竝雙行。智慧光通。六度并萬行。四季花開滿樹紅。四季花開滿樹紅。
無為福。勝是有為雖然如是。乃是修慧不修福。來生聰明窮困苦。修福不修慧。來生愚濁而富貴。是故。福慧雙修不落空。布施七寶生天福。故云。布施福力重。持經明理得菩提。故云。持經功德勝。我的佛。修慧是體。修福是用。故云。體用竝雙行。若得智慧光通。透太光明藏。如人入海。展入展深。故云智慧光通。六度并萬行。六度者。布施。能度慳貪。持戒能度毀犯。精進能度懈台。禪定能度散亂。忍辱能度嗔恚。智慧能度愚癡。萬行者。無明結末。科。儀云末後一句。誰敢奉行。若是奉行得者。人人道好。箇箇道強。由如四季花開滿樹紅。
尊重正教。皆繇心造。舉目動靜。無不是道。
受持正教之人。天人皆生敬重。復次。佛。又呌須菩提。隨說是此經。乃至四句偈等。當如此說經之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說經之人。自心解得金剛經義。自身體得無著無相之行。不作能所心。說此經者。即此身中。自有如來。感得天龍八部。皆來供養。如佛在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此一卷金剛經在心。須菩提。當知是持經之人。成就最上第一乘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如佛親到一般。若尊重弟子。受持此法。故云。尊重正教。尊重者。是誰。不尊重者。是誰。是故。皆由心造。此正教。非在紙上。非在墨上。非在舌上。在當人分上。便是這個知痛知癢的。思量計較的。是故。舉目動靜。無不是道。
尊重正教之人。行住坐臥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故云。尊重正教念彌陀。忽然識得自[A27]己本性彌陀。非從外得。是故。時識方知一剎那。既識自[A28]己彌陀。豈肯在外之乎者也。如是之。人。好是蛟龍翻起千尺浪。由如汲水灘頭鳥作窩。如此之人。萬中選一也。
尊重正教。無舌童兒談話妙。鐵鳳空中呌。石女巖前笑。佛。這事甚蹊蹺。除是靈山。古佛他知道。萬像森羅一性包。萬像森羅一性包。
尊重正教之人。剎那識得靈覺真性。不被這些之乎者也瞞過。普天徹地獨自為尊。一切山河大地。皆是靈覺真性所現。此靈覺真性。雖無形相。現出萬相。故喻如。無舌童兒談話妙。又喻如。鐵鳳空中呌。又喻如。石女巖前笑。此三事。單表無中生有也。咄。那是無。那是有。噫。自[A29]己是真無。一切天地日月山河大地。是有世人尋不著。終日觀想四方。念經念佛之乎者也。我的佛天地日月。山河大地。千諸古佛。萬萬菩薩。一切三界諸天。皆靠真無。皆是真無所生。是故這事甚蹊蹺。除是靈山釋迦牟尼。能知道。還有一箇清虗居士。他也知道。這箇清虗居士。知道自性真無。再不知乎者也。即是肚飢吃飯。困來合眼。寒來向火。熱來扇扇。咄。如來與清虗。這兩人。知道箇甚麼。他知道。萬像森羅一性包。
如法受持。晝夜勤提。人身難得。莫要空回。
當如此法。承受行持。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我名此一卷經。我等云何樣奉持。佛告須菩提。是此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自性堅固。永劫不壞。故號金剛。這金剛本性。於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中。無染無著。不惑其性成就。究竟解脫。如是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紙上般若波羅蜜。乃是本性金剛。是名般若波羅蜜。佛說般若波羅蜜。領諸學人。用智慧照破愚心生滅。生滅心除盡。即到彼岸。佛。又呌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會意若依般若波羅蜜法。即有法得。非是般若波羅蜜也。到此一合相理。大悟小悟。都要吐却。無佛無法。到這箇時節。纔是般若。雖然如來說法。心無所得。故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佛又呌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會佛之意世界喻法身。妄念喻微塵。故答言。甚多世尊。佛又。呌須菩提。諸多微塵。乃是妄念微塵。如來說。若是了妄歸真。非是微塵。若不了真。是名微塵。如來又說世界。眾生妄念盡。非世界。妄念不盡。是名世界。如來說眾生性。中妄念。如三千大千世界微塵。一切眾生。被妄念微塵遮蔽佛性。不得解脫。若得妄念盡。現出真如。佛又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須菩提會意。三十二相。乃是報身不得見如來。故言。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乃是如來。累劫精修。故有果報。現三十二相。即是非相。非相乃是無相。無相即是法身。若非法身。果力焉得有三十二相具足。故將三十二相。喻三十二清淨行。三十二清淨者。於五根中。修六波羅蜜。於意根中。修無相無為。是名三十二清淨行。又云。六賊返做六波羅。是名三十二相。佛又呌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搞骨擊髓投岩。赴火刎頸。割肉燃指。卸臂。捨身捨命。若復後有人。於此金剛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若論多劫捨身。不了空義。妄心不除元是眾生。若是一念持經。我人頓盡。煩惱妄想盡除。焉不解脫。是故。如法受持。前者文字章句。句句消歸自[A30]己。行行脫死超生。苦勸行人晝夜勤提。我和你人身難得。莫要空回。
如此之法決要受持。咄。受持箇甚麼。念幾聲的是誰故云。如法受持念幾聲。咦。四大散了。怎麼受持。蘆芽穿透甚分明。不即蘆芽。葉底枝頭甚分明。不即葉底枝頭。水流風動甚分明。不即水流風動。雲騰鳥飛甚分明。還有無數分明。不能細說。昔日如來。靈山會上。說法雙林涅槃以後。今在何處說法。蘆芽穿透者。是誰說法。若識得這箇如來真妙訣。一處通來處處通。
如法受持。大乘般若波羅蜜。四句無為偈。金剛三昧力。佛。慈悲度羣迷。普願人人。直指不退地。端坐蓮臺證菩提。端坐蓮臺證菩提。
如是之法。乃是大乘般若波羅蜜多。這是四句無為妙偈。大乘即是摩訶。摩訶者。梵語也。東土為大。且大者。莫過虗空大道。無有邊際。遍周沙界隨地現青黃的。般若者。梵語也。東上為智慧。蓮經云。慧日破諸諳。能伏災風火。若有智慧之目。能照破煩惱無明。現出本性當人。波羅者。梵語也。東上為彼岸。若有慧日照破四大六根。不被色聲香味觸所瞞。本來就是彼岸。蜜多者。梵語也。東上為無極。無極而太極。又蜜者。和也多者。眾法也。將自[A31]己一靈真性。放開包藏萬法。萬法盡在太虗之中。一性之內。修行人以一性均和眾性。合而為一。故曰。蜜多。乃是四句無為偈也。若得金剛堅固無諍三昧之力。照破了四句無為妙偈。將四句無為歸於自[A32]己。名為自利。不能接物利生。我的佛。還要發一箇慈悲之心。救度一切大眾。是故。慈悲度群迷。不要傳箇小乘外道法。與大眾。故云。普願人人。直指不退地。若到不退地上。面見阿彌陀佛。證無生法忍。故云。端坐蓮臺證菩提。
離相寂滅。一花五葉。熊耳山前。面壁不說。
直下悟空。離諸形相。既離形相。寂滅現前。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般若甚深經典。我從昔以來。所得聲聞慧眼。未曾得聞。如是。般若之經。世尊若復後來有人。得聞如是般若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成就佛功德也。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非相是乃無相。是故。如來說。名呌實相。乃是本性。實相。但心有所得。即非實相也。世尊。我今得聞。如是般若經典親見如來印證。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如來滅後。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如是般若經典。信解受持。無佛印證。自解自悟。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此人見我相即是非相。見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此人離一切諸相。妄心識心俱無。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說得有理。若復後來有人。得聞是此金剛經。不驚。大膽人也。不怖。無怕怖人也。不畏。不癡人也。當如是人。甚為希有。上根人。聞而深信。中根人。半信半疑。下根聞而大笑。說此難信之法。何以故。大人境界普賢知。小人聞而心忐忑。聲聞久著法相。執有為解不了諸法本空。忽聞此經諸相不生。言下即佛所以驚怖。惟有大乘菩薩。得聞此理。歡喜受持。如此之人。甚為希有。佛又呌。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檀波羅蜜。口說心不行。即非第一波羅蜜。口說無相法。心依無相行。是名第一波羅蜜。第二持戒波羅蜜。佛又呌須菩提。第三忍辱波羅蜜。如來說。執著忍辱。見有身相。當被所害。非忍辱波羅蜜。不執忍辱。不見身相。是名忍辱波羅蜜。第四精進波羅蜜。第五禪定波羅蜜。第六般若波羅蜜。如來又說。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此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如來往昔。為忍辱仙人。有歌利王。與諸綵女。林野遊樂。王倦睡眠。綵女山中尋花果。遙見仙人林中晏坐。共呼馳往。皆集其所。頂禮仙人。即為說法。王從睡覺。不見諸女。仗劍求覔。見女圍繞仙人而坐。王大嗔怒。問之誰耶。何誘諸女。答曰。我是仙人。修忍辱行。王問。汝得非非想定耶。答言不得。又問。汝得四禪定耶。答言不得。一一問之。一一答言不得。王曰。未離欲界。何誘諸女。王令可伸一臂。試能忍否。仙人便伸。以劍斬之。又問何人。答言。修忍辱行。復令更伸一臂。又斷之。王如前問。仙人如前答。斬兩足。兩耳。一鼻。仙人告言。王今何故自生疲厭。斷我身分。由如芥子。我亦不生念嗔恚。自不守心。不為忍辱。若有一念痛惱之心。即生嗔恨。須菩提。又念我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生。何以故。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色聲香味觸法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1]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結無所住心。若此六塵。起憎愛心。由此妄心。積集無量業結而覆佛性。雖有種種勤苦修行。不除心垢。終無解脫之理。若法有住。或住西方。或住三界。或住後世為人。則為非是道人住處。若不住涅槃。不住諸法。一切不住。方是菩薩住處。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色相七寶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般若法布施。凡人捨七寶。為求後世快樂。菩薩不為自求快樂。[A33]但為內破慳貪。外利益一切眾生。而說法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非相即是無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一切眾生。盡是假名。若離妄心。則非眾生。佛又呌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真語者。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實語者。說眾生造惡。定受惡報。如語者。說眾生修善。定有善報。不誑語者。說般若波羅蜜法。超出三界。不異語者。如來不說二法。佛又呌。須菩提。如來所說法。此法無實無虗。無實者。以法性空寂。無相可得。無虗者。隨地現青黃。處處發嫩草。不得言有。不得言無。有而不有為妙有。無而不無是真無。故言。無實無虗。佛又呌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諸相法。捨七寶而行布施。如盲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月光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一卷金剛經。受持讀在心內。則為如來。以佛的智慧。非是緣覺聲聞所知。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佛果。無量無邊功德也。是故。離相寂滅。一花五葉者。昔日達磨西來。見梁武帝。帝不識來意。渡江寓於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有僧神光。晨夕參見。立雪齊腰。師憫而問。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2]相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師曰。諸佛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能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光即取刀斷臂。師知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我前。求亦何在。易名慧可。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師曰。法印匪從人得。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師曰。將心來與汝安。可曰。覔心了不可得。師曰。我與汝安心竟。後欲返天竺之時。乃命門人。盍各言所[3]諸乎。時道副對曰。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師曰汝得吾[4]身。尼總持曰。由如慶喜見阿閦佛國。一見更無再見。師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師曰。汝得吾骨。慧可禮拜。依位而立。師曰。汝得吾髓。師告可曰。昔日如來以正法眼藏。付迦葉大士。展轉囑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并授袈裟。以為法信。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聽吾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端坐而化。三祖僧璨。初以白衣謁可。問曰。弟子身纏風病。請和尚懺罪。可曰。將罪來與汝懺。居士良久曰。覔罪了不可得。可曰。我與汝懺罪竟。璨問曰。[A34]已知和尚是僧。未審何名佛法。可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璨曰。今日纔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四祖道信。見璨問曰。願和尚。乞與解脫法門。璨曰。誰縛汝。信曰。無人縛。璨曰。何更求解脫乎。信大悟。五祖弘忍。為童子時。四祖問上姓。答曰姓即有。不是時甞姓。四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性。四祖曰。汝無佛性耶。答曰。自性空無故無佛性。六祖慧能。家貧賣柴。聞言誦金剛經。問曰。得於何人。客曰。得於黃梅。能。即去參祖。五祖問曰。汝何來。能曰。嶺南。祖曰。欲須何事。能曰。唯求作佛。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能曰。人有南北。佛性豈然。祖。知異人。使入碓房。五祖一日。告眾曰。各作一偈。語意相合。則付衣法。會下七百餘人。上座神秀。於壁書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眾皆誦念。能聞此偈。謂同學曰。美則美。了未了。有偈和之。同學皆笑。夜深于秀偈之側。書偈一首。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須塵埃。祖見此偈。師乃告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說有三乘。後以正法眼藏。付于迦葉。直至達磨。輪及于我。今以法寶。及所傳衣。用付於汝。師曰。法則既授。衣付何人。祖曰。達磨初至。人未知信。所以傳衣。今信心[A35]已熟。止於汝身。不復傳也。乃是一花開五葉。今時有一等邪迷之人。說肝屬東方甲乙木。心屬南方丙丁火。肺屬西方庚辛金。腎屬北方壬癸水。脾屬中央戊己土。是一花五葉。又有邪人說。心如華葢。肝腑五葉。是一花開五葉。又有人說。天地日月星。是一花開五葉。又有人說。眼耳鼻舌口。是一花開五葉。皆是謬語。昔日達磨。熊耳山前。面壁九年。不曾開口。今時之人。臨機轉語。講經說法。念經念佛。我能我會。有這許多話說。不達祖意。故云。熊耳山前。面壁不說。
直下悟空。諸相皆無。人法雙忘。現出實相。須菩提言。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非相即是無相。是故。如來說。名呌實相。乃是本人也。故云。離相寂滅本來人。陰陽相合者。眼屬東方。甲乙木。耳屬南方。丙丁火。鼻屬西方。庚辛金。口屬北方。壬癸水。身屬中央。戊[A36]己土。老子云。耳凝運。眼含光。鼻調息。舌緘氣。身心不動。身不動為之龍吟。心不動為之虎嘯。龍吟則精固。虎嘯前丹成。如來云。眼觀鼻。鼻觀心。心觀意。意觀神。五行攢簇。四大和合。孔子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乃是陰陽相合。今時有等邪人。在皮囊上做工夫。昇降陰陽氣。上下前後顛倒做轉。在皮脊上運轉。上至性門。下至尾閭穴。中至背脊雙關。尾閭穴發火直透頂門。呌名三關九節。又呌曹溪路。又名黃河水逆流。又名上天梯。異名多。不錄。背脊中。三條路中間直透頂門。擊破樓頭皷。進入泥丸宮。降下明堂。雀橋重樓。送入丹田。與嬰兒姹女懷胎結聖。運得轉者。却病益壽。運不轉者。成腦漏蠱脹。久後見境成邪。或是半夜三更由如白日。或見圓光。或見陰神。或見陽神。或見如來。但有見相。並是邪相。聖賢者。有十聖三賢。十聖即十地。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住四禪淨居天宮。三賢者。初禪為初賢。即十住位。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二禪為中賢。即十行位。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痴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三禪為上賢。即十回向位。離眾生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無地回向。無盡功德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是故。陰陽相合聖賢宗。此十聖三賢。皆有輪迴生死。直要修到。裡頭空。外頭空。裡外相連。打成一片。無內無外。無東無西。無南無北。無上無下。渾身是一箇清虗。是故。打成一片。方纔成道。若要打成一片。殊非離色身之外。別參一步。你看。你看。一貫清虗。故云。那知身外脫微塵。
離相寂滅。五蘊皆空四相絕。慧燈常不滅。雲散家家月。佛。乾坤普照徹。大地光輝。朗朗銀世界。雪點須彌一片白。雪點須彌一片白。
直下空虗離諸形相。故云。離相寂滅。五蘊皆空者。乃是色受想行識也。且色者。罣碍之義。若見境逢物。不著不思。色蘊自空也。受者領納之義。若遇一切聲色境界。心不領納。受蘊自空也。想者。妄想思慮之義。若過去不思。未來不想。現在自如。想蘊自空也。行者。心念不停。迁流之義。若十二時中。心不外遊。念不煩亂。不被物轉。不被境留。一念不離當處。行蘊自空也。識者。分別親疎之義。亦乃著物之理。若見一切境物。一無分別。一槩平等。見如不見。識如不識。來則應之。去則不思。識見自空也。四相者。須菩提言。世尊。我今得聞如是般若經典。信解受持。親見如來。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不見如來。其有眾生。得聞如此金剛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相者。色受想行識空也。無人相者。四大不實。終歸地水火風也。無眾生相者。無滅生心也。無壽者相者。我身本無。豈有壽也。四相既無。法眼明徹。自心如來。故云。五蘊皆空。四相絕。若是五蘊空。四相絕的人。不可間斷。時時常照。是故。慧燈常不滅。若有智慧燈。照破煩惱浮雲。現出本性一輪明月。故云。雲散家家月。我的佛。若得煩惱無明散。現出本性當人。照破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是故。乾坤普照徹。大地光輝。處處發現。再無異色。故云。大地光輝。朗朗銀世界。好似雪點須彌一片白。既是雪點須彌山王。那有三界四禪之相。即見本性光明一片白。咦。亦如千日。放大光明。
持經功德。真經不識。量機大用。萬法歸一。
持誦此金剛經者。功德亦如虗空。不可度量。佛呌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寅卯辰。即三世。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中日分。巳午未。即三世。復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後日分。申酉戌。即三世。亦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成住壞空。分十二時。性理中說。天劈於子。地劈於丑。人生於寅。成劫中二十轆轤劫。每一轆轤。共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住劫。壞劫空劫。亦復如是。成住壞空四相劫。每一劫。分三世。過去莊嚴劫。出一千佛。見在賢劫。出一千佛。未來星宿劫。出一千佛。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後有人。聞此金剛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勝是三時布施。何況書寫受持讀誦在心。為人解說。一念聞經。其福勝是三時布施。又況書寫讀誦為人解說。當知此人。決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須菩提。以要言之。是此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與小乘人說。決然不信。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是名檀波羅蜜。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如來具六通。豈不知見也。此等之人。皆得成就無上菩提。不可稱。不可量。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這樣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乘者。智慧廣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不見垢法可厭。不見淨法可求。不見涅槃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亦不作不度眾生想。是名最上乘。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金剛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何名樂小法。二乘聲聞乘。樂小果。求禪定法。願生禪天。不發大心。不能受持讀誦此經。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一卷金剛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獻花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供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此一卷金剛經。非是紙上的。要人信受。若人口誦般若。心行般若。常行無相無著之行。此人所在之處。如有佛塔。感得一切天人。各持供養。作禮供敬。與佛無異。故云。持經功德。雖然如是。乃是假經。有一卷真金剛經。在當人分上。人皆不識。故云。真經不識。若是小乘人。勸他誦紙上的。若是大乘人。勸他誦本性上的。是故量機大用。小乘人。若誦得紙上的純熟。明得理。見得性。也到萬法歸一。大乘人。認得本性。是真金剛經也。到得萬法歸一。是故量機大用。萬法歸一。
持此一卷金剛經者。明得無著無相之理。不著我人眾生壽者。體得三十二相清淨行。如此之人。由如十五夜的圓月。無有欠缺。故云。持經功德十五圓。此一卷金剛經的。玄妙之理。合盡將來。總在七覺支上。一名念覺支。乃是靈心不昧。一切皆空。二名擇法覺支。乃是法無差謬。明了義經。不明不了義經。了義經者。即勝義空。乃是真空法。空而不空。是也。不了義經者。即世俗法。有求有證。有念有住。是也。三名清淨覺支。勤修不退。一覺永覺。是也。四名喜覺支。所修正法。皆樂禪悅。禪悅者。清淨也。五名猗覺支。除諸煩惱。所覺無覺。是也。六名定覺支。如所心定明明了了。是也。七名捨覺支。不為世法所牽。離覺所覺。是也。是故妙機合盡七支傳。二分布施者。說法度人。乃是法施。布施錢財。乃是財施。若得財法二施。由如明月海底現金蓮。明月却在[1]大端。金蓮却在海底。乃是月影。如是之人。上下明[2]月徹。打成一片。故云。二分布施無間斷。明月海底現金蓮。
持經功德。福等虗空不可說。一花開五葉。至今常不謝。佛。不生更不滅。不短不長。無圓亦無缺。本性常明光皎潔。本性常明光皎潔。
持此一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福等虗空。難度難量。佛呌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是故。福等虗空不可說。一花開五葉者。達磨是一花。傳下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乃是五葉。故云。一花開五葉。至今常不謝者。後傳南嶽。馬祖。百丈。南泉。鹽官。歸宗。大梅。佛光。盤山。麻谷。東寺。西堂。第三世。黃檗。長慶。太慈。平日岸。石霜。古靈。和安通。趙州。共有七千箇祖。直至今時清虗居士。是故。至今常不謝。我的佛。不生更不滅者。這箇本來面目。不生。本來無有父母所生。不滅。本來萬劫不死。不短不長者。本來無有相貌。有甚長短。無缺無圓者。本來面目。無有圓缺。處處放光。處處發現。又無相貌。是故。本性常明光皎潔。
清虗居士 屠垠 註
註解鐵鋑錎第一卷
校注
[0848001] 訣疑決 [0849001] 惱疑腦 [0849002] 化他疑倒 [0850001] 無下疑脫數字 [0850002] 萬疑剩 [0859001] 色字似衍 [0859002] 相疑泣 [0859003] 諸疑詣或證 [0859004] 身當作皮 [0861001] 大疑天 [0861002] 月字疑衍【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24 冊 No. 470 金剛經註解鐵鋑錎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3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金剛者。自性堅固。永劫不壞。況金性堅剛也。此金剛本性。無形無相。世間希少。天上難尋。故云。世間希。時今一切修行之人。終日茫茫。著相持求。不知金剛一性之圓明。徒逞六根著相之貪欲。故云。修行能有幾人知。前兩句。言金剛本性。識者希少。後兩句。勸修行之人。把此一卷金剛經。細細嚼破。鐵鋑錎者。鐵鋑。乃是鐵刀。錎。函也。故勸修行之人。看三十二分金剛經。由如三十二把鋑刀。皆要細細嚼破。若還有人嚼得破者。方纔稱得善知識也。故云。嚼破便是善知識。